经方论治胸痹心痛验案五则

合集下载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并治第九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并治第九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并治第九再继续呢,我们介绍: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第九篇,《金匮》第九篇。

这一篇呢,大家如果能读通,哦,处方能够应用得很好,所有的心脏病都可以治好。

好,这个我常常......我有一次啊,这个病人当场被我臭骂。

他这个病呢,心脏有瓣膜闭锁不全大概有很久了,大概十年了。

那一直在吃控制性的药啊,那到我手上一下就好了。

他那天说:“我很高兴,西医检查出来说我心脏好很多了,我想是我吃了十年的西药。

”当场就被我臭骂,我怎么骂他,你们不晓得我有多霸气。

我说:“我告诉你,全美国没有医生治疗心脏病比我强。

”美国有一个心脏病之父,他一生开过,开胸开一万多人。

他,美国的心脏科医生都知道,尊称他为心脏病之父。

他死掉以后呢,在他的墓碑上面,刻了......了一句话在上面:“世界上,治疗心脏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开刀。

”这是他写的哦。

诸位可以去查证这个事情。

所以心脏病你开刀根本没有用。

他开了一万多人,他可以讲这个话,他死掉以后才讲。

哦,他叫他太太留在墓志铭上。

你看,因为死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嘛。

哦,他就留下这句话来。

好,诸位可以去查证这个事情。

需不需要开?不要开。

君主之官。

我们治疗心脏病,速度非常的快。

快到什么程度呢?哦,今天就要告诉诸位可以快到什么程度,那真的是立竿见影。

哦,那病人得到心脏的人,吓都把他吓死了。

哦,那对我们经方来说,治心脏病来说最快速的,有时候比感冒还快。

比感冒还快哦,那诸位一定要掌握到这个诀窍,掌握到这个诀窍就好了。

一点都不难哦。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所以诸位首先看,第一个,脉上面看:“脉当取太过与不及”,你这个脉太过了和不及,我们脉呢,一息四至,过和不及的定义是什么?一到十,正中间是五,中医对脉的定义,脉的定义,脉的定义。

当你一息,这个一息不是病人的一息,是医生的一息,哦,你在摸病人的时候,不是看他呼吸哦,那个,刚好那个病人气喘怎么办,对不对?他呼吸很短,哦,你不能那个依据病人的呼吸,要依据你的呼吸,所以一息:你的一呼一吸,病人的脉跳五下,这个做标准。

王振涛教授辨治胸痹心痛典型案例分享(四百五十一)

王振涛教授辨治胸痹心痛典型案例分享(四百五十一)

王振涛教授辨治胸痹心痛典型案例分享(四百五十一)
一般情况:患者孙某,男,18岁,郑州人,2017年2月7日初诊。

主诉:间断胸闷4天。

现病史: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到郑州中心医院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DR均未见异常,未治疗。

现仍有胸闷,间断胸痛,咽痛,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体健。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
证型:气阴两虚清阳不升
治法:益气养阴补气升阳
初诊方药:
2017.02.15复诊:患者症状较前减轻,未诉明显不适。

按语:患者以“胸闷”为主要症状,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结合舌脉,辨证“气阴两虚,清阳不升”。

汤剂以升陷汤合生脉散加减。

升陷汤由黄芪、柴胡、升麻、桔梗、知母组成。

该方源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同时汤剂中合用生脉散,保肺清心,益气养阴,红景天益气活血,山萸肉补虚固本。

黄芩清虚热,同时制约上述诸药的燥热之性。

辨证论治为中医的核心,不可一见患者胸痹之症,就妄用活血之品,循证而治,才能功效卓著。

胸痹心痛辨证论治2

胸痹心痛辨证论治2

胸痹心痛辨证论治2
寒凝心脉证
主症: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
次症: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

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
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
舌脉: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紧
治法:辛温散寒,振通心阳
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
药、甘草、枳实、厚朴
气阴两虚证
主症:心胸隐痛,时作时休
次症:心悸气短,动则益甚。

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更甚
舌脉: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治法:益气通脉,鼓动心阳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人参、黄芪、炙甘草、桂枝、麦冬、五味子、丹
参、当归心肾阴虚证
主症:胸闷且痛
次症:心悸盗汗,心烦不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脉: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炙甘草、茯
苓、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心肾阳虚证
主症: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
次症: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唇甲色淡或青紫
舌脉: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桂右归饮:人参、附子、桂枝、炙甘草、熟地、山萸肉、
仙灵脾。

胸痹方药古传秘方治验50则

胸痹方药古传秘方治验50则

胸痹方药1、益气通瘀汤组成:太子参 15 克、枣仁 15 克、苏木 15 克、降香 15 克、丹参 15 克、桃仁 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 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 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 12 克、郁金 12 克、积壳 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 20 克、白芍 15 克、僵蚕、夏枯草 12 克。

2、通冠宣痹汤(冠心病)组成;瓜萎实 15 克、薤白 15 克、半夏 10 克、丹参 30 克、檀香 15 克、砂仁 10 克、红花 15 克、川芎 15 克、赤勺 15 克、细辛 3 克、荜菝10 克、田七 10 克(为末冲)功用;本方具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泄浊化痰,降逆和胃之功。

主治:胸痹胸闷,心悸心痛,痛彻胸背,气短喘促,不足以息,咳痰浊唾,呕逆烦满,脉缓或沉细,舌质淡紫,苔薄白。

冠心病。

加减运用:1 心动悸不得眠加枣仁 10 克、柏子仁 10 克。

2惊悸心慌多梦加龙齿、磁石各 30 克。

3胃脘痞胀加化桔 15 克、积实 15 克。

4心律失常,脉结代加太子参 10 克、苦参 10 克。

3、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汉《金匮要略》方见后文,治冠心病。

五条胸痹。

心中痞。

留气结在胸。

胸满。

胁下逆抢心。

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薤白(半斤)、桂枝(一两)、厚朴(四两)、栝蒌实(一枚捣)上五味。

以水五升。

先煮枳实、厚朴。

取二升。

内诸药。

煮数沸。

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各三两)上四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

方解:胸分之阳虚。

而下阴上凑。

故心中痞。

但痞之为病。

常随阳气之起伏以为消长。

经方,治疗全身各种疼痛的思路-胸痹心痛

经方,治疗全身各种疼痛的思路-胸痹心痛

经方,治疗全身各种疼痛的思路-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多数属于太阴病,里证、寒证,分轻重虚实辨治。

属于上焦阳气不通,阴邪阻滞而“胸背痛”者,用栝楼薤白白酒汤;夹有痰饮上逆,出现不得卧、“心痛彻背”牵引性疼痛者,用栝楼薤白半夏汤。

这是胸痹的两首正治方,理气通阳或理气化痰。

属于轻证,出现“心悬痛”,即心中空痛者,用桂枝生姜枳实汤。

属于急证,出现“胸痹,缓急”,即阵发性剧痛者,用薏苡附子散。

属于重证,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即持续性、牵引性剧痛者,用乌头赤石脂丸。

属于虚寒者,用理中汤、四逆汤或人参四逆汤。

胸痹心痛一部分属于少阳病,可以根据寒热虚实的情况,使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加减。

案例11:大柴胡汤合栝楼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痛甄某,女,35岁,2008年11月就诊。

两年前患心肌炎,经常胸闷、心口痛,头晕,易疲劳,口苦,小便黄,大便偏干,月经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滑。

处方:栝楼皮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虎杖15克赤芍10克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生姜10克红枣10克十四剂。

二诊:服上方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嘱其注意休息,有不适时可以继续服用按语:胸痹心痛多数是冠心病表现的症状,属于寒证、里证,根据虚实,分别用瓜蒌、薤白制剂,干姜、附子、人参制剂予以治疗。

前者通阳理气,后者温阳补气,这在临床上已经有了共识。

因此,本案选择了另外一类胸痹心痛患者的案例予以介绍。

本案是心肌炎后遗症患者,从胸闷、心口痛、口苦、小便黄、大便偏干的症状来看,属于少阳病大柴胡汤证,故主方选用大柴胡汤,不用大黄改用虎杖,是因为大黄煎煮的要求高,患者不容易掌握,虎杖既有大黄降火通便的功能,又耐煎煮,尚能够活血化瘀。

张仲景的两首瓜蒌薤白制剂,必须加酒,才能通阳,合用去酒的瓜蒌薤白半夏汤,是取其宽胸理气的作用,加强大柴胡汤调节气机的效果。

因为患者病程较长,日久必虚,头晕、易疲劳,故加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即合用生麦散,以照顾虚证的一面。

经方治疗胸痹医案

经方治疗胸痹医案

经⽅治疗胸痹医案
2018.3.23⽇
徐某,⼥,61岁。

⾎压139/96 ⼼率:78
主诉:胸⼝闷痛,⼼慌。

刻诊:⾃觉怕冷,⼝⼲,⾝上出冷汗,吃完饭就饿,饿的快,胸⼝疼作欲死,呼吸短促,⼤便溏,夜尿多,⾆红苔⽩,脉弦细。

辨病:胸痹
处⽅:⼈参汤合⽠蒌薤⽩半夏汤加减
⼈参10g 炙⽢草6g ⼲姜10g
⽩术10g 制附⽚6g ⾁桂10g
⽠蒌10g 薤⽩10g 丹参20g
元胡20g 姜半夏6g ⽯菖蒲15g
三七6g(冲服)
3剂⽔煎服,嘱患者不吃猪⾁等⾟辣,⽣冷⾷物。

2018.3.26⽇
患者⼀⼤早过来找我说,喝完你开的药,第⼀天就舒服了,胸⼝不闷了,也通⽓了,⿇烦在给我开⼏天巩固下。

给患者测⾎压:125/75 ⼼率75,⾎压已经恢复正常,⼜开3付巩固治疗。

处⽅思路:
⾦匮要略9 胸痹⼼痛短⽓篇
5、胸痹,⼼中痞⽓,⽓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枳实薤⽩桂枝汤主之,⼈参汤亦主之。

病案仅供参考,不可套⽅,临床以辩证为主。

有问题请扫描下⽅⼆维码。

名老中医王行宽肝心同治胸痹心痛处方特色

名老中医王行宽肝心同治胸痹心痛处方特色

专 其一 点而 不及 其余 。 如 王行 宽教 授用瓜 蒌 治胸痹 , 在 于祛痰 之 外 , 亦 从 肝论治 , 视 其 为 肝 心 同治 第 一 要 药 , 《 重庆堂随笔》 载 “ ( 瓜蒌 ) 舒 肝郁 , 平肝逆, 润肝燥 , 缓 肝 急 之 功 有 独 擅
悟, 制方 严谨 , 每 于临 床皆有 心得 和发 挥 。 心 痛灵 系列 (I、 Ⅱ、 Ⅲ号 ) 系王 老 自创 治 疗 胸 痹 心 痛 的 验 方 。 I号 由人 参 、 J l I 芎、 姜黄 、 白芥 子 、 公 丁 香、 九香 虫 、 熊胆 7味药 物组 成 。人参 为君 , 大补 元气 , 川芎 、 姜黄 、 白芥 子 、 公 丁香 、 九 香虫 , 共 行气 豁痰 、 活 血
心痛 , 不治 心痛 偏 治 肝 ” , 提出心痛应首重“ 治肝 ” , 而
《 石室秘录 ・ 双治法》 则主张心痛宜 “ 心肝双治” , 言:
“ 人 病 心痛 , 不可只治心痛 , 必须兼治肝” 。故 王 老 指 出胸痹 心痛 病机 关键 实 为肝心 失调 , 治 当肝 心 同治 , 拟
基 金项 目: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王行 宽) 传承工作室建设项 目 作 者简介 : 李金洋( 1 9 8 8一) ,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名老 中医学术 经验传承及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
中医 药大 学第 一 附属 医院 首届终 身 教授 。其 医案 诊断
环相 扣 、 丝丝 入理 ; 观其 遣方 用药 , 颇 似调 兵遣将 , 运 筹 帷幄、 信 手拈 来 。每 遇 疑难 顽 症 , 或勤求古训 , 或 自出
机杼 , 皆能相 机 而变 , 构 思妙 方 。 胸痹 心痛 的病 机 以心气 营 亏虚 为本 ; 痰瘀互 结 , 心

胸痹心痛的9个经方

胸痹心痛的9个经方

胸痹心痛的9个经方张仲景在《金匮要落》中分辨“胸痹心痛”系胸阳不足、阴邪(主要指痰浊、水饮)上乘、相互搏结而成。

为此组建9个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桔枳姜汤薏苡附子散桂枝生姜枳实汤乌头赤石脂丸胸痹病,其治宜宣痹通阳,瓜蒌薤白白酒汤为主方。

用全瓜蒌30g,宣痹宽胸,祛痰散结为君。

薤白10g辛温通阳,豁痰下气为臣。

白酒半两通阳止痛,轻扬药势为佐使。

药理明确薤白对心血管病药效的活性成分大蒜氨酸、挥发精油等只溶于酒而不溶于水,可见仲景用薤白加酒治胸痹病的科学性。

痰结胸中,痹阻胸阳更甚者,“心痛彻背”、“不得卧”,则加法夏,增强祛痰逐饮之力,便成“瓜蒌薤白半夏汤”。

胸痹延及胃脘,“心中痞气”,“胁下逆抢心”,宜胸胃同治,既已瓜蒌薤白宣胸痹,又加厚朴、枳实调胃气,再入温通的桂枝,便成“枳实薤白桂枝汤”。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偏水饮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偏于气滞的用“橘枳姜汤”;偏寒湿急性作痛的用“薏苡付子散”;寒饮内停“心中痞”,上逆而“心悬痛”的用“桂枝生姜枳实汤”;“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乌头赤石脂丸”(制附片、赤石脂、蜀椒、干姜)。

胸痹,脾阳亦虚宜补中助阳,用“人参汤”(人参、炒白术、干姜、炙草),又名“理中汤”;在《伤寒论》中倍草,加枝,名“桂枝人参汤”,主治中焦虚寒而兼外感表寒证;《和剂局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主治脾肾阳虚证;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丸”,主治脾虚痞满,痰饮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附子、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回阳散寒之力更大;《明医杂着》加半夏、茯苓,名“理中化痰丸”,主治脾胃阳虚,痰饮内停证;《症因脉治》加黄连名“连理汤”,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泛酸证;《万病回春》去甘草,加蜀椒、乌梅、茯苓,名“理中安蛔汤”,主治脾胃虚寒,蛔虫腹痛证。

“瓜蒌薤白白酒汤”,这是《金匮要略》里面的,从痰浊论治的主方。

80年代提出来从痰论治不是我的发明,不是我的创新,我仅仅是传承,因为张仲景已经指明了瓜蒌薤白白酒汤,一共七个方。

胸痹,心烦,不寐,懊恼——栀子豉汤医案五条

胸痹,心烦,不寐,懊恼——栀子豉汤医案五条

胸痹,心烦,不寐,懊恼——栀子豉汤医案五条3、热郁胸痹(心律不齐)——聂惠民医案金某,男,14岁。

2004年11月2日初诊。

患胸闷、心前区疼痛数月。

病始于四个月以前,曾患病毒性感冒发热愈后。

现证:胸闷不适,心前区时痛,运动后加重,气短,睡卧不佳,食欲不振,二便如常。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

经中西药治疗未效,前来求诊。

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舌质略红,苔薄淡黄,脉沉略数。

中医辨证:外感热病,邪热入里,胸与表近,故前贤有“邪气传里必先胸”之说。

热郁胸膈,气机不畅,血脉不利而致胸痹。

治当清宣郁热。

宗栀子甘草豉汤加味之。

处方:生栀子10克,豆豉6克,生甘草6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党参12克,远志6克,炒神曲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郁金8克,茯苓10克。

予药七剂,水煎温服。

二诊:2004年11月9日,服药七剂,胸闷减轻,心前区疼痛未作,睡眠转佳,纳谷有增,唯时有头痛,舌质略红,舌苔薄白。

宗前法进退,上方去远志,加丹参、葛根,继进七剂。

三诊:2004年11月16日,药后胸闷时痛消失,纳谷复常,上方去柴胡、黄芩,加炒白芍、金银花。

14剂,善后收功。

随访半年余,未见复发。

《经方验案便读》论;感冒之后的胸痹病,感冒是为重要线索,外感郁其里气之偏,此胸痹辨证也从外感内热研究论治,必竟是区别内伤的胸痹。

胸闷,即是主症胸中窒塞,睡卧不佳,即是主症烦燥不眠。

二便如常,病不在脏腑。

心率不齐,是阳气上盛之阳促,还是火旺营伤之结代?不用炙甘草地黄,当是阳盛之促,舌质略红,心火不降,苔薄黄者,黄为土色,胃气不降而上盛也。

此心前区时痛者,窒塞之闷痛。

栀子豉汤,泻上阳之盛,吐胸窒之瘀塞。

若不加味,大剂运用,此也能自吐。

二诊加葛根加的好。

外感之郁,胸膈热盛,必阳明不降而经气郁热。

栀子类证,都是阳气上盛,不是肺炎,就是胸痹,皆是外感之后的病。

本条医案,同上面的急性心肌炎案。

4、神经官能症——闫云科医案李某,女,45岁,干部。

治疗胸闷气短胸痛心脏病的古方

治疗胸闷气短胸痛心脏病的古方

治疗胸闷气短胸痛心脏病的古方金匮方解篇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药歌诀】茯苓杏仁甘草汤,饮阻胸痹功效长,胸中气塞与短气,化饮宣气与通阳。

【学用导读】运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主治病证,最好与橘枳姜汤合用,则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处方用药】茯苓三两(45g)杏仁五十个(20g)甘草一两(15g)【煎服方法】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不差,更服。

【方证研究】饮邪阻滞于胸,胸中气机壅滞,则胸痛,胸闷;浊气填塞,气行不利,则短气;饮气逆乱于胸,则似有水饮逆窜胸中;饮邪上逆,则呕吐痰涎,质地清稀;舌淡,苔滑,脉沉或滑均为饮阻胸痹之征。

其治当通阳化饮,宣导气机。

方中茯苓利水渗湿,涤胸中饮邪,利胸中气机,益气健脾。

杏仁肃降通调,降逆下气。

甘草补益心气。

胸中痹塞短气者。

湿凝于肺,气不下行,故痹塞短气。

茯苓泄湿,杏仁润肺降气,甘草补中。

治湿气用润品,此法不可忽。

【处方用药】橘皮一斤(248g)枳实三两(45g)生姜半斤(124g)【煎服方法】上三味,以水五升(1000毫升),胸煮取二升(400毫升)。

分温三服。

【方药歌诀】橘枳姜汤治胸痹,气郁痰阻功效毕,胸中气塞与短气,病症相同功效异。

【中医辨证】气郁胸痹证:痛,胸闷,胸满,以满闷为主,短气,或咯吐浊痰,或大便不调,舌淡,苔薄,脉弦。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橘枳姜汤,以主治气郁胸痹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脾胃气郁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心阳不振,气机不利,经脉滞涩,以此而演变为气郁胸痹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胸痛,胸闷,短气,咽中不利,舌质淡,苔薄,脉沉或胸闷弦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橘枳姜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还是治疗神经、呼吸疾病等,都必须符合橘枳姜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临证选用橘枳姜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1、神经疾病:肋间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等。

经方辨证论治胸痹

经方辨证论治胸痹
治法
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方药
保元汤加减,本方由人参、黄芪、甘草、肉桂组成,具有补气助阳之功,若气虚明显者,可加党参;若气阴 两虚者,则以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04
经方应用与名方解读
常用经方介绍及功效分析
栝楼薤白白酒汤
该方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痹、胸痛 、短气等症状。其中,栝楼实能 宽胸散结、润燥滑肠,薤白能通 阳散结、行气导滞,白酒能行气 活血。
经方辨证论治胸痹
目录
• 胸痹概述 • 经发辨证论治原则 • 常见证型及辨证论治 • 经方应用与名方解读
01
胸痹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 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发病机制
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于心,涉及肝、脾、肾 等脏,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及 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 ,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
02
鉴别诊断
胸痹需要与真心痛、胁痛、悬饮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真 心痛为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 、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 代等危重急症。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常伴 见口苦、目眩等肝胆病症状。悬饮为胸胁饱满、咳唾引痛 、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栝楼薤白半夏汤
该方在栝楼薤白白酒汤的基础上 加入半夏,增强了祛痰散结的作 用,适用于胸痹不得卧、心痛彻 背等症状。
橘枳姜汤
该方具有温胃理气、散寒消痰的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痹心中痞 气、气结在胸等症状。其中,橘 皮能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枳实 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生姜能 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胸痹心痛中医中药治疗方

胸痹心痛中医中药治疗方

胸痹心痛中医中药治疗方胸痹心痛中医中药治疗方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而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对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状及真心痛的表现均有记载。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胸痹缓急”,即心痛时发时缓为其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以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为治疗大法.,代表方剂如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及人参汤等。

后世医家丰富了本病的治法,如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用苏合香丸芳香温通治卒暴心痛。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JC/痛胃脘痛》明确指出心痛、胸痛、胃脘痛之别,对胸痹心痛的诊断是一大突破,在诸痛门中用失笑散及大剂量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活血理气止痛治死血心痛。

清代陈念祖《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活血行气治疗心腹诸痛。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通络治胸痹心痛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

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

国医大师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

国医大师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

国医大师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发表者:周斌胸痹心痛是指由于正气亏虚,痰浊、气滞、瘀血、寒凝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及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胸痹心痛为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学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其他如心包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临床表现与本证特点相符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刘渡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力倡仲景之学,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

其六经实质论、方证相对论、辨证知机论、古今接轨论、主症论、气机论、火热论、水证论等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刘老对《伤寒论》研究的精深造诣,以及对仲景学术的发展和延伸。

刘老诊治疾病,胆大心细,高屋建瓴,圆机活法,知守善变。

推重经方,不薄时方,倡言“古今接轨”,主张方证相对,有是证用是方,在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刘老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桂枝剂、苓桂剂类方,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诊治特色。

1温通心阳法盖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为阳中之太阳,心脏之阳为君火。

心脏其所以能不息地搏动,从生到死,无有歇时,主要依赖阳气的运动,心脏主血脉与主神明的功能也依赖于阳气。

心脏以阳气为用,故心脏病亦恒多阳气之病,或阳气太过,或阳气不足,然就临床观察所见,在现代医学所称的心脏病中,其证属心阳虚者多而心火旺者少。

若心阳不足,阴霾布于胸中,气血为之不利,则胸痹心痛作矣。

症见:胸闷、心慌,甚则疼痛,欲得按之,遇寒冷气候则甚,伴有咳嗽气短,舌淡苔白,脉促或脉细等。

胸痹心痛的分证论治

胸痹心痛的分证论治

胸痹心痛的分证论治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胸痹心痛的分证论治是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寒疑心脉症状:卒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方药:当归四逆汤。

;方以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当归、芍药养血活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通草通利血脉;大枣健脾益气。

全方共呈温经散寒,活血通痹之效。

可加瓜蒌、薤白,通阳开痹。

疼痛较著者,可加延胡索、郁金活血理气定痛。

若疼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伴有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者,为阴寒极盛,胸痹心痛重证,治以温阳逐寒止痛,方用乌头赤石脂丸。

苏合香丸或冠心苏合香丸,芳香化浊,理气温通开窍,发作时含化可即速止痛。

阳虚之人,虚寒内生,同气相召而易感寒邪,而寒邪又可进一步耗伤阳气,故寒凝心脉时临床常伴阳虚之象,宜配合温补阳气之剂,以温阳散寒,不可一味用辛散寒邪之法,以免耗伤阳气。

气滞心胸症状:心胸满闷不适,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

本方由四逆散(枳实改枳壳)加香附、川芎、陈皮组成,四逆散能疏肝理气,其中柴胡与枳壳相配可升降气机,白芍与甘草同用可缓急舒脉止痛,加香附、陈皮以增强理气解郁之功,香附又为气中血药,川芎为血中气药,故可活血且能调畅气机。

全方共奏疏调气机,和血舒脉功效。

若兼有脘胀、嗳气、纳少等脾虚气滞的表现,可用逍遥散疏肝行气,理脾和血。

若气郁日久化热,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者,用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

如胸闷心痛明显,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合用失笑散,以增强活血行瘀、散结止痛之作用。

气滞心胸之胸痹心痛,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木香、沉香、降香、檀香、延胡索、厚朴、枳实等芳香理气及破气之晶,但不宜久用,以免耗散正气。

王立军治疗胸痹病验案2则

王立军治疗胸痹病验案2则

王立军治疗胸痹病验案 2 则随着中医中药的不断发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也日益完善,临床上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指南,从而进行辨证分型论治,现代医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中医“胸痹”及“真心痛”的文献记载描述十分吻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离不开动脉粥样硬化,二者关系密切。

经过冠状动脉内的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血管堵塞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出现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中医理论中认为心主血脉,全身血脉的运行均有赖于心气的推动,心气虚乏,则无以助血运行,血液亦不能濡养心脉,不荣则痛,以致瘀血阻滞,血行不畅,而出现不通则痛,二者互相影响,共同加重病情。

胸痹受多种原因影响而发病,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诱发如外邪侵袭,内因如七情所伤损及心脉、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等不一而足,临床上笔者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选方用药,改善患者症状。

案一张某,男,78岁,主诉: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170/100mmHg,先后服用坎地沙坦酯片、硝苯地平缓释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降压,血压维持在130/90mmHg 左右,房颤病史10余年,胸闷心痛,口服中药和西药治疗,具体用药及药物用量不详,5年前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血压维持在120/80mmHg左右,胸闷心痛症状缓解。

现症见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活动后气短。

伴见头晕,口干乏力,夜寐差,有时彻夜不寐,大便1-2日一行,小便自调,面色偏暗,舌暗苔白,脉细涩。

既往史:高血压20余年,房颤病史10余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5年辅助检查:血压:115/80mmHg,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大、陈旧性心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脑多普勒超声(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胸痹西医诊断: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处方:天麻10g,钩藤10g,决明子10g,夏枯草10g,生地10g,玄参10g,葛根10g,黄精10g,茯苓10g,泽泻10g,当归10g,黄芪10g,五灵脂10g,蒲黄10g,桃仁10g,红花10g,玉竹10g,竹茹10g,苏木10g,地龙10g,莲子心10g,芡实10g,珍珠母10g,磁石10g,夜交藤10g,合欢皮10g,紫苏梗10g,木香10g,火麻仁10g,生龙牡各10g,焦三仙各10g,炙甘草10g,病例分析:中医诊断为胸痹、眩晕、不寐,以胸痹、眩晕为主,不寐次之。

????【张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病的选方用药】...

????【张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病的选方用药】...

【张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病的选方用药】...【张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病的选方用药】《金匮要略》胸痹病的主症是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治疗主方是瓜蒌薤白白酒汤。

若胸痹痰浊较盛,不能平卧,心痛彻背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若胸痹而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者,其病机或偏于邪实或偏于正虚,祛邪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扶正用人参汤;若胸痹较轻,饮阻气滞,胸中气塞,短气,偏于气滞者,用橘枳姜汤,偏于饮停者,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若胸痹急性发作,救急用薏苡附子散。

心痛轻证,寒饮上逆,心中痞,心悬痛者,用桂枝生姜枳实汤;心痛重者,阳微阴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者,急用乌头赤石脂丸。

【原书主治】1 胸痹主证—瓜蒌薤白白酒汤原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此条论述胸痹主要证候。

寸口沉取而迟,是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之象;关上出现小紧,是中焦(胃)有停饮,阴寒内盛之征;上焦阳虚,则痰饮上乘,以致阴邪停聚于胸中,故有此种脉象。

病机皆由“阳微阴弦”,阳虚邪闭而成。

阳虚邪闭,胸背之气痹而不通,故胸背痛而短气;胸背之气痹而不通,势必影响肺气不能宣降,故喘息咳唾。

“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是胸痹病的主症,而其中“胸背痛,短气”是辨证的关键,辨证为上焦阳虚,痰饮上乘,胸阳痹阻不通。

方选瓜蒌薤白白酒汤以化痰散结、宣痹通阳。

2 胸痹重证—瓜蒌薤白半夏汤原文:“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本条冠以胸痹,理当具备胸痹主症表现。

胸痹而不得平卧,较上条“喘息咳唾”为重;心胸痛牵掣后背亦痛,较上条“胸背痛”为剧。

究其致病之因,是痰饮(浊)壅塞较盛,故于瓜蒌薤白白酒汤基础上加半夏以逐痰饮。

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适当加减,常用于治疗痰浊痹阻心胸所致的心病。

取本方豁痰通阳之功 治疗肺病,亦 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等。

3 虚实异治—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原文:“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刘含堂经方治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胸痹(冠心病)及现代应用选录

刘含堂经方治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胸痹(冠心病)及现代应用选录

刘含堂经方治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胸痹(冠心病)及现代应用选录【药物组成】桂枝三两(9克),去皮;甘草二两(6克),炙;生姜三两(9克),切;大枣十二枚(6枚),擘;附子一枚(10克),炮,去皮,破八片【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1400毫升)煮取三升(600毫升),去滓,温服一升(200毫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桂枝汤法。

孙某某,男,61岁,退休工人。

2001年11月21日初诊。

患者平素嗜烟酒,6年前因感胸闷痛,遂到当地县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ST-T缺血性改变,诊为冠心病。

平素服西药扩冠以控制病情,近5天来病情加重,服西药无明显疗效。

现症:主症如上,形体偏胖,胸背部有寒凉感,口唇紫暗,腰以下不温,畏寒怕冷。

舌淡暗,有紫斑,苔白而腻,脉沉弦细。

,诊为胸痹(冠心病),证属心肾阳虚,痰瘀阻滞。

治当温补心肾之阳,涤痰化瘀。

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栝楼薤白半夏汤、冠心Ⅱ号三方为一方,处方:桂枝12克,炮附片10克(先煎),炙甘草6克,栝楼皮15克,薤白15克,清半夏10克,丹参3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桃仁6克,红花6克,生姜10克,大枣6枚。

水煎服,6剂。

二诊:胸闷、胸痛、畏寒等症状均消失,口唇转红润,舌转淡红,脉转弦缓。

继以上药加量,改汤为散,每服10克,日服两次,嘱服3个月。

药后来告,已无任何临床表现。

心电图复查:心肌供血明显改善。

1年后追访,病未复发。

按:此例冠心病相当于中医的胸痹,其病因与患者年龄和嗜烟酒的不良习惯有关。

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虚、痰凝血瘀。

发病与当时寒冷气候的影响亦有一定关系。

投上述三方,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温补心肾之阳,栝楼薤白半夏汤涤痰开结宽胸,冠心Ⅱ号方活血化瘀。

三方合用对此病颇为切当,故能取得良效。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现代主要应用于感冒、阳虚感冒、胸痹、关节痛、病毒性心肌炎初起、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疝气(腹股沟疝)、等。

其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为邪陷胸中、胸阳不振,表现恶风寒,胸满,脉促有力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为胸阳损伤、阳气不足,表现恶寒加重,胸满,脉微者。

太和医室医案选:“胸痹心痛症”临床治验

太和医室医案选:“胸痹心痛症”临床治验

太和医室医案选:“胸痹心痛症”临床治验此病多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

西医学其他疾病表现为膻中及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症时也可参照辨证论治。

医案选录:刘××,男,59岁,西安市建筑×公司动力站技术员。

于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二日就诊。

主诉:头眩晕,左胸闷痛已三年。

现病史:患高血压病九年,断续服药,时好时愈。

近三年来,常觉头眩晕,左胸部闷痛。

胸部两乳房间,有时感到刺痛,持续约1~2秒种,近期发作频繁。

经西医二阶梯试验,诊断为冠心病。

服药效不理想。

检查:面部潮红,形体肥胖。

血压180/90毫米汞柱。

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主动脉瓣节二音亢进,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舌象:舌质红,苔薄白。

脉象:细弦。

西医诊断: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肝阳上亢。

治则:活血化瘀,平肝熄风。

处方:栝楼15克、薤白10克、勾藤15克、白芍9 克、生杜仲10克、川牛膝15克、桃仁9克、生龙牡各30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柴胡3克、红花10克煎服法: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各温服一次,连服三剂。

复诊(九月十六日):服药三剂后,自觉各证都稍有减轻。

血压150/90毫米汞柱。

照上方继服三十剂。

三诊(十月二十七日):连续服药三十剂后,精神恢复,胸部闷痛已消失,胸部刺痛再未发作。

血压稳定在150~140/90~80毫米汞柱。

复查对比心电图有所好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论治胸痹心痛验案五则
原创毛德西“中医之胸痹心痛,包括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等,《金匮要略》作了专篇论述。

经方药简效宏,非一般时方所能比;若参之其他名方治之,常能取效如期。

今择数例治验,与同道交流。

”辨部位胸阳痹阻,瓜蒌薤白剂宣痹通阳1《金匮要略》将胸痹病的典型症状罗列为“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此由胸阳不振,阴邪上乘而致,治宜宣痹通阳,仲景拟瓜蒌薤白剂治之。

使用本方的临床指征为:胸背彻痛,短气,喘息,胸部有闷憋感。

病例:崔某,男,58岁。

近两个月来,常感胸闷胸痛,痛甚则牵涉背部,家属拍打胸背而后舒。

心电图示为:下壁及外侧壁心肌缺血。

舌质略暗,舌苔薄润,脉弦细而缓。

此为胸阳痹阻,血脉不畅。

治宜宣痹通阳为主,佐以活瘀,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全瓜蒌15克,薤白12克,法半夏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秦艽10克,桂枝6克,生姜3克,水煎服。

服6剂,胸闷减轻。

后加冠心苏合香丸1粒包煎,服12剂,闷痛间或发作,且不牵引背部,自述胸部较舒畅。

后因食肉饺闷痛增剧,于上方去秦艽、冠心苏合香丸,加生山楂15克,鸡内金10克,炒莱菔子10克,水煎服6剂,闷痛减轻,脉象转为弦滑而缓,上方去鸡内金,加陈皮10克,赤芍改为15克,服12剂,闷痛基本消失。

按:瓜蒌薤白剂的主药是瓜蒌、薤白,瓜蒌辛润,是通络开结之良药。

古人指出瓜蒌能使人心气“内洞”,“内洞”就是畅快。

本例有胸闷痛并欲使人拍打,这是胸阳不得宣通的表现,故选用具有疏通胸中阳气,使气血得以流通的瓜蒌薤白半夏汤,随症增入通络的秦艽、桂枝,活血化瘀的赤芍、郁金等,这样就使瓜蒌薤白的通阳宣痹作用由气分深入到血分,气行则血行,气血一活,痹阻自然消散。

求病本心肾阳虚,真武汤温心肾之阳2胸痹病,虚为本,实为标,虚在阳气,以心肾阳气不足为主。

心阳主通运血脉,肾阳主温化阴精,心阳虚则血脉滞而不流,肾阳虚则阴精凝而不化,均可使血脉痹阻形成胸痹。

临床表现为:胸闷痛,肢冷畏寒,每遇冬季或夜间加重,治宜扶心阳,温肾阳,阳气温煦,血脉自能畅通。

病例:张某,男,53岁。

患者于1994年冬季发生两次心胸剧痛,每次约5~6分钟,并见四肢冷,出冷汗,心慌,心电图提示为:外侧壁心肌缺血,曾用潘生丁、消心痛等治疗,症状缓解。

昨晚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持续4分钟左右,胸部有恐闷感,气短,手足冰凉,夜尿4次,舌体肥大,质胖嫩,舌苔白滑润。

脉沉,小滞。

证属心肾阳虚,血脉痹阻。

治宜扶心、温肾、活血。

方选真武汤加味治之,炮附子6克,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赤芍10克,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薤白10克,生姜6克为引,水煎服,
服4剂胸闷减轻,夜尿减少为2次。

手足及舌脉症状同前。

原方加桂枝6克,以促阳气达四末。

水煎服10剂,手足转温,胸闷明显减轻。

仍用上方2日服1剂,如此服至1996年3月,同年10月复诊,述仅发作一次心痛,服冠心苏合丸缓解。

按:据临床观察,胸痹病人寒证多,热证少,多伴四肢不温,常在冬季加重即为验证。

《伤寒论》真武汤扶阳抑阴,温通经脉。

加入生黄芪、丹参、当归、薤白,意在加强益气活血作用,使药力深入血脉。

方中附子用量可随症增损,因人而异,用至30克者要将附子先煮两个小时,一般用量煎煮1个小时即可。

但不可不用,舍此心肾之阳难以复原。

审病情饮阻气滞,苓杏橘枳化饮行气3《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云:“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胸痹之轻者,仅有“胸中气塞,短气”候,且时发时止。

后人称饮阻者,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气滞者,橘枳实姜汤主之。

病例:徐某,女,31岁。

近三个月屡发胸闷、气短之苦,几次到医院诊察,均以“心脏神经官能症”告之,予谷维素、维生素、中药安神类药物治之,或有短效。

近月因家务事烦心,胸闷、气短频发,就诊时时张口叹息,并时拍胸部,言“拍拍好受!”心电图无异常。

形体略胖,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舌体大、苔白滑,脉弦而细。

诊为心肺气不足,饮阻气滞证,予茯苓杏仁甘草汤与橘枳姜汤合用并加味治之。

茯苓15克,炒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陈皮10克,炒枳实10克,生姜10克,生白术30克,
火麻仁10克,降香10克,水煎服。

服用14剂复诊,自述“胸部畅快,透亮”,叹息减少,大便通畅。

于上方加赤芍15克,续服21剂,基本告愈。

按:胸痹之病,有轻有重,胸中急痛者重也;胸中气塞者轻也。

此条之证治为胸痹之轻证。

《医宗金鉴》云:“水盛气者,则息促,主以茯苓杏仁甘草汤,以利其水,水利则气顺矣;气盛水者,则痞塞,主以橘皮枳实生姜汤,以开其气,气开则痹通矣。

”间言之,茯苓杏仁甘草汤治胸痹之饮阻者,橘枳姜汤治胸痹之气塞者。

若饮阻气滞并见者,两方合用之。

因便秘而加用生白术、火麻仁;加降香在于宽胸理气;后加赤芍以化气中之瘀,以防血脉之瘀滞。

对于非器质性胸痹病者,两方合用,随证治之,每获良效。

诊脉象结代同见,炙甘草汤益气复脉4胸痹病,由于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脉,故可见结代脉象。

虽然《金匮要略》胸痹病门中无有结代脉象,但与之羽翼的《伤寒论》却有“心动悸,脉结代”的记载。

笔者常用炙甘草汤治之。

此方对于功能性心律失常常可于短期内见效,即是器质性病变,也能改善症状,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

病例:甘某,女,38岁。

因胸闷、心悸,脉结代两年,加重月余来诊。

面黄少华,语音低微,气不接续,脉有结代(早搏5~10次/分),舌体小,质嫩薄。

查:脉搏62次/分,血压105/60mmHg,心律不齐,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提示:频发性室性早搏。

此系心气不足,血行不利,致胸中络脉不和形成胸痹。

方用炙甘草汤加
味治之。

处方:炙甘草3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30克(先煎),阿胶10克(烊化),大麻仁10克,桂枝10克,大枣5枚(擘),另加赤芍10克,苦参10克,水煎服。

服药10剂,胸闷、心悸减轻,脉结代减少。

后在上方基础上随症加入小麦、山萸肉、橘红、石菖蒲等药,服药月余,结代脉偶见。

后改以生脉散为主,服药20余剂,结代脉消失。

按:炙甘草汤为益气复脉之方。

考原方阴药用量大(如生地、麦冬),而阳药(如人参、桂枝)用量反而不及其半,如此怎能使血脉通畅?岳美中先生指出:“阴药非重量,则仓促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换之而激促之,方能上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

”(《岳美中医案集》)笔者体会,生地用至30克以上,常有腹泻之虞,若先煎30分钟,或加入山楂同煎,则可收心律复而无腹泻的效果。

查体质气阴亏,桂枝汤合生脉饮益气养阴5仲景将胸痹病的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四个字,所谓“阳微”,既指阳虚,又指上焦阳位的气阴两亏。

胸痹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质多有亏损,凡临床上以闷、喘、短气为主症的胸痹病人,若从益气养阴入手,每获良效。

病例:云某,男,48岁。

患者以胸闷、气短,偶有隐痛一年余,加重半个月来诊。

两次查心电图均提示为:T波Ⅱ、Ⅲ、AVF倒置。

曾服苏合香丸、丹参片等药,均未见效。

近半月胸闷加重,劳则汗出心慌,脉弦缓,心率
62次/分,舌质嫩红,苔薄润,脉症合参,诊为心肺气阴两虚证。

拟桂枝汤合生脉加味治之。

组成: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黄精10克,大枣5个,炙甘草15克,生姜3克,水煎服。

以该方为基础方剂,随症加入赤芍、枣仁及少量炮附子,服30余剂,症状消失,心率恢复到68~72次/分。

心电图提示:T 波Ⅱ、Ⅲ、AVF低平,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按:本例患者无明显实邪,无肢冷及天冷加剧之寒象,又无舌紫脉涩、刺痛之瘀象,也无闷憋压抑、舌苔厚腻之痰象,仅有胸闷、气短、汗出、心慌,故诊为气阴两虚证。

桂枝汤外和营卫,内理气血,加入生脉饮益气养阴,黄精不腻不燥,有润肺宁心作用。

《金匮要略》胸痹篇,无益气养阴方药,但时方之生脉饮,公认为心脏病益气养阴之主方,特别是方中人参、麦冬二味,亦是炙甘草汤之要药,故取之于桂枝汤合用,对冠心病气阴两虚之证,颇为合拍。

作者:毛德西河南省中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