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_第22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_第22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2011-8-09第22讲对出版活动的保障及有关的奖惩措施(第四章第六节)一、对出版活动的保障(一)实行保障、促进出版业发展与繁荣的经济政策国家支持和优惠出版业的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

中央和地方设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工作的宏观调控);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对科技期刊和科技图书、少儿报刊、大中小学教科书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的政策;总署、科学技术部设立“科学出版资金”。

(二)保障教科书的出版发行保证“课前到手,人手一册”。

1.从制度上确保教科书的出版发行秩序规定:中学小学教科书的出版、印刷、发行单位,由省级出版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以招标或其他公开、公正的方式确定;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从事;规定:要确保质量和按时;出版行政部门要对教科书的出版、印刷和发行加强领导、督促检查、提供方便,解决出现的问题。

2.在政策和物质上支持教科书的出版发行国家一直从价格、信贷、税收方面支持;价格上:实行“低价微利、亏损补贴”政策;信贷上:储备资金季节性贷款;税收上: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三)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和盲文出版物1.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支持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发行单位的数量及其经费投入、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都是世界上最多的。

具体措施:其图书书号使用数量不限;其图书条码使用免费;设立其图书出版的出版基金;适当调剂其出版社的专业分工;加强其出版发行队伍的培训;建立全国民族文字出版重点选题规划审定委员会。

2.对盲文出版物的扶持其制作成本高,发行难度大,亏损严重,国家必须给予支持;要让盲人有书可读;规定:“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可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对盲文出版物在投资、补贴、资助方面进行优惠。

(四)对在特殊地区和农村发行出版物实行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规定:对全国县及县以下的新华书店和农村供销社销售出版物的增埴税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退还的税款用于发行网点的建设);全国少数民族县的新华书店贷款年利率可享受优惠;凡发往少数民族省(区)的一般图书,发行折扣率要稍低一些。

2011年度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级)真题

2011年度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级)真题

2011年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出版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它的()实现的。

A. 创利功能B. 设计功能C. 开发功能D. 文化功能2. 下列行为中,属于合法出版活动的是()。

A.编辑张某把自己的作品印了5 000 册,以每册20 元的价格卖出B.某部门编印了一套职业资格考试用书,向社会征订发行C.某大学学报编辑部在学报上刊发了大学生小陈的一篇论文D.公司职员郭某从香港购得《天上地下》一书,非常喜欢,将其交某印刷厂排版印刷500 册,分送亲友3. 关于出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精神文化成果都要经过编辑过程才能成为出版物B. 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内核与物质产品形态的统一C. 出版物都要先复制一定数量的复本,然后才可以向社会公众发行D. 出版物的载体材料并不限于纸张4. 关于出版资源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出版资源中的物质资源与其他企业的物质资源有根本区别B. 出版资源中的人才资源只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C. 出版业从业人员组成的人才资源与其他产业人才资源的职业特点完全相同D. 出版资源中的信息资源是再生型资源,不会枯竭5. 关于数字出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数字出版不等同于互联网出版B. 数字出版的产品不需要有物质载体C. 数字出版没有产品复制过程D. 数字出版产品只能通过互联网传播6. 数字出版的特点之一是()。

A.用二进制的技术进行编辑加工,用光盘和磁带进行传播B. 将内容用数字技术进行编辑加工后通过网络传播C. 用光电技术进行编辑加工,用声音图像进行传播D. 将内容用数字技术进行复制后,通过网络发行7. 我国编辑工作的思想性,在很多地方是和()相通的。

A. 政治性B. 稳定性C. 艺术性D. 选择性8. 编辑在稿件加工中应当避免()。

A. 删除字、词、句B.改变词序和段落C. 增补观点和材料D. 订正引文9.据现有资料,1949年在广州出版的李次民所著《编辑学》,是()范围内最早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

2011年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出版专业基础知识_中级_

2011年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出版专业基础知识_中级_

RESEARCH & EDUCATION研 / 究 / 与 / 教 / 育RESEARCH 2011年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 出版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它的( )实现的。

A. 创利功能B. 设计功能C. 开发功能D. 文化功能2. 下列行为中,属于合法出版活动的是( )。

A. 编辑张某把自己的作品印了5 000册,以每册20元的价格卖出B. 某部门编印了一套职业资格考试用书,向社会征订发行C. 某大学学报编辑部在学报上刊发了大学生小陈的一篇论文D. 公司职员郭某从香港购得《天上地下》一书,非常喜欢,将其交某印刷厂排版印刷500册,分送亲友3. 关于出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精神文化成果都要经过编辑过程才能成为出版物B. 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内核与物质产品形态的统一C. 出版物都要先复制一定数量的复本,然后才可以向社会公众发行D. 出版物的载体材料并不限于纸张4. 关于出版资源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版资源中的物质资源与其他企业的物质资源有根本区别B. 出版资源中的人才资源只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C. 出版业从业人员组成的人才资源与其他产业人才资源的职业特点完全相同D. 出版资源中的信息资源是再生型资源,不会枯竭5. 关于数字出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字出版不等同于互联网出版B. 数字出版的产品不需要有物质载体C. 数字出版没有产品复制过程D. 数字出版产品只能通过互联网传播6. 数字出版的特点之一是( )。

A. 用二进制的技术进行编辑加工,用光盘和磁带进行传播B. 将内容用数字技术进行编辑加工后通过网络传播C. 用光电技术进行编辑加工,用声音图像进行传播D. 将内容用数字技术进行复制后,通过网络发行7. 我国编辑工作的思想性,在很多地方是和( )相通的。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2011串讲笔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2011串讲笔记

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学原中国书籍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教师朱宇第一节出版的定义和要素本节学习要点:掌握出版的定义和要素。

熟悉出版过程的特点。

一、出版的定义和要素我国很早就有出版活动,但近代以后才出现“出版”的概念。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这个概念的是清朝末年的思想家黄遵宪。

在我国第一次使“出版”成为正式的专业用语的文件是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

“出版”的定义是: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

构成出版的要素是编辑、复制、发行,构成出版行为的前提是作品。

复制是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

发行是指为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通过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一定数量的作品复制件。

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图形、模型作品,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编辑、复制、发行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二、出版过程出版是一个过程,一个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阶段联结而成的有序的过程,各阶段包括许多紧密相联的环节。

各类出版物的出版过程:编辑阶段: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检查读校样→看样品复制阶段:制作母本(印版或母盘等)→成批复制→包装发行阶段:进货→储运→宣传→销售→结算货款出版过程的特点:1.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出版过程三个阶段(包括各个环节)相互依存,成为一个紧密联结的整体,缺少或者削弱了任何一个阶段或环节,随便颠倒或搞乱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先后次序,都可能影响出版物质量。

2. 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出版过程三个阶段的劳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编辑劳动的对象是精神产品,编辑劳动是精神生产劳动。

复制劳动是物化精神内容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

2011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理论与实务复习要点讲析(4)

2011年出版资格考试:中级理论与实务复习要点讲析(4)

七、图书发行内容包括:图书发行的基本理论知识;国家关于图书发行的管理规定;我国图书发行的各种渠道;总发行、批发与零售的基本特点;关于图书市场与市场竞争的基本理论知识;图书市场促销的概念和方法。

(一)基本要求1. 了解图书发行的概念。

2. 了解图书发行的特点、过程与程序。

3. 熟悉我国的图书购销形式。

4. 了解我国的图书发行渠道。

5. 掌握有关图书总发行、批发与零售的知识以及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

6. 了解我国的图书进出口贸易方式。

7. 熟悉图书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8. 掌握图书市场需求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9. 了解图书市场的细分及一些细分市场的主要特征。

10. 熟悉关于图书目标市场的知识。

11. 了解图书市场竞争的内容。

12. 掌握关于图书商品竞争的知识。

13. 了解图书市场促销的目的、手段和内容。

14. 掌握图书市场促销的方法。

(二)考试内容1. 图书发行的概念。

2. 图书发行的特点、过程与程序。

3. 我国的图书购销形式。

4. 我国的图书发行渠道。

5. 关于图书总发行、批发与零售的知识以及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

6. 我国的图书进出口贸易方式。

7. 图书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8. 图书市场需求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9. 图书市场的细分及一些细分市场的主要特征。

10. 关于图书目标市场的知识。

11. 图书市场竞争的内容。

12. 关于图书商品竞争的知识。

13. 图书市场促销的目的、手段和内容。

14. 图书市场促销的方法。

1 2。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_第18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_第18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18讲对出版单位业务活动的管理(中)(续)(二)图书质量标准(对应《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的四项内容 = 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图书质量的两个等级 = 合格+不合格图书质量的合格要求:四项内容均合格,图书才合格;有一项不合格,图书不合格。

图书质量检查的范围:正文、封面(面封、封二、封三、底封、脊封)、勒口、护封、函套扉页、前言(或序)、后记(或跋)、目录、插图及说明文字等。

1.内容质量标准凡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26条、第27条规定的图书,其内容质量合格;否则不合格。

2.编校质量标准编校质量标准:依据差错率(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属合格;超过万分之一的属不合格)编校质量差错的判定依据:以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制定的行业标准编校质量差错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依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之《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基本方法:对每种书至少应检查内容(或页码)连续的10万字,并以检查字数作为计算差错率的基数;全书不足10万字的,应该检查全书,并将实际检查字数作为基数计算差错率。

(注意试题应用)3.设计质量标准设计质量标准的基本规定:图书的整体设计和封面、插图等各项设计,若全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其设计质量属合格;若有一项不符合,属不合格。

设计质量的标准文件:语言文字标准文件;《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图书书名页》4.印制质量标准印制质量标准的基本规定: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印刷产业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的规定,属合格;否则不合格。

书刊印刷装订质量标准的文件:《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三)图书抽样检查两种性质的图书抽样检查模式:模式一: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有经验、有水平的审读人员,随机抽样审读所辖地区出版社出版的和市场上销售的图书,对质量优秀的图书就向读者大力推荐,对质量有问题的图书就及时处理并向上汇报;发现倾向性的问题,则向上汇报,向下打招呼。

2011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2011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2011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重点复习资料:1.书号相关知识:书号是主要用于图书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书识别代码的国家之一。

1956年2月,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颁发《全国图书统一书号方案》,并付诸实施。

1986年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政策,国家标准局颁布了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5795-1986),并规定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国标准书号原由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ing--ISBN)和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

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修订后的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2),规定采用国际标准书号作为中国标准书号。

每一个国际标准书号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成不同长度的4段,分别表示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码,前面冠以ISBN作为标志符。

非连续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使用专用的中国标准书号,其中的出版社号均为6位数。

2.刊号相关知识:刊号是主要用于报纸和期刊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所谓“刊号”,是“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习称,因其曾称“中国标准刊号”。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T9999-2001)规定,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主体。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成2段,每段4位,前面冠以ISSN作为标志符。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由6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地区号,后4位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所有经过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可按国家规定申领刊号。

(详见《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第八章“期刊出版”。

)连续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使用专用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其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后4位数为9000~9999。

3.版号相关知识:版号是用于音像制品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一、出版物和出版业内容包括:关于出版物的基本知识关于我国出版业的基本知识;关于出版资源的基本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影响。

(一)基本要求1.掌握出版物的概念、种类及各种出版物的不同特点。

2.掌握出版物的特殊性。

3.熟悉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以及结构组成。

4.了解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职务级别。

5.掌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以及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

6.了解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掌握关于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知识。

8.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影响。

(二)考试内容1.出版物的概念、种类及各种出版物的不同特点。

2.出版物的特殊性。

3.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以及结构组成。

4.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职务级别。

5.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以及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

6.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影响。

二、出版历史知识内容包括:汉字与我国古代文献载体种类;纸的发明与推广以及古代的印刷技术;我国古代的书籍生产和流通形式;我国近代、现代(自五四运动起至新中国建立前)的出版历史概况。

(一)基本要求1.了解汉字的生产和字体的演变。

2.了解我国早期的文献载体。

3.了解纸的发明以及影响。

4.熟悉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5.熟悉我国古代的刻书业。

6.了解我国古代的图书贸易。

7.了解我国近代出版机构种类。

8.了解我国近代出版物概况。

9.了解我国近现代印刷也的发展概况。

10.熟悉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活动。

11.熟悉自五四运动起至新中国建立前我过现代图书出版的特点。

(二)考试内容1.汉字的生产和字体的演变。

2.我国早期的文献载体。

3.纸的发明以及影响。

4.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5.我国古代的刻书业。

6.我国古代的图书贸易。

7.我国近代出版机构种类。

8.我国近代出版物概况。

9.我国近现代印刷也的发展概况。

10.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活动。

2011年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题型总复习

2011年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题型总复习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总复习)考试题型和综合题总复习第一部分:选择题(共计100分)(一)单选题(共计30分)每题1分。

每题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共30题30分。

答题时须按题号在答题卡上将与所选项对应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在试卷上直接作答无效。

在出版职业资格考试中,单选题是最容易得分的,而且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因为是四选一,所以很多题目都可以通过排除法找到题目的答案,当然,看教材和通读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在通读教材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就可以拿到高分。

一般要求,单选题应该拿到25分以上。

(二)多选题(共计70分)每题2分,共35题70分。

每题的5个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并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共40题80分。

答题时须按题号在答题卡上将与所选项对应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在试卷上直接作答无效。

答题注意点(1)看清题干。

(2)完整阅题。

(3)逐题填卡。

(4)初阅标记,复阅检查填卡。

(5)多选题宁缺勿滥,不要凑数,特别是你已经确定有3个选项是正确的情况下,第四个选项如果没有把握,不要去选,这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的题目应该不会太难,重点还是可以把握的,在网上多做一些练习,争取能拿到50分。

做题目时,在保证重点的同时,耗时一定要控制,最好能在1小时内完成选择题,所以一定要多做题目,做到熟练,否则会影响综合题。

第二部分:综合题(共计100分)综合题是5题,一般会在以下的6种题型中选择5题,主要分布如下:1.审稿题:考题内容在,第一章《出版物选题策划》、第二章《图书编辑》、第三章《期刊出版》。

分数估计在20分左右。

2.编辑加工题:(考题内容多数不在教材中),分数估计在20分左右。

3.设计题(一般采用计算简答题的方式):考题内容在第四章《书刊整体设计》中,通过二选一的方式,题A是图书设计题,题B是期刊设计题。

分数估计在18分左右。

4.校对题:考试要求按第五章《书刊校对》,分数估计在20分左右。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_第28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_第28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2011-8-09第28讲出版物市场概述和市场需求(第六章第一、二节)(第一节内容:出版物市场概述)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研究市场,使出版活动与消费者和社会的需要相协调。

一、出版物市场的概念狭义“出版物市场”:是指具有一定的场地和设施的出版物交易场所;有:出版单位发行部门、新华书店发行所、书店、音像店、书亭、报刊摊,图书博览会、图书订货会、书市。

广义“出版物市场”:是指出版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出版物商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实现出版物商品交换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关系。

出版物品的供给者:出版物的出版者与发行者出版物商品的需求者:消费者我们用广义“出版物市场”概念的把握要点:1.出版物市场是出版物商品交换的场所;2.出版市场表现为消费者现实和潜在需求(对某种、某类或全部出版物的);3.出版物市场是出版物交换关系的总和。

二、出版物市场的构成要素出版物市场的基本关系:是出版物商品供求关系出版物市场的基本活动:是出版物商品交换活动出版物市场的构成要素:出版物商品供给者、出版物商品、出版物商品需求者、市场信息出版物市场发展的条件:出版物商品供给者、出版物商品、出版物商品需求者、市场信息制约出版物发行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出版物商品供给者、出版物商品、出版物商品需求者、市场信息(一)出版物商品供给者出版物商品的供给者决定着市场上何时、以多大数量、以何种价格供应什么样的出版物,决定着市场供应能在何种程度上适应需求;出版物市场要有足够数量的供给者,要有合理的供给者结构(各类单位比例)。

(二)出版物商品一定数量可供交换的出版物商品,是出版物市场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

两层含义:1.出版物必须是商品而不是产品;(交换)2.出版物商品的数量已经足够多,足以形成相应规模的商品交易关系。

(数量)(出版物的种类、数量、价格、质量以及面市时间等,对出版物市场供求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出版物商品需求者出版物商品的需求者就是出版物商品的消费者。

2011年出版资格考试专业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打印版)

2011年出版资格考试专业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打印版)

2011年出版资格考试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 我国出版工作的方向是()。

A. 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D.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 ()是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最重要的特殊性。

A. 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B. 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C.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D. 数量变化与利润变化关系上的特殊性3. 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选题工作B. 编辑工作C. 营销工作D. 发行工作4. 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 弘扬中华文化C.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D.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5. 下列选项()并不属于与数字出版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代表性的概念。

A. 电子出版B. 音像出版C. 互联网出版D. 手机出版6. 中国人主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

A. 《申报》B. 《大公报》C. 《中外新报》D. 《循环日报》7. "群籍之要,未刻者甚少"评价的是()。

A. 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B. 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C. 地方官书局D. 民营出版机构8. 属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期刊是()。

A. 《东方杂志》B. 《大中华》C. 《中学生》D. 《中华小说界》9. 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决定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由()亲自主持。

A. 陈独秀B. 李大钊C. 董必武D. 李达10. 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是()。

A.《万有文库》B.《中华百科丛书》C.《ABC丛书》D.《新文化丛书》11. 下列选题中,不需要办理重大选题备案手续的是()。

A. 《中国医学高校名录》B. 《亲历伊拉克战火》C. 《百团大战》D. 《台湾自助游》12. 某高校出版社根据图书市场变化,拟更换社名,需要向()申请报批。

2011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精讲

2011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精讲

2022出版专业(中级)基础学问精讲第6讲编辑人员(其次章其次节)(内容:编辑人员的基本素养、力量、责任、同作者读者关系)编辑赞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优秀作品的助产土”、“善识千里马的伯乐”、“为人作嫁衣的无名英雄”行业对编辑工作很重视(打算出版产品内容)社会对编辑人员很敬重(文章著作发表需要编辑,现实地位较高)社会对编辑人员很期望(要会编辑加工、策划设计、组织公关,要有个人综合实力一博客效应)一、编辑人员的基本素养(出版人是文化产品的把关人)(一)政治素养任何国度、意识形态,无论如何宣扬,说究竟宣扬与出版都为统治阶级服务。

文化产品的政治与思想的特别要求,打算编辑人员本身在思想上、工作中都要懂政治、讲政治。

(二)思想素养文化产品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编辑人员只有具备很高的思想素养,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策划出鼓舞人、塑造人、引导人、武装人的好作品。

思想素养对应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三)文化素养两个鲜亮特点:”内行中的外行,外行中的内行”一是要学问广博(伯乐身份的要求编辑尽可能多地涉猎多学科学问)二是博中求专(尽可能地系统讨论某一个科学领域,像围棋做好一个“眼”的作用)(四)职业素养1.职业追求养家糊口与事业成就的关系一部图书打天下2.职业敏感汶川大地震与选题主题构思的制高点:从极端追求名利的生活重压精神状态中回到重新思忖人生、生命意义。

3.职业作风一丝不苟的求是作风。

独立思索(书号珍贵)。

二、编辑人员的力量邹韬奋:“无论何种事业,能干的还要愿干,否则难有责任心;愿干的还要能干,否则难有效率J(一)政治熟识力量与政治素养对应。

科学进展观的内涵、突发大事中的立场(如汶川地震中王石捐款与表态)(二)策划力量编辑策划力量强弱取决于四个方面:1.是否充分收集和分析信息2.能否别出心裁,富有创新意见3.是否熟识出版实务,懂得经济核算4.是否了解消费者,把握出版物市场变化趋势(三)语言文字力量是基本力量。

【VIP专享】2011年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要点)

【VIP专享】2011年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 出版概论一、“出版”的概念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前提和特征。

(一)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

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我国强调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西方着重于“公之于众”。

(二)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活动。

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

出版活动的三要素在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有机结合起来的阶段。

编辑劳动和复制劳动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实现价值。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是一种文化活动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政治性和思想性4.经济性和产业性★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它的文化功能实现的。

★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有机联结的阶段。

二、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_第20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_第20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20讲对印刷复制活动的管理(第四章第四节)(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复制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一、关于书刊委托印刷的规定规定:任何没有依法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印刷经营活动。

规定:个人不得从事书刊印刷经营活动。

书刊委托印刷的当事人:书刊单位和印刷单位(一)对书刊出版单位的规定规定:出版单位要审定印刷企业的许可证,不能委托非法企业,也不能委托正受处罚期间的企业;规定:出版单位要提供印刷委托书,并与印刷企业签订合同;规定:书刊出版单位要在委托印刷的书刊上刊载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或者刊号,出版日期或者刊期,印刷企业的真实名称和地址等。

(一)对印刷企业的规定注意:印刷委托书,由总署规定统一格式,省局统一印刷。

规定:印刷企业要验证并收存印刷委托书(已盖章),并在印刷前到省局备案;印刷企业接受辖区外的单位的书刊,印刷委托书要先到所在地省局备案;规定:留存样本印刷单位完成印制后的两年,要留存一份承接的书刊样本备查;规定:印刷单位不能印的书刊如下: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26、27条禁止内容的书刊,不能印;非法进口的书刊,不能印;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的书刊,不能印;仿造、假冒报纸、期刊名称的报刊,不能印;未署出版单位名称的书刊,不能印;中学小学教科书未经依法审定的,不能印;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不能印。

视频节二:关于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的规定和SID码二、关于音像制品复制的规定规定:任何未依法取得《音像制品复制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能从事音像制品复制经营活动。

“音像出版单位”的界定:音像出版单位;和经批准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音像制品的其他出版单位。

(一)对音像出版单位的规定规定:不能请未取得《许可证》的单位来复制;要与复制单位订立合同;规定:要将“复制委托书”(已盖章)直接送交复制单位;“复制委托书”是总署统一印制、省局配发的;“书”的内容要真实、准确、完整;要在印完后的30日内,上交(省局)“复制委托书”(双方已签章)第2联、样品;要有专人管理“复制委托书”,建立“使用记录”,保存2年;(“使用记录”内容:开具时间、音像制品及节目名称、对应版号、管理人员签名)(二)对音像复制单位的规定规定:要订合同;要验收《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营业执照副本、复制委托书(已盖章)、著作权人的授权书;若印境外的,先要将“样品”报省局审核同意,将著作权人的“授权书”到著作权部门登记,印品要全部运输出境;要在2年内(印完后的),保存“委托合同”、样本、证明文件副本,以备查验;规定:复制光盘,要用总署核发的SID码的注塑模具,在每张光盘的内圈刻压上SID码;不能接受非音像出版单位、个人的业务;不能自行复制;音像复制单位不能批发、零售、出租音像制品;三、关于电子出版物委托复制的规定规定:出版单位只能委托总署批准设立的复制单位,并订合同;出版单位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要用“复制委托书”(由总署印、省局核发的);出版单位要将“委托书”(已盖章)直接交送复制单位;(“书”的内容要真实、准确、完整)规定:复制委托书(双方已盖章)的第2联、样品,在30日内(印完后的)上交省局;第四联,由出版单位留存2年备查。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_法律法规(2)_2011年版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_法律法规(2)_2011年版

1、报刊不得发布的广告包括()等。

A:酒类广告B:烟草广告C:药品广告D:使用国家机关名义的广告E:含有性别歧视内容的广告答案:B,D,E2、《印刷业管理条例》所称出版物,包括()等。

A:地图B:文件C:挂历D:广告宣传品E: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装帧封面答案:A,C,E3、制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目的在于:推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A:常态化B:科学化C:规范化D:制度化E:体系化答案:B,C,D4、走私音像制品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A:工商行政部门B:出版行政部门C:文化行政部门D:海关答案:D5、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要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的规定,出版社在收到稿件后,()。

A:必须经过三个人审读以决定取舍B:必须经出版专业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人员分别审读共三次以决定取舍C:必须经责编、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和社长或总编三级审读以决定取舍D:要经过编辑部门发排前的审读加工、出版社出书后的质量审读及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图书质量检查审读三道质量监督关口答案:C6、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下列关于责任编辑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责任编辑一般只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工作B:责任编辑由出版社指定,一般由初审者担任C:责任编辑主要负责选题策划,一般不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D:责任编辑不能同时担任初审工作答案:B7、书号实名申领实行()的原则。

A:部门管理和谁主办谁负责B:属地管理和谁主办谁负责C: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D:部门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答案:C8、以下关于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设立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B:有1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C: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有2人以上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D:有确定的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务范围答案:B9、国家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制度。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24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24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2011-8-09第24讲出版社经营管理概述(下)(第五章第一节)(岗位责任管理;项目管理)(续:四、出版社管理机制)(二)岗位责任管理岗位责任管理的特点:(浏览)是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单位的整体目标和任务,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用制度的形式把它科学地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岗位责任管理的作用: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和职权;按其完成情况给予报酬;实现责、权、利的相互制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避免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平均主义。

1.岗位责任管理的关键岗位责任管理机制的关键:定岗定员(科学、合理地)责任管理要注意的问题:(浏览)选择最合理岗位设置(如大社分工细些、岗位多些,小社一岗多职责、一人多岗位);因事设岗.不要因人设岗(可有可无或可以兼职的岗位要尽量撤并,务使岗位设置精干);岗位职责须明确(对工作的数量、质量要有清晰规定);竞争上岗(择优上岗,双向选择,能上能下);明确奖罚措施(奖优罚劣);签订聘用合同(明确约定聘用、应聘、解聘、辞聘的条件)。

2.岗位责任管理的相应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三种类型:(1)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制度以一定时间内的业务数量定额和质量评估等量化指标为依据进行考核。

适用部门:发行和校对发行部门定额的制订:既要从出版物市场的实际出发,又要符合出版社整体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目标的要求。

校对部门定额的制订:既要参考行业的平均标准,又要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2)以职能考核为主的制度适用部门:财务、劳动人事、行政、后勤、信息资料难以定量评估,按完成目标任务的优劣程度作出评估。

(3)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的制度适用部门:编辑和出版节二:项目管理(三)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特点的新的、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

图书出版项目管理:(一种必然趋势)=全过程管理 + 职能管理1.项目全过程管理六个过程:(1)计划设计过程任务:确定图书项目名称与目标;确定项目组成员;初步确定出版计划,进行项目可行性调研。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24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第24讲

2011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精讲2011—8-09第24讲出版社经营管理概述(下)(第五章第一节)(岗位责任管理;项目管理)(续:四、出版社管理机制)(二)岗位责任管理岗位责任管理的特点:(浏览)是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单位的整体目标和任务,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用制度的形式把它科学地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岗位责任管理的作用: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和职权;按其完成情况给予报酬;实现责、权、利的相互制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避免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平均主义。

1.岗位责任管理的关键岗位责任管理机制的关键:定岗定员(科学、合理地)责任管理要注意的问题:(浏览)选择最合理岗位设置(如大社分工细些、岗位多些,小社一岗多职责、一人多岗位);因事设岗.不要因人设岗(可有可无或可以兼职的岗位要尽量撤并,务使岗位设置精干);岗位职责须明确(对工作的数量、质量要有清晰规定);竞争上岗(择优上岗,双向选择,能上能下);明确奖罚措施(奖优罚劣);签订聘用合同(明确约定聘用、应聘、解聘、辞聘的条件)。

2.岗位责任管理的相应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三种类型:(1)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制度以一定时间内的业务数量定额和质量评估等量化指标为依据进行考核.适用部门:发行和校对发行部门定额的制订:既要从出版物市场的实际出发,又要符合出版社整体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目标的要求.校对部门定额的制订:既要参考行业的平均标准,又要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2)以职能考核为主的制度适用部门:财务、劳动人事、行政、后勤、信息资料难以定量评估,按完成目标任务的优劣程度作出评估。

(3)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的制度适用部门:编辑和出版节二:项目管理(三)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特点的新的、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图书出版项目管理:(一种必然趋势)=全过程管理 + 职能管理1.项目全过程管理六个过程:(1)计划设计过程任务:确定图书项目名称与目标;确定项目组成员;初步确定出版计划,进行项目可行性调研。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2011串讲笔记4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2011串讲笔记4

第四章图书的整体设计夏丽英基本要求与考试内容:☆1.熟悉图书整体设计的概念、内容及要求。

☆2.熟悉开本的概念以及制约开本选择的因素。

(2002年是掌握)★3.掌握图书的必备结构部件种类及其设计要求。

(比去年增加了后半部分――设计要求)▽4.了解图书的可选用结构部件与装订样式的种类。

(2002年是掌握,现变了解)☆5.熟悉制约图书结构与装订样式选择的因素。

(新增内容)☆6.熟悉图书美术设计的特点、内容、要求及手段。

(2002年是了解)☆7.熟悉图书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艺术规律。

(2002年是了解)☆8.熟悉图书版式设计的形式与要素。

(2002年是了解)☆9.熟悉图书版心规格设计的要求。

(新增,明确并具体)★10.掌握图书中各种文字与图片的版式设计要求。

(图片版式设计部分是新增要求掌握)☆11.熟悉图书的装帧制作工艺设计。

(新增内容)第一节图书整体设计的概念、内容及要求一、图书整体设计的概念和内容1. 图书整体设计的概念图书的整体设计,是对图书物质形态的工艺性和艺术性构思,其主要目的是使图书具有最佳视觉效果。

它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封面、版面)里,按照造型艺术的原理,把构成图书的各种要素组合成既与书稿的内容、性质相匹配,又与印刷工艺要求相适应的设计方案。

图书的整体设计也要严格执行责任设计编辑、编辑室主任、社长或总编辑(副社长或副总编辑)三级审核制度。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1997年6月26日公布)指出:“图书的整体设计,包括图书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

设计质量是图书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图书的整体设计质量,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方面。

出版社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相应专业职称的编辑为责任设计编辑,主要负责提出图书的整体设计方案、具体设计或对委托他人设计的方案和设计的成品质量进行把关。

2.图书整体设计的内容:图书的整体设计,包括图书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

图书的外部装帧设计,包括图书形态设计、图书美术设计、图书装帧制作工艺设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出版概论一、“出版”的概念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前提和特征。

(一)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

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我国强调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西方着重于“公之于众”。

(二)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活动。

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

出版活动的三要素在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有机结合起来的阶段。

编辑劳动和复制劳动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实现价值。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是一种文化活动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政治性和思想性 4.经济性和产业性★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它的文化功能实现的。

★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有机联结的阶段。

二、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

(3)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发现先进科技成果并促进其迅速传播,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

(3)科技读物使人们形成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社会观念。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优化文化选择。

(4)促进文化交流。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了我国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伟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记忆方法:双为双效、双百双用、质量、开放)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为)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双百双用)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双效)4.坚持质量第一5.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三)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具体任务包括:1.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四、出版物的要素、种类和特殊性。

出版物是精神文化成果中经过编辑加工、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而得以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

(一)出版物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有六大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

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合称为“纸介质出版物”或“印刷型出版物”。

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然后是报纸、期刊。

(三)出版物的特殊性: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

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统一又可能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的特殊性之一。

正确处理这两个效益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4.出版物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上的特殊性:仅生产数量上的变化便会导致利润率的巨大变化。

五、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一)出版资源的概念: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1.人才资源由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等构成。

2.信息资源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以及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等构成。

信息资源不是消耗型资源,而是再生型资源。

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紧紧跟上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选题;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即使更新已有成果;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其影响;开发国外资源;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3.物质资源由生产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以及各种有形资产构成。

(二)资源的特点人才资源的特点:1.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2.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

3.特别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信息资源的特点:已经生产出来的出版物,不仅是它的产品,而且常常也是它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

六、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1.紧跟社会的发展 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 3.更新已有成果 4.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5.开发国外资源 6.运用多种媒体(二)要注意的问题:1.有一定的深度 2.重视调查研究 3.要有创新意识 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 5.注重信息质量,提高使用价值七、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以及结构组成。

(一)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3.富有文化创意性 4.与信息技术有天然的适应性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1.出版单位:是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期刊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

(1)出版社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出版各种相应种类的出版物。

(2)期刊社的编辑出版部门与期刊的主办单位以及期刊登记机关必须位于相同的省级行政区域内。

期刊社可以设立办事处、联络处等派出机构或与广告经营单位建立协办关系,但派出机构和协办单位不得从事采访、编辑活动。

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期刊社,可以在登记地以外的地区设立只从事采编活动的记者站,但必须报经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部门批准。

2.制作单位:对精神生产内容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制成能够据以批量复制出版物的、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母版”的专门单位。

设立出版物制作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报请审批或备案的手续。

未取得合法资质者不得从事出版物制作经营业务。

3.印刷复制单位:我国对印刷复制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未经一定级别的出版行政部门审批许可,任何单位都不得经营出版物的印刷、复制业务。

4.发行单位: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未经一定级别的出版行政部门审批许可,任何单位都不得经营出版物的发行业务。

5.出版专业教育、科研单位。

八、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技术职务级别、职业资格要求和主要职责。

(一)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三大类:编辑类;技术编辑类;校对类。

(二)技术职务级别:编辑类分初级、中级、高级三种,即助理编辑(初级)、编辑(中级)、副编审(高级)、编审(高级)。

技术编辑类分初级、中级两种,即技术设计员(初级)、助理技术编辑(初级)、技术编辑(中级)。

校对类分初级、中级两种,即三级校对(初级)、二级校对(初级)、一级校对(中级)。

(三)职业资格要求:详见第四章第四题(三)。

(四)主要职责:1.编辑类:(1)助理编辑:●协助编辑进行工作。

●在编辑指导下,搜集整理有关学科的情报、信息,练习组稿。

●在编辑指导下,初审和加工稿件,协助发稿。

●检查样书,练习撰写书讯、书评。

●分担编辑室内其他工作。

(2)编辑:●搜集研究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选题设想,进行组稿。

●独立审读、加工整理稿件,检查图书成品。

●做好图书宣传工作,撰写书讯、书评。

●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指导、培养助理编辑。

(3)副编审●搜集研究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建议或方案。

●制定选题规划,指导有关编辑人员组织实施。

●担任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

●复审或终审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对有关图书进行评论。

●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或技术编辑学、校对学)方面的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

(4)编审●搜集研究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建议或方案。

●制定选题计划和组稿计划,组织社会力量或有关编辑人员实施。

●复审或终审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必要时对重点书稿进行审查、加工。

●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方面的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

副编审、编审履行复审或终审职责还须具有相应的行政职务,否则只能提出审稿意见,不能签发稿件。

2.技术编辑类:(1)技术设计员: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等工作。

(2)助理技术编辑: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或复杂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