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量布施者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1. 课外短文。

“煮书”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____)B.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____)C.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____)2.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认为“煮书”是。

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煮书”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精神的食粮

精神的食粮

精神的食粮如果说物质的食粮给人以身体上的满足,那么精神上的空虚便只能靠精神食粮。

精神上的富足是无法靠物质生活来填补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富人耽于享乐却依然无法满足,有的人穷了一辈子却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我们想必都体验过酒足饭饱后无所事事没有乐趣的糟糕感觉吧,精神食粮就是我们的乐趣。

有时我们宁愿只吃个半饱也要让脑袋有事可做,所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穆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精神食粮的范围在数字化时代后延伸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我们有Internet、TV,有书店里装饰着漂亮封面的《小时代n。

0》,我们玩微博、逛贴吧、打DOTA、看看《进击の巨人》,感觉日子无比充实,然而每天睡觉都带着难言的疲劳,有时候分明没什么想做的事却逼着自己呆在网上,哪怕无聊到随便好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扣扣也坚持着不下线,一离开电脑好像就缺了什么,有一种莫名吃亏的感觉。

扪心自问,这些炫目的画面、华丽的文字、歇斯底里的音乐声,真的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精神食粮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一放下电脑,就有一种无法抑制的空虚和疲惫感袭遍全身呢?为什么,心中有淡淡的悔意,觉得自己又浪费了珍贵的时间呢?我们也很羡慕啊,那徜徉在唐诗宋词、魏晋风骨的风流,那思索着严谨思辨的哲学问题的专注,那仰天长啸、恣意风流的快意。

我们羡慕着那些有大智慧大觉悟的人,在心里憧憬着,想要和尼采一起大吼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想要获得真正的成熟,那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想要想那些大师一样沉迷于某个学科,在研究中获得无上的快乐,哪怕像约翰·纳什一样被密码逼疯!但是啊,我们想着要翻开史记,甚至都从书店将它买了回来,将它放在了自己的书架上,却在触摸到它冰凉柔滑的封面时停下了,虽然心中涌起悔意与自责,但还是将手放在了电脑开关上,一按下去,就是一个虚无的晚上。

这是懦弱啊。

我们害怕着,害怕在那些先贤哲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与浅薄,害怕解析自己的灵魂,害怕在真正的大美面前,自己的丑陋无所遁形。

一个获得端正相貌、财富丰饶的布施方法

一个获得端正相貌、财富丰饶的布施方法

佛法说:法轮未转,食轮先转。

布施饮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佛在不少经典中给我们阐述了布施饮食的功德:《佛为首迦长者说报业差别经》的经书上说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得命、得色、得力、得安稳无碍辩,得无所畏、得无诸懈怠、为众敬仰,得众爱乐,得大福报、得速证涅磐!还有布施食物可得五福德,据《施食获五福报经》记载,佛曾告诸比丘众: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何谓五福德?一、施命。

二、施色。

三、施力。

四、施安。

五、施辩。

何谓施命?一切众生依靠食物而安身立命,不得饭食不过七日,奄忽寿终,所以施食就等于施命。

施命者,世世长寿,命不中途夭折,衣食财富无量。

何谓施色?得施食者,颜色光泽,不得食时,面目憔悴,所以布施食物就等于布施颜色,其施色者,世世端正,姿貌巍巍,世间稀有。

何谓施力?人得饭食,气力强盛,举动进止,不以为难,不得食者、饥渴热恼,气息虚弱,所以施食就等于施力,其施力者,世世多力。

何谓施安?人得饭食,身为安稳,不以为患,不得食者,心愁身危,坐起不能自定,所以施食者就等于施安,其施安者,世世无患,心安身强,不受众殃。

何谓施辩?得施食者,气充意强,言语通利。

不得食者,身劣意弱,不得说事,口难发言。

所以施食就等于施辩才,其施辩者,世世聪明,口齿流利,言辞辩慧。

闻者喜悦,莫不戴仰。

布施素食,一方面能够培养我们的福田,获得以上种种福德,同时因为布施美好素食,直接提倡素食观念,让人们少吃一餐肉,就是减少杀生的机会,等于大放生,在我们布施食物的同时,我们还更注重加入了法布施,供养精神食粮,哪怕一句佛号,也让众生种下了菩提种子!布施食物,直接帮助摄受了很多众生,树立佛教的良好社会形象,的确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殊胜善事!期待更多的师兄同修,共同加入素食宏法的行列!。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①熊春锦先生于2004年10月17日在德国柏林“首届世界《道德经》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女士、先生,各位大德:首先感谢大家光临本次首届国际《道德经》学术研讨会,热忱欢迎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所有朋友和大德。

《老子》是人类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东方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部中华道德传统文化,道德思想深植于华夏子孙的灵魂之中,我们的祖先对宇宙真理的认识要比现代人深刻得多,他们纵观阴阳,玄览隐显,跨越太极弦线的障碍,认识自然,掌握自然,顺应自然,是生命的真正主人。

《老子》瑰集了远古祖先们对自然大道本质的真知灼见,并且他亲身实践圣人之治的方法论,性命圆成,回归自然。

他站在自然的高度,所撰写的《老子》也就自然地成为人类道德论的鼻祖,老子的思想和精神,引领着我们复兴道德、回归德道。

道德,既是精神性的也同样是物质性的。

这种物质特性,由于它超越人类的物理认识论的观念,暂时还不能被智观所认识和掌握,只有在慧观中才能产生真知;这种玄观的物质特性,不因我们智识的否认而消失,始终与人类形影不离,滋养着万物众生。

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曾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这段话所揭示的就是人类生命的真谛,道光德能就是生命的源动力,德性物质在体内的流动,才使生命体中的性体系统生存并具有活力。

天德养神,地谷养形,更进一步深刻地阐发了这一生命原理。

这也就是说,道的德能,以炁的物质方式,营养滋养着人们的精神系统,也就是灵魂系统;而地上的五谷,所滋养的是我们的形体,也就是肉身。

老子曾经深刻地指出,对于一般人、普通人而言,“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

这也就是说,天上的五种德性的不可见不可观的炁,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这五种道的德性能量,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支撑着体内众生——灵魂系统的工作。

于佛教与企业文化

于佛教与企业文化

于佛教与企业文化有关于佛教与企业文化佛教是一个古老而博大精深的宗教。

佛教又与企业文化之间有联系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佛教与企业文化,希望对你有帮助。

佛教与企业文化两千多年前出现于世的佛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化。

而企业文化,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几个教授刚刚开始研究的,仅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年轻文化。

虽然出现时间悬殊几千年,但在这两个文化之间,却可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若能将二者相互融合,则无论对企业的运作,还是对个人的指导,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正面、积极的作用。

因为佛陀的智慧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光明,佛陀的心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温暖。

从文化结构上来讲,企业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构成的。

其中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当中最核心的灵魂。

而精神文化,又建立在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企业的价值观,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存亡与兴衰,所以非常重要。

佛教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融,并不是要求所有企业家都要去学佛、信佛。

有没有,都没有关系。

能借鉴佛教的智慧,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用于维护员工的心理健康等等,都的确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与手段。

佛教当中的绝大多数思想,确实是跨世纪的伟大思想。

即使跨越了两千五百年的漫漫长路,在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佛教思想仍然充满了活力与新鲜感,并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总说六度浩若烟海的佛教文化,用简短的文笔实在无法一一尽述,此处只能用有限的笔墨,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大乘佛教的六度,也即六波罗蜜多。

波罗蜜多,是外来词,为古印度梵文音译。

意即"从此岸到达彼岸"。

当然,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个词汇所包含的内容更为深广。

对我们而言,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从无到有,从有到发展壮大,都可以比作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

那么,该利用六波罗蜜多,来充实企业文化呢?六波罗蜜多,也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一,布施。

佛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佛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当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能够仅仅看到它好的一面,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他不好的一面才是常态,然后呢要意识到好和不好都是整体,你必须要跟他完整地包含在一起。

这就叫包容,就叫观照。

观照不是关心的关,而是观察的观。

观世音菩萨的“观”。

把它作为一种全然的、整体的现状接纳过来,甚至是与这种状态共存,甚至是拥抱它,只有拥抱它,只有直面它你才可能去改变它。

它不是无所作为的,反而是在承认这种现状的前提下,主动的去寻求改变。

有一本书,叫《疾病的希望》。

它特别反复地强调了这一点。

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认为我们常常把病认为是一个很糟糕的东西,在心理上去抵触它,认为它是敌人。

的确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痛苦。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说疾病恰是我们身上最诚实的朋友,它如实地反映了我们身上的种种的“业障”(这个业障这个时候加了个引号)。

它什么意思呢?它说的是我们对某些东西的障碍,我们不能够全然地看待一些事情,去冲突,不愿意接受他,而又不得不接受形成的病。

这本书是一个德国的心理学家和一个医学家写的,在德国这本书出版了很多年了,也受到了市场很多的检验。

在这本书里面他就举了个例子,他说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许多的哮喘病人或者肺上的问题的人呢都是基于一种他们心智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他不得不与他不喜欢的人待在一起而产生的疾病,怎么说呢?他说你讨厌一个人,但是你跟他在一起之后,他呼出的空气被你吸入到你的肺里面,这是一种非常深层次的交流,他从每一个细胞里出来的东西又进入到你的每一个细胞里面。

所以呢,很多那些哮喘病人其实他内心里面觉得他旁边的人、他周糟人都是他讨厌的;他不喜欢的;他对抗的,但是他又无法不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空里面,于是他就又呼吸了进去。

这样子他的肺接受了两种指令,一种指令是我讨厌这个人,我不应该和他发生关系;另外一种指令是我吸入了空气,我要进行血液和空气的循环。

这样的挣扎和纠结就产生了哮喘。

实际上他其实不是病,他是你的这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智的冲突下的一个生理的自然反应。

《了凡四训》拼音版1

《了凡四训》拼音版1

了li ǎo 凡f án 四s ì 训x ùn一y ī、 立l ì 命m ìng 之z h ī 学x u é余y ú 童t óng 年ni án 丧s àng 父f ù ,老l ǎo 母m ǔ 命m ìng 弃q ì 举j ǔ 业y è 学xu é 医y ī ,谓w èi 可k ě 以y ǐ 养y ǎng 生sh ēng ,可k ě 以y ǐ 济j ì 人r én ,且qi ě 习x í 一y í 艺y ì 以y ǐ 成ch éng 名m íng ,尔ěr 父f ù 夙s ù 心x īn 也y ě 。

后h òu 余y ú 在z ài 慈c í 云y ún 寺s ì ,遇y ù 一y ī 老l ǎo 者zh ě ,修xi ū 髯r án 伟w ěi 貌m ào ,飘pi āo 飘pi āo 若ru ò 仙xi ān ,余y ú 敬j ìng 礼l ǐ 之zh ī 。

语y ù 余y ú 曰yu ē :“ 子z ǐ 仕sh ì 路l ù 中zh ōng 人r én 也y ě ,明m íng 年ni án 即j í进j ìn 学xu é ,何h é 不b ù 读d ú 书sh ū ?”余y ú 告g ào 以y ǐ 故g ù ,并b ìng 叩k òu 老l ǎo 者zh ě 姓x ìng 氏sh ì 里l ǐ 居j ū 。

白茶小常识

白茶小常识

白茶小常识1、藏而不炒,理性看待老白茶时下,与“炒”字相关的词都带些贬义色彩如房产商的恶性“炒房”、部分明星的低俗“炒作”,本来只是围着锅台问转悠的“炒”字,竟也一入江湖,身不由己起来。

这些年,国内茶市场颇多波澜,“炒”字进了茶行业,“炒茶”一词也随之诞生,但带来的仍旧是“炒”字脱不开的恶意。

2007年,在东盟博览会上,一公斤所谓的茶王更是标出600多万元的天价,普洱茶一夜爆红。

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资金投入到茶叶炒作中,使得原本不为众人所知的普洱茶迅速成为中国名茶。

但在2007年5月,天价普洱茶终于折戟,曾经600万元一公斤的茶王跌到10多万元,而源头的鲜茶,更是每公斤不到一元钱。

这不仅是价位上的落差,更给行业带来危机,原本依赖茶园生产的茶农们干脆不采茶了,任茶园荒芜。

而云南省原有的3000多家普洱茶厂,到2011年只有几十家在生产,多家新建的标准化茶厂闲置,对比过去,行业形势一落千丈。

普洱荼茶由“炒茶”带来行业危机的例子近在眼前,许多茶界专家在分析普洱茶“炒茶”所带来的恶果时,都认为过分炒作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和保健功效是罪魁祸首,通过种种手段,普洱茶几乎被炒成了万能的“保健品”,有些不良宣传更把它说成包治百病的灵药,普洱茶被炒成了具有巨大升值潜力的收藏品,乃至于古董、文物。

也由此,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前兴起热潮的白茶。

白茶过去在国内属“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茶类,专注于出口的白茶国外知名度远远高于国内,但随着福鼎原产地包括政府、茶行业,品品香等行业龙头的合力推动下,自茶近年来呈现节节上升的态势,甚至在今年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白茶实现了逆势上扬。

对比白茶和普洱茶,我们不难发现这两者的共同之处。

和普洱茶类似,白茶本身也具备越存越香、越陈越佳的特质,因此白茶确实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市场上也已经有茶爱好者或藏家开始批量收藏白茶。

但“炒茶”所带来的危机历历在目,白茶是否还会重蹈覆辙?这一逐渐兴起的行业新贵,是否能抵抗住“炒茶”所带来诱惑呢?白茶未来如何还未可知,但在白茶原产地的福鼎,无论是政府、行业协会,还是直接从事茶叶销售的龙头企业,都已预见到参与“炒茶”可能带来的行业危机,这一点,从企业行为上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

十种魔业

十种魔业

十种魔业
作者:佚名
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二、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三、于甚深法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

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四、不乐听闻诸波罗密,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五、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湼盘,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六、于善知识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罪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七、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馀说悉非,是为魔业。

八、乐学世论,巧述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于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九、已得解脱、已得安稳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

未得解脱、未得安稳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十、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出自《华严经》。

精神的食粮

精神的食粮

精神的食粮作者:宁鸽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9年第14期聽过这样一句话吗?“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乍听起来你或许会疑惑不解,但仔细想来,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面包仅仅是满足身体需要的物质,然而你大可不必将它们都吃掉,留一块吃下不至于饿死就足已了,而应当用另一块换一朵水仙花。

水仙花其实是一种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它代表着一种精神追求,没有精神追求的人生是枯燥的、难耐的,而有水仙花装点的生命才是快乐的、幸福的。

漂泊在世,孰能无求,古往今来,无数名家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正是由于有了精神追求,他们才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建立不朽的功勋。

诗仙李白,放荡不羁。

他曾咏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经典诗句。

他如此洒脱,也曾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

他如此飘逸,也曾写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

他满腔热血,可是作为一代文豪,在黑暗的官场仕途中,他追求的是诗意的人生,这样的追求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李白向着人生最美丽的季节走去。

正因如此,他毅然决然地离开那巍峨的朝堂,游山玩水,四处飘荡,挥洒出惊骇世俗的诗篇,名垂千古。

杜甫的追求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苦读一生,但却郁郁而不得志,在动荡的社会中,他的追求显得如此清高,如此苍白。

可是也正因如此,他成为了一代“诗圣”,为后人所赞美。

追求并不是始终不变的,它随着我们的前进也发生着变化,但追求需要永不止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追求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海伦·凯勒追求的是光明,眼前的黑暗并不能阻止她前进的脚步。

霍金的追求是探索宇宙,笨重的轮椅亦无法挡住他思维的翱翔!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精神的食粮。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觉悟,培养素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成为尘埃和沙土,庸碌一生。

尽管我们很普通也很平淡,可是我们不应当丧失了追求,人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追求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

精神食物文言文翻译

精神食物文言文翻译

夫精神食物,非寻常饮食之谓也。

盖饮食者,养身之具;精神食物,则养心之宝。

是以古人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饮食男女,皆精神食物之范畴。

然精神食物,实非仅饮食男女之所能尽也。

夫精神食物,其源远流长,自古有之。

盖自人类有史以来,饮食男女之事,便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然精神食物之概念,实源于我国古代哲学之思想。

古人认为,人之身心,本为一体。

饮食男女,虽为人生大事,然精神食物之重要性,亦不可忽视。

《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此言饮食之重要性。

然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皆非精神食物。

精神食物,乃人心所向,精神所寄。

是以,精神食物之内涵,远比饮食男女更为丰富。

吾辈今人,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倍增。

在此背景下,精神食物之重要性愈发凸显。

精神食物,可以滋养人心,调节情绪,增强体质,提升智慧。

以下,试述精神食物之几种类型:一曰:诗词歌赋。

古往今来,诗词歌赋传颂千古。

其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读之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歌赋,如精神食物之甘露,滋养人心,激发灵感。

二曰: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自古为文人雅士所钟爱。

弹琴、下棋、泼墨、挥毫,皆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琴棋书画,如精神食物之佳肴,令人陶醉,提升品味。

三曰:山水名胜。

山水名胜,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游历山水之间,可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

山水名胜,如精神食物之佳酿,令人沉醉,忘却尘世烦恼。

四曰:亲情友情。

亲情友情,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

与亲人朋友共度时光,可以增进感情,传递温暖。

亲情友情,如精神食物之珍馐,滋养人心,让人心生感激。

五曰:信仰信念。

信仰信念,是人生之指南。

坚守信仰信念,可以使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信仰信念,如精神食物之灵丹,滋养心灵,让人内心强大。

总之,精神食物,虽非饮食男女之可比,然其重要性,亦不可小觑。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注重精神食物的摄入,以滋养心灵,提升生活品质。

唯此,方能健康快乐地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能轻易施食的原因

不能轻易施食的原因

不能轻易施食的原因在佛教文化中,施食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常常被视作一种慈悲与救济的表现。

施食的本质是向众生给予食物,尤其是那些在饥饿和痛苦中的生命。

这种行为并不是可以轻易对待的,乃是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首先可以看到,施食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教仪式,其背景与意义深厚。

它产生于人们对众生的关爱与同情,但也蕴含着一些复杂的社会、文化及心理层面的问题。

因此,不能轻易施食这一观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社会制约因素1.社会认可度施食在某些地区受到高度重视,而在另一些地方则不被广泛理解和接受。

社会的文化背景直接影响施食行为的推行和理解。

2.法律与政策某些国家或地区对施食有明确的法律限制,若不遵循,可能造成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双重惩罚。

3.心理认知施食的意义和目的往往被误解,甚至出现低估施食背后所蕴含的伦理、道德责任。

二、伦理与道德困境1.对待众生的态度在施食过程中,究竟应以何种心态对待众生?是否应以施予者的优越感去施舍,这个问题很复杂。

2.救助与依赖施食的行为可能会无意间培养起某种依赖心,使得受助者在某种程度上失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意图的纯粹性施食的出发点需是善意的,若夹杂私心、炫耀等杂念,则可能违背施食的初心。

三、可持续性问题1.资源的有限性在现实中,许多资源是有限的,施食的过度行为会造成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2.施食影响人的自我价值过多依赖施食可能削弱个人对自我生存的理性思考,使其在某种程度上挫败人们对自我能力的信仰。

3.环保问题施食所带来的垃圾、食品浪费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亦需被纳入考量。

四、信息的不对称性1.对对象的了解施食者对接收者的真正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可能施予不适合的食物或物品,造成浪费。

2.宣传与误导在施食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导致施食者对施食的意义产生误解,从而影响实际效果。

3.风险评估施食活动需评估潜在的风险,例如食品卫生、过敏反应等问题。

五、可能导致的误区1.施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施食可以解决饥饿、痛苦等一切问题,忽视了人们应具备综合性的解决能力。

施食的福报的例子

施食的福报的例子

施食的福报的例子《施食的福报,从心开始》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施食的福报这点事儿。

说起施食,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是很玄乎的东西。

但在我看来呀,这就像是在心田里种下一颗善的种子。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小流浪猫在垃圾桶边找吃的,那小模样可怜兮兮的。

我就赶紧回家拿了些食物给它,看着它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心里特别满足。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小小的施食吧。

后来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就在那天下午我竟然在马路上捡到了五块钱,哈哈,你说巧不巧!虽然钱不多,但那种惊喜的感觉真的很棒。

当然,施食的福报可不仅仅体现在这种有点搞笑的小事情上。

我觉得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当我们对他人或者其他生灵付出善意和关怀时,自己的内心也会变得格外柔软和温暖。

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准确形容的,但就是让人特别舒服。

又比如说,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公益活动,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赠了一些文具和书籍。

当我看到孩子们拿到那些东西时脸上露出的开心笑容,我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被融化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的生活似乎变得更加顺利了,工作上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就。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福报呢?其实呀,施食的福报就像是一个奇妙的循环。

我们付出善意,然后收获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接着可能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美好的事情。

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善良的坚信。

所以呀,大家不要觉得施食是件很遥远或者很神秘的事情。

它可以很简单,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一次小小的帮助,都是施食。

让我们都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在生活中多多施食,去感受那份独特的福报吧!说不定下一个好运降临的就是你哦,哈哈!记得要保持微笑,因为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差嘛!。

觉得自己能干的人,一生都是干活之命

觉得自己能干的人,一生都是干活之命

觉得自己能干的人,一生都是干活之命人有什麽样的心情就有什麽样的事业,事业是看一个人的容量的。

- 越看不上别人干活的人越劳累,甚至劳累一生。

往往觉得自己能干的人,一生都是干活之命。

- 财运舍方能得,不舍不得。

舍即布施。

(佛家讲布施有三种:财布施得财富。

法布施,即凡是别人想知道、想学习的合于正道的方法,只要自己懂、自己会,就热心去教,能够得聪明智慧的果报。

无畏布施,即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时,能够帮助其消除恐惧,如此得健康长寿的果报。

素食属于无畏布施,因为不害众生性命,众生看到你都不会恐惧害怕。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养。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财运跟舍有关。

- 太抠门儿了发不了财。

有的人特别省,结果不是孩子浪费就是得病、招灾让你耗钱,甚至让骗子骗钱。

实际上节省是美德,但是要平静地省,揪着心的省不行(仍是贪心)。

为什麽有的人挣了钱会丢,借出去的钱不还?自然力没有人我分别,你对别人吝啬不行,对自己吝啬也不行(指舍不得的心,与古今大德无欲无求的朴素不同)。

- 有的人往寺庙捐钱,是因为贪寺庙能给自己带来财运,而看到别人穷困却不能帮一下,(布施是为了戒除贪心,不贪才能得,而这麽做仍是贪心)“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行善,方是功德”。

有的人信佛贪,请个佛像、念珠等等的,都当成宝贝,这就是吝啬心出来了(当然对佛像、经书应该恭敬,但恭敬不是贪心),- 有个老人特别省,到他家一看,下不去脚,全是破烂堆,他还说:“我勤俭节约。

”实际上这也是贪心啊!攒破烂,一样都舍不得扔!感情不能舍,爱人多看别人一眼都生气,看重什麽为什麽所伤:看重感情为感情所伤,看重孩子为孩子所伤,看重破烂为破烂所伤——让你永远吃破烂、穿破烂、攒破烂,最后自己也是破烂(有些人穿破烂、吃破烂,而将所有拾破烂换来的钱帮助别人,这非但不是吝啬,而是高尚的菩萨行为)。

- 人要活得轻松自在,看破、放下,以吝啬心虐待自己也不行,要善待万物。

精神食粮转运方案

精神食粮转运方案

精神食粮转运方案精神食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

它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充满正能量。

但是,当面对一些困难、痛苦或者压力时,我们的精神食粮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时候,需要一些转运方案,来帮助我们重新充满正能量,面对生活的挑战。

1. 冥想冥想是一种可以放松身心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心灵愉悦感。

通过冥想,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祛去一切负面的情绪。

在冥想中,我们可以专注于呼吸,感受周围的环境,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平静愉悦。

对于新手来说,可以在晚上休息前练习冥想,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每天练习一次左右。

冥想主要需要找到一个安静的空间,舒适的坐姿,并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2. 阅读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还可以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

适当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放松愉悦,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安慰。

阅读的内容可以是小说、诗歌、名人传记等等。

最好是选择具有正能量和鼓舞人心的经典著作。

3. 慈善做慈善可以让自己感到心灵上的满足。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做一些慈善事业,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慈善可以是义卖、资助救助贫困学生等等,任何形式都可以,只要有意愿就可以做。

4. 瑜伽和运动瑜伽和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身心放松下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

这些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和健康维护,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足球、篮球等团体运动更有助于增强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

5. 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的精神食粮得到改变。

这些改变包括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身体、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等等。

通过这些改变,我们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有规律,从而提高精神食粮的吸收效率。

总之,我们需要寻找和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让我们的精神食粮得到不断地补充和充实。

只有通过及时的转运,才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充满正能量,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五德能量服食法

五德能量服食法

五德能量服食法熊春锦民以食为天。

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格言,但是人们却不知“天食人以五德之炁,地食人以五谷之味”。

只知食用大地所长养的五谷来营养命体系统,却并不知食用天所赐予的五德能量来营养性体系统。

致使生命中的性和命两大系统的营养状态严重失衡。

由于人类长期的离道失德,不明黄老之学的真谛,不识“五德养神,五谷养形”的天人之秘。

知白不识黑,守白而忘黑。

只知养身保命,仅在命体这个形质之器上下营养的功夫,一日三餐山珍海味养形,亦不知满足。

却不明修德养神,既不修性命之德器,更不知主动运用五德的精神食粮餐饮体内的众生。

致使体内众生唯以仓库中的元精之炁苟延残喘,干耗性命。

体内的众生尽皆饥肠辘辘,骨瘦如柴,难以胜任它们在体内的繁重工作,离体逃逸的危机日渐接近而不知,性命分离将接踵而至仍不觉,醉生梦死于肉林酒海的滋补之中,盲目地在有相的世界中摸索,希图在太极白境中的深入研究,能够产生揭示生命奥秘的奇迹。

人们在期盼,可是却难逃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自然法则。

我们只有整体把握性命的双重结构特性,才能获得真正的心身健康。

现代社会,五谷养形之物充沛,“有之以为利”已经发展到了令人眼花潦乱的境地,人们在丰富的物质面前,却仍然难以获得真正的健康,医院仍然人满为患。

现代社会众人所缺,唯独是“无之以为用”的物质,就是有质无形的五德能量。

生命是由性命这一阴一阳两大系统复合共同组成的,独阳不长,孤阴不生。

性命是双重结构的复合体,性体系统才是生命的真主人,生命离开了性体系统的支撑,就是臭皮囊一具。

人们每日三餐只知养形,实乃本末倒置,爱形不爱神,长此以往,仓库内的元精耗竭,又怎能形神兼备,生命长期健康呢?吾今传一法,善巧方便,易学易行,利益众生,造福社会。

此方法名“五德餐神法”又名为“五德精神食粮服食法”,只需每日三餐进食之前,挤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先用五德能量餐饮体内众生。

也就是用五德餐饮其神在先,五谷餐饮其形随后。

每日坚持,如同每天三餐一般地养成习惯,则必然获得健康心身、启迪智慧、延年益寿的良好效验。

精神食粮是什么意思

精神食粮是什么意思

精神食粮是什么意思精神食粮是什么意思 1精神食粮是什么意思 1精神食粮,网络词汇,意思是指让人觉得精神充实,不虚度时光的东西。

相关解释,精神读音:[ jīng shén ]解释: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引证:《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白话译文:一个人的精气元神或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况。

食粮读音:[ shí liáng ]释义:人吃的粮食。

引证:?郭小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一切生产谷物的地区,都为自己的战士和人民准备好了食粮。

”白话译文:人赖以生存的粮食、食物。

汉字笔画:扩展资料:近义词粮食读音:[ liáng shi ]定义:食用谷物、豆类和土豆的总称。

引证:《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

”白话译文: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的统一称谓。

物质上的“精神食粮”是食物;非物质上的“精神食粮”是知识。

“吃精神食粮”的意思就是读书。

“精神食粮”就是大家常看的书籍。

我们常说“物质食粮”指的是类似于面包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

而“精神食粮”指的是书籍给予精神的食粮,这些食粮会使我们更加聪明,能让我们保持一颗快乐的心。

而“吃精神食粮”的意思就是读书。

精神食粮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精神食粮涉及范围很广。

“精神”是人的意识,包括人们的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

如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行动和习惯等内容,凡是为此所需要的为精神食粮。

精神食粮是什么意思 2精神食粮是一个组合词,意思是让人觉得精神充实,不虚度时光的东西。

一、精神解读:人的情绪、意志等心理状态。

引证: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二、食粮释义:食物,粮食;比喻赖以生存而不可或缺的东西。

佛说有七种布施可得大福报!

佛说有七种布施可得大福报!

佛说有七种布施可得大福报!
一者,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看人。

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名第一大福报。

二,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凶眉恶色。

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妙色相,未来成佛,得金色身,是名第二大福报。

三,佳言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出柔轻语,无粗恶语。

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妙辩才,所出之言,人皆欢喜,信受奉行。

未来成佛,得四辩才,是名第三大福报。

四,身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修道之人,起迎礼拜,于一切人处,常怀恭敬谦逊。

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端正身,长大身,人见人敬身。

未来成佛,如大榕树,无有能见顶者,是名第四大福报。

五,心施:虽以上述四种方法行供养,而心不和善,不名为施。

善心和善,和善功深,是名心施。

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明净心,不痴狂心。

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心,是名心施第五大福报。

六,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为捕床座请其安坐,乃至以自己所用安乐坐位,请之安坐。

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常得尊贵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

是名第六大福报。

七,房舍施: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请于自己所有房舍之中,得行来坐卧,予以欢喜安乐。

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自然宫殿舍宅。

未来成佛,于一切时得宝莲花座,是名第七大福报。

以上七施,全由心作,均不损财,皆得大福报。

对话法布尔

对话法布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据说您的父亲就用各种动物和昆虫编了 一套字母表,于是不用三天时间您就学会了。 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此,我这一辈子就与这些小 虫子做伴了。
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
您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 遇到过哪些困难吗?
在年轻的时候,为了买那本《节肢动 物自然史》,我花掉了整整一个月的薪 水啊,于是只好节衣缩食。可是,不论 何人,只要你是把科学本身当做日常生 活需要,那么你就注定得服从这一平衡 法则——肉体食粮向精神食粮的让步。 当我第一百次的翻阅这本书时,觉得从 心底传出一句喃喃的心语:你也能行, 你一定会成为虫子的历史学家。后来, 虽然我一生清贫,但是终于在56岁那年 建起了这座荒石园,和我热爱的虫子们 朝夕相处,没有人世的喧嚣,却自得其 乐。
法布尔与中国科学青年的对话
1910年,在法布尔92岁那一年,同行为庆祝法布尔从 事昆虫学工作五十年,在“荒石园”为他举行了一次小型 庆祝会。消息传出,“法布尔”的名字四处传扬,荣誉桂 冠一个接一个飞向老人,飞向偏僻安静的荒石园和老人孤 独清苦而又充满欢欣的生活。
两位热爱科学的中国青年也 来到了这里,和法布尔进行了如 下一场对话。
谢谢大家!
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
我一定要成 为虫子的历 史学家!
特立独行的昆虫学家
19世纪的今天,听说您的研究 还受到了很多所谓正统势力的 责难,请问您是怎么想的呢?
特立独行的昆虫学家
他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 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研究;他们 把昆虫变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怜的东 西,而我则使人们喜欢它们;他们在酷 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 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他们 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 究本能的最高表现; 他们研究“死”,而我研究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通向精神人权的实现
——浅析开云亭的诗
早就想议论议论开云亭的诗,但一直没有敢动笔,害怕说得不对遭他的读者的骂。

他的读者实在太多了,每一篇新作出来,阅读量很快蹿到数百,随后又逾千。

在当今的诗坛,这种现象也算是空前的了。

在我初邀请他加入我的圈子《诗人与诗》的时候,我因此还担心他不赏脸。

没想到他不仅应邀而来,还成了经常来我的博客踩踩的朋友之一。

既然是朋友了,现在就想有话直说了。

当然,写之前我又再次浏览了他的博客,把有些作品又重读了一遍。

开云亭的诗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深厚的,需要读者玩味一番的。

我读他的每首诗,几乎都要读两三遍。

随便举一首作例子,《流动的流淌》以“就这样游动在河水里/从此岸游向彼岸/不停地变换着泳姿”开了头,给人以仅仅在描写景物的印象,然而随后的“在似水年华中变换着心绪”却一下子深入了内心,紧接着“我们流淌在同一条河里/流淌着/一个季节又一个季节”又把时间跨度进一步扩大到整个人生,陡然托出了一种沧桑的感觉。

短短一个段落,出现了三层风景(或境界),而这三层风景又完全融为一体。

后面的段落则循环往复,进一步把这种多层次的意象境界推向更高的高度,直到达到语言美丽的高峰。

那么,开云亭拿给读者玩味或者自己正在玩味的到底是什么呢?据说美国的《独立宣告》宣告天赋人权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由(我没有读过《独立宣告》,只是根据电视节目转述而已)。

我想可以借用来说明开云亭的诗,因为我觉得他正在把诗作为自己通向精神自由和精神幸福的桥梁。

他还是一个“法布施”者,通过他的诗,向读者的心田播撒快乐和愉悦的种子。

佛经说“法布施”是高于一切物质布施的,开云亭的诗可以看作救渡心灵的一页扁舟。

论者常以“灵魂救赎”评论诗人们的诗,具体到开云亭,他不需要救赎灵魂,因为他的灵魂没有堕落。

但他的心灵仍然需要救渡。

他的心灵有时可能是苦闷的,犹如那首《会头疼的鸟》所透露的,其实是他自己在头疼。

从寿岳白丁的《最后的贵族》知道开云亭是“政坛的领导者”,但他的事业也许也并不那么风顺,因此他能够对韩愈有那么深入动情的理解(见开云亭《南岳开云》。

特别地,他有时也可能是寂寞的,因此他是喜欢与诗友们交往,特别勤奋地回访他们。

论者评论海子的诗开了诗歌个性化的先河。

如果作点比较的话,开云亭的诗迥异于海子。

但是,我要说开云亭的诗具有足够的个性化。

因为“个性化”不等于“海子化”,也不会就是“北岛化”或“顾城化”。

开云亭的个性化是属于他自己的。

他的诗不想装出苦大仇深的模样,也没有想要当哲学家化的诗人或诗人化的哲学家。

不妨引用他自己的话来总结:“应当说,我喜欢诗,诗歌是善良人们心绪里的自我张扬的文字。

正因为如此,我也追隨在前辈后面,乱笔涂鸦,信口开河胡刍几句,下里巴人也。

我早就说过,我不是诗人,也做不成诗人。

因为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有着去西天取经的唐僧。

对于诗,我只是用颤动着的心灵,去激活潜在着的诗魂。

在我心脉里,生命是无字的诗,诗是有字的生命。

在高贵的缪斯神前,我常常失语,以一个仰视者的姿态。

(见他对我的《高朋满座、珠玉生辉》一文的评论)。


最后说一句,开云亭说过他不是佛教徒,却多次提到自己经常心怀一种感恩的心情。

明知“感恩”不会有真什么“福德”,还要经常“感恩”,这不是很傻吗?我看不然。

所谓“有钱难买我乐意”,这也再次现出了开云亭的个性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