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人人都想出名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要快快乐乐地生活
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上,而且只能来一次,生命如白驹过隙,不过短短几十年,人没有理由不快乐地生活。
即使命运坎坷,只要自己拥有乐观的心态,仍然会有无数个快乐的理由。
欧盟颁布过这样一条奇怪的法令,农民今后需在猪圈里放上一些可供猪儿们玩耍的玩具,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面临罚款或监禁。
他们甚至还提醒农民要经常更换不同种类的玩具,“否则,猪儿会玩腻的”。
之所以出台这样的法令,那是因为欧盟官员认为,即使是猪,也应该快乐地活着。
既然猪都需要快乐地生活,那么人更应该活得开心、活得潇洒。
也许有人觉得工作很累、生活很苦,没有地位、没有权力、没有财富,当然就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这可是大错而特错。
开心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精神世界的快乐与物质世界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的红军战士照样笑着唱歌前进,名流明星、亿万富翁、大哲学家活得不耐烦而自杀者也大有人在。
一个三岁小女孩问幼儿园的老师:“你知道我妈妈是男的还是女的?”老师故作沉思后回答:“女的!”女儿回家后,非常高兴地告诉父母:“我们老师真的很聪明,她知道我妈是女的。
”说话的同时,小女孩的小脸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孩子天真的笑脸也感染了父母,也不由得为此开心了很多天。
经常感到快乐的人,并非经常有快乐的事,而是像这小女孩一样,有快乐的秘诀,就是会自己给自己找乐子。
宋代文豪苏东坡,一生命运坎坷:受排挤,遭诬陷,陷牢狱,受辱骂。
多次被贬,有时候甚至穷困潦倒。
但是,他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都化苦为乐,苦中求乐,保持潇洒的心境,快快乐乐地活着。
他被称为“坡仙”,既是因为他绝代的文学才华,亦是因为他快乐的心态。
每个人都想快快乐乐地度过一生。
但是现实中的很多不尽如人意,经常让人心情郁闷。
但苏东坡却不同,有一次,他被人诬陷坐了一百多天的牢。
出狱后,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平反、报仇之类的事情,而是如何愉快地度过有生之年,实在难能可贵。
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上,而且只能来一次,生命如白驹过隙,不过短短几十年,人没有理由不快乐地生活。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逆境不绝望
顺境与逆境,犹如硬币的正面与反面,没有好坏之分。
正如培根所说:“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
”顺境与逆境,犹如硬币的正面与反面,没有好坏之分。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会遇到顺境,有时候会遇到逆境;有的人顺境多一些,有的人则是逆境多一些。
人们都希望遇到顺境,而逆境则是大家都不愿意遇到的。
其实,顺境与逆境,犹如硬币的正面与反面,没有好坏之分。
两者都有可能让人成功,也都有可能让人失败。
关键还是看我们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以什么样的方法去把握。
正如培根所说:“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
”顺境能让人心情愉快,做起事情来得心应手。
但是,人太顺利了,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多少会让人有点飘飘然,看不到潜在的危机,努力奋斗的心态也会逐渐懈怠,浮躁、骄傲、专横等毛病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往往是自己把自己搞垮。
因此,人越是在顺境中越应该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如临大敌,这样才能将顺境牢牢把握住。
李自成轻而易举地攻下北京后,事业顺利到了顶峰,所以他失去了警惕。
他对于满族的威胁视而不见,做事不再那么谨慎,他自己忙着称帝,将领忙着封官加爵,士兵忙着抢掠民财,因此一个多月之后,就灰溜溜地离开了北京。
与李自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毛泽东,在革命即将成功之前,他多次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实际上就是教育同志们越是在顺境中越要谨慎。
因为提前打了这支预防针,所以在进驻北京城时,毛泽东很有信心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并不是处于顺境的人就一定经不起考验,如果在顺境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利用顺境中的各种有利条件,踏踏实实做事,当然能容易取得成就。
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从小生活在一个科学名门之家,可以说一生下来就是顺境。
但她俩并不坐享父母的科学成果,而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要“改变”自己
职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和改变自己,尽量去迎合它的需要,那最终淘汰出局的将是自己。
“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了世界”,这句颇富哲理意味的话,对于在营销行业苦战了6年的李琦来说,他有着独特的体会和感触。
李琦出生在豫南县城一个偏僻的山村,因为从小家境贫寒,大学毕业后,急于摆脱现状,他在一家食品公司做营销工作。
5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起来的同事有的升到了业务主管,有的担任了区域经理,而他还是原地踏步,没有得到提升,继续做着自己的业务代表。
但令李琦苦恼的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却变得越来越困惑和迷茫了。
首先,他在骨子里就埋下了自卑感,让他很难甩开手来开展工作,而且做起事来也变得敏感而多疑,以致周围同事都评价他“太假”,没有魄力和冲劲。
其次,由于他性格沉默寡言,不善交流,让别人误以为他“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而自己也只能游离于整个团队之外;最后,更为要命的是,已在该企业工作了5年的他,因为业务的重复和单调,让他感到身心疲惫,没有了任何工作的激情,以致工作消极,牢骚满腹,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潜意识里就有了惰性,这一切都让公司领导感觉他是团队里的“老油条”,没有多大的培养价值,甚至对其失去信心,随时都可能在一个合适的机会内把他淘汰掉。
后来,在偶尔间,李琦看到了一本名为《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籍:寓言中的小老鼠“哼哼”安于守旧,怀念过去拥有的奶酪而在对苍天的不断抱怨中郁郁寡欢,而“唧唧”却勇敢地冲破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进入迷宫,终于找到更多更好的奶酪。
看了此书,促使李琦下定决心与自己的过去告别。
虽然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可它对李琦的刺激和影响却很大,感觉自己很像寓言中的小老鼠“哼哼”:整天抱残守缺、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想想同事们都已个个升迁,而自已却仍是原地踏步,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态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为了能改变自己,重拾自己以往对工作的信心,李琦放弃了礼拜天、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报名参加了各种专业培训,从最基本的营销知识开始学起,他先后学习了营销4P、4C理论以及较为新潮的体验营销、整合营销等,特别是他5月份投资参加的一次拓展培训,其耳目一新的内容和活动项目,更让他充分地找回了自信。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超越自卑就会成功
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因为他们是超人,他们没有自卑,而是因为他们能将自卑作为成功的催化剂,所以才会取得骄人的成就。
将一个木块放在老式的蒸汽火车的轮子下,火车就怎么也启动不了,只要将它移走,火车就能霎时动了起来,速度可达一百公里以上,连一堵五英尺厚的墙都能够冲得过去。
人的自卑心理,就像这个小小的木块,将它拿掉后,就更能创造惊人的事业。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至少在某一方面会感到自卑,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
包括那些名人伟人,都有过或者曾经有过自卑心理。
当拿破仑率军跨越阿尔卑斯山时,他得意地说:“现在,我比阿尔卑斯山都要高大了。
”这句豪迈的话就透露出了他的一点自卑,因为他的身高不足160公分。
自卑的人经常自愧不如、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无能为力、被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这是一种严重扭曲的心理。
哲学家鼓励自卑者说: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那是因为你跪着!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上面的水渍,每擦一下,都虔诚地叩一下头。
贝里奇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因为是他帮忙找到了这份工作,让自己终于有了饭吃。
贝里奇笑了笑说:我也曾遇到一位圣人。
20年前,我来到南非的大温特胡克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使我成为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
小伙子听了后也去寻找那位圣人,但回来时很失望。
他对贝里奇说:“在那山上,我发现除了我自己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子做了美孚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
他后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您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您遇到圣人的时候。
上帝对人不会厚此薄彼,他让每个人有不足的时候,也让每个人有自己的优点或长处。
而且,天才人物往往在某些方面显得很白痴,不然的话,这世界也太不公平了。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天下攘攘,皆为利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
它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如生命长短;也是一个空间概念,如生活环境。
既是一个物质概念,如衣食住行;又是一个精神概念,如喜怒哀乐。
从本质上讲,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每个人在有生之年都应有所追求,也都会有所追求。
除了理想、信念之外,在物质上最大的追求莫过于“利”字。
世间的人,尽管奋斗的目标不同,但都逃不脱名利二字。
正如古人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益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
即使是出家人,也必须“衣食住行”四事具足,才能安心修道。
更何况凡夫,都是血肉之躯。
人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利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一场利益关系,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所表现出来。
”追求利益并不是坏事。
正确的追名逐利,有助于开发人智,推动社会前进。
但超出道德规范和法纪约束,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则无异于自我毁灭。
即便是正当的追求,也要给自己画一条恰当的底线,选择一个合适的、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位和目标,而不应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一些人成功是因为他们在追求利益时能够给自己画上那一道恰当的底线,选择合适自己的方位和目标;相反,那些在追求利益的途中败下阵来的人,正是因为过高地估计自己,追求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现代生活有太多物质需要我们去追求,占据了我们绝大多数时间,使我们常常沉浸于世俗的计较中。
每天都被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充塞着,毫无意义又满满当当,已难有闲暇去思索那些看起来与生计名利离得较远的东西,也来不及站在生命之外冷静地审视人生的意义。
人生几乎变成了金钱名利的附庸。
人们都在追求,一般人追求最多或最集中的是金钱,有条件的人可能追求地位,但金钱是不可缺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物与欲总是连在一起,虽然“利”字当先的价值标准是近些年的事,但它由来已久。
人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是因为我们有很强的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欲望,如果没有这些欲望,人就不会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
表达对知识的渴望的诗句
表达对知识的渴望的诗句
1. 望得见的真知,是一颗延续生命的种子。
2. 我渴望瞭解每一个领域,希望我的思想能够撑起天空。
3. 我的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行走在这个世界上。
4. 知识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它为我的生活注入了更多的激情与动力。
5. 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要向着知识的方向不断前进,以此来拓展我的视野。
6. 每一片知识的疆域,都为我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7. 对于那些真正追求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8. 追寻知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就能收获丰厚的成果。
9. 我渴望着掌握一切有用的技能,用来创造自己想象中的完美世界。
10.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让我成为一个更加有智慧和思考力的人。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方圆人生,屈伸有度
在《红楼梦》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它的意思就是,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透彻明白了,那就是学问;处理人情世故干练而通达,那就是文章。
人的一生无非就是做人和处世。
其准则是: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在这方面,老子和孔子都是典范。
情是圆的,理是方的;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人生好比一本耐看的书。
或许是诗歌,或许是散文,或许是小说,也或许是哲学。
人生就像一首歌,有人永远读诗,有人只读浓得化不开的散文,有人只读小说就够了。
散文从门口进来,诗从窗口出去,小说需要提炼和升华,哲学使人变得明快而透彻,而知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有所不为才有所为。
可方可圆,以屈求伸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满了竞争,也存在着许多的欺骗。
人们常常感到迷惑不解,胆小者躲避,愚鲁者轻生。
其实,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上站住脚,然而常常还对现实感到不满,心态不佳。
这种生存方式如果不好好的处理可能就会被现实社会所淘汰。
还有另一种人,心怀大志,为了崇高的理想,九死不悔地去追求,成事者虽然有很多,但败阵者也为数不少。
我们可以赞叹这些人的执著,但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些勇者的失败一定是有其原因的。
无智乎?非也,无勇乎?非也,无仁乎?无义乎?无礼乎?无信乎?均非也。
英雄的气概,君子的风度,尽管一个人都具备这些,但最终却落得两手空空,满目凄凄。
就是由于少了一点关键性的技能,这些技能人人都能学会,人人都能做到。
但想要把这点技能学得精,做得妙,就需要下一些功夫,研究一番了。
这点技能是什么?答曰:方圆处世。
如此说来,人人都要圆滑世故不成?如此说来,世间所有的成事者,刘邦、刘备、罗斯福、威尔逊都是滑头滑脑的人了吗?读者诸君,大概你有所知,又有所不知,这里所说的“方圆”二字,有两种含义,就像武林功夫一样,同为天下神功,有的能使人强健神勇,行侠仗义;有的却让人走火入魔,为非作歹。
“方圆”之道博大精深,绝不是夸大其辞。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只要同事不要朋友的职场
职场中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利益关系,其次才是朋友关系。
而且利益关系是职场人际交往的底线。
朋友关系则是利益关系的黏合剂。
换而言之,职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些初入职场的新人,他们总是干劲十足,而且通常很容易被老板的承诺所打动,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热情去冲锋陷阵,奋不顾身。
当然抱着如此大的希望,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失望。
付出的越多,当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这种失望也越大。
因为他们还不明白,职场就是职场,这是只讲利益最大化的地方。
职场上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利益。
职场上的厮杀不见硝烟,但也异常惨烈。
职场不相信眼泪!要把同事或老板看作战友,就要站在更加理性的角度去看问题,为了达成使命我需要做什么?这需要一个人做出明确的取舍和抉择。
小丽在一家IT公司工作,在公司和几个同事都处得不错,大家经常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成了“铁姐们儿”,但她们之间还是发生了一件让她心寒的事。
3月份公司竞聘管理层,小丽顺利通过并进入任命公示期。
但最后没有顺利任命,公司人力资源部反馈说,部门的同事对她升职的意见很大。
据后来了解,其中小丽的姐妹们反对呼声最高,说她还不成熟,工作方式不对,等等。
然而,就是小丽的这帮同事,她们私下里还表示:一定支持小丽竞聘,说如果升职一定要照顾姐妹们。
现实是很真实的,无法用幻想去压抑。
职场上没有朋友,只有战友。
朋友是可以为你两肋插刀的人,而职场上,人与人之间都会存在某种利益关系。
大家可能会朝着同一个目标工作,互相之间需要团结协作,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如果将这种工作上的亲密无间发展到个人关系上,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就会迅速决裂。
在生活中,和朋友相处,要大度,越不计较关系越好,而和“职场中的朋友”(同事)之间相处,就要是非分明,一是一,二是二。
因为职场竞争激烈,其法则就是优胜劣汰,职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有人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基于个人情感的“永远”,是敌不过客观存在的“变化”的,所以我们个人的情感“永远”必须适应客观存在的“变化”,就好像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一样,否则就会内心不平衡,就会动荡和不满。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保留一点童心
为什么每个人都怀念童年,感觉童年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最根本的原因童心是透明的、单纯的,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不会把事情复杂化、庸俗化,他们的处世简单朴素、率性而为。
一个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学爸爸的口气对妈妈说:“我要去上班了。
”妈妈很吃惊:“你上什么班啊?”孩子认真地说:“我上小班!”另一个孩子,阿姨送了一个玩具给她,她高兴极了,孩子的母亲对她说:“那你该怎样感谢阿姨呢?”小家伙想了半天,说:“阿姨,要不以后你就当我妈妈吧。
”还有一个小家伙,对母亲说:“我想有一个弟弟,可以吗?母亲解释说:“不行的,你看你爸爸一天到晚多忙!”谁知道小家伙说:“那叫爸爸多找几个人来帮忙啊。
”孩子们这些稚趣的行为、无忌的童言,真的是成人世界的开心果,如果人人能保留一点童心,不是能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愉快吗?时光不能倒流,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始终是成人世界最深的精神记忆。
看着孩子们天真快乐的样子,哪个家长不会感到由衷地欣慰与喜悦呢?家庭的烦恼、工作的压力都会暂时统统抛在一边。
马克思就认为:儿童的天真能使成人的社会感到愉悦。
儿童的世界是简单的,他们不会去害人,也不会担心别人来害自己。
而成人活在这世界上,为生活奔忙,为名利争斗,既要想方设法将日子过得更好,又要时刻提防他人的算计,真是好累哦。
如果童心未泯,或者能找回一点童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将很多事情看开。
放下了心里的负担,人就不顿时觉得轻松了吗?还有,孩子们是最听老师的话的,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讲卫生、有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等等。
孩子们很单纯,是一就是一,比如过马路,经常是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而成人呢?经常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喜欢投机取巧,甚至坑蒙拐骗,结果还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此能开心吗?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说过,他在幼儿园学到的那些东西,譬如守纪律、爱学习等,是他今日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能用一颗童心看世界,用童心去处世,按照幼儿园老师教我们的去做,老老实实为人,就会少走人生的弯路,生活自然也就十分快乐。
(漫漫求知路)自信与机遇_恪守信誉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把说谎、欺骗视为获取成功的一种手段,相信说谎、欺骗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一个言行诚实的人,因为自觉有正义、公理为之做后盾,所以能够无愧做人,无畏缩地面对世界。
与一个欺骗他人、没有信用的人相比,一个诚实而有信用的人其力量要大得多。
世间不知有多少不诚实的个人或机关,会在日后觉悟:欺骗的行为是不可靠的,是要失败的。
所以即便从利害上打算,诚实也是一种最好的策略。
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行,行必果。
自古以来,讲信用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颂,不讲信用的人则受到人们的斥责和唾骂。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把信用、道义看得非常重要。
孔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一言不信者行不果。
”还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强调一个“信”字。
生活里才华出众的人并不少见,甚至时常会有天才出现。
但是,才华和智慧就是让人信赖的资本么?真正值得信赖的是人的品格中的忠诚和诚实。
这种品质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忠诚是一个人美德中的基础,它会通过人的行动体现出来,即正直、诚实的行为。
如果人们把他看作一个可信的人,他一定做到了诚信。
因此,值得信赖是赢得人类尊重和信任的前提。
曾有这样一个有名的故事:曾子的妻子准备到市场上去买点东西,他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
曾子的妻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时,宰只小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要捉小猪杀给儿子吃,妻子不让他杀,说:“这不过是和孩儿说着玩的。
”曾子说:“小孩子不可以和他说着玩,他们不懂事,全靠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言语,现在你欺骗他,不是教他欺骗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养之道。
”于是真的杀了小猪给孩子吃。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
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名与利能分开吗?
有的人说,我出名并不是为了利;也有一部分人说,我只有为了获得我所想的,并不想出名。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他们知道有了“利”以后就可以出名,而有了名以后,不仅可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还可以赚更多的钱。
名与利是永远都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只是看到了他们的表面现象,并没看到他们的实质。
有多少人能够在追求到名之后而不追求利或者只追求利而不追求名呢?名所指的是名声,是名誉,是荣誉。
莎尼兰尔说:“名誉是一封最有效的自荐信,你一生的前途都得依赖着它。
”只有诚信守节,兢兢业业,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作出骄人的业绩,荣誉才会降临到你的身边,才会“赢得身前身后名”。
名声如脸面,好的名声就像清逸的面容总是令人赏心悦目。
如果一个人自诩“不要名”,那就等于这个人不要自己的脸面,对于一个连自己名誉都不稀罕的人,就不免让人心生疑惑了。
利所指的是利益,是钱财。
利常常比名更具诱惑力,更能让人为之赴汤蹈火、神魂颠倒。
不是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吗?可为何人们不齿于谈利呢?就像一触及“利”的问题,再简单的也因此变得复杂了,纯洁的也变得龌龌了,高尚的就变卑下了。
在利的面前,虚伪的人就像一个害羞的孩子,见到诱人的糖果,分明垂涎欲滴,却用双手半遮着眼睛,而渴求的目光早已穿过了并不严密的指缝。
其实,只要来路正,是正当劳动所得,这样的利又有什么不好呢?尤其是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日益繁荣,追求利益已成为潮流,收入的高低往往与业绩优劣和劳动多少挂钩。
君不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并深入人心,有利益才会有动力。
人生在世,为了生活而奋发拼搏。
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人们既爱名,又爱利,不懈追逐着美好的东西,在为自身创造名利的同时,也推动了时代的前进和发展,为这个世界平添了绚丽的色彩。
热爱名利是多数人的普遍心态。
人们常把“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富可敌国”,当作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如果说谁“声名狼藉”、“衣衫褴褛”、“不名一文”,一定会受到讥笑和冷落。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巧手绘张“人脉图”
在职场上,你想让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定位?成为什么样类型的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应该早一些开始进行开拓人脉的布局,早一点规划自己的人脉网络,累积你的“人脉存折”,认真地经营自己的人脉资源。
几年后,将会发现身边到处是可随时协助你的专业人士,一通电话、一个邮件即可解决你烦恼的棘手问题,这时,你在完成自己梦想的途中也就更顺畅了。
一个身在职场之人,你的通讯录是什么样的?是否仅是一个普通的电话号码本那么简单?时下,一些职场有心人十分善于管理自己的通讯录,有些人甚至把它绘制成一张可以一目了然的“人脉图”,并定期地进行一定的整理和保持联络。
这种“人脉图”,往往为其职场上的成功增添了很大的力量。
一家市场部经理林先生说:“以前,我哪有什么通讯录啊,也就是一堆没有整理过的名片。
后来业务联系越来越广,我发现散乱的人脉信息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才想到要做相应的整理。
”林先生有一张“地图式”的通讯录:这张大型的区域人脉覆盖表,其实就是在一张标准大小的中国地图上,凡是有朋友的地方他都画个圈;而在另一张附表上,先以省做大划分,然后再按城市进行编辑,在每个朋友的人名后,写上他们的联系方式。
如此一来,便能一眼看清自己的人脉关系在全国各地的分布状况,联系起来也方便很多。
李晓娥是公关部经理,她的通讯录则是一张“行业人脉覆盖图”。
她在每个行业下面的栏目内,标明所有的人脉关系情况,“没有的就先空着,还能随时提醒自己去挖掘和逐步完善。
”李晓娥说,她每个月都会对这张人脉图做一次整理,不断丰富图中的内容,就等于她的工作已经不断深入到了各行各业。
当然,她还会根据各个朋友的综合资料分析,制定出不同等级的联系频率,对提醒她与所有的朋友保持定期联系很有帮助。
对职场中的人来说,不定时地想想自己身边的“朋友”,精心绘制出一张“人脉图”,其实是对自己有用的人脉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职场人士想获得成功并不是只凭自己一个人闷头苦干就行了,更需要有一张自己的“人脉图”。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别人,而不是伸出你的脚去绊倒他们。
”这是爱默生的一句名言。
表面上看去,是在帮助别人,其实自己也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也就是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个快死的人,他不能决定去天堂还是去地狱,所以他请求去参观一番,然后再做决定,他先去参观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了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他发现他们都是一副忧愁的表情,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
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很沉闷,每个人也都是无精打采的,而且个个都是瘦的皮包骨头。
这个人发现每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使它不能用来吃,所以即使每一样食物都有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就这样一直在挨着饿……然后他很悲伤地离开,去看天堂是什么样子。
他到那里一看惊呆了,困为这里的景象和地狱的景象完全一样——同样的食物、刀、叉与那些四尺长的把手。
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有在唱歌,欢笑。
这位参观者一下子困惑了,他怀疑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
在地狱里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可是在天堂的人却吃得很好而且很快乐。
最后,他终于看到答案了。
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试图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四尺长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东西。
在天堂的每一个人都在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面的人喂,因为互相帮忙,结果才不会像地狱里的人一样饿肚子,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生活中,对于有利益的事情,我们常常最先想到的是自己,通常最先满足自己的所需和所求,却很少顾及到别人。
其实,当我们真正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就会发现那也是在帮助自己。
迈克尔是一位青年演员,刚刚在电视上崭露头角。
他英俊潇洒,很有天赋,演技也很好,开始扮演小配角,后来成为主要角色演员。
从职业上看,他需要有人为他包装和宣传以扩大名声。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正确对待烦恼
烦恼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烦恼是不可怕的。
人的烦恼是没有办法消除的,那些所谓的消除烦恼其实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处理烦恼。
我们每个人,只是人而不是神仙,总有办不了的事情,实现不了的心愿。
所以,每个人都有郁闷的时候,都有脆弱的时刻,都有想不开的时候。
有个人一直霉运连连,麻烦不断,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他向一个智慧的老人请教,如何才能斩断烦恼。
老人带他来到了公墓林中,对他说:“只有这里的人没有烦恼,你愿意将烦恼斩草除根吗?”这个人恍然大悟了,原来,只要人活着,就会有烦恼。
烦恼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烦恼是不可怕的。
人的烦恼是没有办法消除的,那些所谓的消除烦恼其实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处理烦恼。
烦恼不仅小老百姓有,那些众星捧月的大明星,看上去风光,其实烦恼比普通人还要多。
一是忙于各种应酬,而且很多是违心的应酬;二是不能随意逛街,怕狗仔队悄悄跟踪;三是不能多说话,一旦说漏了嘴就会遭来媒体的批评。
难怪说做人难,做名人更难。
狮子每天早上会被鸡鸣声给吓醒,很是烦恼,它就祈求天神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天神对它说:“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跑去见到大象时,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原来一只小蚊子,钻进了大象的耳朵里,大象比狮子还要烦恼呢!狮子看见这种情况,心想:“原来巨大的大象还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
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
”对待烦恼的态度一改变,烦恼自然就没有了。
人也应该像狮子这样,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对待烦恼,说不定烦恼就不称其为烦恼了,反而是好事呢。
现在,工作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
使得每个人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烦恼逐渐增多。
据统计,因为觉得人生太烦恼了,加上人生不如意而厌世的人大量增多,在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永远拒绝“滑铁卢”
每个人自身都有一定的惰性,职场人员当然也不例外,“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把自身的惰性克服掉,做到恪守勤奋与敬业,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在人生职场激烈的角逐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从而赢得职业生涯的辉煌,而不至于“败走麦城”而导致自己的职场人生出现“滑铁卢”的情况。
一个“老牌”大区经理在一家企业做了整整8年,后来因为自恃劳苦功高,目无组织性、纪律性,在外派期间,白天在市场上“泡宾馆”、晚上通宵“泡网吧”,整天都无所事事,自己的市场可以说做的是一塌糊涂。
一天上午,该企业总经理随机暗访时,在市场上没找到他,后来在一家设施不错的宾馆里发现了尚未起床的这位经理,为“杀鸡儆猴”,维护企业营销制度的严肃性,打造出一支真正的营销“铁军”队伍,最后,该企业的总经理不得不挥舞起惩戒的“屠刀”,戚戚然而将该经理果断“杀掉”。
在准备开除这位大区经理的时候,企业里也曾有很多人为他开脱求情,因为这位经理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一天天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在当年他是一位“南征北战”、功绩卓著的功臣,曾为企业的快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但该企业的总经理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在我们这样一个成长型的企业里,我们需要的是勤奋和敬业,凡跟此人一样有惰性的人,无论他的能力有多高,功劳有多大,为了整个营销团队和企业的希望,我们只能进行严厉的处理,决不宽恕!”其实,在我们现实的职场生活中,类似以上案侧的事情很多。
有部分职场人员自认为是老市场而“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样做的结果是:市场销量会急速下滑,经销商的投诉和不满大幅度增高,最后甚至会造成“大意失荆州”,市场全军覆没直至“败走麦城”之严重后果,最终导致“树倒猢狲散”,市场一片糟,职位也丢了,前途也跟着完了。
而这些都是由人自身的惰性造成的。
人的惰性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表面的惰性,如手懒得动,脚懒得抬,口懒得开;另外一种是隐藏着的惰性,也称为“积极的惰性”,例如表面上忙得不得了,实际上眼睛懒得观察,脑子懒得思考。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幽默具有很大的力量
幽默能缓解矛盾,调节人际关系,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能使得交际更顺利、更自然。
所以,懂得幽默的人逗人喜欢,能拥有良好的人缘。
在我们头脑的印象中,幽默基本上等于搞笑。
大作家萧伯纳就说:“幽默是使人发笑的一种元素。
”如果再仔细想想,幽默不仅仅是搞笑,而且是一种饱含智慧和情趣的领域,令人开心、舒畅和神往。
幽默能令人开心,这是幽默最主要的特点。
它运用讽喻或夸张或双关等修辞手法,或者通过人物夸张的语言、动作,让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中央电视台曾举办了一次外国人汉语知识大赛。
有一道题是按规定用汉语讲一件含有汉语知识的完整事件,一个老外是这样说的:有天,我去拜访一位中国朋友,他留我吃饭。
我说做饭很麻烦,他说做顿便饭,不麻烦。
我说,那你就做顿小便饭吃,不要做大便饭了,大便饭也够麻烦的。
老外的这番叙述,让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
相信这样的幽默能让一个人开心好几天。
幽默能缓解矛盾,调节人际关系,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能使得交际更顺利、更自然。
所以,懂得幽默的人逗人喜欢,能拥有良好的人缘。
在人与人相处之中,肯定有难为情、抹不开面子的时候,特别是在拒绝或者批评他人的时候,特别难以启齿,如果用幽默的话语间接地表达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大家都知道萧伯纳很幽默。
一天,萧伯纳在街头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那个人立即扶起戏剧家,并不断向他道歉。
然而,萧伯纳却对他这样说:“先生,您比我更不幸。
要是您再加点劲儿,那就可作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永远名垂史册啦!”这句幽默话使双方都摆脱了困境。
一次,德国某空军俱乐部举行招待会,一位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
顿时,士兵吓傻了,周围的人也愣住了,倒是这位将军拍拍士兵的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生头发吗?”全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并佩服将军大度的胸怀。
乌戴特将军的宽容与幽默,使他有着不错的人缘与口碑。
幽默还能让人在艰难困苦、诸事不利的境况下,或者遇到猝发事件时,能保持心理上的稳定,冷静地地面对现状,理智地做出正确的处理。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名利是人一生的追求?
俗话说:“名利乃身外之物。
”但又有多少人会放弃名和利呢?现今,似乎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名利。
有人追求名,有人追求利。
名与利,人人想要。
为了名,用尽手段;为了利,绞尽脑汁。
有得必定有失,要得到,必定要付出代价。
在执意追逐名利的过程当中,往往也会失去许多珍宝、失去许多福分、失去许多的平静。
不管怎样,人们还是在追求。
虽然说:名利为身外之物。
但到底要多少才够?到底要怎么才算完美?当繁华落尽,再没有所谓的名和利做后盾之时,你的心境会是如何呢?有名有利,或无名无利之时,都一样能处之泰然吗?能与不能,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名利的追求。
但是名与利已成了很多人一生的追求。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大街上的人们每天都是行色匆匆,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整日奔波;为了争名逐利,他们可以欺骗与背叛任何人。
也许是因为他们在名利场里迷失了自己。
有些人为了得到名利,甚至不惜把真理抛之脑后,把名利挂于心头。
他们热衷于主席台上发言、镁光灯下讲话,向往的是荣华富贵,图谋的是加官进爵,学术只是他们的垫脚石和敲门砖而已。
他们往往头衔一大堆,兼职挂满身,跑工程要项目以学术之名,行私欲之实,实在当得起一个“伪”字。
有了名利心,自然上下其手、以假乱真:伪造学历、工作经历以及实验数据者有之,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者有之,请人捉刀、冒名顶替、坐享其成者有之,批量生产、“著作等身”、大放“学术卫星”者亦有之……凡此种种造假之术初时尚属隐秘,但此风熏染一久,有人竟然明目张胆,公然为之。
由此,学术界泡沫横飞,便不足为怪了。
人类历史在不断地变化着,在代表着这种变化的事物里面,其中就有人认为“名利”的观念,是一种价值观。
原来被人轻视的东西,现在众人所望;原来奉若神明的东西,现在让人不屑一顾。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举不胜举。
有人说“名利场”是一个可怕的场地。
视其为罗网,如刘禹锡,而有“名网”之名;或视其为缰绳与枷锁,如柳永与秦观,而有“名缰利锁”之语;《韩诗外传》甚至断言“喜名者必多怨,好誉者必多辱”。
教师节感谢导师们为我们传授的知识与智慧
教师节感谢导师们为我们传授的知识与智慧教师节即将到来,这是我们向教师们表达感激之情的日子。
作为学生,我们深知导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和智慧,更是点亮了我们前行的明灯。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为导师们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和感谢。
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智慧的引领者。
他们用辛勤的努力和兢兢业业的态度,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求知之火。
教师们用知识为我们开启了通向未来的大门,他们耐心细致地解答我们的疑惑,引导我们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他们关爱每一个学生,时刻鼓励我们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感谢导师们为我们传授的知识,让我们能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涵。
教师是精神的引领者,品德的榜样。
他们用智慧和品格塑造了我们的灵魂,他们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使我们受益终生。
导师们注重培养我们的道德修养,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
他们谆谆教诲,使我们懂得了责任、尊重和奉献。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感谢导师们传授给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和追求的意义。
教师是青春的伙伴,思想的引路人。
他们用温暖的微笑和关怀的目光鼓励我们,用真诚的友谊和无私的爱心陪伴我们。
导师们不仅在教学中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也在生活中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们耐心倾听我们的心声,为我们排忧解难。
导师们在教育中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是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感谢导师们引领我们走向未来,让我们成为充满希望的人。
教师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他们用坚强的根基扎根在土地上,用茁壮的枝干支撑起我们的希望和梦想。
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使我们能够茁壮成长。
导师们是那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漫漫求知路上的黑暗。
他们是那一股清风,给予我们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感谢导师们为我们尽心尽力,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我们的明天。
教师节是我们向导师们表达谢意的日子,也是我们思念和怀念导师们的日子。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用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向导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祝福。
踏上求知之路
踏上求知之路人类是一个永不满足的生物,对于未知的渴望驱使我们不断追求知识。
从古至今,无数人踏上了求知之路,他们的经历和故事都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求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艰辛和挑战。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知识就像一座山峰,我们永远无法到达山巅,但我们可以不断攀登。
”这句话道出了求知的本质,它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途。
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持续的学习和积累。
学习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能力。
无论是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还是与他人交流,我们都能够获取新的知识和见解。
就像英国作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
”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然而,求知之路并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它也是一次自我发现和成长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有时候,我们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应该朝着何处前进。
但正是这些困惑和挑战,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智慧。
正如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说:“两条路分岔在林间,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而这使我与众不同。
”在求知之路上,我们需要勇敢地选择那些不被众人赞同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
除了学习和成长,求知之路还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筛选和辨别信息的真伪。
不要轻信一切,要善于思考和质疑。
正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
”只有通过思考和质疑,我们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和智慧。
而在求知之路上,我们也需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知识的力量在于分享,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与他人分享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还能够启发他人,促进共同进步。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知识是一种力量,只有通过分享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
”在求知之路上,我们还需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
求知探索的名人名言
求知探索的名人名言1、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2、攀登科学文化的同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3、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4、学问不都是在书本上得来的,在事实上得的经验,也就是学问。
——陈毅安5、对于学了许多而对他们无用的词汇的人们,或学许许多多词汇而不能运用的人们,好象具有一大箱的工具而不能使用的木工一样,比不上一个工具少而能使用自如的木工。
——韦斯特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8、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9、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
——茅盾10、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
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
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奥斯特洛夫斯基11、学问对于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12、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
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上的知识便活了。
有了生命力了。
——华罗庚13、人是活的,书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14、没有一个大学,是比拥有我们从未使用过的能力的大自我和人类意志与理智所创造的现实,更能包罗万象的了。
——高尔基15、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
——李四光1、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
——李政道2、科学工作者,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是要问个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许多明星或者名人在电视机前总会这样说:“我并不是为了出名而出现在电视机前,我只是朝着我的梦想前进。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罗素勋爵说:“当你被人谈论的时候,你希望被更多的人谈论。
”自古至今,社会复杂,那些不出名的人,只能当小卒子,被人指挥的团团转,而出名则意味着出人头地,掌握游戏规则,从此在江湖上扬名立万,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宋江因“及时雨”的好名声使得江湖中人“倒头便拜”,口中直叫“哥哥”;刘备靠“皇叔”“仁义”的旗号招兵买马、征战杀伐。
强盗打劫、军兵对阵,一律得“先报上名来”。
名即命也,一切都是“符号化”生存,中外皆然。
因此,千百年来,人们都将如何出名以及如何保持金字招牌坚挺不倒作为紧扣一生的人生主题。
出名的好处多多,自不必说。
而之所以说出名乃人生一大快事,就是因为出名可以让人有种成就感,被人承认的成就感,最重要的就是它可以为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利益。
人活一世,顽强拼搏,不就是为了名和利吗?人人都想出名也就不足为怪了。
“名”的千般好处万种利益刺激得人们双眼充血。
于是,有人花大把的银子把自己的名字收进世界名人国际名流大辞典;有厂家不惜血本为自己的产品买来国际名牌的称谓;有后生写手借助骂名人来使自己出名;有已成“昨日黄花”、人气不再的明星靠炒作绯闻企图东山再起,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则早把眼光盯在了年幼的孩子身上,想方设法要让孩子趁早出名。
一位自称是某知名广告公司最年轻的策划主管主动打电话给杂志社要求被采访,这位“策划主管”说自己有很多故事。
这是一个一见面就能看出些许世故与老成的女孩子。
她以前上大二的时候,就到北京,然后直接找各大国际知名公司,推荐自己,结果一再碰壁,并经历过被招聘人员痛说没有品位、不够资历而当场痛哭。
此后,上了大三再次北漂,恰逢一次北大的千人会场,国内某著名广告公司老总演讲,她就直接闯上台,递上自己的简历,不顾台下一片哗然。
对于这段经历,她还是深深沉浸其中,然而却不肯与采访者细讲。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采访者整理好了她的采访稿,出于礼貌,抄送一份给她自己。
但是想不到,她竟然直接打电话给杂志社约稿的编辑,说这篇文章写得不够有深度,没有把她自己真实的一面写出来,提出要亲自来写。
编辑虽然很无奈,但也答应了她。
稿子送到编辑部,那篇自己采访自己的”专访”里边竟然大段是在描写她和广告公司老总以及其他名人之间暧昧的关系。
而且中间掺杂着一些实习期间,在某电台的经历,含沙射影地写了该电台某领导的腐败,甚至还有种种让人感觉不明就里的不堪……编辑拿到稿子后惊讶不已,结结巴巴在电话中问采访者:“这个电台事件她对你提起过没有?”
所幸的是这个所谓的电台刚好有采访者的朋友在做全职,可是电话询问过去,对方竟不知那个女孩是何许人也,可能是实习的小妹,转眼不见,谁知道她的芳名?
那位采访记者为了避免她以诋毁名誉为由,把自己和杂志社告上法庭,然后大肆宣扬,借以出名,最后全身而退,编辑也只字未发。
他自慰道:虽然采访浪费了时间,好歹明哲保身,还不至于闹出大乱子。
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个女孩只是那个广告公司临时来实习的,连名片都是她自己偷偷印的,而她自己讲述的所有故事,几乎都是编造出来的。
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名。
无论用何种方式,何种代价,只要能成名就行。
虽然那个女孩在懂得明哲保身的采访者、编辑面前没能达到目的,但却不能阻止她想成名的意念,她又找到了一家报刊。
两个月后,一家小报刊登大大的题目,某著名导演与××有染,该女子自称为广告公司职员。
她终于成名了,此后,沸沸扬扬闹过几次绯闻风波,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据说做了广告模特儿,据说嫁了富人……也许当她看着报纸上关于自己“绯闻”的报道时,正在某个神秘的角落里偷笑,因为她成名的目的终于实现了。
她虽然靠的是不正当的手段,然而那不是她在意的,她注重的只是结果。
季羡林先生87岁时在《论压力》一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我怀疑有没有这种人,过去由于一些我曾经说过的原因,表面看起来我淡泊名利,其实那多半是假象。
”名利对于一位博古通今87岁的老人尚且如此绚烂,芸芸众生又怎甘心平静?
假如是一个记者,因为出了名,他就可以出书。
如果这人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相信也没有什么出版社找他,除非他的文字让别人觉得这个人是一个具有文学天分的人。
因为所有的作家,都是靠他们的作品,而不是他们的名气起步的。
相反,如果他是一个在所在的行业颇有名气的记者,即使他写的书实在一般,也会有出版社愿意找他。
作为名人,做许多事情都会容易一些。
比如:在采访现场,对于他的提问,如果被访者认出他的话,接受采访的机会就会高一些;打电话去约访问,报上家门之后,如果对方知道他的名字,就会特别的热情。
在付出了比常人更多努力,成为名人后,就会有这样的特殊“待遇”。
人们之所以想要出名,原因可能也就在此。
为了追求那份特殊待遇,人们一再地苛求自己向“出名”迈进。
人生不就名利二字吗?到处都是名利场,它绝不是一个阶层的概念。
每个人都有爱慕虚荣的一面,只有程度大小而已。
芸芸众生,谁可以离开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