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于若干重要问题的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于若干重要问题的探析一、本文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和经济变革,湖南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特别是针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湖南高等教育在政策引导、教育资源投入、教育结构优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同时,也指出了湖南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创新能力不足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对湖南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保证教育规模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
对湖南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优化进行探讨,研究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益。
对湖南高等教育创新能力提升进行研究,分析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通过对这些重要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为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湖南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湖南高等教育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节将从高等教育规模、教育结构、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等几个方面对湖南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从高等教育规模来看,湖南的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湖南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毕业生就业难等。
从教育结构来看,湖南高等教育虽然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领域,但仍然存在学科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灵活等问题。
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浅析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析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 本文论述了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又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全球化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经济发展经济功能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全局性和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而高等教育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发展高等教育,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人,而人的素质提高要依靠高等教育。
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而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1、经济发展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首先,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社会活动发生变化的决定因素。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须围绕经济这个中心来发展并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基础。
其次,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客观要求,高等教育为适用这一要求而发生改变,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力的保障,而且经济发展也激励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机,它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数。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变化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受到人口、文化、政治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经济因素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而其它方面的需求如果没有经济发展这个前提,则不足以使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只有当社会经济规模、速度扩大和提高时,对高等教育的规模、速度的需求才会随之扩大;只有当社会经济技术水平提高时,对高等教育的人才结构和专业结构的需求也才随之发生变化,但一切的变化都要以经济实力做依据。
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人们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的现状1. 现有教育资源不平衡高等教育的现状是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大城市的高等学府拥有更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生。
而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师资力量短缺的困境。
2. 就业压力逐渐增大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级人才市场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
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尤其是某些专业领域的就业就更加困难,造成了高学历人才的“供大于求”。
3. 学科结构有待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些传统学科的热度逐渐下降,而新兴学科的需求却较高。
此外,一些学科与社会需求脱节,给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 强化教育资源整合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强化教育资源整合。
通过合作办学、跨校合作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加强联系产业需求高等教育应紧密联系产业需求,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学科结构。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术创新。
此外,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4. 推动国际化发展高等教育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化发展。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级人才。
同时,推动中国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提高国内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5.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未来高等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江苏省的数据
( 7 3 %) 、6 1 1万 ( 7 4 %) 、6 3 9万 ( 7 6 . 6 %) 、6 6 0万 ( 7 7 . 8 %) 。从 以上数据 可以看 出 ,毕业 生基数 逐年 扩
大 ,而 初次就业率增 幅不 明显 ,失业 毕业 生规模 不 断 增大 。 目前毕业生 就业 难表 现在毕业 生 与用人 单位 之 间供需 失衡 ,问题 主要 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 面。
2 . 各 指标 的发 展趋 势
二 、毕 业生 就 业 学科 结构 与 产 业结 构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国 民经 济 各 部 门 、各 产 业 的劳 动 对 象 、劳 动 手 段 不 同 ,所 需 劳 动 力 的 数 量 、规 模 济 发 展 与社 会 进 步 ,国 民生 产 总值 逐 年增 长 ,尤其 是 2 0 0 2— 2 0 1 0年 增 幅更 为 明显 。第 二 产 业 与 第 三 产 业 呈 持 续 稳 定 增 长 态 势 ,2 0 0 7年 以
.
1 4 0.
・
教师与学生 ・
高 校毕业 生 就业 学科 结构 与产 业结 构 的相关 性研 究
其 中最重要 的原 因就是结 构性失 业 ,其 最 大的特 点就 是 人才市场 职位空 缺与大量失 业现象 的并存 。
就业数据来源于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 《 江苏省高校 就业状况 白皮书》 ,选择毕业当年就业人数以及毕业 生就 业分 布状 况进 行统 计 。
( 7 2 . 6 %) 、4 1 3万 ( 7 2 %) 、4 9 5万 ( 7 1 %) 、5 5 9万
步 调不 断加 快 的大 背 景 之 下 ,促 进 高校 毕 业 生 就 业 结 构 与 产业 结 构 相 协调 是 促 进 毕业 生 充 分 就业 的根
江西新兴产业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协同性研究
金融教育研 究
Re e r h o i a c n d c t n s ac fF n n e a d E u a i o
Vo 2 . L 5 No 4
J 12 1 u. 0 2
江西新兴产业 与高等教 育结构 的协 同性研究
(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的 内容 一
为实现 中部 崛起 的 目标 , 江西省 确立 了光伏 、 能核 电 、 能源汽 车及动 力 电池 、 风 新 航空 制造 、 半导体 照 明 、 金 属新 材料 、 非金 属新 材料 、 生物 、 色食 品 、 绿 文化及创 意 十大战 略性新 兴产业 。这 既是 江西省 需要 着力发 展 的重点 产业 , 也是 鄱 阳湖生 态经济 区建设 的重 要 内容 。根 据 江西 省 目前经 济 与社 会发 展 的 实际 情 况制 定 的 十大 战略性 新兴 产业规 划 , 既有充 分 的理论基 础 又有 扎实 的实 践基础 。以建设鄱 阳湖生 态经 济 区为契机 南 昌人 , 16 , 江 教授 , 博士 , 士 生导 师, 硕 主要研 究方 向: 管理 创 新。
第 4期
张晓盈 , 等
江西新兴产业 与高等教 育结构 的协同性研 究
4 7
想做 大做 强 , 须要想 办 法进行 产 品升级 , 必 保持 自己 的核心 竞 争力 。此 时 , 具备 势 力 的企 业会 大规 模 的进 行 技术 或者 管理 方面 的创新 , 力争 提 高生产 效率 。 同时在政 府 和社会 各界 的支 持下 , 企业 也可 以大 大 的降低产 业升 级带来 的成本 。采用 这样 引进 加淘 汰 的模 式 , 产业结 构 调整速 度将 更加 平稳 快速 。
(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发展 的 内涵 二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改革与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方向以及可行的措施。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高等教育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高等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陈旧、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手段滞后等。
这些问题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因此,改革是迫在眉睫的。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1. 人才培养的全面性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培养方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为此,高等教育应注重学科融合、跨学科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课外活动。
2. 教学手段的改进高等教育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虚拟实验平台等工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高等教育还应引入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学科结构的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学科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日益重要。
因此,高等教育应优化学科结构,增设相关学科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革和更新,使其与时俱进。
三、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师资队伍的素质密切相关。
因此,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还应加强对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为高等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2. 推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结合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可以提高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与科研项目,提供实践机会。
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设双证、双学位等项目,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放式的高等教育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高等学府应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将首先回顾高校专业设置的发展历程,然后剖析当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接着讨论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包括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等,以期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专业设置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专业设置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然而,在现有的专业设置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传统专业的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些专业往往因为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等原因而得以保留,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存在课程内容过时、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的专业设置还不够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领域和交叉学科逐渐崭露头角,如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等。
然而,由于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较快,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这些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高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特色和优势,导致专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
这不仅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面向产业构建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的举措及成效
面向产业构建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的举措及成效1. 引言1.1 概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构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面向产业构建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的举措及其带来的成效。
1.2 文章结构接下来,文章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面向产业构建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专业体系对产业升级所起到的作用。
其次,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提出一些具体的举措,如与企业合作共建课程体系、推动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融合发展以及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方向,以促进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的形成。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通过学生就业率提升情况分析、专业质量评估指标对比分析以及成功案例分享来评估这些举措所带来的实际成效。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现有做法及其成效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的构建方向和趋势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措施以持续改进和完善该体系。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面向产业构建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的举措及其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需求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已有案例的分析和评估, 旨在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指导高等教育机构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的构建路径,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应,推动教育与产业紧密融合,实现双赢局面。
2. 面向产业构建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的重要性2.1 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产业结构和技术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体系。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供多样化、精细化的专业人才供给,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促进相关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专职能力强等特点的人才日益迫切。
只有通过面向产业构建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和未来市场趋势的优秀人才。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与设计
的一部分 ,因为只有 高校 的学科结构
2 . 高校 的 学科 建 设对 区域 产 业 构 面 临的战 略性调 整
与现代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对经 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济发展起到最大的推动作用。
在 过 去 一 段 时 期 , 我 国 产 业
高 等学 校 的 院系 设置 、 专业 结构虽然顺应需求变化、并支撑了
一
44一
闷美 啄 ・ 2 / 2 01 3
业 结 构 中存 在 第 一产 业 基 础 不稳 ,
2 . 我 国高校 专业 设置 现状 分析 速 发展 ,使得 就 职 于该 产 业 的大 学 由于我 国 的产业 结 构 正 处在 一 毕业 生 也 不 断增 多 ,而 我 国高 等 教 育文 科 所 占比重 偏低 ,如 哲学 、历
( 2 )我 国 专 业 目录 的设 置 ,
环 节 的缺 失 或滞 后 , 由此还 带 来 了 人才 的需求 也 将 随之 增 加 。 自1 9 9 7 基 本 遵 循 的是 学 术性 导 向 ,侧 重培 贸 易 条 件 恶 化 、 国 民收 入 增 长 缓 年 以来 ,我 国高 等学 校 开 始探 索 打 养 研 究 型 、学 术 型人 才 ,缺 乏 职业 慢 、服 务 业 难 以快 速 发 展等 一 系 列 破 计 划经 济 时 代 的专 业 设置 方 式 和 型 导 向 。伴 随 产业 结 构 不 断调 整 ,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也逐渐清晰起来。
本文将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及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1. 产业对接导向趋势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国家对高等教育所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要更加紧密地对接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
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符合实际需求。
2. 多元化发展趋势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大趋势是多元化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满足于传统学科和专业。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更注重学科建设的多元化和专业结构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才需求。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也包括了对学生的多样化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国际化趋势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大趋势是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需要更加注重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
这就需要高等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1. 课程改革随着产业对接导向趋势的加强,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改革。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这包括对学科结构的调整,对课程设置的优化,对课程内容的更新等方面。
2. 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实践教学模式转变。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教育改革还需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校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中的时滞性探究
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随着我 国经济 的持续快
收稿 日期 :0 1—1 21 1—1 9 基金项 目: 国教育科 学规划“ 全 十一五” 规划 2 1 0 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 编号 : F 0 3 1 。 D A100 )
作者简介: 硕士研究生 万堕, 学院 窟京航空航天 经济皇管理学院教授, 管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婷, 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
21 02年第 1 期 总第 2 3 1 期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i nj n eerhso g e E uai e ogi gR sace nHi r d ct n l a h o
No. 2 2 1,01
S r lN . 1 ei o 2 3 a
高 教育结 等 构与 产业结 动关系 时滞 探究 构互 中的 性
关 系中的 时滞进行测 算。研 究表 明, 高等教育结构 ( 学科 结构 ) 与产 业结 构之 间的直接 时滞为 3年 , 两者 闻基 于就业 结构 产生
的间接 时滞为 7 。这与现 实的高等教 育培 养周期( 4 ) 年 3— 年 以及 其他 原 因造成的滞缓现 象基本吻合。
关键词 : 高等教 育结构 ; 业结构 ; or ; 产 M oe值 灰关联 ; 时滞
程中, 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和数量 比例关系。其中, 生产技术联 系规定 了产业之间的 组合关系, 由产业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决定的。 是
对 于高 等教 育结 构 与产 业 结 构 方 面 的研 究 , 学
者一般从定性上加 以分析 , 但也有不少学者通过相 关分析等实证方法来研 究两者 间互动关 系。 肖吴 、 张云 霞 (0 5 认 为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可 以提 高 政 20 )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
结构的制约 ,学校人才培养科类 ( 专业)结构的发 展 要 与就业 结构 的变动 相适 应 。赖 得胜 (0 2 2o )认 为社会 有什 么样 的就业结 构 需求 ,教 育培养 结 构就
应 该有 与之 相对 应 ,不 断 的调整发 展 ,满 足社会 就 业 的需 求 。优化 的教 育培 养结 构 ,又必 然会 为就 业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8 0— 3
基金项 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 目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1 0& D 4 ) 作者简介 :文玉春 (94 ) 17一 ,男 ,山东临沂人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统计师 ,主要从事人力资本研究。
・
l6 ・ 3
石 家庄经 济学 院学报
我 国高等 教育结构 与就业结构关 系研究
文 玉 春
(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 院 ,北京 10 8 ) 00 1
摘 要 :从 高等 教 育结构 与 就 业 结 构 关 系的分 析 入 手 ,针 对 两者 之 间的 关 系,首 先 通过 拓 展 的 Dce—Flr 验 ,利 用协 整检 验 技 术 ,说 明我 国 高等教 育 结 构 与就 业 结 构 之 间存 在 长期 稳 定 i y ul 检 k e 的关 系;应 用误 差修 正模 型对 它们 的短期 均衡 行 为进 行 了考察 ;然后 采 用格 兰杰 ( r gr 因果 Ga e) n 关 系检 验 方 法 ,得 出我 国就 业结 构 是 高等教 育 结构 的原 因 ,而 高等 教 育 结 构 不是 就 业结 构 的 原
场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形成 高等教育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扩大的 良性互动。
高等教育的边际效应
高等教育的边际效应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逐渐转向了高等教育的边际效应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边际效应对个人、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高等教育边际效应的建议。
一、个人层面的边际效应高等教育的边际效应对个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个人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高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个人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同时,高等教育还培养了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使得个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职业环境。
其次,高等教育对个人的收入水平也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相对于只受过初等教育的人群,其薪资水平更高。
这是因为高等教育培养了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获得高收入的职位,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水平。
然而,高等教育的边际效应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提高,大量高学历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导致了竞争压力的增加。
这使得高等教育的边际效应在就业方面出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难以找到与其学历相匹配的工作。
二、社会层面的边际效应在社会层面,高等教育的边际效应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等教育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高学历的人群通常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这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非常重要。
其次,高等教育还有助于降低社会的不平等程度。
通过提供公平和公正的高等教育机会,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改变了出身对于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这有利于打破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高等教育的边际效应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和群体无法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使得一些弱势群体难以摆脱贫困和社会边缘化的境地。
三、经济层面的边际效应高等教育的边际效应在经济层面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影响。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供需匹配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供需匹配研究作者:张明广茹宁来源:《高教探索》2020年第09期摘要:2019-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迎来了普及化发展的关键节点。
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高校毕业生也迎来了就业的最艰难一年。
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将会是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
鉴于此,我们以产业结构转型为背景,从需求侧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影响,从供给侧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各个子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对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供需匹配矛盾进行归纳分析,以期通过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适应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大学生就业;供需匹配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带来了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攀升,预计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874万。
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行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变动,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与结构性失衡并存,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保障大学生就业,优化毕业生就业结构,将会是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
[1]鉴于此,我们通过结构偏离度、求人倍率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影响,对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供需匹配矛盾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通过高校结构调整,实现毕业生就业结构的优化。
一、产业结构转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影响(一)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基本形成1999-2018年期间,我国就业人口规模从6.98亿人持续增长到2010年的峰值,突破7.60亿人,随后8年稳定在7.6亿-7.7亿人左右。
与此同时,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二十年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特征。
[2]从我国就业人口产业分布的历史变迁看,2002-2018年,这一期间就业人口产业分布表现出清晰明确的变化趋势,即在第一产业中的比例快速下降,而在第二、三产业中的比例快速上升,尤其是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上升最快。
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23-11-01CATALOGUE目录•引言•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概述•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高等教育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结论与研究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研究目的探讨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本研究将从高等教育结构的视角出发,探讨其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文献综述、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和结论与建议。
其中,引言部分将介绍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方法;文献综述部分将梳理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关研究;实证分析部分将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来探讨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案例研究部分将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论与建议部分将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结构研究内容与结构02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概述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与外延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指高等教育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方式,包括层次结构、学科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高等教育结构的外延指高等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与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类型、数量和质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分析——基于2020年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统计数据
在当前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产业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产业转型升级是当下及未来的重要任务。
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产业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1]。
高职教育的专业是连接产业的桥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以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
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生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且互惠双赢的战略发展关系[2]。
而区域经济理论告诉我们想要使现有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和组合。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每个省市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和组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为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我们必须要让专业结构契合于产业结构的发展。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呈现疲软状态,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东北振兴的政策,而辽宁省作为东北振兴的主要阵地,更要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为辽宁省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共生关系(一)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支撑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其发展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发展契合度高时,高职教育就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分析◎刘荣——基于2020年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统计数据摘 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使教育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合理利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契合至关重要。
从总体上看,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良好;但是存在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部分专业开设不足,第三产业部分专业开设偏多、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等问题。
浅谈高校专业结构调整
浅谈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一、高校专业结构为什么需要调整?高校专业结构需要调整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需求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
有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而有些领域则人才短缺。
2、技术进步。
新技术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可持续能源技术等,需要新的专业来培养相关领域的专家。
3、教育政策和标准。
教育部门可能会根据国家战略和政策调整要求高等教育机构调整专业设置。
4、学科发展。
学科本身的发展也可能要求专业结构的调整,比如跨学科领域的兴起需要新的交叉学科专业。
5、国际化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的教育也需要与国际接轨,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6、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需要通过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资源分配。
二、高校专业结构应当如何调整?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市场导向。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和调整。
2、内涵发展。
注重专业质量,强化特色,注重内涵建设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减专业。
3、优势互补。
对高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发挥优势,弥补短板。
4、特色和品牌。
建立和发展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品牌专业。
5、合理规模。
根据高校自身条件,合理控制专业的规模,避免盲目扩张。
三、需要注意调整后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调整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1、师资配备。
新设立的专业可能面临师资不足或不匹配的问题。
2、资源再分配。
现有资源可能需要重新分配,会遇到既得利益的抵触。
3、质量保障。
新专业在初期可能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4、学生适应性。
学生对新专业的认识和适应可能需要时间。
5、就业前景。
新专业的毕业生在最初几届可能会面临就业前景不明确的问题。
6、行业接受度。
相关行业对于新设立专业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一个过渡期。
因此,在调整专业结构时,高校应进行充分的预研究,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并建立跟踪评估机制,确保调整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同时降低对师生和高校运营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论文
摘要:现在公办大学在国内被分为三六九等,又由于行政级别的划分,使得各个学校的发展越来越走向两极分化,得到不平等的待遇。
这会导致省部级学校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市属高校被冷落,地方政府为了扶持地方高校,不得不对私立高校不闻不问,这一切使得政府垄断高校发展,造成垄断损失,同时会滋生权力寻租的温床,极大的打击了私立高校的办学。
故提倡在去行政化过程的同时,引入高校的竞争机制,为学术和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
一、导论
继英国、美国、日本、四小龙后的中国制造已经出现了危机,中国现在面临着同前面几国当时一样的情形即新一轮的对外产业转移和对内的产业升级,中国制造是否真的能升级到中国创造,中国能否真正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英国产业转移留下了金融,美国留下了科技,日本德国留下了为人称道的工业品质,亚洲四小龙留下了金融、旅游、半导体等,那我们呢?本文从学科教育方面探讨我国制造业(工业)的发展路径,利用1998年到2013年的数据,分析我国理工农医类学科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比率与我国第二产业(工业)的关系。
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得出结果并提出关于我国学科结构的相关建议。
二、中国高等教育文理学科毕业生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2.1设置变量
按照现阶段我国发展情况,第二产业(工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来自学习阶段为理科背景,故设置以下变量:X1表示理工农医类的本
科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为了避免完全共线性,对于文史经管类的本科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用;X2表示理工农医类的研究生毕业生占占总毕业生的比例;Y21表示第二产业(工业)对GDP的贡献度,Y22表示第二产业(工业)对GDP的拉动,Y31表示于第三产业对GDP 贡献度,Y32表示第三产业对GDP的拉动.
2.2变量取值与计量分析
X1=理学毕业生数+工学毕业生数+农学毕业生数+医学毕业生数全国毕业生数
其中,X1中的毕业生数为本科人数
X2=理学毕业生数+工学毕业生数+农学毕业生数+医学毕业生数+军呈学毕业生数全国毕业生数
其中,X2中的毕业生人数为研究生人数
X1、X2、Y21、Y22、Y31、Y32的变化趋势都是带有截距与趋势的,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时,首先要求数据是平稳的,即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性趋势,如果用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回归,会出现“伪回归”现象。
往往对待这个问题我们都是用差分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样会产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就是会同时“差分掉”我们的经济意义。
Enger和Granger的协整方法首先也是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具有代表性的ADF单位根检验方法,由于X2和X3具有同质性,故对X2与X3做主成分分析并得出转化后的序列Z1:利用OLS估计,在1%的置信水平下,Prob.是0.0000,拒绝原假设“Z1不是Y21的影响因素”,即Z1是影响Y21的主要因素。
又
R-squared=0.636875,DW=2.1不存在自相关,结合现实因素,本文认为拟合较好。
用white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伴随概率p值=0.2542,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通过对回归方程的的残差序列项进行ADF检验结果分析可得:在5%检验水平下,ADF的P值为0.0132,回归方程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即,即理工农医类毕业生和产业经济结构贡献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ADF的P值为0.0132。
格兰杰因果检验从预测的角度给出了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那么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知道受高等教育与第二产业(工业)对GDP贡献度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21的P值为0.0221,Y21 does not Granger Cause Z的P值为0.3616,拒绝了“Z1不是Y21的格兰杰原因”,即为:Z1是Y21的格兰杰原因;接受了“Y21不是Z的格兰杰原因”,即为:Y21不是Z1的格兰杰原因。
正反映了本文的主题,理工农医毕业生比例是单向的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迁和调整,但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或转型并没有同时带动学科的发展,表现出了学科发展的滞后性。
模型中,采用了双对数线性模型,模型中解释变量的系数即为弹性,度量了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解释变量Z1也即理工农医类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对因变量Y21也即第二产业(工业)对GDP的贡献度的弹性影响,在这里弹性约为0.972,说明理工农医类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增加1%,第二产业(工业)对GDP的贡献度平均增加0.972%。
同样的,可以以Z1为解释变量,对Y22做OLS估计,对建立方程:
利用OLS估计,在5%的置信水平下,变量的相伴概率Prob.分别是0.0027、0.0029、0.0144,拒绝原假设“X1,(t-1)、X1,(t-3)、X2,(t-1)不是Y22的影响因素”,即X1,(t-1)、X1,(t-3)、X2,(t-1)是影响Y22的主要因素.又R-squared=0.666069,DW=2.01不存在自相关,结合现实因素,本文认为拟合较好用white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
伴随概率p值=0.2730,因此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通过对回归方程的的残差序列项进行ADF检验结果分析可得:在5%检验水平下,P=0.0382,回归方程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即,即理工农医类本科毕业生毕业1年和3年、研究生毕业1年与产业经济结构贡献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再做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Y22即第二产业(工业)的GDP的拉动效果,对理工类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毕业生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从文章分析来看,理工类毕业生比例增加可以提高第二产业(工业)对GDP的贡献度,但是这个被提高的贡献度对理工类毕业生没有显著影响,会使得学生对于理工科的偏好降低,更偏好于文史经管类;再者,从第二个模型可以看出,当第二产业(工业)发展加速对理工类毕业生比率有显著影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哪行热、哪行赚钱就干哪行”的思想,对于学生缺少自我认知的培养,缺少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功利主义的盲从,会导致个人走向歧途,毕业生们厌恶Lester C.Thurow,P.B.Doeringer,M.J.Piore等人所谓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一个高中毕业生如果要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会选择个人收益
占有的策略。
在开始承接这次产业转移的初始,我国的高等人才结构以理工科背景为主,出色的完成了制造业崛起。
20年后的现在,就关键看我们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他们的知识结构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第二产业(工业)结构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如果再像文中理工类数据那样呈现衰减状,我国的制造业的突围能力就值得担心了。
根据本文的分析,可以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各专家学者参考:
1、大力扶持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我国人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已失去了以往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各国转移,国内基础制造业出现招工难现象,源于我国劳动力两极分化加剧,一方面大学扩招,使得理论和学术人才增多,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和区域差异,使得很多年轻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接受了较少的职业教育,使得他们缺乏竞争力,只能去低端劳动力市场,但是由于这类市场急剧萎缩,此群体在今后若干年可能会面临大规模失业。
政府应做到的是防患于未然,提早扶持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此群体综合劳动力,为社会和国家稳定与繁荣做应有的贡献。
2、加快去行政化步伐。
明确“学术产权”、政府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彻底释放学术自由,如将现985和211高校的特权仅限于学术上的高投入,而非行政级别上的高地位,让教授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管理学校学术是大势所趋,这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可用之才,更可以引起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这是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
3、提倡私人办学,引入竞争机制。
现在公办大学在国内被分为三六九等,又由于行政级别的划分,使得各个学校的发展越来越走向两极分化,得到不平等的待遇。
这会导致省部级学校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市属高校被冷落,地方政府为了扶持地方高校,不得不对私立高校不闻不问,这一切使得政府垄断高校发展,造成垄断损失,同时会滋生权力寻租的温床,极大的打击了私立高校的办学。
故提倡在去行政化过程的同时,引入高校的竞争机制,为学术和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糜海燕、符惠明、李佳敏:《我国社会转型的内涵把握及特征解析》,《江南大学学报》2009.1
[2]邵光华、胡建勇、张光陆:《社会转型期基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4
[3][匈]亚诺什·科尔奈:《大转型》,《比较》第十七辑,中信出版社,2005版,P2.
[4]吴康宁.理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8
[5]毛金德,陈践美.教学自由与学术自由关系重审[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4-29.
[6]张乐天.对重启教育改革议程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3,(3):5-9.
[7]王建华,《重启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高等教育研究,
2014,5
[8]高洋、苏睿:高等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10第5期
[9]文玉春.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31(06).
[10]杨姣姣.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互动的对策[J].高教前沿,2011.03
[11]王建华.中国大学转型与去行政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23-32.
[12]郝瑜,周光礼.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制度困境及其破解[J].现代大学教育,2012,(3):6-15,
[13]杨继生,徐娟,吴相俊.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J].经济研究,2013,(12):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