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剖析中学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对策
解析中学数学学习的心理阻碍与对策纲要: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向来是大众很关怀的一个问题,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变化是朝三暮四,无论是在生活中仍是在学习中,着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此刻对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的心理状态的阻碍进行分析。
中学数学学习的心理阻碍是比较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类心理状态会影响和阻挡中学生踊跃主动和长久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对数学思想的形成有很悲观的影响。
可是,关于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产生的心理障的原由众多,只需找到本源,采纳优秀的解决方法就能帮助同学们战胜心理阻碍的问题。
这篇文章是解析中学数学学习的心理阻碍问题并对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要点词:学习阻碍;内心阻碍;应付策略一、中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心理阻碍的外面归因中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心理阻碍的原由有好多,再加上中学生原来就处于一个敏感的年纪阶段,外界的要素和自己的一些悲观情绪,很简单致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负面影响来阻挡他们学习,并且,数学这门课程不像其余的课程背了知识,在考试的时候分数可能就会有所提高,数学这门课程主若是练习和理解。
我经过整理总结了几点简单致使形成数学学习心理阻碍的几点:1)面对应试教育,老师们拟订题海战术、区分要点学习部分,考试需要的就强加练习,考试不考的就不重视,用做大批的题来提高数学的分数。
2)老师在讲堂教课方面呆板、单一,缺少灵巧性,学生们听课时感觉乏味无味,没有兴趣可言,老师在讲堂中占主体地位,假如老师授课的内容乏味无味,这大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数学学科的教课评估标准和系统依据老套的方法,成绩永久放在第一位,成绩不好就否认了学生,致使学生学习愈来愈差。
教课不可以只关注分数,此刻的素质教育教课目标是面向全部学生培育拥有创建性和实践能力的人材。
4)学生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每一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是不同样的,要联合家长,协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造成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阻碍的内部归因1.学生的对老师的依靠和对教材的不熟习。
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陈 卉
( 南京 市下 关 区教 师进修 学校 , 10 5 20 1 )
摘
要 : 学学 习心理 障碍是指 影响 、 约、 数 制 阻碍学生积 极主
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 的一 种消极心 理现象 。排 除学生数 学学
习心理障碍 , 需要对 心理 障碍 的各 种具体 表现 进行 由表及 里 的分
干毛 巾或 丝绸等 柔软 的布类 , 擦学 生的背 轻
教学程序 的影 响下 , 学生形成 比较 稳固 的习 惯性思维方式 。虽然这种解决数学 问题 的思
维方式是数学 知识 的积累和 解题经验 、 技能 的汇聚 , 有利 于学生 按照 一定 的程序思 考数 学问题 , 另一方 面这种定 势思 维的深 化和 但
数学学 习过 程 中出现 的书写 、 阅读 、 运算 、 推 理等方面的障碍。不 同年龄段 的学生会 出现 不 同的数学学 习心理 障碍 , 现形式不 一样 , 表
程度也有所不 同。在 教与学 的过程 中我们 不
难 看 到 , 一 些 教 师 单 纯 地 把 这 些 障 碍 笼 统 有
由于现在社会 和环境 的 多方 面 因素 , 患 有多动症 的学 生 日益增 多 , 们 的主要 特点 他 是活动过度 , 注意力不集 中, 无法专 心听老师
习惯性增长 又容易 使学生 的思维 固化 , 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得不 到应 有的 提高。 此外 , 的学 生还存 在 自卑心 理 、 有 迷惘 心理、
部、 腹部 、 腕部 、 面部 、 脚等部位 的皮肤 ; 颜 手、
另外还可 以让 学生 进行皮 肤刺 激的游 戏 , 如 水 中游戏 , 土游戏 , 、 粘 砂 草坪上 的裸足游 戏 等, 这类 训练对低年段的学生促进 作用很大 。 本体感觉 是人类 动作 、 行为 的另 一个 基
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
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数学学习是许多学生所困扰的科目之一,尤其是一些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时会产生一种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障碍可能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因此应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推动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焦虑情绪焦虑是数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当学生面对困难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可能感到无力、紧张或害怕失败。
这种焦虑情绪会阻碍他们专注于问题的解决,造成学习困难。
应对策略:1.化解压力:鼓励学生调整心态,放慢学习节奏,合理规划时间,减少过高的期望与压力。
2.培养自信:鼓励学生参与数学讨论,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支持与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3.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潜力和努力会带来进步。
二、记忆困难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和应用知识。
一些学生在掌握和记忆公式、定理、方法时面临困难,导致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困惑。
应对策略:1.拓宽知识结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学习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实用性。
2.良好总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总结,将学习内容归纳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以便复习和记忆。
3.多种方式学习: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通过图表、实例演示、互动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三、固定思维一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存在固定思维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他们可能依赖于记忆的公式和方法,而忽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应对策略:1.培养问题意识: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审视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帮助他们发展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
2.启发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采用启发式的方法,例如对比和类比,寻找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
3.实践应用:提供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和案例,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数学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他们可能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
应对策略:1.发现兴趣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举例子、讲解问题和应用案例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初中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的打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和学习障碍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学困生”。
学困生的出现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以期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1、数学基础薄弱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简单的算术运算、代数式、几何图形等。
部分学困生由于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够扎实,导致了数学基础的薄弱,对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困难。
2、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初中数学强调的是逻辑思维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学困生往往在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答过程中出现困难,难以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导致了学习困难。
3、学习态度消极部分学困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遇到困难而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态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教学策略1、个性化教学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激发学习兴趣针对学困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角度拓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方式,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帮助学困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方式,让学困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
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解决学习困难。
如何克服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生和尖子生, 要努力通过“ 暗示” 个别交谈” 和“ 使他们 明确 目 给他们加油鼓劲。 标, 3.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 各感官、 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 信息;通过设计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去探索、 去发 现, 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 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从 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4.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 5.方法引导
一、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依赖心理 有依赖心理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以外部参 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和环境的影 响。 大多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 不会自主学 习, 对数学学习曲解为做题。体现在:一是过多依赖教 师把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 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 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 ; 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 示范, 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三是对于暂时不能 解决的问题缺乏拼博精神,往往选择马上询问他人或 产生畏难心理; 四是课后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反 思:五是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常常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 草草完成。这种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心理使得学生很难 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抑制了自 我实现的要求。 2.盲 目心理
自觉性和主动性 ; (3)
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
量的因素及与素质教 育相悖的有关问题 , 使数学学科的教育价 值能够在教育过程中 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 发挥 ,更好地为培养 人才服务。
有盲 目 心理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不能依据相关 的概念和规律进行系统思维,看待问题表面化和一知 半解 , 不求甚解而又急于表现。体现在: 一是未弄清题 意, 未认真读题、 审题, 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 哪些是 未知条件, 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就盲目做题;二是未 进行条件选择, 没有充分提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 , 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对比、 筛选, 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 目 尝试解题;三是容易被题设假象蒙蔽, 未能采用多层 次的抽象、 概括、 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 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回顾和反思。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指的是一种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是思 维不受到新干预的情况下,人们依照既定的方向或方 法去思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习惯性教学程 序的影响,学生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维和 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 、 意向化 、 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 的连续系统— 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 和惯性。 虽然, 这种心理有其有利的方面, 但是, 具有这 种心理的学生由于不能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 问题的迁移 , 常常导致死套公式 , 张冠李戴的错误 发生;其次由于这种思维定式的单一性 , 又使同学在解 决问题时不能全面、灵活地 、 多角度地思考和分析问 题, 导致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 甚至钻“ 死胡同” 。 二、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心理因素分析与教学对策
学习动机 上主要表现 为学习动机缺 乏、 不稳定 、 持续时 间短, 而
且 大 部 分 为 外部 动机 。在 数学 学 习 中 , 于 学 生 的 学 习动 机 不 由 足 必将 影 响 数 学 学 习成 绩 , 学 习成 绩 差 又会 导 致 学 生 的 学业 而 成 就 感 较 低 , 而 又 打 击 了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积 极 性 , 此 以往 进 长 就 会 形 成 对 数 学 学 习 厌恶 的恶 性 循 环 。所 以 , 习 动 机 不 足 是 学 产 生 数 学学 习障 碍 的 重 要 原 因之 一 。 ( ) 感 与 意 志 调控 能力 低 下 。中 学生 的各 种 生 理 和 心 理 二 情
正迁 移 。
解答 , 同学发 生困难 , 并不是 因为 这些 问题 的解答 太难到致 学
生 无 法 解 决 , 是 其 思维 形 式 或 结 果 与 具 体 问题 的解 决 存 在 着 而 差 异 , 就 是 说 , 时 候 , 生 的 数 学 思 维 存 在 着 障碍 。 这 种 思 也 这 学 维 障碍 , 的 是 来 自于 我 们 教 学 中 的疏 漏 , 更 多 的 则 来 自于 有 而
学生 自身,来 自于 学生中存在 的非科学 的知识结 构和 思维模
式 。因 此 , 究初 中学 生 的数 学 思 维 障 碍 对 于 增 强 初 中 学 生 数 研
学教学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
、
数 学 学 习障 碍 的 心理 因素 分 析
数学学 习障碍产生 的心理 因素主要包 括个体 自身 的学 习
动 机 不 足 、 感 与 意 志 调控 能力 低 下 、 学 问 题 表 征 能 力 低 下 、 情 数 缺 少 灵 活 的 解 题 策 略等 。 ( ) 乏 正 确足 够 的学 习 动 机 。如 果 在 学 习 中 没有 较 强 的 一 缺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
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课上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
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其次是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三是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
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片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
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
生, 迎接他们的将是未知的挑战。 进入一个新的学 习环境 , 数学课 上。 教师要 以 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中学生 , 引导中学生 , 使他们 来说 , 又将是什么心理挑战?面对这些问题 , 中学教师在教学工作 中要不断摸索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心理 , 针对各种不 同心理采取相
就是 厌 学 。 由 于厌 学 , 最 终 导致 的结 果是 学 习成 绩偏 差 。 有 的教 师 元素 , 使 中学数学课程更有吸引力 。 教师们在教学 的时候 , 要善于
对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同学有着不 同的态度 , 对成绩好 的同学越来 创新 , 不要总是生搬硬套 。 越喜欢 , 反之对那些成绩差的同学有时可能 比较疏远。因此 , 诱发
有扎实的基础 , 踏踏实实地一块砖一块砖堆积而成。尤其是在中 盾 的, 面对 中学数学枯燥 的一面 , 我们 不能只是凭借 中学生们 的 学数学学习中 , 千万不可有急于求成心理 。一些 同学在平时学习 中随随便便 , 没有 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又希望得 到好成绩 。因而, 只
热情来教学 。在我们 的生活中 , 教师们要根据 中学生的某些不 良
的心 理采 取 相应 的措 施来 引导 中学生 们 正 确学 习。 根 据 中 学生 们
在 临考前 突击一下 , 开一下“ 夜车” 来应付 , 不知道在学 习上是 没 学 习 的不 同阶段 来 制 定 相 应 的 阶段 目标 , 引导 中学 生 朝着 这 个 目
有 捷 径 可走 的 , 必 须 要 一 步 一 个 脚 印 地 向前 走 , 而 那 种 投 机 取 巧 标 不 断奋 进 。
【 心理予航 】 【 才・ 识】
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解决对策
: 米打 ; ;
础学科之一, 对发展智力、 验、 技能的汇聚。 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
丛
芭 J 于 士I = =
I Jl
培养 能力, 特别是在 培养学 思考 学问题, 而能比 利地求 一般的同 数 数 从 较顺 解 类
生思维能力方面 , 具有其他 学问题; 另一方面, 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 增长又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
乏 学 习 的 主 动 洼和 刻 苦 钻 研 及 创 造 精 神 。期 望 教 师 对
数 学 问 题 进 行 归 纳 概 括 并 分 门 别 类 地 一 一 讲 述 ,突 出
重 点 、 点和 关 键 ; 望 教 师 提供 详 尽 的 解 题 示 范 , 难 期 习 惯 于一 步一 步 地模 仿硬 套解 题模 式 。
Ql NGHAl EDUCATl O
广- _ ‘ jC ■ k 1 爸 L_ , 干 ^ — J
践探
学 是 中 小 学 教 育 中 必 不 可 少 的 基 遵循 的某 种 思维 模式 和惯 性 。 可 否认 , 种解 决数 学 不 这 问 题 的 思 维 模 式 和 惯 性 是数 学 知 识 的 积 累和 解 题 经
学 学 习中 的一 些 心理 障碍 。 一 、 透 学 习 目的教 育 , 养 自觉 学 - 心理 , 渗 培 > - - j - 克服
H 可
归纳起来 , 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 方面 : 1依 赖 心 理 。 中 学 生 普 . 遍 对教 师 存 有依 赖 心理 , 缺
依赖心理
的特殊功能 。 然而数学在 中
口 陈
尔
模式方面发展 , 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 , 分析问题和解
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几种途径
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几种途径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定势心理、偏重结论、自卑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
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学习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一、“四重”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严格按照课标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1)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2)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3)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4.重方法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由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
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而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调适策略
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调适策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许多人来说,既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挑战的源泉。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各种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还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会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
当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考试压力或者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时,焦虑情绪可能会悄然滋生。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产生逃避学习的想法。
缺乏自信也是常见的心理障碍。
如果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经历了多次失败,或者与他人相比觉得自己的数学能力不足,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无法学好数学。
那么,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调适呢?建立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
要相信自己具备学好数学的潜力,每一次的努力和进步都是成长的积累。
将数学学习视为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当遇到难题时,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提升能力的机会,而不是无法跨越的障碍。
设定合理的目标是保持学习动力的关键。
目标过高,容易产生挫败感;目标过低,则无法充分激发潜力。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逐步实现。
比如,如果目前数学成绩不太理想,可以先设定一个在下次考试中提高几分的小目标,通过不断达到小目标来增强自信心,进而追求更高的成就。
正确对待失败也是心理调适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挫折和错误是难免的。
不要把失败看作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而应将其视为学习的反馈。
分析失败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还是解题方法不正确,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向成功的一步,只要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
此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保持学习空间的整洁、安静,减少干扰因素。
可以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问题,互相鼓励和支持。
在小组中,分享学习心得和方法,当看到别人也在努力并取得进步时,会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影响。
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消除方法
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消除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和思考的学科,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如数学焦虑、数学厌恶、数学自卑等,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方法。
一、数学焦虑的消除方法数学焦虑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考试或解决数学问题时感到紧张和恐惧,从而产生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的现象。
对于数学焦虑的消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生应该合理分配时间,挑选适宜的学习阶段,以及针对自身情况调整学习内容。
2、调整学习态度。
通过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可以减轻数学焦虑。
可以去参加数学沙龙或组建学习小组,协助彼此更加积极,共同成长。
3、借助数学工具。
数学工具是辅助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计算器、作图仪等数学工具,帮助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难点问题。
数学厌恶指的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极度厌烦和抵触心理,导致学生不愿意投身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对于数学厌恶的解决,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增加趣味性。
通过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参与度。
例如,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学习,或者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练习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增强实用性。
学习到的知识如果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那么学生会更加愿意学习。
因此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举例说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3、适当减少压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
适当减少压力,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数学自卑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数学学科中的表现表示出来的不安和自卑心理。
对于数学自卑的解决,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数学学习是一个累加的过程,缺少基础知识,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巩固。
2、改变学习方法。
通过改变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多角度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减少产生自卑的机会。
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及解决策略随着教育的发展,数学已经成为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
然而,许多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本文将分析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探讨解决这些障碍的策略。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1.学习方法不当许多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无法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他们可能只是死记硬背,缺乏思考和理解;或者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他们可能没有良好的复习和总结习惯,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
2.心理和态度问题有些中学生对数学心理负担较重,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他们可能认为数学很难,无法掌握,从而形成了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
3.基础知识薄弱中学数学的学科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如果中学生在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上存在问题,那么在高中学习数学时就会感到困难重重。
例如,对于四则运算、代数等基础知识的不熟练掌握,会影响到后续知识的学习。
4.缺乏实践经验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许多中学生只关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这导致他们对数学的应用缺乏理解,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二、解决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策略1.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中学生学习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例如,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本质,以及掌握各种解题技巧。
同时,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多进行归纳总结和习题训练,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建立积极教育环境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中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树立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学习的重要性。
3.夯实基础知识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额外的培训课程进行补充。
例如,可以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强化训练,填补知识漏洞。
此外,尽早发现和纠正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策略
前 不 布 置 学 生 预 习教 材 , 课 不 要 求 学 生 阅读 教 材 , 后 也 上 课 不 布 置 学 生 复 习 教 材 ; 惯 于 一 块 黑 板 、 道 例 题 和 演 算 几 习 一
的 意 志 , 自己 的 个 性 影 响 学 生 的 个 性 . 自己 的 心 灵 呼 应 用 用
学 生 的 心 灵 , 师 生 心 心 相 印 , 胆 相 照 . 堂 步 人 一 个 相 容 使 肝 课 而 微 妙 的 世 界 , 学 成 为 一 种 赏 心 悦 目 、 富 有创 造性 、 激 教 最 最 动 人 心 的 ‘ 神解 放 ’ 动. 精 运 ” “ 引导”即学科价值 引导 、 心引导 、 趣引导 、 八 . 爱 兴 目标 引 导 、 赛 引导 、 境 引 导 、 样 引 导 、 竞 环 榜 方法 引 导 .
有 阶 段性 的 , 有 现 实性 的 又有 超 前 性 的 . 于学 生 个 体 , 既 对 特 别是 后进 生 和尖 子 生 , 努 力通 过 “ 示 ” “ 别 交 谈 ” 他 要 暗 和 个 使 们 明确 目标 , 他 们 加 油鼓 劲 . 给 5 环 境 引 导 . 强 校 风 、班 风 和 学 风 建 设 ,优 化 学 习 环 . 加 境 : 展 “ 帮 一 ” 互 助 互 学 ” 动 ; 强 家 访 , 家 长 经 常保 开 一 “ 活 加 和
7 竞 争 引 导. . 开展 各 种 竞 赛 活 动 , 立 竞争 机 制 , 导学 建 引 生 自觉 抵 制 和排 除 不 健 康 的 心理 因素 , 、 、 、 争 先进 . 比 学 赶 帮 8方法引导. 数学知识教学 、 . 在 能力 训 练 的 同时 , 进 行 要 数学思维方 法 、 习方法 、 题方法 等的指导. 之 , 学 解 总 中学 生 数 学 学 习 的 心 理 障 碍 是 多 方 面 的 ,其 消 极 作 用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 生 的原 因也 是 复 杂 的 . 产 与此 相 应 , 导 中学 生 克 服 心 理 引 障 碍 的 方 法 也 应是 多样 的 ,没 有 固定 模 式 . 们 数 学 教 师 要 我 不 断 加 强 教 育 理 论 的 学 习 ,及 时 准 确 地 掌 握 学 生 的 思 维 状 况 , 进 教 法 . 导 学生 自觉 消除 数 学 学 习 的 心 理 障 碍 , 他 改 引 使
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剖析与消除方法
1 、依 赖 心 理
数学教学中, 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 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 和创造精神 。 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 讲述 ,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 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 事实上 , 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 , 课 前小布置学生预习教材 , 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 , 课后也不布置学生 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 , 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 , 创造潜能遭扼杀 ,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生渐 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就不可能产生” 学习的高峰体验” 一 高涨的激 励情绪 ,也不可能在” 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 ,体验到创
一
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 包括学生学习 、 生活 、 家庭环境,兴趣爱好 ,特长优势 ,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 ; 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 三是要加强实践 , 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 中 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 价值 。
一
3 .重 过 程
3 、定 势 心理
数 学学 习的心理 障碍剖析 与消除方法
重庆 市奉节县辽宁小 学 谢成英
重庆 市奉 节夔 门高级 中学
梁 国毅
摘 要:在数学学 习中,学生依赖心理 、急躁I 理 、定势心理 、偏重结论等消极心理现象 , 都不 同程度 地影 响、制约 、阻碍着中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 调 动学 生学 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真 正领悟和体会到学 习数学的无穷 乐趣 ,进而爱学 、乐学 、会学 、学好。 关键词 :数学学 习 心理障碍 消极影响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论文
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探索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障碍引发的行为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并以自觉、主动、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矫治和调适,对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对自身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同科教师间的交流等渠道,笔者对当前学生中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和产生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获得了一些教学上的矫治对策,在此与同行交流.一、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归因分析1.由数学学科特点导致的学习心理障碍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逻辑的严谨性显著增强.这种严谨性表现在高中数学知识间环环相扣,构成纵横交错、条理严密的逻辑演绎系统.学习和应用时,高中数学更讲究有理有据、逻辑规范、完整全面.因此,学生常有讲理无据、述理不清之感.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数学的又一特点.高中数学更多地用形式化、符号化的抽象语言进行思维表述.因此,数学有比其他学科更远离“现实情景”之感.2.新教材不足引发的学习心理障碍新教材中,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诸多知识点上存在脱节现象.例如,立方和(差)公式、三角形重心的性质等被高中教师视为“常识”的知识,而初中数学已经删减.学生诸多的知识盲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心理负担.新教材知识跨度大、思维方法跳跃快、教学时间少.高一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便有多次不同知识特点和思维模式上的跳跃:从“集合”到“函数”,从“函数”至“立几”,从“立几”到“解几”,数学真成了“思维的体操”.3.教学不当诱发的学习心理障碍任务心理和惯性思维导致不少教师的教学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例如,赶进度,不按课标要求教学,提前讲授或拔高要求教学有关内容,学生力不从心.课堂教学方法的僵化古板,缺乏有效教学情境,重结论轻过程等,学生在毫无兴趣、被动应付的状态下学习,能有好心情吗?4.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滋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滋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自卑心理,定式心理、浮躁心理、依赖心理等.如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学生从初中来到高中后,竞争对手更多更强,原来的“佼佼者”可能沦为“平庸者”,自卑心理油然而生.二是高中数学无论是知识的深广度还是教学的节奏感都明显高于初中,学习压力感陡增.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和心理障碍矫治对策1.帮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提高心理调适能力(1)数学语言趋向符号化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表达数学概念和结论,而高中数学中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交织使用,且比初中更趋于抽象化、符号化、形式化.例如,高一数学触及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等大都趋于符号化、形式化.这种抽象程度上的突变陡增了学生思维的梯度,学生常有抽象、玄乎、远离生活情境之感.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多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介绍各种数学符号的产生过程和意义,有意识、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多种语言互相转化训练,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和抽象思维水平.(2)推理运算趋向形式化高中数学的推理运算更多的是符号化、形式化的推演.比如,初中数学也涉及了函数的单调性,但研究方法主要是根据函数图像特征进行直觉思维判断,而高中主要是从代数的角度通过数式运算进行推理判断,思维难度加大了.对此,教学上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种思维形式转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引导和训练,并适当通过比喻、直观教具等降低思维梯度和难度.(3)思维方法趋向理性化在思维方式和抽象程度上,高中与初中大不相同.首先,初中数学思维较程序化、模式化、套路化.如,解分式方程有非常程序化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易模仿掌握.其次,初中数学在思维层次上较“感性”化,常常以直观、特例等代替严格的形式论证.如,初中通过几个特例的观察就得到了不等式的性质,而高中需要严格证明.因此高中数学在思维方式上更加“理性化”.以机械化、程式化、模仿性为主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显然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这就要求教学中加强数与形、特殊与一般、直观与抽象等思维模式的转换训练,注意变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4)知识网络趋向交汇化知识量上的急增是高中数学异于初中数学的又一鲜明特点.学生单位时间内接受的知识信息量比初中明显增多,而练习、消化的课时却相对减少,这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有“应接不暇”,被教师“拖着走”的感觉.而且高中数学内容更加复杂化、交汇化,如解析几何、代数、平面几何、三角等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知识的交汇性显著增强.2.在新课标理念下改进教法和优化学法(1)注意高初中知识内容的衔接高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了解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铺垫,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心理上有“水到渠成”的感觉.(2)优化教与学策略首先,教师应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新课程观.笔者以为,抓好双基教学应是中学数学教学不变的旋律.其次,要重视过程教学.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最后,正确处理讲与练、学与悟等关系.笔者认为,讲授法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主动接受式仍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不过学生有能力做的教师不要代替.。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矫正
种 心 理 状 态 .也 是 中学 生 在 数 学 学 习 过 程 中因 “ 困
惑 ” “ 、 曲解 ”或 “ 误会 ”而 产生 的一 种消 极心 理现 象 。 中学 生 数学 学 习的 心理 障碍 ,其 主 要表 现 在 以下 几
个方 面 。
一
从 教 师方 面来 讲 ,也存 在 自觉 不 1觉地 忽 视 数学 问题 的 解 决 过 程 ,忽 视 结 论 的 形 成 过 程 ,忽 视 解 题 方 法 的探 索 ,对 学 生 的评价 也 一般 只 看 “ 结论 ”评分 ,顾及 “ 数 学 过 程 ”的不 多 。从 家长方 面 来讲 ,更是 注 重结 论 和 分 数 ,从 不过 问 “ 过程 ” 。教 师 、家 长 的这 些 做 法 无 疑 助 长 了 中学 生数 学 学 习 的偏 重 结 论 心理 。导 致 的结 果 是 , 学生 对定 义 、公 式 、定理 、法 则 的来 龙 去脉 不 清楚 ,知 识 理 解不 透彻 ,不能 从本 质 上认 识数 学 问题 ,无法 形 成 正确 的概 念 ,难 以深 刻领 会 结论 ,致 使 其智 慧 得不 到启 迪 .思 维 的 方 法 和 习 惯 得 不 到训 练 和 养 成 ,观 察 、分 析 、综 合 等能力 得不 到提 高 。 此外 .还 有 1卑 心理 、 自谅 心 理 、迷 惘心 理 、厌 学
中学 生数 学 学 习的心 理 障碍 ,是 指 影 响 、制约 、阻 碍 中学生 积 极 主动 和持 久有 效地 学 习数 学知 识 、训 练 创 造性 思维 、发展 智力 、培 养 数学 1学 能 力 和 1 学 习惯 的
一
四是 偏 重结 论 。偏重 数 学结 论 而忽 视 数 学过 程 ,这
制 约 、 阻 碍 着 中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使 数
中学生如何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
生有一个 “ 关心 、互助、理解 、鼓励”的 良好学习环境 。同 时要借助榜样的力量 ,在教学 中适度介绍国内外著名数学 家, 更 要 引导 学生 向身边 的优 秀 同学学 习 , 充 分发 挥榜样 的 “ 近体效应” 。 对于学困生和尖子生, 要通过 “ 暗示”和 “ 个 别交谈” ,使他们明确 目标 ,并给他们加油鼓劲 ,同时加强 数学 思维 方法 、学 习方 法 、解题 方法 等 的指 导 。
2 . 急躁 心理
苦学生 , 而要使其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 , 从而视老师为
可信 赖 的朋友 。 这样 学生 就会 对教 师所教 的课 产生 兴趣 , 愉 快地 接受 教师 的教诲 ,并把 这种 教诲转 化为 行动 ,由怕学 、 厌学 转化 为愿 学 、乐学 。
3 .重视 数 学 思维形成 过程
教师 要认 真钻 研 大纲和 教材 , 突 出重点 和难点 , 让学 生 清楚 教学 的知 识结 构体 系及 其各 自的地 位和 作用 。 数学课 堂
教学 中存在着三种思维 : 数学家的思维 、 数学教师的思维和 学生 的思维。 作为教师应加工教材 , 把数学信息传递给学生 ,
学生 通过 讨论 、 交流 , 根 据 自己 的体 验 , 用 自己的思维方 式 构建 对知 识 的理解 , 通过 不断 提问— —反 馈— —反 思—— 概 括 ,获得 对知 识 的透彻 理解 ;在 交流 思维 的过程 和结 果时 , 学生 的数 学思 考 能力必 将获 得发 展 。 无论 口头 的还 是书 面 的 交流, 学生 首先 面 临 向他 人清 晰而 有信心 地表 达 自己 的想 法
学 生 积极 主动 性 和持 久 有 效 地学 习数 学知 识 的一 种心 理 状 态, 也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 “ 困惑” 、“ 曲解”而 产 生 的一 种 消极 心理 ,其 主要 表现有 以下 几个 方 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傅先进数学在中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但是,教学中,很多老师发现学生到了初三,往往数学成绩出现了一个大滑坡,一些学生因此也出现了种种消极心理。
在这里,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误区和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要心理障碍1、畏难心理,自我心理压力得不到充分释放。
进入初三,节奏快,题量多,学习时间长,加上父母和老师迫切的关注,升学的临近,这使青春期学生感到的是压力无处不在,体能和心理双重砝码往往造成大部分学生的为难心理;从知识角度讲,初一初二所面对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相对的逻辑结构较简单,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容易达到,到了初三所面对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抽象、综合性强,多数要通过抽象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已经适应了初一初二的他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的时候,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家长不能宽容乐观理解,一味的给学生施加压力,这样内外夹击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在大题量综合型的考试中的成绩落差,使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数学课,怕碰数学题,对能否学好数学存在忧虑。
2、惰性心理,刻板的学习方法得不到及时纠正。
"惰性心理",是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的一种心理状态。
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
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表现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
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而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
3、定势心理,具象的思维习惯得不到有效化解。
定势心理即人面对新的问题时,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仍停留在旧有的已养成的思维惯性中。
究其本质思维定式的产生来源于教法的定势。
通过对学生座谈了解,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自己不会做。
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带着问题我考察了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也相当多。
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
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
例如:在讲过一元二次方程后,有这样一道练习,两数之和是8两数之差是6,求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很多学生的答案是:2860x x -+=。
他们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概念,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也就缺乏创造性;此外,还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
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初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有效性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1、知识内容整体数量的快速增加。
初三数学比初中一二年级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以前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感到不适应。
2、教学方法的不当。
从一般的初三课堂来看,教师为了赶进度,特别是专项训练课和练习讲评课,教学活动常常是教师按事前准备的内容和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讲解,逢到专项训练课,便讲几道例题;逢到练习讲评课,便报报答案,讲完报完就算完成任务,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有能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可以置之度外,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学习兴趣丧失了。
可是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应更多地分配给学生,而不是给教材,他说:“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
”杜威也说:“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自身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是学生。
教师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检验教学效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必须以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为归宿的。
这就要求教师有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情感意志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作必要的引导、启发。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由此可见,一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以学生为主体,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部分初三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下了功夫数学成绩提高不明显,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正确、教学方法不恰当有关。
2、学习习惯不好,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够。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努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知识点的积累、一道题一道题的训练、一次一次错误的校对、而有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独立思考,从不自己研究自己的错误认知,不懂得比较,片面花费精力在课外的各类教辅材料,忘记了教材这个根本。
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数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面对考试成绩不能合理评价自己,在挫折面前悲观失望,不能认识数学成绩的提高的渐进性。
中考数学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
因此,数学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
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数学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三、针对各类障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往往是对现实现象的抽象与提炼,因此,学好数学应当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常会令学生困惑、疑惧甚至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尽快适应学科本身的要求,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初三阶段的复习迎考中。
1、优化施教策略,增强教学有效性。
(1)狠抓基础。
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
狠抓基础,即狠抓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方法。
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
(2)注重过程。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
(3)讲究方法。
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
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2、培养学科兴趣,提高学习情商。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
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
”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给他们开阔眼界的机会。
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兴趣萌发出来了,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3、多和学生谈心,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我把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基础好,头脑聪明,又知道学习。
这样的学生对待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但是他们容易眼高手低,忽视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高难度的题目的攻歼上。
在中考的题目中,基础分反而失分过多,我建议这些学生平时一定要练好基本功,做好基本题,还要做好打硬仗,打大仗的思想准备,切莫大意失荆州。
目标定位要高远一点是正确的,但一定要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
第二种学生,他们基础也比较好,但是说不上聪明,再加上学习不够刻苦或者存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造成自己平时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这样的学生,容易患得患失,有时还会被自卑的情绪笼罩着。
对待他们,我想首先要鼓舞起他们的士气,他们要在初三这一年里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学习,千万不要一暴十寒,千万不能动摇自己的自信心。
奇迹是可以在那些坚持努力的学生身上发生的。
老师要及时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学法指导,教他们正确地估价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在及时端正自己的态度,及时改正自己缺点的同时,提高自己。
第三种学生,基础不好,反应也不那么敏锐,有的还厌恶学习,对考学失去了信心,有的出现了混天熬日的想法。
这类学生应该用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平时考试的不理想。
让这残酷的现实成为激励自己不断奋进的勇气和动力,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通过努力后,在面临中考的时候,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这样的学生,理解并且掌握课本的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关键。
我上一届毕业班一个学生解朝霞,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他一上初一的时候,排在班里的后10名,成绩很不理想,但是她接受老师的建议,从基础抓起,进步很快。
最后的中考中数学她考了125分。
应该说,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树立上进心是成功的关键,狠抓基础是成功的窍门,坚持不懈是成功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