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一)答案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4309510b1c59eef8c7b4a4.png)
高考物理专题练习(一)万有引力定律1.(多选)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器,2009年10月出发,经过3.5亿公里的漫长飞行,在2010年8月29日抵达了火星。
双方确定对火星及其卫星“火卫一”进行探测。
火卫一在火星赤道正上方运行,与火星中心的距离为9 450 km ,绕火星1周需7 h39 min 。
若其运行轨道可看作圆形轨道,万有引力常量为1122G 6.6710Nm /kg -=⨯,则由以上信息能确定的物理量是( )A .火卫一的质量B .火星的质量C .火卫一的绕行速度D .火卫一的向心加速度2.(多选)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
“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
如图,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 ,质量之比为12:3:2=m m ,则可知( )A .1m 、2m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2:3B .1m 、2m 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3:2C .1m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L /5D .1m 、2m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3.2016年9月16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天宫二号成功实施变轨控制,使天宫二号由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进入近圆形轨道,等待神舟十一号到来。
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轨道高了50公里,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做好了准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近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天宫一号的周期比天宫二号的长B .在近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天宫一号的加速度比天宫二号的小C .天宫二号由椭圆形轨道进入近圆形轨道需要减速D .交会对接前神舟十一号的运行轨道要低于天宫二号的运行轨道4.【2017·天津市五区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6年9月16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天宫二号成功实施变轨控制,使天宫二号由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进入近圆形轨道,等待神舟十一号到来。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含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dd8f290066f5335a81210e.png)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万有引力恒量的发现,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A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B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C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胡克测定的D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2.人造地球卫星的天线偶然折断,天线将作( )A .自由落体运动B .平抛运动C .远离地球飞向天空D .继续和卫星一起沿轨道运动3.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号宇宙飞船,该飞船在绕地球运行了14圈后在预定地点安全着落,若飞船在轨道上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则运行速度v 的大小( )A .v<7.9km/sB .v=7.9km/sC .7.9km/s<v<11.2km/sD .v=11.2km/s 4.一颗小行星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是地球公转半径的4倍,则这颗小行星的运转周期是( )A .4年B .8年C .12年D .16年 5. 3个人造地球卫星A 、B 、C ,在地球的大气层外沿如图所示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 A =m B <m C ,则关于三个卫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线速度大小的关系是a b c v v v >=B . 周期关系是Ta<Tb=TcC . 向心力大小的关系是Fa=Fb<FcD . 轨道半径和周期的关系是232323CC B B A A T R T R T R ==6.某同学这样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v =2πR/T=(2×3.14×6.4×106)/(24×3600)m/s=0.465×103m/s ,其结果与正确值相差很远,这是由于他在近似处理中,错误地假设:( )A .卫星的轨道是圆。
B .卫星的向心力等于它在地球上所受的地球引力。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1)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16583bf4b35eefdc9d3334b.png)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片羽毛和一个铁锤从同一个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二者几乎同时落地.若羽毛和铁锤是从高度为h 处下落,经时间t 落到月球表面.已知引力常量为G ,月球的半径为R . (1)求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g 月;(2)若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求月球的质量M 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v .【答案】(1)22h g t =月 (2)222hR M Gt=;2hRv t= 【解析】 【分析】(1)根据自由落体的位移时间规律可以直接求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根据月球表面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利用求出的重力加速度和月球半径可以求出月球的质量M ; 飞行器近月飞行时,飞行器所受月球万有引力提供月球的向心力,从而求出“第一宇宙速度”大小. 【详解】(1)月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h =12g 月t 2 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 g 月=22h t (2)若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 G 2MmR =mg 月 月球的质量 222hR M Gt= 质量为m'的飞行器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m ′g 月=m ′2v R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 2hRv g R t月== 【点睛】结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求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根据万有引力与重力相等和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求解中心天体质量和近月飞行的速度v .2.某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轨道半径为r ,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在某时刻航天飞机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上方,求它下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所需的时间. 【答案】203t gR r ω=-或者202t gR r ω=-【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角速度的表达式,卫星再次经过某建筑物的上空,比地球多转动一圈.解:用ω表示航天飞机的角速度,用m 、M 分别表示航天飞机及地球的质量,则有22Mm Gmr r ω= 航天飞机在地面上,有2mMG R mg =联立解得ω=若ω>ω0,即飞机高度低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t -ω0t =2π所以t =若ω<ω0,即飞机高度高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0t -ωt =2π所以t =. 点晴:本题关键:(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出角速度;(2)根据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得到重力加速度表达式;(3)根据多转动一圈后再次到达某建筑物上空列式.3.据每日邮报2014年4月18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目前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类地”行星.假如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达该行星,进行科学观测:该行星自转周期为T ;宇航员在该行星“北极”距该行星地面附近h 处自由释放-个小球(引力视为恒力),落地时间为.t 已知该行星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1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2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答案】(()231 2?2hGt R π. 【解析】 【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求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求出质量与运动的周期,再利用MVρ=,从而即可求解. 【详解】()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求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12h gt =解得:22h g t =则由2v mg m R=求得: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22hv gR R t ==, ()2由222Mm hG mg m Rt==有:222hR M Gt= 所以星球的密度232M h V Gt R ρπ== 【点睛】本题关键是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求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和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解.4.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2.0m/s 水平抛出一小球,通过传感器得到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图中O 为抛出点。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471f5d08a1284ac950432e.png)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一艘宇宙飞船绕着某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行星半径为求:(1)行星的质量M;(2)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3)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答案】(1)(2)(3)【解析】【详解】(1)设宇宙飞船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求出行星质量(2)在行星表面求出:(3)在行星表面求出:【点睛】本题关键抓住星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2.在地球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质量为m的物体P置于弹簧上端,用力压到弹簧形变量为3x0处后由静止释放,从释放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x0,上升过程中物体P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若在另一星球N上把完全相同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物体Q在弹簧上端点由静止释放,物体Q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
两星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星球N半径为地球半径的3倍。
忽略两星球的自转,图中两条图线与横、纵坐标轴交点坐标为已知量。
求:(1)地球表面和星球N 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 (2)地球和星球N 的质量比;(3)在星球N 上,物体Q 向下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答案】(1)2:1(2)2:9(3)0032v a x = 【解析】 【详解】(1)由图象可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 1=a 0 星球N 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 2=00.5a 则地球表面和星球N 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2∶1 (2)在星球表面,有2GMmmg R = 其中,M 表示星球的质量,g 表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 表示星球的半径。
则M =2gR G因此,地球和星球N 的质量比为2∶9(3)设物体Q 的质量为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物体的加速度为0时,对物体P :mg 1=k·x 0对物体Q :m 2g 2=k ·3x 0联立解得:m 2=6m在地球上,物体P 运动的初始位置处,弹簧的弹性势能设为E p ,整个上升过程中,弹簧和物体P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6.3 万有引力定律(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6.3 万有引力定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1290bf49649b6649d74703.pn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6.3万有引力定律(含解析)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6.3万有引力定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有关物理学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首创了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B.卡文迪许通过库仑扭秤实验总结出点电荷相互作用规律C.法拉第不仅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而且还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D.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答案】A【解析】伽利略首创了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选项A正确;库伦通过库仑扭秤实验总结出点电荷相互作用规律,选项B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没有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是韦伯和纽曼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故C错误;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D错误;故选A.2.2018年9月7日将发生海王星冲日现象,海王星冲日是指海王星、地球和太阳几乎排列成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海王星之间。
此时海王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明亮而易于观察。
地球和海王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轨迹都可近似为圆,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周,海王星约164.8年绕太阳一周。
则A.地球的公转轨道半径比海王星的公转轨道半径大B.地球的运行速度比海王星的运行速度小C.2019年不会出现海王星冲日现象D.2017年出现过海王星冲日现象【答案】D【解析】地球的公转周期比海王星的公转周期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1 / 122224Mm G m r r T π=,可得:2T =可知地球的公转轨道半径比海王星的公转轨道半径小,故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22Mm v G m r r=,解得:v =可知海王星的运行速度比地球的小,故B 错误; T 地=1年,则T 木=164.8年,由(ω地-ω木)·t =2π,可得距下一次海王星冲日所需时间为: 2 1.01-t πωω=≈地火年,故C 错误、D 正确。
3 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1
![3 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1](https://img.taocdn.com/s3/m/198e276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d.png)
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星球,绕其中心轴PQ自转,AB与PQ是互相垂直的直径.星球在A点的重力加速度是P点的90%,星球自转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星球的密度为()A.B. C.D.故选:D.2火星表面特征非常接近地球,适合人类居住.我国宇航员王跃与俄罗斯宇航员一起进行“模拟登火星”实验活动.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g,若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在忽略地球、火星自转影响的条件下,下述分析正确的是()A.王跃在火星表面受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表面受万有引力的29倍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4 g 9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29倍D.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是9 4 h3. 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达某行星后进行科学观测:该行星自转周期为T;宇航员在该行星“北极”距该行星地面附近h处自由释放一个小球(引力视为恒力),落地时间为t。
已知该行星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B. 宇宙飞船绕该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小于C. 如果该行星存在一颗同步卫星,其距行星表面高度为D. 质量为m的宇航员在该星球表面赤道处的重力是【答案】AD4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都遵循平方反比律,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可以将它们进行类比。
例如电场中反映各点电场强弱的物理量是电场强度,其定义式为E =F /q ,在引力场中可以有一个类似的物理量来反映各点引力场的强弱,设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量为G ,如果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位于距离地心2R 处的某点,则下列表达式中能反映该点引力场强弱的是A . 4gB .2gC .2)2(R Mm G D .R M G 25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 小球落回原处。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万有引力定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万有引力定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d3aa6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d.png)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万有引力定律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月球在如图所示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近地点、远地点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分别为F1、F2,则F1、F2的大小关系是()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当两物体的质量确定时,引力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有F1>F2,选项B正确。
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是在开普勒揭示的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万有引力定律仅适用于天体之间B.卡文迪什首先用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C.两物体各自受到对方引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引力也大D.万有引力定律对质量大的物体适用,对质量小的物体不适用,A、D错误;根据物理学史可知卡文迪什首先用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B正确;两物体各自受到对方的引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C错误。
3.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量分别是m1和m2的物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时,它们之间的吸引力大,式中G是引力常量,若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G的单位应为()小为F=Gm1m2r2A.kg·m/s2B.N·kg2/m2C.m3/(s2·kg)D.m2/(s2·kg2)m、距离r、力F的基本单位分别是kg、m、kg·m/s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到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G的单位为m3/(s2·kg),选项C正确。
F=Gm1m2r24.图甲是用来“显示桌(或支持)面的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图乙是用来“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的实验。
由图可知,两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极限的思想方法B.放大的思想方法C.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D.猜想的思想方法5.地球对月球具有相当大的引力,可它们没有靠在一起,这是因为( )A.不仅地球对月球有引力,月球对地球也有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了B.不仅地球对月球有引力,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对月球也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C.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还不算大D.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不断改变月球的运动方向,使得月球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能互相抵消,选项A 错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提供了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从而不断改变月球的运动方向,选项B 、C 错误,D 正确。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含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90594a0722192e4536f6f0.png)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含答案)(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环绕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r mv rMm G mg 212==得:gR rGMv==1=7.9 km/s.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11.2 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16.7 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特别提醒:(1) 两种周期——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的不同 (2)两种速度——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的不同,最大环绕速度等于最小发射速度(3)两个半径——天体半径R 和卫星轨道半径r 的不同四、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的比较h)=GMR+h2五、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卫星的角速度为ωa,b卫星的角速度为ωb,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相距最近(如图甲所示)。
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π,即满足ωaΔt-ωbΔt=π时,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如图乙所示)。
图甲图乙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2π,即满足ωaΔt -ωbΔt=2π时,两卫星再次相距最近。
经过一定的时间,两星又会相距最远和最近。
1. 两星相距最远的条件:ωaΔt-ωbΔt=(2n +1)π(n=0,1,2,…)2. 两星相距最近的条件:ωa Δt -ωb Δt =2n π(n =1,2,3…)3. 常用结论:(1)同方向绕行的两天体转过的角度πθθn 2||21=-或n T t T t =-21(n=0、1、2、……)时表明两物体相距最近。
(2)反方向转动的天体转过的角度πθθn 2||21=+或n T t T t =+21(n=0、1、2、……)时表明两物体相遇或相距最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7.2万有引力定律(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7.2万有引力定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1351eaa76e58fafbb003da.png)
7.2 万有引力定律【学习目标】1.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维过程,知道地球上物体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相关引力计算问题. 3.了解引力常量G. 【知识要点】 一、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 =G m 1m 2r 2.2.万有引力的特性(1)普遍性: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天体间、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 (2)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符合牛顿第三定律.(3)宏观性:天体间万有引力很大,它是支配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很小,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忽略不计. 3.万有引力公式的适用条件 (1)两个质点间.(2)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其中r 为两个球心间的距离.(3)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r 为球心到质点的距离. 4.引力常量G =6.67×10-11N·m 2/kg 2(1)物理意义: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 kg 的质点相距1 m 时的相互吸引力. (2)引力常量测定的意义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通过改变小球的质量和距离,得到了G 的数值及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引力常量的确定使万有引力定律能够进行定量的计算,显示出真正的实用价值. 二、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1.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如图所示,设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A 处物体的质量为m,则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F,方向指向地心O,由万有引力公式得F =GMmr2.引力F 可分解为F1、F2两个分力,其中F1为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 向,F2就是物体的重力mg.2.近似关系:如果忽略地球自转,则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mg =GMmR 2,g 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3.重力与高度的关系:若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则mg ′=G Mm(R +h )2(R 为地球半径,g′为离地面h 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所以距地面越高,物体的重力加速度越小,则物体所受的重力也越小. 【题型分类】题型一、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例1 对于质量为m 1和质量为m 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F =G m 1m 2r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式中的G 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 .m 1和m 2所受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而与m 1、m 2是否相等无关D .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详细解析 引力常量G 值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运用构思巧妙的扭秤实验测定出来的,而不是像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中的k 那样是人为规定的,所以选项A 正确.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 趋近于零时,物体就不能再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就不再适用,所以不能得出此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的结论,选项B 错误.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选项C 正确,D 错误. 参考答案 AC 【同类练习】1.下面关于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B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C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D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成反比 参考答案 A详细解析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的关系是等值、反向、同性质,故选项A 正确,选项C 错误;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 =G Mmr2,故选项B 、D 错误. 2.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122m m F G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G 为引力常量,它是由牛顿通过实验测得的 B .当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 .质量为m 1、m 2的物体之间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 .质量为m 1、m 2的物体之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 【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故A 错误;当物体之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物体不能简化为质点,万有引力公式不再适用,引力不会趋于无穷大,故B 错;质量为m 1、m 2的物体之间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故C 错,D 对。
重难点14万有引力定律之一专题高一物理题组法突破重难点(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重难点14万有引力定律之一专题高一物理题组法突破重难点(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b47ff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5.png)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万有引力定律专题(题组分类训练)题组特训 特训内容题组一 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题组二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简单应用 题组三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开普勒定律的理解1. 在相等的时间内,面积S A =S B ,这说明离太阳越近,行星在相等时间内经过的弧长越长,即行星的速率越大.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在这里面积相等指同一颗行星面积相等,不同行星相等时间内面积是不相等的)。
微元法解读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近日点、远日点时的速度方向与两点连线垂直,若行星在近日点、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分别为a 、b ,取足够短的时间Δt ,则行星在Δt 时间内的运动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由S a =S b 知12v a ·Δt ·a =12v b ·Δt ·b ,可得v a =v b b a 。
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越大,行星的速率越小,反之越大。
2.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通常按匀速圆周运动处理。
3.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也适用于其他天体,例如月球、卫星绕地球的运动。
4.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2=k 中,k 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不同的中心天体k 值不同,故该定律只能用在同一中心天体的两星体之间。
题组特训一: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多选)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速率小于远日点运行的速率B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基础知识清单C.表达式椭圆半长轴的a与公转周期T,32aT比值为常数D.若图中两阴影部分行星运动时间相等,则右侧面积大于左侧面积【答案】BC【解析】A.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做负功,则速度减小,即在近日点速率大于远日点运行的速率,选项A错误;B.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选项B正确;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表达式椭圆半长轴的a与公转周期T,32aT比值为常数,选项C正确;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若图中两阴影部分行星运动时间相等,则右侧面积等于左侧面积,选项D错误。
万有引力定律(附带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ade94033d4b14e852468b2.png)
万有引力定律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1、(15分) 要使一颗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同步卫星)能覆盖赤道上东经75.0°到东经135.0°之间的区域,则卫星应定位在哪个经度范围内的上空?地球半径R0= 6.37×106m.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 9. 80m/s2.2、(2011·武汉市四月调研)人们通过对月相的观测发现,当月球恰好是上弦月时,如图甲所示,人们的视线方向与太阳光照射月球的方向正好是垂直的,测出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和地球与月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θ.当月球正好是满月时,如图乙所示,太阳、地球、月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这时人们看到的月球和在白天看到的太阳一样大(从物体两端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叫做视角,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决定于视角).已知嫦娥飞船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试估算太阳的半径.3、假设某次天文现象中,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运转周期为T。
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做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
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θ,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
若某时刻该行星正处于最佳观察期,行星、地球的绕太阳的运行方向相同,如图所示,求:(1)该行星绕太阳的运转周期T 1(2)问该行星下一次处于最佳观察期至少需要经历多长的时间Δt4、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2星”送入太空.火箭飞行约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一号02星”是我国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又称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中继卫星被誉为“卫星的卫星”,是航天器太空运行的数据“中转站”,用于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和中继航天器发回地面的信息的地球静止通信卫星.(1)已知地球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自转周期T,万有引力常量为G,请你求出地球的密度和“天链一号02星”距地面的高度?(2)某次有一个赤道地面基站发送一个无线电波信号,需要位于赤道地面基站正上方的“天链一号02星”把该信号转发到同轨道的—个航天器,如果航天器与“天链一号02星”处于同轨道最远可通信距离的情况下,航天器接收到赤道地面基站的无线电波信号的时间是多少?(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r,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c.)5、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某星球表面,有一倾角为θ的斜坡。
万有引力定律课后习题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5be2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c.png)
万有引力定律课后习题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课后习题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在学习这个定律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些习题,下面就来看一下一些常见的万有引力定律课后习题答案。
1. 问题: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为多少?
答案: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为F=G*(m1*m2)/r^2,其中G为引力常数,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所以引力大小为
F=G*(m1*m2)/r^2。
2. 问题:地球对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大小为多少?
答案:地球对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大小为F=G*(m*地球的质量)/r^2,其中地球的质量为5.97x10^24千克,r为地球表面到物体的距离。
3. 问题:如果地球的质量增加了一倍,那么地球对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地球对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大小与地球的质量成正比,所以如果地球的质量增加了一倍,那么地球对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的引力大小也会增加一倍。
通过以上几个习题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并且可以用来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比如落体运动、天体运动等。
希望通过这些习题的答案,大家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讲解(附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讲解(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c016e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4.png)
万有引⼒定律讲解(附答案)6.3 万有引⼒定律班级:组别:姓名:【课前预习】1.万有引⼒定律:(1)内容:⾃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的⽅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的⼤⼩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次⽅成反⽐。
(2)表达式: F =G m 1m 2r 2 。
2.引⼒常量(1)引⼒常量通常取G = 6.67×10-11 N·m 2/kg 2,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迪许在实验室⾥测得的。
(2)意义:引⼒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质点,相距1m 时的相互吸引⼒。
【新课教学】⼀、⽜顿的“⽉——地”检验 1.检验的⽬的:地球对⽉亮的⼒,地球对地⾯上物体的⼒,太阳对⾏星的⼒,是否是同⼀种⼒。
2.基本思路 (理论计算):如果是同⼀种⼒,则地⾯上物体的重⼒G ∝21R ,⽉球受到地球的⼒21r f ∝。
⼜因为地⾯上物体的重⼒mg G =产⽣的加速度为g ,地球对⽉球的⼒提供⽉球作圆周运动的向⼼⼒,产⽣的向⼼加速度,有向ma F =。
所以可得到:22Rr F G a g ==向⼜知⽉⼼到地⼼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即r=60R ,则有:322107.23600-?==?=g g r R a 向m/s 2。
3.检验的过程(观测计算):⽜顿时代已测得⽉球到地球的距离r⽉地 = 3.8×108 m ,⽉球的公转周期T = 27.3天,地球表⾯的重⼒加速度g = 9.8 m /s 2,则⽉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加速度:=向a (2πT )2r ⽉地 (字母表达式) =向a (2π27.3×24×3600)2×3.8×108 (数字表达式) =向a 2.7×10-3m/s 2 (结果)。
4.检验的结果:理论计算与观测计算相吻合。
表明:地球上物体所受地球的引⼒、⽉球所受地球的引⼒,与太阳、⾏星间的引⼒遵从相同的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测试题及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8e7e3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f.png)
物理同步测试(5)—万有引力定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关于“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ﻩﻩ( )ﻩA.她的运行的速度是7.9km/sﻩB.已知它的质量是1.42T,若将它的质量增为2.84T,其同步的轨道的半径变为原来的2倍C.它可以绕过北京的正上方,所以我国可以利用它进行电视转播。
ﻩD.它距地面的高度约是地球半径的5倍,所以它的向心加速度约是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1/362.发射地球的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的近地的轨道1,然后在圆轨道1的Q点经点火使卫星沿椭圆轨道2运行,当卫星到椭圆轨道2上距地球的最远点P处,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的轨道3,如图所示。
则卫星在轨道1、2和3上正常运行时,有:()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Q点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Q点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运行经P点的加速度跟经过Q点的加速度相等。
3.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是T A:T B=1:8,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的速率之比分别为ﻩﻩ()A.R A:RB=4:1V A:VB=1:2ﻩB.RA:RB=4:1 VA:VB=2:1ﻩC.R A:RB=1:4 VA:VB=1:2ﻩD.R A :RB =1:4 V A :V B =2:14.如图所示,a 、b 、c 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的三颗卫星,a 、b 的质量相同,但小于c 的质量,则ﻩﻩﻩ( )A.b 所需的向心力最小B.b、c的周期相同且大于a的周期 ﻩC .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且小于a 的向心加速度 ﻩD.bc 的线速度相同,且小于a的线速度。
5.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的半径为R,人造地球卫星圆形运行的轨道为r,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ﻩﻩﻩﻩ( )ﻩA.卫星在轨道上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R 2/r2ﻩB.卫星在轨道上的速度大小为r g R /2 ﻩC.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为g R r 23/ ﻩD.卫星运行的周期为2g R r 23/π6.假如一个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轨道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仍做匀速圆周运动( )A.根据公式V=r ω,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为原来的两倍ﻩB .根据公式F =m r v 2,可知卫星所须的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21C.根据公式F=221rm Gm 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41ﻩD.根据上述B ,C 中所给的公式,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227.航天飞机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是指这个物体ﻩﻩ( ) ﻩA.不受地球的吸引力;ﻩB.地球吸引力和向心力平衡;ﻩC .受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平衡; ﻩD.对支持它的物体的压力为零。
万有引力习题及答案
![万有引力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a64071a26925c52cc5bf23.png)
【典型例题】例1、海王星的公转周期约为5.19×109s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16×107s ,则海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多少倍?例2、有一颗太阳的小行星,质量是1.0×1021kg ,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2.77倍,求这颗小行星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例3、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了“日心说”的如下四个观点,这四个论点目前看存在缺陷的是( )A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 、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转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C 、天穹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造成天体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
D 、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
例4.假设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假如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突然消失,则月球的运动情况如何?若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突然增加或减少,月球又如何运动呢?【针对训练】1、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A .1-4天之间B .4-8天之间C .8-16天之间D .16-20天之间2、两行星运行周期之比为1:2,其运行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 )A.1/2B. 22C. 3221D.23213、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水星到太阳距离的2.6倍,那么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线速度之比是多少?(设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是圆轨道)4.关于日心说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是( )A .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天体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B .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的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C .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D .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5、考察太阳M 的卫星甲和地球m(m<M)的卫星乙,甲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r1,乙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r2,若甲和乙的周期相同,则:( )A 、r1>r2B 、r1<r2C 、r1=r2D 、无法比较6、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则地球的同步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与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之比r/R为()A. 1/3B. 1/9C. 1/27D. 1/18【能力训练】1、关于公式R3 /T2=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公式只适用于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B.不同星球的行星或卫星,k值均相等C.围绕同一星球运行的行星或卫星,k值不相等D.以上说法均错2、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在登月飞船通过月、地之间的某一位置时,月球和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该位置到月球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距离之比为()A. 1:27B. 1:9C. 1:3D. 9:13、两颗小行星都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它们的周期分别是T和3T,则()A、它们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3B、它们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39C、它们绕太阳运转的速度之比是:1:4D、它们受太阳的引力之比是9:74、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规律的表达式为kTR23,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B.R代表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C.T代表行星运动的自传周期D.T代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5、关于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不同的规律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6、关于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轨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C.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是不同的D.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各不相同7、如果某恒星有一颗卫星,此卫星沿非常靠近此恒星的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可估算此恒星的平均密度ρ=_________(万有引力常量为G)8、两颗行星的质量分别是m1,m2,它们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分别为R1、R2,如果m1=2m2,R1=4R2,那么,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T1:T2=9、已知两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半长轴之比为b,则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为多少?10、有一行星,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8倍,则该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是多少年?11、地球公转运行的轨道半径R=1.49×1011m,若把地球的公转周期称为1年,土星运行的轨道半径是r=1.43×1012m,那么土星的公转周期多长?参考答案:例1. 646倍 例2. 4.61年 例3. ABC 例4. 略。
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
![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debb40abcd126fff7050b89.png)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习题解答 ,试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一个物体由此轨道自静止而自由下落至中心天体所需的时间为π2T t = 证明: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就是在行星上绕中心天体公转的向心加速度: 由自由落体公式:π2221/2,T a R t at R === (此题原来答案是:24Tt =,这里的更正与解答仅供参考)6.2.1 土星质量为5.7×1026kg ,太阳质量为2.0×1030kg ,两者的平均距离是1.4×1012m.⑴太阳对土星的引力有多大?⑵设土星沿圆轨道运行,求它的轨道速度。
解:⑴据万有引力定律,太阳与土星之间的引力f =GMm/r 2=6.51×10-11×2.0×1030×5.7×1026/(1.4×1012)2≈3.8×1022N⑵选择日心恒星参考系,对土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v 2/r6.2.3 ⑴一个球形物体以角速度ω转动,如果仅有引力阻碍球的离心分解,此物体的最小密度是多少?由此估算巨蟹座中转数为每秒30转的脉冲星的最小密度。
这脉冲星是我国在1054年就观察到的超新星爆的结果。
⑵如果脉冲星的质量与太阳的质量相当(≈2×1030kg 或3×105M e ,M e 为地球质量),此脉冲星的最大可能半径是多少?⑶若脉冲星的密度与核物质相当,它的半径是多少?核密度约为1.2×1017kg/m 3. 解:⑴设此球体半径为R,质量为m.考虑球体赤道上的质元Δm,它所受到的离心惯性力最大 f *=Δm ω2R ,若不被分解,它所受到的引力至少等于离心惯性力,即 Gm Δm/R 2=Δm ω2R ∴ m=ω2R 3/G ,而 m=4πR 3ρ/3,代如上式,可求得,G πωρ432=脉冲星的最小密度3141051.64)230(3/103.1112m kg ⨯≈=-⨯⨯⨯⨯ππρ⑵据密度公式,m =ρV=4πR 3ρ/3 ,∴R 3=3m/(4πρ) ⑶km R 16)102.114.34/(102331730=⨯⨯⨯⨯⨯=6.2.4 距银河系中心约25000光年的太阳约以0年的周期在一圆周上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含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07a42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b.png)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含答案)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由万有引力引起的是……答案:C解析:A选项是由星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而聚集不散,B选项是由地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使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D选项是由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树上的果子最终落向地面。
只有C选项是电子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而绕核旋转不离去,不是万有引力。
2.均匀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5m,球心相距为R,引力常量为G,则A球受到B球的万有引力大小是……答案:A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F=G×m×5m/(2R)²,化简得F=G×m²/(2R²),即A球受到B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G×m²/(2R²)。
3.两个质点的距离为r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为2F,现要使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变为F,将距离变为……答案:B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距离为r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为2F,则2F=G×m×m/r²,将万有引力变为F,则F=G×m×m/r'²,联立可得:r' = 2r,即将距离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4.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引力为零,地球表面处引力加速度为g。
则关于地球引力加速度a随地球球心到某点距离r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当距离大于地球半径时,根据万有引力提供重力可得加速度g'=GM/r²,范围内的球壳随距离增大,加速度变小。
当距离小于地球半径时,此时距离地心对物体没有引力,那么对其产生引力的就是半径为R的中心球体的引力,因此加速度与距离成正比,选项B正确。
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距离成反比,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D.万有引力只存在于地球和其他星球之间,不存在于地球和其他物体之间答案】A、C解析】A。
高中物理专题训练-万有引力(一)
![高中物理专题训练-万有引力(一)](https://img.taocdn.com/s3/m/a1abad36ddccda38376bafda.png)
一、单选题(共19小题,每小题5.0分,共95分)1.把行星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以后,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写为T2=,m为行星质量,则可推得()A.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为F=kB.行星受太阳的引力都相同C.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为F=kD.质量越大的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一定越大2.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若它们只受太阳引力的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 1B.C.D.3.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若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的大小为F,则月球吸引地球的力的大小为()A.B.FC. 9FD. 81F4.2001年11月19日1时30分夜空出现了壮美的天文奇观——流星雨大爆发.此次狮子座流星雨来自于33年回归一次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彗星的碎屑高速运行并与地球相遇,部分落入地球大气层燃烧,形成划过天空的流星雨.这次流星暴雨最亮的流星超过满月的亮度.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流星对地球的吸引力小于地球对流星的吸引力,所以流星落向地球B.流星进入大气层后,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大C.流星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流星的引力大小相等,但流星的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球D.这次流星雨是在受到坦普尔——塔特尔彗星斥力作用下落向地球的5.地球对月球具有相当大的万有引力,可它们没有靠在一起,这是因为()A.不仅地球对月球有万有引力,月球对地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了B.不仅地球对月球有万有引力,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对月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C.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还不算大D.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不断改变月球的运动方向,使得月球围绕地球运动6.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开普勒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D.伽利略发现地月间的引力满足距离平方反比规律7.对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来说,它们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会随着轨道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某同学根据测得的不同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与周期T关系作出如图所示图象,则可求得地球质量为(已知引力常量为G)()A.B.C.D.8.牛顿提出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F=G后,为证明地球表面的重力和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是同种力,也遵循这个规律,他进行了“月-地检验”.“月-地检验”所运用的知识是()A.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B.开普勒三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C.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D.牛顿第二定律和和圆周运动知识9.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分别为r1=0.60 m,r2=0.40 m,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质量分别为m1=4.0 kg,m2=1.0 kg,两球间距离为r=2.0 m,则两球间相互引力的大小为()A. 6.67×10-11NB.大于6.67×10-11NC.小于6.67×10-11ND.不能确定10.两个质量分布均匀且大小相同的实心小铁球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两个半径是小铁球2倍的实心大铁球紧靠在一起,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A. 2FB. 4FC. 8FD. 16F11.有两个大小一样、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球体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用上述材料制成两个半径更小的均匀球体把它们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A.等于FB.小于FC.大于FD.无法比较12.设想质量为m的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则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A.零B.无穷大C.GD.无法确定13.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半径也是地球半径的一半,那么一个物体在此行星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引力的()A. 2倍B. 4倍C.D.14.如图所示,地球半径为R,O为球心,A为地球表面上的点,B为O、A连线间的中点.设想在地球内部挖掉一以B为圆心,半径为的球,忽略地球自转影响,将地球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挖出球体后A点的重力加速度与挖去球体前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A.B.C.D.15.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密度均匀的大球体.从中挖去一个半径为的小球体,并在空腔中心放置一质量为m的质点,则大球体的剩余部分对该质点的万有引力大小为(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A.GB.GC. 4GD. 016.若用假想的引力场线描绘质量相等的两星球之间的引力场分布,使其他星球在该引力场中任意一点所受引力的方向沿该点引力场线的切线上并指向箭头方向.则描述该引力场的引力场线分布图是()A.B.C.D.17.理论上已经证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O为球心,以O为原点建立坐标轴Ox,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一定的小物体(假设它能够在地球内部移动)在x轴上各位置受到的引力大小用F表示,则图乙所示的四个F随x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A.B.C.D.18.两个质量均为m的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O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物体从O沿OM方向运动,则它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F随距离r的变化情况大致正确的是(不考虑其他星体的影响)()A.B.C.D.19.设地球是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O为地心.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在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描述x轴上各点的重力加速度g的分布情况的是()A.B.C.D.二、多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5.0分,共35分)20.(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F=,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v=,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公式,它是由速度的定义式得来的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k,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21.(多选)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其中M、m分别为太阳和行星的质量,r为太阳与行星间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F∝和F′∝知F∶F′=m∶MB.F和F′大小相等,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F和F′大小相等,是同一个力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2.(多选)对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F=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式中的G为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均无关B.M、m彼此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C.M、m彼此受到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合力等于0,M和m都处于平衡状态D.M、m彼此受到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3.(多选)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地球比木星离太阳近,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一定比对木星的引力大B.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在近日点所受引力大,在远日点所受引力小C.由F=G可知,G=,由此可见G与F和r2的乘积成正比,与M和m的乘积成反比D.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近似看做圆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24.(多选)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开普勒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B.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C.卡文迪许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D.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物体就不会再落回地球上25.(多选)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B.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C.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D.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零26.(多选)要使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可采用的方法是()A.使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B.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C.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距离保持不变D.使两物体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行星受到的太阳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有F=m,又因为v=,代入上式得F=.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得T2=,代入上式得F=k.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太阳、行星的质量及太阳与行星间的距离有关.故选C.2.【答案】D【解析】设行星m1、m2的向心力分别是F1、F2,由太阳、行星之间的作用规律可得:F1∝,F2∝,而a1=,a2=,故=,D项正确.3.【答案】B【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答案】C【解析】流星落向地球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吸引力,流星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流星的引力大小相等,但流星的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球.5.【答案】D【解析】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是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能相互抵消,A错.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提供了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从而不断改变月球的运动方向,所以B、C错,D对.6.【答案】D【解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正确;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 正确;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三大运动规律,C正确;牛顿发现地月间的引力满足距离平方反比规律,D错误;故选D.7.【答案】A【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 r,得:r3=,由题图可知:==,则地球的质量为:M=,故A正确,B、C、D错误.8.【答案】D【解析】9.【答案】C【解析】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进行计算时,首先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指的是两个球心间的距离,显然题目所给的距离是不符合要求的,两球心间的距离应为r+r1+r2=3.0 m.两球间的引力为F=,代入数据可得2.96×10-11N.10.【答案】D【解析】小铁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G=G大铁球半径是小铁球的2倍,其质量分别为小铁球:m=ρV=ρπr3大铁球:M=ρV′=ρ[π(2r)3]=8ρ·πr3=8m故两个大铁球间的万有引力F′=G=G=16G=16F.11.【答案】B【解析】12.【答案】A【解析】设想把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此时F=G已不适用.地球的各部分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对称的,故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是零.13.【答案】A【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F=行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半径也是地球半径的一半,一个物体在此行星上的万有引力和地球上万有引力之比:==2故选项A正确.14.【答案】A【解析】挖前,质量为m的物体在A点受到的重力mg=G,挖去质量为M′的球体后在A点受到的重力mg′=G-G,M=ρπR3,M′=ρπ()3,联立各式解得=.故选A.15.【答案】B【解析】采用割补法,先将空腔填满;填入的球的球心与质点重合,填入球上各个部分对质点m 的引力的矢量和为零;均匀球壳对内部的质点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F+0,解得:F=,故选B.16.【答案】B【解析】其他星球在该引力场中任意一点必定受到两星球的万有引力,方向应指向两星球,A、D 错,由于两星球相互间引力场间的影响,其引力场线应是弯曲的,C错;故描述该引力场的引力场线分布图是图B.17.【答案】A【解析】球壳内距离球心r的位置,外面环形球壳对其引力为0,内部以r为半径的球体看做球心处的质点,对其引力为F===Gρπrm,引力大小与r成正比,图像为倾斜直线,当r>R时,球体看做圆心处的质点,引力F==,F∝,对照选项A对,B、C、D错.18.【答案】B【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到O点的距离为r,星体到O点的距离为l,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为F=×,当r=0时,F=0,当r=∞时,F=0;由表达式可知F与r不可能是线性关系,故选项B正确.19.【答案】A【解析】在地球内部距圆心为r处,G=mg′,内部质量M′=ρ·πr3,得g′=,g′与r 成正比;在地球外部,重力加速度g=G,与成正比,选项A正确.20.【答案】AB【解析】开普勒的三大定律是通过对行星运动的观察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每一条都是经验定律,故开普勒的三大定律都是在实验室中无法验证的规律.21.【答案】BD【解析】F′和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正确选项为B、D.22.【答案】ABD【解析】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两物体因质量而引起的一种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能进行合成,故B、D正确,C错误;公式中的G为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均没有关系,A正确.23.【答案】BD【解析】根据F=G,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m、r有关,对同一行星,r越大,F越小,对不同行星,r越小,F不一定越大,还要由行星质量决定,故A错误,B正确;公式中G为比例系数,是一常量,与F、r、M、m均无关,C错误;通常的研究中,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可近似看做圆轨道,向心力由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D正确.24.【答案】CD【解析】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A错误;牛顿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故B错误;卡文迪许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C正确;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故D正确;故选C、D.25.【答案】BCD【解析】计算卫星与地球间的引力,r应为卫星到地球球心间的距离也就是卫星运行轨道半径r,而r-R为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故A错误,B正确;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两同步卫星间的距离d=r,故两卫星间的引力大小为,故C正确;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均沿卫星地球间的连线向外,由于三颗卫星质量大小相等,对地球的引力大小相等,又因为三颗卫星等间隔分布,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地球受到三个卫星的引力大小相等且方向成120°角,所以合力为0,故D正确.26.【答案】ABC【解析】根据F=G可知,当两物体质量不变,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时,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F′==·=F,A正确;当两物体的距离保持不变,质量各减少一半时,万有引力F′==·=F,B正确;当只有一个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时,万有引力F′==·=F,C正确;当两物体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时,万有引力F′===F,D错误.。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万有引力定律 》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万有引力定律 》真题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a30db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0.png)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万有引力定律 》真题汇编考点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一、单选题1.(22·23·河北·学业考试)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在实际观测中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如图甲所示,两卫星Ⅰ、Ⅰ环绕木星在同一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绕行方向相反,卫星Ⅰ绕木星做椭圆运动,某时刻开始计时,卫星Ⅰ、Ⅰ间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R 、T 为已知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Ⅰ在M 点的速度小于卫星Ⅰ的速度B .卫星Ⅰ、Ⅰ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2C .卫星Ⅰ的运动周期为TD .绕行方向相同时,卫星Ⅰ、Ⅰ连续两次相距最近的时间间隔为78T【答案】C【解析】A .过M 点构建一绕木星的圆轨道,该轨道上的卫星在M 点时需加速才能进入椭圆轨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22GMm v m r r= 可得GMv r=则在构建的圆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卫星Ⅰ的线速度,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卫星Ⅰ在M 点的速度一定大于卫星Ⅰ的速度,A 错误;BC .根据题图乙可知,卫星Ⅰ、Ⅰ间的距离呈周期性变化,最近为3R ,最远为5R ,则有213R R R -=,215R R R +=可得1R R =,24R R =又根据两卫星从相距最远到相距最近有111222t t T T πππ+= 其中149t 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21122233T R R T = 联立解得1T T =,28T T =B 错误,C 正确;D . 运动方向相同时卫星Ⅰ、Ⅰ连续两次相距最近,有2212222t t T T πππ-= 解得287t T =D 错误。
故选C 。
2.(19·20·北京·学业考试)2012年12月,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南大仙林星”。
如图所示,“南大仙林星”绕太阳依次从a→b→c→d→a 运动。
万有引力定
![万有引力定](https://img.taocdn.com/s3/m/051fc38a58fafab069dc02e0.png)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一、单项选择题(共17题)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说法是A .天体间万有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B .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C .万有引力与质量、距离和万有引力恒量都成正比D .万有引力定律对质量大的物体适用,对质量小的物体不适用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万有引力定律是卡文迪许发现的B .F =221r m m G中的G 是一个比例常数,是没有单位的C .万有引力定律只是严格适用于两个质点之间D .两物体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此两物体间距离平方成反比答案:C3.太阳对地球有相当大的万有引力,但它们不会靠在一起,其原因是A .地球对太阳也有万有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了B.地球和太阳相距太远了,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够大C.其他天体对地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D.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了向心力,不断改变地球的运动方向,使地球绕太阳运转答案:D4.将地球看成是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设想把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则此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是A.零B.无穷大C.等于物体在地面上的重力D.无法确定答案:A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任何位置所受重力都相同B.把物体从地面移向空中,物体所受重力减小C.同一物体在赤道上受到的重力比两极大D.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与所受万有引力的方向一定不相同答案:B6.关于超重和失重正确的叙述是A.超重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加大B.失重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消失了C.失重就是失去了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D.超重和失重时,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不改变,只是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面的压力增大或减少答案:D7.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D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答案:B8.行星恒星的运动轨道近似是圆形,周期T 的平方与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的比为常数,设k R T 32,则k 的大小A.只跟恒星的质量有关B.只跟行星的质量有关C.跟行星恒星的质量都有关D.跟行星恒星的质量都无关答案:A9.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o,物体在距地面3R (R 是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 ,则g /g o为A . 1:16B . 16:1C . 1:9D . 9:1答案:A10.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下列关于地球密度的估算式正确的是 A .RGg πρ43=B .GR g 243πρ=C .RGg =ρ D .2GR g =ρ答案:A11.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能拉着3kg 的重物产生最大为10m/s 2的竖直向上的加速度,g 地=10m/s 2,将重物和绳子均带到月球表面,用该绳子能使重物产生沿月球表面竖直向上的最大加速度为A .60m/s 2B .20m/s 2C .18.3m/s 2D .10m/s 2答案:C12.两个行星质量分别为M 1.M 2,绕太阳运行轨道的半径之比为R 1.R 2,那么它们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之比T 1:T 2为A .212221R M R M B .222211R M R M C .2/322/31R R D .2/312/32R R答案:C13.在地球赤道上,质量1 kg 的物体随同地球自转需要的向心力最接近的数值为A.103N B.10N C.10-2N D.10-4N答案:C14.如果已知引力常量G =6.67×10-11N ·m 2/kg 2,地球半径R=6.4×103km 和重力加速度,则可知地球质量的数量级{以k g 为单位}是A .1018B .1020C .1022D .124答案:D15.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 1和r 2,若它们只受太阳万有引力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A .1 B .m 2r 1/m 1r2C .m 1r 2/m 2r 1D .r 22/r12答案:D16.两个质量均为M 的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A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定律(一)答案1. 对发现和完善万有引力定律有贡献的是()A.安培、牛顿、焦耳、开普勒B.开普勒、第谷、牛顿、卡文迪许C.第谷、伽利略、亚里士多德D.奥斯特、牛顿、卡文迪许【解答】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历程可知,对发现和完善万有引力定律有贡献的是:第谷、开普勒、牛顿、卡文迪许;安培和奥斯特的主要贡献在于电磁学的研究,法拉第的主要贡献为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主要贡献是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研究,故正确,错误。
2. 在牛顿的时代,已经能够比较精确地测定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等物理量.牛顿在进行著名的“月-地检验”时,没有用到的物理量是()A.地球的半径B.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半径C.地球的自转周期D.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解答】月地检验时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半径;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为.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倍,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牛顿定律可求算出月球在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根据月球匀速圆周运动计算出其向心加速度。
则两加速度吻合很好,从而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准确性,故在检验时用到了地球的半径、月球的公转半径以及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没有用到的物理量是地球的自转周期,3.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B.开普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计算发现了彗星的轨道D.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解答】、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故错误。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故错误。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故错误。
、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符合史实。
故正确。
4.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开普勒C.牛顿D.卡文迪许【解答】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推论了物体不受力时运动规律,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经过了多年后,卡文迪许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5.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A.开普勒、卡文迪许B.牛顿、伽利略C.牛顿、卡文迪许D.开普勒、伽利略【解答】牛顿根据行星的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经过多年后,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巧妙的测量出了两个铁球间的引力,从而第一次较为准确的得到万有引力常量;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牛顿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D.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解答】、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故错误;、了海王星和冥王星不是牛顿发现的,故错误;、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正确;7. 在物理学史上,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A.卡文迪许B.伽利略C.牛顿D.开普勒【解答】解:顿在推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并没能得出引力常量的具体值.的数值于年由卡文迪许利用他所发明的扭秤得出.故选.8. 许多科学家在经典物理学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B.开普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解答】、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故错误。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故错误。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故错误,正确。
9. 下列科学家中,用扭秤实验测出引力常数数值的是()A.牛顿B.爱因斯坦C.卡文迪许D.伽利略【解答】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没有测出引力常量,而是百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引力常数,故正确,错误。
10. 万有引力的常量的取值是()A.B.C.D.【解答】解: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与物体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而公式中的为引力常量,其大小为;故正确,错误.故选:.11. 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如果将这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倍,那么它们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变为()A. B. C. D.【解答】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知,将这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倍,则万有引力大小变为原来的,故正确,、、错误.故选:.12. 物理学家通过艰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究自然规律,为人类的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敬仰.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未测定出引力常量B.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学说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解答】解:、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未测定出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测定了引力常量.故正确.、哥白尼指出了日心学说后,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故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故错误.故选:13.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规律时,我们以,,,三个等式为根据,得出了关系式,关于这三个等式,哪个是实验室无法验证的()A.B.C.D.三个等式都无法验证【解答】解:、式中,、、、都是可以直接测量的量,所以此式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验证.故错误.、式中、、都可以测量,因此用可以用实验验证.故错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开普勒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研究发现的,无法在实验室中验证.故正确,错误.故选:14. 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解答】解:开普勒在他的导师第谷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并未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牛顿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故错误,正确.故选:.15. 万有引力定律,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的?()A.牛顿B.伽利略C.哥白尼D.开普勒【解答】解: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推论了物体不受力时运动规律,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经过了多年后,卡文迪许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选:.16. 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在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A.与它们间的距离成正比B.与它们间的距离成反比C.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D.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反比【解答】解: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知,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故正确,错误.故选:.17.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第谷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D.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解答】、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正确。
故错误。
18.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了引力常数为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为,并直接测出了地球的质量D.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和月球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相同的规律【解答】解:、牛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引力常量,故错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故错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引力常量,间接测出了地球的质量,并不是直接的,故错误.、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和月球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相同的规律,故正确.故选:.19. 关于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不同的规律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解答】解:、无论是天体还是地面物体都遵循一样的规律,如都遵循圆周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故错误;、天体的运有很多是椭圆的,或更为复杂的轨迹,故错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动,故错误,正确.故选:.20. 牛顿以其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而奠定了在物理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关于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多次的实验验证而得出的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C.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据此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D.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很好的解释拍桌子时为什么手感到疼的问题【解答】解:、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实验经过推理得出的;无法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故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故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但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故错误;、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没有测出万有引力常量;故无法计算地球的质量;故错误;、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为: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我们拍桌子时,手会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从而使人感觉到疼;故正确;故选:.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牛顿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C.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D.物体高速(接近光速)运动时,其长度与运动状态无关【解答】、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首先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故错误,错误。
、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故正确。
、根据相对论的基本公式,可知物体的长度、时间间隔和物体的质量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都是相对的;根据狭义相对论,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时的长度短,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