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用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的思想意识,增强
课程设计向量
课程设计向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向量的定义、性质、运算及其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向量的定义与性质、向量的运算(加法、减法、数乘、点乘、叉乘)、向量的应用(力学、电学、几何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向量的定义与性质;2.第二课时:向量的运算(加法、减法);3.第三课时:向量的运算(数乘、点乘);4.第四课时:向量的运算(叉乘);5.第五课时:向量的应用(力学方面);6.第六课时:向量的应用(电学方面);7.第七课时:向量的应用(几何方面);8.第八课时:综合练习与拓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向量的定义、性质、运算等基本知识的讲解;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向量的应用;实验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向量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选用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参考书选用《向量与几何》、《向量及其应用》等;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动画等,用于辅助教学;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等,用于展示向量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作业分为课后练习和项目作业,占总评的40%;考试分为单元测试和期中考试,占总评的60%。
评估标准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6.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打印版)
课时教案设计课题6.4.2向量在物理中应用举例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教学基本程序一、教学目标:1.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会用平面向量知识研究物理中的相关问题的“四环节”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向量在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对物理中的力的作用、速度分解进行相关分析来计算;难点:将物理中有关矢量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向量的问题.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课件学生准备:课本、笔记、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课堂三分钟:一、复习回顾,情境引入1.你能掌握物理中的哪些矢量?向量运算的三角形法则与四边形法则是什么?【答案】力,速度,加速度。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a +b =AB +BC =AC注意:各向量“首尾相连”,和向量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a +b =OA +OB =OC注意:起点相同.共线向量不适用。
二、探索新知例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两个拉力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的夹角越小越省力. 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形象吗?探究:(1)当θ为何值时,|F 1 |最小?最小值是多小?(2)|F 1 |能等于|G |吗?为什么?【解析】(1)要使|F 1 |最小,只需cos θ2最大,此时cos θ2=1,即θ=0,|F 1 |的最小值为|G |2。
(2)要使|F 1 |=|G |,只需cos θ2=12,即θ=2π3。
思考:你能总结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吗?【解析】(1)问题的转化: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模型的建立: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3)参数的获得: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理论参数值;(4)问题的答案: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解决相关物理现象。
教案)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教案)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性质。
2. 学会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
3. 能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大小、方向、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1) 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向量减法:差向量、相反向量。
(3) 数乘向量:数乘的定义、运算规律。
(4) 向量点乘:点乘的定义、运算规律、几何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概念、线性运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空间向量线性运算的推导及证明,空间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形、动画,直观展示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
2. 利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第二课时: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加法、减法)。
3. 第三课时: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数乘向量、向量点乘)。
4. 第四课时:空间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动画、图形等展示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实际例子:收集与空间向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相关的问题和案例,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课堂测试卷:编写涵盖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知识的测试卷,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平面向量大单元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 学生能够运用平面向量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平面向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解析几何的基础,也是解决物理中位移、速度、力等问题的关键。
平面向量具有代数和几何两种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两者的特点进行理解和掌握。
此外,平面向量的加法、数乘、数量积等运算及其相关性质也是学习的重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基本定理以及运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面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平面向量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平面向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听取学生的反馈,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平面向量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等,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总之,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五、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教案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运算。
3. 引导学生了解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运算。
3.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向量的运算。
2. 教学难点: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向量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讲解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运算。
3. 应用举例:分析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向量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向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向量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熟练运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中向量知识的应用情况,以及解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物理概念:如动量、角动量等,进一步展示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2. 探讨向量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如数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研究向量在某一领域的应用,如流体力学、电磁学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如《线性代数》、《物理学》等。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并向学生提供包含图像、动画和示例的课件。
3. 网络资源: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学术文章、视频教程等。
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堂反馈:在每节课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掌握初中数学如何正确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和立体几何的问题
掌握初中数学如何正确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和立体几何的问题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其中涉及到许多与几何相关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中,向量是一项重要的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平面和立体几何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正确利用向量解决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向量是带有方向和大小的物理量,可以用箭头表示。
在平面几何中,向量可以表示为一个有序数对(a, b),其中a和b分别代表向量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在立体几何中,向量可以表示为(x, y, z),其中x、y、z分别代表向量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
向量的加法是指两个向量相加的运算,结果是一个新的向量。
两个向量相加时,只需要将它们对应的分量相加即可。
向量的减法和加法类似,只需要将对应的分量相减即可。
二、向量的应用——平面几何在平面几何中,向量可以用来求解线段的长度、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计算角的余弦值等问题。
1. 线段的长度当我们知道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时,可以利用向量求解线段的长度。
设线段的两个端点为A(x1, y1)和B(x2, y2),则向量AB的长度为:AB = √((x2-x1)²+(y2-y1)²)。
2. 平行线的判断如果两条线段的向量相等,那么它们是平行的。
设线段AB的向量为a(x1, y1),线段CD的向量为b(x2, y2),则当a = b时,可以判断AB与CD平行。
3. 角的余弦值设θ为两条线段的夹角,向量a(x1, y1)和向量b(x2, y2)的点乘公式为:a·b = |a| |b| cosθ,其中|a|和|b|分别为向量a和b的模长。
通过改变θ的值,可以求得不同角的余弦值。
三、向量的应用——立体几何在立体几何中,向量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判断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等问题。
1. 三角形的面积设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A(x1, y1, z1),B(x2, y2, z2),C(x3, y3, z3),则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向量叉乘求解。
向量的概念教案
向量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向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向量的表示方法。
3. 能够用向量表示物理量,并进行向量的四则运算。
4. 能够应用向量解决简单的几何和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向量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
2. 向量的运算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2. 教材和教辅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教师出示一个箭头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箭头的两个特点:有方向和有大小。
2.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箭头的方向和大小。
向量的概念向量可以用来描述一个有方向和大小的量,通常用一个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
在数学中,向量通常用一个有序的数组表示,比如(a, b),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Step 2 向量的表示方法1.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具体的向量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向量的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向量的表示方法:有向线段、有序数组、相等向量。
练习:请写出下列向量的表示方法。
a) 向量AB的起点是A,终点是B,大小为3个单位。
b) 向量CD的起点是C,终点是D,方向是正北,大小为4个单位。
c) 向量EF的起点是E,终点是F,大小为5个单位,方向是水平向右。
Step 3 向量的基本性质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学习向量的基本性质:长度、零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
2.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和实例,巩固和理解向量的基本性质。
练习:1. 已知向量AB=(2, 3),求向量AB的长度。
2. 若向量CD与向量EF相等,向量CD的长度为4,求向量EF的长度。
3. 若向量GH与向量IJ相反,向量GH的长度为5,求向量IJ的长度。
Step 4 向量的运算1. 向量的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向量的加法的定义和性质。
2. 向量的减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向量的减法的定义和性质。
练习:1. 向量A=(2, 3),向量B=(4, 1),求向量A+B和向量A-B。
初中数学阅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一课为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理解数学语言的过程,是学生用特定的数学符号及符号之间的关系对自身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调整和建构;数学阅读也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数学阅读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思维认知过程.可见,数学阅读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价值,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以下统称“沪教版教材”)中编排了许多阅读材料,按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介绍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沪教版教材将平面向量的部分基础内容纳入初中数学课程中.一方面,为学生的几何学习提供了“新观点”和“新手段”;另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与物理等其他学科的联系.我们知道,一些平面几何问题经过转化,可以通过向量运算来解决.这样的学习经验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同时,教材对初中平面向量主要采用直观描述,控制了难度(仅限于认识向量、表示向量;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的加减法、向量分解的作图操作;至于向量的数量积与坐标运算,仍然是高中的学习内容).为此,作为一个良好的内容载体,本文谨以阅读材料“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为例,谈谈对数学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一、教学实践“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是沪教版教材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章末的一篇阅读材料,安排在第四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的学习之后,用举例说明的方式介绍了用向量方法证明一些简单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对向量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与交流,初步了解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在平面几何中的运用,感受几何证明的新方法,开阔眼界;同时,在数学问题解决初中数学阅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一课为例罗佳骏收稿日期:2020-08-15作者简介:罗佳骏(1984—),男,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摘要:数学阅读是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编排了较多阅读材料,这些材料紧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是拓展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这些内容的教学成为上海市数学素质教育综合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一课为例,给出关于初中数学阅读课教学的一些思考.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交流;实践与思考··21过程中,增进对平面向量的理解,初步体会平面向量的工具价值,领略用向量方法证明一些几何问题的过程和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向量知识的兴趣和运用向量知识的积极性.对于本节阅读课,笔者设计了“泛读—通读—精读—解读—延读”五个环节.1.泛读——初步感知泛读是本节课的准备阶段.通过观看微视频,梳理“四边形”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思考:将平面向量这一内容安排在“四边形”一章的原因,初步认识平面向量与四边形内容之间的联系;同时,梳理演绎证明的一般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读——问题展示通读是整体感知阶段.通过通读初步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有更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任务,通常包含学习目标、导读问题、阅读检测、阅读体会等,带着任务阅读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更能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究.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以“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一课为例,笔者布置的阅读任务如下:①圏划你认为重要的部分;②记录你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③比较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与演绎证明的区别与联系.学生通过通读阅读材料,初步了解向量知识在平面几何中的运用,感受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新方法.通过比较阅读材料中给出的两道例题的不同解法,初步感受两种解法的区别与联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后对新知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形成自己尚不完善的认识,也会产生许多疑问.例如,下面是一些学生的疑问.生1:如何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生2:如何选取合适的向量?生3:向量关系与几何关系如何转化?生4:已经学习了演绎证明的方法,阅读材料中给出的两道例题都可以通过演绎证明来解决,为什么还要学习向量方法?向量方法似乎并没有简单很多. 3.精读——问题解决精读是本节数学阅读课的核心环节.数学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性和逻辑性.当一名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阅读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通读材料、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分析、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反思等思维方法,对疑难点各个击破.这里,活动的设计尤为关键,以“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一课为例,笔者设计了讨论和交流两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与思考成果.以下为节选的部分小组交流片断.第一组:演绎证明是运用相关定义、定理、公理,按照逻辑规则进行推导,也就是从几何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得到结论.向量证明的方法是适当选取向量,进行正确的向量运算得到结论.第二组:我们分析比较了例1中的解法.例1是根据已知条件引出向量,给出的条件是“如图1,四边形ABCD,AC与BD交于点O,AO=OC,DO=OB”,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首先,这个条件给出的意义是线段相等,还有AC和BD各自是一条直线,向量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大小,一个是方向.已知条件已经给出了向量的大小,我们只要判断它的方向就可以从条件中选取向量,然后通过向量的加法,能得出AO+OB=AB,DO+OC=DC.相等向量所在的有向线段DC=AB,这是数量关系.还有平行关系,得出线段AB∥DC,且AB=DC,然后再回到几何证明.图1第三组: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是因为向量既具有代数的特征,又具有几何的形态.由于向量有运算系统,并且与几何图形有密切联系,所以它才可以用来证明几何问题.第四组:向量的证明方法比演绎推理的证明方法更加简洁.用几何方法要证明线段平行且相等,用向量方法只需要说明“向量相等”就能说明“两条线段平行且相等”.可以看到,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无限··22的,在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中梳理形成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要点和依据,提高了对“用平面向量的运算来作为推理方法”的认识,增进对平面向量“数”与“形”双重特征的理解.期间,笔者仅对学生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和调整,让学生获得了准确、完整和深刻的认识,最终得到如图2所示的知识框架图.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题图24.解读——巩固练习解读是检验与完善的阶段.在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以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进一步理解和内化知识.以“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为例,笔者设计了如下一道练习题.已知:如图3,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N =AM ,AE =CF.求证:四边形NEMF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E FM N图3考虑到沪教版教材定位“在初中的向量教学中,不要求学生会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故而采用让学生独立思考与相互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以下是学生的交流片断.生1:根据已知条件,作 EA , AM , EM ,CF , NC ,NF .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 平行且等于CD.因为CN =AM ,所以 AM =NC .因为AE和CF 在同一直线上,且AE =CF ,所以 EA =CF .所以 EA + AM = CF + NC ,即 EM =NF .所以EM ∥NF ,且EM =NF.所以四边形NEMF 是平行四边形.5.延读——拓展延伸阅读型作业的思路来源是数学阅读教学和分层作业理念的结合.一方面,数学阅读课的目标之一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知识点设计一些与阅读材料有关的问题,或者收集、编制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阅读、思考,并做出解答,以此来优化教学效果.以“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一课为例,笔者设计了如下阅读作业.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证明.我们知道,两个相同的实数a 相加,结果为2a ,即a +a =2a .那么两个相同的向量a 相加,是否也有类似的结果呢?即a +a =2a 吗?如图4,已知向量a ,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向量OA =a , AB =a ,由向量加法运算法则,得OB =a +a .aOA B图4同时,我们不难看到:向量OB 的方向与向量a 的方向相同,向量OB 的长度是向量a 的长度的2倍,即|| OB =2||a .我们把这样的向量OB 记为向量2a ,即OB =2a .由上可知,2a 表示这样的一个向量,其方向与向量a 的方向相同,且长度是向量a 长度的2倍.类似地,3a 表示这样的一个向量,其方向与向量a 的方向相同,且长度是向量a 长度的3倍.那么,32a 表示为;12()a +b 表示为.反过来,如果 MN =2PQ ,则意味着MN 和PQ 平行(或共线),且MN =2PQ .上述结论可用于研究几何中有关两直线平行及线段长度的问题,如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向量方法证明该定理.求证: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已知:如图5,点E ,F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求证:EF ∥BC ,EF =12BC .··23ACE F图5该作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拓展阅读”.学生需要在完成阅读后,理解实数和向量的乘法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然后用所学的向量方法尝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材料中用向量方法证明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在解决一些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作用,增进对平面向量“数”与“形”双重特征的理解,体会平面向量的学习价值,发展自主学习和数学阅读的能力.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先独立阅读材料并尝试完成材料中提出的学习任务,然后撰写简单的学习体会并与其他学生交流.二、几点思考1.阅读课的目标定位读有所得、读有所疑、读有所悟、读有所用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共同目标.数学学科还有自己的特点,即高度的抽象、严密的逻辑和广泛的应用.这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不仅要理解文本、获取知识,还要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内在的逻辑关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布置了阅读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裕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使学生不仅仅了解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这个方法;还能在阅读和思考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例如,向量关系与几何关系如何转化?两种方法孰优孰劣?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经历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过程,梳理了知识框架图,从中获得数学阅读和思考的一般方法,引发对数学阅读和思考的兴趣.2.阅读课的主体定位数学阅读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协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极大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这节课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的任务首先是倾听,其次是捕捉、梳理和完善学生思维中零散、不完全准确的结论.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在交流中解决疑问,再围绕笔者提出的较深层次的问题阅读、思考、交流.这些做法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3.阅读课的方式定位数学阅读课的学习方式通常是开放式的.数学阅读过程是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在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困惑是在所难免的.开放的阅读方式能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活动中分享信息结论和疑问,通过交流合作解决疑问,达到阅读和思考的最优效果.另外,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阅读的渠道不仅仅是教材和教师给予的阅读材料,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索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4.阅读素材的选择各地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普遍编排了许多阅读材料,主要包括:透过数学历史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研究过程中的曲折、艰辛,以及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感悟理性精神;通过知识拓展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增进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的学习价值等.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笔者认为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阅读,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内外阅读资料.以平面向量为例,该部分知识虽然没有纳入《标准》,但是从上海市的经验来看,平面向量的初步知识在初中阶段的讲授还是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的.即使其他地区的数学教材中没有向量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通过学习,学生有机会从运算的视角看待几何证明,丰富学生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手段,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发展数学素养.5.阅读课的评价方式不同于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数学评价,数学阅读课更侧重于学习过程,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的转变开始.(1)课堂评价.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名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24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在“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阅读表现、合作表现、交流表现、理答表现四个方面进行评价.(2)作业评价.传统的作业评价大多数基于知识与技能,更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表现等,评价的维度比较单一.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和激励功能?以“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阅读型作业为例,对于该作业的批改,笔者采用等第制评价的方法,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从阅读表现、解题表现和交流表现等方面重点开展评价,以下是评价标准.优秀:能圈划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对阅读材料介绍的方法的正确运用;解题过程完整,能用规范、简洁的语句进行交流;能清晰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阅读体会.良好:能圈划阅读材料,材料分析基本准确;解题过程基本正确;能用较为规范、简洁的语句进行交流;能较清楚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阅读体会.合格:基本理解阅读材料,材料分析不够准确;有解题过程,但解答存在一定错误;能与他人进行一定交流,但解题思路和阅读体会介绍较为简单. 6.阅读课的局限性(1)不同学生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效果不同,无法带动所有学生.笔者执教的班级学生水平差异较大,通过多次实践发现:原本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方法能有提高,学习能力能有进步,对相关知识点的迁移,学习效率很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和主动性都会有飞跃;但是对于学困生却不一定有帮助.虽然笔者教学中一直关注个体差异,一有机会就会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但是在自主阅读环节,学困生的学习效率非常低.没有了教师的教,学生不知道阅读和思考的方向,寸步难行.(2)阅读时间的把握.确定阅读时间是数学阅读课的重点和难点.阅读时间长了,留给学生对话交流的时间就少了,有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就失去了阅读课的价值;阅读时间少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充分,思考的深度不够,也达不到效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研读材料,把握教学的学习内容,又要研究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做出规划和预设.另外,数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读者,是富有巨大认知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尤其是经历交流对话后会生成新的学习需求,需要二次阅读甚至三次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预设的教学做出及时调整,朝着有利于加深对数学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方向转化.参考文献:[1]倪湘丽.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苏科版教材七上、八上的教学实践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4.[2]朱丽霞.数学阅读为学生的思维进阶插上翅膀:以“三角形内接正方形的作法”阅读课为例[J].上海中学数学,2020(1/2):42-44,64.[3]谷荷莲.高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栏目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9):3-4,10.[4]朱纪英.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25。
浅谈向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向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向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向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为后文内容铺垫。
接着,详细讨论了向量在几何图形表示、平面和空间向量运算中的应用,以及在物理等其他学科中的实际应用。
结合实际解题案例,探讨了向量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强调向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灵活的解题方式。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向量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向量的概念、向量的性质、向量的运算、几何图形、平面向量、空间向量、物理学、实际应用、重要性、广泛应用、直观、灵活解题方式1. 引言1.1 向量的概念向量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数学中,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通常用箭头表示。
向量可以表示空间中的某个点到另一个点的位移,也可以表示一个力、速度或者加速度。
向量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数学家威廉·测量提出,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
在数学中,向量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比如坐标形式、分解形式等。
向量的大小叫做模长,方向由箭头指向表示。
向量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减法、数乘等运算。
向量的性质有共线性、共点性、平行性等。
向量的运算包括模长运算、数量积、向量积等。
通过学习向量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几何图形,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向量在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的运算中也有重要应用,比如求向量的夹角、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
向量还被广泛运用于物理等其他学科中,例如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运动的轨迹等。
向量的应用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直观的解题方式。
1.2 向量的性质向量的性质是向量运算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决定了向量在数学中的具体行为和特性。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以下几种向量性质:1. 平行向量的性质:如果两个向量平行,则它们具有相同的方向。
这意味着它们乘以同一个数仍然平行,而且它们的夹角为0度或180度。
向量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向量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摘要】向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然后着重讨论了向量在几何和代数中的应用。
通过向量几何解决几何问题和向量代数解决代数问题的实例,展示了向量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强大作用。
还探讨了向量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向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强调了向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向量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发展。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向量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提升数学学习成绩,同时也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向量、高中数学、基本概念、性质、几何问题、代数问题、物理问题、实际应用、重要性、应用拓展、教学发展。
1. 引言1.1 向量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向量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数学工具。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向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工具。
通过向量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向量被广泛运用于几何、代数和物理等领域。
在几何中,向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以及空间几何中的各种问题,如求距离、角度、面积等。
在代数中,向量可以用来表示方程组、矩阵运算,从而解决各种代数问题。
在物理中,向量可以帮助我们描述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实际问题,解决物理学中的各种问题。
2. 正文2.1 向量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向量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在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代数和物理问题。
在学习向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向量是一个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在坐标系中,一个向量通常用一个有序对表示,如(3,4),其中3代表向量在x轴上的分量,4代表向量在y轴上的分量。
向量的大小通常用模表示,记作||a||,其中a是向量,模的计算公式为sqrt(x^2 + y^2),即向量的长度。
向量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比如向量的加法和数乘。
向量知识点归纳
向量知识点归纳向量,在数学和物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研究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中描述力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必备工具。
本文将就向量的概念、运算法则以及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向量的概念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通常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向量记作A→或A→,其中A表示向量起点,A表示向量本身。
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例如坐标为(A, A)的向量记作(A, A)→。
向量有负数,零向量和单位向量等特殊情况。
二、向量的运算法则1.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仍然是向量。
向量A→和A→的和记作A→+A→,求和的方法是将两个向量的起点连接起来,然后连接向量的终点,所得线段的方向与第一个向量相同,长度等于两个向量长度之和。
2. 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实际上就是加上一个相反数。
向量A→和A→的差记作A→−A→,即A→+(−A→)。
求差的方法是将向量A→取负号后,按照向量的加法规则进行运算。
3. 数量乘法:向量与实数之间的乘法。
若A→为一个向量,A为实数,则数量乘法的结果为AA→,即将向量的长度乘以实数,并沿原来的方向延长或缩短。
4. 数量积(点积):又称内积或数量积。
向量A→和A→的数量积记作A→·A→或(A, A)。
数量积的结果是一个实数,其计算公式为A→·A→=AAAA+AAAA。
5. 向量积(叉积):又称外积或向量积。
向量A→和A→的向量积记作A→×A→或[A, A]。
向量积的结果是一个向量,其方向垂直于向量A→和A→所在的平面,并遵循右手法则。
向量积的计算公式为:A→×A→ = (AAAA− AAAA)A→ + (AAAA− AAAA)A→ + (AAAA− AAAA)A→三、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1. 向量与平面几何:向量在平面几何中可以表示线段、直线和平面等。
两点间的向量可以用来求距离和中点,平行向量可以用来判定直线的平行和共线性,两向量的数量积可以用来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
高中数学向量教程
高中数学向量教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指导高中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向量知识,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把握向量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教学任务包括:向量的定义、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坐标的运算、向量的模与方向角、向量数量积与向量叉积、向量方程与几何应用等。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代数、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向量的抽象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向量的表示方法,包括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
(2)熟练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如向量加法、减法、数乘以及向量坐标的运算。
(3)掌握向量模的求法,了解向量方向角的概念,并能运用向量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4)理解并掌握向量数量积和向量叉积的定义及性质,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5)运用向量知识解决线性方程组、几何问题以及物理中的力学问题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的几何图形和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向量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4)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5)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和变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高中数学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学案)
2. 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一、教材分析向量概念有明确的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物理背景是力、速度、加速度等,几何背景是有向线段,可以说向量概念是从物理背景、几何背景中抽象而来的,正因为如此,运用向量可以解决一些物理和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计算力沿某方向所做的功,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判定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会用平面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 标法,可以用向量知识研究物理中的相关问题的“四环节” 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向量在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增强学生的 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向量加减法与向量数量积的法则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将几何问题或者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加以解决. 四、学情分析在平面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学生熟悉的重要的几何图形,而在物理中,受力分析则是其中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么在本节的学习中,借助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的内容来讲解向量在几何与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例题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思路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课本上的基本内容,初步理解向量在平面几何和物理中的 应用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首先提问:(1)若O 为ABC ∆重心,则OA +OB +OC =0(2)水渠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 ,DC =12AB ,且|AD |=|BC |,则这个四边形为等腰梯形.类比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向量运算之间都有什么关系?(3) 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为什么?教师:本节主要研究了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问题;掌握向量法和坐标法,以及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问题的步骤,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人教版数学向量的认识与运算
人教版数学向量的认识与运算向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广泛应用于物理、几何以及其他领域。
而在中学数学教材中,人教版数学向量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数学向量的认识与运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第一部分:向量的基本概念在学习向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
向量是由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的量,通常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在人教版数学中,向量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例如AB表示从点A到点B的向量。
第二部分:向量的表示方法人教版数学主要介绍了二维向量和三维向量的表示方法。
对于二维向量,我们可以使用坐标表示法或单位向量法。
坐标表示法指的是将向量的起点放在原点O,并用终点的坐标表示向量。
单位向量法则是将向量表示为一个已知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并用向量的模长乘以单位向量的方式来表示向量。
对于三维向量,同样可以使用坐标表示法或单位向量法。
不同的是,坐标表示法需要使用向量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来表示。
而单位向量法则是使用与向量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来表示,并在单位向量前面加上向量的模长。
第三部分:向量的运算人教版数学中,常见的向量运算有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运算是指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加,得到一个新向量。
例如,若向量A的分量为(a1,a2),向量B的分量为(b1,b2),则向量A + B的分量为(a1 + b1,a2 + b2)。
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运算是指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减,得到一个新向量。
例如,若向量A的分量为(a1,a2),向量B的分量为(b1,b2),则向量A - B的分量为(a1 - b1,a2 - b2)。
数量乘法:向量的数量乘法是指将一个向量的每个分量乘以一个标量,得到一个新向量。
例如,向量A的分量为(a1,a2),标量k为任意实数,则向量kA的分量为(ka1,ka2)。
第四部分:向量的性质人教版数学中也介绍了一些向量的性质,包括共线、共面和向量的线性组合。
平面向量知识点学习心得交流
平面向量知识点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平面向量的过程中,我深感这门学科给予我诸多启示和收获。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知识点,我不仅在数学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学习平面向量中的心得体会。
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平面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在学习平面向量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向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代表向量的始点和终点。
此外,向量还可以采用分量形式表示,即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各个分量。
通过对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向量的运算和应用。
2. 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是学习平面向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时,我们需要注意向量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向量的大小和方向。
在进行向量加法时,我们将两个向量的起点相接,并以相加的方式得出新向量。
而在进行向量减法时,我们需要先取两个向量的负向量,然后再进行向量的加法操作。
通过对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向量之间的运算规则和几何意义。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是平面向量课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数量积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级和夹角的乘积,用数值表示。
而向量积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级、夹角和方向的乘积,用向量表示。
学习这两个概念,我们需要熟悉它们的计算公式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几何中的应用。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数量积和向量积,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们解决几何问题,如求两条直线的夹角、判断点是否在线段上等。
4. 平面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是平面向量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向量的线性组合和向量空间非常关键。
同时,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也与解方程组、向量的线性表示等领域紧密相关。
学习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我们需要掌握相关的定义、判定条件和性质。
在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性质,来求解线性方程组或者判断一组向量是否为向量空间的基。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理解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并能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规则:加法、减法、数乘、点乘、叉乘。
3.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4. 运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规则。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1)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点乘、叉乘运算的推导及理解。
(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理解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2)运用数形结合法,直观展示空间向量的运算和定理的应用。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空间向量的运算和定理。
(2)发放教案、PPT等教学资料,方便学生复习巩固。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节课共计45分钟。
2.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二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引导学生认识空间向量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讲解空间向量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基本运算规则。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例子,讲解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4)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空间向量的概念、运算规则及基本定理。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运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空间向量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向量的概念教案
向量的概念教案
2.1.1 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关于向量的概念
(1)了解向量产生的物理背景,理解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理解向量的几何
表示;
(2)经历向量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由实例引入概念的方法,并通过实例,体验用
向量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向量在刻画现实问题,物理问题和数学问题中的作
用,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
2.关于向量的线性运算
(1)通过实例,掌握向量加法,减法,向量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让学生能由数的运算律类比向量的运算律,并结合图形验证相关的运算律,强化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认识,并正确表述探究的结果.
(3)通过学习向量的线性运算,初步学会用向量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二.重点难点
1.关于向量的概念
(1)重点是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教案: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并能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和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2.案例分析和综合运用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空间向量的概念和性质(40分钟)1.通过引入空间向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间向量的定义,并掌握向量的表示方法。
2.解释向量的性质,如向量的加法、数乘、共线和共面性质。
3.设计一些简单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空间向量的性质。
第二节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40分钟)1.通过实例引导,让学生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和向量积的运算法则。
2.类比二维向量,在立体几何实例中引入空间向量运算,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空间向量运算。
第三节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40分钟)1.通过立体几何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2.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互相讨论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3.设计不同难度的立体几何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拓展课程与归纳总结(40分钟)1.设计拓展课程,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空间向量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工程等领域。
2.巩固和总结空间向量的知识点,通过小测验和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检验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课件。
2.各类立体几何教具和实物模型。
3.教科书及参考资料。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课堂提问与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和互动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能力。
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知识点
一、平面向量在几何、物理中的应用
1、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2、用向量中的有关知识研究物理中的相关问题,步骤如下:
(1)问题的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模型的建立,即建立以向量为主题的数学模型;
(3)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
(4)将问题的答案转化为相关的物理问题。
二、平面向量在几何、物理中的应用
1、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1)证明线段相等平行,常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有时也用到向量减法的定义;
(2)证明线段平行,三角形相似,判断两直线(或线段)是否平行,常运用到向量共线的条件;
(3)证明垂直问题,常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1、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1)以向量为载体研究三角函数中最值、单调性、周期等三角函数问题;
(2)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共线来解决三角形中形状的判断、边角的大小与关系。
2、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由于力、速度是向量,它们的分解与合成与向量的加法相类似,可以用向量方法来解决,力做的功就是向量中数量积的一种体现。
3、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1)以向量为工具研究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坐标、性质、长度等问题;
(2)以向量知识为工具研究解析几何中常见的轨迹与方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
→ ,MQ → → 设M、A、Q的坐标 → AM
3→ → →· → =0 AM=- MQ → x,y与a,b关系 → PA AM 2 → M的轨迹方程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解]
设点 M(x,y)为轨迹上的任意一点,设 A(0,b),
Q(a,0)(a>0), → =(x,y-b),MQ → =(a-x,-y), 则AM 3→ → ∵AM=-2MQ, ∴(x,y-b) 3 =-2(a-x,-y) x y ∴a=3,b=-2,
第二章 平面向量
→· → =0 即可. (3)要证明线段 AB⊥CD,只要证明AB CD (4)要证明 A、 B、 C 三点共线, 只要证明存在一实数 λ≠0, → =λAC → 成立或设OA → =a,OB → =b,OC → =c,只要证明存 使AB 在一个实数 t,使 c=ta+(1-t)b 即可.
第二章 平面向量
y x 则 A(0,-2),Q(3,0), y 3 → → PA=(3,-2),AM=(x,2y), 3 2 → → ∵PA· AM=0,∴3x-4y =0, ∴所求轨迹方程为 y2=4x(x>0).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变式训练 2
已知圆 C: (x-3)2+(y-3)2=4 及点 A(1,1),
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了解用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的思想
意识,增强对向量在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工具性作用的认 识. 2 .能运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物理问 题.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1)平面几何图形的许多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 长度、夹角等都可以由 来. 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 表 示 出
→= M 是圆 C 上的任一点, 点 N 在线段 MA 的延长线上, 且MA → ,求点 N 的轨迹方程. 2AN
[解] → =2AN →, 设 M(x0,y0),N(x,y),由MA
得(1-x0,1-y0)=2(x-1,y-1).
x0=3-2x ∴ y0=3-2y
,代入圆 C:(x-3)2+(y-3)2=4,
衡,因此可从重力和向上的合力大小相等;向左的 拉力和向右的拉力大小相等列方程求解. [解] 如下图可从重力与向上的拉力;向左与向右
的拉力大小相等出发列方程, 即有2sinθ1=4sinθ2,2cosθ1+4cosθ2=m, 得4sin2θ1=16sin2θ2,
16cos2θ2=(m-2cosθ1)2,这样消去θ2有
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6=4+m2-4mcosθ1,∴m2-4mcosθ1-12=0.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对于 Δ=16cos2θ1+48>0, m2-12 因此有 0<cosθ1= 4m <1,2 3<m<6, 因此物体的质量范围是(2 3 kg,6 kg).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评析] 这类问题的求解首选是列方程,关键是求 参数,而求参数的过程是有两种方案的,如果消去θ1, 用θ2的变量则求解显得困难重重,因此要注意选择合适 的参数作为变量.其中的分离系数求变量的方法更是值 得注意的好方法,当然要注意的还有参数的范围.
一质点,使该质点从 A(20,15) 移动到点 B(7,0) ,其中 i , j 是x轴,y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求:(1)F1、F2分别对该质点做的功; (2)F1、F2的合力F对该质点做的功.
第二章 平面向量
→ =(7-20)i+(0-15)j=-13i-15j. [解] AB → (1)F1 做的功 W1=F1· s=F1· AB =(1,1)· (-13,-15)=-28(J). → F2 做的功 W2=F2· s=F2· AB =(4,-5)· (-13,-15)=23(J). (2)F=F1+F2=5i-4j, → 故 F 做的功 W=F· s=F · AB =(5,-4)· (-13,-15)=-5(J).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分析] 此题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 ①此题背景是物理学中速度问题; ②题中出现方位角; ③需作出平面图. 解本题首先据题意作图,再把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 的有关运算求解.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解]
设 w=风速,va=有风时飞机的航行速度,vb=
无风时飞机的航行速度, vb=va-w.如右图所示. ∴vb、va、w 构成三角形. → |=|v |,|CB → |=|w|,|AC → |=|v |, 设|AB a b 作 AD∥BC,CD⊥AD 于 D,BE⊥AD 于 E, 则∠BAD=45° . → |=150,则|CB → |=75( 6- 2). 设|AB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①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 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 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 ②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 夹角等问题; ③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向量在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应用.由于力是向量, 它的分解与合成与向量的 量来解决. (2)向量在速度的分解与合成中的应用. 减法 与加法相类似 ,可以用向
第二章 平面向量
例4 如下图所示,对于同一高度(足够高)的两个定滑 轮,用一条(足够长)绳子跨过它们,并在两端分别挂有4 kg和2 kg的物体,另在两个滑轮中间的一段绳子上悬挂 另一物体,为使系统保持平衡状态,此物体的质量应是 多少?(忽略滑轮半径、绳子的重量)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分析] 对于物体的平衡,关键是上下、左右的平
[分析]
→ =a,OB → =b,OC → =c 设OA
→ 由题意可以列出a,b,c的关系式 → 化简可得c· b=a· c=b· a →· → =0等垂直关系,得证 → 验证目标AB OC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解]
→ =a,OB → =b,OC → =c, 设OA
→ =c-b,CA → =a-c, 则BC → =b-a, AB → |2+|BC → |2=|OB → |2+|CA → |2 由题设:|OA → |2+|AB → |2, =|OC 化简:a2+(c-b)2=b2+(a-c)2=c2+(b-a)2, 得:c· b=a· c=b· a, →· → =(b-a)· 从而AB OC c=b· c-a· c=0,
得 x2+y2=1. ∴点 N 的轨迹方程为 x2+y2=1.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般涉及力或速度的合成与 分解,充分借助向量平行四边形法则把物理问题抽象转 化为数学问题,该题涉及解三角形,同时正确作图是前 提.
例 3 在风速为 75( 6- 2) km/h 的西风中,飞机以 150 km/h 的航速向西北方向飞行,求没有风时飞机的航速和航 向.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向量与力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它们可以有共同的 作用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作用点,但是力却是既有大 小,又有方向且作用于同一作用点的,用向量知识解决
力的问题,往往是把向量平移到同一作用点上.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向量与速度、加速度以及位移 速度、加速度与位移的合成和分解,实质上是向量 的加减法运算. (3)物理上力做的功的实质是力在物体前进方向上的 分力与物体位移距离的乘积,其实质是向量的数量积.
第二章 平面向量
→ |=|BE → |=|EA → |=75 2,|DA → |=75 6. ∴|CD → |=150 2,∠CAD=30° 从而|AC . ∴|vb|=150 2 km/h,方向为北偏西 60° .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变式训练 3
两个力 F1 = i +j , F2 = 4i - 5j 作用于同
第二章 平面向量
→ ⊥OC →. ∴AB → ⊥OA → ,CA → ⊥OB → ,所以 O 为△ABC 的垂心. 同理:BC
[评析] 合理地运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的垂直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思维的高强度转换,避开了添加辅
助线,代之为向量计算,使得平面几何问题变得思路顺 畅、运算简单.利用向量的方法进行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是解决平面几何的常见手段.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变式训练1 已知△ABC三边长分别为a,b,c,试 用向量的方法证明:a=bcosC+ccosB.
第二章 平面向量
[证明] =b+c,
→ =a,CA → =b,AB → =c,则 a 如右图所示,设CB
∴a2=(b+c)· a =a· b+a· c① 又 a 与 b 的夹角为∠C,a 与 c 的夹角等于∠B, 故①式可化为:|a|2=|a||b|cosC+|a||c|cosB, 即|a|=|b|cosC+|c|cosB, 也即 a=bcosC+ccosB.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的方法运用于证明有关直线平行、垂直、线段的相 等及点共线问题,其基本方法有: → |=|CD → |或AB → (1)要证明线段 AB=CD,可转化为证明|AB →. =CD → ∥CD → ,只要证明存在唯一实数 λ≠0, (2)要证明线段AB → =λCD → 成立,且四点不共线即可. 使AB
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通常先选取一 组基底,基底中的向量最好是已知模和两两之间的夹角, 然后将问题中出现的向量用基底表示,再利用向量的运 算法则、运算律以及一些重要性质运算,最后把运算结 果还原为几何关系.
第二章 平面向量
→ |2+ 例 1 已知 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A → |2=|OB → |2+|CA → |2=|OC → |2+|AB → |2, |BC 求证: O 为△ABC 的垂心.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 .本题是向量法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正确写出 点的坐标,并由已知条件转化为向量坐标是解题的关 键. 2 .要掌握向量的常用知识:①共线;②垂直;③ 模;④夹角;⑤向量相等则对应坐标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