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黑龙江张晓艳三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V1

黑龙江张晓艳三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V1

翻转课堂之《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课前准备(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五课第一框,八年级已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

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为本课作过铺垫。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从中华文华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从今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能够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4.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2)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5.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活动方法】活动式、体验式。

【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

2.分组收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3.分组收集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方面的资料)。

4.分组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诗歌等。

5.分组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活动过程】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课堂导入:教师播放音乐视频《唱脸谱》渲染气氛,活动铺垫。

(播放视频:唱脸谱)第一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学生交流:说一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对自己有何影响。

(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找的资料引导学生作出评论,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品味中华文化独特韵味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活动二:故土寻根第二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

教师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对学生收集的本地文化的补充)。

教师提问:作为当地人,你觉得当地在哪方面的文化让你觉得自豪?为什么?学生交流(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到:本地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以当地文化为荣,我们更要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第三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影响方面的资料)。

活动三: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第四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对自己成长影响较大的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等。

教师提问:这些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格言、谚语等,体会它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

)活动四: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第五组学生代表展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二)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学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1、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看谁说的多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1、吃一堑,长一智2、车到山前必有路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然后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活动四:讲故事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四)课堂总结(略)(五)板书设计(略)(六)课堂训练(略)。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第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3、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启发学生思考和开展主题探究相结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第三课第一课时曾学过中国哪些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哪些方面的的地位提高了?(政治经济文化)。

今天所讲的课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请翻到课本p64页。

我们将漫步中华文化长廊,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无穷力量。

二、讲授新课——中华文化之旅(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导入: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

(大家知道哪几个?)这些古国的文明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如今它们怎样了呢?看课本相关链接:四大古代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最久,可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的婆罗门文明极其辉煌,可是却非本土所创;古埃及文明渊源甚远,如今却已是面目全非,有一种文明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知道这是哪个文明吗?(学生: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绵延不绝5000年,历久弥新,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活动:根据学生回答生成教学。

点评、表演)活动:中华文化是什么?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个活动:①学生分八小组,②每组有老师设定的一个观察中华文化的角度,每个小组你们共同从这个角度看到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不要重复。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诗词、书画、戏曲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汉字:汉字的起源、发展、结构特点及书法艺术。

2. 诗词:古典诗词的分类、特点、代表人物及名篇鉴赏。

3. 书画:中国画的起源、分类、特点及著名画家简介。

4. 戏曲:中国戏曲的起源、分类、特点及著名剧种简介。

5. 民俗: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中华文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书写汉字、鉴赏诗词、绘画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汉字、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的相关知识。

3. 分析: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就中华文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书写汉字、鉴赏诗词、绘画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书写、绘画、鉴赏等。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风格及著名建筑简介。

2. 饮食文化:中国传统饮食的分类、特点、代表菜肴及烹饪技艺。

3. 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5. 宗教信仰: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3.中华文化的代表作品欣赏。

4.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三、教学过程1.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卓越成就,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20分钟)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古代文明的诞生,中华文化的独特传统和核心价值观,以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3.中华文化的代表作品欣赏(30分钟)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的艺术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美丽和独特韵味;通过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选段,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

4.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0分钟)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相关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技术:利用投影仪和电脑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2.互动问答:提问学生关于中华文化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视听欣赏:通过欣赏音乐、舞蹈、绘画和文学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

4.小组讨论: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笔记: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课堂笔记,记录下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和观点。

2.小组讨论:对小组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合作精神、主动性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3.最终测验:通过书面测试,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相关文化场所,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2.设计学生参与中华文化展示或演出的活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和表达能力。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认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3.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4.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让学生思考中国文化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第二课: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1.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古代文化的不同方面,如哲学、文学、科学等。

第三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1.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让学生了解中国人过节的方式和意义。

3.引导学生比较中国传统节日和其他国家的节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第四课: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1.通过展示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2.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

3.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艺术的价值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欣赏分析法: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材料。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对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评估。

3.作品展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相应的作品,展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和文化活动,拓宽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鼓励学生参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加学习中文和中国艺术的课外活动,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第一章:中华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定义: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2. 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中华文化不断发展演变。

3. 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发展脉络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如诗词、书画、建筑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讲解中华文化的定义、发展脉络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如诗词、书画、建筑等。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华文化的资料,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华文化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中华诗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让学生了解中华诗词的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华诗词的基本特点:抒情言志、意境深远、韵律和谐。

2. 中华诗词的形式: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3. 中华诗词的发展历程:唐宋诗词、元明清诗词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诗词的基本特点、形式和发展历程。

2. 欣赏法:欣赏经典诗词,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

3.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中华诗词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讲解中华诗词的基本特点、形式和发展历程。

3. 欣赏:欣赏经典诗词,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

4. 创作: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华诗词的资料,加深对中华诗词的了解。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公开课).doc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公开课).doc

《灿烂的中华文化》课案(教师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及其深远影响。

能力H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屮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梢深难点:屮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屮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She的一曲《中国话》,唱出了汉语言的魅力,唱出了中国人的骄傲,唱出了中国文化的灿烂。

今天我们来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

1、灿烂的屮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P.64)2、小华文化绵延不绝、丿力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65)3、举例说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P.65)4、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分别是什么?(P.66)5、代代传承的美徳包含了哪些内容?(P.67)二、为了进一步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下面我们进入课内探究环节【课内探究】活动一:材料一:在2009年9月30 F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包括了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列入名录的22个中国项目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人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鴉《玛纳斯》、蒙書族呼麦、tt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兀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材料二: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殷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隋唐宋元明清朝后来全盛延续面临冲击继续发展发源初步形成促进进一步发展材料三:四人文明古国屮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都曾创造了白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灾害、入侵、内乱等)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而目全非。

《灿烂的中华文化》公开课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公开课教学设计
2.中华文化的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中国哲学、道德伦理······
3.文化的力量: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折磨,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思考测: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1、中华文化的产生和构成
2、中华文化的特点
3、中华文化的力量(地位和影响
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3、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美德
学生探究“和”文化
谈谈“和为贵”的思想对我们为人处事,对国家发展,乃至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1.说出蕴含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说说身边的美德故事,感悟美德是什么?
课题
2.5.1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主备人闫俊审核人王坤夏彪




知识
技能
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能够从中华民族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过程
方法
通过比较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情感
态度
价值

1.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
重点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学
难点
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引出新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课标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教材分析1.基本内容分析:本课由“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框组成。

第一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声声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横纵向联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

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

3.教育价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呈现出相互交织和激荡之势。

一些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华文化的几个主要特点,如汉字、诗词、书画、传统节日等。

能够运用所学的中华文化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学会欣赏和评价中华文化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华文化概述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华文化的几个主要特点。

第二课时:汉字与诗词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第三课时:书画艺术1. 书法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四课时:传统节日1. 春节的起源和习俗。

2. 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第五课时:饮食文化1. 中餐的烹饪技巧和主要菜系。

2. 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中华文化的内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中华文化艺术作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 实物资源:书法作品、国画作品、传统节日物品等,用于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终期展示:评估学生在终期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理解、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传统戏剧与音乐1. 传统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如京剧、越剧等。

2. 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主要流派,如古琴、二胡等。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篇一: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阙木生一、教材分析《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实验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题。

本课在九年级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第一目内容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材首先引导同学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内涵,接着引导同学们感悟中华文化的情趣、特点和影响,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弘扬中华文化。

第二目内容是“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在引导同学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了解、学习、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二、学生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这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学习这一课很有必要。

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由于条件所限,视野狭窄、知识面不广,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关于中华文化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和独特魅力。

三、设计思想(一)设计理念1、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生活世界中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典型材料, 创设模拟情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预设情境中体验、争论、质疑、总结、反思、求证,最终生成知识、增强情感、培养态度、形成能力,获得人格品质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2、通过预设的各种活动方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师生互动、心理体验与道德建构的场景,把心理教育、思维方法教育、审美教育有机统一,使心理教育与道德素质养成相得益彰,实现教育的“人文化” ;3、通过听歌曲、演小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切实成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点燃学生创新与智慧之火,开发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二)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灿烂的中华文化》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3、能够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影响。

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和影响。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的目的入手引入课题
一、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活动一: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3、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活动二:看谁说的多?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
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三:看视频:品味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中华文化的总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思考探究:
3、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为什么呢?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③中华文化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活动四:连线题
活动五:交流碰撞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很多中国青年却热衷于外来文化。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过渡: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活动六:故事会
、请说出课文中的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说说自己身边弘扬传统美德的事例
这些美德只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部分,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什么?(播放)
、中华民族有哪些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结合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相关材料说明:中华传统美德
有什么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美德?如何在家庭,学校,生活,学习,社会生活中继承发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小结:
课堂巩固及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