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一)

合集下载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含答案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高考试题中文科综合试卷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只呈现历史部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3.7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人民版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3.7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人民版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3.7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人民版【高考题组】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1.(2015·江苏单科·T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解析】选D。

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所以本题实际是问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D正确。

【拓展延伸】太平天国的落后性(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革命意志逐渐衰退,生活上日益腐化;洪秀全大兴土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封建等级森严。

同时领导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的矛盾加剧,最终酿成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反社会发展规律,并未真正实施;《资政新篇》由于脱离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而无法实施。

2.(2014·海南单科·T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

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解析】选B。

由材料“1862年”“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可判断是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具体解析如下:3.(2012·重庆文综·T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 )A.秦日纲B.陈玉成C.李秀成D.石达开【解析】选C。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历史仿真卷(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历史仿真卷(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1.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

”该规定表明A. 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B. 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D. 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宗族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起到了政府和法律的补充、辅助作用,故D项表述正确,答案为D项。

宗族作为民间组织,没有成为基层行政机构,排除A项;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影响【名师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因此,在西周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通过实行宗法制,在保证各级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和特权地位的基础上,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

宗法制的严格实行,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以得到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的目的。

2.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 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 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 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一)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标准仿真模拟卷(一)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标准仿真模拟卷(一)(分值:100分)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

”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这从根本上说明( ) A.汉初加强了君主专制 B.地方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C.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D.汉初分封只能是刘氏家族2.在中国古代,官府新招来的工匠都需要进行训练,由官府指派技术高超的艺人传授技术,提高技能。

到唐代这种技术培训方式趋于完善,出现“技工学校”。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技术的培养与传承B.强化了技术推广和普及C.注重产品的质量保证D.规模大、分工细、技术先进3.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

胡适说:“看《墨经》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

”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

”这说明( )A.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B.战国学者普遍主张求真务实C.传统学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D.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4.1895年某报刊曾发文称:“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此言论应出自( ) A.洋务派 B.实业救国的代表C.早期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5.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回顾当时抗战的胜利,有观点认为,“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抗日战争(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B.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D.发展了人民革命力量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三)含答案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三)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阶段滚动月考卷(三)中国古代、近代经济与世界近代经济(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2.观察下面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这种生产方式属于( )A.垄作法B.代田法C.耕耙耱技术D.刀耕火种3.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对上述材料释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4.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

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

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5.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

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白银资源丰富B.铁钱数量充足C.民间发行交子D.战乱后经济萧条6.“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闾里儿童,连宵嬉戏。

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材料描绘的是( )A.汉代长安B.隋代洛阳C.唐都长安D.北宋东京7.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含答案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高考试题中文科综合试卷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只呈现历史部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7.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含答案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高考试题中文科综合试卷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只呈现历史部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仿真高考2017高考历史仿真模拟冲刺卷(一)含答案

仿真高考2017高考历史仿真模拟冲刺卷(一)含答案

仿真(一)标准仿真预测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马克垚认为,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

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据此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近乎平等B.诸侯国是由周王室管辖的地方政权C.周王室的权威尚未被诸侯国认可D.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并无盟约关系25.汉文帝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

汉文帝的这一举措( )A.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B.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C.突出了统一市场的重要性D.体现了抑商政策的转变26.黄宗羲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据此可知,黄宗羲( )A.反对皇位世袭B.主张宰相职位世袭C.主张限制君权D.反对废除丞相27.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倭允归还,大有利益。

现在和约已换,三国视事已了结。

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

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

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28.民国初年,军队不属于国家,军权就是政权。

民众只知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不知忠于国家。

工商界不知民权为何物,顺民思想在其身上还有着很深的烙印.传统知识分子沉迷于古文字,思想腐旧,留学生引进各种思潮,思想分裂。

这主要说明当时()A.思想分裂严重B.辛亥革命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化C.民众思想落后D.实现民主共和的条件还不成熟29.右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

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2019年精选文档

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2019年精选文档

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商主要把王室子弟分封到王畿之地,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控制。

而到了周代,所封的同姓子弟诸侯国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沙子”。

这种变化说明西周时期()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君主权力得到了某些强化C.大一统国家管理已经基本成型D.地方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2.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这反映了()A.道家放弃了任性无为B.道家对安定统一的渴望C.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D.道家与法家的思想趋同3.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

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

这主要体现了()A.依附关系根源于察举制B.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C.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D.郡县制下地方权力很大4.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人占有山林湖泊。

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革,允许私人合法拥有山泽产权。

从这种变化可以推断当时()A.国家丧失了土地所有权B.私人产权得到有效保护C.南方经济发展程度更高D.中央政府权威遭到削弱5.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江东节度使薛兼训因越人不善机杼,乃访求军中未婚者,厚给资财,令其去北方娶织妇为妻以归,“岁得数百人,由是越俗大化,竞添花样,绫纱妙称江左”。

这表明此时()A.私营纺织作坊不断推广B.棉纺织技术向闽粤地区扩展C.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动D.北方丝织技术仍然占有优势6.唐宋时期,政府规定各州县设立团行(行会),《梦粱录》记载:“市肆谓之团行者,盖因官府回买而立此名,不以物之大小,皆置为团行,虽医卜工役,亦有差使,则与当行同也。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一)含答案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一)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阶段滚动月考卷(一)中国古代政治、西方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书记载“夫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说明强大的诸侯国( )A.起了拱卫王室的作用B.扩展了天子的统治范围C.有效抵御了外族入侵D.冲击了当时的分封制度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曾引用谚语“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

这说明( )A.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B.“家国一体”的局面开始形成C.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D.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3.《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材料表明(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的关系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5.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C.加强皇帝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6.费正清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含答案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高考试题中文科综合试卷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只呈现历史部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选修21近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Word版含解析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选修21近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Word版含解析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洛克《政府论》材料二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

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的。

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这新的政府,必须是建立在这样的原则的基础之上,并且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组织它的权力机关,就人民看来那是最能够促进他们的安全和幸福的。

——美国《独立宣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体现的洛克的思想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材料一体现了自然法原则(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分权思想。

第(2)题,第一问洛克侧重于生命和财产权,后者更侧重于自由和生存权;第二问可以结合美英两国的历史背景回答,前者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专制、实行民主法治的要求有关,后者与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有关,同时还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答案:(1)原则:自然法原则(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有限政府(分权制衡)。

(2)不同:洛克强调人的生命权和财产权;《独立宣言》强调人的生存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7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Wor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7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Wor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高考题组】考点一巴黎公社1.(2011·全国卷·T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解析】选D。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A不符合材料本意;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 错误;“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C与材料明显不符;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

2.(2011·广东文综·T21)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解析】选D。

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发生的就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所以选D。

A时间不吻合,也不是阶级斗争;B发生在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C的发表是1848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

考点二十月革命3.(2012·全国卷·T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解析】选A。

因为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是起义的领导机关,掌握武装,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当时的主要政权。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0.25“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 人民版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0.25“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 人民版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0.25“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人民版【高考题组】1.(2015·四川文综·T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解析】选D。

结合材料内容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卡莱尔注意到社会出现了问2.(2014·全国卷Ⅱ·T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选A。

由题干提供的历史情境可知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变化,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这是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之一,也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材料中并未体现妇女解放,而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B、C不正确。

家庭手工业至今依然存在,只不过不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D不正确。

题。

该电影(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解析】选B。

本题最大的干扰项是C,但《全国工业复兴法》所包含的基本史实与图中信息不符,故不选C;图中的人物被机器左右了生活,不能体现A;从常识可判断电影《摩登时代》是喜剧手法,故D不正确;图中的男子面带微笑,但是自己身体的一半已经布满了螺丝钉;一半是正常人。

说明了以喜剧的方式展现工人服从于机器,再联系《摩登时代》的情节,所以B 正确。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含答案

2017《世纪金榜》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高考试题中文科综合试卷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只呈现历史部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人民版【高考题组】1.(2013·浙江文综·T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解析】选A。

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

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②④③①⑥⑤。

最迟被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找到这一突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

2.(2013·北京文综·T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解析】选B。

据材料中“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始为□县”等信息可以看出,题干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分裂战乱、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等史实。

A、C、D与题意不符。

【拓展延伸】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主要原因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随着时间推移,血缘纽带难以维系;井田制瓦解,失去经济基础。

3.(2012·全国卷·T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选C。

由题干主旨可以看出梁启超是说随着解决历史分裂问题,专制集权在不断加强,故C符合题意。

A说法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合乎历史事实:维系国家统一不一定非君主专制。

2017版高三历史(人民版 )一轮复习仿真卷仿真试题1 含解析

2017版高三历史(人民版 )一轮复习仿真卷仿真试题1 含解析

仿真试题(一)单元滚动检测卷·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浙江选考科目历史仿真试题(一)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籍中曾出现下列人名:殷孝祖、刘敬先、汤显祖、蔡兴宗等.下列制度中,对这些人的起名影响比较大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刺史制2.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期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于(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4.“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秦始皇设职授官使“政治权力等级世袭”中止的是( )A.分封制B.皇帝制C.内阁制D.郡县制5.生产工具与技术的革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下列工具(技术)与两汉时期农业生产相匹配的是( )A.石锄B.骨耜C.耦犁法D.曲辕犁6.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

该制度是( )A.三省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内阁制7.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这里所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火药B.指南针C.印刷术D.造纸术8.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

该机构是()A.中朝B.枢密院C.军机处D.宣政院9.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1841年5月30日)辰刻,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版【高考题组】考点一君主专制的演进1.(2015·天津文综·T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2.(2015·四川文综·T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

魏晋以来,浸以华重。

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解析】选C。

唐朝时的中书、尚书令是三省长官之一,都是宰相。

具体解析如下: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选B。

以“天子”自居的皇帝将治理人民看成是承奉天道,故皇帝经常要举行祭天大典。

同时,封建统治者对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的活动,从祭祀的对象、建筑格局到祭器的摆设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从皇帝祭天到官员、百姓祭祖,反映了封建伦理秩序的不可逾越,通过祭天和祭祖,也可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A与材料无关,材料并未涉及宗教问题。

C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祖先崇拜是先古时期就有的,不是皇权至上促成的。

宗法制体现的贵族世袭,官员、百姓祭拜祖先无法反映贵族世袭制,和题干主旨不符,可判断D不正确。

4.(2014·天津文综·T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标准仿真模拟卷(一)(分值:100分)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

”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这从根本上说明( ) A.汉初加强了君主专制 B.地方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C.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D.汉初分封只能是刘氏家族2.在中国古代,官府新招来的工匠都需要进行训练,由官府指派技术高超的艺人传授技术,提高技能。

到唐代这种技术培训方式趋于完善,出现“技工学校”。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技术的培养与传承B.强化了技术推广和普及C.注重产品的质量保证D.规模大、分工细、技术先进3.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

胡适说:“看《墨经》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

”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

”这说明( )A.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B.战国学者普遍主张求真务实C.传统学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D.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4.1895年某报刊曾发文称:“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此言论应出自( ) A.洋务派 B.实业救国的代表C.早期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5.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回顾当时抗战的胜利,有观点认为,“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抗日战争(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B.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D.发展了人民革命力量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上述“这些原则”( )A.成为指导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和平相处的原则B.是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建交的原则C.有利于增强当时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D.成为了国与国相处的基本原则7.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B.人口急剧膨胀C.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8.对于“城邦”一词的解释大同小异。

中文译为“城邦”的“波里斯”一词有“城市”“国家”“公民集体”三个含义。

这说明( )A.城邦由众多城市构成B.“公民集体”是城邦的本质所在C.城邦一定是城市国家D.城邦一定要由上述三个要素构成9.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

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

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A.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10.“……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该材料描述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C.罗斯福新政D.中国改革开放11.围绕着中心词“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

可以推断,此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动摇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D.第三世界国家由兴起到发展壮大12.美国学者亨廷顿等人坚持“文明冲突论”,坚持以美国和西欧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必将与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正教文明、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明、以阿拉伯国家为代表的伊斯兰文明发生冲突。

这种理论( )A.为美、欧等建立霸权提供借口B.强调文明应相互吸收而非排斥C.鼓吹欧美文化优越论D.经济全球化加剧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其中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商业被列为“九职”之一,目的是通四方之珍异,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

市场上主要商品不外是奴隶、牛马、珍宝等。

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规定体现贵族地位等级和权威力量的礼器和兵器不准入市;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人等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免有失身份。

市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有分区管理、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稽查盗贼的“司稽”,验证“质剂”(契约)并管理度量衡的“质人”,征收商税的“廛人”。

《周礼》一书中对此有详尽的记载。

……这套做法一直为后世所仿行,影响久远。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材料二这航海法制定的时候,英、荷两国虽实际上没有战争,然两国间的仇恨,已达极点。

这仇恨在制定这法律的长期议会统治时期已经开始,不久在克伦威尔王朝及查理二世王朝的荷兰战争中爆发了出来。

所以,说这个有名法令有几个条目是从民族仇恨出发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航海法对国外贸易,即对因国外贸易而增加的财富,是不利的。

一国对外国的通商关系,像个别商人对他所交易的人的关系一样,以贱买贵卖为有利。

但是,在贸易完全自由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最可能有贱买的机会,因为贸易完全自由,鼓励一切国家,把它所需的物品,运到它那边来。

……由于国防比国富重要得多,所以,在英国各种通商条例中,航海法也许是最明智的一种。

——亚当·斯密《国富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西周王朝对市场管理的举措及意义。

(11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制定航海法的背景条件,并说明亚当·斯密的写作意图。

(14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列宁认为,所谓“近代史”,就是以资产阶级为中心的时代的历史;所谓“现代史”就是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时代的历史。

……中国现代史从何时开始,国内外史学界认识很不一致,大体有如下几种见解: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而影响最大的则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改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 运用所学的史实,可任意选择一种关于中国现代史分期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分析论证。

(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请考生在15、16、17、18题四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万历十九年(公元1581年),张居正时任内阁首辅,他将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

其基本内容如下:《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一岁之役,官为佥募。

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

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

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马金华主编《中国赋税史》(1)根据材料,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施“一条鞭法”的积极意义。

(9分)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新青年》发表的重要文章(摘录):1915.5创刊号《敬告青年》陈独秀1915.10《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高一涵1915.12《女性与科学》孟明(译)1916.1《青年与国家之前途》高语罕1916.11《宪法与孔教》陈独秀1917.1《文学改良刍议》胡适1917.2《文学革命论》陈独秀1917.4《俄罗斯革命与我国民之觉悟》陈独秀1918.5《狂人日记》鲁迅1918.7《我之节烈观》鲁迅1918.10《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李大钊1919.5《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1)据材料,概括归纳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阵营的政治、思想、文化诉求。

(9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6分)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日本投降后……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甲)保证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乙)建立尊重他国权利,支持表现了联合国宪章的理想与原则的美国之目的,和平的、负责的政府。

”——1945年9月22日,日本投降后美国对日基本方针的声明“我们不仅使日本能够自立,还必须把它培养成为坚强而安定的民主主义国家,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

”——1948年1月6日,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的演说(1)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政策是否恪守了《波茨坦公告》?为什么?(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历史背景。

(9分)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875年,“马嘉理案”发生后,清政府手足无措,只得答应英国的种种要求,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

选来选去,清廷决定派郭嵩焘担此重任,因为他向以懂洋务著称。

他在去伦敦的日记《使西纪程》中,对途经十数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设立议会、制定宪法的改革,苏伊士运河巨大的挖河机器,“重商”对西方富强的作用,全都作了介绍。

他在日记中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是石破天惊的创见。

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他的思想更加激进。

后来总理衙门将《使西纪程》刊行,但立即引来顽固守旧者的口诛笔伐,“殆已中洋毒,无可采者”。

有人以郭嵩焘“有贰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为理由提出弹劾他,认为应将郭嵩焘撤职调回。

由于找不到合适人选,清廷未能将他召回,但下令将此书毁版,禁其流传。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出使西方的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使西纪程》被禁其流传的原因。

(6分)答案解析1.C A表述错误,是相权对君权的限制;B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说明地方问题;D说法错误,汉初也分封了异姓侯王。

2.A 材料中体现了古代官营手工业的技术传承,故A正确,B推广和普及表达不准;D规模大、分工细和C中的质量问题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