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启示类问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

2019年中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

热考题型专项练题型1史料主旨类选择题1.《左传》记载:“晋卻至与周争田。

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晋侯使卻至勿政争。

”材料反映出( )A.周天子丧失土地主宰权B.宗法制度已经全面崩溃C.土地私有制已普遍确立D.晋侯正式取得霸主地位解析:选A。

解读题干材料,可知体现了晋侯与周王争土地,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的崩溃,故选A项。

材料体现宗法制受到破坏而非全面崩溃, B项错误;晋侯与周王争土地说明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而非普遍确立,C项错误;晋侯争地而非周王认可其会盟,不能说明取得霸权地位, D项错误。

2.表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解析:选D。

解读题干材料,“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选D项。

“孝廉”为两汉时期选官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 A项错误;“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不能判断所选之人为贵族, B项错误;“太祖(曹操)少机警”所举时空依然属于两汉时期,不能体现魏晋时期的发展, C项错误。

”3.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

”由此说明草市( )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解析:选B。

据题干“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信息,表明分散经营和集中经营相结合,故选B项。

4.(2018·山东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

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附中考答案)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附中考答案)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附中考答案)1.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1.1 改写材料一:这个时代需要巨人,而且也产生了巨人。

这些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以及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都非常出色。

这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

材料二的作者是XXX,他的另一个代表作品是《宣言》。

1.2 改写材料三:在法国,那些启发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很革命,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无论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

其中一位主要思想是批判现有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这位人物是XXX所描述的那些人物之一。

1.3 改写问题:1) 材料一中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指的是什么?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他的另一个代表作品的名称是什么?2) 材料三中的“伟大人物”可以举一个例子吗?说出他的主要思想。

3) 材料一和材料三共同说明思想解放具有什么重要作用?2.改写材料:2.1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名正言顺地解除了对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同时,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2.2 材料二: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XXX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2.3 改写问题: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些法律文件?它们各自旨在解决什么问题?2) 合众国取得“自由独立”的途径是什么?材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3) 材料二反映的文献由谁颁布?该文献的颁布对美国南北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这两个重大事件的解决对本国发展有何共同影响?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3.改写材料:3.1 改写材料一:大约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的威胁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中考历史启示类题型分类归纳

中考历史启示类题型分类归纳

(一)关于战争类1.鸦片战争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或问:近代屈辱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答: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覆辙,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学生就要认真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2.关于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答: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国力衰落,屡遭列强侵略,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今天的中国就要不断的改革和开放,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当时中国经济政治落后,国力衰弱。

(2)(客观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

4.从《南京条约》图片、日本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等图片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答:(1)(经验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才能得以实现。

(2)(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3)(社会责任)树立为挽救民族危亡的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5. 你对南京大屠杀的感想是什么?答:(1)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2)我们要勿忘国耻,更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强大而奋斗。

(3)当今社会,我们仍要提防军国主义的复活,争取世界和平。

6.结合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等史实,说明了中国军民有哪些精神?答:中国军队具有不怕牺牲、不畏强敌、为国献身的精神。

(例子:如: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日军以坦克为前导,向庄内猛冲。

中国军队既无坦克又无对付坦克的平射炮,仅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搏斗。

后来当全庄要被敌人攻陷时,中国军队组织敢死队,多次在夜间展开反击,又奇迹般地夺回大部分街市。

)(注:百团大战说明抗日战争在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逐渐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力量。

)7.(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说一说两次世界大战给你的感受,使你有什么想法?答: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和财产。

中考历史 知识专题探究五 中外民生问题

中考历史 知识专题探究五 中外民生问题

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角度一:启示类 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有哪些启示? 坚持以民为本、维护民众利益;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注
意体制创新,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任用贤才等。
2.我们从古今中外促进民生发展的举措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1)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必须要关注民生。 (2)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调动人民生产 积极性。 (3)满足国民的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目 的。
买卖(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 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 有制);鼓励耕织,生产粮 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
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让士兵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
西汉 汉高祖 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 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
民,减免徭役及兵役 势稳定下来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
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
汉文帝、汉
出现“文景之治”的局
西汉
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
景帝

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 出现“光武中兴”的局 东汉 光武帝
民的负担,减轻刑罚等 面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
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加
三国统治 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蜀
三国
快了西南和江南的开

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
影响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 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
太平天
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 均分配土地,企图通过这个方
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
国运动
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
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 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

历史答题归类总结启示

历史答题归类总结启示

中考历史启示类问题分篇归类一、改革篇史实:中国改革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开放外国改革史:日本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规律总结1、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

3、启示:4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强国之路。

1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符合本国国情。

2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3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关于中国)二、革命篇史实: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外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启示:1、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2、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关于中国)3、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必然会被推翻和粉碎。

4、国家独立和统一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美国)5、新制度战胜旧制度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三、思想解放篇史实: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外国: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启示:1、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思想解放推动政治运动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四、世界大战篇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启示:1、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霸权主义。

2、要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求得共同发展。

3、战争客观上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科技使战争变得更加恐怖、残忍。

五、科技革命篇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2023年湖南岳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3年湖南岳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3年湖南岳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两道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和道德与法治合堂考试,考试时量各60分钟;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3.考试结束时,考生不得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所表示的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 B. 钟鼎文 C. 大篆 D. 小篆2. 如果有机会让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A. B.C. D.3.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粮食产量很高。

这反映了宋代()A. 人民勤劳B. 手工业兴盛C. 商业繁荣D. 经济重心南移4. 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

“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5.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下图所示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D. 行省制6. 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够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据此,下列属于原始史料的是()A.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B. 司母戊鼎C. 电视剧《康熙王朝》D. 《西游记》7. 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

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

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8.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A. 背景B. 原因C. 经过D. 功绩9.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初中历史19个中考常考设问及答题模板

初中历史19个中考常考设问及答题模板

初中历史19个中考常考设问及答题模板一、大国崛起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2. 答案模板(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 答案模板(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2. 答案模板(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2. 答案模板(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2. 答案模板(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答案模板(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常见的启示认识感想类问题集锦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常见的启示认识感想类问题集锦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常见的启示、认识、感想类问题集锦:1、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举措或建议:①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实行惠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②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兴农;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④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2、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健康发展的建议:①中美两国都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②加强中美两国之间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③美国遵守一个中国原则;④加强对话,以和谈的方式解决两国的分歧。

3、对台湾问题的看法:①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④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⑤“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4、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①弱国无外交;②落后就要挨打;③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1)代表事件(探索的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特点: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经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过程。

(3)启示:①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关系的世代友好:①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反省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②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走和平发展之路;③我们要珍惜和平,勿忘国耻,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④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对话协商。

中考历史启示、评价、主观性问题速查

中考历史启示、评价、主观性问题速查

中考历史启示、评价、主观性问题(速查)中国古代史[1-1]{1、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1).你学习了商鞅变法后,有何感想?(2).商鞅变法失败还是成功?商鞅精神是什么?从中得到的启示。

2、汉武帝大一统和评价汉武帝(1)有人说:“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不能不研究秦始皇;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

”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3、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4、三国两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回答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关问题。

(1)在战国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曾经出现过两次对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改革,你知道是哪两次改革吗?(2)在战国时期的那一次改革中,奴隶主和旧贵族对其中的一项改革措施最为不满,你能判断出这一项改革措施是什么吗?(3)有人说,这两次的的改革,前一次改革因为推行改革的人最后因改革牺牲而失败了,而后一次的改革是成功的,你认为呢?请你加以说明。

}[1-2]{4、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和评价唐太宗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得到的启示。

5、唐代对外关系(开放与交流)—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2)从唐朝著名高僧鉴真和玄奘历尽艰辛追求事业的感人事迹中你能感悟到什么?(3)为什么世界各国至今仍称中国人为“唐人”,而不称“清人”呢?(4)有人认为,唐朝很强大,用不着对外开放,你认为呢?(5)你认为唐朝的开放与清朝的“闭关锁国”的结局对我国今天有何启示?一位历史学家曾说:“中国文明曾经影响了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历史上曾有开放的时代,中国人敞开博大的胸怀,拥抱了来自印度、阿拉伯、甚至地中海沿岸的文明,洗礼了自己,包容了世界,丰富了人类的文明。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日本今天国内很多建筑的风格都和中国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颇为相似,请你用史实说明唐朝开放政策对日本的影响。

2)在元朝时,泉州成为了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的世界第一大港,在那时,有一个来自意大利的旅游家在他游记里详细介绍了泉州港的繁荣,他是马可波罗。

中考 历史 启示类总结

中考 历史 启示类总结

主要事件的认识、启示、感想列强侵略(一鸦、二鸦、甲午、八国):①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②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中有关中国问题的规定:①弱国无外交②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③我们要发展经济、科技,提高综合国力3、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邓世昌、义和团):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光荣传统;②学习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③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奋学习,努力奋斗。

4、侵略与抗争: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②落后就要挨打;③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

5、近代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近代化;③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曲折;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现代化的首要条件;⑤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6、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确立的;(2)中共的挫折和失误: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艰难曲折;②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③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④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失误,不断走向成熟。

(3)党的惠民政策: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土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4)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①中共能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只有共产党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农村政策:①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生产关系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③从农村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劳动者利益。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阅读题的启示和感悟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阅读题的启示和感悟 人教新课标版

1、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历经曲折,对此你有何启示?提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比较近代化和现3、代化的历程和结果,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提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4、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提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

5、从近代我国文物流失到当代追索文物回归,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近代文物的流失是因为国家落后,被列强侵略;今天追索文物是因为国家强大了。

6、从成功举办奥运会到世博会,你想对日新月异的中国说些什么?提示:略7、中国外交结局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的提升8、中美关系几十年来从敌对到邦交正常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提示: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其根本出发点是符合国家利益。

9、从以上材料(汉、唐、明朝的对外交往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你对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发展的关系有怎样的认识?提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挨打,对外开放国家繁荣富强。

10、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提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制定政策必须符合国情等10、三次改革(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1933年罗斯福、1978年改革开放)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了什么历史经验?提示: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改革应结合本国国情,应当以史为鉴;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任答2条)11、结合所学知识及身边的变化,就政府应如何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感想。

提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制定政策必须符合国情,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12、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分析这一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经济全球化趋势原因:第三次可以革命的推动;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冷战结束。

历史常考设问答题模板

历史常考设问答题模板

中考马上就要开始啦!不过不用紧张,我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通过分析研究近几年全国真题的542条开放性设问归纳的常考答案模板。

七嘴八舌说考情素质教育有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特点,在各地市中考命题方面都会有意识的提升和增加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的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和分值,而开放性设问并不具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常考设问及答案模板一、大国崛起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2. 答案模板(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 答案模板(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①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②加强交流,增进互信;③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2. 答案模板(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2. 答案模板(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2. 答案模板(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中考历史考点专题五 创新

中考历史考点专题五 创新

角度二:原因类 3. 结合所学谈谈各国不断进行创新的原因是什么?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 时俱进,敢于创新;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 的选择。
角度三:建议类 4. 历史证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合理建议。 创新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社会发展 的活力;要勇于改革,不断创新。
线索梳理 多角度设问
多角度设问
角度一:启示说明类 1. 结合历史上的制度创新,谈谈你的认识以及得到的启示。 认识:制度创新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制度创新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 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制度创新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启示: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立足国情,科学决策,适时调整政策,是保持社会 发展活力的关键;各国之间的制度可以相互借鉴。
(2)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倡导理性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 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反对专 制和独裁的思想,为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启蒙思想家倡导 的自由、平等思想,激发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受启蒙 运动影响,在中国宣传西方政治体制,如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指导了中国的戊 戌变法运动。 (3)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பைடு நூலகம்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综上所述,先进思想指导社会实践, 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 “科技创新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现代工厂制 度的确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的出现,使人类进入“ 铁路时代”,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交通往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极大地拓展了 人类的生活空间,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中考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答题方法

中考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答题方法

中考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答题方法一、启示和认识类问题的解答:首先是说明你认识到什么道理(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原因,概括性的结论),然后是说明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此列举几种问题的启示类答题方式:1、民族关系类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才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2、经济发展和改革类问题:①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②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④改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⑤改革要切实维护人民利益,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⑥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和守旧势力作斗争。

3、中外关系、世界大战和国际冲突问题:①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②国家之间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国际冲突尽可能以和平手段协商解决;③中国要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发展国防力量,做好事态进一步发展的准备④国家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⑤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4、世界大战与维护和平问题:①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②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国家之间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国际冲突尽可能以和平手段协商解决;④热爱和平,反对战争;⑤发展中国家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5、科技类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国家要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创新能力;6、从个人角度谈认识:要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7.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说明的问题: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④我们也要有爱国之志和报国之行,为国家富强而奋斗。

8、中共开辟民主革命道路的启示: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勇于改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真正维护人民利益9、从两次国共合作中得出的认识:①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②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力量,坚持以斗争求团结;③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024年河南郑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南郑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南郑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A.较高生产力水平B.频繁的兼并战争C.新兴的小农经济D.宽松的社会氛围3.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A.建筑用途广泛B.史料价值突出C.艺术价值较高D.材料来源丰富4.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A.铸币金属匮乏B.币制较为混乱C.农业技术落后D.商品经济衰退5.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6.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初中历史中考认识启示类知识整合(共两组)

初中历史中考认识启示类知识整合(共两组)

中考历史认识启示类知识(一)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灭亡的启示:①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②缓和社会矛盾,才能长治久安。

历史上选拔人才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①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②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③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④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⑤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②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③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坚决彻底、善于用人;④改革措施要符合客观实际、行之有效;⑤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⑥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将遭到守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甚至是血腥的斗争。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给我们的启示:①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②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进行外交;③与各国保持平等团结,但坚决反击侵略;④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①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反封建必须与反帝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③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的领导;④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联合和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发展;⑤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⑥和平来之不易;⑦人民是胜利之本;⑧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联合;⑨居安思危,防止悲剧重演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改革的失败对我国的改革的借鉴之处:①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反对一切外来势力的干扰;②从各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③发挥市场、计划等经济手段的作用;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改善党群关系。

中国古代、现代科技成就的启示: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发展奠定雄厚物质基础;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④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科技发明的大量产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

中考历史启示类问题答案

中考历史启示类问题答案

启示类问题答案一、中国古代史1、郑和下西洋:中国要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融入世界,中国走的是和平开放之路,国力强盛,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地位。

2、闭关锁国:①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②对外开放政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③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展开多边合作,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封闭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3、科举制的意义和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②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唐代诗歌的艺术和繁荣;③对周边国家缠上深远影响,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④科举制延续了1300多年,有进步作用但也存在弊端。

二、中国近代史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近代化:以近代工业和科技为推动力,由农业社会转变为近代工业社会。

主要表现: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理性化。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经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过程。

代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启示:①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到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如何弘扬五四精神:PS :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惊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②中国近代史是人民的一部抗争史,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③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②在生活中要敢于面对困难,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不断创新,报效祖国。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 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

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A. 产生时间最早B. 居于核心地位C. 发展相对独立D. 体系最为完备2. 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表)。

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甲骨文对应汉字贝买贯宝A. 货币B. 礼器C. 食器D. 酒具3. 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

这表明当时铁器()A. 象征贵族身份B. 制作工艺精良C. 实行官营专卖D. 得到广泛使用4. 汉武帝分别设置《诗》《书》《易》《礼》《春秋》博士,让他们专心传经讲学,后来,博士又演变为国家学术教育机关的学官。

这有利于()A. 儒学地位提高B. 科举制度完善C. 人民负担减轻D. 经济管理强化5. 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

这折射出唐朝注重()A. 传承与创新B. 交流与传播C. 改进与推广D. 开放与互鉴6. 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蕃坊”“蕃学”。

这是由于当时()A. 市民阶层壮大B. 海外贸易兴盛C. 民族交往频繁D. 文化教育发展7. 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

这种“打破”是为了()A. 保护自然环境B. 方便信息传递C. 加强中央集权D. 开发江南地区8. 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

这强调了《红楼梦》()A. 语言精练生动B. 内容通俗易懂C. 线索清晰完整D. 汇聚传统文化9. 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历史试题三、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第19-28题,每题1分;第29-35题,每题2分。

共24分)1.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当地传说B.地区风俗C.经典文献D.出土文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出土文物是当时真实开情况的遗存,是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最高,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第二手资料,有参考价值,排除。

故选D项。

2.文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础,秦朝促进文化认同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推行小篆B.统一货币C.编制户籍D.颁行秦律【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文字上实行统一的措施,把小篆字体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A项正确;统一货币属于经济措施,排除B项;编制户籍属于政治措施,排除C项;颁行秦律属于法律措施,排除D项。

故选A项。

3.某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历史人物传记,其中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针灸、麻沸散、五禽戏。

这篇传记描写的是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华佗有神医之称。

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

C项正确;A项与这些内容无关,排除A项;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李时珍是明代医药学家,历时27年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排除BD项。

故选C项。

4.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优越B.大量人口南迁C.民族交融加深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可得出是指南方经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北民大量南移的影响,促进了南方的开发与发,B项正确;A 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在原因,排除A项;C项是北民南迁的表现,排除C项;当时海外贸易并没有拓展,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示类问题答案一、中国古代史1、郑和下西洋:中国要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融入世界,中国走的是和平开放之路,国力强盛,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地位。

2、闭关锁国:①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②对外开放政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③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展开多边合作,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封闭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3、科举制的意义和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②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唐代诗歌的艺术和繁荣; ③对周边国家缠上深远影响,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④科举制延续了1300多年,有进步作用但也存在弊端。

二、中国近代史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近代化:以近代工业和科技为推动力,由农业社会转变为近代工业社会。

主要表现: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理性化。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经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过程。

代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PS :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惊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②中国近代史是人民的一部抗争史,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启示:①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到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如何弘扬五四精神: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②在生活中要敢于面对困难,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不断创新,报效祖国。

4、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5、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6、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①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②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③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7、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①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②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

8、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三、中国现代史1、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①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

②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2、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①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③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④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3、对台湾问题的看法:①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③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⑤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⑥“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4、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①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③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

四、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1、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启示:①任何国家在何种情况下都应有危机感,不断进行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在维护自己的前提下,也要维护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要有防人之心,却不应有害人之意;②历史已无数次证明了侵略战争是不会成功的。

罗马帝国也好,日尔曼也好,包括日本,它们都没有好的下场。

2、日俄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①一个民族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②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③要从具体的国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别过的模式,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④要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3、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五、世界现代史1、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①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③政通人和,经济发展。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2、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的秩序,但这个秩序是不稳固的,它们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基础上,没有真正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新一轮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新战争。

3、两次大战后中国在历次国际会议上权益受损或外交失败的启示:①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②帝国主义列强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③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4、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

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5、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6、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7、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①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②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8、西欧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①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10、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1、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①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②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2、理想中的世界格局:①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②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③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④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13、中国应对多极化格局的策略:①认识到经济实力是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14、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挑战: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15、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②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③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④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因此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六、补充版块1、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①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②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③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④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①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和友谊;②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3、你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①认识到各国各民族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②增强国际意识,积极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尊重并学习外国历史和文化,开展国际交流与协作;③增强开放意识,拥护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改革篇史实:中国改革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开放外国改革史:日本大化改新;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规律总结1、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

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3、改革的启示: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③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④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⑤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二、革命篇史实: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外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启示:1、落后野蛮的制度最终是要被推下历史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