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模式的创新初探
242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模式的创新初探■徐培江/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已经进行了11年的改革试点,逐渐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是我国目前教育发展改革的必进之路,也是完善高职院校相关选拔机制的有效途径。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做法以及相关服务,针对生源、命题选择、内容范围以及考试管理等等,进行了思考来探索一种新型的高职院校考试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单独招生 考试改革 模式创新我国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开始于2007年,是一项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创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的新型的学生录取方式,方便高职院校招到合适的学生,提升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是改善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考生录取的一次新的创新尝试,也是顺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潮流,建立多样化的选拔方式,为考生提供更完善的选择平台,进一步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一、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进程我国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局部的试点,从江苏、浙江以及湖南、广东开始;到2008年,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从四个省发展到8个;2009年,教育部开始安排高职示范性院校单独招生,计划33所高职院校招生9240名学生;2010年,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从33所到73所,计划招生从9240名到25505名;2011年,已经有159所高职院校参与试点工作,招生工作如火如荼;2012年,试点高职院校达到了250多所,到了2016年,试点学校达到600多所,单独招生规模范围进一步扩大。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招生模式主要包括单独招生、对口招生、综合评价入学、“高考成绩+技能测试”、“3+2”中高职贯通以及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六种模式。
在以上几种招生模式之中,单独招生考试是试点最早的一种,也是范围最广的一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现状分析与改革方向初探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是 高 等 教 育 系 统 中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也 是 职 业 教 育 系 统 中 的 一 个 必 要 环 节 ,在 社 会 发 展 中有 着 特殊 而重 要 的地 位 。 在 知 识 经 济 中 ,人 力 资本 在 经 济 发展 中 的作 用 发 生 了
重大 的变 化 ,高技能型人才作为人力 资本 的一部分 ,其作用越 来 越 大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作 为 培 养 高技 能人 才 的 主要 形式 正被 越 来 越 广 泛 地 接 受 。 因此 ,大 力 发 展 高等 职 业 教 育 尤 为必 要 。而 大 力 发 展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必 须 建 立 与社 会 经济 发展 需要 相适 应 的招 生 制 度 。
一
、
革 已势在 必行 。 二 、我 国高 等职 业教 育 招生 制度 改革 方 向初 探 大力 发 展 我 国高 等职 业 教 育 ,促 进 职业 院 校办 出特 色 、办 出
各 类 中专 、职 高 和技 校 的 毕 业 生 , 由于 年 龄 偏 小 ,学 历 偏 低 ,就业 上 面 临相 当 压力 ,他 们 中很 多 人 非常 渴望 进 入 高一 级 的 院校 学 习 、深造 。这 部 分 学生 应 成 为高 职 院校 重要 的生 源市 场 。 高职 院校 应 解放 思 想 ,从对 普 高生 生 源 的 过分 依赖 中解脱 出来 。 扩大 对 “ 校生 ” 的招 收 比例 。对考 生 资 格 问题 ,建 议 国 家政 策 三 可适 当放 宽 往届 “ 三校 生 ”报 考 高 职院 校 的 限制 。 因为 很 多 中职 生在 工作 后 ,由于技 术 革 新速 度 很 快 ,在 中 职学 的技 术 技 能 已经 跟不上技术变革的速度 ,因而需要进入高职进行深造 ,提高 自己 的技 术水平 。 ( )考试 形式 改革 。探 讨进行 分 类别 、分层 次 招生 二 分类 别 ,是 指对 普 高生 和 “ 三校 生 ” 要 区别对 待 ,努力 寻找 比较 科 学 、合 理 的考试 形 式 及方 法 。 目前 有学 者 建议 ,普 高 生在 参加 完 高考 后 ,再参 加所 报考 高职 院校 组 织 的考试 。考 生 在 高考 结束 后 一 天 ,其报 考 的学 校 再组 织 技能 考 试对 其 动 手操 作 能力 进 行测 试 ,对 没有 完 全 把握 升入 普 通 高校 的 普高 生来 说 ,参 加这 一 考试 也 是 给 自己 留了 一条 后 路 。对 “ 三校 生 ” ,一 般高 职 院 校 的 招生考试 ,其文化基础课仍由各省 ( )统一组织命题考试 ,一 市 般都 在五月 份开 考 ,专业课 考试 由招 生 院校 自行组 织 。 分层 次 ,是 探讨 高职 考试 与 本专 科 考 试是 否 可 以分 开 进行 。 目前 我 国 的高考 用 一套 试 卷测 试 不 同层 次 的考 生 ,这 不 但 会影 响 试卷 的区分 度 和效 度 ,而 且 也不 可 能适 应 水 平悬殊 的不 同学 校 、 水平 悬殊 的不 同考 生 的要 求 。特 别 是对 高 职 院校来 说 ,他 们 不能 根据 自身培 养 目标 的 要求 选 拔合 适 的考 生 ,只能 录 取遭 遇 普 通高 校淘 汰 的落 榜 生 ,客 观上 影 响 了高 职培 养 目标 的实 现 。 因此 ,采 取分 层 次考 试 、分 层 次录 取 的形 式 ,在 试 题 的要求 和难 度 上 有差 异,这样不但可以分散高考的竞争 ,还能为高职院校进行操作技 能考 核提供 可能 。 ( ) 开培训 渠道 ,接 纳社会 各 种人 群接 受 高职教 育 三 广 几乎 每 个 企业 ,都 拥 有 大 批 的实 践经 验 丰 富 ,但 理 论 知 识 贫乏 的青年技术工人 ;另外还有哪些在企业有一技之长或工程实 践能力较强的已经取得中专毕业文凭的技术人员。这些人无论是 自身提高的需要,还是企业发展的要求 ,都使得他们具有进一步 学习、深造的强烈愿望,针对这些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的特点 , 高职 院 校应 降低 门槛 ,通 过 “ 进 严 出 ” 、 “ 分 制 ” 、 “ 宽 学 注册 生 ”等 运作 机 制 ,为 他们 入 学创 造 条件 。对 于一 些 劳动 模 范 、技 术能 手 ,亦 可确 定一 定的 名额免 试招 收他 们 入学 。 ( )以就业 为导 向 ,灵活安排 考试 时 间 四
制定高职高专专业考试改革方案的意见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高职高专教育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Ⅰ12-1 附件8制定高职高专《专业考试改革方案》的意见学校教育考试是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根据培养教育目标,选择相应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具有的能力、技能、素质水平进行测度、甄别和评价,并促进其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活动。
学业考试的目的一是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鉴别学生的差异性,二是通过考试测量这一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和提高能力、技能与素质。
因此,制定高职高专《专业考试改革方案》主要目的在于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鉴别学生差异性的教育考试模式,总体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征及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目标高职高专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这是《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
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即,不但是在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上进行的第三级教育,而且培养对象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为主的。
所以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或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征:一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或实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
也就是说目标应根据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确定,具有很强的职业(或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二是按照上述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要以成熟的技术、管理规范和标准的掌握与应用为主,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高超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上岗;三是具有适应一线岗位的基本素质,如踏实、能吃苦耐劳、善于沟通与合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等。
考试是教育测量的主要形式或手段。
教育测量则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现象(学生学业成绩)进行数量上的测定,或者说,考试是一种测量工具,用考试这个工具来测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像体能测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体能一样。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研究与改革探索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研究与改革探索作者:徐荣丽,高菊玲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24期内容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考试考核方式层出不穷。
从最初的单一形式考核测试到结合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的综合考量。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能力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从考试制度的方式、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对现行高职教育的考试制度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了改革考试制度的相关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探索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而考试制度鲜为研究,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十余年,现以所在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现状和改革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考试制度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考试制度的出现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前进的车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有科举、现有中考、高考。
考试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年代。
以前常流行的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这句俗语委婉说出了考试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意义。
那就是考试的两大功能,检验和选拔。
归根到底是起一种评价作用。
二.考试制度的现状分析笔者所在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国有公办全日制综合型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下设风景园林学院、农学园艺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人文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
各个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均采用了二级管理模式,有各自的教务办、学工办以及各教研室、实训室等。
在考试过程中,由各教务办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在一定的考试段内安排各自学院的考试,包括课程,考试地点,监考老师,巡考老师等。
学校的教务处会同督导部门只是起一个监督检查的作用,完全给二级学院自主权利。
(1)考试形式1.理论考试。
江苏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目前,江苏省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职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而出现的重要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考试招生;改革方案;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G71苑[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5-0111-01一、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作用(一)缓解高职院校生存危机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还在持续发酵。
2016年,省内已有一定数量的普通高职院校未能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即使江苏省内录取分数线在降至最低省控线的情况下,也仍有较大招生缺额。
近5年来,面向中职注册入学在计划数和录取数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目前的招生困境,深化了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扩大招生自主权唯分数论的考试模式一定程度上无法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扩大招生自主权,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学生,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
同时,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注册入学制度的实施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因此,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注册入学制度的实施,对高职院校招生模式的革新及招生自主权扩大方面,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二、江苏省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现状调研(一)江苏省高职招生种类1.高职院校提前招生高职院校提前招生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促进我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根据教育部及我省有关文件精神,在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基础上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
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均可申请参加改革试点。
2.对口单招为了培养出具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推出了一种新的招生模式,即对口单招。
和一般高中生参加的高考相比,这是另一种概念。
这种招生模式广泛受到社会和学校推崇的原因是它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但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摘要]当前推行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着种种困境: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单独招生选拔机制运行中的问题和管理体制中的权责划分。
分析这些现实困境,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走出困境的路径,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合理建构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困境路径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现状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层次部分,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部分。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没有完全形成独立的体系,高职院校的生源入学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高考的选拔,即选拔普通中学的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二是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对口单招”,即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学生的招生考试,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一种有效手段。
2007年以后,国家又试行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化选拔机制。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考的选拔仍然是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手段。
然而,现行的高考制度偏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的考核,这恰恰与高职院校要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社会和职业教育研究者都呼吁改革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模式,寻求和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选拔方式,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诉求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若干现实困境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由理论文本和法律规定走向具体实践,在目前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探讨这些现实困境,是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一)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1.“唯学历、文凭至上”主流价值导向的束缚。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扶持,学生和家长已经开始转变观念,并不一味地盲目追求高学历,而是转向更加注重技能和实用技术的掌握,更加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但是,“唯学历”的价值导向并没有完全消失,还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理念促使学生和家长第一选择是普通高校,认为只有在普通高校深造才是成才的“正道”,而报考高职院校多数情况下只是学生面对无学可上时无奈的选择,这种选择也造成了当前学生成绩差才上高职的现状,无形中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层次。
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招考改革试点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全国8 所高职院校试点运行 ,  ̄2 0 1 0 年猛增至7 3 所, 计划 招生人数 由最初的2 0 0 0 人激增到2 5 5 0 5 人 ;截止到2 0 1 1 年, 全 国参 与招生 的院校 多达 1 5 9 所 ,计 划招生 的人数 高达 5 9 3 6 5 人 。以上数据表明每年我国参与单招考试 的院校数 量和计划招生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 由此可见单招工 作已在全国广泛开展, 并有不断扩大的前景趋势 。 2 . 报考条件逐年放宽 , 生源范围逐年扩大 。 在2 0 0 8 年以 前单招考试的生源范围仅限于考生所在省区直辖市的普高 毕业生 ; 2 0 0 9 年以后除所在省区直辖市的普高毕业生外 , 条 件放宽至条件成熟的院校试招少量具有两年工作经历 的中 职毕业生; 尤其到2 0 1 0 年以后生源扩大为普高毕业生为主, 三校生( 中职 、 技校 、 中专 ) 为辅 , 具有高中毕业的复转军人 、 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 、 失业人员或初 中毕业生均可招收报 考。 3 . 单招考试的选拔机制。 资料表 明, 大多数单招考试的 次考核的重要性 自行确定评价标准。 第四, 考虑在专业课程 评价 中专业竞赛成绩折合专业课程成绩或学分 ,肯定学生 的社会活动能力与创造力 ,并 由此达到激励学生提升社会
4 . 考核方式与内容适应社会需求。大学使命陈述的多 样化和课程体系与社会需要的相关性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趋 同的共同问题领域之一。 ( 克拉克 ・ 克尔 ) 高等教育考试 的 功能主要是对学生全面发展过程的检测与反馈 ,最终实现 向社会输出合格人才的 目的 , 在人才输出方面 , 学校 、 学生 和作 为最终受益者的用人单位多方共赢是 教育的理想状 态。 学校应主导搭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渠道 , 设计与社会需 求具有相关性的考试方式与内容,在考试方式和内容的设 置上 , 不同类型专业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调研 , 广泛汲取 相关领域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建立社会需求相关性实践考
关于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模式的探讨
、
职业 院校 的学生 “ 破帽遮 颜过 闹市 ” 觉 得 有低 人 一 等 ,
Hale Waihona Puke 江山, 每年 为 国家 培 养 了大 批 的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 继前 几年启 动 的重点 院校 自主招 生 改革 之 后 , 育部 教 在高 职 院校 中开展 了单 独 招生 改 革 试点 工 作 , 断创 不
二、 高职 院校 单独 招生考试 模式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虽然 高 职单招 考试在命 题 方式和 招生制 度等方 面
些高 职 院校 的命 题 人 员 在 命 题 过 程 中为 了省 事 , 接引用 大量公 务 员考 试 的题 型和 版 本 到单 招 试 直 题 中 , 职业 能力和 职 业态 度倾 向测 试 与 考 生所 选 专 使
一
一
题 尤为 突 出。本研究 通 过 对 2 单 独 招 生试 点 高 职 5所 院校进行 调查 , 发现 在单 独 招 生考 试 模 式 中 主要 存 在
以 下 四个 问 题 。
( ) 一 高职单 招考试 的宣传 力度 不够 当前 , 学 而优则 仕 ” 万 般 皆下 品 , 有读 书高 ” “ “ 唯 “ 仕轻农 ” 重学 历轻技 能 ” 重 “ 的传统 观 念根 深 蒂 固 , 在 些政 策制定 和宣传 导 向上 , 能 型 人 才被 排 斥 在 人 技 才 的范畴 之外 。人 们 对 劳 动 、 知识 、 才 、 造 的认 识 人 创 存在 偏差 , 职业 教 育 当 成 “ 流 ” 把 二 教育 , 至 于 有些 以
自隋大业 6 6年 始 , 清光 绪 3 0 至 2年 止 , 国开科 我
影响下 , 高职单 招考试 还存 在诸 多问题 , 考试 层面 的 问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浅析及招生对策研究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l a q u a l i t y,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p u b l i c i t y a d mi s s i o n s , e x p a n d i n g s e c o n d a r y v o c a t i o n l a e n r o l l me n t p l a n a n d e n h a n c i n g
a n d Ad mi s s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S u n Yu
( A d m i s s i o n O f f i c e , Wu x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Wu x i , J i a n g s u 2 1 4 1 2 1 )
析 无锡 职业技 术 学院近年 来各 类 型 招 生情 况 , 提 出保证 生 源质 量 的 对 策 : 提 高 办 学水 平和 办 学质 量, 加 大招 生 宣传 力度 , 扩 大 中职招 生计 划 , 提 高学生就 业率 。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分 类考试 ; 招 生对策
Cl a s s i ic f a t i o n Ex a mi n a t i o n Re f o r m o f Vo c a t i o n a l Co l l e g e s
t h e e mp l o y me n t r a t e . Ke y wo r d s :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e x a mi n a t i o n; e n r o l l m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2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摘要: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尤其从2014年以来,国家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不断摸索前行中,也发现了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存在一些仍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广西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希望为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高职;分类考试;制度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变得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选拔制度几乎仍在照搬过去,改革效果不明显,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的分类考试招生选拔方式仍与普通高考几乎相同。
基于此,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对广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探讨。
一、分类考试招生的概述分类考试招生是指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国家统一考试招生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与评价方法选拔人才。
其中,考试内容根据上级考试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和组织,并确定选拔和录取规则,相关工作如考试程序、试题(试卷)、招生章程、录取规则等需上报省级招生部门备案。
分类考试是全国普通高考的一部分,俗称“小高考”。
1.高职考试招生制度的现状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培养的是理论型、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后者培养的是技术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分类考试的优势就是要通过多元化的考试选拔制度解决“万人挤独木桥”、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统考弊端,更加符合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特点。
当前,我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采用院校自行测试+学生自行向有报读意愿的学校申报测试+统一备案录取的方式。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对策与实践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对策与实践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冷雪艳,付曙光(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新高考改革是我国高考40年来的大变动、大调整,也是对高职院校招生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针对山东省高职院校近年来招生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做了详细分析,在实践工作中提炼成效明显的创新举措以增强高职院校自身招生竞争力,通过转变招生宣传重心,改变单一的生源结构,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从省内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招生策略建设方案。
关键词:高考改革;竞争力;策略;创新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26-0017-02一、引言(一)论文背景及现状新高考改革对山东省高校招生录取机制做出了大幅调整,也对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
通过学习新高考政策、分析往年招生数据、开展新生问卷调查、深入专业调研等形式,积极开展招生工作“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大发展”专题活动,认真研究新高考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结合山东省高职院校招生录取实际,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品牌特色发展,促进应用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及应用价值改革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行业发展机遇和创建优质特色专业群的平台,山东省高职院校应借助新高考的契机做好招生工作创新,通过吃透高考改革政策,用好招生自主权;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服务地域经济发展;完善招生体系机制,加强招生能力建设;加强生源基地建设,促进高中高校资源共享;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持续提高人才选拔质量;构建地域跨校联盟,共同发展提升整体实力等措施,为山东省高职院校招生提供及时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困境(一)招考类型封闭保守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普遍较多,生源范围大多面向全国省份,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山东省内,其招生主渠道仍为夏季高考生和春季高考生,而像专本贯通、单独(综招)招生、校企合作、技师培养、中外合作和三二连读转段等多元招生类型和合作项目投放的招生计划和专业在全省同类高职院校中所占比重较小。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
关于高职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考(三 班)一、 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背景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
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 98 所,招收专科生 12.37万人。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高等教育发展重点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明确提出“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或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作为补充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1999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更明确的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由以下机构承担: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内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极少数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成人高校等。
至此,“六路大军办高职”的局面形成。
1999年高校扩招,带来了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扩招前高职高专学生仅占高校招生计划的1/4左右,扩招后高职招生数已占高校招生计划的半壁江山。
2006 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高职211工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更是带动了全国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化。
2010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又决定在原有已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新增100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从举旗起步到法律确认、从规模扩张到发展方向定位、从示范引领到全面质量提升三个阶段。
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路径探析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О二一年第二十卷第二期(总第一百一十二期)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14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路径探析郑翠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就业办公室,广东 深圳 518055)摘 要:作为当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旨在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录取模式,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招生相对分开,体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
从分类招生实践情况来看,存在偏重知识考查不重技能测试、考试标准不一、招生录取不规范、没有形成独立招生录取体系等问题。
分类招生暴露出的问题说明分类考试和招生制度仍需完善,但是分类招生社会认可度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受歧视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改观。
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分类招生改革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路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层次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31X(2021)02-0014-04DOI:10.19899/ki.42-1669/Z.2021.02.003收稿日期:2020-09-22基金项目:2020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研究课题“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实践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7020310074J0)。
作者简介:郑翠香(1987- ),女,湖南耒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职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一、分类招生改革起源和政策背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实现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校分类考试(招生)”首次在国家级的正式文件中提出。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成为高职院校分类招生的主渠道。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改革措施及实施过程
措施
1. 完善招生政策: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分类考试招生政策,明确招生对象、报考 条件、考试科目、录取程序等要求,确保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
2. 加强考试管理:建立专业的考试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考试大纲、命题、考试组织 、阅卷、成绩发布等环节的规范和标准,确保考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加强高职院校招生管理力度
规范招生市场秩序
加强对招生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 宣传、违规招生等行为,确保公平、公 正、公开的招生环境。
VS
提高招生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的招生管理制度,明 确招生工作的流程和责任,提高招生工作 的规范化程度,同时要加强对招生工作人 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进 行。
硬件设施不完善
一些高职院校硬件设施不 完善,如实验设备、教学 设施等,影响教学质量和 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认知及考生报考心态方面
社会认可度低
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导致考生更倾向于选择本科院校。
考生心态不正确
一些考生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不足,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人才会选择高职院校,因此不愿意报考。
政策缺乏灵活性
政策制定缺乏灵活性,不能很好地 适应市场需求和考生实际情况,导 致招生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自身管理方面
01
02
03
管理不规范
一些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 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如招生宣传与实际不符 、虚假承诺等。
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 足,教学质量不高,难以 吸引优秀的生源。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管 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管理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演进、问题及改革路径——以四川省为例
屈 璐,尹 毅我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演进、问题及改革路径——以四川省为例摘 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四川省作为改革的“先行区”,经历了探索、调整、萎缩、发展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并形成了以单招为主渠道、对口升学考试为辅的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但在考试招生改革工作取得一些显著性成效的同时,也呈现出招考科学性与公平性保障不足、类型教育考试特征不明显、“双轨并行”的上升通道不畅等现实问题。
四川省亟待通过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优化考试内容与方法、构建双轨人才培养体系等举措探索独具地方特色的“职教高考”制度改革。
关键词:考试招生制度;分类考试招生;高职院校;职教高考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国家青年课题“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背景下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JA200255);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20年度课题“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职业教育使命研究”(项目编号:2020B0516)作者简介:屈璐,女,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及教育政策;尹毅,男,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3-0041-07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之举。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统考统招、单考单招、自主招生、中高职融通招生、注册入学、免试入学六种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样态[1]。
然而,从实践层面来看,现有的考试招生路径在设计与实施层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些问题还触及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存在的根基和价值。
本研究将以四川省为实践样本,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中对口升学考试和高职单招①两种主要模式的历史进程与发展现状,探究相关问题与成因,为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高考”制度提供四川经验。
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的分析研究
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的分析研究作者:张萍王晋王晓辉严琼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近三年的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实践,通过分析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形势和现状,提出建议和设想,旨在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更加规范公平、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改革分类考试分析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院级重点课题“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的分析研究”(项目编号:2016JYB04)。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陕西省积极推进高职招生制度改革,从2015 年起全面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
单一的高考招生制度已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选拔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要求高职院校多途径、多类型地吸收生源,通过改革人才选拔模式,为高职院校招收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条件,为培养大国工匠提供保障。
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实施以来,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形势和现状1. 高职生源人数持续减少全国高考人数自2008 年达到一千万人以上的高峰后,逐年下滑。
陕西高考报名人数从2009 年的40.5 万人下降至2017 年的31.9 万人,下降幅度达21%,加之本科院校招生计划逐年增加,更加重了高职院校生源危机。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零投档”现象已频频出现,预计生源不足的现象还将持续,生源危机已成为阻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势必对各高职院校,甚至整个高等教育结构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2. 高职生源结构呈现多样化随着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制度的实施,高职院校多形式、多元化的考试招生制度逐渐被考生、家长、学校、社会接受并认可,录取模式已从单一的高考录取转变为多种招生类型并存的复合方式。
不同途径录取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发生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生源“来路”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差异较大。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18-04-08基金项目:本文系汉中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教研与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 Z Y K Y Y B 201707)。
作者简介:向乾(1972-),男,陕西汉中人,从事工作方向:高校招生就业工作。
蔡春芳(1977-),女,陕西岐山人,副教授,从事工作方向:高校招生就业工作。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对策研究向 乾,蔡春芳(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 723002) 摘 要:为助推分类考试招生政策改革实践,本文以陕西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单独考试招生为例,对陕西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存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高职院校实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的过程提出了对策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对策中图分类号:G 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8)14—0027—011 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分类考试招生是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将高职院校从高等院校“统考”的制度安排中进行了分流,实现了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与招生考试制度的结合。
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刚要》,就现行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提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指导意见,并逐步形成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录取方式,以优化和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结构,适应本身的办学定位。
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分类考试招生,完成现代化的高职教育体系构建,并要求到2020年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主要渠道。
2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如何实现考核内容与技能型人才选拔相匹配测试考核的内容是分类考试招生能否选拔到具有职业潜能考生的关键。
目前陕西省示范校单独招生考试主要采用的是文化课+技能测试的考核方式,但文化课是报考高职院校考生的短板,过分强调文化课成绩未必能选拔出高职院校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职教高考”背景下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职教高考”背景下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研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发展迅速,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高职教育的招生制度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本文试图探讨“职教高考”背景下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短板。
传统的高考制度以文理分科为基础,对理科生和文科生施加了相同的考试和选拔标准,导致技能人才培养不足。
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高职招生制度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招生标准,比如将一些专业的招生侧重于实践能力的测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
其次,调整高职招生政策,提高选拔质量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目前,高考仍然是大多数学生升学的主要途径,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文化科目成绩要求较低,导致一些学生不愿选择高职教育。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应当实行“职教高考”,即纳入中职教育、技工院校等的考试成绩作为高职招生条件之一,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加高职教育的吸引力,更能够将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与高职教育相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要改革高职招生制度,还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完全使用考试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应考虑引入面试、技能测试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涉及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试分数相结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针对不同专业的选拔及评价体系。
同时,对于高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难题,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合作。
政府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完善高职招生制度。
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作者:邢路路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年第11期
[摘
要] 基于对天津市现行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春季高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基础,结合高考制度改革试点省份上海、浙江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经验,针对天津市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04-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631所(不含成人高等学校),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388所,占比52.8%。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力量。
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制度,不仅是确保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关键,也为中职(技校、职高)院校、普通高中学生的培养提供方向。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天津市作为与教育部共建且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在考试招生制度方面也在一步步地探索和发展。
为响应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6年天津市政府公布了《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出“逐步扩大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规模;完善高职院校春季高考招生录取办法;改进高职院校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办法等方式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考试。
”同时,天津市教委公布了《实施方案》的配套相关政策,如《天津市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津教委〔2016〕17
号)《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津教委〔2016〕18号)等。
为进一步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天津市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施,2017年9月天津市教委公布了《天津市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施办法的通知》,对天津市高职院校实施分类考试招生提供了具体方案,通知要求逐步形成教育部门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高职院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40年的改革和发展,高职院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但是高职院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考试招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考核较少,仍以文化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本科扩招严重,“招生录取,先本后专”的录取模式不利于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等。
二、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的不足
随着天津市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实施成效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社会认可度低不利于高职院校选拔优质生源
当前,天津市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源危机,一方面高考人数减少,由2010年的7.1万减少到2018年的5.5万,与此同时,本科录取率稳中有升,2018年本科录取率达到近75%;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较低,高中校、考生及家长等对本科院校的青睐导致参加天津市春季高考的考生人数不理想。
现阶段,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升本无望,在生源危机和社会对春季高考认可度低的双重作用下,把高职院校本着选拔适合培养条件的学生为目的的“选拔性考试”变成了“掐尾考试”。
(二)高职院校春季高考招生的自主权有待提升
目前,天津市春季高考采用的是“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由天津市考教育试院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
统一的考试招生方式一方面不利于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等,选拔符合院校各专业招录要求的考生,同时,对高职院校进一步实现特色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某种消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考生选择意向的学校和专业。
(三)“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内容有待调整
天津市春季高考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考生,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素质成绩使用8个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绩点的方式换算成相应的分值,职业技能考试科目为“技术”和“综合能力”;二是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职业技能考试科目为综合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62.6%)被调查者认为这种评价方式考核更“偏重文化考试成绩”的考核,对技能考核和特长的考核较少。
(四)录取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天津市春季高考采用的是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考生可以填报N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可以选择6个专业,还有一个服从调剂志愿(N+6+1),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对考生和家长来说平行志愿并非万无一失,没有风险。
因为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投档而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因此考生在填报一所学校时,为规避风险要尽量将6个专业都选上并选择服从调剂,这样就有可能出现考生“只注重学校选择,不注重专业选择”的现象,无法保证有些考生的专业是适合自己的。
三、思考与建议
(一)对本专科批次进行合并,取消录取批次的设置,按分数段投档
由于现存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转变,不仅需要从事一般理论性、基础性研究的学术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业务精湛、精益求精的产业工人、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应该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能由于两种类型的学校分属不同的录取批次,从而降低高职院校的地位。
(二)当前采用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
高职院校春季考试招生录取通过几门文化素质课、综合能力测验选拔学生,公共知识考核所占的比重要多于专业基础知识,而专业技能考核更少,在选拔人才的方式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对于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如机械制造、模具、电气等,扩大它们在中职招生计划中的比重,加大操作技能测试在录取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对于文科类专业,如文秘、人力资源等,变革高中考生招生计划,注重对基础知识、人际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招生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或将天津市所有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专业划分为不同的专业类别,制定每一专业类别的选拔标准。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别性质和特点,采用多元的标准、多样的选拔方式选拔出适合专业的生源,培养出适合学生特点的人才。
(三)调整高职院校布局,优化专业结构
就培养目标而言,普通高等学校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偏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应该区别于普通本科,增加技术类、应用性的专业,取消非技术类、非应用性的专业,这样才能实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为国家、地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天津市高职院校布局较为分散,专业趋同建设较为严重,部分高职院校专业特色不够明显,这就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做好战略规划,使教育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从而达到高职教育办学的效益最大化。
(四)变为多元的录取方式,有利于考生根据兴趣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
在目前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基础上,将“院校+专业(N+6+1)”改为“专业+院校
(M+1)”,增加可填报专业(M>60)数量,或采用“一档多投”的录取方式,在现有平行志愿“院校+专业(N+6+1)”的基础上,允许考生同时向多所高校提出申请,并被多所高校录取,考生可以根据学校录取专业、学校环境、学校师资等方面并结合自身条件进行自主选择,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多元化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有助于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打造多个特色专业,选拔优质生源。
参考文献:
[1]王波.河南省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的改革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174-175.
[2]郑若玲,朱贺玲.探微与创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模式解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1):63-67.◎编辑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