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理论模型

变态心理学理论模型

许多对生物学模型的批评,指出了这样的事实:生物学模型体现 了关于“人”的相当被动的观点,许多生物学观点将人仅仅看做 是遗传制造和神经化学因素形成的有机体。生物学模型与其他模 型尤其是认知模型很不相同。认知模型将人描述为具有意识功能, 能够主动探究环境并且能够主动应对问题和生活压力。
尽管有这些不同意见,我们也必须承认生物学模型有许多长处, 包括它的清晰表达、它的实证研究证据,还有它与其他学科之间 的联系。由这种框架发展而来的理论指出了变量间的具体联系, 其中的每一个变量都是清晰并且有操作化定义的。生物学模型不 但能够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同时由于整合了生物学和医学的研 究成果,使得这种模型显得更为有力,尤其是当这种模型与其他 模型(例如心理动力模型和人本一存在模型)相对比的时候更显其 优势。其他模型常常会出现概念的含混不清和深奥难懂,以及经 常依赖主观证据。
用于研究人脑机能的现代技术(包括各种大脑扫描技术)的发展,为探测 各类心理障碍患者的大脑病变和功能障碍提供了重要帮助。这些研究进 而发现了随着心理障碍患者临床状态的改变而出现的大脑机能系统变化 的指标。生物学的有关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心理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而在心理障碍的家族谱系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不同种类的障碍与 遗传有关,近些年来的研究更进一步揭示了与某种障碍相对应的基因。
荣格认为,神经症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实现潜能遭遇失败。作为一 名精神病医生,荣格帮助患者去认识他们的发展潜能并解决他们的内在 矛盾,而可能正是这些内在矛盾阻碍了潜能的实现。在治疗中他更加广 泛地运用对梦的解释以及来访者对视觉形象的反应。
荣格认为,心理的塑造和形成不仅仅由于人类个体的经验,还与人类的 集体无意识有很大关系。集体无意识中储存了人类种系发展进化中的种 种经验。人类所共有的这种心理结构已被许多事实所证明,例如在不同 文化和不同历史阶段中所重复出现的图像、原型和故事。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2.大脑机能状况与脑损伤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正常的心理是人脑机能正 常的表现,而心理的异常则与脑机能的异常有关。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显示,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不仅 结构不同,其功能也不同,如果某一区域受到损害 就会出现相应的机能障碍。比如,额下回后部的局 限性病变,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左脑颞上回后部 的病变,会引起言语感觉的障碍。至于其他的机能 部位受损,比如情绪体验中枢、意志中枢等部位的 受损,更是与心理异常密切相关。
随着遗传学、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科
学的发展,有关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因素的研究也取 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异常的 原因主要与遗传、体质、大脑解剖结构、生理生化 因素及病菌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P17) 在病因学探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遗传问题:人的心 理(正常或异常)能否遗传? 历史上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高尔顿,他认 为人在特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 面的影响。他所提出的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 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决定心理特点中的相对作用 的方法,直到现在仍被沿用。
但事业、人生遭遇、经济地位、男女情感等生活事
件所引发的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感刺激,会影响 人体的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 生。人的情感体验是以五脏为物质基础的,同样, 脏腑气血病变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异常现象,如《素 问· 调经论》认为,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并于上,气并于 下,心烦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一、西方生物医学理论的发展
1、早在古希腊时期,医学家希波克利特就认为, 心理异常的产生是由于体内的四种体液不平 衡所致,而稍后时期的盖伦则提出大脑发育 不完善是心理异常的原因。 2、到了19世纪,德国医生克雷丕林在系统考察 前人的许多研究成果并亲自对许多病人做了 长期的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最早、最系统地 应用生物医学观点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型

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型
• ACBT聚焦于变化发展,强调来访者积极主动 的自我建构、自我探索并做出选择和行动改变。
Abnormal psychology
29
四、认知模式 Cognitive Model
3、积极认知行为疗法(ACBT) ➢ 四阶段: • 1、首次会谈与诊断评估阶段; • 2、自我探索阶段; • 3、强化巩固阶段; • 4、效果评估和回归社会阶段
Abnormal psychology
5
一、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
1、神经解剖 •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显示,
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受损 就会出现相应的机能障碍。
Abnormal psychology
6
一、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
2、生物化学
研究显示:心理异常的症状与中枢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 色胺、谷氨酸等)有关,它们具有传导和阻 抑神经冲动的作用。
• 局限:忽视了人的整体性、社会性。
Abnormal psychology
9
二、心理动力学模式
• 该模式强调动力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人的行为正常与否,都是由各种动机是否 得到满足这对矛盾的结果。
• 该模式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阿德 勒的个体心理学、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荣 格的分析心理学、霍尼的文化精神分析等。
生物医学模式 心理动力学模式 行为模式 认知模式 社会文化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Abnormal psychology
4
一、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
• 该模式运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因素来解释各种 心理异常现象或各种精神疾患,同时主要采取 生物学方法来加以消除。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

考核第一章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一个人是否变态的3个标准:⑴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3方面的损伤)⑵痛苦或损伤(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⑶非典型性反应(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2、变态心理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

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

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①行为遗传学:很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有其遗传(基因)基础②情绪对心理障碍的影响显而易见,情绪和心境还会影响认知过程③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多,交往的频率越高,他的预期寿命也就越长。

4大心理学派一、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释梦被弗洛伊德看成是通往病人无意识的最佳途径)主要关系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痛苦。

新弗洛伊德主义⑴埃里克森:个体全程发展理论⑵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二、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第三思潮)-提升了精神和心灵的作用。

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的选择逃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变态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变态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12 ~20岁)。
(三)焦虑理论
Freud的认识,性力释放不完全的结果;受阻碍
的性力和释放的兴奋所引起的进展状态;后来认为焦 虑是一种自我机能,它使人警惕即将到来的危险,并 对其作出适应性反应。
(四)防御机制
Defense mechanism,是人在潜意识中自动克服
本我和自我冲突时产生的焦虑,保持心理平衡和保护 自我的方法。
• 其技术简明、周期短、费用低和效果肯定的特点,使 其发展迅速且应用广发。
• 批评:行为主义将心理问题的本质和原因简单化;有 宿命论的倾向;忽视认知过程和语言;忽视咨询关系; 可能被极权政治统治者出于不道德目的所利用等。
第四节 认知模型
认知行为主义者的理论核心是,人们的 行为反应不完全是对外在刺激作出的反应, 还有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过程。
1969年,Bandura扩大了社会学习论的定义,
把动机和思想也包括到行为获得过程中。
二、原因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异常行为都是条件反射的 结果;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解释心理异常是由于不恰当 的行为受到强化所致;模仿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不 良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习得。
强化(reinforcement)、正强化、负强化 消退(extinction) 泛化(generalization) 惩罚(punishment) 辨别(discrimination)
第一节 生物学模型
一、理论
心理障碍的生物学理论分为:结构理论;生化理论; 遗传理论。
二、原因
大量研究表明生物学因素与心理障碍有关。每一种 心理疾患都可以被看成是某些生物学过程障碍所致, 生物模型假设心理障碍都可以从躯体方面找到答案。
三、治疗
根据生物学模型观点,心理障碍是由躯体因素引 起,心理异常是一种疾病,需要通过住院、服药等特 定的医学成果和技术进行治疗。

理论模式变态心理学(课件)

理论模式变态心理学(课件)
评估工具
使用标准化评估量表和工具,确保评估的客 观性和准确性。
评估方法
通过心理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全面评 估患者的症状、功能和预后。
诊断流程
遵循规范的诊断流程,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预防与干预策略
预防措施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和提供心 理支持等方式,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治疗计划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模式强调环境对个体 行为的影响,认为变态行为是通过观察和 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的。这种模式主张 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和行为训练来纠正心理 障碍。
03
变态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 ,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健康的思
维和行为模式。
人本主义疗法
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通 过倾听、理解和支持来促进患 者的心理健康。
精神分析疗法
探究患者的潜意识冲突和心理 创伤,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 方式来缓解症状。
家庭治疗
关注家庭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 的影响,通过改善家庭互动模
式来促进个体康复。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如DSM-5或 ICD-10,对心理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
变态心理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目的
理解异常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原因,为 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 研究和个案研究等,以多维度、多层 面地探究异常心理现象。
变态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关系
变态心理学是临床心理学的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心理学更侧重于应用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团体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有关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有关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有关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32/55
对心理动力学评价(1)
❖ 心理动力学贡献 :
❖ 心理动力学疗法提供了一组非凡洞 察力以及洞察人类动机无理性
❖ 为相关正常和变态行为之间连续性 当代观点搭建了舞台
有关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33/55
对心理动力学评价(2)
❖ 对心理动力学理论批评 :
❖ 缺乏试验证实 ❖ 依赖推论 ❖ 取样没有代表性和含有文化偏见 ❖ 消极主义
❖ 自由联想 ❖ 梦分析 ❖ 阻抗分析 ❖ 移情分析
有关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30/55
有关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31/55
当代动力学治疗
❖ 改进了精神分析:
❖ 治疗师更主动参加治疗对话,面对面接待 病人(已经比较少使用一些躺椅了)
❖ 当代心理动力学治疗师通常愈加关注病人 当前生活,尤其是他个人关系。
❖ 现在大部分心理动力治疗不用那么密集。 治疗师和病人通常一个星期见1到2次面, 连续几个月或几年
(3)收养研究
❖ 试图将遗传和环境影响做决定性分离
有关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18/55
有关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19/55
3、对于生物学模型评价
对于病因解释
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神经系统等
诊疗系统
借助医学伎俩
治疗方法
医学治疗方法、药品
有关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20/55
二、心理学模型
❖ 心理动力学模型 ❖ 认知观点 ❖ 行为观点 ❖ 人本主义模型 ❖ 人际关系观点
神经递质 5-羟色胺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γ-氨基丁酸
基本障碍 减轻抑郁 减轻强迫障碍 加重精神分裂症
减轻抑郁
减轻焦虑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 只看到人作为生物有机体旳一面,忽视了人 同步受社会条件制约旳一面。
二、心理动力学模型
(一)无意识论:意识、前意识、 无(潜)意识 弗洛伊德以为,无意识旳观 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旳思维、 情绪和行为。
(二)人格构造论:本我、自我、超我 (三我论) 本我:快乐原则,其活动是无意识旳; 自我:现实原则,部分意识旳; 超我:理想原则,少部分意识旳。 三者旳协调发展才是健康旳人格。
研究措施: • 家庭研究 • 双生子研究 • 领养研究
(四)评价与总结 • 诊疗:医学诊疗系统 • 病因:遗传(基因缺陷)、神经系统(器
质性精神病,如脑损伤)、生物化学原因 (神经递质)等 • 治疗:医学治疗措施(药物等)
• 生物学观点明确了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 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有生物学上旳原因,有 利于我们对心理异常旳实质及其产生旳原因 和机制进行科学旳了解。
✓ 在合理旳、良好旳环境里成长为一种健全旳、机能 完善旳人;不利旳环境条件使人旳成长驱力受到扭 曲和阻碍,形成冲突,人就会感到适应困难或体现 为多种古怪旳行为。
✓ 假如为其发明一种良好旳环境(例如:征询治疗 关系和气氛),便能够发挥其潜力,变化自己旳 适应不良行为,在这个环境中取得成长。
平等旳身份 真诚相待,无条件尊重,设身处地旳了解
认知歪曲
Beck将思维过程中常见旳认知歪曲归纳为: (1)武断旳推论(arbitrary inference)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3)选择性概括(selective abstraction) (4)“全或无”旳思维方式(all-or-none thinking) (5)夸张或缩小(magnification or minimization) (6)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变态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变态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三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授课教师:冯辉 助教 临床心理学教研室 E-mail: feng99hui@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学模型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第三节 行为模型 第四节 认知模型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模型 第六节 社会文化模型 第七节 家庭模型 第八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二、治疗
(一)治疗原则 1、针对整个家庭成员,进行集体治疗,纠正共有的 心理病态; 2、家庭治疗要忽略理由和道德,注重感情与行为; 3、家庭治疗医生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
庭病态情感结构,改善和整合家庭功能,只提供辅导, 不代替做决定;
第七节 家庭模型
(二)治疗模式 1、系统性结构家庭治疗 2.结构式家庭治疗 3.行为家庭治疗 4.策略性家庭治疗 5.分析式家庭治疗
一、理论
(一)心理结构理论
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性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可分
为:oral stage(0~1.5岁)、anal stage (1~3岁)、phallic stage(3~6岁)、 latency stage(6~12岁)和genital stage
1、自恋防御 否认、外射、歪曲。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 内射、退行、幻想
3、神经症防御 合理化、转移、反向、补偿、压抑、 压制、转化
4、成熟的防御机制 升华、幽默、理智化
二、原因
心理动力模型认为,所有的心理异常都与某种满 足本能欲望的努力被固着在早期发展阶段有关。
三、治疗
精神分析是一种顿悟疗法,它试图去除早年的压抑 并帮助患者面对孩童时的冲突,从而获得顿悟并且按照 成人的现实方法予以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Biblioteka 行为模型(一)经典条件反射 一、概 述
非条件反射 强化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一直被用来解释某 些顺应不良现象。自主神经系统的很多反应,包括与焦虑和 恐惧有关的反应都是可以条件化的。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2.为探索心理障碍的确切原因、诊断和防
治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变态心理学领域,一些问题如妄想性信 念、歪曲的认知等,是不能单纯用生物学机制 来解释的。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心理动力学模型(psychoanalytic,psychodynamic
一、概

model)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四)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一、概 述 防 御 特 点 1 在无意识水平进行,非理 性,具自欺性质,但本人不知 道。 2 在伪装歪曲事实,从而减 轻对个体造成的焦虑与罪恶感。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四)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一、概 述
社会文化模型 家庭模型
第八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第一节
生物学模型
变态心理的生物学模型(biological model,
一、概

biological paradigm) 又称为医学模型(medical model)或疾病模型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disease model)。
起源于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学说。 既是古老的观点 又是最新的理论
1.本我(id)---遵循“享乐主义”(pleasure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principle)。
2.自我(ego)---遵循“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 3.超我(superego)---遵循“至善原则” (principle of ideal)。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3)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sis) 一、概 述
精神分析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的心理疗 法。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经典的精神分析建立在Freud的神经质焦虑理
论基础之上,此焦虑是自我对先前惩罚的反应以及 被压抑冲动的表达。
第一节
生物学模型
变态心理的生物学模型(biological model,
一、概

biological paradigm)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目前,这一理论体系建立在生物医学的各种研
究基础之上,常常运用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技术,
涉及内容广泛深刻。
第一节
生物学模型
心理障碍的生物学理论 一、概 述 三 种 理 论 结构理论 生化理论 遗传理论
婴儿期
正常人
——开始被使用
——偶尔运用
精神病人——常极端运用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四)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一、概 述
2.不成熟的心理(immature defenses) 出现于婴幼儿期及成人一般患者,属于不成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熟的适应方式。
(1)内射(introjection)

一、概

自 我


前意识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图 我 潜意识
本 我
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示意图
三“我”的关系
至善原则
超 superego我
意识
现实原则
自我ego
前意识
本我
id
潜意识
享乐原则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一)心理结构理论 一、概 述 本我(Id):生物层面 二、理论解释 自我(Ego) :心理层面 三、治 四、评 疗 价 超我(Superego) : 社会层面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electric convulsion therapy,ECT)
3.1951年,研究出第一个有效的抗精神药物氯丙嗪。
4.现在,各种仪器治疗,手术治疗涌现。
第一节
生物学模型
1. 为各种心理异常提供了许多令人信服的、
一、概

科学的证据;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四)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3.神经症防御(neurotic defense)
(1)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2)转移(displacement)
(3)反向(reaction) (4)补偿(compensation)
(5)压抑(repression)
3.批评的焦点是:理论来源建立在主观经验和逻辑 演绎之上,被认为缺乏事实根据,也难以进行科学验证。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新精神分析(neo-psychoanalysis):
一、概

在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框架下,有所变通、修正 和扩充的理论。 Adler的个体心理学、Jung的分析心理学、自 我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学派、客体-关系学派、 瑞士的存在分析学派等。
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是19世纪 Freud 创立的心理动力学说,又
称为精神分析学说。
强调心理动力 探讨深层次原因
Freud S(1856-1939)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一、概

释梦学说 潜意识学说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性心理学说
人格结构学说
心理病理学说
心理防御学说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一)心理结构理论 一、概 述
二、理论解释 三、治 疗
早年不良 经历
角色混乱
惩罚
四、评

生理性挫折 苛求
诱惑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1.Freud——把异常心理的研究引入到一个新的境
一、概

地,研究精神生活深层次动机。
2.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1.自恋性防御机制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4.成熟防御机制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四)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一、概 述
1.自恋防御(narcissistic defenses)
又称精神病型机制(psychotic defense mechanism)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第三节
行为模型
行为模型(behavioral model)——学习模型 (learning model) 此模型认为变态心理与正常心理一样是通过学 习获得的。
通过学习得来 通过学习纠正
第三节
行为模型
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 一、概 述
家Ivan Pavlov提出。
她怎么啦
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3年,
羞见生人、回避社交1年求治。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 生中间感到压抑,立志发奋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 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至嫉妒不已。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 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 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迎面相逢,会面红耳赤、心慌气促。此后 只要遇上该老师就言行失措。久而久之,觉得同学们都洞悉了其心中秘密, 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1)否认(denial)
2)外射(projection) 3)歪曲(distortion)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四)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一、概 述
1.自恋防御(narcissistic defenses)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模型(model,paradigm)是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基本认识框架,一般在实践中通过研究和总结逐步形
成。 变态心理理论模型:是众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 对变态心理的产生、发展以及防治形成的不同理论观点。
第一节
生物学模型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行为模型 认知模型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存在-人本主义模型
(2)退行(regression)
(3)幻想(fantasy)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四)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一、概 述
3.神经症防御(neurotic defense)
二、理论解释
少年期——充分地运用
三、治 四、评

成人期——多为神经症患者运用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一、概
基因异常所致 由大脑结构异常所致 神经递质或激素的不平衡, 或者受体的机能异常所致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第一节
生物学模型
生物学因素: 一、概 述
认为个体的心理障碍是由异常的生物学过程引
起,总是与大脑结构、遗传、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 变 有关。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第一节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