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观察物体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对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复杂物体的观察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对观察物体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难点:对复杂物体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物体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物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吗?”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发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的观察能力。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物体的方法,共同解决难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再次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观察物体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3.能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分辨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2.学生能够根据形状和大小将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认知和理解。

2.如何准确分类和比较物体。

四、教学步骤及重点难点解决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问答交流学生对形状和大小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形状和大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1)观察物体引入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观察物体表面的纹理,描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等。

教师可借助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的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2)物体的分类学习不同的物体形状,并掌握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分类。

教师可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将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

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于分类的理解。

(3)物体的比较了解物体的大小,并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教师可借助实物,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对物体进行排序。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比较图片中不同物体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大小。

3. 练习通过小组合作训练和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小组合作训练中,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同时和同学讨论,交流归纳。

4. 反思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观察物体的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比较等。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整合和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1.教师可通过学生互相猜测物体,训练学生根据形状进行推断的能力。

2.教师可利用练习册等资源,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的训练,重点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教师可以布置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复习课上学习的知识点。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事物,归纳总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将其整理成一篇小文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16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16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16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篇1教学目的: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多媒体学具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可举例说明)(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三、全课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总复习——观察物体-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总复习——观察物体-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总复习——观察物体-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对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章“观察物体”的总复习。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对物体的位置、方向和运动状态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位置、方向和运动状态的能力,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和描述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对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准确描述。

2. 对物体位置、方向和运动状态的观察和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物体,如球、长方体、圆柱等。

2. 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具。

3. 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一些物体的位置、方向和运动状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重点和难点。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观察和描述的能力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总复习——观察物体2. 正文: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将重点和难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板书。

作业设计:1. 观察和描述一些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

2. 观察和描述一些物体的位置、方向和运动状态。

3. 运用观察和描述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物体、讲解和实践活动,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同时,学生对物体的位置、方向和运动状态也有了更准确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描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整理与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时间观念。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时间观念,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时间概念,如起床、吃饭、上学等,但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时间观念。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让学生认识时间,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时间,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时间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实例讲解: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时间观念。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方法,培养他们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观察物体》教案(通用15篇)

《观察物体》教案(通用15篇)

《观察物体》教案《观察物体》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物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怎么看。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平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平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水壶、积木(三)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观察导入:⑴、孙老师给一位小朋友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这位小朋友的哪里拍的?⑵、板书并讲述:(前面)从前面我们看到了这位小朋友的正面,你从正面主要看到了什么?(脸、两根辫子)2、展开:⑴、提问:摄影师还能站在哪里拍?(随机展示图片)⑵、板书:(左右;上面;后面)⑶、说说:你主要看到些什么?重点说说(左右):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了?看到的这一只眼睛是同一只眼睛吗?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中队长标志了?……3、小结:⑴、同时出示五张照片⑵、提问:我们从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了这位小朋友,发现从这些不同的方向看的结果都各不相同。

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么看?”4、欣赏:⑴、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照片,你最喜欢哪一张就请你说说是怎么拍的,好吗?⑵、随机回答⑶、小结:我们从各种不同方向看到了这么多的照片?你看到你的桌面上有什么?二、物到形的探究:1、自由玩一玩:同桌两人可以看一看、玩一玩水壶。

5.3《观察物体(一)整理复习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3《观察物体(一)整理复习课》(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3《观察物体(一)整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2. 物体的分类: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将物体进行分类。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物体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物体的分类。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物体,如书本、铅笔、橡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观察物体的知识。

2. 复习观察物体(1)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如:这个物体是红色的,那个物体是长方形的等。

3. 物体的分类(1)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如:这些物体都是球形的,那些物体都是蓝色的等。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与物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如:这个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那个物体的颜色是绿色等。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观察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分类等。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观察物体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的能力。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活动内容,经历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玩具汽车(不同方位的图形)、一幅雪花图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简笔画、动画图片一组。

五、学具准备:白纸、剪刀、彩笔、动物图片一组六、教学过程:学生回忆:我们都学过了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对称的知识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指明进行补充。

明确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轴对称、平面对称、镜面对称找准位置:出示一辆汽车玩具和从“前、后、左、右、上”观察到的图形出示表示方向的词语“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每一个形状,选择观察的位置同位两人相互判断对错个人操作:1、“我会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图案)现在利用我们学过的对称的有关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既简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课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图形和形状,自己设计、剪出一朵美丽的雪花。

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说出知识依据。

那么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内容举例说明小组讨论之后。

再集体进行课堂评价同位合作:1、“我能画”(出示一幅简笔画)根据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们能够画出它在陆地上的样子吗2、学生同位合作完成3、班级绘画展评:指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

那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组探索:1、“我能做”(出示一组不同的动画图片)根据要求贴图画:小猫的左手拿着一支笔。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个桃子。

小狗左脚的鞋子有一个洞。

小猪的右边有一把钥匙。

学生根据要求,把每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补充完整。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指名让学生自愿选择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快乐舞蹈:播放一块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面对镜子做舞蹈动作。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对的,培养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对的。

难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 新授:(1)观察方法的复习: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的绘制,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形状相对性的理解。

(2)观察实物的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实物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更复杂的图形,如组合图形、立体图形等,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等,让学生熟练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建筑物的形状、分析物体的位置等,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同时强调观察物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授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图形的绘制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教案(推荐9篇)

观察物体教案(推荐9篇)

观察物体教案(推荐9篇)观察物体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67页。

教学目标: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4、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汽车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那你们一定知道很多侦探的故事啰!老师请你们今天也做一回侦探好吗?2、出示挂图,请学生找出你认为不合适的地方。

(学生汇报后)3、导入课题,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侦探,必须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

怎样进行观察呢?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二、观察实物,掌握新知。

1、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上的小汽车。

2、引导学生说说(小组内)你看到的小汽车的部位。

3、操作: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部位画出来。

4、展示一组学生画出的图形,指名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画的。

5、置疑:他们画得都是汽车,可为什么画得各不相同呢?除了我们刚刚从前、后、左、右去观察汽车外,你还想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汇报、点评)6、拓展延伸:请小组长把水杯拿出来放在车头的前边,小组内互说水杯和汽车的位置关系,请一组学生汇报。

8: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投影显示67页例1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2、课件演示:“侦探训练营”闯关活动。

四、全课:这结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学习小组表现的最好?五、课后建议: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份?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观察物体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7篇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篇1)设计说明复习的效果虽然受复习次数的制约,但它不完全取决于复习的次数。

复习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习的正确组织。

本节课复习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为学生创设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的情境,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立体图形作为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经验,通过想象、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简单物体学生准备玩具飞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结合教材习题,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1)课件出示教材102页7题。

连一连。

(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3)讨论、交流。

(可用玩具飞机等代替小猪储蓄罐进行实际观察,先给人物起名,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

如图:小文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右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右,尾巴朝左;小红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她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小明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左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左,尾巴朝右)(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

(1)课件出示:(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

3.复习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

(注意:从不同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2)提出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9篇第三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下面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

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

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

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

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观察角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空间和几何的兴趣,培养其细心观察、全面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观察角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其能够全面、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的角度问题。

2.讲授新课:讲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分析观察角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3.巩固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物体,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观察角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动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实物: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如立方体、球体等。

2.图片和动画:用于展示不同角度的物体形态。

3.教学软件:使用几何画板等软件辅助教学。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了观察角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了其对空间和几何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其细心观察、全面思考的习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建立起更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方法,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与观察角度的关系。

难点:能根据观察结果正确判断物体的方位和相对位置,形成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回顾与梳理: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如何观察单一物体、如何观察多个物体,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等。

2. 重点解析:针对教学重点,进行深入解析。

例如,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例如,让学生分析三个堆叠的正方体,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

4. 实践操作: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例如,让学生用积木搭建不同的物体,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看到的形状。

5. 反馈与总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

同时布置适当的练习题,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观察单一物体并描述其形状,或判断多个物体的相对位置等。

2. 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观察家中物品并记录其形状,或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等。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单元测试成绩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物体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图形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操作。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物体的特征。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5篇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5篇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1《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第三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学情分析1、这些学生是偏僻的农村孩子,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水平都比较差。

2、大部分学生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的知识,在原有知识层级上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的认识比较模糊。

3、大部分学生在课后不能很好的完成练习任务,自觉性比较差,所以尽量把握住学生的课堂时间,让他们尽量多掌握。

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观察,从不同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2设计说明1.观察体验,积累经验。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的。

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观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多次观察立体图形,逐步积累经验,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转换到立体。

2.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创造了大量的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若干个立体图形教学过程⊙联系生活,激趣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生:老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九单元 【第五课时】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的复习课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九单元 【第五课时】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的复习课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第五课时】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的复习课》教案一、课时背景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的第五课时,主要内容是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复习。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正确描述其特征。

2.能够根据提示,认识并写出不同的时间。

3.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观察物体,描述其特征。

2.认识时间,根据提示写出不同的时间。

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综合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2.学生课本3.课堂练习题4.讲台、黑板、粉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所预期。

2. 学习内容•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练习时间的认识,根据提示写出不同的时间。

3. 练习与讨论•针对不同形状的物体和不同时间的情况,组织学生做练习,并进行讨论。

4. 拓展活动•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描述特征•认识时间:写出时间•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侧重于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的复习,通过丰富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提高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有条理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事物(二)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事物(二)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事物(二)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有关拆数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2.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3.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方法,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几个与拆数相关的概念;2.掌握拆数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运用;3.通过生动形象的实物例子,让学生感受拆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能够将拆分数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教师出示若干个数量不等的物品,并请学生拆分这些物品,将数量较多的物品拆分成若干份,数量较少的物品拆分成尽可能小的份数,以此让学生体验“拆数”的过程。

2. 讲解拆数相关概念教师介绍拆数的概念和相关的术语,比如“分解数”、“合成数”、“位值”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的意义,并对于后续的拆数运算打下基础。

3. 拆分图形教师出示一些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根据图形拆分,从而了解不同形状的图形可以拆分成几个部分。

4. 拆分数字教师出示几个数字,例如“28”,让学生研究如何将数字拆分,例如将28拆分成20+8,然后再将20拆分成10+10。

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进行“拆数”的过程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

5. 练拆分数字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数字或者字母组成的字符串,让学生进行拆分,例如“2514”可以拆分为“2000+500+10+4”等等,从而练拆数的方法。

6. 计算练教师出示一些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计算练,例如:362=300+60+2,357=300+50+7等等。

7. 游戏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拆数的游戏,例如“猜数字”、“找规律”等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学会了拆数的方法和规律,也了解了拆数的条件和要点,并且通过实际的练习也达到了对于拆数运算的熟练掌握。

同时,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了游戏教学、实物演示、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观察物体复习课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观察物体复习课 人教新课标

观察物体(一)复习课一、复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选择学生喜爱的熊猫玩偶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学生体会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图是不同的。

再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局部特征,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些知识基础和经验,解决看到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的问题,通过想象、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复习目标1.通过回顾第五单元的所有内容,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解决观察物体的具体问题,提高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3.通过例3同类型题目的梳理,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重点:正确判断某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正确判断较相似形状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四、复习设计(一)课前设计复习任务: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怎样判断一个图片是从物体的哪个位置看到的呢?一个立体图形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立体图形从一个面观察,看到的结果是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2.完成课本第71页第5题。

(二)课堂设计1.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非常有趣的内容——观察物体。

课前同学们已经从三个方面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梳理的成果和想法。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一)整理和复习)2.交流课前复习任务(1)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课前复习任务1,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整理,然后推选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展示小组作品,交流复习任务1的三个问题。

交流问题(1):要判断一个图片是从物体的哪个位置看到的,你该怎样做?小结:先想象自己站在这个位置进行观察,再抓住这个位置看到的物体或图形的独特之处,从而正确判断。

交流问题(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长方体→(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正方体→正方形圆柱→长方形、正方形、圆球→圆交流问题(3):如果一个立体图形从一个面观察,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如果看到的是正方形呢?圆呢?长方形→长方体、圆柱正方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圆柱、球(2)指名交流第71页第5题。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的复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的复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的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观察物体”的复习课,主要针对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物体观察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观察角度与视角变化对物体视觉呈现的影响。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物体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体观察的基本概念,如正面、侧面、上面等视角的认识。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在脑中形成物体三维形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观察角度变化对物体视觉呈现的影响,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4.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物体三维形状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

2. 学生在观察角度变化时,对物体视觉呈现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各种形状的立体模型,用于学生实际操作观察。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

2. 新授:详细讲解观察角度变化对物体视觉呈现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模型操作加深理解。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形状的立体模型,从多个角度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视觉呈现。

4. 讨论:每组分享观察结果,全班讨论不同观察角度下的物体特点。

5. 总结:教师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观察物体”的主题,分步骤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1. 观察物体的基本视角。

2. 观察角度变化对物体视觉呈现的影响。

3.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物品,从不同角度进行描绘,并描述观察到的特点。

2. 家长协助,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效果,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三)复习课
作者: 18中小学校朱英姿
教学目标:
1.通过再次观察、操作,经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的过程,体会立体
图形与其它相对应平面图形的转换方法。

2.能够进一步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
三个方向观察确立立体图形。

3.通过复习及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进一步根据从不同角度瞧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转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单,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从大屏幕上您们已经瞧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了不?对,就就是观察物体(三)的复习课,板书:复习观察物体(三)。

老师希望您们在今天的课上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出示复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瞧瞧咱们今天的复习目标,请大声朗读出来:1、能进一步根据从不同角度瞧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2灵活使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转换
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出示复习指导。

(一)复习指导一:
1、仔细阅读课本第2页例1,并回忆所学知识判断: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
瞧到的形状就是 ,这个立体图形就是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
的,且摆出的图形一定就是。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到站台上边讲解边演示)
2、完成多媒体展示的练习。

3、归纳总结: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立体,瞧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但摆法不同,小正方体的个数也不相同。

(二)出示复习指导二:
1、认真瞧课本第2页例2,回忆并思考:您就是怎样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瞧到的图形摆出一个立方体的?能结合例2的图及实物边摆边说不?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到站台上展示摆的方法)
2、归纳总结: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瞧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从一个方向瞧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她两个方向瞧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3、动手摆一摆。

(多媒体展示)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与右面瞧到的形状分别如下,摆出这个立体图形,并画出来。

四、当堂训练:
(一)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1、从上面瞧到的就是圆形的物体一定就是圆柱体。

( )
2、正方体的6个面都就是正方形。

( )
3、长方体的6个面都就是长方形。

( )
4、观察物体时,最少可以瞧到一个面,最多可以瞧到两个面。

( )
5、从正面、侧面与上面瞧到的图形确定,这个立体图形也一定能够确定。

( )
(二)连一连。

1、
从正面瞧从左面瞧从上面瞧
2、
从正面瞧从左面瞧从上面瞧
3、
从左边瞧从上面瞧从正面瞧
(三)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左面与上面瞧到的图形。

1、 2、
(四)搭一搭。

1、如下图,如果再添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侧面与上面两个不同位置观察
时,物体的形状都不变,那么这个正方体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2、用小正方形搭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上面瞧与正面瞧分别瞧到下边的两个图形。

这个立体图形可能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小组合作讨论)
上面正面
(五)拓展提升。

1、四块正方体积木,每块积木的6个面分别写着字母A、B、C、D、E、F每块积木上的字母的排列顺序相同。

请仔细观察,推断:
(1)C的对面字母就是( )。

(2)A的对面字母就是( )。

(3)E的对面字母就是( )。

2、就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
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

3、一个棱长为2cm的立方体,按照某种方式展开后,恰好能放在一个长方形内。

(1)计算图1长方形的面积。

(2)小明认为把该立方体按照某种方式展开后放在图2的长方形内,请您在图2中画出这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图2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2cm)。

图1 图2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