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活页规范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中图版必修2
(4)读图丙,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说说你的认识。
答案 图中西欧人的态度,是出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 和共同性原则,巴西人的观点是维护本国的发展权,西欧人的背后是被 砍伐后的树桩,却在要求发展中国家为环境保护而付出经济发展和牺牲 生活质量的代价,这违背公平性的原则。
答案
【思考】 3.“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句话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答案 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探究点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1)图中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哪个阶段?四个时期的人地 关系是怎样的?
制宜 等主张。
答案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1)时间:18世纪 工业 革命开始。 (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人地矛盾迅速 激化 。 (3)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全球 变暖 、 臭氧 空洞等。 (4)认识: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 主宰 。
答案
【思考】 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反映了 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 答案 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学习 目标 定位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
栏目 索引
基础知识导 点点落实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
答案
(2)内容
穷人
限度
后代
国家
(3)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 经济 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3 含解析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习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
①③ D.②④解析:图中反映的时期是农业文明时期,此时的人地关系为改造自然。
由于人类发展农业生产,可能引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
B 2。
A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思想体现了()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
人定胜天论思想 D.人地协调论思想4。
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C。
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桑基鱼塘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解析:由题干可知,该思想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地关系得到协调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3。
D 4。
C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据此完成第5~6题。
5.J。
博丹的主张体现出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 )A.人定胜天论B.地理环境决定论C.可持续发展论D。
人地协调论6。
J。
博丹的思想类似于以下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 P。
白兰士: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C. F。
拉采尔: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D。
贾思勰: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J。
博丹主张各地区的人类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这与F。
拉采尔的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类似。
此时的人地关系为改造自然。
答案:5.B 6.C7.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
高中地理中图版高一必修2习题:第四章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_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令®-------------------------------一、教材第87页探索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到2007年三十四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中,几乎全部涉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其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6个,与生态破坏有关的有9个。
所有世界环境日主题都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那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二、教材第88页阅读(1)基本内涵:中国古代道家就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强调天(自然)与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自然与人类的“相类、相通、相应和相统一”。
具体表现如下:(2)意义:“天人合一”思想蕴含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观点和认识,其“天人相应”的思想在现在看来,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材第89页思考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社会活动趋向利益和效益最大化,人类不但开发当前的自然资源,还想“预支”未来的自然资源,这种行为过度消耗资源,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使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四、教材第91页思考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用节水措施;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以节俭为荣……以上生活方式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五、教材第92页思考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侧重以下几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强调的是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不能超越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有持续性,不要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强调代际公平;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
六、教材第93页思考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全球环境前景报告》,对未来30年人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预测。
由于人类采取不同政策,从而会有不同的结果。
高中地理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规范训练 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中国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阅读下列言论或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①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③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④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 ⑤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1.流行于中国古代民间的相地术也称风水术,古代许多民居,甚至许多城市、乡村选址都是严格按照风水理论进行踏勘后确定的。
“风水学”反映人地关系思想与________一致( )。
A.① B.② C.③ D.④2.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3.反映天人相关思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①反映的是环境决定论;“风水”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与③反映的思想相同;②反映了人定胜天的思想;④反映了天人相关论的思想;⑤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答案 1.C 2.D 3.D“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
“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据此完成4~5题。
4.“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定胜天思想C.人地对抗性思想D.和谐论思想5.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并不产生污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地理中图版高一必修2课后训练:第四章_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_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
据此完成第1~2题。
1.材料中戏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四种生产方式和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4.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规不完善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6.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A.原始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环境文明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8.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2011·福建三明模拟)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B.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答案 B解析在人类文明演变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人地关系、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存在很大差异。
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人类机械地迁徙,逃避自然的惩罚,尽管天命论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有了一些科学的萌芽。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等大型建筑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破坏森林,③导致人口增长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发,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
3.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公平性原则——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②持续性原则——保持高消费③共同性原则——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④共同性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建立自然保护区,符合公平性原则;保持高消费不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不符合持续性原则;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符合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体现了解决环境问题要加强合作,符合共同性原则。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中反映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B.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C.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5.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①阶段B.②阶段C.③阶段D.④阶段6.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进入③阶段后有所转变,其主要原因是( )①增加环保投入②科学技术进步③工业发展速度增快④产业结构调整⑤城市化水平不断降低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 4.D 5.B 6.B解析第4题,图中曲线的变化说明了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湘教版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含答案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以下图是某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表示图。
读图,达成1~2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a表示污水办理,b表示污水采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办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办理2.图示该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表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①环境决定论②谋事在人论③和睦论④可连续发展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剖析以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一样看法,达成3~5题。
3.以下有关看法一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特别重申人的主观能动性D.以为人不过被动地适应环境4.以下有关看法二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出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以经过农业生产损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C.以经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结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5.以下做法或说法不切合看法三的思想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筑水库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表示图,回答6~8题。
6.图中反应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有关B.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有关C.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不一样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一样7.人地关系全面表现不协调,人地矛盾快速激化的阶段是()A.①阶段B.②阶段C.③阶段D.④阶段8.这类关系反应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技术问题D.发展问题(1)9.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表示图,达成以下问题。
(2)(3)(4)(5)(6)(7)(8)(9)(10)(11)(12)图甲(13)(14)(15)(16)(17)(18)(19)(20)(21)图乙(22)图甲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围?(23)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域宽泛修筑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24)以下问题属于图乙中箭头①惹起的是________,属于箭头②惹起的是________。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同步测试-最新教育文档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6分)1.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B.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C.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D. 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2.战国时期盂轲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其体现的思想是()A. 人定胜天B. 天人相关论C. 可持续发展D. 地理环境决定论3.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萌芽的时期是( )A. 采猎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18世纪后的工业革命时期D.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化时期4.下列论述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特征的是()A. 高投入B. 高消耗C. 无污染D. 高污染5.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 史前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工业文明时期D. 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 可持续发展论D. 人定胜天7.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 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B. 谋求人地协调一征服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崇拜自然C. 崇拜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征服自然一谋求人地协调D. 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8.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A. 采猎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工业革命以来D. 近20年以来9.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高中地理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练习 中图版必修2
a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2.解析:第1题,歌词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活动。
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
答案:1.B 2.C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4.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3~4.解析:第3题,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由此可以判断得出结论。
第4题,这个时期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
答案:3.A 4.D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也不例外。
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
据此完成5~6题。
5.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
高中地理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2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基础过关]右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狩猎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3~5题。
3.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A.E表示废物排放B.F表示产业活动C.G表示资源开发D.H表示产品消费4. E阶段出现的问题,如果过度利用或不合理利用,违背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5.下面有关发展方向的陈述,符合中国特色的节约发展道路要求的是( ) A.高经济增长B.发展非清洁生产C.倡导循环经济D.减少资源开发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回答6~7题。
6.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7.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8.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
(1)为获粮食高产多施肥。
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渤海湾实行“伏季休渔”政策。
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5分钟小练习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5分钟小练习中图版必修2 一、选择题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
A.原始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环境文明解析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加快,开始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
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高,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答案 1.C 2.C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 )。
A.滑坡、泥石流B.建筑废料、生活垃圾C.台风、寒潮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4.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5.当前,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有( )。
①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②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③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④积极开发利用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解析第3题,箭头1表示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用于生产、生活活动。
A、B、C三项为自然灾害,并不是人类主动获取的,也不能用于生产、生活活动。
第4题,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若保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则不会产生环境问题;若人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则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 第4章 第2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练习 中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练习中图版必修2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B.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答案 B解析在人类文明演变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人地关系、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存在很大差异。
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人类机械地迁徙,逃避自然的惩罚,尽管天命论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有了一些科学的萌芽。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等大型建筑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破坏森林,③导致人口增长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发,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
3.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公平性原则——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②持续性原则——保持高消费③共同性原则——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④共同性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建立自然保护区,符合公平性原则;保持高消费不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不符合持续性原则;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符合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体现了解决环境问题要加强合作,符合共同性原则。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中反映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B.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C.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5.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①阶段B.②阶段C.③阶段D.④阶段6.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进入③阶段后有所转变,其主要原因是( )①增加环保投入②科学技术进步③工业发展速度增快④产业结构调整⑤城市化水平不断降低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 4.D 5.B 6.B解析第4题,图中曲线的变化说明了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同步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6分)1.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B.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C.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D. 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2.战国时期盂轲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其体现的思想是()A. 人定胜天B. 天人相关论C. 可持续发展D. 地理环境决定论3.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萌芽的时期是( )A. 采猎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18世纪后的工业革命时期D.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化时期4.下列论述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特征的是()A. 高投入B. 高消耗C. 无污染D. 高污染5.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 史前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工业文明时期D. 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 可持续发展论D. 人定胜天7.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 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B. 谋求人地协调一征服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崇拜自然C. 崇拜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征服自然一谋求人地协调D. 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8.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A. 采猎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工业革命以来D. 近20年以来9.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中图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 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是()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C.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D.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2.下列论述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特征的是()A. 高投入B. 高消耗C. 无污染D. 高污染3.我国古代道教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出现于()A. 采集渔猎时期B. 农业社会时期C. 工业社会时期D. 信息社会时期4.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 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 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C. 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 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5.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 ( )A. 认为人地关系中,人是主动的,环境仅是人类任意开发的对象B. 强调“天人合一”C. 认为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D. 强调“人定胜天”6.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 天人合一B. 人定胜天C. 竭泽而渔D. 围湖造田7.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J.博丹的主张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 天人合一论B. 地理环境决定论C. 可持续发展论D. 人地协调论8.下列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表述中正确的是()A. 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 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C. 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 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9.有关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采集和狩猎的果实和动物B. 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C. 人类逐水草而居D. 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欧洲10.目前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处于A. 盲目崇拜和依赖阶段B. “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阶段C. “征服自然”阶段D. “天命观、有神论”阶段11.“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高中地理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精析精练 中图版必修2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典例导悟】【典例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图4-4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因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它是决定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时代。
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方式各不相同(2)各社会发展阶段的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即所占比重最大的为主导因素(3)各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及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和谐【参考答案】(1)土地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柳林村原先是个贫困村,村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奔小康,想出了一个致富的办法:把本村麦田的泥土卖给建筑公司作为工程用土,取土后挖出的大坑又出租给城市填埋垃圾,两头进钱,收入是种小麦的几十倍。
虽有部分村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但手中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
材料二十几年来,由于附近煤矿生产废弃物煤矸石的堆积,梨树村损失了耕地近50公顷,人均耕地下降到0.03公顷。
村里与矿上商定,由矿上出资,村里出劳力,建砖瓦厂,利用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
这样不仅解决了煤矸石占压耕地、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
(1)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以上两段事实材料,判断柳林村与梨树村的做法孰对孰错,并说明判断理由。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练习:4.2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史前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第1题,史前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
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1.A 2.B 3.B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完成第4~5题。
4.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史前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后工业化时期5.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解析:第4题,歌词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活动。
第5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
答案:4.B 5.C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
据此完成第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7.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第6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史前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第1题,史前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
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 1.A 2.B 3.B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4~5题。
4.在图甲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全球变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产生于图乙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天命决定一切②自然主宰人类③人定胜天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图甲阶段为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会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图乙所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
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 4.A 5.B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7.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第6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各发展阶段并不只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由图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第7题,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工业社会生态问题最为突出。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有所缓解,但尚未得到解决。
答案 6.D 7.B据联合国官方网站消息,联合国大会2011年6月21日通过决议,任命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
在宣誓连任演说时,潘基文援引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
据此回答8~9题。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9.这句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人类优先原则解析第8题,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
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第9题,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这句话体现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公平相处,公平发展。
答案8.C 9.A中新社哥本哈根2009年12月19日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
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据此完成10~13题。
10.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11.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上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B.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使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C.经济高速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12.《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的是( )。
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公众的接受与参与13.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公众的接受与参与解析第10题,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会加剧生态的破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11题,中国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12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在发展历史、经济、技术各方面的差异,应承担不同的义务和责任,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第13题,哥本哈根会议有世界119个国家和政府首脑参会,共商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答案10.C 11.B 12.C 13.B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完成14~15题。
14.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15.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解析第14题,图中AB曲线反映出经济发展以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为代价,不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
第15题,生态城市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发展的持续性。
答案14.D 15.C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人类社会演进(甲)和人地关系(乙)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20分)(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题,乙图所示人类开发环境力度加大,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即人地矛盾开始出现并已激化。
原始社会由于人口数量少,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此种情况。
第(2)题,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由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泛修建梯田,必然带来森林减少、生态系统更加脆弱的后果,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第(3)题,古代由于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往往直接放火烧山、围湖造田,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第(4)题,影响人地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类的思想认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能力(科技、生产工具)以及人口数量等几方面。
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陡坡丘陵山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等。
17.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图,分析回答问题。
(20分)(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比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快或慢)。
(2)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来看,“财富的多少”属于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生活质量的高低”属于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
(3)由此图可推测,一个国家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利用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图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读图分析可知: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体上是上升的,但生活质量指标增长缓慢,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所下降。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财富的多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属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范畴,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生活质量的高低”属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范畴,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否则会造成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经济崩溃等问题。
答案(1)快(2)经济社会(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