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课件03(先秦散文)
先秦文学PPT课件
• 3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 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
第2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 概说
一、 时代背景
1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 “轴心时代”(东周:前770——前
256) 2 “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
• 司马谈六家: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 刘歆十家: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
纵横、杂、小说家。
• 后人九流: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
• 第二期:战国中期
•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 第三期:战国后期
专题论著。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 子》、《吕氏春秋》等。
三、 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
• 1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 言,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 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黄而陨” 得到前人的称赞,试说明理由。
❖ 四、《邶风·谷风》 ❖ 五、 《王风·君子于役》 ❖ 六、 《秦风·蒹葭》 ❖ 七、《豳风·东山》
❖ 八、《豳风·七月》
❖ 1解题
《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 一篇,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2 思想内容
这首诗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西周初年的农 业生产情况和奴隶们的悲惨生活图景。真实 地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残酷压榨与剥 削,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奴隶社会不可调和的 阶级矛盾。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 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二、以抒情言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诗歌乃
至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 三、《诗经》的形式 ❖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先秦历史散文
(三)崇德 推崇高尚的伦理道德,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
《国语》的文学价值
(一)长于记言,言中见人
叙及三百多个人物,且在其所叙人物中,已有 一些性格较为鲜明的感人形象,如《晋语》中 的重耳、骊姬、子犯,《吴语》中的夫差等
(三)语言:凝练含蓄 “一字见义”“、一字褒贬”、“《春秋》笔法”
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 赞一词”。( 《史记·孔子世家》 )
《春秋》最突出特点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 法”。
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注重选词炼句,一字之中常“寓 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 “一字见 义” 。“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
3、《春秋》的作者 历来认为孔子是《春秋》的作者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 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 ) 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史记·太史公自序》)
实际上今所见《春秋》乃鲁之《春秋》,为鲁国 不同历史阶段之史官集体所撰。孔子在其基础上 做了较大的加工修订,使之成为授徒的脚本,从 而开创了私家著述的先例。因此可以说《春秋》 是孔子依据鲁史修订而成的著作。
唐代孔颖达分十种:典、谟、贡、歌、誓、诰、训、命、 征、范
粗线条可归为四种体式: 典:主要记载古代典制(《尧典》《舜典》、《洪范》、 《吕刑》、《周官》等) 训诰:训诫诰令,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以及祈 神的祷告。(《尚书》主体部分,如《盘庚》等) 誓:君王诸侯的誓众词。(《甘誓》、《汤誓》等) 命:君王任命官员或者赏赐诸侯的册命。(《君陈》等
文学常识(三)《先秦散文》
《庄子》
• 庄子 :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思想家和散文家,
老子之后道家的重要代表。生平不详。布衣一生, 过着近乎隐士的生活。有独立不羁的个性和与众不 同的情趣。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独与天地精神 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 •
——《庄子· 天下》
•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分别记载周王 朝及诸侯各国之事。《左传》侧重于记事,而《国语》 偏重于记言,故名《国语》。后人以为《左传》与《国 语》同为左丘明所作,而《左传》是传《春秋》的,所 以又称《国语》为《春秋外传》。现在一般认为它并非 出于左氏之手,也不传《春秋》,称之为《春秋外传》 并不恰当。《国语》所记事实大多通过君王的言论和卿 士们的谏说之辞来表现,文字朴实简练,文学成就不如 《左传》,但也不乏情文并茂之作。
• 《论语》 • 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主要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阐发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 语录体散文。主要通过孔子与其弟子之间及弟子相互 间交流问答的情景和内容的记述,以及直接转述的片 段语录,记录孔子的思想学说,其中包含大量富有文 采又具哲理性的格言。 • 《论语》全书共20章,每章又包含若干片断。编排上 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非记于一时,也非出自一人之 手。编撰者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
• 《墨子》,是墨家的经典著作,主要记载墨翟及其弟 子的言行,由其弟子及后学编纂而成。其文以达意为 主,语言质朴,较少文采,但结构严谨,条理井然, 逻辑性强,而且善用比喻、排比,富有说服力。
• 《孟子》,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行,也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南宋时被官方列为经书,并与《论语》及《礼记》 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合为《四书》,从此成 了科举时代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影响极大。 • 《孟子》其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长于辩论,善设 机巧;妙用比喻,生动贴切;欲擒先纵,令人折服; 一向以犀利雄辩著称。 • 《庄子》,道家的经典著作。作者应是庄子及其后 学。作品主要通过大量的寓言故事阐发其哲学。 •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以 《庄子》又名《南华真经》。其文汪洋恣肆,想象 丰富,构思奇特,讽刺辛辣,机智幽默,妙趣横生, 辞藻瑰丽,风格独特,是先秦时期最富有文学色彩 的散文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3
《晋楚城濮之战》 认为“师直为壮,曲为老。”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国君能体恤百姓则可战。
• 有礼、有节,将帅和睦,士卒尽力的一 方获胜,骄纵一方失败。
3、善于叙事精于剪裁,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
《晋公子重耳之亡》
4、广泛描写各种人物,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5、善于描写行人辞令之美
• 4、气势浩然,感情强烈,善于铺张扬厉, 富有鼓动性。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1、大量运用“三言”、尤其是寓言形式表达 思想和情感。 2、通过奇崛的想象,创造了瑰奇的艺术境界, 以表达其博大精深、深奥玄妙的哲学思想。
思考与练习: 1、掌握先秦说理文体制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的特点。 2、《论语》怎样的一部书?(作者、内容、 体制特点,文学价值) 3、为什么说《论语》的语言具有“言近旨 远、词约义丰、形象隽永”的特点? 4、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主要思想内容。 5、试以《齐桓晋文之事章》为例,分析说 明《孟子》散文的论辩技巧。
《曹商使秦》“舐痔破痈”, 《则阳》“蜗角之争”
《列御寇· 曹商使秦》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 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 庄子曰:“夫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 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 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 有病,召医,破痈溃痤得车一乘,舐痔者得 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 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2、揭露了统治者的暴虐昏庸、贪婪荒淫 的卑劣本性。 “宣公四年”载“郑公子归生弑灵公” “襄公二十五年”载“崔杼弑君”
“文公六年”载秦穆公以子车氏三兄 弟为殉,抨击“死而弃民”,“难以在 上”。
3、歌颂了忠良正直之士的功绩和美德。 “弦高犒师” “申包胥泣秦庭” 高度赞扬齐桓、晋文、楚庄、秦穆、阖闾、 勾践等的历史功绩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散文优质教学课件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 一、散文的萌芽 • 甲骨卜辞——易卦爻辞——铜器铭文 • 甲骨卜辞: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记言、记事的简短文字,是殷商时代 进行占卜时在龟甲兽骨上的简短记录。文句虽简短,却内容丰富,记事 简单,不成系统,保持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 (《大有²上九》) •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 坤²上六) • 《易经》卦、爻辞: • 《易经》是巫卜之类编著起来的卜筮书。其中的卦、爻辞,比较广泛地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记事文字比甲骨文卜辞更完整,有更多的文学 色彩,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发展阶段。 •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铜器铭 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 先秦史官与历史散文的兴起 • 史职由宗教转向人文,所记录之内容由宗教对象 转为政治活动。其记述文字由简到繁,由质朴无 华到略具文采,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 • 《尚书²多士》:“唯殷先人,有册有典。” • 《礼记²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 《汉书²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 《尚书》,事为《春秋》。 • 历史散文:指先秦时期记述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 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著作。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一、甲骨卜辞: •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甲骨卜辞。 • 2、甲骨卜辞可以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 的萌芽。 • 3、商周时期,君王、公侯常把一些重 大的事件记录在铜器之上,称为铜器 铭文。
古代叙事散文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 笔记
叙事散文的萌芽 记言文之祖 叙事之最
甲 骨 卜 辞
• 3.分类(今文): • 虞书2篇(《尧典》《皋陶谟》) 主要是“典”、“谟”文 体,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后人根据古代传说写 成。 • 夏书2篇(《禹贡》《甘誓》) 也是后人根据古代传说写成。 • 商书5篇 是我国记言文之祖,代表《盘庚》。 • 周书19篇 主要是 “誓”、“命”、“训”、“诰”四种文 体,记周公言论最多。著名的有《牧誓》、《洪范》、 《《无逸》、《秦誓》。 • 4.风格与影响 • “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 ——韩愈《进学解》 • 当时记言之文,然皆作书面语;文词古奥典雅,却语意平易。 • 诚挚敦厚,情深意切;文风质朴,少雕饰。 • 对后世官方文书的体式有深远影响。 • 《文心雕龙²宗经》: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
中国古代散文ppt课件
特点与分类
特点
中国古代散文注重文采、意境和 情感表达,强调文义、文理和文 气,语言简练、质朴自然。
分类
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论说、抒 情、写景、记叙等多种类型,各 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 风格。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先秦时期的左丘明、庄子、荀子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 安石等。
中国古代散文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古代散文概述 • 散文流派 • 散文鉴赏 • 古代散文的影响与价值 • 古代散文的现代解读
01
中国古代散文概述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古代散文起源于先秦时期,以《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为 代表,开启了古代散文的先河。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散文不断得到 发展,各个时代都有杰出的散文家和 作品,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 的欧阳修、王安石等。
历史散文
01
02
03
代表作品
《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
特点
以记述历史事件、人物为 主,文笔简练,史料翔实 。
影响
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 资料,促进了历史学的发 展。
辞赋散文
代表作品
《离骚》、《九歌》、《 天问》等。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文 辞华丽,意境深远。
影响
丰富了文学表达形式,对 诗歌、戏曲等艺术形式产 生了影响。
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 得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古代散文作为文化遗产,对于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 想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先秦历史散文 优质课件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 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 有鲁《春秋》传世,便 成为专称。
3.春秋——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这部原来由鲁国史官所 编《春秋》,相传经过 孔子整理、修订,赋予 特殊意义,成为儒家重 要经典(五经之一)。
• 3. 叙事中的道德化、神秘化倾向 •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而且叙述中往往
还带有神秘因素。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 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2)《尚书》是上古之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初具历史 散文规模。
• (3)《春秋》原是一部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文词精练,言简意赅,只是一言两语的记事。
• (4)《国语》《左传》才是篇幅完整的历史散文,但是仍然语 多短句。《国语》是中国第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相传“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
第三阶段
• 为后期阶段 • 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 ——国别体杂史著作
1.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出于战国时代, 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2.33篇,按国别记述。
3.记事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主要记载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行为,同时也记 载了当时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情况。 全书没有系统的体例,单篇独立。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史官之建制已较为完备,史书之撰述亦较为发 达。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 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中国文学史之先秦叙事散文
中国⽂学史之先秦叙事散⽂第三章先秦叙事散⽂第⼀节《尚书》是我国最早的记⾔历史散⽂集。
《尚书》即上古之书,⼜被称为书经,是⼀部古代历史⽂献汇编。
⼀、《尚书》的保存1、战国:《尚书》有百篇。
2、秦代:经过秦⽕焚毁,亡佚⼤半。
3、汉代:今⽂《尚书》:汉初经师济南伏⽣保存、传授的《尚书》,⽤汉代通⾏的⾪书记录下来,有28篇。
古⽂《尚书》:汉武帝时⼜陆续发现了⼀些⽤先秦⽂字记录的篇章,⽐今⽂《尚书》多16篇。
4、东晋:梅赜《古⽂尚书》58篇。
将伏⽣本28篇分为33篇,⼜增25篇,经考证25篇皆为伪作。
⼆、《尚书》内容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虞书》和《夏书》多是春秋战国⼈根据古史传说编纂⽽成的,具有⼀定史料价值。
《商书》和《周书》则主要是商周两代的官⽅⽂献,基本可以代表当时散⽂发展的⽔平。
三、⽂章分类: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典:主要记载古代典制,如《尧典》;谟:谋议、谋略,如《皋陶谟》,记载皋陶与禹关于治理国家的谋议;训诰:训诫诰令,有上对下的告诫、训导,也有下对上的劝谏,有君⾂间的对话,也有⾂僚间的对谈;誓:誓词。
战前的誓师词;命: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的册命。
如《⽂候之命》,是周⽂王表彰晋⽂候功绩并赏赐晋⽂候的命辞。
四、写作特点:1,作品由简到繁,说理⽇趋细密,逐步具备了完整的篇章。
《商书·汤誓》:商汤伐桀时的⼀篇誓词,道理讲得⾮常简单,只是在篇末申明赏罚,以作劝惩。
“⾮台⼩⼦,敢⾏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ji诛,杀死之”,“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周书·⽆逸》:⽂章中⼼明确,论证周详,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凑,堪称初具规模的论说⽂。
2,运⽤了⼀些修辞⼿段,使说理带有⼀定的形象性。
《商书》中的《盘庚》三篇:若颠⽊之有由蘖。
若⽹在纲,有条⽽不紊.予若观⽕。
若⽕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3,有些作品运⽤了较多的语⽓词汇,表现了说话⼈的⼝⽓,带有⼀定的感情⾊彩。
如《周书·⽆逸》记周公对成王的告诫。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先秦诸子散文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2
《老子》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完整版ppt课件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
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
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
达。”
完整版ppt课件
29
• 《孟子·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
23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 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孟子》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驺人 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 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 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 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完整版ppt课件
27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 “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 “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 乎!”
《先秦文学》课件
汉赋的发展与演变
汉赋的发展
汉赋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文体 ,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磅礴、辞藻华丽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 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汉赋的演变
汉赋在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逐渐从抒发个人情感转向歌功颂德、讽谏时 政等主题。同时,汉赋在形式上也发生了变
05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诸子散文是先秦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详细描述
诸子散文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家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而创作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 具有思想性强、文笔优美、语言精练、逻辑严密等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诸子散文举例
总结词
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诸子散文作品。
VS
详细描述
例如,《论语》、《孟子》、《墨子》、 《庄子》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思想价值。
诸子散文的文化影响
总结词
分析诸子散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诸子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 不仅代表了当时各个学派的思想成果,而且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例如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同时,诸子
化,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规范。
楚辞与汉赋的艺术成就
要点一
楚辞的艺术成就
楚辞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表 现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楚辞 的文学价值也得到了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认可。
要点二
汉赋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PPT3
第三节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 奏。
•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 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 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581年(大定元年),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 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后,迁都洛阳。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 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 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后于618年(大业十四年)灭亡,享国38年。
第四节 宋元文学
二、宋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
1、宋代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 阶段,从唐代开始的古文运动到宋代才 最后胜利完成,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传 统是从唐代开端而到宋代才最后确立的。
2、作家作品增多,“唐宋八大家”中宋 代就占了六家,其总体成就超过了唐代 散文。
3、宋文文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加强, 成为后人乐于学习的典范。
• 全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 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 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 史。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 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 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乐府诗和五言诗
乐府诗的特点
1、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 。 2、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 活多变。 3、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 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曹丕的《典论·论文》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墨子等,主张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强调普遍的爱和反对
不义战争。
02
散文特点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
先秦诸子散文语言简练 ,不事雕琢,言简意赅
,直抒胸臆。
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质朴自然
语言质朴无华,不矫揉 造作,以平实自然的语
言传达深刻的道理。
节奏鲜明
拓展人生境界
诸子散文中的人生哲学和 智慧,有助于拓展个人的 视野和人生境界,提升生 活品质。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1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诸子散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和发展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 族文化自信心。
弘扬民族精神
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传承和发 展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荀子》选读
总结词
荀子的著作,主张礼治、强调后天教化和王道政治。
详细描述
选取《荀子》中的重要篇章,介绍荀子的礼治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展 现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老子》选读
总结词
道家经典之一,以道为核心,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和返 璞归真。
详细描述
选取《老子》中的核心章节,深入解析老子的道家思想、人 生哲学和政治主张,展现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
学术氛围
士人阶层的崛起和学术氛围的浓厚 ,为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等,主张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 ,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
道家
老子、庄子等,主张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思想,强调个体 自由和自然法则。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第一节 先秦文 学总论
9
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 样式
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 的文学。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 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 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10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 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由于当时文字还没 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 记录下来的。
17
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大过·九二》)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 并受其福。(《井·九三》)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 与尔靡之。(《中孚·九二》)
18
周朝的文学:
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尚 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 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 代散文在日益成熟。《周书》之 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保留至 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 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 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三、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
1、应用性与现实性 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
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 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 很强的应用性。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 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 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 看法与感受,从来不回避现实问题。
1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 汉魏晋南北朝)
主讲教师:尚学峰 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 门基础课。它面向中文专业的本 科生开设。这门课主要向学生讲 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 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和特点。
3
中国文学PPT课件
《论语·子罕》: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 诗三百。”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 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
.
10
《诗经》“六义”
风、雅、颂 赋、比、兴
.
20
历史散文
.
21
甲文金文 巫官与史官 尚书 春秋三传 国语 战国策
.
22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 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 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 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15诗经诗经研究之叏径研究之叏径以制解诗的政治哲学以制解诗的政治哲学道德教化的伦理诉求道德教化的伦理诉求立足文本的文学解读立足文本的文学解读作史料呾语料的研究作史料呾语料的研究16诗经诗经的内容的内容祭祀诗祭祀诗社会批评社会批评战争劳役战争劳役农事生活农事生活婚姻恋爱婚姻恋爱17诗经诗经的特点及影响的特点及影响以抒情为主情感平缓以抒情为主情感平缓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有较多政治道德色彩有较多政治道德色彩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采用叓章形式采用叓章形式隔句押韵多用双声叓韵词隔句押韵多用双声叓韵词周南关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楚辞与诗经
《诗》为中原遗声;《楚辞》则南方新兴民族所创制 之新体。
《诗经》主于温柔敦厚;《楚辞》情感尽情发泄。 《三百篇》为质正的现实文学;《楚辞》则富有想象
力之纯文学。
楚辞的作家作品
.
27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 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 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 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 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 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 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 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 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 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
先秦散文
此外,先秦散文还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不少题材。
《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 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曹刿论战》和《秦晋崤之战》 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 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
发展历程
甲骨文 铭文
筮辞 形成
中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殷代是一个神权统治的时代,统治者借用神的力量来加强他们 对奴隶及臣民的控制。当时的文化,基本上是神权统治的工具,被巫祝所垄断。殷代甲骨文,基本上都是殷代王 室占卜的记录。他们把卜问的时间及祭祀、天时、年成、田猎、征战、商王的起居、疾病等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 上,以便日后检验。这些卜辞,一般包括序辞(占卜的时间和占卜者的名字)、命辞(占卜的问题)、占辞(对 卜兆的解说)、验辞(事实与预卜是否符合)等部分。也有少量非卜辞的记载,上面记录了狩猎与战争的史实以 及有关甲骨整治、收藏等情况。这些记事,只是为了备忘,加上刻写的困难,所以力求简单概括,大多是些零散 的句子,较长的记事刻辞如“小臣墙刻辞”,补足其残文,估计原文字数超过150字。就中能够完整明白地表达 意思的已属上乘,能够略具篇章规模的更为少见,所以它还只是记事散文的萌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先秦散文
[主要内容]
百家争鸣与散文勃兴 诸子散文草创与发展
史传散文奠基与成熟
重点:《左传》的艺术特色 难点:作品难句分析及理解
精讲作品《谏逐客书》
中国散文的发展源于文字记事。
时代:始于商代 内容:巫卜记事、史官记事 萌芽: 殷墟甲骨卜辞 商周铜器铭文 《周易》卦爻辞 《尚书》殷、周文诰
穆公用四子——广纳贤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继而论今,从秦王重物轻人入手,从秦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切中要害指 出逐客之过。
用异国物(客观事实与反而假设)
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用人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 诸侯之术
【课后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诸子散文:演进过程、《论语》、《老子》 ◆ 史传散文:《春秋》、《左传》 ◆ 《谏逐客书》:基本内容,论证结构,写作特点。
【课后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灵鼍之鼓; 夜光之璧、犀象之器、郑卫之女、骏良駃騠、江南金锡、西蜀丹青;宛珠之簪、 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佳冶窈窕 列举大量史实,说明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为。
最后劝谏,用比喻、对比论证方法阐述以“客”治国和逐“客”资敌 的不同效果,从理论上驳斥逐客之过。
一、名词解释:百家争鸣 春秋三传
二、问题解答 1.简述诸子散文演进过程。 2.试谈《左传》记史特色。 3.试分析《谏逐客书》写作特点。 三、预习课文:《归园田居》
参考答案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影响最大有儒家、道家、 法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百家争鸣”有两大特点:(1)春秋和 战国前后两个时期有所变化。(2)诸子百家与时代的互动和相互选择 。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它所创立的各种观念对后世文化 发生过最深刻的影响。 春秋三传 春秋时期诠释《春秋》的三部史著,即左丘明《春秋 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 秋三传”。《左传》记事翔实,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史著。
•《荀子》:集儒、法、道等思想之大成。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礼法并重、王霸 兼行。
•《韩非子》:严刑峻法、因时制宜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诸子散文体裁多样,风格各异:
《老子》微言大义,韵散结合 《墨子》条理井然,质朴无华 《庄子》构思奇特,汪洋恣意 《韩非子》思精虑周,严刻峻峭 《论语》简朴含蓄,富有哲理 《孟子》犀利雄辩,气势充沛 《荀子》整饬严密,透辟浑厚
简述诸子散文演进过程 先秦诸子散文经历了由简短的语录、对话向长篇专题论文演进的过 程。第一阶段(战国初期)以《老子》《论语》《墨子》为代表,基 本上属语录体,有结论而少论证。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以《孟子》 《庄子》为代表,由对话式的论辩文向专题论文演进。第三阶段(战 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已完全摆脱了对话体的束缚, 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 年诸子学术走向合流和总结期 的产物,是先秦诸子学术、思 想、文化的集大成者。
史传散文的奠基与成熟
史传散文与诸子散文交相辉映,以记事记言为主。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年为 经,以事为纬,记载了242年间(前 722—前480)各国大事,条理清晰,结 构完整,行文简约,以严谨著称。
试分析《谏逐客书》写作特点 《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如下:(1)抓住要害,动之以情,晓 之以理,层层递进。李斯始终站在是否有利于一统天下的高度上发议 论,高屋见瓴,环环扣击要害,由远到近,由轻到重,层层推进,步 步升级。(2)援古证今,纵横捭阖,层层对比,结构严密。引用事 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正反论证中处 处交织着昔与今、物与人、纳客与逐客、利与害、损民与益仇、统一 与亡国的多重对比。(3)铺陈夸张,排比对偶,辞采富丽,生动有 力。本文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使全文句式整齐, 文字优美,音节铿锵,琅琅上口,有不少赋的特点。
试谈《左传》记史特点
《左传》是“春秋三传”成就最高的一部史著,记史特色有五。 (1)编纂方法:以年为纲,以事为目,纲举目张,网络众事。(2) 取材广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3)善写 战争:组织故事,曲折变化,步步设伏,照应有方。通过矛盾冲突, 借助细节写人。(4)语言特色:叙事简约含蓄,尽而不纡;人物语言 委婉从容,符合个性。(5)历史影响:直书无隐精神,“君子曰”史 评影响后世。
《左传》的文学色彩
记事严谨而分明 情节曲折而简洁 记言深邃而典雅 史充实而有生气
文学影响:影响后代史书 及叙事散文的写作。
名篇《晋楚城濮之战》 P16 成语:退避三舍
精讲作品:李斯《谏逐客书》
基本内容:是李斯上给秦始皇的奏议。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后游说于秦国,劝 秦王统一天下,受到重用,拜为客卿。后郑国修渠事发,秦王下令逐客,李斯也 在被逐之列。于是他写下这篇奏议,劝谏秦王收回成命。其文章打动了秦王,李 斯官复原职。《谏逐客书》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阐明驱逐客卿的错 误,理足词胜,雄辩滔滔,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 论结 证构 观布 点局 : 提 照出 应论 观点 点 —— ——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 内容朴实,有叙有议,标志着先秦 散文的进一步发展。
百家争鸣与散文勃兴
春秋战国时期,上承商周,下接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放 异彩的时期。 社会特征:礼崩乐坏,诸侯力征
文化特征:处士横议,百家争鸣 政治上的需要和环境的驱使, 使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纷纷走 上政治舞台,思想空前活跃,各 家著书立说,由此带来了散文的 勃兴。
正面:天道和圣王的做法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 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 以无敌也。
反面:秦王目前的做法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 者也。
《左传》的记史特色:
编纂方法: 以年为纲,以事为目,纲举目张,网络众事。 取材广博: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 善写战争: 组织故事,曲折变化,步步设伏,照应有方。通过矛盾冲突,借助 细节写人。 语言特色: 叙事简约含蓄,尽而不纡;人物语言委婉从容,符合个性。 历史影响: 直书无隐精神,“君子曰”史评影响后世。“其言简而要,其事详 而博”。
第三部分(结尾):重申逐客之过,将逐客的危害(亡国)渲染到极点, 从而成功地完成对秦王的劝谏。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 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 无危,不可得也。
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 国的危亡。
《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
抓住要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层层递进; 李斯始终站在是否有利于一统天下的高度上发议论,高屋见瓴,环环扣 击要害,由远到近,由轻到重,层层推进,步步升级。 援古证今,纵横捭阖,层层对比,结构严密; 引用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正反论证 中处处交织着昔与今、物与人、纳客与逐客、利与害、损民与益仇、统一 与亡国的多重对比。 铺陈夸张,排比对偶,辞采富丽,生动有力; 本文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使全文句式整齐,文字优 美,音节铿锵,琅琅上口,有不少赋的特点,体现了先秦散文向汉赋过渡 的骈偶化趋势。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经济思想:重利轻义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美学思想:尽善尽美
《论语》风格:
言简意赅 平实深刻 形象隽永
道家经典:《老子》 地位: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也因其 深邃的哲学思想而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经典语录: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是以圣人之治,虚 其心,实其腹,弱 其志,强其骨。 上善若水,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诸子百家的草创与发展
先秦诸子散文经历了由简短的语录、对话向长篇专题论文演进 的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国初期):以《老子》 《论语》《墨子》为代表,基本上 属语录体,有结论而少论证。
•《老子》:“道”为核心、“无为而治”
《论语》:儒家礼乐德治
《墨子》:“兼爱”“非攻”
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辑录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核心是“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孔子思想: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由对话式 的论辩文向专题论文演进,且文学性最强。
•《孟子》:儒家仁政思想和性善说。
“浩然之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庄子》:道家“清静无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已完全 摆脱了对话体的束缚,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
第一部分(开头):开门见山, 提出论点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窃:私下。自谦之辞。
过:错误。
分析:论点提出极为策略,轻描淡 写,点到为止。
第二部分(主体):从“昔缪公求士”到“此所谓藉寇兵而赍资粮者也。” 从三个方面论述任用客卿之利和驱逐客卿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