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_饶亚平
课本剧表演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探析
2017·11在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大班化教学的统一性和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历史课本剧表演活动能够很好的兼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而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向服务型转变。
摘要关键词课本剧表演;个性化学习;服务型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更多的是用同一本教案,在同一间教室,用同样的方法教着一群个性鲜明,层次不同的学生,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那么,在大班化教学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我们应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呢?从教学策略的角度,笔者发现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式、体验式的课本剧表演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一、历史课本剧表演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历史课本剧表演的优势在于可以把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以学校课本剧表演为例,教师常用的组织形式是: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选出编剧和导演各一名,其余学生均为演员;每两周进行一次课本剧表演,一组学生表演完毕,由其他三组学生对剧本、演员等演出情况做点评;每学期期末评选出优秀剧本、优秀导演、优秀演员等奖项。
这样,全班学生都可以带着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让“零”兴趣的学生热爱历史。
由于部分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基本上照本宣科,学习历史主要以背诵为主,导致学生“零”兴趣,抵触历史学科。
以A 生为例,他所在的小组在表演课本剧《西安事变》时欲请他扮演周恩来这一历史伟人(主演),一开始他拒绝演出,因为他觉得学习历史没什么意思。
笔者鼓励他:周恩来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同学们觉得你比较稳重,认为让你演很合适。
于是他决定试一试,课后他在图书馆查阅了《周恩来传记》,对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
为了更好的把握人物角色,他还看了电视剧《海棠依旧》,对其中所表现的周恩来的性格、生活习惯、动作等有了研究,为扮演好角色做了充分的准备。
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引言戏剧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教育功能。
在中小学教育中,戏剧可以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运用的研究。
二、戏剧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 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戏剧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在扮演角色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调动想象力产生创造性解决方案。
2. 培养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戏剧是一种集体表演形式,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学生可以提高口头表达和非语言沟通能力。
3. 培养自信心和个人品质戏剧表演需要学生在舞台上展现自己,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此外,戏剧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道德观念。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运用的理论基础1.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Piaget认为,戏剧可以帮助学生在发展阶段获取适应和平衡,通过扮演角色,学生能够模拟和理解真实世界,促进思维逻辑的发展。
2. 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Vygotsky认为,戏剧活动以及与他人的互动能够提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以“假装”为基础,建立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3. Bruner的建构主义理论Bruner主张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戏剧活动,通过体验和亲身经历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戏剧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
四、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运用的实践经验1. 创设戏剧活动环境教师可以布置有关戏剧的教室环境,如舞台布置、角色扮演道具等,以激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设计戏剧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戏剧活动,如角色扮演、小剧场表演、戏剧剧本创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戏剧与历史课堂的融合
戏剧与历史课堂的融合安丘二中张敏我们从戏剧性的角度分析历史人物时,会发现历史人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戏剧性特点,一是个体意志的群体倾向,二是个人命运的历史投影,三是内在冲突的外在制约,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并统一于历史人物身上,使历史人物的戏剧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我们把戏剧表演搬上历史课堂有助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利用戏剧化教学法,教师可以把一些创新的手段发挥的更加有效。
一、重现历史故事教师在利用戏剧化教学法时,可以采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语言吸引注意。
如果把这种表演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下,对学生的记忆很有帮助。
比如我们在讲到唐朝诗人李白的时候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让同学们集体穿越回到唐朝,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其中的一些人物,如李白,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高力士,以及他的诗人朋友孟浩然,杜甫,王昌龄,贺知章,高适,汪伦等,其中穿插上高力士为李白脱靴,杨贵妃替他研磨的典故,从小时候的李白一直演到老年的李白,让同学们对李白的一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以诗会友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们让同学们一边表演着当时的场景一边吟诵诗,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这首诗的印象。
教育戏剧在高中教育中多层次应用
教育戏剧在高中教育中多层次应用一、教育戏剧课程实验的背景“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
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
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
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
”[1]目前,教育戏剧在欧美、亚洲一些国家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台湾地区甚至把教育戏剧纳入《教育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的“艺术与人文”领域课程范围之内,而我国大陆地区教育戏剧的实践才刚刚起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国际教育戏剧界,教育戏剧在中学教育的运用已经形成了多种理念。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的理念:一是戏剧作为工具论,即在学科课程学习中引入教育戏剧的方法,从而促进该学科课程的教学。
著名教育戏剧家桃乐丝?希斯考特“强调学习必须与生活结合,并作练习的学习。
教师的角色则必须顺应学生学习的情况而调整,并将戏剧作为学习的工具,以学习不同学科的教学概念和方法”。
[2]二是戏剧作为独立学科论。
此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教育戏剧家大卫?宏恩布鲁克。
他认为戏剧艺术本身的教育是教育戏剧课程的本质,戏剧作为学习工具只是戏剧在教育中的一种应用。
宏恩布鲁克指出“教育戏剧一定要教学生学习戏剧的文法,并同时以其规范来学习欣赏、理解与操作技巧,来实现他们的想法。
因此,有戏剧主题及戏剧技巧、知识与理解的学习,终能填补戏剧与剧场的间隙,成为完整教育戏剧的教学”。
[3]三是戏剧促进人格成长论。
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发展阶段。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受到国人的关注,并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问题。
因为这一问题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学业进步、人格完善的障碍,影响了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
”[4]我国目前现阶段的青少年基本上是新一代的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的“小太阳”的地位,长期形成的养尊处优的习惯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缺失正常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不能合理有效地处理自己理当面对的问题,缺失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与他人以及外部世界的关系,给社会埋下不稳定的因素。
利用历史剧,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初 中八 年 级 历 史 课 文 有 一 课 是 关 于 文 革 的 。 革 的 荒 唐 事 对 于 很 多年 轻 的 学 生 文 来 说 是 不 可 思 议 , 以想 象 的 。 别是 当今 难 特 民 主 思 想 相 当普 及 了 , 制 教 育 也 很 广 泛 法 深 入 了 , 生 们 根 本 无 法 理 解 当时 的 无 法 学 无天, 无法 想 象 当 时 个人 崇 拜 。 师 要 求学 老 生通过查资料, 采访 , 询 了解 当 时 实 际 的 咨 生 活 环境 , 然后 编 成 历 史短 剧 。 当多 的学 相 生 走 访 了 很 多 那 个 时 代 的 人 , 他 们 口述 听 当时 真 实 而具 体 的 生 活 中 的 实 际 例 子 , 把 这些例 子作为个案编入 历史短剧里 , 展现 了一 个 时 代 的 特 征 , 以 想 象 的 历 史 变 得 难 现 实 而生 动 。 生 通 过这 个 活 动 , 血 有 肉 学 有 地 认 识 了文 革 。 短 剧演 绎 的 过 程 中 , 在 叹息 声 , 不 平 声 , 至 叫 骂 声 , 斥 于耳 , 用 鸣 甚 充 不 老 师说 教 , 用 老 师 刻意 的思 想 教 育 , 不 学生 在 了 解 历史 , 互 学 习 的过 程 中 , 相 已经 形成 了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 角 色扮 演 学 习 方式 , 不仅 可 以激 励 学 生 积 极 主动 地进 行 学 习 , 而且 可 以提 高学 生 的 批 判性 思 维能 力 , 培养 学生 的 历史 观 与社 会 观 。 新课 程 标 准 下 , 学生 的评 价 标 准 已 在 对 经 不 再 是 唯一 的 , 生 要掌 握 基 础 知 识 , 学 形 成运 用 知识 的 能 力 , 还要 形 成正 确 的情 感态 度价 值 观 。 通过 历史 短 剧的 编 写 , 演 , 而 表 可 以 从 不 同 的侧 面帮 助 学 生 达 成 新 课 程标 准 的 要 求 , 正 提 高 教 学 的有 效 性 。 真
论课本剧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论课本剧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周尚英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1期(福泉市第二中学贵州福泉 550500)[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发展了多种多样的新方式,课本剧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历史课本剧能整合历史教材内容、解决教学中重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对初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分为课本剧编创、课本剧排演、课本剧演出、课本剧评价四个阶段介绍了课本剧的实施,以期能促进历史课本剧与历史教学的有效结合,增加课堂吸引力,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历史课本剧;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建国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观念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笔者在新课改的实际教学中尝试通过学生自己编演历史短剧,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挖掘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所谓历史剧教学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或协助学生表演,创设一定情景,用简单的情节再现历史知识点或升华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独特的戏剧小品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正确运用“历史课本剧”教学手段,能起到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有助于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脉络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穿越时空,把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们生动的表演再现出来,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生鲜活的语言也增强了课本剧的情趣,在笑声中理解了知识。
同时根据同学们演员的表演,搜集有效信息。
通过角色的扮演,可以充分理解人物。
它可以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感触历史。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特定的环境下更能触发学生的无意识,产生直觉思维。
布鲁纳教育理论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表演中学生不光是历史情境的感受者,也是创造者。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影视作品的运用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影视作品的运用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贯穿古往今来,横跨世界各国各个地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各个领域,光靠历史学家的叙述、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全部,于是就需要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利用教科书、历史教师,图书馆,家庭、社区、历史遗存以及互联网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影视作品的筛选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为我们现代历史教学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学服务?根据历史影视作品内容的真实程度,一般可分为历史纪实、纪录片、文献、科教片、专题片以及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
笔者认为这些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所用影视作品的引导性和教育性。
使用影视作品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中所选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审视、判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搜集、考证、分析、利用影视作品,以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切不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忽视了客观效果。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区分影视资料的史料价值,所用影视作品应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分类鉴别,根据历史现象的真实记录或后人对它的模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其次,要适时适量运用影视作品。
所谓贪多嚼不烂,如果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时间,播放影视资料超过4次,时间超过10分钟,那么课堂教学时间会大受冲击,重点难点不易讲透,教学内容不易形成整体框架,而且极易导致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浅尝辄止,更谈不上能够对知识的应用了。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把好影视作品的质量关,还要精心设计,针对教学目标对丰富多彩的影视作品作出恰当取舍,适当剪切、优化。
102浅谈课本剧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课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历史课程改革中的一点反思常州市第一中学张萍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本剧一下子成为各门学科课堂教学的新形式,有些学科几乎每节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课本剧究竟价值几何?本文将从历史学科角度,结合笔者教学工作实践,探讨其作用、局限性及对策。
关键词:课本剧课堂教学历史课程改革反思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新型的教学形式也层出不穷。
其中,最受青睐的大概要属课本剧了。
课本剧究竟魅力何在?价值几何?我就近年来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商榷。
我第一次正式将课本剧形式引进课堂教学,是在课程改革开始前。
那是一节市级公开课,我开课的选题是:秦汉文化课外学习成果展示,课型:活动课。
整节课由三部分组成即文化成就、名人轶事、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其中,“名人轶事”这个环节,是以课本剧形式出现的。
课前准备工作:全班46位同学分为两大组,各组同学分工、合作,经历了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编写剧本、推选导演及选拔演员的过程,是一次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学习过程。
教师密切关注着准备过程,对选题、排练、同学间的合作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帮助。
课堂效果:短剧内容为神医华佗治病救人和司马迁忍辱写《史记》两个历史片段。
每个短剧演出约5分钟左右。
台上同学惟妙惟肖的表演得到了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几句旁白道出了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而教师适时、适度的点评则将故事中蕴含的精神进一步升华。
开课结束后,我感觉本次课本剧的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写作剧本、口头表达和表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因此,我和学生们都被课本剧“迷住”了。
学生们热情高涨,老师也是信心百倍,以为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于是,我在后来的教学中频繁应用课本剧。
但是,形势的发展却很快出乎意料。
我渐渐的发现,愿意承担课本剧演出的同学越来越少;同学演出时,能耐心观看的人越来越少;课本剧的质量越来越差;而作为教师的我,也感到课本剧十分无聊……恰逢课改半年有余,放眼四周,惊呼课本剧竟已“功成名就”,几乎文科类公开课都会有课本剧的影子。
教育戏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戏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围绕教育戏剧手段与传统历史教学相融合,从应用策略、应用原则、应用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师如何用戏剧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家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教育戏剧历史教学应用教育戏剧是一种将戏剧与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教育形式。
它的突出特点是平等、开放、对话,要求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以戏剧的各种表演元素如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戏剧游戏、课本剧排演等方法进行历史教学,让学生可以在彼此互动、合作的关系中充分地发挥想象、表达思想,从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一、应用策略在把戏剧手段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四个要”。
一要提前完成课堂设计。
教师通过课前备教材、备学情,充分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围绕重点、难点来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去预习、思考、查阅资料、编排剧本。
二要准确把握植入时机。
学生通过自排自演,做好了展示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什么时间展示,是安排在导入环节,还是安排在难点突破环节或是安排在课堂拓展环节,这需要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教材的内容、问题的设计来统筹安排,确保历史情境剧的植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要及时跟进问题引领。
戏剧演完之后,围绕着创设的历史情境,教师要及时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
比如讲到《秦王扫六合》时,先让学生扮演裁缝、商人、士兵、官员等因为文字、度量衡、货币的不统一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教师在学生演完后及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对这些问题,你该如何解决?引发学生去思考并得出结论。
四要适度激励总结评价。
根据学生演员的表现,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评价、演员互评等方式评出优秀演员,教师对学生演员的精彩表现予以肯定和激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前充分预习,研读教材。
弄清楚本课的人物、时间、主要活动和历史影响,这是编好剧本的前提;二是查阅资料编写剧本。
小议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评价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小议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冀淑红(河北省隆化县第一中学)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影视作品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高中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影视作品;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是一门偏向记忆性的科学,对高中生的记忆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推行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放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影视作品的运用,为学生营造探索性的、愉悦性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记忆能力。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地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影视作品的运用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保证教学效率,截取历史影视作品的精彩片段新课改虽然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面对大量作业和高考的压力是无法避免的。
然而,高中历史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深”的学科,如果再采用传统的满堂式教学,不但不能体现历史的价值,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历史影视作品教学是高中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的“星星之火”,可以将整个课堂燃烧起来,截取精彩的历史影视作品的片段,更是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
二、针对课堂内容,精选历史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有效地运用影视作品,必须要从教学内容和课本知识出发,选择与之相关的历史影视作品,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对历史学科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记忆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
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来纠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以前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的误区,并且通过历史影视作品,使学生铭记国耻,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
三、运用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探索性、自主性学习在新课标背景下,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运用影视资源的办法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运用影视资源的办法作者:何吉龙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6年第5期江西赣州市龙南中学(341700)何吉龙[摘要]现如今不断涌现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恰当运用影视资源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信息知识的理解掌握。
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不断探索影视资料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影视资源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107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学应当改变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取“满堂灌”的单调、低效的教学方式,充分、恰当借助影视资源来开展历史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
以下就高中历史教学影视资源的运用策略作简要探讨。
一、课前准备好相关的影视资源运用影视资源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做足准备,收集有关课本知识的视频材料,在讲解到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选好的相关视频。
例如讲解《商鞅变法》时可放映电影《英雄》中秦国军队进攻的片段,让学生从影视资源中感受秦国当时的强大,并与教材中秦国变法前的弱小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学生探索秦国变强的原因,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历史课程。
二、以影视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历史事件与时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进行认识理解,能够使历史教学效果更显著。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略过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抓住其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争取更多一点时间让学生通过影视观看体验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例如在《鸦片战争》的影视资料放映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落后就要挨打”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是不是落后就要挨打?落后挨打是不是合理?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循循善诱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全面客观的理解。
三、结合学生实际严格筛选影视资源由于高中生对影视资源仍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在对影视资源进行筛选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其趣味性还要保证其科学性。
历史情景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或作用
历史情景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或作用【摘要】近年来,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开始逐渐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学生也逐渐喜欢参与其中。
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采用历史情景剧这种形式来呈现历史。
情景剧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是近几年才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
运用情景剧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我创造和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其思维能力发展与提高。
情景剧是一种以情景为载体的一种综合艺术。
而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国家规定必修的科目之一,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堂;情景剧;教学方式;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引言】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将情景剧运用到教学中呢?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如果把一些复杂的知识抽象出来进行讲解的话,学生可能会听不懂。
而这种抽象的知识又需要以具体形象的方式来呈现出来。
如果老师能够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晦涩、抽象繁琐的知识呈现给学生们的话,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说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如果能够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情景剧讲述的话,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们对高中历史学习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重要内容理解。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特点及存在问题1.1情景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由于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同学们具备相应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如果只是采用单一方法讲解的话,那么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门学科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情景剧这种教学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它是在历史课中用戏剧形式来呈现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到情景剧表演中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1.2高中历史情景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高中历史情景剧的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高中音乐教学中戏曲元素的借鉴与应用
高中音乐教学中戏曲元素的借鉴与应用摘要:戏曲艺术是我国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我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戏曲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逐渐对中华民族文化越来越重视,戏曲元素在音乐教育中不断发展,因此戏曲元素的借鉴与应用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开展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
关键词:高中音乐戏曲元素应用一、戏曲元素的借鉴与应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戏曲音乐体现了民族社会历史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很容易忽视对高中生戏曲音乐的教育。
戏曲音乐是由民族文化发展所形成的,在漫长岁月中经过不断沉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属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所以,当我们在聆听戏曲音乐时,我们不仅能在音乐中的世界中享受它所带来的快乐,还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民族历史的进程,这种历史过程所蕴含的是人民的劳动、生活习惯等等。
因此,学习戏曲音乐不仅能学习它所带来的民族文化,还能学习当时人民的历史文化。
(二)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随着时代发展,流行音乐越来越受人们所追捧,特别是在学生阶段,喜欢流行的东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戏曲音乐在中小学的发展。
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戏曲音乐在发展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学生日常欣赏戏曲音乐的占比越来越低,主动去了解戏曲音乐的学生也很少,由于戏曲音乐跟不上年轻人的脚步,因此在年轻人的心里,戏曲音乐的地位在逐渐下降。
戏曲音乐不是一种孤立的艺术,民族文化包括了当时社会的社会性质、生活习惯、语言等等,如果现代人不加以传承,这些文化将在不久之后会丢失,一种文化也即将会没落,但是,如果学校能不断加强戏曲音乐文化传承在高中音乐的教学,戏曲音乐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甚至会走向国际的舞台。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戏曲元素的借鉴与应用(一)强化戏曲文化观念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课时本来就很少,而戏曲音乐的教学时间更少,况且就算上了音乐课,老师大多数学生流行音乐,很少去教戏曲音乐,其中,戏曲音乐不好学,而且戏曲音乐以唱腔为主,表演形式多样,学生提不起兴趣而且学习需要长期的练习,故而不愿意学,所以老师也以流行音乐教导为主。
高中戏剧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高中戏剧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高中戏剧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一、引言戏剧教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然而,传统的戏剧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知识为主,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情景和情境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于戏剧教育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戏剧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了某市某中学戏剧教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1.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在戏剧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情景和情境的方式创设了不同的戏剧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戏剧的情感和内涵。
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如音乐、道具、服装等,营造出真实的舞台效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戏剧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情境教学法的反馈普遍较为积极。
学生普遍认为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戏剧,增加了他们对戏剧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们表示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理解戏剧人物的情感和动机,提高了他们的表演水平和表达能力。
3. 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发现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指导能力、教材的选择和设计、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等。
优秀的教师能够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材的精心设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四、讨论与启示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戏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高中戏剧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我们也发现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注重教材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戏剧课程的开发与学科应用
教育戏剧课程的开发与学科应用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1年第12期
本期专题主持人: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满春燕
主持人语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关键在于课堂转型。
课堂转型就是让每一名学生能动地学习、合作地学习;学习不是靠单向传递、死记硬背,而是进行双向性、多向性的对话。
基于新课标的教育是以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为目标,需要理解知识背后所传递的理念和原则,需要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培養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戏剧”运用场景、角色、故事等戏剧元素和定格、独白、即兴表演等戏剧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度体验、合作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戏剧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它以具身认知为核心理念,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在角色中体验、在合作中创造,通过身体、大脑、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全人”发展,符合立德树人和素养为本的时代要求。
教育戏剧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促进作用
教育戏剧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促进作用作者:孟雪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9年第24期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完善人格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因此将具有同样功能的“教育戏剧”作为手段运用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对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将会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教育戏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4-123-1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教育戏剧发展起步较晚。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提倡,教育者逐渐意识到教育戏剧的重要性,因此大力提倡教育戏剧在基础教育中的推广。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更是首次将教育戏剧与各学科进行融合。
其中历史学科作为重要的人文科学,对于学生能力品质的塑造至关重要。
21世纪历史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后,教育戏剧的推广有利于其实现。
一、什么是教育戏剧?教育戏剧是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教育戏剧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健全受教育者人格的目的。
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教育不同,戏剧教育更侧重于全方位培养专业的戏剧表演从业者。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解读近几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学校层面越来越注重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的关键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是最必要和最关键的共同素养,同时兼顾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小玲)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小玲)课程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赵晓玲历史教科书戏剧教学是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或帮助学生表演、创设特定情境、再现历史知识点或用简单情节升华知识点。
它以独特的戏剧小品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第一次正式将教科书戏剧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是在课程改革开始之前。
这是一个学校级的公开课,我的主题是“有血有肉的长城建设”的课型:活动课。
整个班级由三部分组成,即抗日战争时期有血有肉的长城建设、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一课主要有两点:第一,台儿庄战役;第二,百政权战争。
其中,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以教科书剧本的形式出现。
课前准备:班里的42名学生被分成两组。
每组被分成两组。
每个小组都经历了选择主题、咨询材料、写剧本、选择导演和演员的过程。
这是一个自我编辑、自我指导和自我行动的学习过程。
教师密切关注准备过程,并在选题、排练和学生合作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帮助。
课堂效果:短剧是关于赤峰城教师招募台儿庄战役死亡班成员的情况。
这个短剧将持续大约5分钟。
舞台上的学生展示了敢死队的爱国精神,一些故事引发了这场战斗。
斗争的残酷,而教师们及时恰当的评论进一步夸大了在国家和民族危机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下课后,我觉得这部教材剧的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和筛选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写剧本、口头表达和表演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偶尔会用课本中的剧本作为教学方法。
例如,在“美国内战”的九年级课程中,难点——内战的起因——也以课本游戏的形式来处理。
学生们独立安排了“关于奴隶制存在或废除的争论”的小品。
在安排和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到内战的根源是奴隶制的废除,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应用.docx
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应用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壮大,对于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底蕴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续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
近几年来,教育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学校肩负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教学,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内容建设,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育戏剧起源于英国,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的课程内容和重要的教学方法。
教育戏剧不以学习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为目标,而是运用戏剧方法和元素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虚拟情境等方式,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与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教育戏剧不是一门学科的学习,它能够将多门学科联系在一起,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2]。
但由于国内教育戏剧进展缓慢,仅在一些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应用于教学,因此,将教育戏剧应用于中华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还需深入探讨。
一、教育戏剧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一)传承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
当前,在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思潮多元的大背景下,诸如戏曲、诗词、书法、国画、服饰等这些在历史发展中积淀许久的中华文化,千百年来一脉相传,但由于近几年受到全球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逐渐在国人的眼中淡化。
教育戏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戏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教育戏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戏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戏剧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教育戏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中语文戏剧单元的教学现状真正的戏剧中涵盖了文学、音乐、美术和舞蹈等因素,戏剧文学则是作者为了舞台形象的塑造而进行的创作内容,属于直观性较强的艺术类型。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戏剧教学是不能和舞台表演相互脱离的,自然也不能从学生自主探究当中剥离出来。
目前我国推崇国学知识的教育,全国各级教育机构都开始重视了国学,在语文教学中戏剧就是一种良好的促成国学教育的素材。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将戏剧教学重视起来,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戏剧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很多老师被高考和传统教学理念所影响,对戏剧往往一笔带过,不会挖掘教材并欣赏内容,自然无法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从整体而言,戏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可以分成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戏剧在教材中所属排版较少。
相对于诗歌、小说等体裁的教学内容,戏剧的内容份额很小。
例如在人教版,仅仅在必修4中选入了“性格与冲突”这一中外戏剧的教学内容。
其二,戏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缺少对于戏剧教学的研究与分析,形成了戏剧少有人关注的局面。
不少教师甚至将戏剧与小说混淆,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教辅书籍,帮助学生分析戏剧主要特征、内容结构、人物性格等,照本宣科的现象非常严重,老师自己的理解也没有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甚至很多老师本身并没有研究戏剧内容,严重忽视挖掘文本的能力的培养,长期以往,学生对于戏剧的理解程度将会更差。
其三,戏剧教学缺乏针对性。
一些教师无法把握戏剧教学的基本特征,在分析舞台表演的功能上也不够科学,甚至对于戏剧的特点和功能都缺乏认识,并忽视了对于戏剧衍生形态的学习和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16期教育戏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饶亚平/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饶亚平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戏剧(DIE,Drama-in-Edu -cation)日益受到历史教学界的高度重视。
这是因为戏剧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具有传统的认知学习所不具备的重要特点。
但是,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对教育戏剧的理念认识不足,实践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误区,例如为演出而表演、表演流于形式变成泡沫剧、表演中大部分学生成为被动的“观众”等等。
可以说,如何使学校历史剧摆脱种种形式主义的桎梏,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入思考的课题。
有鉴于此,笔者拟从西方教育戏剧的理念出发,探讨教育戏剧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凸显教育戏剧的最新理念传统的戏剧观念重视公开演出、强调剧本预设、忽视观众参与,这些认识都影响到学校历史剧的创作,造成一些学校历史剧流于形式、失于肤浅。
而且,形式化的戏剧演出反而可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削弱学生对历史戏剧的兴趣。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教育戏剧的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即从过去重视课堂之外的剧场演出转向重视课堂之内的戏剧运用。
简言之,戏剧不再是一种被动欣赏的艺术,而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式的学习方式。
这一转变体现在创作性戏剧(CreativeDrama )、过程戏剧(Process Drama )、论坛戏剧(ForumTheatre )等教育戏剧的崭新理念之中。
西方教育戏剧的这些新理念给学校的历史剧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学校历史剧应该注重“体验”。
学校历史剧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公开表演,而是真实体验,是要让学生借助戏剧形式获得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
西方创作性戏剧的理念,就是强调戏剧创作的目的在于促进参与者人格的成长与有效的学习,而不在于训练舞台的演员。
[1]为此,创作性戏剧强调学生“做”戏剧,而不是“看”戏剧,主张学校戏剧的创作应该简化道具和形式,而将重点放在学生内在的体验之中。
以此观之,学校历史剧的创作不应该过分关注道具的选用,恰恰相反,在创作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制简单道具,只要这些道具能够反映人物的角色和身份即可。
例如皇冠、凤冠、太监帽、长袍、长胡须、长辫子、奏折、诏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结合历史史料进行简单制作。
学生自制道具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体验历史的过程。
其次,学校历史剧应该强调“参与”。
传统的观念将戏剧看做是一种表演形式,认为戏剧艺术仅仅适合那些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这就使戏剧沦落为少数学生的“专利”,而大部分学生则成了被动的“观众”。
由于参与的仅仅是少数学生,这就使学校历史剧难以取———————————————————*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09B143)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戏剧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正日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对教育戏剧的理念认识不足,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形式主义的误区。
为提升戏剧学习的有效性,历史教学需要对教育戏剧的理念进行概念重建,并对戏剧学习的基本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教育戏剧;历史教学;有效教学*学科教学52--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16期得广泛的教育效果。
现代教育戏剧理念则将戏剧看做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形式,主张创设学生群体参与的空间,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戏剧之中,使戏剧学习真正成为与认知学习同等重要的学习形式。
例如,西方“论坛戏剧”的理念,就是强调创设一个可以自由讨论的情境,让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在此情境中积极的言说。
在论坛戏剧中,没有观众与演员的区分,所有人都被卷入到戏剧的情境之中。
第三,学校历史剧应该凸显“探究”。
衡量历史剧的优劣不是看学生表演得像不像,而是看学生在戏剧活动中有没有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形成深入的、个性化的理解。
例如,西方的“过程戏剧”就不太重视学生表演的效果,而是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主张引导学生进入特定历史角色,探讨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处境中的感受、思想和行为,并不断建构戏剧发展内容,从而对有关议题产生新的体会和理解。
二、把握戏剧学习的基本元素戏剧学习不同于认知学习,其基本元素不是知识和命题,而是情境、冲突和行动,只有准确把握和充分运用这些戏剧元素,学校历史剧才不会变成形式主义式的肥皂剧。
在运用戏剧这种学习方式时,教师需要超越传统认知学习观的局限,并自觉地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将“知识”转变为“情境”。
创设特定情境,是戏剧学习的重要方式。
戏剧学习与传统认知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认知学习是去情境的,而戏剧学习则植根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因此情境的巧妙设计是学生能够入戏的关键。
情境不仅是戏剧的重要元素,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策略。
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总是发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只有进入特定的历史时空情境,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历史。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就深刻指出:“史家追述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事局中,潜心腔内,付工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仅同而可相通。
”在历史剧创作中,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事局中”,就可以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设身处地的从特定人物角色的视角来思考,从而在这种“理解”和“移情”中感悟到更鲜活、更有生命力的历史。
既有的研究表明:情境化的戏剧学习较之传统的、去情境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2]其次,将“结论”还原为“冲突”。
戏剧本质上是一种冲突的艺术,而且与诗歌、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戏剧所蕴含的冲突更激烈。
这是戏剧的魅力之所在,也是戏剧艺术成功的关键。
历史剧的创设应该选取那些蕴含着激烈冲突的事件,这里的冲突包括人物观点的冲突、立场与利益的冲突、社会地位的冲突等等。
冲突不仅是艺术的本质特点,同时也是历史的本真实在。
思想家福柯就曾指出,我们越是深入历史的深层,就越是看到断裂、不连续和分歧。
历史事件本质上就蕴含着复杂的冲突,这是历史与艺术相通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在历史剧创作中,教师应该在历史事件的“冲突”中着力,应该把教科书中静态的知识与结论“还原”为动态的冲突与博弈。
再次,将“思想”外化为“行动”。
戏剧是行为的艺术,它通过各种行动(言语行动和身体行动)来表达思想。
因此,在把历史内容转化为戏剧时,一定要关注学生行动的方式是否合乎历史的真实。
事实上,历史本身也不是抽象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本身就折射着特定历史时代的思想与文化脉络。
透过历史人物日常的言谈话语与行为方式来理解历史,这既是戏剧的要求,也是历史的本真。
例如,关于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大臣和外国使节拜见皇帝时的仪式与话语来展现。
在清朝,满族大臣自称奴才,而汉族大员自称臣、臣工;拜见皇帝必行跪拜,而嘉庆年间英国使臣斯当冬来华,因拒绝跪拜最后被嘉庆赶了回去。
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已经深刻反映出中西文化、满汉民族、君臣关系的种种张力。
学生在琢磨、模仿这些行动的过程中就已经是在历史地思考。
可以说,只有能够“行动化”的历史内容才具有戏剧化的必要。
三、强化历史戏剧的创意设计学校历史剧的创作,并不意味着刻板地反映历史进程、机械地描绘历史事件,而是应该富有艺术的想象力,允许艺术的夸张和虚构。
在文艺界,学者们对历史剧创作中的艺术虚构虽然存在着不少争论,但是主流的观点仍然认为历史剧具有“史”和“剧”的双重特点,应该让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互动、对话和交融。
郭沫若先生在分析历史剧的本质特点时就曾指出:“剧作家的任务,是把握历史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
”他主张历史剧创作应该追求“失事求似”,也就是说只求神似,不求形似,让艺术想象自由的驰骋。
同样,学校历史剧归根结底也是“剧”,也应该追求艺术的想象力。
在学校历史剧创作中,不应该机械地再现历史,而是应该创造性的重塑历史。
在历史戏剧中发挥艺术创意,可以有效地提升历史剧的教育价值。
首先,通过对历史的艺术重建,学校历史剧可以承载更丰富的历史信息。
例如,关于社会经济史的教学,历史课程标准给我们呈现了从古代农业经济、殖学科教学53--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16期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再到罗斯福新政、世界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创设“时光隧道”情境,让学生扮演和体验一个古代农夫在时光穿梭中的遭遇与困惑,将数千年的经济史浓缩在简短的戏剧情境中,这样的历史剧创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历史视野。
其次,历史剧的创意设计,可以拓展学生更多元的视角。
历史进程充满着冲突和争论,通过巧设历史情境,可以让持不同立场的历史人物“汇聚”、“出场”、“争论”,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的历史分析意识。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可以创设“会议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就某个事件展开争论。
又如,“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些内容可以创设“审判模型”,像“希特勒的审判”、“墨索里尼的审判”等等,在“审判”中让相关的历史人物纷纷出场,并让历史人物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为自己辩护。
在“辩护”和“审判”中,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再次,历史剧的创意设计,可以让历史学习更具神奇的魅力。
戏剧情境追求新颖、独特,强调用新的眼光、新的视角来打量熟悉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唤醒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为此,我们可以创设“陌生人情境”,例如,我们可以创设“外星人视角”,用一个外星人的视角来看地球上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
又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以创设“鲁四老爷进程”的情境,让鲁四老爷“遭遇”五四运动。
四、重视历史教师的有效指导在历史剧创作中,历史教师的有效指导显得格外重要。
在传统观念中,由于学校历史剧往往被定格于“公开表演”,为强化表演效果,历史剧创作往往由语文教师指导剧本写作、音乐教师指导舞台表现,而历史教师的指导作用反而被忽视或者架空,这就使历史剧不能充分发挥其丰寓的历史教育教学价值。
笔者以为,学校历史剧的创作应该以历史教师的指导为主,并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是对历史剧选材的指导。
学校创作历史剧的目的不是为了观看、表演、欣赏,而是一种更深刻的学习和探究)。
为此,历史剧的选材就不能完全任凭学生的经验和认识,而是应该发挥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使选材本身能够体现历史发展的时代精神。
克罗齐就非常强调时代精神在历史审视中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生活的发展需要它们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会再变成现在的。
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室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精神有了新出现的成熟,才把他们唤醒。
[3]科林伍德则对克罗齐的观点加以引申,认为思想史才是惟一的历史,主张历史研究应该强调历史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性。
这些思想启发我们,历史剧创作需要教师深刻把握时代精神,并将其渗透到历史剧选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