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问题 (2)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一、引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数学学科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在学科知识的衔接过程中,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但是,中学数学是小学数学的深入与拓展,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衔接,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探究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1.知识的承接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小学教学中的算术运算、数的认识、数与式的关系等内容,为初中的代数学习和方程解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知识,使之与新知识相结合,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

2.知识的拓展在承接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初中数学的教学应当有所拓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等更为复杂的数的运算;小学数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无理数、负数等更加广泛的数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1.理论联系实际小学数学注重生活化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问题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理解。

而初中数学则更加偏向于理论与抽象的推理,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规律和逻辑关系。

因此,在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当注重将初中数学中的抽象概念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学数学的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而初中数学则更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方法的衔接1.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记忆与应用能力,而初中数学的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当逐渐改变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研(3篇)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初中数学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如何使小学与初中数学教育实现顺利衔接,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研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则更加注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时难以适应,影响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衔接不顺畅小学数学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为主,而初中数学教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教学方法衔接不顺畅,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时难以掌握新知识,影响学习兴趣。

3. 学生心理衔接不适应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变化,心理上难以适应。

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三、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研策略1. 加强教学内容衔接(1)梳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找出衔接点,确保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小学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2)编写适合小学与初中衔接的教材,使教材内容既有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又有初中数学的严谨性。

(3)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的过渡,引导学生从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过渡。

2. 优化教学方法衔接(1)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3. 做好学生心理衔接(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

(3)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对于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非常重要。

而初中数学知识则是小学数学的延续和拓展,是孩子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重视。

如何让小学生在学完小学数学后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阶段,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入手,分析影响衔接的因素,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方法与策略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启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情况,分析影响衔接的因素,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可能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总结和展望,可以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已经涵盖了许多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这些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操作,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初中更快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也涉及代数、几何、统计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是非常紧密的。

浅谈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

浅谈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

浅谈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小学数学知识的延续与发展,以及初中数学知识的逐步引入和巩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

一、数学观念的衔接数学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衔接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主要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几何概念,如加减乘除、面积和周长等。

而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数学观念的内容更加深入和广泛,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因此,在衔接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更加抽象和理论化的数学观念。

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观念的拓展。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这样一来,学生在数学观念方面的衔接就会更加顺畅。

二、知识内容的衔接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了数的认识、数的性质、分数、小数等知识。

而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将进一步学习代数、函数、方程等内容。

因此,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需要在知识内容上协调有序。

为实现知识内容的衔接,教师可以运用“渐进法”和“扩展法”等教学策略。

具体而言,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初中数学内容来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同时,继续强化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以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样,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就能够互相补充和巩固。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学习方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衔接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示例、计算和模仿等方式进行学习。

而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衔接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第一步,更是未来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随着学科知识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加,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些可行的改进意见。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科的最初阶段,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加强数学的实践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动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让他们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规律,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方式。

在教学小数时,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分数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与应用,让学生明白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从而懂得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注重数学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技能。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运算技能、问题解决方法等,使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1.知识衔接不连贯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衔接不连贯。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策略等方面来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内容是相互衔接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小学数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小数计算、几何图形、分数、比例、代数等基本概念和运算。

而初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数学的抽象性和推导性,内容包括代数方程、函数、概率与统计、数列、三角函数等。

因此,在衔接时要注意将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初中数学的推导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使用连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及问题解决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提问、示范、猜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发现知识。

问题解决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学习策略也是衔接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数学活动,例如参加数学竞赛、数学角色扮演游戏等来巩固和拓展数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学生还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于思考、积极与他人讨论、善于总结和归纳等。

这样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是成功衔接的关键因素。

教师可以向家长传递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初中数学的发展要求,并提供一些家庭作业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并提供一些适当的数学学习资源。

总之,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环节。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我常听初中老师说,许多学生小学时成绩很好,到初中成绩明显下降,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据我的经验所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这是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顺利过度,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一、要认识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

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

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二、做好教学内容的过渡1、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即正有理数。

而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接踵而至的就是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

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

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

在一年级“0的认识”中我补充了0的意义:表示无。

表示起点。

表示分界点。

由此引入了负数,以及简单的计算。

一天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对他爸说:“爸,11减14等于几?”,老公笑笑说:“不知道!”“我知道等于-3。

”老公对我说:“你弄得太复杂了吧!”儿子得意的说:“我知道,用大数减小数,再添个‘-’号。

”我笑了。

②、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当补充移项、去括号等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计算7×(12-3)+15=中,强调,去括号要看是否变号。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数学是一门阶梯式的学科,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是数学学科中不同阶段的重要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而初中数学教学是进一步加深和延伸学生数学素养的阶段。

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探究和解决,以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并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效。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课程设置的差异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技巧,侧重于认识数与操作。

而初中数学则开始涉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推理证明,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衔接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过早引入抽象概念。

小学数学教材中引入的是具体的数学概念,如整数、分数等,而初中数学教材中则开始引入抽象的概念,如代数、几何等。

如果在小学阶段对这些概念进行过早引入,可能会导致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衔接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尽量延迟引入抽象概念。

2.题目难度的升级。

小学数学题目相对简单,初中数学题目的难度会显著提高。

在衔接过程中,我们应逐渐提高题目的难度,适当引入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训练。

而初中数学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衔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习惯了教师的指导和辅导,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

在衔接过程中,我们应逐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任务,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衔接过程中,我们应逐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及跨学科的合作学习,使学生逐渐适应合作学习的方式。

三、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与复习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与复习,以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无论是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材的角度看,中小学数学教育都存在客观的差异.因此,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如何实现中小学的平稳、顺利过渡,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一、教学内容的衔接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联系,找出衔接点,是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基础。

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由数的认识与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为由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逐渐过渡。

这种飞跃给学生认识带来了困难,迟迟内化不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集中复习一些与初中数学紧密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学生进入七年级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是建立在简单、直观、可塑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引导产生对比、分析,进行简单的归纳,而初中数学教学则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维并不是把知识的结论简单告知学生,让学生去记、去背,然后再去套模式,想套路去解决数学问题,而是通过构建,形成知识点,蕴含或产生知识的背景,让学生相互讨论,自我尝试,归纳、总结知识特点和规律,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四、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继续保持小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刚从小学升上七年级,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

其次,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故此,在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指导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是因为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分析1.教材内容的连续性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应该是有连贯性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初中阶段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深化。

如果两个阶段的教材内容没有衔接好,学生很难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

2.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数学注重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而初中数学注重分析和应用。

小学时期学生主要通过记忆和操练来学习数学,而初中阶段则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

因此,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应该逐步引导学生从机械计算逐渐转变为灵活运用和思考。

二、解决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方法1.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两个阶段的教学衔接。

特别是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过度阶段,应该有教师的互访和交流,让小学教师了解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教学内容的过度和延伸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在小学阶段引入一些初中数学的概念和基本思想,为初中数学的学习做好准备。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应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考试评价的渐进性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考试评价应该是渐进性的,既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也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试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限于传统的笔试,还可以包括口头答辩、实验课、小组合作等。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不知教师们有无注意过如此一种现象:有的在小学里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中学后成绩却不行了,小学教师以为这是中学教师放手太多,没有教勤学生;而中学教师那么说这些学生在小学时数学就没学好。

事实是小学生通过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他们充分地把握了小学数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应付各类挑战,跨入初中大门。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产生了,小学生如何顺利地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尽快地适应初中数学的节拍,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为了专门好地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为此笔者参与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的课题研究。

笔者以为,第一教师的思想要意识到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必需要衔接,在备课前要认真了解所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知识的联系有哪些,哪些小学已经学过了,学到什么程度?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会如何试探此刻面对的问题?中学固然要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放手是应该的。

可是应该缓缓放,决不能轻忽这种过渡与衔接。

苏教版教材从§数学与生活到§数学与试探作了有利的尝试,这些很值得咱们深切地展开研究。

笔者连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对刚入初中的学生采取了一些做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效,简单介绍如下:一.激发学习爱好,树立必胜信念在新课程提倡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得出一个道理:新生的第一节课教师必需要更精心的预备,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笔者起始课是如此上的:简单自我介绍后,开始数学爱好题的探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育教与学的默契。

例如,速算999998×999992得多少?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出“头同尾补速算法”:83×87,45×45,91×99……,通过学生运算与教师的速算对照,学生个个爱好盎然。

再让学生经历观看、猜想、总结、验证的进程,取得一样规律;再如通过量媒体手腕展现二进制编制的“妙算年龄”的游戏,学生只要对每张卡片说“有”或“没有”,最后教师就能够一口报出学生心中想的年龄数……通过如此一些活动既让学生对教师由衷地佩服,也让师据生关系取得升华,又为尔后的进一步的学习作好有力的铺垫。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同时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数学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两个重要阶段,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究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小学数学是基础数学,其主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而初中数学则以代数、几何和函数为主要内容,注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基础的数学运算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难度较大,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结束后,学生需要从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转变,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转换过渡问题由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同,从内容上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跨越。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态,采用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转变,并且做好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转换过程,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转变。

2.基础知识积累问题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转变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数学知识储备,而这种储备可能是在小学时代不够充足的。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还应该包括小学数学的回顾和基础知识的巩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3.思维模式和方法的转化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具体思维能力,而初中数学中则更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因此从思维模式和方法上来看,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转变需要进行适当的转化,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衔接的若干问题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衔接的若干问题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衔接的若干问题【摘要】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差异、知识的延续和拓展、教学方法的变化、学习的跨度和难度、连贯性以及教材的衔接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为了有效提高数学的衔接性,师生需要合作促进学生顺利过渡。

在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应该密切配合,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小学生顺利进入初中数学学习,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为此,需要重视数学教学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数学水平。

这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顺利过渡和有效衔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数学衔接、教学内容、知识延续、教学方法、学习跨度、学习难度、连贯性、教材衔接、提高衔接性、师生合作、顺畅过渡。

1. 引言1.1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起点,而初中数学则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的阶段。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顺利性。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初中数学则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些基础,涉及到更加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和方法。

如果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存在明显的断裂,学生可能会在初中阶段遇到困难,影响其学习兴趣和信心。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初中数学则要求学生具备更加独立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通过顺畅的衔接,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为将来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探究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2)

探究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2)

探究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一、从数到代数式小学生在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概念。

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

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展开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关于“函数”的学习。

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初中里学习的内容多是小学内容的扩展。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实际上是有很多关联的。

只要从小六到初一的过度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也为后面的更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众多的考试面前不乱阵脚,游刃有余。

二、从“算术法”到“方程”小学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所谓“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因为计算简便,成了小学六年来学生们解题的“主菜”,即使小学里学习了方程,但也只能算是“配菜”而已。

可进入初中后就不同了:自从初一上学期详细的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渐渐的,凡是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对原先的“算术法”没什么印象了。

这是因为,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大多要用逆向思维,而方程所用的大多是正向思维,两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知识范围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富逻辑性,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

三、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如何衔接初一《代数》教材,涉及数、式、方程和不等式,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应有的学习习惯也不尽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一)、内容上的衔接1.算术数与有理数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而中学数学一开始就有有理数,因此,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为此,须抓住以下几点:(1)讲清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这里,可以通过多举些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例如,如何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又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等,在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为了区别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数——负数.(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运算的掌握就简便多了.其次,让学生清楚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的算术数相比只是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3)有理数的运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小学学习过的运算加上中学学习过的“符号”确定,只要特别注意符号的确定,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就不成为难点了.如:(-2)+(-4)先确定符号为“-”再把数字部分相加即可,即(-2)+(-4)=-(2+4)=-62.数与代数式从小学数学的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1)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以学生在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及一些公式如速度公式v=s/t.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L=4a,S=a2等,说明由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和解决问题.(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许多学生由于对字母a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不透,经常错误地认为-a一定是负数,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帮助学生理解a的含义,知道a可能是负数,而-a不一定是负数等问题.首先让学生弄清楚符号“-”的三种作用.①运算符号,如5-3表示5减3,2-4表示2减4;②性质符号,如-1表示负1,5+(-3)表示5加上负3;③在某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该数的相反数,如-3表示3的相反数,-(-3)表示-3的相反数,-a表示a 的相反数.然后再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亦可以是零.即包括符号和数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a,-a所包含的意义.(3)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及列代数式的训练如:a是正数表示为a>0,a是负数表示为a<0,某数a的2倍表示为2a等.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而中学需用代数解法(列方程).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地位,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代数解法是把所求的量与已知量放在平等的地位,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而求出未知量.另外,算术解法较强调套类型,而代数解法则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大转折.但学生开始往往习惯于用算术解法,而对用代数解法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找相等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衔接,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用算术解法是不方使的,最好用代数解法,只要找出相等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就列出了方程,再利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二).教法上的衔接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教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吸取其中优点,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1.查缺补漏,搭好阶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初一《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是以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一直到简易方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但本章内容又是从初中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出发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2.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1)循序渐进学生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一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如果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例如:讲授相反数的概念可采用如下顺序②再观察这几组数字本身的特点:只有符号不同.③引导学生自行得出相反数的概念.(2)前后对比在初一代数的教学过程,恰当地运用对比,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由于初一的不等式知识体系的安排大体与方程知识体系的安排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不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对比着进行讲授,既说明它们的相同点,更要指出它们的不同点,揭示各自的特殊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时避免与方程的有关知识混淆.(3)开拓思路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例如:学生往往误认为2a>a,理由很简单:2个a显然大于1个a,忽视了a包含的意义,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从而造成了错误.。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问题_2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问题_2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问题宾阳县武陵镇初级中学吴世贵摘要:小学与初中的教学分开,会导致教学中的脱节,不利于教学。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产生这些因素的原因,与小学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的数学教学如何形成统一,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

关键词:衔接原因策略自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改变了原来的教学体系,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大纲合成一体颁布出版。

这说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小学和初中的联系的重要性,更有利于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但是,由于受原有的教育体制、模式和办学等条件的影响,目前,还有好多的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小学和初中分开做法。

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小学和初中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脱节,不利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给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因素。

要想有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找到七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利因素及产生这些因素原因是什么,要让小学教师了解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与小学相同的学习障碍以及在小学教学中没有体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然后针对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改变小学的数学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能与初中的接轨,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产生障碍的原因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是从算术到代数、从常量到变量、从直观形象的实验几何到抽象逻辑推理的论证几何的过渡和转变过程。

这样对于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将是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转变的大变革,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这个转变的角色,从而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产生这样的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常存在的几点原因。

1、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小学数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相对初中来说不是很大,但初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展的。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衔接的若干问题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衔接的若干问题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衔接的若干问题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的运算算法、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面积和周长等概念,并培养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内容更加抽象、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对于学生的学习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来介绍一些衔接的问题。

1. 知识内容的整体性衔接: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内容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初中数学基于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延伸、深化和拓展了许多概念和方法。

小学学习的四则运算和分数的加减乘除为后续初中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2. 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的培养: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在小学阶段并不是非常重要。

在衔接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训练,为他们进入初中数学铺好道路。

3. 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初中数学衔接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概念的延伸和拓展。

小学学习的分数概念,初中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小数等相关概念,扩大概念的运用范围。

4.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初中数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 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进入初中后,学生需要对小学数学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这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的衔接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在衔接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只有确保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才能够使学生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问题宾阳县武陵镇初级中学吴世贵摘要:小学与初中的教学分开,会导致教学中的脱节,不利于教学。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产生这些因素的原因,与小学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的数学教学如何形成统一,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

关键词:衔接原因策略自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改变了原来的教学体系,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大纲合成一体颁布出版。

这说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小学和初中的联系的重要性,更有利于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但是,由于受原有的教育体制、模式和办学等条件的影响,目前,还有好多的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小学和初中分开做法。

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小学和初中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脱节,不利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给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因素。

要想有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找到七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利因素及产生这些因素原因是什么,要让小学教师了解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与小学相同的学习障碍以及在小学教学中没有体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然后针对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改变小学的数学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能与初中的接轨,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产生障碍的原因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是从算术到代数、从常量到变量、从直观形象的实验几何到抽象逻辑推理的论证几何的过渡和转变过程。

这样对于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将是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转变的大变革,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这个转变的角色,从而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产生这样的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常存在的几点原因。

1、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小学数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相对初中来说不是很大,但初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展的。

如:初中学习的有理数、解方程、函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证明、统计与概率等。

由于部分学生对小学所学过的概念和计算技能没有掌握好,影响了初中的学习。

如初中的有理数四则计算,主要是在小学的四测混合运算计算的基础上延伸到有理数的计算,其计算技能与小学数学四测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变是紧密相联的。

2、学生适应不了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学习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而小学教师通常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比较慢,训练量也较多,再加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变化小、思维跳跃小,有利于学生理解。

但进入初中后,随着学科的增多和知识难度的加大,数学学科的学习时间相对减少,又加上知识的容量、抽象性和逻辑性变大,教学节奏变快,思维变化大,从而会使部分学生不适应。

3、小学的学习方法适应不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初中数学不管从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方式,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初中所学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和定理,教科书大多是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归纳”等过程。

学生在这些探究性过程活动当中,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再对结论进行严格的推理、证明,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初中相对小学来说课程增多、难度大,在课堂上、外,教师不能做到顾全学生的全体。

那么,就要求初中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这种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听课、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的思考等。

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学能力就应从小学的高年级培养,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觉性不强,受到教师和家长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照顾得较多,从而导致小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没有形成;进入初中后,大部分的学生脱离了家长、教师“细心”的照顾,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接触与了解学生,这些因素使学生学习上的得不到可靠的“依赖”,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跟不上初中学习的模式。

4、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原有知识水平跟不上初中数学学习节奏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了初中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小学生一方面需要借助操作和直观等手段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公式、规律等知识,另一方面也要运用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以及简单的演绎推理的方式。

如学习梯形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时,需要借助实物操作进行探究,通过多次图形的揍拼,归纳出体积公式,这其中应用了合情推理。

当升入初中后,随着变量和演绎推理证明等知识不断的提高,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判断推理证明的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如在初中学习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尽管能过图形得到函数性质直观手段,但是性质的总结概括以及学生对图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再如学习“如果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时,需要运用反证法来证明,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抽象,从而造成学习障碍。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采取的策略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要求小学的数学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初中生学习数学障碍的原因所在,来调整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改变教学策略,使得小学升入初中后尽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特别注意培养在初中阶段学习所必须的各种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四测混合运算的能。

初中数学的领域,主要是通过代数式的运算和几何证明来解决问题,其中运算占主流。

从近年的中考数学统计分析发现,涉及运算的题目占大多数,推理证明不足30%。

与教材中涉及运算内容和设计推理证明内容的分布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运算能力在初中数学的重要性,七年级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有理数相关运算,这是初中阶段学习整式、二次根式、方程、函数等代数式运算的基础。

而有理数运算主要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进行的,只是增加了有负数的运算。

也就是说,初中阶段运算依赖于小学四测混合运算的能力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习中打好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非常重要。

教师应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上要特别重视,适当加强练习,使学生四则混合运算达到熟练程度。

2、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在小学阶段,大多是利用算术方法解实际问题,但是,进入初中阶段后,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更为复杂,要想用算术方法解决很难,列方程是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较有效的方法。

为了能与初中更好地进行衔接,小学高年级学生打好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关键,所以就要求教师把列方程作为主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作为重点,使学生意识到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下面举两个案例。

案例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问题。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案例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

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案例1是小学典型的“和倍问题”,已知两个量的和及倍数关系,分别求这两个量是多少。

通过这两个例的对比可以发现,案例2是与之数量关系类似的稍复杂的和倍问题。

由此可知,小学里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是为了初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初中的列方程解决问题只是比小学所学的内容更系统更完善。

3、渗透推理证明意识。

小学阶段协及到推理的内容,主要是依靠实物图直观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培养空间观念。

在传统的观念中,小学几何是操作的几何,几乎没有存在演绎推理证明方面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部分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就是学习中的难点,下面通过具体说明。

如下左图,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在初中要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来证明对顶角相等。

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渗透这一思想呢?下面给出最简单的证明:所以∠1+∠2=180°,∠1+∠4=180°,∠2=180°-∠1,∠4=180°-∠1.所以∠2=∠44不考虑0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整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内容不考虑0是任何整数的倍数,将这样的思维定势带到了初中。

在初中,学习有理数的性质和计算时,常常要考虑0的存在。

这样增加了七年级的学生适应难度,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障碍。

有些学生容易出现这样的判断错误:任意两个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a一定是一个正数,任何有理数的平方都是正数等等。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严密性明显增强,所以就要求小学高年级教师要有长远眼光,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和严密性的意识。

5、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果在小学阶段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进入初中就较难适应初中的学习。

初中阶段里的数学,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如果学生还依赖小学原有的学习方法来对待很难掌握所学知识,有部分学生还会出现不理解现象,时间久之,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放弃学数学的念头。

对于这样情况,初中数学应做到“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习方法,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就要培养学生逐步掌握“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习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自觉性还不强,所以就要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每天进行预习,在教学中应做到精讲,重在引导、启发、点拨,多练,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做习题的时间。

使学生在课堂内能够有时间进行自学、自主思维、自主练习的空间,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6、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就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为初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思想。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那么就需要学生能尽快适应。

要想做到这点,就要注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一定为初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要脱节。

因此,七年级数学教师也要与小学高年级的教学相接轨,指导学生“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生方法。

一是预习,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问题进行预习。

二是听课、做笔记,听好例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记好重点内容、方法、解题步聚。

三是复习,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

教师还应及时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小学、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和过渡是教师应思考问题,教师必须根据小学、初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学习。

要想学好数学并不是依靠题海战术,而是抓住数学的本质和灵魂——思想方法。

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这就是学好数学的有效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