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论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1500字论文(1)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1500字论文(1)中国式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取了国际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发展能力和文化自信的国家。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
中国以高铁、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巨大进步。
中国不再依赖于他国的技术,而是自主研发和生产高科技产品。
这种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城乡发展和区域不平衡一直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了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和融合,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了全面发展。
同时,中国还重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通过建设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推动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人民福祉和社会发展。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一直将人民福祉置于优先位置,通过减贫、教育、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措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中国还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增强了社会稳定和和谐。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重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确保了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决拒绝为发展牺牲环境的行为。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文化自信和国际交流。
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要吸取国际现代化的精华,实现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还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软实力,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
中国模式论文
论中国模式摘要: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
2004、2005年,国内外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一系列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文章报告和著作得以发表,出版刊物陆续刊发了一系列研究探讨中国模式的文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而且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欧美国家大,这也使得中国模式研究热重新兴起。
关键词:关注;中国模式;高潮一、是否存在中国模式关于是否存在中国模式,或用其他概念替代,学术界本身存在分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中国模式”。
中国三十年成就的秘诀归结到一个词就是“实用主义”。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慎用“中国模式”。
现在提“中国模式”有定型之嫌,容易引起盲目乐观,会转移改革方向。
中国无意输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
第三种观点坚持认为,尽管现在不太成熟,中国确实存在一套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这是较为主流的观点。
有没有一个中国模式?什么是中国模式?对这一问题人们的回答是各不相同的。
不过,作为一个现象,中国模式早已存在于实践和现实之中,作为一个概念,中国模式也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对此人民网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74.55%的受调查者认可“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探讨在国际上方兴未艾。
较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而且产生广泛影响的,是2004年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的《北京共识》一文,作者乔舒亚·雷默指出:“在有一个强大重心的世界上,中国正在指引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
这些国家不仅在设法弄清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想知道如何与国际接轨,同时使他们真正实现国家独立。
”这一概念被称为“北京共识”或者“中国模式”,并与“华盛顿共识”相提并论。
雷默还指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如设立经济特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如处理台湾问题)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积累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特点。
浅析中国模式
浅析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成果,也是国内外关注的重大问题。
同时也可以说是21世纪国际发展的一见大事。
中国模式是国内外都特别关注的问题,那么究竟它的价值在何处呢?一、中国模式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模式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进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又包括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重要的方面。
因此要真正的去解读中国模式的巨大作用和意义就要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进行探讨,中国模式不只属于中国,它还属于世界、属于历史。
中国模式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又各有不同。
对于大多数处于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模式为他们提供一一个有别于之前的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之外的另外一种发展模式。
当然现在的苏联模式因为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而不复存在,现在只有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
西方模式主要指美国的模式和欧洲的模式,美国在愣在结束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有能力推行他的模式,及人们所说的“华盛顿共识”。
而欧洲的许多国家也渐渐的同美国开始分离,开始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地倡导提倡他们的价值和模式。
但是不管事欧洲国家还是美国,在大力推行其模式的时候都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因为许多采用西方模式的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因此而在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中有稳定好顺利的运作,没有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
就在这种情形之下,独特而又极富有活力的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有了及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模式可以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他们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而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就不是借鉴经验的问题了。
中国模式无论对于美国模式还是欧洲模式都是一种价值的问题。
许多国家认为中国模式就是对他们的挑战和竞争。
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西方国家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
从“中国军事威胁论”到“中国经济威胁论”再到“中国政治不确定论”等等,循环往复,未曾间断过。
这就能充分的说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模式持一种极大地排斥态度,他们不仅仅担心许多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队中国有极大地兴趣,而且在西方那些对美国模式和西方模式不再感兴趣的人们也对中国模式有极大地兴趣也开始重新看重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 (2)
解读中国模式摘要:“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历经中国道路的艰辛探索,对当今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初步科学总结所进行的一种理论概括,今后对它的认识仍将会在中国道路的不断探索中继续深化,并赋予它新的内涵。
本文就中国模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 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引言时下,“中国模式”是一个热门话题。
在“中国模式”之前有“北京共识”这一提法,“中国模式”就是从“北京共识”演化来的。
虽然“北京共识”早就为一些人熟用,但“中国模式”作为国内外学界的理论热点,还是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 年总结我国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教训过程中新兴起来的。
近来“中国模式”在我国理论界引起极大关注和兴趣。
[ 1 ]从国内来看积极主张“中国模式”这一提法,有人对中国模式“充满着期待”,认为“中国模式”是我们的一项重大创新,对30 年发展中的一些成功经验要认真总结,提升这些经验的品位和规格,使之上升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同时提出,要充实它的内容,使之进一步完善化。
一.中国模式认识中国模式的研究更多见诸于我国学术界,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党的文献上至今还没有进行正式的理论概括。
近30年来,中国模式始终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最初,我们是从研究苏联模式开始的。
长期以来,我们也将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作为同样的模式来对待,并且以突破苏联模式作为我们改革的一大目标。
[ 2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人民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探索,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渐行渐远。
进入新世纪,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全面的建设成就。
同时,“中国模式”也开始出现于学术界。
国内学术界近几年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热情越来越高涨,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发展模式研究》把这一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2]第一,中国模式的空间具有当代性、平面性。
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相比更具有空间的平面感。
现实的中国模式更多的是对当今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客观现实的提炼而进行的理论概括,它在主观和客观两者结合上更具有客观性。
浅谈中国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
浅谈中国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摘要:近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有许多不同观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基于发展道路又有别于世界其他模式的客观事实,我们可以用强势政府、市场经济、文化支撑、民生关切、渐进改革、有序开放等六个关键词概括“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当然,“中国模式”远未成熟定型,正在生成构建之中,既面临自我完善、提升与发展的挑战,也还面临发达国家的批评、指责与遏制。
“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解决一些前所未有的难题,需要营造更加良好的内外环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国模式”; 面临挑战; 应对策略多年来,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非常热烈,至今仍是人们经常论及的话题。
因为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上说,它都是我们无法回避和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这种“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都离不开对“中国模式”的探讨、坚持和完善。
一、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基本含义首先看一看模式的含义。
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对模式下的定义就是: 模式是事物内在机理的展开,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系统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属性。
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 内在性,模式是一个事物内在本质的展现; 外在性,模式有其外在的表现方式; 可借鉴性,模式可以为人们所借鉴和学习。
其次看一下中国模式的含义。
不同的学者对于中国模式有不同的定义。
有的学者讲,中国模式是指新中国成立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战略、政策、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也包括出现的问题。
有的学者讲,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发展经验问题,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则更多的是一种价值问题。
毛概课——中国模式论文
1.什么是中国模式2.中国模式可不可取3.对中国模式有何期待再说“中国模式”这个概念。
中国既有许多成功的事实,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成就;也有许多成功的制度安排。
这些事实的背后存在共同的、规律性的因素,而这些共同的、规律性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模式”是存在的。
中国现代性转向起于一百多年前的晚清。
百年的路程是曲折的,百年的进步是伟大的,但到今天,这仍是一个“未完成的工程”。
进入本世纪后,中国经济崛起,但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腐败滋生,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缺失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担忧。
面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知识界引发了“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之争。
“中国模式”急需改进对中国本身来说,“中国模式”既然已经存在,那么重要的是要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回答“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变得很重要。
就内部来说,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对中国本身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的认识,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
就外部来说,“中国模式”涉及的是中国的国际认同问题。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目前流行的各种意识形态,已经无助于向国际社会解释“我是谁”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模糊性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
同样,这种“确定性”只能来自于对“中国模式”的客观认知。
进而,如果不能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软实力更无从谈起。
论中国模式不够深刻。
偏重于成绩,认识到缺陷才有进步的机会和勇气。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上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忽略了政治思想工作,造成了司法界严重的思想腐败,也可以说基本上他们将手中的“司法大印”变成了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获利工具。
腐败政治势力,保守政治势力,落后政治势力这三股势力是社会发展稳定的绊脚石。
理论上说的很好,许多观点、句子,早已耳熟能详,但现实中的许多问题,不仅仅我想不通,解释不了,而且非常多的普通百姓都说不清,道不明,只能跟着感觉走。
“中国模式”探析
“中国模式”探析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发展倍受世界瞩目。
“中国模式”在发展中国的同时,也破除了西方发展模式的迷信。
充分认清“中国模式”,发展好“中国模式”成为中国的现有命题。
关键词:“中国模式”;中国;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短短三十年,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大,倍受世界瞩目。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纷纷开始了对中国成功经验和中国发展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在近阶段的国际国内学术界更形成了“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等提法。
这将中国成功经验与发展模式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关于“中国模式”的大讨论始于2004年5月11日,美国高盛公司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拉莫的一篇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
他把“中国模式”概括为与“华盛顿共识”相对的“北京共识”,如此拉开了世界各地关于“中国模式”高度关注的序幕。
当今世界对“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的关注,其中不乏溢美之词,也不乏捧杀之论,作为主体的中国必须要充分认清形势,冷静观察,正确对待之。
一、全面理解、科学界定“中国模式”。
与“北京共识”的界定相比,关于“中国模式”的内涵界定以及实质,学术界各有争鸣。
目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主要是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对策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然而缺少哲学、价值学、文化学等学科的深层次研究,及以此对“中国模式”的定位问题。
其结果则是把“中国模式”的理论分析简单化、狭隘化。
没有从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入手,来揭示“中国模式”理论的深层次原因和经验。
到目前为止,“中国模式”还没有形成一种明确、一致的定义。
学术界的看法,笔者认为,主要观点有六类。
其中之一便是拉莫本人提出的观点,“中国模式”即“北京共识”。
其二,为少部分人认为的“中国模式”是“北京共识”关于经济领域的发展模式。
就这两种定义,笔者认为其或者是将“中国模式”放于国际大背景下,完全政治化了,或者本身并没有完全将“中国模式”进行全面地理解。
浅议中国模式
化技术和管理。”俄罗斯经济学 院教授弗拉基米尔 ・ 波波夫 说: “ 中国的发展模 式, 或者说东亚的发展模 式, 对所有发展 中国家
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 因为 这 种 模 式 引发 了世 界 经 济 史 上 前
第一, 中国一定要走 自己的路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 中国的
所 未 有 的 一 轮增 长 , 种 模 式 与 美 国开 出的 新 自 由主 义 经 济 处 土 地 上 由 中 国人 自己来 实 现 的 ,外 国 的经 验 和 教 训都 要 吸 取 , 这 方 可谓 背 道 而 驰 。’ 内 加 尔总 统 阿 卜 拉 耶 ・ 德 说 : 虽然 西 外 国 的模 式 也 应 参考 和 借 鉴 , , 塞 杜 瓦 “ 决不 能照 搬 。 世 的理 念 是 有 的 , 普
却无法掩盖 中国 如 民主、 自由、 权 , 如何落 实为一 国的实 践, 人 但 要根据这个 国 人 比批评者更 具竞争力 、 更有效率 、 能适应非洲商 业环境 的 家 的经 济 、 史 、 化 、 俗和 现 实 情 况 来 采 取 行 动 。 更 历 文 习
环 压 贸 出 国际 《 国人 》 双 月 刊 发 表 署 名 文 章 说 , 中 国模 式 ”有 两 个 组 成 部 资源 短 缺 , 境 污 染 , 力 加 大 ; 易 摩 擦 不 断 、 口受 阻 、 美 “
分 。 第一 部 分 是 效 仿 自由经 济 政 策 的 成 功 要 素 , 过使 本 国经 竞 争激 烈、 贸条件恶化 、 贸顺 差过大 、 贸依 存度太高 ; “ 通 外 外 外 工 济 的 很 大 部 分对 国 内外 的投 资 开放 , 允 许 实 现 劳 动 方 面 的灵 业 、 市 、 又 城 东部地 区发展 快, 农业 、 农村 、 中西部 发展滞 后 , 三 “ 活 性 , 轻税 收 和 监 管 方 面 的负 担 , 把 私 营 部 门和 国 家 的 开 农 ” 减 并 问题 严 重 , 乡 、 区 发 展差 距扩 大 ; 入 差 距 扩 大 , 展 成 城 地 收 发
“中国模式”的验证、特征与展望的论文
“中国模式”的验证、特征与展望的论文熟的国家发展模式应具备有效性、效率性、效益性、创新性和影响性五个特征。
按照这五项标准检验,“中国模式”还是一种处于发展中的、尚未定型且有待成熟的发展模式。
针对现阶段“中国模式”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实际运作中面临的问题,有必要从政府主导、自主创新、发展布局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着手,提高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中国模式;验证标准;特征;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73(2012)03-0054-05verific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 of “china model”yang ni(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 a mature development model should be remarked with five features,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cost-benefit, innova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model. considering these indicators, china’s development model is still developing, unformed and immature.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 “china model” and challenges accompanied with china’s development, it’s necessary for “china model” to improve its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the dominance of government, autonomy and innovativeness, layout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e’s soft power.key words: china model; verification and indicators; characterist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学术界对“中国模式”是否成立存有争议。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国模式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国模式"为何备受关注及对世界的价值院系:姓名:学号:论"中国模式"为何备受关注及对世界的价值徐倩摘要:中国模式在近一两年才才世界个俄媒体频繁出现,而我们自己却没有专门的总结以便推广。
这与我们中国人多做少说的习惯有关系。
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界上已基本认可存在中国发展模式,并且在他们眼里是成功的。
关键字:中国模式、和平、发展、价值正文:从被认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亚病夫”,到西方人认为中国不好随便欺负,中国已经强大起来,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一个世纪。
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时,西方人可能都不在意。
可是当中国志愿军用原始的武器打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时,西方人震撼的认识到中国不是可以随便欺负的了。
这就是中国模式建立的基础和起点。
两弹一星则加深和强化了“中国不好欺负”的概念。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而中国股市却逆势高涨,这又令很多的西方学者费解。
2008年雷曼破产导致发生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不但受影响不大,轻松应对,而且还主动承担起稳定世界经济的重担,中国用自己国家稳固的经济表现来稳定世界民众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考虑到新中国建立六十年经济上的持续高增长的事实。
西方人难免中国模式对世界各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是客观的,也是积极的,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各国如何借鉴中国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最重要的不是看中国怎么做,而是破除世界发展单一道路的迷信,积极依照独特的国情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是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
与此相对应,中国模式是快速发展的模式,是有效转型的模式,是大国崛起的模式,是社会主义的模式。
中国模式作为一个多方面的集合体,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举措,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现在对中国模式感兴趣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那些发展水平低于或接近于中国的国家,那些与中国保持良好政治经济关系的国家。
中国模式之价值共识论文
中国模式之价值共识摘要:近几十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在世界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05年雷默先生提出中国模式以来,中国模式立即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热烈讨论。
本文简单阐述了中国模式及其现今出现的问题,并试图为当前中国模式寻找出价值共识。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思想沉淀,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文化还不断吸收、借鉴了西方文化精髓,文中作者结合东西方文化,尝试为中国当代社会公民寻找出一些可能的价值共识。
关键词:中国模式;社会矛盾;价值共识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61-02一、中国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进而中国的发展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中心。
2004年5月,英国著名的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的一篇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的论文。
该论文对中国20多年来的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中国模式”。
由此开始,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近三十年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评论。
有人甚至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谬论加之与“中国模式”之上,为了解释和应对国外学者的质疑,更为了确实研究中国这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国内人士也开始研究“中国模式”。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形式错综复杂。
面对着复杂的现实情况,中国模式的理论建构也变得更为困难。
我们说中国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它不仅包括了经济建设、还包括政治体制、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
而在笔者看来,面对如此包罗万象的客观基础,我们要建构中国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哲学基础层面为其找到一个价值共识的基础。
二、价值以及价值共识价值是指一个客观事物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不进而朽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模式”己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很多外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也对“中国模式”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中国模式”己初步体现出了其优越性的事实。
但是中国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中国模式要想具有更强、更长的生命力,就应该不断的发展,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论的。
关键词:中国模式改革发展创新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0多年来造就了经济年增长率超8%的惊人速度,我国的发展速度令所有的国家称道,与此同时各国也在思考为什么能够有如此的速度。
中国这个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已经被其他国家认为这是一个中国模式,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发达国家对其研究的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研究,希望能够效仿中国的发展模式使自己的国家快速的走向繁荣。
外界对于中国模式给以了非常高的评价,甚至是吹捧,但是我们应该宠辱不惊,肯定我们的成就的同时也需认清、正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和矛盾,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明确方向,解决矛盾,改进不足、努力发展。
一、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模式”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解读是中国经济模式的成功,而对中国政治模式是否定的,因为西方向来都是带有色眼镜来看待的中国政治制度,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专制、独裁的。
这是一种偏见,中国经济成功的基础是在中国政治制度成功的基础上建立的。
然而西方更愿意肯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而不愿意去肯定中国的政治模式。
因为在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种政治模式一种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另外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两种社会制度是相互对立、抗衡的,意识形态也有很大的不同,都想用自己的制度去取代对方的政治制度,因此西方只是在一味的在夸赞中国经济模式的,而否定中国的政治模式的作用。
二、何谓之“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力量之源“中国模式”这个词很早就被提出,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切确的概述,也有称为“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其实指的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但更侧重于中国经济模式的发展。
中 国 模 式 论 文(经典)
中国模式在华尔街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今天,有关“中国模式”的话题,再一次引起了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各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都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进行解读。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无可厚非的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
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并不断校正完善我们的发展模式也是硬道理。
中国模式的特点:所谓“模式”,在此指的是一系列带有明显特征的发展战略、制度和理念。
“中国模式”,在理论上有其鲜明的特点:1.坚持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同时辅之以强有力的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逻辑力量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经济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导向。
但是,市场决不是万能的,市场失效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甚至比在发达国家更容易发生。
因而,公共部门同样要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失效的必要手段。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是必需的。
市场经济并不必然排斥强政府,这里的问题不在于要强政府还是弱政府,而在于它在何时何地应当强大或弱化。
中国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的同时,始终维护政府的强势地位,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社会持续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
2.坚持适合自己的路,结合马列主义进行改革创新:我们相信,在当今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走不出一条自己的道路,照抄照搬人家的一套,走人家的路,它就丧失了历史主体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中国模式,既不同于苏联模式,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社会主义模式,更不是西方势力所期望的资本主义模式,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造,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中国模式既吸取了其他模式的优点,又借鉴了一些经验教训。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论文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论文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引起了全球的瞩目。
面对世界多样化的现代化模式,中国选择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化之路,即中国式现代化。
这条道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共同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已成为国家的使命和义务。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
在中国,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政策都以人民群众的福祉为出发点。
中国政府通过推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消除贫困,解决就业问题,并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和有活力的社会。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是主体,全社会的各种资源都围绕人民的需求进行配置和优化,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
另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致力于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政府不仅增加对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的投资,还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中国在人工智能、高科技产业、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了全球的创新中心之一。
同时,中国注重可持续发展,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提高能源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也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中国国情,旨在为中国人民谋求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素,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共服务,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改革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的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城乡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意义论文2000
中国式现代化意义论文2000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独有的一种发展模式,具有其自身的意义和特点。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特征,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强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与西方国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平衡。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推动了国内外市场的繁荣。
这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领域有其独特的意义。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人民权益。
中国式现代化注重政治体制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机构,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中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选择。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方面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等文化产品逐渐被世界范围内接受与喜爱。
中国还大力推动文化交流与对话,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这种特色文化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既是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实践,也是中国对世界现代化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
中国通过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为全球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贡献。
探讨中国模式英文作文初中
探讨中国模式英文作文初中英文:China's model has been a topic of discussion for quite some time now. In my opinion, the Chinese model refers to the unique approach that China has taken to achieve its goals. This approach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state-led development, market-oriented reforms, and a focus on social stability.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model is the emphasis on state-led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economic policies. This approach has allowed China to achieve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hinese model is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s that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ese reforms have allowed for greater economic freedom and have encouraged private enterprise. As a result, China hasbecome a major player in the global economy.Finally, the Chinese model places a strong emphasis on social stability. This involves a focus on maintaining harmony and cohesion within society, as well as ensuring that people's basic needs are met. This approach has helped to reduce social unrest and has contributed to China's overall stability.Overall, the Chinese model is a unique approach that has allowed China to achieve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social progress. While there are certainly challenges and criticisms of this model, it is clear that it has been effective in achieving China's goals.中文:中国的模式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讨论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模式论文:关于“中国模式”的一些思考摘要:“中国模式”是通向现代化诸多模式中的一种,尽管还不成熟。
却反映了我国现代化的探索历史,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中国发展模式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和多层次的社会发展模式。
所强调的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来思考它的整体性。
关键词:中国;模式;思考学术界有关“中国模式”研究中使用的概念还没有统一,常见的有“中国发展模式”、“中国特色模式”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等名称,内涵有较多交叉,且区别不清。
我认为这些概念的内涵大同小异,使用时因为侧重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其实质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一、中国模式的含义“中国模式”产生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转型中国家。
这是一种将中国实际状况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潮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独特性[6]。
因而,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去概括。
“中国模式”的独特性可以做其他多种概括。
在我看来,中国模式”是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另一种说法。
关于中国经验、中国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中国模式”是当代世界各国在发展路径选择上的道路之一,充分体现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独创性和先进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模式的内容“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并统筹运行的统一整体。
因为它是由许多具体模式构成而又相互联系的有机体。
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扬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坚持以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
中国特色的政治模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完善人民代表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的文化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文化氛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道德;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中国特色的社会模式: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不断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国家安全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此外,还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模式、国防模式等等[2]。
三、中国模式的特征中国模式甫一提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纷纷对中国模式进行解读。
笔者认为,中国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模式注重和谐发展。
中国模式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关注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和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模式。
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这是我国对发展的理性定位。
要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坚持中国模式。
第二,中国模式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模式与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把“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确立为中国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找到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与力量源泉,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中国模式注重创新精神。
中国模式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迥异于其他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有着自身鲜明的制度特色。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理论创新就是不再把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更不实行私有化,而是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
虽然引入了市场经济制度,但政府依然保持着对于市场强大的调节干预能力。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模式可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避免了在发展道路上走向极端。
通过渐进式的改革,使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成功实现了社会转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出现政局震荡。
中国模式意味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开辟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中国模式的思考国内外对与中国模式评价褒贬不一。
在当前这种国际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我们自己应如何看待中国模式?这是一个亟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为‘中国模式’已经是一条成熟的现代化道路,既可解决国内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又可供他国模仿,这不仅过于乐观,而且对我们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甚至是有害的。
”[3]第一,对中国模式怀有深深的敬意。
产生于现代化过程的中国模式有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它开拓了一条走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加深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事实证明,中国模式足以让世人对其充满敬意。
首先,中国模式非常有效,它能集中精力满足人民最迫切的需求,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国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就此一点,中国模式就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其次,“中国不拒绝一切先进的东西,而是把西方和他国成功的经验融合进自己的模式。
”[4]在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的作用既没有局限于维护秩序的“守夜人”,也没有局限于市场竞争的“裁判人”或宏观平衡的调节者,而是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使中国成功地抵御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成为抵御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
第二,对中国模式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模式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种积极回应和参与全球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它是坚持社会主义、强调民族特色、同时又倡导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共处竞争、对话合作”的社会发展模式。
中国模式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发展模式,为全球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健康、鲜活的因素,必将为人类文明不断走向繁荣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而印度选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在减少贫困、财富分配、人均寿命、识字率和电话普及率等方面,中国的表现都远远好于印度。
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就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说:“西方观察者不应低估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
这个礼物应该是现代西方的活力和传统中国的稳定二者恰当的结合体。
”[5]第三,不断为发展中国模式而奋斗。
首先,要建立消除贫富差距的社会机制。
要按照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得人们乐于消费,能够过一种人人享有的体面生活;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公益事业,使得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其次,要建立解除社会压力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当前,一些地方贫富差距过大,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一句话,社会关系绷得太紧。
归根到底,是欠缺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造成的。
二是建立“释放压力”[6]机制,加大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力度。
应当建立长效机制,使得人民群众有意见能够尽量尽快表达,使得社会压力能够逐步释放。
三是建立“分解压力”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分级管理,使得矛盾层层分解、层层解决。
目前在很多问题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表面看来是对问题很重视,实际上效果不好,常常造成职责不明,或上级太紧张,下级太松懈;或有的忙死,有的闲死。
四是建立“压力预警”机制。
加强对社会压力的研究,形成分析报告,提出多种可行性对策,使得各级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把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社会震荡。
再次,要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要加强道德建设,弘扬以人为本精神,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以“文化兴国”为标志,确立国家发展战略;以国家信仰为核心,塑造国家形象;以提高个人文明程度为着眼点,优化国家发展环境;以文化创新为重任,提高国家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以发展经济为基础,增强国家文化的发展力;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竞争为手段,增强国家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1]刘宝三.关于“中国模式”的几点思考[j].江汉论坛,2009,(4).[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3]俞可平.“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z].俞可平俱乐部.[4]郑永年.中国模式能够被西方围堵吗?[n].(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09-09.[5]庄俊举,张西立.中国模式研究[j].决策论坛,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