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认识厘米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熟悉厘米》教案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看、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受的制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预备:多媒体、米尺。
学生预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教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拟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创造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例如1情境图。
)观看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桌的长。
)沟通汇报:桌的长是几拃?生1:拃。
生2: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展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一样的标准进展测量。
教师小结:由于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我们一起来熟悉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设计时,突出以下特点: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
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2、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在生活中具体观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一厘米有多长。
会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
3、在学习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重点: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及意图:一、谈话,同意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学们,看看我们这儿的桌子,好不好?学校准备再添置一批一样桌子,你能量量它有多长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并汇报测量结果。
认识厘米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眼看、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2. 让学生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会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和直尺上的刻度重合,物体的长度就是直尺上的刻度。
3.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眼看、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2. 让学生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眼看、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2. 让学生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把直尺,一些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如小纸片、小木块等)。
2. 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些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如小纸片、小木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把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引导学生发现直尺上的刻度单位是厘米。
2. 教师用手指着直尺上的刻度,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二、新课1. 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如小纸片、小木块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长度都是1厘米。
2.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直尺量一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长度都是1厘米。
3. 教师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甲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手指甲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4. 教师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5厘米。
三、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如小纸片、小木块等),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这些物体的长度,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教师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甲的长度,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 教师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厘米,怎样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展示,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4、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统一单位的意识以及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掌握用尺子量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师:老师有个问题需要问大家,大家猜一猜,在古代,人们没有工具的情况下。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视频,观看视频。
师:两个人同测量一匹布,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学生回答。
师:统一用拃作单位长度,是否就正确了呢?下面先观看小裁缝的烦恼小视频,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提出问题。
师:现在,开启咱们智慧的'小脑筋,如果让你解决裁缝手小量出物体长度小,这位顾客手大量出的物体长度大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回答。
师: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
同学们回答的真准确。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现在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
2、介绍尺子师:同学们看这个物体你们认识吗?师: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师:咱们手里的尺子和黑板的尺子有什么共同点呢,仔细观察,请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
注意强调0一般作为起点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也要让孩子在尺子上找到1cm。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1cm?师:用手比划一下1cm有多长,5cm有多长,8厘米有多长。
师:生活中,那些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呢?注意强调:这些物体都比较短,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3、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师:上课之前老师让你们放在铅笔盒下的小纸条拿出来,先估计下是几厘米?到底是几厘米呢?用尺子测量,同桌相互讨论下,如何用尺子测量,并说出方法。
学生回答并展示测量方法。
认识厘米(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厘米概念,学习长度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能准确地使用厘米作为长度的单位测量直线段的长度。
3.能使用分尺度测量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简化为厘米。
课前准备1.准备教具:厘米尺、白板、白板笔。
2.组织学生家长将长5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长、宽、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模型带到学校。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把厘米尺,让学生看一看,问学生有没有见过或者知道这是什么。
2.介绍厘米尺的使用方法,教师用厘米尺测量一个直线段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厘米概念。
3.提出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哪些情境下需要用到长度测量?”请同学们自行思考。
学习(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长度为10厘米的直线段,让学生比较它与自己手指的长度差别,引导学生理解厘米的长度。
2.出示长度为2厘米的直线段,提问:“这个直线段有多长?”再出示长度为5厘米的直线段,让学生比较两直线段的长度,然后再问:“这个直线段有多长?”3.引入厘米的读法和书写方法,让学生模仿几个厘米的书写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
4.教师用一个简单的实例讲解分尺度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长度测量物体实际的长度,并写出答案。
实践(25分钟)1.学生用厘米尺测量自己手指的长度,并用厘米表示,是否有差异。
2.课外家长协助学生测量自己的房间长和宽的模型长度,并用写出来。
3.教师带领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写出测量结果。
然后再让学生到校园内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
总结(10分钟)1.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及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2.回答问:“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厘米的概念和使用频率会变化吗?”请学生自行思考。
课后作业1.回家后,让家长协助测量房间其他物品的长度。
2.练习用厘米标出自己的身高。
3.就本单元的教学有什么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写下来方便下节课时提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时采取以理论为导向,注重课外实践应用的方式进行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一、引言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个概念。
让学生对厘米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厘米进行测量、比较和计算。
本篇说课旨在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一种互动、动手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厘米的具体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厘米的定义和基本符号,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厘米的量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1. 教师将一段长为10厘米的纸条放在黑板上,问学生这是一段什么长度的纸条?2.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一个有刻度的厘米尺,并告诉学生这段纸条的长度就是10厘米。
3. 通过这个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对厘米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厘米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步:概念引入1. 教师将一张纸上的一条线段分成10个等分,每个等分的长度为1厘米。
2. 教师询问学生,这个线段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个线段的长度是10厘米。
3. 通过这个概念引入,让学生对厘米的划分和计量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第三步:实际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钢笔、橡皮擦、书本等,让学生估算出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尺进行实际测量。
2. 学生在组内合作,依次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3. 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四步:拓展练习1.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拓展练习题。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并将结果写在小组黑板上。
3.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厘米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第五步: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厘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2023年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2023年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1一、说教材《认识厘米》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节课是借助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
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认识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和一年级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我通过以下教法和学法指导引导孩子学习。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本节课作为“空间与图形”模块学生接触长度单位概念和进行测量的重要开端,我通过操作演示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指导观察法认识直尺、建立一厘米长度的表象。
进而通过指导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己认为表达的清晰,别人认为听得清楚,达到高效的沟通目的。
三、说学法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本节课知识内容多且抽象这一特点,课堂上更多的给学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机会,倾听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在导入环节,通过观察法和操作法感知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个问题时,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比较法建立对“厘米”这个单位本质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 认识厘米的基本概念,理解厘米的大小;2. 能够用适当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3. 能够简单计算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1. 认识厘米的基本概念;2. 掌握厘米的换算方法;3. 能够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 理解厘米和厘米的换算;2. 运用适当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 实物示范:准备一些实物,如铅笔、书本等,用来展示厘米的大小;2. 教学工具:尺子、直尺等;3. 教学课件:包含厘米的图片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出示一根尺子,问学生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引出厘米这个概念。
二、学习1. 老师用尺子展示一厘米的长度,并让学生伸出手掌比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厘米的大小。
2. 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说出用厘米表示的长度。
3. 老师示范如何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做练习。
三、练习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练习题,测量给定实物的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2. 让学生在班内或校园内找一些物体,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厘米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加深对厘米的理解。
五、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2. 找出家里的一些物体,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初步认识厘米的概念,并能够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实物示范和实际练习来加深对厘米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厘米》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看法: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实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视察、分析、探讨、培育学生视察实力,自主学习实力,估测实力,以及创建性思维的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驾驭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打算:教具:学生尺、课件。
学具:学生尺一把,小方块一个,三角形学具一个、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小挚友,我们又见面了,能小挚友一起学习数学学问,老师感到特别兴奋,你们兴奋吗?我们接触时间不多,彼此还不太了解。
小挚友你们看看,老师和大家有什么不同?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数学故事,想听吗?(播放小裁缝的故事)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装做不知道)2、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老裁缝的一拃和小裁缝的一拃是不一样的,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工具。
现在我们一般用什么来量长度?三、探究实践,建构新知1.相识尺。
小挚友都有学生尺,(指着尺)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视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发觉了什么?(生:有数)有哪些数?读一读。
还有呢?(生:有线)这些线都一样长吗?有的——长,有的——短,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
每条长刻度下面都对着一个数。
刻度0表示起点。
(这是刻度1,这是刻度5)细心的小挚友还发觉了什么?(生:字母)(板书: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今日我们就来相识这个新挚友。
板书(相识)2.相识厘米。
(1)看这把放大的尺,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瞧,(课件演示1厘米长度)这就是1厘米。
公开课教案《认识厘米》
公开课教案《认识厘米》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并理解厘米的概念;2. 掌握测量物体长度时使用厘米的方法和技巧;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物品:尺子、纸片、铅笔;2. 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老师通过展示一张尺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尺子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2.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尺子上的刻度代表着什么吗?”鼓励学生发言。
3. 引导学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测量长度的场合,如测量书本、桌子等。
Step 2:呈现知识点1. 老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一条线段,并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2. 老师解释:“我们通常用厘米来表示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它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为cm。
”3. 教师将尺子上的刻度解释为厘米。
指着尺子上的最小刻度,解释为1厘米。
4. 老师设计多个活动,让学生用刻度线或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Step 3:拓展应用1. 老师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请用尺子测量你的课桌长度,记录在纸上。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互相比较测量结果,并就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探讨。
Step 4:总结与评价1. 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节课所学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在测量长度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要点?”2. 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并指出错误回答的改正。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展示一些优秀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测量不同物体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问题,与同学一起分享交流。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堂延伸部分的活动,并将测量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2、认识厘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厘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厘米的概念。
2.能够用常见的物品测量长度,并记录下长度。
3.能够比较两个长度的大小关系。
4.能够掌握“长、宽、高”等长度用语。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认识厘米的概念,并培养其用厘米测量长度的能力。
2.难点:学生掌握大小关系的比较方法,以及记忆“长、宽、高”等长度用语。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认识厘米的概念及其符号。
2.常见物品的长度测量及记录。
3.长度大小关系比较。
4.“长、宽、高”等长度用语的学习。
2. 教学方法:1.观察与实践相结合。
2.讲解与演示相结合。
3.合作与独立练习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5分钟)1.通过课件教学用PPT介绍与厘米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厘米的使用场景以及概念。
2.带领学生思考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区别。
2. 讲授与练习(30分钟)1.讲解测量长度并记录的方法,传授常见物品长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2.按照教材要求,以对比不同物品的长度为例,在课堂上进行边测量边记录的情景模拟练习,直观地体验测量和记录的实际应用。
3.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在讲授过程中增加慢慢测量和比较长度的操作,巩固学生实践测量比较的能力。
3. 拓展与巩固(15分钟)1.通过教材的练习,让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对答案进行检验,及时纠正答案错误,避免错误知识的传递。
2.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掌握程度,适当地增加不同难度的试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总结与复习(10分钟)1.游戏环节对学生进行复习和检测。
2.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在学习厘米的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教学评估结果以学生掌握情况为主要指标,具体评价如下:1. 学生的动手实践在课堂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测量物品长度,并在书面上记录出测量结果,这点评价较为正面。
2024年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案(精选)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开始,也 是以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 题的基础。
4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 观念,并学会用刻度尺测 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
比较不同长度单位之间优缺点
优点比较
分析不同长度单位的优点,如有些单 位易于记忆和换算,有些单位则更精 确和科学。
缺点比较
探讨不同长度单位的缺点,如有些单 位换算复杂,有些单位则不够精确或 普及度不高。
21
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实际应用举例
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长度单位的场景,如测量身高、裁剪衣物、建筑设计等,并解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实际操作。
二年级《认识厘 米》教案(精选 2024)
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导入新课:认识长度单位 • 知识探究:厘米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 • 巩固练习:提高测量技能 • 拓展延伸: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长度单位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3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 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 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刻度尺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遥控器、手机等小电器 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餐桌、椅子等家具的长 度、宽度和高度。
玩具、书籍等物品的长 度、宽度和高度。
这些实践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掌握厘米这一长 度单位,并提高他们的 实际应用能力。同时, 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 与孩子一起进行实践活 动,增加亲子互动的机 会。
认识厘米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厘米的意义,了解厘米的大小;
2. 能够用厘米衡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用厘米衡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厘米尺子
3. 不同长度的物品(如铅笔、书、橡皮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教具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物品的长度;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厘米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
二、呈现(10分钟)
1. 通过展示教具,介绍厘米的概念和大小;
2. 让学生用厘米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让他们发现不同物品的长度关系。
三、实践(15分钟)
1. 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厘米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进行记录;
2.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和排序,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3. 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强化对厘米的认识。
四、总结(5分钟)
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复习厘米的概念和用途;
2. 提醒学生用厘米尺子进行测量时要准确,避免出现误差。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厘米尺子测量家里的一些物品的长度,并写下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用厘米衡量物品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测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认识厘米》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认识厘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厘米。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厘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3.能够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宽等部分掌握厘米的运用。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教具:尺子、练习册等3.知识背景:学生已经学过长度的基本概念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实物(如铅笔、书等),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学习新知(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告诉学生厘米是什么以及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尺子。
2.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自己手臂、书等的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有关厘米测量的题目。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对错及时纠正。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量尺寸、布局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厘米的重要性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测量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2.在家里测量一些日常用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延伸阅读1.《厘米的实际应用》2.《长、宽、高——三个维度的测量》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一《认识厘米》(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一《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来源:《数学》(一年级下册)出版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厘米是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计算。
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2. 尺子的使用方法3. 长度的测量和比较4. 长度的简单计算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长度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长短。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量化物体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
二、新课导入1. 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 通过展示厘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认识厘米刻度。
3. 引导学生用手指表示1厘米的长度,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三、尺子的使用方法1.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习使用尺子。
3. 学生互相练习测量,教师个别指导。
四、练习与巩固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厘米概念和尺子的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1. 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习测量和比较长度。
3. 学生互相练习测量,教师个别指导。
三、长度的简单计算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习长度计算。
3. 学生互相练习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个别指导,观察学生对厘米概念和尺子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评估学生对长度测量、比较和计算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2. 厘米尺3. 练习题备注:1. 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一《认识厘米》的教学。
认识厘米教案范文
认识厘米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厘米》这篇课文,学生能够:(1)了解发表情感的方式和途径;(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细节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通过讨论和表演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厘米》,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善于表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信息;2.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预读环节向学生介绍课文的标题《厘米》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一些事情到底有多重要?你们觉得厘米可以代表什么?请和同桌分享你的想法。
2.阅读环节(1)学生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女生厌倦了每天被她的妈妈追问?她希望她的妈妈能做些什么呢?问题二:女生突然又开始希望得到妈妈更多的关心了,为什么?问题三:女生之所以“简直无法容忍疏远”,是因为?问题四:故事结尾女生为什么会再次逼问她的妹妹?问题五:男生每次到女生家都做一样的事情,为什么?(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带领学生一起解答问题。
3.操练环节(1)根据课文,带领学生学习并记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重点词汇:矛盾、厉害、追逐、寻求、问心无愧重点短语:疏远、毫不迟疑、心甘情愿、别无选择(2)进行词义拓展和句子仿写的练习。
例:矛盾-相互矛盾;厉害-厉害的雨;追逐-追逐梦想;寻求-寻求真理;问心无愧-做了一件问心无愧的事情。
(3)进行情景表演,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可以设定场景:女生和妹妹的对话、女生告诉妈妈自己的困惑等。
《厘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厘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使学生能够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会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直尺。
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3. 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会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内容如下: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玩耍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身高差多少。
于是,他们找到了一把直尺,想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用这把直尺来量身高。
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2. 探究新知(1)认识直尺a. 让学生观察直尺,说说直尺的特点。
b. 教师讲解直尺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a. 让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引导学生发现刻度间的规律。
b. 教师讲解1厘米的含义,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a. 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b. 学生分组练习测量物体长度,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等的物品,让学生用厘米作单位估量它们的长度。
4. 总结延伸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认识了直尺,学会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用厘米作单位估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厘米的认识1. 直尺的认识2. 长度单位厘米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厘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他们对长度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先学后教,追寻学的课堂——“认识厘米”教学思考和设计
( 二) 自主合作 , 探究新知
1 . 以 识尺 子
小学 数学知识 与学 生有 着密切 的 联 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感 到生活之 中处
处有数 学. “ 认识 厘米 ” 的教 学 。 就是从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矛 盾 中引 入 的 . 由
先 学 后 教 , 以学 定 教 的思 想 . 经 过 对 本 节 课 的研 究 , 我 在 设 计 时 力 求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有 所 突 破. ( 一) 数 学 活 动 从 生 活 中来 , 到 生 活
中去
看、 指一指 、 找一 找 、 比一 比 、 想 一 想 等 活 动 引导 学 生 逐 步 建立 并 加 深 1 厘 米
一
设 计意 图 : 量一个 物体 时 , 要 把 尺
子 的… 0’ 刻度 对准物 体的一 端 , 再看 这
提问 : 前几天你们 毛老师带领 大家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了数学书的宽 , 准 来 汇报一下 , 你是怎样量 的 , 量 的结 果 是 多少? 学 生 汇报 , 教 师板 书.
让他们充分地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 获
取新知. 让 学 生 通 过 自己 的 努 力 有 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受、 有所感 悟 、 有所发 现 、 有 所创 新. 让 他们在熟悉 的具体情境 中, 通过探究和 体验 , 感受 新知 ; 联系生活经验 , 构建新 知; 小组合作 交流 , 扩展新知 ; 创新 活动
设计 , 超越新知 , 每 一 个 环 节 通 过 自学 、
先 估 计后测 量 的方 法使学 生 的估 测能 力 和想象 能力 得 到培 养. 通 过 小组 合 作、 共同探究 , 能发挥群体智 慧 , 还可注 重 让学生从 不 同角度 、 不 同方 位 、 不 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认识几厘米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怎样量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
0厘米
1
2
3
45Leabharlann 6789
10
11
( 6)厘米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厘米 4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你能用这根尺子量铅笔的长吗?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刻度
刻度
刻度线
竖线——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都叫刻度线 0刻度——标志着开始 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m——厘米
认识1厘米
0刻度: 表示起 点
你还能找出1 厘米吗?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你能找出1 厘米吗?
生活中的1厘米
图钉的长度是1厘米
(
4
)厘米
纸条长( 6
)厘米
谈谈这节课你 有什么收获?
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 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 “0” 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边 对准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 学习目标 • (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 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 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 (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 度(限整厘米)。
• 自学指导 • 认真看课本3页例题2、3(看图、 看文字、填空)。重点看怎样用尺 来量物体的长度。想1厘米有多长 ? • 4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