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dbb25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1d.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和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太系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目测、手测等方法估计物体的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还很模糊。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厘米尺,若干实物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文具盒长20厘米,小华的书本宽15厘米”,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各种长度不同的实物,如课本、铅笔、桌子等,让学生目测它们的长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211f4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c.png)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
教材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系统,没有形成长度单位的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建立起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厘米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生活物品(如书本、铅笔等)、课件。
2.学具:厘米尺、练习本、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如书本、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长度吗?然后引导学生用手比划一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课件展示厘米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厘米。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商品时查看长度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厘米尺测量书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b55b4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8.png)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应用,培养学生测量和估量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事物的长度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还是空白,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认识厘米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测量和估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认识厘米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厘米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的应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厘米尺、生活物品(如玩具、书籍等)、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把厘米尺,一份测量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如教室里的桌子、学生的身高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这一数学元素。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我们怎样来表示它们的长度呢?”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厘米的概念,展示厘米尺,讲解厘米的定义和用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厘米的长度,如用厘米尺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生活物品,用厘米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上。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校内教研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校内教研课)](https://img.taocdn.com/s3/m/765f2d3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0.png)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校内教研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厘米,掌握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厘米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测量方法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厘米的长度,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厘米测量长度,提高测量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厘米,感受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剪刀、胶带、书本、铅笔等。
2.学具:每人一份厘米尺、剪刀、胶带、书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一个小朋友在用尺子测量桌上的书本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尺子是什么吗?它用来测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尺子上的小格子,进而引入厘米的概念。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的长度单位,让学生观察厘米尺,认识厘米尺上的刻度。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cfd76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5.png)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厘米的换算关系,能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操作、直观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厘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体验长度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厘米的换算关系,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厘米的概念。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体验长度测量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我们怎么知道哪本书更长呢?”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厘米尺,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讲解厘米的换算关系。
同时,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厘米的长度。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厘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系列物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市公开课)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市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f6e3b5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8.png)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市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第一步,为后续学习米、分米、千米等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但还不能精确地用长度单位来衡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厘米单位在实际测量中的运用,以及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教师讲解:介绍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测量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提升:学生展示测量成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6.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长度单位——厘米1.确定测量起点2.沿着物体直尺3.找到终点,读数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及教学反思(合肥市公开课)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及教学反思(合肥市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fe7df8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6.png)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及教学反思(合肥市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厘米的知识。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长度单位学习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厘米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厘米进行测量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此外,学生对于直观图像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直观的演示、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子、厘米标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书、桌子、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长度。
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的长度,并尝试用“长”、“短”等词汇进行描述。
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厘米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厘米标尺,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
解释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并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1厘米的长度。
同时,让学生观察厘米标尺上的刻度,了解刻度的分布。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fd726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9.png)
《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案:《认识厘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长度单位》,具体为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厘米,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厘米的概念,厘米与米的关系,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厘米标尺、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每人一把直尺,几张不同长度的纸条,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根绳子,让学生猜测它的长度,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
学生可能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厘米的概念。
2. 知识新授(10分钟)教师讲解厘米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巩固新知。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小明身高130厘米,小华比小明高20厘米,小华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1. 小刚身高140厘米,比小明高3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多少厘米?2. 一本书的长度是26厘米,比一张纸的长度长10厘米,一张纸的长度是多少厘米?5. 巩固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解答,如: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厘米的定义2. 厘米与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3. 例题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66页的练习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12eb4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00.png)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概念,能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物体的长度。
但是,他们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对于如何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还有待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厘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测量过程,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测量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厘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厘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让学生了解厘米的使用。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4.总结提升: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区公开课)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区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8d6305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9.png)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区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面积、体积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与米、毫米的关系,能够运用厘米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厘米的长度,建立对长度单位的概念。
同时,学生可能对厘米、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厘米、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毫米的关系。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体验厘米的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厘米、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分享测量结果。
5.总结提升:讲解厘米、米、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的作用。
6.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长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1282a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c.png)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感受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分米,但对厘米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厘米,掌握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用厘米测量长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特点,以及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长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厘米尺,若干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你们能帮小明量一量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度。
学生可能提到使用米尺、尺子等,教师进而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厘米。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厘米尺,引导学生观察厘米尺的特点,如每个小格代表1厘米,10个小格代表10厘米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用厘米尺测量实物长度。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测量方法不正确的学生。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PPT课件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6666e3f111f18582d05ab6.png)
5
×
√
×
红色线段比蓝色线段多3厘米。
8பைடு நூலகம்8
8
7
14
4
3
3
3
6
8
7厘米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几”就是几 厘米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线段是直的,有限长,两头用两点(端点) 标示出来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花梨小学:黄菁
为了便于计算和交流,我们就要制 定统一的测量物体长度的标准.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量比较 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竖线——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都叫刻度线 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厘米 cm -----------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 成1cm
认识1厘米
0刻度: 表示起
点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厘米
1厘米
你还能找出1 厘米吗?
认识几厘米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我们就要去数有多少个1厘米。 几个1厘米合起来就是几厘米。
8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认识厘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认识厘米](https://img.taocdn.com/s3/m/07d4997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2.png)
1.说说哪种量法对。
2.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
9厘米
3厘米
6厘米
9–6 = 3(厘米)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4厘米
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3.
红色线段比( 8 )厘米长一些,蓝色线 段比( 8 )厘米短一些,这两条线段的长 大约都是( 8 )厘米。
4.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368Fra bibliotek 5.量一量,填一填。
3
4
3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认识厘米
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比一比直尺,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大格
刻度线
刻度0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厘米有多长?在直尺上找一找,指一指。 2厘米
5厘米、10厘米各有多长? 5厘米
10厘米
蜡笔长8厘米或8㎝。
线段长3厘米或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认识厘米》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认识厘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68354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8.png)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认识厘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清楚厘米的具体含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为本节课学习厘米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长度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厘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运用教具、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的长度。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PPT等。
2.学具:每人一把厘米尺,若干份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请问小明的故事书比小红的故事书长多少厘米?”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作用。
然后,教师出示1米尺,让学生观察,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厘米尺,让学生了解厘米尺的构成。
同时,教师讲解厘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白1厘米等于10毫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厘米尺测量实物(如铅笔、课本等)的长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b64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1.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厘米的定义和换算;2.了解长度量测的基本单位;3.能应用所学知识测量物体长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厘米的定义和换算;2.教学难点:厘米的应用及量测的精度掌握。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品,如书、铅笔、橡皮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度,如何测量长度。
激发学生对于长度的认识。
2.讲解(15分钟)1.定义厘米:厘米是长度量测的一种单位。
1厘米等于10毫米,读作“离米”;2.换算:厘米可以换算为毫米,1厘米等于10毫米;3.讲解“厘米尺”的使用方法:厘米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需要从0刻度开始读数,小数点后最多保留一位。
3.实践(25分钟)1.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测量物品的长度,比较大小;2.带领学生观察教师用厘米尺测量物品的过程,让学生掌握使用方法;3.分组让学生各自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4.让学生自己发现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精度。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与厘米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测量精度、问题解决能力等;2.学生提交练习题的答案,通过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以调整教学方法;3.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共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2.在实践环节中,应提供各种日常物品,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测量,从中学习。
3.我们作为老师更需要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要把知识点放入情境中,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之中,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更好地应用所学。
六、教学反馈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厘米进行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讲解定义和使用方式、实践测量,让学生掌握了厘米的概念、应用和换算。
学生对于测量长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了测量精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区级公开课《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区级公开课《认识厘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93366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4.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区级公开课《认识厘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的换算,能够运用厘米进行实际的长度测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认知,但是对于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还是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理解厘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理解厘米的概念。
2.掌握厘米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认识厘米。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道具,如尺子、绳子、物体等。
2.准备厘米标尺。
3.准备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实物道具,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有多长?我们应该如何表示它们的长度?”然后,教师引入厘米的概念,解释厘米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厘米标尺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测量实物道具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厘米的换算方法。
同时,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厘米?教室的宽度是多少厘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5.2认识厘米课件2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5.2认识厘米课件2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30a2f2cc175527062208c3.png)
2厘米(lí mǐ)
5厘米(lí mǐ)
第七页,共15页。
第八页,共15页。
cm
cm
cm
第九页,共15页。
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wùtǐ) 的左端,再看物体(wùtǐ)的右端对 着尺上的刻度几,物体(wùtǐ)的长 就是几厘米。
第十页,共15页。
分别量出三条(sān tiáo)线段的长度:
这节课你有什么(shén me小)收朋获友要?牢记,
物体要放平。 用直尺量物体, 左端要和零对齐。 右端指向(zhǐ xiànɡ)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第十三页,共15页。
第十四页,共15页。
第十五页,共15页。
10 11
cm
竖线——三种(sān zhǒnɡ)长度不同的竖线都叫 刻数字度(线shùzì)——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0刻度——标志(biāozhì)着开 始 cm——厘米
第四页,共15页。
1厘米 (lí mǐ)
cm
第五页,共15页。
2个1厘米(lí mǐ)
3个1厘米(lí mǐ)
第六页,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shùxué)上册
第一页,共15页。
认识(rèn shi)直尺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m
观察直尺,你发现(fāxiàn)了 什么?
第二页,共15页。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m
0刻度 (kèdù)
刻度
第三页,共15页。
刻度线
0厘米 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 认识厘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 认识厘米](https://img.taocdn.com/s3/m/4552891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c.png)
认识1厘米
0刻度: 表示起点0厘米 1 Nhomakorabea2
34
5
6
7
8
9
10 11
1厘米
1厘米
你还能找出1 厘米吗?
{ { { { { { { { { { {
0厘米 1
2
34
5
6
7
8
9
10 11
这都是1厘米
用你的手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厘米呢?5厘米呢?
生活中的1厘米
图钉的长度是1厘米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
导入新课
1•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 ) 里画“√”。
√ √ ( ) ( ) ( ) ( )
线段的两个特点:
1、线段都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认识厘米
用手中的物品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探究新知
0厘米 1
2
34
5
6
7
8
9
10 11
竖线——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都叫刻度线。 数字——所对应的长度。 0刻度——标志着开始。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用字母表示是cm.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8
5
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 的左端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 的右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测量儿歌
小朋友们要牢记, 手用直尺量物体。 左端要和 0 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从0刻度开始 画起,画到刻 度是4的地方。
你会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 认识厘米课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 认识厘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530318998fcc22bdd10d66.png)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愿博得美人笑,烽火戏侯弃江山。 宁负天下不负你,尽管世人唾千年。容颜迟暮仍为伴,倾尽温柔共缠绵。 ►蜜蜂深深地迷恋着花儿,临走时留下定情之吻,啄木鸟暗恋起参天大树, 转来转去想到主意,便经常给大树清理肌肤。你还在等待什么呢?真爱是 靠追的,不是等来的!
第5单元 厘米和米 第 2 课时 认 识 厘 米
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一拃长
量一量,看看大 约有几拃长?
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量一量,看看 大约有几个铅
笔盒长?
量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桌有多长?
量一量,看看 大约有几个数
学书长?
交流测量结果
说一说,课桌大约有几拃长?几 个铅笔盒长?几本数学书长?
测量工具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想要结果准确,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维尔斯特拉斯 ►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 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在现实中,不存在像数学那样有如此多的东西,持续了几千年依然是 确实的如此美好。——苏利文确。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 庚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上帝是一位算术家。——雅克比
1厘米
认识厘米
厘米是长度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 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1厘米
认识1厘米
1厘米 1㎝ 1厘米
直尺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厘米还可以用“㎝”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桌大约有7
拃(zhǎ)长。
大约有5个 铅笔盒长。
大约有4本 数学书长。
为什么他们说的 数量不相同?
铅笔盒与数学书 不一样长……
2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 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下面是直尺的一部分,在直尺上看看1厘米有多长。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1厘米可以写成1 cm。
4. 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和一拃长,填一填。
手掌宽大约 填。
4
4
3
6. 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 3 )厘米
( 6 )厘米
4-1=3
12-6=6
( 8 )厘米
11-3=8
7. 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7厘米
3 量一量。 蜡笔长( 8 )厘米,线段长( 5 )厘米。
4 画一条长4厘米的直线。
可以从刻度“0”开始画, 画到刻度“4”。
1. 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
2. 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 ( 8 )厘米
( 6 )厘米
红色线段长,长2厘米。
3. 红色线段比( 8 )厘米长一些,蓝色线段比( 8 )厘 米短一些,这两条线段的长大约都是8 ( )厘米。
找一找,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 刻度几的长度也是1厘米?
2 用两根手指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食指的宽大约 田字格一条边的 钉书钉的宽大约
是1厘米。
长大约是1厘米。 是1厘米。
2 2厘米、5厘米、10厘米各有多长?在直尺上找一 找,指一指。
在直尺上你还能找到几厘米?是从刻度几 到刻度几?找一找,互相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