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二下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WORD版教案 (3)
人教小学音乐一下《5五十六朵花》word教案 (3)
课题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教学课时6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乐)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技能目标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重点学唱歌曲《乃呦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难点用茶杯、碗、碟子准确的演奏歌曲《乃呦乃》。
课前准备音乐挂图录音机电子琴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集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范唱要求学生安静得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还可以评价一下教师的范唱。
三、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涂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出拍手。
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小节处设计其它动作。
3、学生跟教师分乐段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涂色小节。
6、学生跟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课下活动1、同学们回家试着找可以发出\\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
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里装上不等的水。
下节课请同学们带着所选择的“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
2、请查找关于高山族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乃呦乃》1、齐唱歌曲。
了解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呦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同学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呦乃》。
三、请同学用其它“乐器”演奏《乃呦乃》。
四、欣赏《杵歌》1、请同学介绍有关于高山族的资料。
2、欣赏《杵歌》3、随歌曲《杵歌》作舂米的动作。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模唱练习1 2/45 5 3 ︱5 5 3 ︱3 5 5 1 ︱3 3 2 ︱1 3 3 2 ︱1 26 ︱6 2 1 6 ︱1 1 6 ︱1、跟老师分句用“”模唱。
2、学生用“”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3、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5五十六朵花》教案 (3)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5五十六朵花》教案 (3)一. 教材分析《5五十六朵花》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
本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歌曲中的“五十六朵花”象征着我国的56个民族,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学生在音乐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如能唱简单的歌曲,认识简单的音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5五十六朵花》,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集体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歌曲《5五十六朵花》的歌词和旋律。
2.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3.运用音乐元素进行创新表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
3.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音乐审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音乐器材等。
2.安排适当的教学空间。
3.提前让学生熟悉歌曲《5五十六朵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56个民族,引导学生了解多民族文化。
然后引入歌曲《5五十六朵花》,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
2.呈现(5分钟)教唱歌曲《5五十六朵花》,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注意歌词和旋律的准确性。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讲解歌曲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老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音准等问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听辨出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并加以模仿;2.能够按照旋律唱出《五十六朵花》歌曲的每句歌词和对应节奏;3.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4.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五十六朵花》这首歌曲,内容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通过唱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受到歌曲中所描述的情感和场景,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学过程1.播放自然界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学生听辨并模仿。
例如,鸟叫声、风声、水声、火车、汽车、人们说话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各种音色,并让他们知道人们可以通过模仿来表达自然界的声音。
2.引入歌曲《五十六朵花》。
播放歌曲,让学生听一遍。
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唱的是什么?3.二遍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唱。
这时候,可以通过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
可以将歌曲的歌词印在小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歌词。
4.两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缓解疲劳。
5.回到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歌曲并唱一遍。
这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点评的方式来激发全班的兴趣,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适当地安排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6.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唱《五十六朵花》歌曲。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可以通过点评的方式来评判不同小组的表现,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表现。
三、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和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
可以以发挥和表现为主要评估指标,也可以适当加入口头问答环节,让学生在听、说、唱、读、写等方面全方位地接触和学习音乐。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和音乐素养,进行层次化、个性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语言文字等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氛围可以创建出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状态,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环节中自由探索和创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适应性。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学内容:《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2、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2、学会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播放《爱我中华》MTV,学生有感情地演唱《爱我中华》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播放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图片:(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dong)、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she)、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二、揭示课题:有一首歌叫《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1、播放碟片,感受歌曲的情绪。
2、节奏练习2/4 ① ××××︱×× 0︱××××︱×—‖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②×××××︱××××︱××××︱×—‖朵朵哟那个开在也阳光下。
③××︱××××︱×××××︱×××××‖党把雨露洒下来哎。
④ 0××× ︱××××× ︱×. ××︱×—‖装点江山美如画罗哎。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版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教学总目标:1.继续培育学生民族平等、民族友爱的观念,尊重和学习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传统。
2.继续积累各民族各地区民歌的音调,使民族音调在头脑中生根。
3.学习几个少数民族舞蹈的动作,大胆、热情地表演。
建议课时:5课时本单元教学内容:歌曲两首《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欣赏歌曲两首《小放牛》《猜调》欣赏乐曲《送我一支玫瑰花》音乐活动《我的家在日喀则》(集体舞)本单元教学重点:背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和《其多列》,了解苗族、哈尼族和藏族的简单情况,学会苗族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歌曲《苗族儿童庆丰收》欣赏《送我一枝玫瑰花》〈猜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欢庆气氛的《苗族儿童庆丰收》歌曲,加入锣鼓渲染气氛。
2.模仿吹芦笙和敲铜鼓的动作。
学做几个苗族舞蹈的动作。
3.欣赏民歌两曲,区别童声合唱的音响效果与齐唱的不同。
4.边唱边模仿弹奏冬不拉的动作,倾听弹拨乐器声音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感受《送我一枝玫瑰花》1.教师谈话:小朋友,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出示课件:各民族画面)请你们看,这里有那些民族呢?今天老师准备带你们到另外两个民族去游玩。
你们听,是什么车来接我们(教师在钢琴上弹出汽车,火车声)那我们想座什么车去?2.火车是怎么叫的?呜!下面我们用5的音按音乐火车的节奏发出呜的声音。
教师:各位旅客,我们的音乐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呜……(全班学生用呜发出火车音乐,并用脚来感受节奏)小朋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出示课件:云南画面,放“猜调”音乐)云南的小朋友唱起了歌在欢迎我们呢!我们和他们一起唱好不好?3.感受律动。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音乐火车又要出发了。
呜……(学生继续做开火车的动作)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出示课件:新疆画面)对!我们来到了新疆,新疆的小朋友高兴的跳起了《送我一枝玫瑰花》歌舞。
二、新授歌曲1.谈话:音乐火车继续出发了,呜……我们又来到了什么地方?来到了苗族,苗族的小朋友吹着芦笙、唱着歌在欢迎我们呢!2.录音范唱 师拿出芦笙,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五十六朵花教案
五十六朵花教案教案标题:五十六朵花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五十六朵花这一主题,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文化,并通过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该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课时为2-3节课。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文化,包括五十六朵花的名称、寓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表达对花卉的理解和喜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和展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五十六朵花的图片、花卉相关的资料、绘画、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彩色铅笔、剪刀、彩色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十六朵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Step 2: 学习五十六朵花(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五十六朵花的名称、寓意和特点,可以结合图片和资料进行讲解。
学生可以记录重要信息,并展示给全班。
Step 3: 观察与创造(25分钟)a) 绘画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朵花,用彩色铅笔绘制在绘画纸上,并在旁边写下花的名称和寓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指导。
b) 手工制作活动: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花卉,使用彩色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制作一个花朵模型,并在模型上标注花的名称和寓意。
Step 4: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朵花,共同完成一份小组作品,可以是海报、展板或其他形式。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和展示。
Step 5: 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花卉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花卉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保护花卉。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花卉进行研究和展示。
2. 学生可以用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花卉的喜爱,如诗歌、舞蹈等。
3. 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周围观察花卉,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享。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下《4五十六朵花》教案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下《4五十六朵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4五十六朵花》是人教小学音乐二下的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歌曲《4五十六朵花》来学习和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阶、节奏等,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等,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4五十六朵花》。
2.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阶、节奏等乐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4五十六朵花》。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阶、节奏等乐理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4五十六朵花》的乐谱。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教学道具,如花朵、音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4五十六朵花》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歌曲《4五十六朵花》的乐谱,并引导学生观察乐谱中的音阶、节奏等乐理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4五十六朵花》,并在演唱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音阶、节奏等乐理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一些有关歌曲《4五十六朵花》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在家多练习演唱歌曲《4五十六朵花》。
儿童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
儿童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朵花》非常适合3-6岁的幼儿教学,目标学生是初次接触音乐的幼儿,因此这首歌曲的教学内容应当简明、易懂、富有情感,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
本教案将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教学形式《五十六朵花》的教学形式应当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形式的展示,以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接受。
从视频中展示各种颜色的花朵,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并使他们对花卉有更深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教学歌曲《五十六朵花》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儿歌,我们要在教学中合理应用这首歌曲,并加强伴奏,以使孩子们更好地吸收和记忆。
同时,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练习,让孩子们在练歌中快乐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教学内容设计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我们可以把《五十六朵花》中的花卉形状、颜色和名称进行分类讲解。
如在“蓝堇”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介绍蓝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认知颜色,这不仅是学习歌曲,还有一些小游戏和互动,如通过颜色配对、找到相应花卉等小游戏来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识别。
同时,通过多种不同的引导方式与运用多媒体手段,本教案旨在使幼儿对学习产生自主性与独立性,使他们感受到在探索世界中者的喜悦。
三、教学方法1、感观教学法《五十六朵花》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展示花卉的形态、颜色,让孩子们通过感官的接受来学习认知,这种教学法让幼儿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游戏教学法通过与孩子们玩一些学习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加强了幼儿对学习歌曲中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例如在色彩指认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室中放置一些花卉模型,通过四五个色彩的花卉形状,让孩子们逐渐明白色彩的定义。
我们可以在玩游戏的同时逐渐引导他们来认识和学习,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接受新知识。
《五十六朵花》是一首充满着活力、教育性的儿童音乐教导歌曲,其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易学易懂,适合幼儿园的初级教育。
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精讲
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精讲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是我认为非常优秀的一份教学资源,它详细地介绍了这首经典的传统歌曲,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创意和资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这首歌曲带入课堂中。
通过这篇文章,我将详细介绍这个教案的内容和优点,为您呈现一份完整的精讲。
一、教案的介绍1、歌曲背景和历史在教案的开头,作者给出了《五十六朵花》的背景和历史,介绍了这首歌曲的来源和演唱情境,让学生了解到它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2、歌曲的乐理分析在教案的第二部分,作者详细地分析了这首歌曲的乐理结构和节奏,仔细解释了每个乐器的音高和节奏特征,并提供了一些活动和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歌曲的表演技巧在教案的第三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这首歌曲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从嗓音的运用、乐器演奏和节奏的把握等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良好地演绎这首歌曲。
4、教学活动设计在教案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给出了一些创意和可行的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听歌游戏、课堂演唱和合唱等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将这个教案的内容带入课堂,与学生们一起共同探索和体验音乐之美。
二、教案的优点1、严密的逻辑性这个教案的内容逻辑性非常严密,从歌曲背景及历史到乐理分析再到表演技巧等部分内容,每个部分都能与其他部分很好地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这首歌曲的每个方面。
2、详细的介绍和讲解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这首歌曲的每一个细节和特征,包括歌曲的来源、演唱情境、乐器的音高和节奏特征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演唱和表演技巧,方便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首歌曲的演唱方式和技巧。
3、丰富的教学活动和资源作者在教案的最后一部分给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包括听歌游戏、课堂演唱和合唱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首歌曲,还可以激发学生们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案的应用这个教案适用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首经典传统歌曲的演唱和表演技巧,还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艺术。
人教小学音乐二下《4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
第5单元五十六朵花教材内容: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教材分析:1、《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
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趣。
《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
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使人了解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6、《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日喀则在西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
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
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儿童歌曲教案——《五十六朵花》
儿童歌曲教案——《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朵花》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主题是花朵,具体包括五十六种不同的花朵。
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的歌曲,非常适合儿童们唱跟跳。
本教案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这首歌曲,教导孩子们关于花卉知识以及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五十六种不同的花卉,并认识各自的名字、外观及颜色。
2. 听、说、唱、跳、读谱。
3. 学习健康理念与环保思想。
4. 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五十六种不同的花卉名字、外观、颜色的学习。
难点:旋律、节奏、手势的学习和编排。
三、教学过程(一)引言通过播放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孩子们聆听这首歌曲。
歌曲的旋律非常优美,歌词也非常朗朗上口,很容易让孩子们喜欢。
(二)学习歌词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唱这首歌曲,教师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然后再把全曲唱一遍。
让学生们熟悉整首歌曲,把歌词记住。
(三)学习手势将歌词与手势搭配起来,较容易记忆。
比如,“百合花,百合花,手重重,头轻轻”,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指导手势,手臂放松,摇晃,头部微微倾斜,大家跟着教师一起模仿,比划。
(四)学习五十六朵花的名称、外观和颜色在歌曲中,提到了五十六种不同的花卉,请学生们列出这些花的名称及颜色。
教师简单讲解每朵花的特点、名称,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它们的外观和颜色。
(五)学习唱诗、读谱让学生们通过说的方式,来学习唱诗。
让他们一句一句读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节奏及每个词语的语调。
帮助孩子们学习基本的读谱技能,通过教学中的练习,来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华丽的歌词。
(六)学习环保理念通过歌曲《五十六朵花》,帮助学生建立起环保理念,让他们认识到花卉的重要性,珍惜环境和自然资源,从而保护我们的地球。
(七)学习文化内涵在讲述花卉的故事中,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
比如《菊花秋句》、《信之葵》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适当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八)小结解题教师可以进行带问答的方式,来检验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歌词、五十六种花卉的名称、外观、颜色及歌曲的文化内涵等内容。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第4课《五十六朵花》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第4课(五十六朵花)教案教学设计第四课五十六朵花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阿西里西)。
2.听辨蒙古族民歌曲(愉快的牧羊人)3.学唱歌曲(宜兰童谣)。
4.认识堂鼓,听辨绛州鼓乐(滚核桃)。
5.哼唱经典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作品描绘的不同动物形象,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
2.本单元通过歌表演,唱歌,观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逐渐强化节奏和音准的训练,为进一步开展音乐教学打好根底。
3.通过节奏和音准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听辨能力,鼓舞学生参与音乐表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单元主要由学唱歌曲(阿西里西)和(宜兰童谣)。
听辨蒙古族民歌曲(愉快的牧羊人)和认识堂鼓,听辨绛州鼓乐(滚核桃)。
哼唱经典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
学生通过唱歌,歌表演,观赏等音乐活动,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感情体验生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能用欢快,生动的声音演唱并背唱彝族民歌(阿西里西)。
3.能听辨(愉快的牧羊人)中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感受牧羊人的愉快心情。
4.了解(宜兰童谣)是依据X民歌(丢丢铜)改编的,能哼唱主题,并联想火车鸣笛及行进的形象。
5.认识堂鼓,能听辨(滚核桃)中常用的节奏型,积极参与(小羊过桥)的编创活动和表演。
6.能哼唱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边唱边跳几个藏族踢踏舞的动作。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打算:录音机,磁带,CD-ROM,课件,投影仪,电子琴等学生打算:二年级音乐课本,笔和橡皮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周别: 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星期:_____班级: ___________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阿西里西)2.观赏歌曲(愉快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阿西里西),做到吐字清楚,并能背唱。
《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师;你知道世界的最高峰是那里吗,她在哪个国家?学生:珠穆朗玛峰,在中国。
我们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是哪些民族住在珠穆朗玛峰下?学生讨论:藏族、汉族等。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藏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二、欣赏《我的家乡日喀则》(1)欣赏,说一说歌里唱了什么?学生谈话:藏族人民赞美自己的家乡,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
跟录音学唱歌曲。
学生听唱歌曲两遍。
(2)你发现歌曲有一个什么特点吗?学生讨论:歌曲的前两行与最后两行完全一样,只是最后一个音是高音旋律,我们唱的时候声音、情绪就要有所变化,怎么唱呢?学生讨论:唱最后两行时,声音要比第一、二行洪亮,心情要更快乐、高兴,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唱出来。
教师弹伴奏,学生唱歌,按照刚刚讨论的结果去唱。
(3)歌曲第三行有一个七拍的长音,这是藏族歌曲的一大特点,唱的时候声音要非常的嘹亮、连贯,把藏族人民的豪放性格唱出来。
教师示范演唱这一句。
谁想试一试?个别学生演唱全体学生演唱(4)学生跟录音伴奏演唱全曲。
教师指挥指导学生声音、情绪。
三、欣赏藏族歌蹈《北京的金山上》1、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请欣赏藏族歌舞《北京的金山上》欣赏了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这个舞蹈很活跃、热情。
藏族舞的哪个特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讨论:跳舞人的膝盖总是上下颤动,脚步踏出响亮的声音……教师:这种舞蹈叫藏族踢踏舞2、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1)原地上下颤动膝盖教师示范动作:颤动时身体要自然、放松,身体重心向下放学生模仿教师指导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2)退踏步教师示范脚的动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脚,后半拍左脚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脚向前踏地一次。
这些动作连续进行。
学生模仿教师指导教师示范胳膊的动作:双臂前后自然放松悠摆,重心保持在左腿上,膝盖要半拍颤动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3、随录音唱《我的家乡日喀则》,跳一跳藏族舞。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4五十六朵花》 (2)
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教学总目标:1.继续培育学生民族平等、民族友爱的观念,尊重和学习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传统。
2.继续积累各民族各地区民歌的音调,使民族音调在头脑中生根。
3.学习几个少数民族舞蹈的动作,大胆、热情地表演。
建议课时:5课时本单元教学内容:歌曲两首《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欣赏歌曲两首《小放牛》《猜调》欣赏乐曲《送我一支玫瑰花》音乐活动《我的家在日喀则》(集体舞)本单元教学重点:背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和《其多列》,了解苗族、哈尼族和藏族的简单情况,学会苗族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歌曲《苗族儿童庆丰收》欣赏《送我一枝玫瑰花》〈猜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欢庆气氛的《苗族儿童庆丰收》歌曲,加入锣鼓渲染气氛。
2.模仿吹芦笙和敲铜鼓的动作。
学做几个苗族舞蹈的动作。
3.欣赏民歌两曲,区别童声合唱的音响效果与齐唱的不同。
4.边唱边模仿弹奏冬不拉的动作,倾听弹拨乐器声音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感受《送我一枝玫瑰花》1.教师谈话:小朋友,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出示课件:各民族画面)请你们看,这里有那些民族呢?今天老师准备带你们到另外两个民族去游玩。
你们听,是什么车来接我们(教师在钢琴上弹出汽车,火车声)那我们想座什么车去?2.火车是怎么叫的?呜!下面我们用5的音按音乐火车的节奏发出呜的声音。
教师:各位旅客,我们的音乐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呜……(全班学生用呜发出火车音乐,并用脚来感受节奏)小朋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出示课件:云南画面,放“猜调”音乐)云南的小朋友唱起了歌在欢迎我们呢!我们和他们一起唱好不好?3.感受律动。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音乐火车又要出发了。
呜……(学生继续做开火车的动作)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出示课件:新疆画面)对!我们来到了新疆,新疆的小朋友高兴的跳起了《送我一枝玫瑰花》歌舞。
二、新授歌曲1.谈话:音乐火车继续出发了,呜……我们又来到了什么地方?来到了苗族,苗族的小朋友吹着芦笙、唱着歌在欢迎我们呢!2.录音范唱 师拿出芦笙,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5五十六朵花》教案 (3)教案与教学反思
二 范唱
要求:学生能安静的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 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老师学唱歌曲。
3、 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 教师启发学生区分两个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5、 纠正学生的字,如:“三”“山”。
三、 学唱歌曲
1、 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涂了颜色的小节。
2、 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出拍手。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小节处设计其它动作。
3、 学生跟教师分乐段模唱歌词数遍。
4、 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 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涂色小节。
6、 学生跟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三、 请同学用其它“乐器”演奏《乃呦乃》。
四、 欣赏《杵歌》
1、 请同学介绍有关于高山族的资料。
2、 欣赏《杵歌》
3、 随歌曲《杵歌》作舂米的动作。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模唱练习
1=F 2/4
5 5 3 ︱5 5 3 ︱3 5 5 1 ︱ 3 3 2 ︱ 1 3 3 2 ︱1 2 6 ︱6 2 1 6 ︱1 1 6 ︱
第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 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
三、 数数练习
1、 每一拍读一个数。
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 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一拍,一人读儿歌,四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 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重点
学唱歌曲《乃呦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WORD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WORD教案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唱《吹起羌笛跳锅庄》第二课时:观赏《瑶族舞曲》第三课时:学唱《阿喽喽》教学目标:1、能用轻巧爽朗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和幽默风趣的情绪演唱《阿喽喽》。
2、通过观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要紧主题。
3、在唱、奏、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人人参与,大胆投入,相互配合。
教学预备:(一)教具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课堂打击乐器。
(二)图片、音像资料羌族、瑶族人民服饰图、跳锅庄的图片或录像,羌笛的图片,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的演唱带、伴奏带,《瑶族舞曲》的录音带。
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乐观赏。
本单元难点: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用五线谱教学的班级学习l=bE的首调唱名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淳朴、豪爽、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1、导入《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从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年级,一方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学习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专门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宝,因此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第一向大伙儿介绍一下羌族。
羌族要紧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阻碍,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能够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能力目标: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探索能力;参与小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学习与少数民族人们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
教学难点懂得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学习与不同民族人们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MTV。
3、设计小组活动方案,活动实施等相关表格。
4、学生准备小组活动展示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模型、实物)。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自由组合成7个同质小组。
原则:男女生搭配,学习能力强弱搭配。
2、明确小组活动目的,个人职责,讨论活动计划,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二、小组主题探究活动活动一: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
(必做)探究形式: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
探究内容:1、民族的种类;少数民族主要的分布;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及其分布。
2、广东主要的少数民族成分及其分布。
3、具体了解一个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等。
探究途径:1、查阅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等相关资料;2、网络;3、影视资源;4、调查访问;5、收集钱币、邮票等实物上的民族资料。
活动二:寻访民俗文化村——领略民族风情,解读民族文化。
(选做)探究形式:小组分工负责,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结合,合作完成。
探究途径: 1、查找资料;2、网络;3、影视资源;4、实地实物考察。
探究内容:查阅相关书籍报纸杂志资探究内容:1、美丽独特的民族服饰;2、动听优美的民族歌舞及其表现的民族特点; 3、各具特色的体育运动及其体现的体育精神;4、丰富多样的民族习俗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教材分析:1、《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
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芦笙调是苗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
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性。
歌曲具有苗族音乐的特点,五声羽调式。
歌曲为三个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每个乐句为四小节。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送我一支玫瑰花》原是一首新疆民歌,由被称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改编,流传很广。
改编后的音乐欢快、热烈,表现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热情奔放的性格。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趣。
《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
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对歌的演唱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生活常识等。
如:东蒙民歌《鹿》,北京民歌《对鲜花》,河北民歌《小放牛》等。
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猜调》的音乐很有特点。
第一,旋律活泼、诙谐,节奏紧凑,多用十六分音符,由慢渐快,一气呵成,只是在结尾处才舒展开来,形成歌曲的独特风格。
第二,歌曲中多次出现的si形成独特的色彩。
由于歌曲风趣、诙谐,因此流传很广,不仅有独唱,还被改编成多种演唱形式,如:童声合唱、钢琴独奏等。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其多列是哈尼语“快来”的意思。
歌曲短小、精练,音乐形象鲜明。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两个乐句的结构是成对比的,犹如一问一答。
旋律以dol、mi、sol三个音为主,暂时偏离主音,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寻求结束的愿望,直到最后一个音乐才结束到主音上,全曲一气呵成,欢快、流畅。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使人了解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歌曲《小放牛》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五声徵调式。
第一、二乐句是上下呼应的两个乐句,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合头换尾)。
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诙谐、活泼。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河北传统的戏剧曲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旋律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另外还有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是一段载歌载舞的对唱。
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
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
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音乐诙谐风趣。
6、《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日喀则在西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
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
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
歌曲的旋律活泼、跳跃,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舞蹈性。
原歌曲为上、下两个乐句的一段体结构,只有八小节,五声宫调式。
第一乐句是由两个乐节构成的乐句,这两个乐节呈问答的形式。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回应,四小节的旋律流畅,一气呵成,好象是在加强回答的语气,赞美自己的家乡。
改编后的歌曲增添了中间部分,在一个八拍的长音衬词后,首先是以主题为素材变化而来的四小节节奏紧凑的旋律,丰富了歌词的内容,然后是两小节的衬词,重复了三遍,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接着再现歌曲的第一段,形成三段体的音乐结构,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学目标:1、知道《苗家儿童庆丰收》是苗族民歌并会演唱,能跟着老师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2、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1、请学生观看一段苗族生活、舞蹈的录像,介绍有关苗族的简单常识。
2、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
4、为了表现苗族儿童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在歌曲演唱中加进鼓的节奏伴奏。
先可以按教材中的节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创编节奏伴奏。
5、跟教师学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二、欣赏《送我一支玫瑰花》1、表现欢快的情绪还可以用器乐的形式,下面我们来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这是根据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
2、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弹拨乐合奏是由琵琶、扬琴、柳琴、阮等乐器组成的。
补充动手活动:制作“纸芦笙”首先用硬纸板卷成一个圆筒并粘好,作为芦笙的“斗”,在中间挖一个圆孔以备插吹嘴用。
然后再用纸拈成长短不同的几根纸管,作芦笙的音管。
用胶条粘在硬纸板卷成的圆筒上。
再拈一根较粗的短纸管做芦笙的吹嘴,插在“斗”下端的圆孔里。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其多列》。
2、知道歌曲《其多列》是哈尼族的民歌。
教学过程:1、跟着《其多列》的音乐律动进教室,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提倡两人一组配合动作。
劳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愉快的,启发学生说一说都做过什么样的劳动。
如:洗手绢、擦地等。
然后,让学生随《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
一方面熟悉歌曲的旋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哈尼族儿童劳动的歌曲《其多列》。
教师范唱。
3、学生学唱歌曲。
4、活动:我们学过许多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
你们能分辨吗?先来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把优美的歌曲“放”在长花瓶中,欢快的歌曲“放”在圆花瓶中。
然后再唱一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小小的船》《阿西里西》《布娃娃弹琴》)并分辨。
5、学生自由演唱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内容:1、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
2、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2、知道有关赵州桥、鲁班、八仙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1、比方歌曲《小放牛》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2、你们知道赵州桥、鲁班和八仙的神话传说吗?3、教师出示赵州桥的录象,并介绍。
然后再介绍八仙的神话传说。
4、第二遍欣赏《小放牛》,巩固记忆歌词的内容。
5、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我们跟着录音唱一唱。
6、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
对唱歌曲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一句问,一句答;有的是一段问,一段答。
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呢?(一段问,一段答)7、河北还有一首民歌《小放牛》,也是对唱的演唱形式。
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
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
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
你们听听,牧童问了什么问题,小姑娘答上来了吗?8、有许多歌曲都是对唱的形式,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云南的民歌《猜调》,这也是一段问,一段答的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非常独特,除了开始和结尾的几个音稍长外,中间的大部分节奏都很紧凑,歌词很密,像绕口令一样,要仔细听。
9、第二遍欣赏《猜调》,说一说,歌中都唱了什么?10、表演《小放牛》。
11、启发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演唱。
教学内容: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1、学会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2、知道《我的家乡日喀则》是藏族民歌。
教学过程:1、播放有关西藏的风土人情、舞蹈的录象,介绍有关藏族的简单常识。
2、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3、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5、补充动手活动:在纸上画上彩条制成藏族的围裙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