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分析

合集下载

“大西安”战略规划下农业人口市民化的路径思考

“大西安”战略规划下农业人口市民化的路径思考

“大西安”战略规划下农业人口市民化的路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大西安”战略规划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速度逐渐加快,农村人口市民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农业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如何合理引导和支持农民实现就业转移、融入城市生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业人口市民化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和资源分配提出了新的挑战。

研究农业人口市民化的路径思考,探讨如何推动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当前农村改革和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意义、现状分析以及路径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大西安”地区实现农业人口市民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农村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逐渐流入城市,农业人口流失加剧,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在大西安战略规划下,如何推动农业人口市民化成为重要课题。

问题一: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步伐缓慢。

当前,我国农业人口市民化进程相对缓慢,农民在农村仍占据较大比重,城市化率不高,这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何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步伐,实现农村振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医疗、教育、交通等问题亟待解决。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步伐。

问题三: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少优秀人才外出务工或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导致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人口结构失衡,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如何留住农村人才,促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意义农业人口市民化是指农村人口逐渐转移至城市,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过程。

这一转变对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品牌营销:统筹陕西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

农产品品牌营销:统筹陕西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
产品 品牌 营销 中存在的 问题及其原 因,重 点探讨 了统筹城 乡发展 的有效路 径及具体策略 ,即实施农产品 品牌 营销 战略和农产品
品牌 的 营销 组 合 策 略 。
【 关键词】统筹城 乡;农产品 ;品牌营销 ;陕西
【 中图分 类号】 F 3 2 5 . 2
【 文献标识码】 A
s r t a t e g y o f b r a n d ma r k e t i n g o f a ri g c u l ur t a l p r o d u c t s a n d c o mb i n a t i o n s  ̄ te a g y o f b r a n d ma rk e t i n g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 .
C a r r y i n g o u t b r a n d ma r k e t i n g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d r i v i n g f o r c e t o t h e s t r a t e g i c a d j u s t me n t a b o u t s t r u c u t r e — 7 3 6 X ( 2 0 1 4 ) 0 2 — 0 0 7 5 — 0 4
Br a n d Ma r k e t i n g o f Agr i c u l t u r a l Pr o d u c t s : Th e Wa y t o B a l a n c i n g
Ab s t r a c t :Ov e r a l l p l a n f o r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s t r a t e g i c d e c i s i o n ma d e b y Ce n r t a l Co mmi t t e e o f C. EC. .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探讨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探讨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探讨发布时间:2022-10-21T07:40:26.36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12期作者:张瑞欣[导读] 党的十九大明正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农村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的美好农村。

张瑞欣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渭南分公司陕西省 714000摘要:党的十九大明正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农村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的美好农村。

在深入落实城乡振兴战略、积极构建新时期美好农村的过程中,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被提上了日程,而本文重从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探讨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字: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对策;引言: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我国的各项行业都在不断地进步,农业也不例外,农业的发展方向已从传统模式下的单一结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自此出现,目前,我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农业生产者素质不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不足两方面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问题,并且从提高生产者素质、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投入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问题(一)农业生产者素质不高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城镇和农村的发展不均匀,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服务悬殊,而政府在制定惠农政策的时候,缺乏一定的落实,最终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是需要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带领最专业的团队进行策划以及实施,以此落实乡村战略的要求,提升生产的效率,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问题,但是从目前农村的人才资源来看,完全无法实现,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很多那么无法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愿即使的调整自己的观念,坚决认为传统的经营方式就是最好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次,很多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并不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对于很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应用能力不足,居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不能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不利于提升经济效益,再加上很多的农民农业生态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就会停滞不前[1],最后,高校是可以培养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政府方面和高校的敏感度不高,并且现有的生产经营者对于市场参与度弱,不能够即使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对于现有的农田建设做出调整,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路无法有效地开展。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有效路径探索——以陕西省为例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有效路径探索——以陕西省为例

县域 网点布局 , 扩展 金融服务 渠道 ; 探索完 善事业 部管理体 制 , 确保 “ 三农 ” 金 融业 务可持 续发 展 ; 启 动流程银 行再 造 , 提 高服 务“ 三农 ” 效率 ; 国家 应进 一步完 善大 型国有商 业银行 服 务 “ 三 农” 的制度 等建议 。蒋 远胜 ( 2 0 1 3 ) ⑧ 以 四川省 为例 , 全面 分析 了 中国农 业 银行三 农金 融事业 部 改革 试点五 年来 在运 行机 制构 建 和完善 、 服务“ 三 农” 水平 等方 面取得 的成效 , 深入 剖析在 欠 发达 的县域经济难 以支撑涉 农贷款 持续增长 、 县 域有效信 贷需 求受 到较 大抑 制 、 产 品和服务 落实情 况较 差 、 运 行机 制配套 亟 待 完善等 方面存在 的问题和原 因 , 并从 内外两个 方面提 出相 关 政 策建议 。
《 经济师1 2 0 1 3 年第 1 2 期
摘 要 :文章分析 了当前 市场形 势
● 金 融研 究
下服务 “ 三农 ” 面临的 问题 , 总结 了中 国 农业银行 陕西省 分行 ( 以 下 简 称 陕 西 分
行) 在 服务 “ 三农 ” 方面的措施和 成效 , 对 新形势 下服 务“ 三农” 有效路 径进行 了积 极探 索 , 并提 出相 关对策。 关 键词 : 农 业银行 “ 三农 ” 路径
较薄弱 ,因此本文将在这些理论贡献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研
究。

二、 当前服务“ 三农 ” 面临的 问题 从 实践情况来 看 , 农行 在服务水平 、 产 品设计 、 业 务流程 等 方 面的不足 已经成为制约农行 “ 三农 ” 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 升 的短板 。 1 . 服务力量 薄弱 。“ 代理人 +电子机具 ” 等 网络可以有效延 伸服务半径 , 是对物理 网点 覆盖不足 区域 的有益补充 , 但是 网络 网点并不能完 全替代物理 网点 的作用 。同时由于电子产 品的技 术壁 垒弱 , 随着其他 金融机构 不断加大 电子机具 布放 , 农行 “ 惠 农通 ” 优势正 在逐步 弱化 , 乡镇 以下 物理 网点不足 , 直接 制约 了 服务能力 的延伸 。县 域支行员工少 、 年龄大 、 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突出, 大龄员 工知识更 新慢 , 不能适 应新业 务发展需要 , 年轻员 工对农 村实际情 况 了解不多 , 缺 乏服务 “ 三农 ” 的经验 , 服务 “ 三 农” 力量亟 待加 强。

陕西农民收入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基于四个乡镇的调查分析

陕西农民收入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基于四个乡镇的调查分析

收稿日期:2020 09 30作者简介:王喜荣(1984 ),男,陕西榆林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等研究㊂基金项目: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96-2)陕西农民收入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基于四个乡镇的调查分析王喜荣,高㊀霞,魏㊀娟(榆林学院管理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㊀要:在陕西的农村,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低㊁农作物科技含量低㊁剩余劳动力转移慢㊁预防自然灾害能力弱等原因,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通过对陕西的四个乡镇的调查,发现陕西农村存在收入来源单一㊁收入水平低㊁收入水平不稳定㊁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㊂应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㊁加快农业的信息化普及㊁加强对农民的知识技能培训㊁转变农民观念等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㊂关键词:陕西;农民;收入;劳动力转移中图分类号:F323.8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8-3871(2021)03-0067-04DOI :10.16752/ki.jylu.2021.03.012㊀㊀笔者对陕西省的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㊁商洛市柞水县杏坪镇㊁宝鸡市陇县新集川乡和延安市黄陵县田庄镇等四个不同地区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是去农民家里走访,与农民面对面攀谈,问问题并观察㊂调查对象主要是在家务农㊁搞副业的 农村农民 和在外打工的 城市农民 的家属等㊂一㊁陕西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一)秦岭脚下的小镇 马召马召镇属于西安市周至县,周至素有 金周至 的美誉,在我们调查的四个地点中相比较而言条件是比较好的㊂108国道穿过马召镇,108国道有很多大型运货车辆,有很多农民就沿街道在公路旁边开商店赚钱㊂干这些的好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但是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如今只靠种地是不可能过下去的㊂离街远一点儿的就不一样了,像中兴村,大部分中年劳力都出去打工,主要分布在浙江㊁江苏以及上海,主要在塑料厂㊁麻袋厂及鞋厂工作㊂最后再说说土地上的收入,马召镇除了粮食作物以外,种植最多的就是奇异果猕猴桃,还有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每家两三亩,每年除过家里人吃,也能落一千多元,当然出外打工的在粮食收入方面就多一点了,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外,只在农忙时回来,或者干脆让亲戚帮着一收就了事,就吃不了家里多少粮食,一年能落两千多元㊂(二)被山围起来的古镇 杏坪杏坪镇是商洛市柞水县的乡镇之一,四面环山,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造皮纸和农民外出打工㊂在家造纸的劳力约有1/3,主要是中老年劳力㊂皮纸是一种很粗糙的纸张,用途主要是铺在棺材里,酒厂和养蚕也都用到它,初学毛笔字的人用的那种 毛边纸 也就是皮纸㊂捞皮纸的主要原料是构树皮,主要制作程序为泡㊁拌㊁蒸㊁洗㊁捣㊁切㊁捞㊂泡是放水里泡,春夏季节泡上2~3天,秋冬季节泡上5~6天㊂拌是用石灰拌,蒸就是放在锅里蒸,洗就是蒸过之后泡洗掉石灰,然后捣薄再弄到一起,切成小块儿放在水池子使其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捞纸工具捞㊂一个男劳力一天大约能捞1500张纸,卖给贩子一张1毛钱,除去一天的成本费40元(构树皮㊁石灰㊁柴),一天收入约110元㊂可是这种活比较累,由于造纸和天气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再加上消耗体力比较大,所以一个月最多也只能干半个月,剩余的时间就忙农活,月收入就在1300左右㊂除了在家造纸,还有大约2/3的劳动力(多为青壮年)外出打工㊂(三)陕甘交界的新集川乡㊀2021年05月第31卷㊀第3期榆林学院学报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May.2021Vol.31No.3新集川乡,属于宝鸡市陇县,相对而言是所调查的四个地点中最贫困的一个地区,交通不方便,一天只有一两趟车进县城,还是从旁边甘肃始发,路过时停在村旁按几声喇叭,人们就知道车来了,去县城的人就走出家门,乘车进城,进一趟城要坐将近两小时的大巴车,车要翻越几座小山㊂这儿外出打工的人很少,大部分劳动力在家里种烤烟㊂每一户大约有五六亩烤烟地,一亩地一年收湿烟叶一千斤左右,烤干后就只有400多斤了㊂每斤平均价格为3.5元,一亩烟叶一年卖1400元,五亩就是7000元,而这些都是毛收入,要是把打药,施专用肥,烧烤用的电,煤等这些必需的成本算下来,纯收入不过4000元每年㊂而烤烟地里的活可是够累的,从开始的育苗,移植到锄草㊁打药㊁施肥㊁打杈再到成熟之后的采烟叶,串烟,烧烤,基本上每天都有农活要干,每天都闲不着㊂(四)黄土高原的田庄镇陕西省黄陵县田庄镇地形相对比较平坦,交通也便利,耕地的质量也比较高,只要辛勤劳作就不会没有饭吃㊂村子大概有70户人家,共有350人,耕地有300亩,主要的耕作制度是两年三收㊂一年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苹果,这里的农民家家户户都种植一部分苹果树,苹果的收入一户人家大约8000元左右,还会收到产量㊁天气㊁供求等影响,每年都不均衡㊂有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但外出打工只是在闲暇的时间去县城,很少出远门,每户大概有两三人,而且大多家庭都有已经上学的学生㊂因此,教育投资就是一项比较大且必须的投入;另外就是农药,化肥以及日常开支㊂与城市相比,农村收入普遍较低㊂总之,不管是陕南㊁陕北还是关中地区,所有的农村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来源单一,日常消费支出较大,生活比较困难㊂二㊁陕西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虽然以上这四个地区各有各的具体情况,但在收入上,都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㊂(一)收入来源单一不管是马召镇种猕猴桃的或在街头摆摊的,还是杏坪镇捞皮纸的,新集川乡种烟的,都面临一定威胁㊂西汉高速已经开通,108国道已经不再是车辆去汉中及四川的必经之路,马召街道的车流量在不断减少,路旁的生意就淡了㊂再看杏坪,捞纸的利用率不再像以前那么高了,城里人死后多采用火化的方式,纸的流向多为农村,而如今政府提倡火化,很多农村人也已转变了观念,不再使用棺材,也就用不着皮纸了[1]㊂(二)收入水平不高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四个地区中,马召和杏坪两镇收入水平接近,每户年收入约一万三千元,新集川乡就差一些,每户年收入不过四五千元㊂四个地区年收入平均下来约为一万元,这在21世纪的中国,维持日常开销和孩子的上学费用(中学和大学),是比较艰难的㊂特别是新集川,若要供养大学生,只能依靠助学贷款和借债㊂农民除了日常开销之外,就算有剩余的钱,也不会考虑其他方面,如旅游㊁娱乐等消费,因为他们要攒钱翻修或重建房子,这就得压他们好些年[2]㊂新集川乡娶媳妇的礼金数量更是惊人,就算不重建房子,孩子的婚事也是笔不小的开支㊂(三)需投入的劳动多拿杏坪镇的捞纸来说,劳动者一天除了吃饭之外,要在泥池旁边不停歇地劳作近十个小时,虽然不是太重的体力劳动,但一天下来,对人的耐力和精力也是极大考验,体质和毅力不过硬的人是不能胜任这样的劳作的[3]㊂至于新集川乡的情况就更差一些,种烟从育苗开始,除草㊁施肥㊁打杈㊁收烟㊁烤烟,没有一样活是轻松的,到了收获季节,就算下雨也要抢时间劳作,不然半年的劳作就全白费了㊂(四)收入不稳定农民的收入易受天气等其他因素影响,收入不稳定 杏坪镇的捞纸做成后要及时晒干,如遇阴雨天气,就不能做了,因为做了也晒不了,所以阴雨天人们都停工,但要是天本来好好的,到中午或半下午忽然风雨袭来,前半天捞的纸就泡汤了㊂而在新集川乡,季节变换对烤烟的影响很大,如在变换前未收完,剩余的这些烟叶就算烤出来也是劣等品,一般只能卖到三四毛钱每斤㊂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这些地区的收入不稳定㊂(五)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1997年之后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可价格却一再下跌㊂1998年的价格是每担55元;1999年是每担53元;2012年到2012年的幅度是36~40元㊂这些数据表明:粮食下跌的速度快于产量增长的速度㊂在2004年之前,农民还要上缴农业税㊂后㊃86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3期(总第155期)来虽然不交农业税了,但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一直很慢,直到2018年农产品价格仍然不好,有大批滞销[4]㊂三㊁陕西农民的收入低的成因(一)农村居住人口的文化程度低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㊁先导性㊁全局性的重要作用,1985年七届全国大会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世人承诺,到2000年我国基本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5];那么历时15年的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呢?教育部曾在2000年对外宣布:全国98%的市县通过了 双基 达标验收,也就是说: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㊂舆论因此称赞我国的 双基 工作取得了举世的成就㊂可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我们没有看到过关于扫除文盲的学习培训,在调查中这方面的信息也很少㊂(二)农作物的科技含量低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低,所以也就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他们也不知道如何科教兴农㊂中央的文件总是在说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促进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结合,加快优良品种和使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向科技要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农业生产增产,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要靠谁来实现呢?应该靠的是一些真正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员来实现㊂可是根据调查,农民从来没有看见专业技术人员去村里进行指导㊂(三)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力度不大经调查发现,剩余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仅仅局限在周遍的地区,也知道在农活空闲的时候㊂即便在外打工,农活忙的时候也一定回赶回来的㊂而且他们做的也只是一些体力活㊂比如修路㊁建房㊁挖水渠等等;政府在这方面也没有鼓励与引导措施㊂要发展乡镇企业也没有这方面的一些具体的对策㊂(四)预防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根据调查,在过去的二十年之中(1998~2018年)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冰雹出现㊂而且大多都集中在周围的几个村子,也就是所谓的冰雹带上,对农民造成的损失惨重㊂不仅苹果㊁核桃等遭到损失,黄豆㊁玉米等收成也大大减少㊂虽然也有领导来视察,但是灾民却没有拿到任何的救济金,而且在2004年之前农业税㊁特产税等税费也要按时上交㊂农民缺乏社会保障,需独立承担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不难想象农民生活的艰难㊂当然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年龄结构的老龄化㊁农村的整个社会风气等㊂四㊁陕西农民收入增长的路径(一)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培训,针对他们的特点,可以随意安排时间也可以固定在农活较闲时进行讲解和传授技术㊂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有孩子上学,那么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完全可以由他们的孩子进行教导㊂当然这就要培养孩子有足够的热心㊁耐心和毅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的配合(只局限于在家上学的孩子)㊂这样父母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孩子的知识可以得到巩固㊂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那么对于农村㊁农民也是同样的道理㊂地方政府可以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一些有文化㊁有专业水平的农作物科技人员,也可鼓励大学生下乡实习㊂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产㊁高效㊁生态㊁安全㊁绿色农业,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㊂(二)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从农村实行和农民的需要出发,发展特色经济,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推进农村城镇化,要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空间㊂按照 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 的方针,作好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各方面工作㊂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省会协调发展的一大战略㊂(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地政府表示,今后教育㊁卫生经费新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发展农村教育㊁卫生事业,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政府投资为主的经费保障体系,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坚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的建设,推进㊃96㊃王喜荣,高㊀霞,魏㊀娟:陕西农民收入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四个乡镇的调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改善农村定点医疗机构条金和服务质量㊂对于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来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意义㊂加快乡村道路的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引水困难的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㊂(四)加快农业的信息化普及马召镇有猕猴桃,但大多数种植者不了解市场的需求状况,只能卖给外地或加工厂的收购者,获取的利润较低㊂如果农民有了对市场行情的准确了解,就会根据自己产品的实际质量和数量选择适当的销售时机和销售方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在果子成熟之后就直接低价交给贩子,这样,农民的获利空间就更大了㊂(五)加强对农民的知识技能培训农民知识水平限制了他们拓宽收入渠道,增加收入㊂如果农民都有一技之长,男性学一些修电器㊁家具,操作车床,女性学制作一些手工艺品,这样他们就能在农闲时候创造一些额外收入,这些当然是农民拓宽收入渠道,增加收入的好方法㊂种地方面,普及一些科学的管理农田的方法,实现科学选种,科学栽培,科学管理,让土地的价值充分体现㊂加大对农民工的知识灌输,这样他们才能科学劳动,减轻身体负担,增加技能型收入㊂(六)转变传统观念农民有时的确是保守的,养个女儿嫁出去就要大量礼金,挣的钱省吃俭用就是为了盖房子,给孩子完婚㊂有人说,这些小农思想就是束缚农民进步的枷锁,笔者不这么认为㊂要礼金,是因为他们缺钱;给孩子盖个好房子,娶好媳妇,不也是大多数人的心愿吗?所以,农民的一些观念是要转变,如保守㊁不敢放手投资做事等,但更需要做的,是增加他们的收入,只有他们富起来了,他们才敢放手去做别的事,有了钱,就不必再为一些钱而为儿女的婚事讨价还价,有了钱,也就不用再捏着攒着了,观念自然也就转变了,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引导教育㊂参考文献:[1]王玉斌,李乾.农业生产性服务㊁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 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 2019(3):92 104.[2]蓝海涛,王为农,徐圣伟,等.新常态下突破农民收入中低增长困境的新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2017(11):128 138.[3]全世文,黄波.中国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长效路径分析[J].世界农业,2018(1):4 12.[4]姚旭兵,黄光强.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5(6):97 103.[5]李昌平.乡村振兴最核心的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J].人民论坛,2018(7):211 213.(责任编辑:季潇濛) Research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armers Income and the Income Growth Path of Farmers in Shaanxi in the New PeriodWANG Xi-rong,GAO Xia,WEI Juan(School of Management,Yulin University,Yulin719000,China) Abstract:In the rural areas of Shaanxi,the income of farmers is generally low.Because of the low education level of farmers,the lo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crops,the slow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the weak ability to prevent natural disasters.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four villages and towns in Shaanxi,it is found that the rural areas of Shaanxi have the problems of single income source,low income level,unstable income level and no increase of farmers production and income.We should raise the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by means of strengthe-ning the farmers cultural level,transferring the surplus labor force in the countryside,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speeding up the 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e,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farmers knowledge and skills,and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farmers,and so on.Key words:Shaanxi;farmers;income;labor transfer㊃07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3期(总第155期)。

《中州学刊》2020年总目录

《中州学刊》2020年总目录

‘中州学刊“2020年总目录总第277—288期(括号内分别为期㊁页)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 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与政策取向高㊀强㊀曾恒源(12-1)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学术思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马㊀忠㊀尚清清(3-1)理性的达成:社会治理心理学的思考辛自强(3-7)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制度的构建关保英(4-1)以强胜快:危机治理中的国家治理体系以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郭晓琳㊀刘炳辉(4-10)疫情冲击下国际粮食出口限制与我国粮食安全崔奇峰等(4-20)论风险社会中人的生命价值的优先性张康之(5-1)ʏ当代政治政府协商的基本内涵㊁现实障碍与优化路径郭红军(1-1)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绩效评估问题探析陈宏彩(1-9)城镇化背景下中心镇政府治理转型:情境㊁方向与路径王㊀猛(2-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价值㊁任务与路径陆卫明㊀孙泽海(3-14)社会组织协商:价值㊁问题与提升路径张㊀铤(3-21)论制度执行力提升的政治基础陈文新(4-27)党领导社会组织:必然逻辑㊁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万银锋㊀闫㊀妍(4-32)论我国意识形态的转型与创新发展王献福(5-10)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优势及治理效能蔡文成(6-1)论国家机构改革中的协同逻辑及其实施路径王孟嘉(6-8)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㊁基本特征及实践价值李永胜㊀肖圆圆(7-1)论网络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吴阳松(7-8)领导干部应对风险能力评估:动因㊁要素㊁方法张书林(8-1)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结构的整体性与层次性论析谢海军(8-7)论激发基层协商民主有效运行的 三维动力秦国民㊀秦舒展(9-1)村级组织负责人 一肩挑 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董敬畏(9-6)动荡变革期国际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联合国回归赵秀赞㊀余㊀丽(10-1)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及其优化进路佘时珍(10-8)论当代中国制度治理的效能发挥季燕霞(11-1)加强和改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四个着力点杨㊀勇(11-8)当代多元文明的包容并进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桑建泉(12-9)象征性政策执行:表现㊁根源及治理策略孙发锋(12-15)爱国和爱党㊁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三重逻辑周祉含(12-21)ʏ党建热点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 一肩挑 的障碍与路径姚锐敏(1-15)将党小组建立在村民组上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夏德峰(1-23)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问题探讨何㊀淼(1-28)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面临的三大挑战及其应对田旭明(2-6)防止党内问责泛化的有效路径探析吕永祥㊀王立峰(2-11)党支部监督的难题及破解肖剑忠(3-26)多重视角下政治监督概念的理论性阐释蒋来用(4-3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理形式主义的举措创新与实践特质栗智宽㊀俞良早(5-16) 村改居 社区党组织功能 适应性 再造研究基于18个 村改居 社区的调查黎明泽(5-25)追踪与启示:优秀县委书记成长规律探究姚巧华(6-12)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王高贺(6-18)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纪委监委合署办公体制的构建蒙㊀慧㊀胥壮壮(7-14)社会角色冲突视角下村干部腐败的发生机理与治理对策李永洪㊀杜俊霖(8-12)形式主义变异的表现㊁危害及其防治韩㊀超(9-13)巡察治理 微腐败 的价值㊁困境及策略田雪梅㊀张㊀旭(10-13)非公企业党建 有效覆盖 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王玉鹏㊀李㊀鑫(10-20)执政质量:执政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周小毛(11-12)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的成效㊁问题与优化路径陈胜强(11-19)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生成机理及相互关系黄晓辉㊀高筱红(12-25)ʏ经济理论与实践后增长时代中国的城市收缩:识别与应对周㊀柯㊀齐秀琳(1-33)协同治理视域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欧洲莱茵河流域治理的经验和启示黄燕芬㊀张志开㊀杨宜勇(2-18)大国贸易冲突对比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柳悰耀㊀陈㊀琪(3-32)创新生态的中瑞比较研究王玲杰(3-39)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多目标统筹兼顾张富禄㊀罗丽丽(4-44)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整体性研究视域邹升平(5-32)关于我国枢纽经济发展的多维思考宫银峰(5-39)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顾钰民㊀廉国强(6-25)临空经济视角下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对策研究高友才㊀何㊀弢(6-33)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与推进策略盛广耀(7-21)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难题与推进路径杨㊀丹㊀常㊀歌㊀赵建吉(7-28)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临难题及其解决对策梁红军(8-18)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困境及破解策略杨志波㊀杨兰桥(8-25)新时代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研究李㊀云(9-18)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谷建全㊀彭俊杰(10-26)美国结构性产业政策的变革走向与中国应对江㊀鸿㊀贺㊀俊(10-32)科学运用GDP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廖富洲(12-31)ʏ三农问题聚焦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理性应对丁声俊(1-39)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陈美球㊀刘桃菊(1-46)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质量缺憾及其改善杜威漩(2-26)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机理及对策谢艳乐㊀祁春节(2-33)论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战略支撑李国胜(3-47) 十四五 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及其应对陈明星(4-49)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思考翁㊀鸣(5-46)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意愿㊁补偿诉求及政策建议张㊀勇(6-39)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改革何去何从来自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的经验与启示董㊀欢(7-34)我国中长期粮食供应的脆弱性分析及其应对郭林涛(8-3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困境与路径创新:基于农户视角许佳彬㊀王㊀洋㊀李翠霞(9-26)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转变的对策思考张安毅(9-34)后全面小康社会我国贫困治理的任务变化与政策转型张克俊㊀杜㊀婵(10-40)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启示以兰考县为例蔡松涛(11-47)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现状㊁障碍及对策李铜山㊀黄延龙(12-38)黄河滩区差异化移民搬迁安置模式的探索及经验启示基于禀赋效应的分析框架林㊀博㊀侯宏伟(12-44)Ә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专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政策启示基于7省13县(区㊁市)的调研孔祥智㊀赵㊀昶(11-25)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体目标㊁阶段进展与后续挑战刘同山㊀陈晓萱(11-33)农村混合所有制的多元探索:实施㊁障碍与建议赵翠萍㊀王瑾瑜(11-40)ʏ法学研究规制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王莲峰(1-52) 能源正义 及其中国化基于电力法制的分析王明远㊀孙雪妍(1-60)中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张㊀璐(2-38)公安机关治安管理中训诫的规范性思考高一飞(2-48)我国水污染物排放等量减量置换制度的完善于㊀铭(2-53)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及其实现路径叶㊀蕤(2-59)药品技术转让行政规制的规范重构范晓宇(3-53)经营秘密的界定及其侵害赔偿问题研究冯晓青㊀涂㊀靖(3-60)行政黑名单移除制度的审视与完善王丽娜(3-66)2020年总目录阶段性废除贪污受贿犯罪死刑的路径构想徐㊀楠(3-72)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法制应对朱炳成(4-56)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的反思与革新马松建㊀孙靖珈(4-63)法国疫苗接种损害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及其启示唐㊀冉㊀房绍坤(5-53)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立法:现实困境与对策选择李冰强(5-61)国家监察权的法教义学阐释彭㊀超(5-66)论我国‘电力法“的现代化转型李艳芳㊀吴㊀倩(7-40)著作权视域下新闻聚合平台规制的路径罗㊀斌(7-49)违法犯罪信息公开的功能定位与模式选择于㊀冲㊀巩宸宇(7-56)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的整合刘卫先(8-38)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 技改抵扣 的淆乱与矫正唐绍均㊀魏㊀雨(8-48)论自然资源法双重体系之建构屈茂辉㊀陈㊀希(9-39)认罪认罚独立从宽的正当化依据及其限度徐歌旋(9-48)‘民法典“中合同解释规则的修正及其司法适用田㊀野(9-55)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刑事可罚性[德]拉塞㊃夸尔克㊀著㊀王德政㊀译(10-48) 深度伪造 技术的刑法规制体系构建李㊀腾(10-53)污染环境罪的罪刑均衡问题研究严厚福㊀刘㊀湘(10-63)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律对策高㊀岩㊀王景通(11-52)泛教化主义与慎刑主义之融合‘周礼“的理想治国模式程政举(11-57)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及其客体之辨兼评‘民法典“物权编的土地经营权规则陈小君㊀肖楚钢(12-48)论工伤认定 循环诉讼 的症结突破谭金可(12-56)Ә‘民法典“中非典型担保规则的解释与适用专题研究‘民法典“视野下所有权保留交易的法律构成高圣平(6-46)论动产融资租赁物的所有权登记及其对抗效力刘保玉㊀张烜东(6-55)‘民法典“中有追索权保理的法律构造何颖来(6-62)ʏ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研究智慧信任 :数字革命背景下构建基层社会共同体的新动力基于贵阳市沙南社区的个案分析靳永翥等(1-70)国家垂直治理体系中省市县关系的反思与改革基于非完整性 委托 代理 视角田㊀雄㊀李永乐(2-63)数据治理驱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的影响机制与优化路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71)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主要障碍与对策研究刘洪伟㊀刘一蓓(2-76)新中国70年儿童福利的理念㊁政策与发展趋向朱㊀浩(2-84)新型社会救助的制度逻辑与立法建议乐㊀章㊀许立志(3-76) 互联网+养老服务 模式供需评估与发展对策王子飞(3-81)人际关系㊁活动参与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基于陕西省养老机构调查实例的分析封铁英㊀刘㊀蓉㊀高㊀鑫(3-87)公共服务优先安排视域下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重构路径李华胤(3-92)社会保险降费问题研究:政策变迁㊁新政绩效与改革建议朱小玉㊀关㊀博(4-68)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技术应用伍㊀麟㊀杨㊀旸(4-76)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策略以河南省为例鲍常勇(4-82)我国高校 课程思政 的脱嵌性问题研究以社会科学类课程为例赵志伟(4-88)扶贫新情境下我国适度普惠型就业福利政策设计王三秀(5-71)农村空巢老人 服务贫困 治理与社会工作介入樊卓思㊀杨生勇(5-79)职业健康服务管理社会责任的组织场域与政府行动王彦斌㊀盛莉波(5-85)试论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丁建定㊀罗丽娅(6-70) 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 的价值意涵和实现路径郭㊀建㊀黄志斌(6-76)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多元整合与优化基于关中农村9所互助院的调研李翌萱㊀蒋美华(6-83)返乡农民工绿色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李贵成(6-88)2020年后贫困标准调整的逻辑与构想宁亚芳(7-60)老有所养 家庭支持政策体系的构建白维军㊀李㊀辉(7-69)优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的理念转向与实践模式金栋昌㊀刘吉发(7-76)社区治理专业化:要素构成㊁误区甄别与实践路径许宝君(7-83)全球治理视域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胡文秀㊀刘振霞(8-54)我国地方治理法治化 落地 难题及其破解冯麒颖㊀刘先春(8-61)何以为家:养老机构中失能老人的社会隔离研究基于C市养老机构的调研李㊀丹㊀白㊀鸽(8-67)整合制度:应对农村失独家庭困境的制度构建赵仲杰(8-73)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职业分化互动探析黄天弘(9-62)2020年总目录从孝文化到照护文化㊁敬老文化构建适应老龄社会的新文化体系董红亚(9-68)国际养生旅游的发展经验及启示刘海汀(9-75)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四重意蕴㊁时代价值及着力方向罗强强㊀王㊀扬(10-69)党领群议:协商系统中社区治理的引领式协商以天长市 1+N+X 社区协商实验为例张大维(10-75)发展慈善事业与实现新时代的 弱有所扶陈成文㊀王雅妮㊀何㊀培(10-83)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杜志强㊀王新烨(10-90)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价值体系顾小璐㊀陈晓东(11-65)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协同机理与改革路径张世贵(11-70)困境与破局:乡村振兴的动力转换与实现路径董㊀玮㊀秦国伟(11-77)中国乡村现代化转型的逻辑脉络与现实进路赵若言㊀于㊀水(11-82)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从医养结合到整合照护黄健元㊀杨㊀琪㊀王㊀欢(11-86)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案例分析陈沛然㊀汪娟娟(12-62)城镇拆迁安置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路径基于上海市金山区的经验分析陈光普(12-68)我国消费养老模式发展现状㊁问题与展望基于两个典型消费养老平台的案例分析董克用㊀肖金喜㊀周㊀宁(12-74)老年业主维权实践的方式转换及其法治意蕴刘㊀威㊀王恩见(12-81)后脱贫时代我国反贫困政策的调整与优化何汇江(12-89)Ә风险治理研究专题新兴风险治理体系:框架构建与路径选择曹海峰(1-79)新时代特大城市地铁安全风险的社会学解析王伯承㊀张广利(1-87)Ә残疾人问题研究专题残疾人家庭复原力培育过程的社会工作研究姚进忠㊀林佳玲(9-80)福利治理视阈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政策目标定位研究基于M市辅助性就业的地方实践许小玲(9-88)ʏ伦理与道德市场自由的伦理限度甘绍平(1-95)新时代公职人员道德操守及其实现路径探析黄晓辉㊀高筱红(1-10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性及其伦理价值周中之(2-91)身体消费的伦理困境及其重构张晓芳㊀寇东亮(3-100)论一种整体伦理的观念马㊀越(4-93)论勇德张再林(5-92)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类伦理分析周忠华(5-99)从权力政治到生命政治:两种场域与两种路向晏㊀辉(6-95)西方规范伦理学的弊病与诊疗重置功利论㊁道义论㊁德性论及其道德原则韩东屏(7-91)物种辅助迁移问题的生态伦理考量孔成思(7-100)论财产权及其关联的道德义务余㊀涌(8-80)跨代共同体与代际正义:一种共同体主义的视角高景柱(9-95)大数据技术应用中个人数字身份的伦理规制葛秋萍㊀王㊀珏(10-95)关怀伦理与美好生活共同体建构路㊀强(10-102)多元主体共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路径龙静云㊀吴㊀涛(11-92)道德增强的自然主义困境及其可解性陈万球(12-94)ʏ哲学研究元亨利贞中国哲学元理之一张立文(1-113)‘老子“文本中 名 的观念丁㊀亮(2-98)先秦名学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的再讨论从曹峰教授的名学研究出发叶树勋(2-106)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历史理论的多维契合袁㊀蕊(2-114)程瑶田礼学的心性学基础吴㊀飞(3-107)戴震性善说中的 礼 与 理 褚叶儿(3-116)中国哲学中本体㊁知识和价值的整体论诠释余天放(3-123)青年马克思辩证自然观发展中的两次质变及其意义李文汇(4-100)‘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城市思想及其当代启示颜㊀茵(4-108)论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史地位谢遐龄(5-105)冯友兰‘新事论“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刘素娟(5-114)政治认同与权力的关系:现代西方政治哲学观点述评胡爱玲(5-119)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批判向度杨㊀楹㊀郭雅玲(6-104)朱子论生死与鬼神冯㊀兵㊀李亚东(7-107)礼学思想在朱子学中的意蕴曾令巍(7-113)‘列子“真伪之辨与‘列子“认知的重建王保国㊀王㊀淏(8-89)2020年总目录冯友兰孟子学诠释进路张少恩(8-95)青年恩格斯时代观的转变与形成以1842 1845年为重点的考察武晓超(8-102)道家 无为 概念的近代转化高文强㊀李艳萍(9-107)‘易“象符号系统的生生哲学起源陈睿超(9-114)朱熹对性善论与性恶论的 统合 乐爱国(10-108)宋易河洛学的传承脉络:从刘牧到程大昌白发红(10-115)理解为自然历史过程的人工智能余乃忠(10-122)道家内省功夫的最高境界‘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生命哲学 精神发秘詹石窗㊀詹至莹(11-100)穆孔晖的理学思想与其学派归属考论钟治国(11-106)现代哲学视域下的经学以冯友兰为中心许家星(12-99)程朱理学 仁体孝用论 的批评与重构蔡㊀杰(12-108)Ә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与哲学思辨专题研究网络谣言与 认知安妥性一条非大数据化的智能鉴谣系统设计思路徐英瑾(6-111)大数据世界中的自由意志谭㊀笑㊀许鹏飞(6-121)ʏ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㊀相关问题研究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友善 高国希㊀凌海青(8-108)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友善价值观冯正强(8-114)论个人命运的多维制约因素赵志浩(12-114)ʏ历史研究岳麓秦简中的 县官田令 初探陈松长(1-124)新出秦简中的授田制问题晋㊀文(1-129)近代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意识的转变与嗅觉构建李永菊(1-135)从契约文书看明代民间分家行为的秩序及价值取向徐嘉露(2-119)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形成与迅速提升原因探析李宜馨(2-127)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民协会的发展及特点探析刘瑞红(2-132)元代特色财政政策实施下的区域关系孙朋朋(3-129)明末大旱及其对河南社会的影响苏新留㊀邢㊀祎(3-135)殷卜辞所见的雀族及其相关问题王建军㊀杜佳浩(4-114)考古材料所见宋代女性的活动及社会参与陈朝云㊀朱梦园(4-121)从戏单看清末政治与社会郭常英㊀桑慧荣(4-126)民国时期上海周边市镇的城市化演进吴俊范(4-132) 诸葛之成规 与蜀汉兴亡张仲胤㊀张旭华(5-126)李善仕宦问题考刘志伟㊀穆冬霞(5-132)宋代林木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制调适柴国生(5-137)赵岐政治思想与汉末士人的政治观任世忠(6-128)宋元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及其影响王新梅(6-134)清末民初北京市政建设中的中外合作关系李少兵㊀李㊀聪(6-140)秦汉中原地区水井类型及地域分布探究尚群昌(7-119)明清循吏为官理念与施政活动研究尹明明㊀白春霞(7-124)张之洞与清末修律冯玉东(7-129)汉冶萍公司留学生技术人才培养与技术自主能力述论杨㊀洋(7-133)魏晋南北朝乡村聚落的变迁汤勤福(8-120)清代州县治理思想的逻辑建构高世伟㊀刘金柱(8-126)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归国留学生的安置魏善玲(8-131)论宋代军队的审计法律肖建新㊀谭书龙(9-120)民国初年留学生甄拔考试及影响探析朱晓东(9-129)清代河南乡规民约碑刻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韩文甫㊀李㊀霖(10-130)历史时期南海诸岛命名考析李旷远㊀阎根齐(10-138)旨扬镈与韩国世系校正马㊀超㊀邹芙都(10-144)西周王位继承法再探析李玲玲㊀杜㊀勇(11-112)中古时期 城主 的发展与演变王怀成㊀汤㊀君(11-118)唐朝册命皇太子的礼仪乔风岐(12-121)宋代市镇饮食行业的劳务雇佣纪昌兰(12-129)明代疫灾应对机制研究何欣峰(12-136)ʏ移民文化与历史记忆明清之际福建士绅的海岛移民及其生活样态李小林㊀王丽婕(1-140)隋唐洛阳粟特移民分析张玉霞(3-139) 根在中原 的结构过程尹全海(8-137)接受与认同:元代移居河南的哈剌鲁人李㊀乔(9-135)客家移民路径选择与客家语言文化的形成宋鸿立㊀朱㊀梦(11-125)ʏ文学与艺术研究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胡友峰(1-145)北宋洛阳文人集团的词体创作与词史意义楼㊀培(1-157)2020年总目录毛序‘郑风“的话语构设与汉初继嗣语境关系研究杨秀礼(2-138)朱熹对 温柔敦厚 的哲学阐释夏㊀秀(2-144)百年中国电影与文学关系探究徐兆寿㊀林㊀恒(2-151)从实体论到间性论:网络时代文学活动范式的转型黎杨全㊀梁靖羚(3-146)秦代刻石对大一统国家的精神认同高思莉(3-154)海外文学史观对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影响以‘剑桥中国文学史“为例刘㊀佳(3-159)生态批评视野下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新向度雷㊀鸣(4-139) 网生文学批评 的话语权生成及其功能承载程海威㊀欧阳友权(4-146)‘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的文体学价值孙津华(4-153)凝视的理论嬗变及其与电影叙事的抵牾以齐泽克电影批评为核心陈林侠(5-144)论五四小说中的转述语及其现代意义马治军㊀晋海学(5-152)‘唐试帖细论“的评释特色与 试诗学 价值初探王㊀娟(5-159)唐代长安㊁岭南㊁扬州交通-文学三角的形成及意义李德辉(6-146)张云章京吴两地的交游及传承嘉定古学的文学史意义刘㊀霞(6-154)苦难创伤与文学豫军创作共性的形成刘宏志(6-160) 粗茶淡饭 :北宋士绅阶层的新型饮食文化刘俞廷(7-141)明代抗倭诗的海洋文学特色张慧琼(7-148)超级符号的建构:网络文学IP跨界生长的机制王小英(7-154)‘诗经“弃妇诗与凶丧礼罗家湘(8-145)论当代河南小说中的政治书写现象张东旭(8-153)从‘铸情“到‘罗米欧与朱丽叶“:纸面到台面的莎剧演绎魏策策(8-159) 词心 建构:秦观身世与词风的互文关系及其词史意义王㊀伟(9-141)晚期常州词派的词学转向谢㊀丽(9-148)新时期通俗文学思潮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童宛村(9-155)读者与唐诗 孤篇 的经典化潘伟利(10-149)英语世界解读陶渊明形象的基调和路径以海陶玮‘陶潜的饮酒诗“为中心刘丽丽(10-157)李白 诗仙 ㊁杜甫 诗圣 之称的出处与来源考辨葛景春(10-163)佛寺㊁权力与文学:论唐代慈恩寺诗的生成及诗史价值朱怡雯㊀柏红秀(11-130)新世纪农民进城题材小说对 故乡 与 他乡 关系的建构 以陈仓和付秀莹的创作为中心靳瑞霞(11-137)从 先验论 到 实践论 :李泽厚对康德美学方法论的变革及其缺失范永康(11-144)汉英隐喻习语的文化内涵研究黄㊀曼(11-151)神圣仪式与文学经典论司马相如‘封禅文“的创作与经典化王允亮㊀郑瑞娟(12-141)试论敦煌本‘孟姜女变文“的河陇地域特征王伟琴(12-149)晚明文学总集中的汉赋评点及其文学史意义曹祎黎(12-155)ʏ新闻与传播论作为 中介 的新闻杨保军(1-165)互联网背景下社区媒体在基层治理中的功能重构王海涛(2-160)知识付费的媒介演进与文化影响常方舟(2-166)区块链与公民隐私保护的技术想象顾理平(3-166)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吴㊀凯㊀余玉花(4-159)从分化走向融合:新媒体意识形态建设的共识向度刘艳娥(4-166)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系统特性与实现路径吴献举(5-164)新时代政治传播策略的 日常生活化 转向钟㊀怡(6-166)重大疫情下网络舆论的地域之争与地域歧视问题反思黄仲山(7-161)出版行业知识服务创新发展的五大路径杨秦予㊀杜晓宇(7-168)互动仪式空间下当代青年的情感价值与国家认同建构基于B站弹幕爱国话语的探讨徐明华㊀李丹妮(8-166)智媒时代广告创意与媒介技术的关系转向皇甫晓涛㊀黄㊀瑚(9-163)新媒体语境下我国国家形象整合传播策略闫欣洁(9-169)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机制与创新刘㊀瑛(10-168)技术现象学视域下的舆论引导与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王贤卿㊀彭㊀丽(12-161)网络直播的社会责任研究于建华㊀赵㊀宇(12-167)Ә国家治理中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专题底色与特色:县级融媒体中心的 媒体+ 逻辑何志武(11-156)县级融媒体建设与舆论治理 下沉 葛明驷(11-162)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刘义昆(11-168)ʏ书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体系完善的研究力作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体系完善重大问题研究“张奇林(5-172)2020年总目录。

陕西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陕西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陕西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文/褚杰一、陕西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根据联合国统计署的商品贸易数据库中世界海关组织编制的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 S ),本文将农产品的范围定义为H S 编码的1-24章,为便于观察和实验,将农产品归为7大类,粮食产品包括H S 10,11,17,19;园艺产品包括H S 06,07,08,09,13,14,18,20;畜牧产品包括H S 01,02,04,04;水海产品包括H S 03,16;油料产品包括H S 12,15;饮料及烟酒产品H S 22,24;其他农产品包括21,23。

根据《陕西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10至2019年间,陕西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总体波动幅度不大,稳中有降,农产品出口额维持在5~8亿美元之间。

但农产品出口额在全省出口额中的占比在较为明显的下降,从2011年农产品出口额在全省总出口额中的最高总占比9.84%一路下降至2019年的1.8%,下降幅度明显。

这说明,农产品出口贸易在陕西省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在逐年下降。

从陕西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看,2010至2019年间,园艺产品的出口最多,在全省农产品出口中的年均占比为90.4%,占据绝对的地位,其中2014年园艺产品出口在全省出口中的占比最低为86.25%,2017年占比最高为93.51%。

而其余几类农产品出口在全省农产品出口中的占比均很低,其中,油料产品年均占比为3.22%,饮料及烟酒产品为2.41%,其他农产品,畜牧产品,粮食产品及其他农产品占比依次为1.53%,1.23%,1.17%,0.01%。

由此看出,陕西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单一。

二、陕西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角度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类产品在某一时段的出口额占该类产品同期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表彰2019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青年干部经济论坛论文获奖人员的决定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表彰2019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青年干部经济论坛论文获奖人员的决定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表彰2019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青年干部经济论坛论文获奖人员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5.08•【字号】陕发改人事〔2019〕498号•【施行日期】2019.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表彰2019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青年干部经济论坛论文获奖人员的决定各市发展改革委、韩城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机关各处室、省能源局、委属各单位: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学习型机关建设,开阔青年干部视野,拓展思维,提高谋划发展改革能力,省发展改革委举办了2019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青年干部经济论坛。

论坛共收到论文202篇,其中委机关各处室29篇、委属单位23篇、各地市150篇。

经过评委会认真筛选,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7名,优秀奖26名,优秀组织奖8个。

为树立榜样,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发广大发展改革干部学习研究、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决定对获奖者予以通报表彰。

同时号召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广大干部向获奖者学习,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担当作为,攻难关、破难题,勇创新、善作为,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有强烈的危机感,不断适应新时代,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创造新模式,开拓新思路,锤炼识大势、谋大策的本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系统谋划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要立足我省实际,注重调查研究,用好国家中长期利好政策,善于挖掘自身优势,敢于先行先试,当好党委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参谋助手,为新时代陕西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附件4: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软科学研究类项目指南(一)重点项目选题指南(10—20万元)1、陕西省科技管理政策及创新服务职能转变研究调查研究陕西省科技创新机构对科技创新服务政策的实际需求,提出陕西科技政策突破新需求,构建出面向创新服务需求的陕西省科技创新服务政策基本框架,引导科技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职能转变。

从科技管理与创新、科研项目全链条管理、成果产出与转化、科研人员激励等方面在政策改进、服务职能转变的角度提出实现科技创新服务职能的实践路径。

2、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在充分调研、剖析其他地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成功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建设要求,构建适合我省特点的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总结提炼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成功案例、示范工程,包括光机所和有色院模式、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

提出一批国家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措施、政策、机制。

3、陕西省科技资源要素研究与分析摸清科技资源“家底”,从科技项目、人才团队、科技成果、园区平台四个维度,系统梳理我省各领域科技资源。

建立“项目—人才—成果—平台”清单。

研究提出按照创新的全链条做好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的统筹衔接,协同部署省级科技计划、人才计划、平台计划的实施路径,促进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对接。

4、陕西省人才计划(项目)体系研究围绕陕西省现有人才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厘清陕西省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的定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体需求与结构需求供给途径路径、需求与供给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深入研究分析我省在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领域人才现状结构,提出围绕产业部署创新的人才需求,和围绕创新部署产业的人才需求,就建立相互衔接的人才计划(项目)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5、陕西省军民融合区域科技创新实践路径研究针对陕西省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我省军民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实现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的进行创新模式实践路径,制定出适合构建成熟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环境,包括军民融合发展的科研人才培养制度、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并构建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结构化的组织机构关系以及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形成健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相关体系。

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应民来源:《乡村科技》 2017年第29期1 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不同地区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产量、种植标准等均不同。

例如,甘肃省高台县的粮食作物生产根据绿色有机的理念,采用区域化、标准化、特色化的方法种植粮食和有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推进本地的品牌化建设,为农业发展建立绿色通道,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益。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农业生产模式多为“公司+农户”或是“公司+合作组织+农户”,采用“利润均沾”的方针,以地区划分,创办地区特色化产品,如“桑大叔”牌小麦面粉、“康翠”、“长虹”牌蔬菜、“河西紫歌”圆茄和“东庄”西甜瓜等品牌蔬菜[1]。

2 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牌弱,缺乏向心力农作物品种繁多,种植方法多样,导致农产品品牌弱而且杂,对于品牌认证不统一。

此外,农业种植规模较小,多为分散型,不能做到产业化发展,离实现联合经营还有一定距离,无法实现强有力的品牌保证,没有品牌向心力。

2.2 市场竞争力弱由于品种较杂,用作种植的种子质量难以保证一致性,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各异,无法稳定产品的品质。

而且,当前大多数生产者沿用旧的生产方式,只是进行较为快捷方便的粗加工,而缺乏精加工工艺,使得农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不利地位,所以市场竞争力弱。

2.3 时间周期较长,投入比重较高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靠农产品是不够的,品牌认可的基础主要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前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就市场而言,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保证产品销量的根本。

在产品投入市场后到建立可靠品牌的时段内,由于时间周期较长,资金和技术投入比重较高,严重影响了群众对品牌的认可。

3 农产品品牌建设建议3.1 政府援助政府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制订有效的措施来辅助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例如,制定一系列有关科学发展品牌农业的政策方针,对农业企业巨头和农业合作社的壮大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增长点探究--以农业银行陕西省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增长点探究--以农业银行陕西省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增长点探究课题组摘要: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以其轻资本、低风险、产品种类多样、收益范围广泛的特点,成为新一轮银行转型发展的重点及突破口。

本文以陕西省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不足,结合2019年经济形势研判,提出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9(4)-0056-04收稿日期:2019-2课题组组长:郝玉斌(1966.8-),男,山西人,本科,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课题组成员:王功旺(1970.1-),男,陕西商洛人,本科,会计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史瑞兰(1972.8-),女,陕西西安人,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李艳羽(1980.2-),女,陕西西安人,本科,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吴洁(1980.6-),女,陕西西安人,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罗莹(1981.5-),女,陕西咸阳人,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甘露(1988.12-),女,陕西汉中人,本科,助理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当前商业银行能否坚持贯彻发展新理念,抓住新机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自身业务经营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如何做好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对这一课题,本文基于调研分析,探索提出适合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中间业务发展水平是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附件4: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软科学研究类项目指南(一)重点项目选题指南(10—20万元)1、陕西省科技管理政策及创新服务职能转变研究调查研究陕西省科技创新机构对科技创新服务政策的实际需求,提出陕西科技政策突破新需求,构建出面向创新服务需求的陕西省科技创新服务政策基本框架,引导科技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职能转变。

从科技管理与创新、科研项目全链条管理、成果产出与转化、科研人员激励等方面在政策改进、服务职能转变的角度提出实现科技创新服务职能的实践路径。

2、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在充分调研、剖析其他地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成功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建设要求,构建适合我省特点的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总结提炼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成功案例、示范工程,包括光机所和有色院模式、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

提出一批国家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措施、政策、机制。

3、陕西省科技资源要素研究与分析摸清科技资源“家底”,从科技项目、人才团队、科技成果、园区平台四个维度,系统梳理我省各领域科技资源。

建立“项目—人才—成果—平台”清单。

研究提出按照创新的全链条做好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的统筹衔接,协同部署省级科技计划、人才计划、平台计划的实施路径,促进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对接。

4、陕西省人才计划(项目)体系研究围绕陕西省现有人才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厘清陕西省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的定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体需求与结构需求供给途径路径、需求与供给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深入研究分析我省在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领域人才现状结构,提出围绕产业部署创新的人才需求,和围绕创新部署产业的人才需求,就建立相互衔接的人才计划(项目)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5、陕西省军民融合区域科技创新实践路径研究针对陕西省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我省军民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实现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的进行创新模式实践路径,制定出适合构建成熟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环境,包括军民融合发展的科研人才培养制度、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并构建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结构化的组织机构关系以及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形成健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相关体系。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及对策章振凡(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陕西西安710100)[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纲领性部署,对于提高农业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分析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制约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并提出促进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32-07-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如何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也就成为乡村振兴最核心的任务。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可以大大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农民收入水平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此,对农民收入增长问题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1.1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总量长期以来,陕西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从总量来看,由1978年134元增加至2019年12326元,提高约91倍,保持了长期的增长趋势。

由表1可知,自2010年以来,陕西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3.75%,2013年人均收入增长高达23.06%,这都源于国家及陕西省政府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实行农业税减免等优惠政策。

1.2陕西省农民收入构成从表2农民收入构成来看,2010—2019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基本保持在40%~48%,相差不到7%,变化不大,总体上略有下降;农民经营性收入呈不断下降趋势;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小且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农民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增加且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

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6元,比2018年增加1113元,增长9.93%。

陕西品牌发展报告

陕西品牌发展报告

陕西品牌发展报告1. 引言陕西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本文旨在分析陕西的品牌发展现状,探讨其潜力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2. 陕西品牌优势陕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众多知名的品牌。

其中,陕西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其最大的品牌优势之一。

例如,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等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陕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此外,陕西还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苹果、核桃、枸杞等。

这些优质的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这为陕西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陕西品牌发展的挑战尽管陕西有着丰富的品牌优势,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陕西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

相比于一些发达地区的品牌,陕西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其次,陕西的品牌形象需要进一步塑造。

尽管陕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一些方面,陕西的品牌形象还停留在传统的印象中。

在当今社会,品牌形象的现代化和个性化至关重要,这需要陕西品牌发展者加大品牌形象塑造的力度。

最后,陕西还需要加大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力度。

只有通过积极的推广和市场营销活动,陕西的品牌才能更好地被消费者认知和接受。

4. 陕西品牌发展策略为了提升陕西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发展策略:4.1. 建立品牌联盟陕西可以与其他具有优势的品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广和宣传。

通过与其他品牌联盟合作,能够扩大陕西品牌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4.2. 创新品牌形象陕西可以通过创新品牌形象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可以采取现代化的设计和营销手段,让陕西的品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同时,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品牌塑造来增强消费者对陕西品牌的认同感。

4.3. 加强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陕西需要加大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力度。

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参展展览、举办品牌推广活动等来提高品牌的曝光度。

陕西省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存及乡村传统建筑环境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研究

陕西省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存及乡村传统建筑环境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研究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从乡村建设和传统建筑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当代城镇化背景下陕西 关中地区的发展问题。为了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和保护传统建筑环境,我们需要采 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制定保护政策、 开展公众教育和加强跨学科研究合作等。
结论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乡村建设和传统建筑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推动陕西关中地区的可 持续发展。此外,对传统建筑环境的保护与传承也需要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具体措 施进行研究和实践。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一、引言
关中地区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村地区分布 广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关中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绩效评估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问题逐 渐凸显。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估及可持续发展模式,以 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支撑研究
支撑研究
目前,关于陕西关中地区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相 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而对传统建筑环境及其文化价值的综合研 究还不够深入。其次,缺乏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导致对传统建筑环境的认知和 理解存在局限性。
支撑研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整合 建筑学、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传 统建筑环境的价值和意义。二是推动公众参与和支持传统建筑环境的保护与传承 工作,通过开展各类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大众对传统建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陕西关中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在当代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建设和传统建筑环境的保护与支撑成为关中地区发展 的重要议题。本次演示将探讨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传统建筑环境对当地 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基于4P营销视角的陕西特色农产品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4P营销视角的陕西特色农产品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4P营销视角的陕西特色农产品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党养性;王晓地【摘要】特色农产品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与竞争优势,是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4P营销视角分析了陕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提出了营销策略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陕西特色农产品营销水准,推动区域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58)003【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4P营销;特色农产品;现状;对策【作者】党养性;王晓地【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贸易分院,陕西杨凌 712100;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贸易分院,陕西杨凌 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幸福的重大战略决策。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振兴尤其是特色农业兴旺发展是基础。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各地农业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地域特色与资源优势的特色农产品。

合理的营销策略及其应用是特色农产品产业兴旺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

1 陕西特色农产品基本情况特色农产品是指一个地区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以及技术条件生产具有典型特色、优势品牌和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农产品[1]。

特色农产品都是具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既有“特色”,更有“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突出的市场竞争力和优质的品牌塑造力,是特色经济与发挥现代农业区域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2]。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全省面积20.58万km2,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为“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南部为陕南秦巴山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3]。

陕西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农耕经验孕育了众多富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

截至 2017年10月,陕西省412件农产品列入全国地域特色产品资源普查名录,89件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全省特色农产品集群正在加速形成[4]。

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路径分析——以陕南汉中为例

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路径分析——以陕南汉中为例

是汉 中农业的优 势突 出。多年来 , 汉中农业生产体系 、
保 障体 系、 技术服务体系健全 , 农业 经济发 展迅 速 , 生产经 营
精耕细作程度相对较高。至 2 0 , 0 7年 全市从事农林牧渔业 的 劳动力 8 . 43 8万人 , 造的农业 产值 8 . 创 32 2亿元 , 农业劳动生 产率 98 3 人年 。 6 元, 粮食产量达 1 1 1. 7万吨 , 油料 1 . 47万吨 , 肉类总量达 2 .3 吨, 2 万 3 全部 人均生产粮 、 、 油 肉分别为 2 77 9. 公斤 、92 3 .公斤和 5 . 9 5公斤 ; 人均粮食接近全 国平均水平 , 油 料 和肉类均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 和陕西省平 均水平 。农 、林 、 牧、 渔业的结构 比 6 .:.: . 1 。“ 01 22 2 . 十五 ” 5 9 :4 期间农业 的平均 增长速度为 36 “ . %,十一 五” 间为 51 农业发展速度不 断 期 . %, 加快 ; 以发展绿色农业 , 建设绿 色汉 中为战略的猪、 、 、 药 茶 菜
旅游 , 循环 经济型工业 园区 , 生态农业 为主体 的绿色 汉中系
统工程 蓬勃发展 , 取得 了较大 的业绩 , 为生态农业 的发展奠
顶 了基 础 。
( ) 二 汉中发展生态农业的 比较劣势( w) 受传统发展 经验支配 , 中农业发展方式落后。一方面 , 汉
纯收入在 陕西 又居 于中下水平 , 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 才 农
中图分类号 :0 1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编号 :6 3 2 1 2 0 )3 0 0 — 2 F6 . 3 A 17 — 9 X(0 9 0 — 2 4 0 缺乏 , 推进农 业发展方 式转便 的思路 和措施 的缺 位 , 新农 村

陕西农产业发展趋势

陕西农产业发展趋势

陕西农产业发展趋势陕西农产业发展趋势正文:一、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陕西农产业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农民种植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不断增加,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陕西农产业将逐渐转向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另一方面,推动农业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厂、农产品电商等方式,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一体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农产品品牌化的趋势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陕西农产品品牌化的趋势也日益显现。

农产品品牌化对于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品牌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陕西农产品的知名度的提升。

其次,农产品品牌化可以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化,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率。

再次,农产品品牌化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陕西农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以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收入增长为基础,推进农业供求关系的优化升级。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陕西农业将重点推进绿色有机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向。

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趋势农村集体经济是陕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农产品电商直播发展模式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农产品电商直播发展模式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农产品电商直播成为农村发展新模式,部分农民、明星、网红,甚至是县、乡、村干部,利用电商资源和直播平台为农村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手机变成了“新农具”,数据变成了“新农资”,直播变成了“新农活”。

陕西省近几年农村电商直播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陕西省农村电商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直播;问题;建议一、陕西省农产品电商直播现状(一)农村电商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在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推动下,陕西省先后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创建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等文件,支持各涉农县(区)电商园区和电商服务中心建设、电商龙头企业培育、知名网销产品扶持、物流体系建设、人才培训等工作。

受政策的引导与支持,陕西省各涉农县(区)出台了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文件,成立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设立电子商务办公室,组建电子商务协会,明确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的工作职责。

有效整合资金、土地、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物流配送等电商要素资源,建立县域、乡镇、村三级电商生态体系,实施农村电商龙头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加大多渠道多层次优秀农村电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促进农村电商文化繁荣。

得到政府的支持,陕西省农村电商发展速度非常快,也打造了一些特色农村电商产品。

(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陕西省各个县(区)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电子商务机构,投入资金,加大服务力度,积极进行政策引导推进,借助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知名电商企业推进农村电商工作,初步形成了县级电商服务中心—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的电商服务体系。

同时,各地方积极鼓励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延伸农村快递服务网络,扩展网点,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分析作者:冯炜罗创国平亚琴刘蓉海江波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6期摘要通过对陕西省部分“一村一品”提升工程试点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各试点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品牌类型、种植和销售分布、市场认可度,剖析了“一村一品”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陕西省农业品牌提升的基本路径:做大做强主导产品和产业;注重品牌的文化建设;提高品牌质量;开拓市场竞争力,以进一步有效推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

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使其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集群,从而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一村一品”;农业品牌;产业化发展;提升路径;陕西省中图分类号 F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274-03自2007年初陕西省政府出台《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计划》以来,陕西省各市县区把“一村一品”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农业区域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工作,并且成绩显著。

截至2016年9月,陕西省已成功创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 973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96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区)29个,其中101个村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数位居全国第三。

同时,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861个,带动农户135万户,从业人员423万人。

专业村农民纯收入10 662万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4%。

同时,陕西省各市县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了“一村一品”是通过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实现生态化、产业化、工业化,从而振兴农业经济的过程。

其中,品牌是核心要素,需在品牌上寻找突破,做出效果。

品牌的前提应是商品,商品要打开销路,并打造品牌。

农业品牌建设首先需要创建品牌、宣传品牌、展示品牌。

其次,产品生产要有数量规模,有了数量规模才能增加品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升值空间。

最后,提升产品的品质,好的质量是创建品牌的基础,也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可靠保障,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协调好品质、品牌、产品规模的维度[1-3]。

1 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现状陕西省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境内气候差异显著。

因此,陕南、陕北和关中在品牌农业方面各有优势和特色。

关中农业产业带以奶畜、小麦、蔬菜、猕猴桃为主,代表品牌有陕西羊奶、秦川牛、眉县猕猴桃等;渭北农业产业带以苹果、奶山羊、设施蔬菜为主,代表品牌有白水苹果、韩城花椒等;陕北农业产业带以名优杂粮、白绒山羊、大红枣、马铃薯为主,代表品牌有陕北小杂粮、陕北红枣等;陕南农业产业带以中药材、瘦肉型猪、农蚕、茶叶、食用菌、“双低”油菜为主,代表品牌有汉中仙毫、陕南硒菇、商洛核桃等。

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调研活动中,分析整理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可以看出,陕西省“一村一品”在依托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品牌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已处于规模增长与质量增长并重的发展转型期,部分优势特色产业已全面向质量增长转型,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

1.1 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品牌类型及地域分布品牌是“一村一品”发展成熟的根本标志。

由图1可知,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产业类型主要是针对种植业开展的,其中关中地区从事种植业的示范村达到22个;陕北、陕南地区从事种植业的示范村分别为8个和3个;在3个地区中从事养殖业的示范村占少数,占总体产业类型的7.8%;从事“休闲+种植”的示范户陕南偏多,占总体产业类型的12.7%。

而其他从事手工业、纺织业、香料生产等行业的示范村,陕南、关中地区共达到3个。

据统计,目前陕西省拥有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主导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产品140个,其中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58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9个,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60个。

其中,临潼石榴、紫阳富硒茶、眉县猕猴桃、平利绞股蓝、洛川苹果、洛南核桃、阎良甜瓜等农业特色产品已驰名中外,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1.2 陕西省“一村一品”品牌发展特点陕西省“一村一品”品牌发展有如下4个特点。

1.2.1 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是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中的常见模式,其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合同契约、专业合作或股份合作制等)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4]。

同时,带动农户从事农业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组织形式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是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中的主要模式。

截至2015年9月,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有1 739个,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有535个。

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化组织中,采取合同、股份合作等模式带动农户的占比达70%以上,龙头企业每年以订单等形式采购农产品原料值超过500亿元,有效推进村企产销合作。

汉中市城固县桔园镇郭家山村就是典型的例子,该村以柑橘为主导产业,2011年成立珍珠蜜桔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0户,占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数的26.3%,珍珠蜜桔专业合作社与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汉中泛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有固定的合作,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1.2.2 服务组织带动品牌建设。

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等带动农户开展互助合作,实行农产品一体化经营,以“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其发展速度快,带动能力强[5]。

如榆林市榆阳区芹河乡酸梨海则村于2012年成立榆阳区飞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通过引进温室草莓栽培,注册“榆阳大漠草莓”商标,申请包装箱外观设计专利等相继吸引了60.2%农户从事该产业并入社,目前主导产业面积达到64 hm2以上,收入达到1 100万元,占农业经济总收入的54.7%;农民人均纯收入12 040元,其中从事温室种植业的农户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1.2.3 特色资源发挥品牌竞争优势。

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优势,形成“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布局。

如延安市宜川县丹州镇圪崂村以鸿飞果蔬营销有限公司为依托,公司对内通过与宜川果品种植基地及种植大户签订购销合同,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种植基地农户开辟绿色通道;对外利用洛川苹果的独特、优质特征参加陕西省杨凌农高会、洛川苹果节、西洽会、西部土特产洽谈会,或者通过电视、报纸等相关媒体宣传吸引更多的商家合作,建立稳定供销关系。

现已经成功打开了福建、厦门、长沙、广州、深圳等国内苹果销售市场,加强了华南、华东、西南等国内大型果品批发市场、超市的合作关系,旨在实现“建一个中心,带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2014年该村主导产业规模已达306.67 hm2,总收入4 8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3.5万元,农民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6-7]。

1.2.4 休闲农业成为品牌发展载体。

陕西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开发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

以休闲农业为载体,开发农耕文化,进行环境建设,开发休闲、观光、传统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为人们了解农业、农俗,特别是为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找到了新的有效途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2009年以来,陕西省把休闲农业作为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的重要内容进行扶持。

截至2013年9月,陕西省休闲农业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秦岭北麓从业经营收入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

关中地区50%的从业经营户年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8-10]。

以宝鸡市凤翔泥塑、咸阳市武功手织布为代表的“一村一品”手工艺品已经成为知名品牌。

凤翔县城关镇的休闲农业集观光旅游、手工艺制作、民俗饮食文化于一体,使游客在观光旅游中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泥塑、剪纸、皮影等制作,同时品尝特色民俗美味豆腐宴、萝卜宴等,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休闲方式。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六营泥塑因此而闻名中外,并得到传承和发展。

“关中印象”咸阳市袁家村、“西府周礼”宝鸡市北郭村等已经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形成一定口碑的休闲农业品牌,使特色农耕文化与民俗礼仪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1.3 陕西省“一村一品”品牌认可度陕西省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非常重视品牌知识的普及、品牌的培育以及品牌的申报,形成了初步的品牌效应[8]。

截至2016年11月,全省有效注册商标总量19.4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占到11.5%。

全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 738个、绿色有机食品3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0个。

在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隶属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2016年评估的数据中,2015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上榜品牌共378个,其中陕西省14个,位居第九;而2016年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中上榜的113个品牌中,陕西有15个,位居第二,仅次于山东。

其中,品牌价值在30亿以上的有5个,分别是洛川苹果、白水苹果、周至猕猴桃、大荔冬枣和眉县猕猴桃。

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达65.9亿元,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周至猕猴桃品牌价值以36.63亿元位列中国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位。

这表明陕西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农产品品牌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11-13]。

尽管陕西的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全省仍然有很多“一村一品”品牌亟待做大做强,在农业品牌化建设与发展上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2 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村一品”目前已实施9年,虽然在实施县市受到了很大的效果,但全省的发展规模仍然较小,主要大品牌缺乏,文化内涵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市场认可度不高,对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能力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陕西省横跨半干旱、半湿润、亚热带湿润等3个气候带,在农业上的资源丰富多样,特色产品在全国市场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叫得响又叫得久”的农业品牌仍很少。

在“品牌化战略”这一日益被业界所推崇和采纳的理念背后,核心依然是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于矢志打造农业领域领头羊的企业而言。

2.1 大品牌缺乏近年来,各地依托合作社大力发展产业品牌,但由于对产品内涵理解不够及对特色优势宣传不到位,农产品品牌存在多、乱、杂的现象。

大多数产品和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质量保证能力不强、品牌应有的效应发挥不够。

就甘泉县六里峁村的主导产业反季节栽培佛手瓜和西香瓜来说,村里确实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南泥湾”,注重品牌意识,生产过程中也按规范生产,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包装,有益于避免无序竞争,维护了消费者和瓜农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