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上海市杨浦区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的探索与实践
图 1 浦 区 位 置 不 意 图 杨
F g. Th o ai ig a o Ya g u Diti t i 1 elc t on d a r m f n p src
作者简介 :庄少勤(9 5) 博 士, 1 6 一, 男, 高级 工程
师 . 浦 区副 区长 , 要从 事 城 市 建 设 与 管理 . 杨 主 基 金 项 目 国 土 资 源 部 “ 国 国土 资 源 节 约 全
在工 作中 探索 建立 了 共 同责任 机 制 ,明确 各 职 能部 门分 工和 职 责 ,拓宽 公 众参 与和 监 管渠 道 ,加 强与 行 业协 会 、规划设 计院等 部 门的协调 联动 ,形 成推动 节约集 约用 地的强 大合 力 ,确保 节约集 约用地 的各项 措施落 实 。 关键词 :土地 资源 ;集 约节约 ;土地利 用 ;模 范试点 中图分类号 :F 9 . 2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9 —3 92 1) l 0 30 0 512 (0 O 一 3 —5 1 0
杨浦 区以节约集约用地作 为切入点和 突破 口,在 宏观上引导土地利用向节约集 约方 向发展 ,充分 发挥微 观市场配置 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不断总结研究和探索试
集约模 范县( 创建( 市) 国土资厅发[004 ) 2 111”
点 城区在推进 土地 资 源节约集约利用 方面形成 的新 机 制 ,走出了一条建设 占地少、利用效率高 、符合市情 、
2 1 年第3 彳 第1 ;33 01 2} 蝴
上海 国土 资 源 S A G A L N & R S U C S H NH IAD E O R E
区情的土地 利用新途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J 陕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对上海市新农村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考
设 ” 的 关 键 是 要 树 立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新 观 念 ,跳 出 “ 三 农 抓 三 就
产利 用政 策 的混 合 ,并且 由于 土
地 资源 属性和 土地 资 产属性 往往 分 属 不 同 的 所 有 者 或 占 有 者 支
配 .导 致 土 地 增 值 收 益 的 归 属 界 定 问 题 .进 而衍 生 出 土 地 权 益 政
年建 设有 中国特色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的奋 斗 目标 。
但 是 ,党 的 十 六 届 五 中 全 会
生 产 、维 护 环 境 生 态 和 支 持 城 市 建 设 等 诸 多 用 途 。 土 地 用 途 的 多 样 性 实 质 上 是 土 地 要 素 多 重 属 性
要 以“ 三农 ” 题 为 重 点 , “ 问 以 三
农村 建设 ” 的论 述 : 第一 次是 2 世 0 纪5 年代 :第一 届 全 国人大 第三 0 2 0 年 中央 1 文 件 提 出 建 06 号 设 社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战 略 决 策 ,
确定 了“ 产 发 展 、 活宽 裕 、 生 生 乡 风 文 明 、 容 整 洁 、 理 民主 ” 村 管 的 建 设 目标 。上 海 市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 一 五 ” 划 明确 提 出 , 十 规 次 会 议 通 过 《 级 农 业 生 产 合 作 高 社示 范章程 》第 二 次是2 世 纪7 ; 0 0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代 文明生 活 的农村 新社 区 ,把传
统 农 民改 造 成 能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要 求 的 有 文 化 懂 技 术 会 经 营 的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并 不 是 协 调 、 同 繁 形 共 荣 的城 乡 一 体 化 发 展 新 格 局 。 在
上海市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发展对策刍议
文 加 强和 改 善土 地 宏调 构 建 科学 发 展新 机 制 指
出 ,完善宏观调 控 的各 项 国土资源措施 ,加快构建保
地 集 约、优化产业 结构 、提升 产业能级 等方面发挥 了 非常重要 的作用 。2 0 年 , 以服务经济为 主的产业结 07 构加速形 成 ,金融 、物流 、商 贸、房地产 、旅游和信 息服务 等具有现代 服务业特 征的重点服务 行业增 长较
务业功 能区为配套 、郊 区都 市型工业 园为补充 的产业 布局形 态。各开 发区在推进 工业集 中、产 业集聚 、土
用地 的总体原则按 照 “ 既保 障发展 、又保护资源 ”的 要 求 , “ 制 总量 、用 好增 量 、盘 活存 量 、提 高 质 控
量” ,依靠 内涵提升促 进发展 。近年来 ,在 节约集 约 用地尤其 是产业用地集 约方面进 行 了积极探 索 ,并取 得的初步成效 。2 1 年初 ,国土资源部徐 绍史部 长撰 00
StN i i L 上 海 地 质 i i G ( O 0 Y A i J L A
上 海 市 产 业 用 地 节 约 集 约 发 展 对 策刍 议
陈 基 伟
( 上海市土地调查规划 院,上海 2 0 7 ) 00 2
摘 要 :上海市土地资源 紧缺 ,节约集约有限的土地担 负着以利用促转型的重任 。以往 全市产业用地节约集约的 经验 ,对推进工业集 中 、产业集聚 、优化结 构 、提升能级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面对 当前构建保 障和 促进科 学发展新 机制提 出 的要求 ,全市产 业用地 的一些 管理体 制 、政策 体系和 技术标 准还显 得不够完 善 ,相 关机 制等还 需认真探 索 。文 章在总 结分析 以往全 市产业 用地 节约集约 有关做 法与体制 不足基础 上 ,就如何完善 各项 节约集约措施 ,构建 并完善 有效运行机制 ,促进 全市生产方式的根 本转变 提出了发
对推进我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几点思考
否决 制 ;要严格 审查用地 规模 ,按照省 “ 建设用
地 双 控指 标 ” 要 求 ,严格 控 制 建设 项 目用地 规 模 ,对投资强 度 、建筑 容积率 、非生产 用地 比例 达不 到要求 的项 目,要 相应核减 用地面积 ,促使
企业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
3 、农村 浪费 土地 严重 。按 照 土地 利用 总体 规划 ,我 区农村 居 民点 用地规模应 随着城 市化建 设 的推进逐年 缩小。从理 论上讲 ,农 民进城变成 城市 居民后 ,应该退 出在 农村 的宅基地 ,可 以节 约用地 ,但实 际上很少 有人退 出宅基地 ,建新不 拆 1 的现象仍 有存在 。根据历 年土地利 用变更调 1 3 查 ,农 村 居 民 点 用 地 规 模 呈 逐 年 增 大 趋 势 , 2 0 年底达到 1 万亩 ,农村居 民点粗放 型用地的 07 7
策和建议 。
素 。温 家 宝 总理 在 《政府 工作 报 告 》 中 明确 指
出: “ 节约集 约用地 ,不仅 关系 当前经 济社会 发
展 ,而 且 关 系 国 家 长 远 利 益 和 民 族 生 存 根 基 ” ;
当前 我 区土 地利 用存 在 的 问题及
原 因分 析
1 、土地 利 用效 率不 高 。 由于过 去节 约资 源 意识 没有树 立 ,长 期 以来形成 了粗放 用地 的不 良 习惯 ,新 增建设项 目土地利 用率 明显不高 。各镇 街都 存在不 同程度 的土地资源 浪费现 象 ,土地 资
调动镇街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 的积极性 。 2 、加 强建设 项 目审批 管理 。提 高 建设 项 目
基本 上以传统独 立式 院落 为主 ,且面积较 大。工 业规划 区块 内标 准厂房及 多层 厂房等先进 的空 间 组织 形式所 占的比例还 比较低 ,土地空 间未得到 充分利 用 ,土地 资源浪费 严重 。同时工业 用地除
浅谈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
浅谈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摘要: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分析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指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改善措施及对策建议。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供地1前言土地是各项建设用地能否顺利落地的前提,我们必须要拓宽视野,创新思路,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现行土地管理政策,积极破解建设用地这一难题。
2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及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城市建设用地以粗放型用地为主,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不深、思想意识不强、土地闲置;二是土地利用率、容积率不高、工业企业厂房以单层厂房为主、企业布局分散、部分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过低;三是土地市场优化配置还有待加强;四是违法乱占滥用土地行为时有发生、土地浪费严重等现象。
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1)认真做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保护基本农田、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质量,确保规划期限内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
编制出符合实际需要,可操作性强的各级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加强土地年度计划管理,严格土地供应政策。
一是每年制定储备和出让土地计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限制类项目控制供地数量、对鼓励类项目优先供地,鼓励建设标准厂房。
二是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土地资产的管理,对其划拨土地处置时均纳入政府收购储备土地后,再盘活出让。
对出让地块严格执行招、拍、挂,明确出让年限、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投资强度等,有力地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
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报告
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报告根据要求,本文将对节约集约用地论证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下为具体内容:节约集约用地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减少用地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用地利用效率,能够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下面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从经济角度来看,节约集约用地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土地开发成本。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供给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
通过节约集约用地,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多功能和价值,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另外,节约集约用地还能够减少土地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治理成本,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从社会角度来看,节约集约用地能够提高土地的社会效益。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生活等需求,增加城市的功能和品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通过节约集约用地,还能够促进城市功能的集聚与复合,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从环境角度来看,节约集约用地能够减少土地消耗和生态破坏。
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碎。
通过节约集约用地,可以减少土地的占用和开发,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影响。
此外,节约集约用地还能够减少土地开发对环境的污染和排放,减少水土流失、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节约集约用地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理念。
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减少用地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用地利用效率,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因此,需要提高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意识,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上海市存量工业土地再开发的节约集约利用探讨
3 ・ 8
上海 地质 S a g a G o g h nh i el y o
总第 1 8期 0
上 海 市 存 量 工 业 土 地 再 开 发 的 节 约 集 约 利 用 探 讨
周金 龙 董 智 渊 ( 海 市地质 调 查研 究 院 上 海 上
207 ) 0 0 2
摘
要
本文从上海币存量土地现状出发 , 分析存量工业土地产生的原因 , 并主要 针对存量工业土 地的再开发提 出相应的解
在这些 原因形成 的存 量 土地 中 , 由于 动拆 迁 及 企业 ∞
成 了不少 土地 的 闲置 。从 图 2可 以看 出 , 部分 存 这
重 要途径 。经 济要 发 展 , 必须 克 服 土 地作 为 生 产 就
产 出低 的土地 , 即具 有 开 发
经 济 的发 展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依 赖 于各 种 生 产 要 素 的投 入 , 地作 为 三 大 投 人 要 素 之 一 , 经 济 的 土 对 发展有 着极其 重 要 的影 响 。但 是 , 由于 土地 自身 的 特性 , 决定 了其 总 的 投 入 量 不 可 能 无 限扩 大 , 对 相 其它 的生产 要 素 而 言 , 土地 位 置 固 定 , 几乎 不 具 有 流动性 。上 海是一 个 土地 资源 非 常稀 缺 的城 市 , 在 经济连 续保持 1 两位数 增长 的背后 , 6年 土地 资源 被
通知》 国发 [ 0 8 3号 ) 出 台和 国家 相 关土 地 调 ( 20 ] 的 控力度 的不 断加强 , 以往 那 种 过分 依 赖 土地 投 入 的 经济增 长方式 将 被 打破 。今后 , 济 增 长更 多 的是 经
走动态 监测 等 。 内涵式 、 约 式 的 发 展 道 路 。 对 于 上 海 而 言 , 集
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用 市 场 机 制 配置 资 源 是 优 化 资 源 利 用 结 构最 有 效 的手 段 。应 当在
更 大 程度 上 发 挥 市 场 配 置 土 地 资 源 的 基 础性 作 用 ,进 一 步 规 范 和 完 善 土 地 市 场 .严 格 控 制 无 偿 使
准, 提 高 用地 准 入 门槛 , 是 提 高 土
地 利 用 效 率 最 直接 的 手段 。我 国
正 处 在 城 市 化 和工 业 化 快 速 发 展
时期 ,工 业 用 地在 各 类 新 增 建 设
用 地 中所 占 比例很 大 ,因此 工 业
目前 .我 国 土 地 利 用 正 处 于 政府 配置 向市 场 配 置 转 化 中 。通
与 土 地 的 供 需 矛 盾 日益 尖 锐 , 所
积 率 等 方 面 都 制 定 了严 格 的 标
准 ,工 业 用 地 利用 效 率得 到 明显 提高 ,应 在 此 基 础 上结 合 发展 的
走 向 市场 化 ,逐 步 形 成 促 使 用 地
者集 约节 约利 用 土 地 的外 部 场 ,经 营 性
土 地 已全 部 实 行 市 场 化 的招 拍 挂 方 式 出让 .工 业 用 地 也 开 始 全 部
中. 一 定要 加 强 监 督 , 建 立 起 公 众 监 督 的制 度 环境 和渠 道 ,从 而 保 证 规划 目标 的实现 。 我 国 的人 口 总 量 还 在 增 加 ,
为 形 成 集 约 节 约 用 地 的 良好 氛 围 .应 加强 土 地 管 理 法 规 和 政
策 宣 传 ,提 高 土 地节 约集 约 利 用 在 全 面 建 成小 康 社 会 、实 施 可 持
对节约集约用地的理性思考
《 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纲要》 国务院会议上没有通 过 , 全 在 核
心问题是 1 8亿 亩 耕 地 的 保 有 量 被 突 破 了 。 从 我 省 的 情 况 来 看, 占用 耕 地 搞 建 设 的 空 间 越 来 越 小 。按 照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施, 用地量需求在 2万 公顷左右 , 用地缺 口很大 。 在新增建设
面积 、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 情况 负总责 。过去 , 中央政府考核地 方政府主要是 围绕 G P指标 , D 现在主要考 核 耕地指标 、 能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在保护 1 8亿亩耕地 的历史
重 任 中 , 土 资 源 部 门别 无 选 择 , 住 了 , 历 史 的功 臣 , 国 保 是 保 不 住 , 要 犯 历 史 性 错 误 。 因 此 , 行 最 严 格 的土 地 管 理 制 就 实 度 , 持“ 保 有 压 、 严 从 紧 ” 土 地 供 应 政 策 , 约 集约 用 坚 有 从 的 节 地 , 实 保 护 耕 地 特 别 是 基 本 农 田 , 国土 资 源 部 门 义 不 容 切 是 辞的历史责任 。
其 中特别提 出要 强化节约集约利用 土地 。今年 3月 5日, 家
宝 总 理 在 十 届 全 国人 大 五 次 会 议 上 所 作 的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中
强 调 : 约 集 约 用 地 , 仅 关 系 当前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且 关 系 节 不 而 国 家 长 远 利 益 和 民 族 生 存 根 基 ; 土 地 问题 上 , 们 绝 不 能 在 我
维普资讯
L n Reo c s rl a d&, s. e, ad  ̄ He
资 源 论 坛
( 湖南省 国土资源厅 湖 南 长沙
关于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承载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提高土地利 用效益。
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不可再生资源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或浪费,就无法恢复。因此,必须珍惜土地资 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利用土地,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详细描述
加大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 投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和附加 值。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模式,优化工 业用地布局,提高服务业用地集约化 程度。
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
总结词
通过土地整理和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
详细描述
对闲置、废弃、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整理和复垦,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加强土地整治与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关于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性 • 节约土地的方法与措施 • 集约利用土地的方法与措施 • 政策法规与保障措施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01
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土地资源有限
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可用于人类活动的土地更是有限。随着人口的增 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必须采取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方式,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
加强土地执法监察
1 2
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察体系
加强执法力量,明确执法责任,确保土地法律法 规的有效执行。
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
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土地管理秩 序。
长宁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践与理性思考
的虹 桥 开 发 区第2 号 地块 起 , 6 土 地市场 发育早 ,房地产 开发强 度 高 , 用土地面 积多 , 量可再 利 耗 存 用土地 日趋 稀缺 ,土地 供求 矛盾 非常 突出 。成 为制约 区域经济 和 会事业 发展资源性 瓶颈 一 因此 ,
顷. 完成 计划 指标 的4 % , 前二 9 较 个 五 年 ,分 别 减 少 供 地 18 6 %和
17 一这 说 明 , 照 既 定 目标 . 5% 按 本 的 土 地 供 应 总 量 得 到 了 严 格 而
条 根 本 方 针 ” 长 宁 区 地 处 上
有 效 的控 制 ,从 而也有 力遏制 了 粗放 型滥用 和浪费土地的现象 。 依据区委 、 区府对 区域发展 目 标 的定位 ,近 几个五年计划期间 , . 我 们 在 土 地 供 应 开 发 上 始 终 将 确 保 重点 区域f 虹桥 、 中山 、 临空经济 园区三 大组 团)重点 产业( 、 现代 服
和【、 1 高档住 宅建设 功不可 没 , 1 但
也 掩 盖 了保 障 性 住 房 用 地 严 重 不
变, 提升土地利用 的效率和单位面
积 的 投 入 产 出 率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和 经 济意 义 3 .土 地 利 用 效 率 获 得 较 大
提 升
仍存 在 不 少 的差 距 。 主要是 , 挖 掘 存量 土 地潜 力 的 力度 不 够 , 办 法不 多 , 且受 动 、 拆迁 瓶颈 的严重 制约 : 因严格 控制 住宅用地 , 造成 解决 民生 问题 的保 障性用 地严 重 缺乏, 急需 予 以补 充落 实 ; 考量评 估 土地节 约集 约利用 的相关技 术 标 准和评 价体 系缺位 。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4]14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4〕1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4年2月22日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当前,本市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并存在建设用地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了更好应对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挑战,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现提出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若干意见:一、明确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盘活存量土地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政策保障作用,深化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按照“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基本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逐年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大力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导,加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充分体现中心城“双增双减”和郊区“产城融合、功能提升”的规划理念;坚持用途管制,严格落实空间规划管制,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强化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实际用途变更管理;坚持发展底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设定土地资源消耗上限、耕地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底线;坚持市场配置,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完善土地利用绩效挂钩和利益共享机制,切实保障土地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方法分析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方法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日益凸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及必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但是它是有限的,无法无限制地增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土地资源的紧缺性变得愈发显著,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土地的消耗主要来自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这些活动都在加速土地的消耗和破坏,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使用的浪费和盲目开发,从而减缓土地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需要。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也能够提高土地资产的价值,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实现,包括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农村规划等。
在国土规划中,要严格控制土地资源利用总量,合理划定各类用地功能区,保护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避免土地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城市规划要科学设置城市用地布局,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农村规划要科学规划农村用地,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同时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耕地、林地、水域等重要土地资源的保护,禁止盲目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和自然特征。
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土地开发和利用的监管,整合土地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3. 推动城乡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通过整合城乡土地资源, 强化土地功能的协调性和集约性,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典型案例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典型案例: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建设1. 案例背景上海浦东新区位于中国上海市东部,原为沿海农田和湿地。
1990年代初,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浦东开发一个经济特区,以推动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该项目旨在通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来实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2. 案例过程2.1 土地整合与规划为了确保土地的集约利用,上海市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合工作。
他们收回了原有的农田和湿地,并将其整合为大片的可开发土地。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布局、交通规划、绿化设计等。
2.2 建设基础设施在土地整合完成后,上海浦东新区开始着手建设基础设施。
这包括道路、桥梁、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过优化设计和精细施工管理,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并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
2.3 引进外资和发展产业上海浦东新区通过引进外资和发展产业,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政府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此投资兴业,并提供土地、税收和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这些企业在浦东新区建设了现代化的工厂和办公楼,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4 建设住宅区除了工业区和商务区,上海浦东新区还建设了大量的住宅区。
为了节约土地资源,政府采取了高层建筑、小户型住宅等措施,并且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案例结果3.1 经济发展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上海市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
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此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新区内的产业集群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3.2 城市化进程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新区内的现代化建筑和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质,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流入。
同时,新区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土地整合、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措施,上海浦东新区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比传统城市开发模式,浦东新区在相同面积范围内实现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人口密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消耗。
黄浦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思考
刚性约束 在土地利用上必须从存量挖潜上下功夫 ,重点
济发展需求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非常突出。
( )老大楼资源丰富 二 黄浦 区是上海文化 的发 源地 ,蜚声海 内外 的外 滩 万国建筑及上海 的豫 园都坐落在黄浦 区。由于历 史原 因,黄浦 区的老大楼 资源非常丰富 , 如现在开
维普资讯
上海房地
经济 的发展。根据黄 浦区的 十一五 规划 ,黄浦 区将立 足上海增 强城市 国际竞争 力的高 度 全 面提升综合 服务 功能 增强城 区核心竞争力 ,着力打造 经典黄浦 ” 建 ,
设现代 服务业集 聚 的高地 商 贸旅游业发 展的 中, 海 的投入 提高土地的单位产 出效益。对于 黄浦 区来说 ,土
表 t黄浦区土地利用平衡表
土地用途分类 20 03年
单位 :公顷
2 0 年 08
用地 面 积 百 分比 用地 面 积 百分 比
数据来 源 : 黄浦 区2 0 0 4~ 2 0 0 8年土地利 用规划,其 中 2 0 年 为现状 0; 5
数据 ,2 0 年 为规 划预 计数 据 。 08
二是结合重大设施的建设进行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如对大型绿地大型体育文化设施建设结合规划和功能需要综合设置地下商业娱乐民防物资存储等功能对轨道交通建设要以枢纽站为核心加强周边各类相关设施的互联互通形成与地上密切衔接以交通功能为主导集商业休闲民防等功能为一体的地下综合公共活动空间
维普资讯
地 的节约集约利 用就是要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 通过优化调 整土地利用结构和 布局 合理配置资源 ,进一
步提升生活环境质量 ,建设体现繁荣繁华和上海特色的现 代化中/ 区,建成服 务业经济全面发展 的重要区域 ,实 城 现土地利用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 的最大化 。 黄浦 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的思考如下 。
上海市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
上海市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
上海市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是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以下是上海市的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土地利用强度控制:根据不同区域和用途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强度标准。
这包括容积率(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
2. 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总量控制,合理分配建设用地指标。
通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3. 集约用地原则:鼓励开发商和设计单位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优先利用闲置土地、旧城改造、空间再利用等方式,减少对农用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空间布局合理化: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避免片面追求扩张和过度集中。
推动城市功能均衡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5. 生态环境保护:在建设用地规划和设计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留和修复生态系统功能。
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上海市的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些标准的实施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和监督,以确保其有效性
和可持续性。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11城市化主战场从中心城迅速向郊 区转移 .
进 入 2 世 纪 上 海 加 快郊 区城 市 化 的进 程 ,启动 郊 区 1
城 九 镇 ”建设 .松 江 新 城 和 嘉 定 安 亭 、 闵行 浦 江 、宝
山 罗店 、浦 东 高桥 青浦 朱 家 角 奉 贤 奉城 、金 山枫 泾 、
崇 明陈 家 镇等 试 点 城 镇 相 继建 设 。2 0 年 ,上 海 出 台 《 04 关 于 切 实 推 进 ” 个 集 中 ” 、加 快 上 海 郊 区 发 展 的规 划 纲 三 要 》 。 同年 上海 中低 收 入 动迁 住房 启 动建 设 。2 0 年 1 0 6 月上 海 市 委 明确 “ 9 6 城 乡规 划体 系 的 基 本 框 架 ( 1 。 1 6 图 ) 2 0 年 上海 编制 各 区县域总 体规 划 实施 方案 。 07
E3 09 l 2 0 年上海市土地使 用现状示意 图
图4 上海市工业 用地规划布局示意图
综合功能 利用。如嘉定在绕城 森林 中 鼓励适度 比例 的郊野农 民 自愿 、保持特 色的原则 ,探索 中心村规 , 多种类型和 多种模 t l J 庄等 乡村休 闲公共设施融入森林公 园:毗邻主城 区建 设北郊湿 式 并举 的思路 。要坚 持分类指导 区位 条件较好 、有产 业支撑 地 ,其公 共设 施 占其建设 用地 约3 %:主城 区部分 绿带与城市 的中心村可先行 发展 :对于靠近水源 、环境 良好 的中心 村 要 O
休闲公共设施有机结合 ,丰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222必须合理定位新市镇
建 设 用地 6 — 0 m 0 9 全 市 建设 用 化地 区已 突破 外环 线范 围 ( )。 图3 根 据 国务 院 批准 的 《 海市 土 地利 用总体 规 划 (0 6 上 20 ~
上海市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
上海市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和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施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政策是必要的。
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的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建设质量的提高。
以下是相关的参考内容:首先,上海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建设项目用地标准,确保用地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密切配合。
要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功能定位、人口密度、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等因素,科学确定用地规模和用地标准。
同时,要着重考虑节约集约,避免产生大量的浪费和闲置用地。
其次,上海市要推动建设项目用地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用地利用率。
要加强用地审批和监管,确保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对于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治和变更用途,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另外,上海市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
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监督,严禁违法违规占地和侵占耕地。
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科学研究力度,推广土地利用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水平。
除此之外,上海市要加强城市土地的绿化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要推行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理念,提高建设项目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估和监测,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最后,上海市要加强用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土地管理和监督的效率和精确度。
要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登记、土地交易和土地调查评估等信息系统,实现用地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要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公开,提高用地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的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正是基于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考虑。
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建设质量,推动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思考
由项目重组引发的思考经过8年的开发建设,小蓝经济开发区已从最初的一片滩涂围垦地发展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城。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发展空间不足,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需要我们及时加以研究和思考。
为了破解难题,促进小蓝经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谈一些想法。
一、小蓝经济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状况小蓝经济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75平方公里,辖邓埠、雄溪、玉沙等9个村,国务院批准开发面积为18平方公里。
截止2009年底,未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仅为公顷,土地开发率已达。
近年来,开发区严格土地资源管理,探索建立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制定了高于全省标准控制指标,严把项目准入关,提高了容积率和建筑高度,严格控制绿化率,不断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同时积极推进工业用地“腾笼换鸟”,着力挖掘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总体不容乐观。
截止2009年底,小蓝经济开发区土地开发率、供应率、建成率分别达到 %、 %、 %,土地开发程度偏低;工业用地率、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率分别达到 %、 %,用地结构不优;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分别达到0.77、25.7%、1.04、35.3%,土地利用强度较差。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仍存在“短板”。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蓝经济开发区虽然目前土地开发程度不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型服务业比例仍然偏低,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挖掘企业投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存量土地需要进一步优用快用。
根据测算,小蓝经济开发区内还有未建成土地公顷,占总面积的 %。
其中,已经供应尚未建成土地公顷,已达到供应条件未供应土地公顷,未达到供地条件的土地公顷,总要分布在银湖片区和汽车城区。
近年来,开发区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但这些土地一直未开发,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发区正着力推进项目重组“腾笼换鸟”工程。
上海市松江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管理实践
会 ” (F R I P A)确 认的 “ 国际花 园城市 ”。在多年 推
进城 市化 、工业化 进程 实践 中 ,松江 区委 、区政府始 终 围绕集 约节约 土地 的宗 旨引导 发展 ,作 出了 “ 非再
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强化 占补平衡。今后松江在土地资源
保护和利用上将继续高举节约集约旗帜 ,在宅基地置换、 农村集体土地增减挂钩及流转上加大研究和实践力度,坚
生性 资源储 量和可 用量 不断减少 的趋 势不会改 变 ,资
源对 经济增 长 的制 约作用 越来越 大的状 况不会 改变 ” 的判 断 ,提 出 了 “ 全社 会树立 节约资 源的观 念 ,培 在 育人人 节约资 源的社 会风 尚” 。集 约节 约利用 土地 是
持 “ 节流”和 “ 开源”并举、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结合 、
i o gin src f h n h i nS n j gDitit a g a a oS
FAN Th- Yun
(h nh i o gin S ag aS n / gBueuo L n n Reore, hn h i 0 63 C ia a ra f ada d sucsS ag a 2 1 1, hn )
严格土地管理和健全激励机制结合等原则,把节约集约用 地作为土地管理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加 以 实践 ,不断促进松江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M a ge e tPr c i e o nd Ec no i a nd I t nsv e na m n a tc fLa o m c la n e i e Us
具 体要 求 ,是我 国必须 长期坚 持的一条 根本方 针” 。 因此 ,我 们认为 ,结合各 地开展 的土地 集约利 用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城市研究 35
图1
上海市城乡规划体系示意图
图3 2009年上海市土地使用现状示意图
图4 上海市工业用地规划布局示意图
综合功能利用。如嘉定在绕城森林中,鼓励适度比例的郊野农 庄等乡村休闲公共设施融入森林公园;毗邻主城区建设北郊湿 地,其公共设施占其建设用地约30%;主城区部分绿带与城市 休闲公共设施有机结合,丰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2.2.2 必须合理定位新市镇 目前,嘉定安亭镇、青浦朱家角镇、金山枫泾镇等已各具 特色。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一些新市镇功能定位比较模糊、 人口集聚不够,部分拆并后的老镇区日渐衰落。因此,要改变 为建镇而建镇的模式,避免人气不足、职居隔离和资源浪费, 并针对不同类型和区位的新市镇进行分类指导。近郊新市镇是 上海城市化最活跃的区域,应纳入中心城拓展区,统一建设标 准,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环境建设和生活设施配套,节约集约 利用土地;远郊新市镇根据交通条件、产业支撑、与新城距离 等,部分与新城互动推进建设,如安亭、枫泾、陈家镇等,部 分结合基本农田和水源地保护,完善公共服务、市政交通和旅 游服务设施,形成生态型示范镇。 2.2.3 必须有序建设中心村 中心村既是上海城乡体系中的重要层次和城乡统筹的基 础单元,也是确保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环节。应结合大浦东、 闵行、宝山、奉贤中心村试点,根据因地制宜、相对集中、村
1 上海现实:郊区城市化与资源紧约束
1.1 城市化主战场从中心城迅速向郊区转移 进入21世纪,上海加快郊区城市化的进程,启动郊区 “一城九镇”建设,松江新城和嘉定安亭、闵行浦江、宝 山罗店、浦东高桥、青浦朱家角、奉贤奉城、金山枫泾、 崇明陈家镇等试点城镇相继建设。2004年,上海出台《关 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 要》。同年上海中低收入动迁住房启动建设。2006年1月上 海市委明确“1966”城乡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图1)。 2007年上海编制各区县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随着人口和产业的郊区化,特别是近郊大型居住区 的布局建设,城市建设用地呈现由中心城向外扩张的趋 势,中心城已与宝山、闵行地区连绵发展;同时,上海将 新城作为郊区城市化的主战场,嘉定、松江、临港成为 “十一五”重点建设的新城,先进制造业、保障性住房、 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环境建设等项目主要结合重点新城展 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2 城市规模突破规划预期,土地资源呈现紧约束 随着上海中心城不断对外扩张、郊区新城对土地的快速 消耗,以及工业区相继建设,上海提前进入资源紧约束阶 段。一方面,现状人口已突破城市总体规划预期(图2), 近十年来年均增长30万人,2009年上海常住人口1921万 人;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规模增势迅速,近十年年均新增 建设用地60-80km2,2009年全市建设用地约2860km2,集 中城市化地区已突破外环线范围(图3)。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至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约452 km2。因 此,在目前行政区划不变、耕地指标不减的前提下,上海 可供发展的用地极其有限。 1.3 如何平衡土地资源是上海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
式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生产工业化,乡村基础设施 完善,乡村居民平等地享受现代文明。但是,城市和乡村 作为一种非均质的地域经济空间,其产业发展、功能形态 必然具有不同特色。乡村是城市的生态储备空间,是水源 地、森林、湿地、粮食生产、绿色蔬菜的基地,维护具有 生态功能的乡村空间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目标。 上海城乡一体化受资源集中、集约配置客观规律的支 配,必须实行集聚发展模式。实施和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 用,不仅需要与社会经济、城镇布局、产业发展相协调, 而且要综合考虑解决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关的水源地安全、 耕地保护、生态培育等关系上海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 2.2 重视紧凑发展、重点有序的城乡体系构建 上海受行政区划、土地资源等因素的制约,空间拓展非常 有限。因此,紧凑的、非均衡、有重点的城乡体系对确保上海 城市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2.2.1 必须紧凑发展重点新城 上海应从长三角区域节点城市的定位聚焦重点新城的发 展。如青浦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服务型节点城市, 应形成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城市。同时,上海探 索促进新城土地集约利用、增强新城规模能级、强化人口 集聚的举措。如:嘉定新城现已初具规模,而青浦、南桥 新城2020年规划人口增幅均接近150%;3个新城规划人均 建设用地指标呈15%-40%降幅,居住区规划人口密度达到 1.5万人/km2(图4)。 结合生态用地的规划建设,上海新城积极推动土地资源的
2 紧凑模式:上海确保城市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2.1 上海城乡一体化必须走紧凑发展之路 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决定城市生态空间的主要因素。城乡 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目标。目前,对城乡一体化存在不 同认识,在实践中容易陷入城乡均衡发展和资源分散配置 的误区。城市化并非城乡均衡发展,更不是城乡一样化, 让所有的乡村变为城镇。即便是城市化水平达90%的上 海,乡村地区仍将长期存在。 从国际经验看,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乡村小农生产方
2 2
对外通道等,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建设用地需求 旺、投资强度高、占地面积大的重要领域,其用地的节约集约 利用是上海实施紧凑型城市化目标的基本要求。 2.4.1 突破行政界线、部门行业的束缚,实施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 在强化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圈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 运、机场、港口等组成的区域交通规划建设中,资源共享非常 重要。据不完全统计,长三角区域内按全部机场计,机场密度 大于1.2座/万km2;按民用和军民合用机场计,机场密度达到 0.8座/万km2;按民用机场计,机场密度也达到0.5座/万km2; 而美国机场密度为0.6个/万km2。因此,应立足于对机场资源 的区域共享,实现机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布局。 2.4.2 加强长三角重大交通设施和水源、高压走廊、能源设施的规 划衔接 应统筹港口、机场、对外通道、市政设施的标准协调与资 源共享,预留城际快速交通系统发展的空间;电厂、天然气门 站、水厂等要积极推进与区域各城镇的市政网络的协同发展, 加强在能源、水资源、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的合作;深水岸 线、天然气管网布局要与电源规划结合。 目前,上海正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目标,积极探索 和长三角各城市基础设施区域共建、共管、共享,构建“规划 整合、设施共享、空间紧凑”的节能省地型城市。
表1
三个新城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比较
名称 嘉定城 青浦城 南桥城
现状人口规模 (万人) 52.5 28 28
规划人口规模 (万人) 65 70 75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m2/人) 129.5 182.1 134.5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 (m2/人) 110.6 121.4 83.2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态资源,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必须 依托于所栖息的土地资源。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标志着低 碳时代的到来,上海不可避免地面临生态、环境、资源和 能源等各方面的压力。由于上海所依赖的生态系统原本就 很脆弱,加上巨大的人口压力和高强度的开发,以及面临 自身发展转型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竞争的双重考验,如 果延续“以土地促增长”的模式,生态安全将成为未来上 海核心竞争力的软肋。 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上海正面临土地资源枯竭、环境 污染蔓延、湿地功能下降、生态空间不足、能耗居高不下等一 系列发展瓶颈。上海在实现发展转型和实现“世界城市”的愿 景过程中,如何平衡土地资源紧张?如何协调生态安全与土地 资源的关系?如何统筹城乡维护水源地、滩涂湿地、农林用地 等资源的安全储备?这些问题已经不容回避地摆在了上海城市 规划工作者的面前。
图2
近年来上海市人口总量变化
36 城市研究
上海城市规划 | 2011 | 1
2.3 清理整合各类工业开发区 合理布局工业用地是城市紧凑发展的关键。随着1990年代 乡镇和区县工业的发展,至2003年上海共有177个各类开发区, 规划用地达1008km 。 伴随中心城功能重塑和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在中心城实 施“退二进三”,在郊区通过清理整顿开发区,淘汰、归并、 整合了零星低效的产业用地。同时,上海实行“批项目、核 土地”制度,出台《关于设立市级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的意 见》、《上海产业用地指南》等文件。工业用地按照“控制总 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用地方针,进一步推 进工业用地的集聚。 经过两次清理整顿,上海明确了41个国家公告开发区(包 括15个国家级、26个市级),其中以工业区为主的开发区38 个。2009年结合“两规合一”工作,进一步清理布局凌乱、规 模小且无发展余地的工业点、城镇外孤立工业用地、生态保护 区内的工业区块等,进一步确认104个工业区块,规划用地面 积约764km 。全市工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工业园区为主体、工业 基地为支撑、城镇工业地块为补充的基本格局(图4)。 在规划工业区外,现状建成和已批未建的工业用地约 400km2,其中约一半转性为城镇服务业和生活用地,其余将逐 步拆除、复垦转为耕地,为上海留出生态拓展空间。 2.4 推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紧凑发展必须依托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设 施。重大基础设施包括水源、能源、市政站场、港口、机场、
As a metropolis, Shanghai faces the challenges of land deficiency, ecological space shortage and limite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n order to exploring planning methods of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resourc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it is important to combine with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safety and land use in planning. Taking Shanghai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z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land, examine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land-use planning to establish planning model with the context of compact development; suggests that Shanghai urban and rural plan should change focus on city scale to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paper also recommends that space control should be focus on key urbanization areas and ecological distri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