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借鉴意义

合集下载

从德国“工业4.0”看中国制造强国建设

从德国“工业4.0”看中国制造强国建设

产能经济从德国“工业4.0”看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于晓飞 梁 靓 车玲洁 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摘要:研究德国“工业4.0”,能够从智能化、信息化角度分析全球制造业的新动向,也对中国制造强国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本课题结合全球制造业发展动向、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导向,提出:(1)把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优势结合起来,强强联合走向第三国;(2)把美国制造业回归与德国工业4.0结合起来,权衡利弊,形成中国特色的工业4.0;(3)在制造业强国建设上,要注意中国与德国、美国的制造业优势差别,加快实施中国版工业4.0。

关键词: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295-02一、德国“工业4.0”的出台背景在全球,德国是制造业最出色的国家之一,竞争力非常强,特别是装备制造行业,全球领先。

2006年德国发布《德国高技术战略》,目标是通过创新,克服其成本劣势,使德国保持全球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2013年,在《德国高技术战略》与《德国高技术创新战略2020》的基础之上,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2010年德国又提出《创意·创新·增长——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目的是根据国家重大任务制定研究和创新政策,有针对性地激发科研与经济领域的巨大潜力,为德国和全球面对的重大挑战找到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2013年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布了专门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

该战略已经得到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

二、工业4.0是什么?“工业4.0”是什么?德国“工业4.0”战略希望能够将信息物理系统和信息通讯技术结合在一起,帮助制造业更好的转型,转向智能化方面。

“工业4.0”是互联,西门子、博世和蒂森克虏伯的专家提到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希望能够连接设备生产销售的各个方面,并通过网络持续地保持数字信息的交流。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导读:德国工业4.0战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深入分析其愿景与要点,可以洞察德国提出工业4.0的目的与战略意图。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我国工业化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从而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占得先机,这是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启示。

』“工业4.0”的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其初衷是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

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随后,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等设立了“工业4.0平台”,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德国政府认为,尽管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但中国对德国工业构成了竞争威胁,美国也在通过各种计划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因此,制定“工业4.0”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德国制造的未来”。

当前,正值我国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的理念、内容和做法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学习并给出积极回应。

“工业4.0”战略愿景与要点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进化历程(图1)。

工业1.0。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1.0。

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工业2.0。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2.0。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德国一直是全球著名的工业强国,其工业发展经验和成功模式备受瞩目。

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和内部改革的需要,德国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该战略提出了德国工业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一、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重点发展数字化、人工智能、绿色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和企业。

这也是中国当前的发展方向。

中国可以参考德国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促进科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需要注意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平衡,在开放中保持自主权。

二、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数字化转型。

同时,需要协同发展创新、制造、服务等产业,构建德国版“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提高产业竞争力。

中国也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可以参考德国政府的战略思路,在优化现有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推进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

三、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进一步优化税收、融资、法律等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为企业提供有效支持和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中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已得到企业和投资者的认可,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必由之路。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加强与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化进程,构建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同时,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可以加强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合作,借助其技术、管理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总之,《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在工业领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也为中国在工业化和产业升级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2期关键词:制造业创新工业40数字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普遍深陷债务泥潭,唯德国经济表现出众,逐渐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

究其原因,除完备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的金融市场外,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德国快速走出危机阴霾的根本所在。

研究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梳理近年来德国鼓励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进而提出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一)整体走势在波动中趋稳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制造业总体表现良好,虽然2009年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回落192%本文数据来源:德国统计局官网及笔者计算(本文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但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及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推动下,2010年强势拉升至184%;2011—2012年受制于欧债危机传导效应,德国制造业再次小幅探底,但很快于2013年反弹,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和增长,至2016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637313亿欧元,同比上升164%。

同时,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走势基本一致,表明工业对经济复苏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

在对经济发展贡献方面,自2006年至今,除2009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制造业对增加值的贡献曾下降到20%以下,其它年份始终维持在22%—235%之间相对稳定的水平。

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达226%,高于欧盟16%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法国、英国等主要工业国家。

(二)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德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更是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化工制药、电子电气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以2016年为例,德国制造业营业总额为16899亿欧元,其中汽车、机械设备制造、化工产品、基本药物产品及试剂等高附加值等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营业额分别为4046亿欧元、2285亿欧元、1298亿欧元和474亿欧元,占营业总额的239%、135%、77%和28%。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二、背景与框架的比较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起,世界发达国家开始了一股学界称为“再工业化”的浪潮。美国在2009 年至2012年的三年间,先后推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09年12月)、《先进制造业伙伴计
划》(2011年6月)与《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2年2月),旨在借助这些规划的实施,巩 固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优化制造业结构,增强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日本政府也高度
上的延续性和大背景的相同性,“中国制造2025”也就被有些人看成了中国版的“工业4.o”。 (二)框架 “工业4.o”对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制造2025”则对中国制造业的 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制造2025”与“工业4.O”是否有着关联?比较这两个重要文献的框 架就可以有基本判断(如图1、2所示)。
严重;缺少世界著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表明,中国将要在制造业 水平还不很先进、制造技术还较落后的基础上实施“制造2025”,跻身制造强国的行列。 在框架上,“工业4.o”突出了行动策略,即所谓的供应和市场双重策略;“制造2025”则强调
了行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业4。o”一直强调要建立一个物理系统,即所谓的CPS(Cyber—
合成材料、分子生物等取得重大突破,科学技术有力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形成了所谓的第三 次工业革命。三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分别将其称之为“工业1.o”国人心中,此次的制造业技术革新是制造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为第四次工 业革命,故称之为“工业4.o”。
略的建议》[1](简称德国“工业4.o”,后文简称“工业4.o”),其目的是借助发挥德国制造业的传 统优势,掀起新一轮制造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与突破。报告的推出立即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产生了

德国创新产业政策演进及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创新产业政策演进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引言21世纪伊始,德国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德国在欧洲的发展势如破竹;2013年“工业4.0”发轫,成为全球经济、政治、学术界的谈论焦点。

德国“渐进性”的创新政策体系成为其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的强大支撑。

其具体创新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产业集聚政策、“官产学研”结合政策,以及保障上述产业政策顺利实施的保障性政策,如创新区域平衡政策、人才引进培养政策、金融政策等。

德国的创新政策体系有两大突出的特点,其一,建立并服务于强大的实体经济。

自《德国高科技战略》(2006-2009)到《国家高科技战略2020》再到“工业4.0”计划,创新政策的聚焦领域逐渐缩小,但却始终围绕德国发展的“硬实力”——制造业,对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也占政府总研发投入的绝大部分;其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逐步成为德国短期及中长期计划的核心成分。

中小企业作为创新市场的前沿,是德国创新竞争力形成的主导力量。

这两大特征使德国成为在传统工业基础上成功实现创新转型的典型国家。

现阶段,中国的创新转型也基于一定的工业基础,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更偏重于“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所以德国的产业创新政策系统的形成值得中国参考借鉴。

虽两国的创新发展基础和模式有所相似,但德国的创新产业政策本身有一定的【摘 要】【关键词】The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Industry Policy in Germany and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德国创新产业政策演进及对中国的启示■ 底 晶本文对德国创新产业政策体系的演化路径及其政策着力点演进进行研究,认为其诸多创新产业政策,虽同属一个创新政策体系中,但其作用并非处于同等水平,存在着以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产业集聚政策及“官产学研”结合政策为核心,以创新区域平衡政策、人才及金融政策为保障的政策实施层次,并对德国各项产业创新政策的实施绩效及不足进行了逐项评价,并针对以上的绩效和不足,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政策集群、重视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地位、促进区域平衡等创新政策建议。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包括借鉴德国推动产业4.0的经验、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结合、注重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关系、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以及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

通过深化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升级,重视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发展,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中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市场竞争力。

1. 引言1.1 了解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背景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为了推动国家工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战略规划。

这一战略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德国产业发展的历史。

德国作为工业强国,拥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传统的制造业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科技革新的迅速发展,德国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德国政府开始思考如何引领工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推动工业4.0的发展,提升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制定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实现德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升级。

这一战略的制定不仅关乎德国经济的未来,也对全球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德国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战略思维,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德国产业升级之路历程德国产业升级之路历程始于19世纪工业革命,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德国逐渐建立起了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在20世纪初,德国在化学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先者之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着手规划,优化新兴产业布局,制定发展政策,确定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以便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

在这种大趋势下,如何有效地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总结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新能源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经验11 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具有风险性,产业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各国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实体经济上,希望通过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带动下一轮经济增长。

美国政府确定航天、海洋与大气、信息产业、生物及纳米技术等产业为发展重点,在所有的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成为重中之重,以便为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日本政府则把信息通信、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及海洋产业作为重点领域进行扶持,并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制定了《能源合理利用法》、《石油替代能源促进法》等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法律。

英国政府启动了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

韩国制定《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可见,政府是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12 制定综合的政策体系支持发展各国都综合运用立法、财政、金融及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强有力的发展引导,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

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多为缺少竞争优势的弱势产业,对这些产业进行必要的培育和扶持,是促使它们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财税政策和监管政策及形式多样的补贴,包括对研发的补贴、对家庭购置新能源设备的补贴及对新能源投资项目的补贴,对开发新能源的行业实行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

考察报告:关于德国鲁尔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考察报告:关于德国鲁尔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考察报告:关于德国鲁尔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德国鲁尔地区在德国北威州境内,位于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占地4400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万。

鲁尔地区并非独立的行政单元,而是由11个区级城市和4个农业区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人口和历史关联性的地理空间。

历史上,鲁尔地区曾经是欧洲乃至全球著名的工业区,也曾经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居民生活质量差、人口文盲率高而广为人知。

今天,鲁尔地区日益成为生命力顽强的产业和人口聚集区,因有着特殊的工业遗产、丰富的文化产品、大片的公园和绿地、大量被再开发的工业废地以及高品质的居民生活,而作为转型发展成功的地区而受到全球关注。

当前,中国不少老工业基地陷入了发展困境之中,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地区在转型的基础、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外部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从转型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方向来看,两者也有相似之处。

中国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可以充分借鉴鲁尔地区的经验。

为了学习借鉴德国鲁尔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考察组到杜伊斯堡等地,就鲁尔地区的转型发展开展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头研究,我们认为,鲁尔地区的转型发展经验,至少可给出如下六点启示:一是转型不可延宕,但也需要时间,不可操之过急。

鲁尔地区面临的困境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那时,因为煤炭开采成本的上升和由于石油作为替代能源之重要性的上升所导致的煤炭需求的下降,煤矿开始关闭,煤矿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大幅度减少。

在70年代中期,由于全球市场上低成本钢铁供给的增长,对于鲁尔地区钢铁产品的需求也开始快速下降。

这对鲁尔地区明确地提出了转型发展的要求。

尽管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鲁尔地区采取了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开展教育培训、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应对困难局面,但是,整个社会还抱有“好日子还会再来”的期望,特别是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又唤回了煤炭作为国家替代能源的“梦想”。

这使得实施系统的应对结构变化的区域战略和政策要在相当程度上晚于经济开始衰退之时,导致鲁尔地区在80年代陷入了更为严重而且不断加重的困难之中。

德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德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探索智能制造。近年来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战略便是利 用该国在嵌入式系统与自动化工程领域的技术优势,主导新 一代工业生产技术的话语权。二是德国构建了良好的政产学 研合作框架,推动先进制造理念的发展与成熟。德国以“创 新”为资源纽带,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扶持组建技术创新联 盟,促进技术转化,使得德国成为前沿技术的引领者。德国 研究机构在创新环节中被赋予了重要使命,为企业研发提供 支撑,政府协助科研机构设立遍布全国的技术网点,由弗劳 恩霍夫协会等四大研究所牵头组成创新聚集带,并维持其运 行。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赛迪智库整理,2018年4月
孟凡达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CHINA INDUSTR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 锐见
德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及时调整产业政策,率先遏止了制造 业下滑趋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30%左右的 水平,远高于同期美英法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德国第三产 业的崛起也正是在制造业的带动下发生的,说明服务业发 展与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析德国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可以更为清晰地 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优势与劣势,有利 于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应对。
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实体经济居于主体地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联邦德国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 整,其中重点是围绕鲁尔区展开,以转变鲁尔区既有的以采 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产业结构。其转型所面 临的国内外环境与我国目前具有相近之处:一是随着石油、 天然气的广泛应用,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产能过剩;二是二 战后全球钢铁产能攀升,钢铁面临产能过剩;三是长期重工 业化发展模式导致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四是中东与发展中 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显著,国际竞争压力增大。上述原因导 致鲁尔区原有发展模式弊端日显,大批煤矿、钢铁厂倒闭停 产,大量工人失业,区域经济陷入危机。

对在华德国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启示

对在华德国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启示

对在华德国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启示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改变以及中国政府鼓励外商投资的战略政策,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无论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政府官员都在大力推动中德经济合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本文将对德国企业在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启示。

一、德国企业在华发展现状1、德国企业占有大量市场份额随着德国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向中国,其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综合份额。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在近几年有明显增长,尤其是在服务业,德国企业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

2、德国企业在华中大型投资项目德国企业已在中国大陆投资了许多大型项目,并取得了长期的投资收益。

德国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的重点项目包括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家电制造业,而且最近也在进军医疗、农业和科技领域。

3、德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德国企业在华的品牌影响力很强,由于德国企业追求“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理念,因此几乎可以在所有行业找到德国企业的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德国企业在华的品牌影响力大大超过其他投资国家,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德国的产品,从而使德国企业受益良多。

二、德国企业在华发展的启示1、德国企业应提升技术水平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消费者的技术需求也越来越高,德国企业应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

此外,德国企业还应加强与中国企业的技术交流,在中国市场推出具有更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与中国企业间的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德国企业在华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能够节省很多投入成本,并获得更好的市场效果。

如果德国企业想要在中国市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与中国企业建立连接,成为合作伙伴,合作开发新的产品,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3、加强品牌影响力要想在中国市场获得长期的发展,德国企业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营销投入,并加强品牌影响力。

德国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启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力推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之一,德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有启示意义的经验。

本文将从德国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成功经验以及可供其他国家借鉴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德国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德国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

在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推动下,德国数字化转型发展势头强劲,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例如,德国工业4.0战略提出以来,制造业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自动化水平等方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德国的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和云计算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二、德国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1. 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德国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与技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稳定有力的支持。

德国通过持续改革和创新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数字化时代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推动了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2. 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德国倡导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通过与各国的企业、研究机构、专家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

德国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合作成果,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3. 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德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创新,提供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极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德国数字化转型的启示1. 联合政府、企业和学界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企业和学界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需与企业和学界进行广泛的合作,形成政策的共识和执行的一致性,从而促进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2. 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的创新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因此,要加强教育培训,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专业技术人才。

应该注重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适应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国际对比研究——基于中、美、德、日四国的对比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国际对比研究——基于中、美、德、日四国的对比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国际对比研究——基于中、美、德、日四国的对比马静洲;伍新木【摘要】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赢得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走出危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美国、德国、日本三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选取的重点发展领域和政策措施各有千秋,总结其成功经验,有助于了解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包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水平;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建立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年(卷),期】2018(026)004【总页数】7页(P22-28)【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措施;国际比较;经验镜鉴【作者】马静洲;伍新木【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重大科技问题上的突破和创新推动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使经济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均衡水平。

近年,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临着深刻调整。

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一系列政策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

在此背景下,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1],标志着我国正式实施这一重大经济发展战略。

从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来看,发达国家普遍运用了多种政策工具,将不同的政策手段有机结合并发挥出了巨大的协同效应[2]。

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启示

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启示

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启示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探讨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并从中汲取启示,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工业4.0的兴起工业4.0是当前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它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基础,将传统的制造业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模式。

德国作为工业4.0的引领者之一,通过在制造业中推广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成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人工智能的崛起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美国一直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军国家,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美国的科技巨头如谷歌、Facebook和微软都获得了巨额利润。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国外国家提供了重大机遇,并为国外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动力。

新能源产业的兴起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又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国外一些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德国通过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实现了对传统能源的减依赖,为国内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新能源的发展还为德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启示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对工业4.0的投入和推广,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全球化的环境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德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德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德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作者:孟凡达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8年第07期分析德国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可以发现,必须始终保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地位。

而在工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及时调整产业政策,率先遏止了制造业下滑趋势,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长期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远高于同期美英法等发达国家水平。

而德国第三产业的崛起也正是在制造业的带动下发生的,说明服务业发展与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德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制造强国。

回顾其工业发展过程,德国经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规模产业转型,90年代统一后东西两部分发展严重失衡。

进入21世纪,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战略,旨在引领制造业发展方向。

分析德国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优势与劣势,有利于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应对。

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实体经济居于主体地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联邦德国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其中重点是围绕鲁尔区展开,以转变鲁尔区既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产业结构。

其转型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与我国目前具有相近之处:一是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产能过剩;二是二战后全球钢铁产能攀升,钢铁面临产能过剩;三是长期重工业化发展模式导致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四是中东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显著,国际竞争压力增大。

上述原因导致鲁尔区原有发展模式弊端日显,大批煤矿、钢铁厂倒闭停产,大量工人失业,区域经济陷入危机。

鲁尔区产业结构转型,联邦德国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前瞻性制定了多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方案。

鲁尔开发协会(联邦德国法定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于1960年承担鲁尔工业区整体发展规划编制任务,于1969年正式公布,方案基本原则为:以煤钢为基础,发展新兴工业,改善经济结构,拓展交通运输,消除环境污染。

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与启示德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引领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方面,德国的能源转型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从政策举措、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探讨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以及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启示。

一、政策举措德国能源转型的关键在于政府的积极角色和明确的政策目标。

德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如优惠的电网接入条件、固定的发电补贴和可再生能源法案等。

这些政策举措为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德国的政策经验,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同时建立清晰的政策框架和目标,为能源转型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

二、技术创新德国在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和投资也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

德国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商。

德国在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他国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加大研发投资,推动能源转型的进程。

同时,国际合作也是加速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各国可以共享经验、资源和市场,实现共同发展。

三、社会参与德国能源转型的成功离不开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能源决策的过程,通过组织公民对话、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民主决策的机制为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广泛的参与和民意支持。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能源转型的讨论和决策中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

政策举措、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要素。

其他国家可以在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借鉴和吸取德国的经验,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气候挑战。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实现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建设更加清洁和美好的未来。

德国储能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德国储能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德国储能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德国储能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平衡电网负荷、提供备用电力以及储存可再生能源。

作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德国在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其经验对中国的储能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德国在政策层面上积极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

德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储能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提供资金支持、建立法律框架以及制定激励政策等。

这些举措为储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激发了储能企业的创新活力。

其次,德国在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德国拥有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在储能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德国的储能项目多样化,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此外,德国重视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德国意识到储能技术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储能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平滑化,实现可靠的能源供应。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的储能发展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新能源发展大国,储能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储能企业参与到技术研发和应用中。

其次,中国可以加大对储能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科研机构和优秀的工程师队伍,可以通过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和技术创新,推动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中国还可以将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实现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储能技术,可以消除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提高其利用效率,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综上所述,德国在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其经验对中国的储能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以产业振兴 带动高质量发展的例子

以产业振兴 带动高质量发展的例子

以产业振兴带动高质量发展的例子
1.中国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质量不高、升级缓慢等问题。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升级,包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质量水平,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2.德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德国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大力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清洁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制造等,实现了产业的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德国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等方式,积极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德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德国的技术领导地位。

3.日本科技创新:日本以其科技创新的能力而闻名全球。

日本
政府和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间致力于科技研发和创新,特别是在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他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这些创新带动了日本的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并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产业振兴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注重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等。

这些措施能够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年 德国联邦政府 德 国在 应对金 融危机和债务 危机的过程 中 , 扮演着 支撑 和“ 救世 公 司的研发支持 。2 0 , 德 , 主” 的角色 , 与其具备 的强大工业基础 , 重视 发展新 能源 、 高新技 首次正式出台了《 国高技术 战略》 确定 了广泛 而又明确 的有关 加强德 困创新 力 术和 “ 低碳” 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 , 有着 密不可分 的关系
新兴产业 能否 成为下一 轮 中国经济新 的 增长极 , 能否在转 变经 济发展方式 的改革 中扮演中流砥柱的作用 , 考验着 国家 的智 慧。2 1 , 0 0年 国务 院出台了《 于加快培 关
饮食 , 更健康 ; 高龄 人士也能 自主生 活 ; 至
22 0 0年 10万 辆 电动车在德 国;更 有效 0
和 开展有针 对性 的资金支 持有着 密切关
系。
地保 护通讯网络 ; 多地使用低 能耗 的网 更
络 ; 字化 且便利 地获取 知识 ; 数 未来 的职 业生 涯和用 工制度 。 以能源供 给的智能化 3 %以上为可再 生能源 , 0 需要 智能 电网和 巨大 的电能存储 能力 。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国重视提 高中 德 小型企业研发参与 的持续性 , 提高 中型企
是 在欧元区危机处理作用发挥上 , 都扮演
效且适应 气候 的城市 ; 能源供给的智能化
了德 国在这方面 的一些做法 , 值得我们在
改造 ;可再生原料作为石油的取代物; 通
过个性化 医疗更好 地治疗疾病 ; 针对性 的
打造 了众多世界 级的企业 和品牌 , 这与政 府重视法规 引导 、 促进企业创新 能力 提升
量 的政 策 路 线 , 目的是 确 保 德 国 未 来 在 世
界 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 , 以及使高科 技创造更多 的就业 岗位 , 提高人 民的生活
质量 。该战略确立 了 =类 1 : 7个高技术创
新 范围 : 一是必需 的创新领 域 , 包括 发展 新诊断 和医疗技术 、 国家安全技术和能源
技 术 ; 是通信 与移动创 新领域 , 括信 二 包
息 与 通 讯技 术 、运输 T 具 与交 通 技 术 、 航
空航天技术 、 宇航技 术等 ;! 横 向创 新 =是
领 域 , 括 纳 米 技 术 、 物 技 术 、 系 统 技 包 生 微
术、 光技术和材料技术 、 20 年开始的金融 危机 , 阁经济也 08 德 受到了重创。为应对全球科技创新 竞争发
l du t y I n s r 产业
ZHEJAN G ECON OM Y20 2 1 I 111 0
德 国发展 战略性 新兴产业 的借 鉴意义
> )文 / 俞章 云
实施战略新兴产业过程 中加 以学习借鉴
制定完善的高科技发展 战略
德国确定的新兴战略产业 , 主要包括 节 能环保领域 , 学技 术领域 、 物智能 光 生 领域 、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 能源领域 、 新 新 材料领域等 。 这些领域都有 德国政府 和大
了相对稳定态势 。究其 原因 , 与其具备 的 力发 展制造业 , 视发展 新能 源 、 重 高新技 术和“ 低碳 ” 经济等 战略新兴 产业 , 有着密 不可分 的关系 。最 近 , 我们专程考察 了解
为充分关 注各 领域 内最重要 的挑 战 ,
的信用评级先后下调 , 进一 步加剧 了世界
展的新形势 , 德国政府在 2 1 7月进 ~ 0 0年
步修改完善了这一战略 ,正式通过 《 思 想 ・ 新 ・ 长——德 同 2 2 创 增 0 0高技 术 战 略》 该战略汇集了德 国联邦政府各部¨最 。 新的研究和创新政策举措 。 新战略指出 , 德 国面临着几十年来最严峻的经济 与金融政 策挑战 , 解决之道在于依靠研究 、 新技术 、 扩大创新 ,目标明确地去激发德 国在科学 和经济上的巨大潜力。 为此 , 联邦和各州政 府一致认 为 : 2 1 年 , 至 0 5 用于教育 和科研 投入 占 G P比重增至 1%。 D 0 而经济一 科 学研究联盟将始终伴 随高技术战略 的实施
划, 定期对经评估符合条 件的企业给予资 助。同时 , 帮助 中型企业 之间以及企业与 科技之 间互联成 网 , 形成产业 的集聚和发展节能环保 、 新一代信 材料 、 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 。在国务院 新
改造 为例 ,至 2 2 0 0年德 国电能 总需求的 业 的创 新能力 。制订 了 中型企业 创新计 息 技术 、 生物 、 高端 装备制造 、 能源 、 新 新 出台加快培 育和发 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 的
重大战略后 , 中央部委到一个 个具 体的 从
强力扶持高技术产 业发展
高技术发展 战略的落脚 点 , 是高技术
产业 。 国在重点发展生态工业 、 德 推动新能 源汽车发展 、 利用可再 生能源 、 大力投资气
合发展 。 在融资支持上 , “ 在 中小企业创新
和新 项 目” 框架 下 , 推动 中小企业 在非 特 定技术领域 内进行市 场导 向的创新 , 帮助 创新型 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 。 积极参与标 准化行动 , 为中小型企业创造 了相 同的准 人条件 , 帮助研 究成果更快地转化成 畅销 产品与服务 , 使创新成果尽快进入市场 。 设立投资创新 和风险投 资基金。 资金 不足是 中小型企 业和创 新性 创业 的最 大
过程 。新战略从气候及能源 、 健康及营养 、 交通 、 安全和通讯 5 大需 求领域 , 足开辟 立
未来的新市场 ,提高关键技术并改善创新 , t 前 ,欧美 的主权 债务 危机未 见缓 着支撑和 “ I 救世主 ” 的角色 , 经济发展保持 相关条件 , 最终促进进步。

解 , 级机构对 相关 国家和银行业 评
强大工业基础 , 特别是近两届政府坚持 大 力求实现未来 1 0至 1 内科学 、 5年 技术和 社会发展 目标 ,德 国新 战略重点推 l 1 项“ 未来规划 ”主要包括 : 中和 、 , 碳 能源高
经济持 续下行 的担忧 。 但形成鲜明对 比的 是 , 国在应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 的过 德 程中 ,无论在 自身的经济复苏势头上 , 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