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室后裔的下落以及他们后来的生活

合集下载

明朝帝王直系子孙表及藩国及封号

明朝帝王直系子孙表及藩国及封号

明朝帝王直系子孙表及藩国及封号--------------------------------------------------------------------------------○明熙祖(太祖之祖父)诸子1 明仁祖(朱世珍)2 寿春王○明仁祖(朱世珍)诸子1 南昌王2 盱眙王3 临淮王4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年号洪武)诸子1 太子(朱标,早逝,追封明兴宗)2 秦王,建藩国于陕西西安府秦愍王(朱樉)-秦隐王(朱尚炳)-秦僖王(朱志堩)-秦怀王(朱志均)-秦康王(朱志邅)-秦惠王(朱公锡)-秦简王(朱诚泳)-秦昭王(朱秉欆)-秦定王(朱惟焯)-秦宣王(朱怀埢)-秦靖王(朱敬镕)-秦敬王(朱谊旐)-秦王(朱谊漶)-秦王(朱存枢)李自成攻破西安,朱存枢投降被俘。

3 晋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晋恭王(朱)-晋定王(朱济熺)-晋王(朱济熿)-晋王(朱美圭)-晋庄王(朱钟铉)-晋端王(朱知烊)-晋简王(朱新典)-晋惠王(朱慎鋷)-晋穆王(朱敏淳)-晋王(朱求桂)李自成攻陷山西,晋王朱求桂与秦王朱存枢均被俘,入北京,不知所终。

4 燕王,建藩国于北平府明成祖(朱棣)燕王朱棣以一隅灭天下,四年“靖难”,攻破南京,夺得帝位,迁都北平,改名北京,传14帝,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

5 周王,建藩国于河南开封府周定王(朱橚)-周宪王(朱有炖)-周简王(朱有爝)-周靖王(朱子垕)-周懿王(朱子驩)-周惠王(朱同镳)-周恭王(朱睦审)-周庄王(朱朝堈)-周敬王(朱在铤)-周端王(朱肃溱)-周王(朱恭枵)崇祯十四年冬,李自成攻开封,朱恭枵出告示,杀贼一人者,赏黄金50两,贼久攻不克解围散去。

明年四月,李自成再围开封,决河灌城,死者数十万,城破后,朱恭枵及其家眷被明军救出,不久去世,其孙南走,死于广州。

6 楚王,建藩国于湖广武昌府楚昭王(朱桢)-楚庄王(朱孟烷)-楚宪王(朱季堄)-楚康王(朱季埱)-楚靖王(朱均鈋)-楚端王(朱荣氵戒)-楚愍王(朱显榕)-楚恭王(朱英佥)-楚王(朱华奎)张献忠劫掠湖广,兵至武昌,俘虏朱华奎,沉入江中,诸子嗣无幸免者。

崇祯皇帝自缢后其儿子们究竟去了何方

崇祯皇帝自缢后其儿子们究竟去了何方

崇祯皇帝自缢后其儿子们究竟去了何方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国之君。

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

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其性格刚愎自用。

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已处于内忧外患交集的境地,加之其性格原因使其在施政和用人方面屡屡出错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为江山社稷而死,终年35岁,在位17年。

庙号思宗,后改毅宗、怀宗。

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葬于十三陵思陵。

登基朱由检,于公元1622年封为信王。

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

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

朱由检继位伊始,就是大力清除阉党。

天启七年十一月,朱由检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

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

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

崇祯皇帝谈笑间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兴的可能。

当时的明王朝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的烽火愈燃愈炽,而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

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

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

勤于政务,事必躬亲。

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

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

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

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朱由检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

但因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

朱元璋竟有百万子孙?明亡后,他们都去了哪里?

朱元璋竟有百万子孙?明亡后,他们都去了哪里?

朱元璋竟有百万子孙?明亡后,他们都去了哪里?文/王逸风皇帝多女人,也就多子女。

这一点,在大明朝体现得特别明显。

朱元璋可能因为自己是屌丝出身,对后代的生活问题考虑得特别周到。

他在世时,制定了一揽子计划,就是他死之后这些皇子皇孙们怎么办。

朱元璋是怎么规定的呢?朱元璋共有子26人。

他这些儿子基本都封了王。

不过这些王和汉朝时期的同姓诸侯王有很大不同。

他们有王位,却没有固定的封国,所封之地的老百姓确实需要负担王室的生活,缴税,服劳役等等。

但藩王没有行政治理权力,他们管不了当地的行政和军事,这就有效杜绝了藩王造反。

当然,这只是理想,事实上,明代一直有藩王造反。

明代藩王的待遇很高。

朱元璋生怕他的儿孙们饿着,给他们制定了很高的待遇标准,比明朝官员的待遇不知好多少倍。

明代藩王还有一个很大的特权,就是俸禄很高而可以不做事。

也就是说,只领薪水不做事。

那要这些藩王做什么呢?只要好好享福不造反就可以了。

朱元璋认为他的这个搞法很聪明。

既解决了儿子们的生计,又降低了国家的政治风险。

可惜,他想错了。

他才死没几年,燕王朱棣就造了建文帝的反。

朱元璋还搞错了一件事。

那就是他低估了这些王爷的造人能力。

这些藩王,拿着高薪,屁事没有,还不得天天找女人。

结果,就生了许多娃。

他们的娃,又很少有饿死的。

结果,越繁殖越多。

据研究,明宗室人口到明亡之际可能已达百万人。

这实在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明朝藩王大都有很多封地,每逢大事还受到皇帝很多封赏。

结果,到最后,国家的好地都被藩王霸占,他们作威作福,成为社会的寄生虫。

而且欺压百姓,恶事做绝。

养百万闲人,估计比养百万大军还耗钱。

明末的军饷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就跟宗室人口过多开支过大有很大关系。

但是,在王朝末期,身为皇室子孙,就不一定那么享福了。

明亡之际,朱元璋的百万子孙,其实下场多很凄惨,而且,几乎被杀戮殆尽,剩下的要么隐姓埋名,要么改了别姓。

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起义后,第一个复仇对象就是老朱的子孙。

这二位,简直是逢朱必杀,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明朝的皇室家族

明朝的皇室家族

明朝的皇室家族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它的统治者为明朝的皇室家族。

明朝的皇室家族自建立之初至明朝灭亡,历经十五代的帝王,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一、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后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其卓越的统治才能,夺取了元朝的统治权,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尊号“太祖皇帝”。

他以其杰出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干,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随后,朱元璋的儿子们接续相位,先后为明朝掌控国家大权。

二、明朝中兴之帝朱棣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由于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精心统治和改革,使明朝进入了中兴时期。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改革,使明军变得更加强大,并且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朱棣在位期间,明朝疆域扩展,经济繁荣,对海外扩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明朝后期的皇帝明朝的后期,由于一系列不良政策和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在这一时期,虽然皇帝们仍然具有王权,但已经难以阻挡明朝的衰败。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在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不幸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四、明朝皇室家族的影响明朝的皇室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皇帝们通过政治手腕和决策,不仅影响了明朝的兴衰,也对后来的政权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明朝的皇室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在国家的统治、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后期明朝走向衰落,但明朝的皇室家族依然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笔宝贵财富。

崇祯帝三子的结局

崇祯帝三子的结局

崇祯帝三子的结局
崇祯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明朝灭亡之前,他有三个正式登基的儿子。

他们分别是:皇太子朱慈烺、髙宗朱慈炳和鄂王朱慈烨。

崇祯帝在北京城失守后,在煤山投水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他的三个儿子在他死后的命运也是不幸的,他们的下场如下:
1. 皇太子朱慈烺:在崇祯帝死后,他成为了新的皇帝,但是仅仅十多天后,他被李自成军队占领了北京,被迫投降。

几个月后,他被李自成处决了。

2. 髙宗朱慈炳:朱慈炳在父亲死后声称自己即位,但是他的统治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不久后,清军进入北京,朱慈炳被迫退位,并被保送到北京的一家庄园避难。

3. 鄂王朱慈烨:朱慈烨是崇祯帝的小儿子,在明朝灭亡后,他曾投奔清朝,在康熙元年(1662年)曾被清朝朝廷任命为云南巡抚。

但是他不满清朝封爵太低,后来与清朝朝廷闹翻,流亡到缅甸,最终在那里去世。

综上所述,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在明朝灭亡后的命运都十分悲惨。

他们中只有鄂王朱慈烨逃过了清朝的追杀,但也因为与清朝不和而流亡生涯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明朝朱氏皇族的归属

明朝朱氏皇族的归属

明朝朱氏皇族的归属明朝朱氏皇族的归属历史庞大的明朝皇族——凤阳朱氏数十万成员,大部分在第一场劫难中被农民军屠杀了。

另一部分又在抗清保国的战争中壮烈殉国了。

除了这两部分外,在这场空前浩劫中侥幸逃生的皇族成员,又开始了更加艰难的生活据历史记载,在明清鼎革之际,有一部分皇族成员,如皇太子朱慈(火+良)、崇祯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火+召),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代王朱传(火+齐),先被李自成农民军俘虏至北京。

清抹攻陷北京后,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马乱中失踪,生死不如,下落不明,一直成了历史疑案。

为了躲避满清的迫害,一部分皇族成员,在国破家亡之后,纷纷隐姓埋名,或窜伏山林,或辗转流徙,开始了艰难的逃亡生活。

如出自宁藩的宗室八大山人,在明亡后,便自动放弃了朱姓,自号雪个,后来干脆出家当了和尚,只是把明朝灭亡的日期,偷偷地组成花押签在他的画里,以志不忘自己是大明子孙。

周藩分支安昌郡王朱肃渣,在安昌沦陷后,逃往浙东,投奔鲁监国以海。

舟山失败,他战死,其子安昌长子朱某年幼,被母妃携带逃出,后为躲避清廷迫害,来到杭州杭净寺,出家拜豁堂和尚为师,做了和尚,后来到松江一个荒野破庵中偷生。

母妃临死时将王印交给儿子,庵中僧人走漏了消息,结果安昌王长子仍被官府抓捕处死,同庵僧人受牵连而死者数百人。

而在广东梅县地区也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北京沦陷后下落不明的太子朱慈(火+良),其实与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的嘉应人李七淳一起潜回了李的家乡梅县。

后为躲避清廷,太子也削发为僧,取法号“(大下面加罗)和尚”。

并在梅州阴那半山中人迹罕到之处,建了一座庙,名叫“紫殿”,又叫“圣寿寺”,后便老死在此深山中。

死后,他被当地人尊为“太子菩萨”。

《清稗类钞·姓名类》记载,明亡后,“天潢贵胄,转徙流亡,无不改姓自晦”。

《罪惟录·楚昭王桢传》也记载,楚藩分支祁阳王朱某,在明末楚藩沦陷后逃到福建。

后福建沦陷,他与一个叫严炜的书生一起“更姓名入瑶中自保”。

明穆宗庄皇帝的后妃子女们

明穆宗庄皇帝的后妃子女们

明穆宗庄皇帝的后妃子女们明穆宗庄皇帝的后妃子女们明穆宗庄皇帝朱载垕(1537-1572),世宗嘉靖帝第三子,母杜康妃。

嘉靖十六年(1537年3月4日)生。

1566-1572年在位,隆庆六年(1572年7月5日)因病去世。

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葬昭陵。

01 皇长子朱翊釴(1555-1559),孝懿庄皇后李氏生,五岁殇。

隆庆元年追谥宪怀太子。

02 皇长女蓬莱公主(1557-1557),穆宗嫡长女,母孝懿皇后李氏。

嘉靖三十六年正月生,嘉靖三十六年八月殇,未封。

礼部请用郡主之礼葬,皇祖嘉靖帝诏以减半。

隆庆元年正月,追册为蓬莱公主。

03 皇次女太和公主,嘉靖三十九年(1560)八月殇。

隆庆元年正月,与蓬莱公主同日追册。

04 皇次子朱翊铃(1562-1562),母无考,早殇,葬金山。

隆庆元年追谥靖悼王。

05 皇三子朱翊钧(1563-1620),孝定皇后李氏生。

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

隆庆六年,10岁即位。

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06 皇三女寿阳公主朱尧娥(1565-1590),孝定皇后李氏生。

嘉靖四十四年四月初九日生,万历九年(1581)下嫁侯拱辰。

万历十八年九月十八日公主薨。

07 皇四女永宁公主朱尧媖(1567-1594),孝定皇后李氏生。

隆庆元年二月生,万历十年二月下嫁梁邦瑞。

万历十年四月十八日邦瑞卒。

万历二十二年六月初五日,公主薨,年二十八。

08 皇四子朱翊镠(1568-1614),隆庆二年生,生四岁而封。

万历十七年之藩卫辉。

四十二年,皇太后哀问至,翊镠悲恸废寝食,未几薨。

世子常淓幼,母妃李氏理藩事。

四十六年,常淓嗣。

顺治二年六月降清。

河南省新乡的潞简王墓1996年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9 皇五女瑞安公主朱尧媛,李贵妃所生,神宗同母妹也。

万历十四年二月下嫁万炜。

崇祯二年薨。

所产子及庶子长祚、弘祚皆官都督。

炜官至太傅,管宗人府印。

国变,同子长祚死于贼。

朱元璋后代沦落至今 家中仅剩一张皇帝龙椅

朱元璋后代沦落至今 家中仅剩一张皇帝龙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元璋后代沦落至今家中仅剩一张皇帝龙椅
导语: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朝代,明朝共传了12代,经历了16个皇帝,总共276年,直到1644年,李自成杀入...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朝代,明朝共传了12代,经历了16个皇帝,总共276年,直到1644年,李自成杀入紫禁城,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身亡,明朝结束。

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就有各地藩王被分封到各地,后来李自成兵败,清军入关,但是明朝朱氏家族并没有完全被赶尽杀绝,因为遍布全国各地,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杀完,有些人改名换姓了,也找不到,这不,在浙江浦江县田后蓬村,这里就住着一户朱元璋的后人。

田后蓬村又叫“南京村”,有将近40户人家,大约150多人,这里的村名不仅说当地方言,还会将“南京话”,而且大多数人都是姓朱,村里还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一个名叫朱国栋的老人,他家里还有一张龙椅。

朱国栋今年60多岁了,他自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裔,自从朱棣称帝后,他的祖先就被分封到安徽一带,世代居住在此,后来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朱国栋的祖先为了保住皇室最后的遗物,把一张龙椅藏到一个山洞里,官府来搜查时,就没找到。

后来朱国栋的先人就在当地隐居起来,隐姓埋名过了200多年,直到清朝灭亡,又回复了朱氏姓氏,并自称是朱元璋后裔,同时还保留着当初那一张龙椅。

据专家鉴定,朱国栋的这张龙椅的确是明朝初年产物,是用上等的“皇帝木”(金丝楠木)制作而成。

听说朱国栋家里有龙椅,不少古玩收藏者慕名而来,这张龙椅做工精良,采用皇家选料制作,虽然经过了数百年,但并无裂痕,由于这
生活常识分享。

朱元璋的26个儿子简介

朱元璋的26个儿子简介

朱元璋的26个儿子简介朱元璋的26个儿子简介:懿文太子朱标生卒年:1355年—1392年朱元璋长子,生母为马皇后,朱元璋称吴王时便被立为世子,洪武元年(1368年)被立为皇太子,深受朱元璋喜爱,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生有五子,长子早夭,次子朱允炆后登基为帝,即建文帝,靖难之役后三子、四子和朱允炆的后代被全部圈禁在凤阳,五子则被圈禁在懿文太子陵中。

秦愍王朱樉生卒年:1356年—1395年朱元璋次子,生母为马皇后,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于西安,是十三塞王之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樉为人下毒而死,王妃王氏(王保保之妹)殉葬,谥曰愍。

生有六子,长子嗣爵秦王,秦王一脉一直延续至明朝灭亡,其余诸子皆受封为郡王。

晋恭王朱棡生卒年:1358年—1398年朱元璋第三子,生母为马皇后,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晋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于太原,是十三塞王之一,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棡病逝,谥曰恭。

生有七子,长子和三子先后嗣爵晋王,晋王一脉一直延续至明朝灭亡,其余诸子皆受封为郡王。

明成祖朱棣生卒年:1360年—1424年朱元璋第四子,生母为马皇后,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于北平,是十三塞王之一,建文帝即位后,发动靖难之役,即皇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庙号太宗,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

生有四子,长子继承帝位,帝系一脉一直延续至明朝灭亡,次子、三子皆受封为亲王,幼子早夭。

周定王朱橚生卒年:1361年—1425年朱元璋第五子,生母为马皇后,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于开封,建文帝时期被贬为庶人,永乐靖难后恢复爵位,洪熙元年(1425年)去世,谥曰定。

揭秘: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们

揭秘: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们

揭秘: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们本文导读: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长子朱标立为太子,第九子和第二十六子早殇之外,其他二十三个儿子均封为藩王。

朱元璋的理想是让他们能“上卫王室,下安生民”,以保朱家大明,国泰安康,千秋万代!他们的表现如何呢!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实行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严惩贪官;下令解放奴婢;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朱元璋去世,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由于长子朱标于1392年病逝,朱元璋的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即建文帝。

朱允炆系朱标第二子,长子朱雄英早夭。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二十二岁的小伙子上台后加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是个比较有责任心的年轻皇帝,史称“建文新政”。

那些诸王由皇子一下子变成了皇叔,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什么表现呢!失去老子管制,小侄子能管住他们吗!第一年,大家相安无事,老子朱元璋刚走,比如以北方燕王朱棣为首的几个藩王,手中都拥有重兵,虽对皇位有点想法,也只能放在心里默念默念。

导火索是年轻的建文帝太超至过急了,他接受大臣齐泰、黄子澄建议,决定削藩。

建文帝首先拿腐败违法分子下手,下令将朱元璋的五子周王朱橚抓起来法办,削去王爵,降为平民。

接着又将朱元璋的十八子岷王朱楩、十三子代王朱桂、七子齐王朱榑的王爵先后削去。

十二子湘王朱柏因人告发谋反,诏命其赴京师询问,吓得自焚而死,时年二十九岁,时间是1399年5月。

建文帝上任一年时间,便砍瓜切菜地废了五位叔叔的藩封,这速度也是有点儿快了。

拥有重兵的北方燕王朱棣,朱元璋的四子,深感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了,他不愿束手就擒,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五日起兵,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经过三年战争,推翻了建文皇帝,夺取了帝位。

明朝藩王的世子继任藩王,那其他的儿子们怎么办呢?看完就明白了

明朝藩王的世子继任藩王,那其他的儿子们怎么办呢?看完就明白了

明朝藩王的世⼦继任藩王,那其他的⼉⼦们怎么办呢?看完就明⽩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历经数⼗年的与各地义军的争⽃,最终笑到了最后,朱元璋于南京正式登基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

⽽此时登基不⾜数⽉的朱元璋就决定了⼀件影响⼤明后世存亡的事件,他说到“天下之⼤,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民,今诸⼦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朕⾮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这件事就是效仿商周分封诸侯,当然明朝的诸侯叫藩王,⽽且也有别于商周的诸侯王。

明朝的藩王是“分封⽽不锡⼟,列爵⽽不临民,⾷禄⽽不治事”。

就是说明朝的藩王虽有封地和亲王的爵位,但是其封地的所有权还是皇帝的,⽽虽有亲王的爵位但却管不了封地的百姓,同时虽有俸禄但却不参与朝政。

但是不管如何明朝前期的藩王实⼒却也是极⼤的,他们拥有⾃⼰的军队和⾂属,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朱允炆登基的时候,他才会急着去削藩,在那个时候再不削藩,那些藩王的权⼒⾜以影响到皇帝本⾝。

不过最终朱允炆还是失败了,他也成为第⼀个被地⽅的藩王兵变打下皇位的⼤⼀统王朝的帝王,从这点我们就可以想象当时地⽅藩王的权势是多么的强⼤。

不过当曾经的燕王朱棣登基后,他也发觉藩王对于皇权的影响。

所以他虽未再削藩,却对藩王做出了种种的限制,最终形成了“藩禁”,⾃朱棣后诸如藩王不得军队,亦不得⼲预朝政、所有宗室均不得⼊朝为官,亦不得从事⼯商业、两藩王之间⾮经奏准不得见⾯、宗室⾮诏不得踏出封地半步,亦不得私⾃还京,甚⾄到后期藩王跟谁结婚都得由皇帝决定。

可以说⾃朱棣之后的藩王虽地位还在,但实际上就是⼀头头被圈养的猪,他们不能⼲任何事情就只能在⾃⼰的⼀亩三分地中混吃等死。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在解答明朝藩王对于明朝的危害的啦。

⽽是来回答题主所问的明朝藩王的世⼦继任藩王,其他的⼉⼦是怎么安排的。

⾸先明朝皇帝的⼉⼦不管他的能⼒如何,只要是皇⼦⼀律封亲王,岁禄万⽯。

后亲王的嫡长⼦到⼗岁就会被封为王世⼦,视为⼀品,同时如果后有嫡长孙出⽣则会被⽴为王世孙,同样视为⼀品,之后亲王去世则嫡长⼦继亲王位,若亲王还没去世嫡长⼦去世,则之后有嫡长孙继亲王位。

1644年,崇祯皇帝自杀以后,他的5个子女都去哪了?

1644年,崇祯皇帝自杀以后,他的5个子女都去哪了?

1644年,崇祯皇帝自杀以后,他的5个子女都去哪了?展开全文公元1644年正月,在西安称帝之后的李自成,率领20多万农民军向北京进发。

一路上虽然也遭到了抵抗,但是在这年3月,农民军还是包围了北京城。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退无可退,他最终在煤山自缢殉国。

而他留下的那些子女却成了一个谜团,那么在城破以后,崇祯的子女们都去哪了呢?一、三个儿子一个也没能跑出去崇祯皇帝一共有7个儿子、7个女儿,不过存活下来的只有3儿2女,其余的已经夭折。

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炯、定王朱慈焕。

崇祯之所以没有撤退,和他不服输的性格有关。

他一方面让南京做好迎接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命令驻守宁远一带的吴三桂火速增援北京。

结果吴三桂的援兵没来,李自成的农民军反而包围了北京城。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退无可退,说什么也逃不掉了。

为了保住皇家的血脉,他命令亲信太监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分散突围。

哪怕有一个儿子逃到南方,将来也可以为父报仇。

同时他还担心自己的女儿们农民军玷污(这样的事情,李闯贼的部队没少干),为了保住皇家的尊严,他拔剑砍死了自己的女儿。

在这里需要说一句,有一个女儿长平公主当时确实没有死。

不过并不是电视剧中的独臂神尼,长平公主死于顺治时期,不可能出现在康熙前期。

崇祯皇帝自己在煤山自缢殉国,可是很不幸,他的太监们太不给力,三个儿子一个也没能逃出去。

他们全部落到了李自成的手里,成为李自成要挟吴三桂和南方明朝势力的王牌。

可惜的是在那场至关重要的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一败涂地,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

他自己带着残部狼狈逃回北京,崇祯的三个儿子不知去向。

李自成随后率领部队向山西方向撤退,他准备修整以后再卷土重来。

与此同时,吴三桂引导满洲八旗已经进入了北京。

顺治小皇帝在北京祭天,似乎自己才是整个天下的主人。

在他之后,南方明朝势力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

二、三位皇子不同的历史结局颇感意外崇祯三个儿子的结局是完全不同的,先说一下太子朱慈烺。

如果当时他能够逃到南方去,作为天然的皇位合法继承人,他绝对会成为下一任皇帝。

明朝灭亡时,开国功臣的后代们哪儿去了?

明朝灭亡时,开国功臣的后代们哪儿去了?

明朝灭亡时,开国功臣的后代们哪儿去了?文章转载自:最爱历史大明王朝不是一天建成的。

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贫民发家,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终力摧群雄,驱逐胡虏,平定天下。

这一切,离不开其手下众多能人志士、精兵强将的辅佐。

洪武年间,朱元璋两次大封功臣,一次是洪武三年(1370年),徐达、李文忠等名将征西、征北凯旋而归,朱元璋封徐达等六人为公,汤和等二十八人为侯,刘基为诚意伯。

另一次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以“平西番功”封沐英为西平侯,留滇镇守,两年后再封蓝玉等十三人为侯。

起初,朱元璋对老部下们优待有加,明确了爵位承袭制,许诺公侯皆世世承袭,赐诰命与铁券,又与部分功臣联姻,甚至将一些功臣之子带到身边培养。

郑国公常茂是常遇春长子,年纪尚幼,朱元璋为表关爱,特许他若以后无子,爵位兄终弟及,并让他与皇子们共同读书、饮食。

此时的朱元璋可谓仗义,跟着老朱干革命,荣华富贵享不尽。

在明朝200多年的历程中,这些功臣家族的命运又是如何呢?伴君如伴虎,开国功臣家族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到头,先后遭到了朱元璋和朱棣的打压。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事发,牵连者多达上万,开国功臣家族的鼎盛时代宣告结束。

许多勋臣、宿将彻底退出政治舞台,家族就此衰落。

靖难之役,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长兴侯耿炳文父子、诚意伯刘基之子刘璟等为代表的开国功臣家族又在政治站队上选择了建文帝,名字都让朱棣记在小本子上,等着秋后算账。

朱棣夺位后,这些勋臣家族大多遭到清洗,被削夺爵位,甚至沦为平民。

▲明成祖朱棣画像虽说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为朱棣送上了“神助攻”,他被建文帝拜为大将军后,面对燕军屡战屡败,还在燕军逼近南京时开金川门迎敌,导致南京失守,实为朱棣一大帮手。

公事公办,永乐年间,李景隆还是遭到罢黜,一度贬到辽东戍边,削去功臣称号。

到永乐末年李景隆去世,昔日显赫一时的曹国公家族迁回南京,家属仅剩14名,还被监禁在锦衣卫镇抚司,二十年后才被开释。

明代勋臣家族退出中枢之后,处处受到节制,反而不断激发参与政治的欲望,一心想投入到权力的游戏中。

朱元璋26个儿子的最终下场

朱元璋26个儿子的最终下场

朱元璋26个儿子的最终下场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

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100万人之多。

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

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

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来不是免费的……朱元璋的儿子的下场明皇族的人口爆炸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

这确实也是明代中叶以来许多王府遇到的难题。

庆成王的儿子们也大多继承了父亲出众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长子的儿女总量后来也达到了70人。

庆成王在儿女数创纪录的同时,孙子辈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63人,曾孙辈更多达510人。

就是说他的直系后代这一年已达767人,再加上众多的妻妾女眷,整个庆成王府中,“正牌主子”就1000多人。

庆成王肯定无法认全记清所有家庭成员。

除非给儿孙妻妾们编号统计,否则很难想像他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王府。

朱元璋“大部制”改革废掉丞相马皇后,野史记名马秀英,也有称马腊梅。

安徽宿州人。

庆成王一府的人口增长,仅仅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一个缩影。

朱元璋建国之初,分封子孙于各地,“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

这些王爷好比种子,一二百年过去后,在各地繁衍出的数量十分惊人:山西一省,洪武年间只有一位晋王,到了嘉靖年间,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增长到1851位。

洪武年间河南本来也只有一位周王,到了万历年间,已有了5000多个皇族后代……据明末徐光启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数每30年左右即增加一倍。

而当代人口史学者推算的结果是,明代皇族人口增长率是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10倍。

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近百万人之多。

人口如此急遽膨胀,是由于背后强大的制度驱动。

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至为冷酷。

他对百姓、对大臣、对故交、对妻妾,都冷血无情。

唯有在自己的子孙面前,他却满面慈祥,温柔体贴得无以复加。

明朝灭亡后一百多万皇族下场竟如此悲惨被农民军和清军赶尽杀绝

明朝灭亡后一百多万皇族下场竟如此悲惨被农民军和清军赶尽杀绝

明朝灭亡后一百多万皇族下场竟如此悲惨被农民军和清军赶尽杀绝朱元璋是个穷苦人出身的皇帝,他当了皇帝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吃苦受累。

制定了很多优待朱姓皇族政策,明朝皇族整天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除了生孩子,就没其他事可干。

这也使得朱姓的皇族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到了崇祯年间,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已经有一百多万了。

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崇祯上吊,大明灭亡后,这一百多万的皇族下场如何?明朝末年朝政腐败,中原各地又天灾不断,致使民不聊生。

因此李自成.张献忠等,纷纷揭竿而起。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在那个时代各地朱姓皇族是最有钱的,因为他们都是霸占很多农民的田地。

每年朝廷都会给他们发的一笔巨额生活费,他们又可以在封地内收税还不用交税。

所以那些皇族个个富得流油。

这些皇族整天鱼肉百姓,自然成了农民起义军的清除对象。

当时分散在各地的朱姓皇族只要落到农民军手里就对没什么好下场。

万历皇帝的小儿子福王朱常洵全族除了长子朱由菘外其他都被李自成杀光,家产被李自成拿去充当军饷。

襄阳王朱挧铭一脉被张献忠杀光杀。

家产也被抢走。

这些还只有史料记载的。

北方被农民起义军占领后,有一些皇族就逃到南方建立南明。

如上面讲的福王的小儿子朱由崧,他逃到南京,被南京的官员拥立建立了弘光政权,抵抗清军和农民军,之后还有其他朱姓皇族建立的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

但这些小朝廷都因内斗被清朝所灭,这些皇族也都被清廷处死。

经过农民军和清军的屠杀,朱元璋一百多万子孙所剩无几,剩下的远支皇族在灭国杀身之祸来临时,选择改名换姓,夹着尾巴做人,只求苟活于世。

虽然皇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在王朝末期,最惨的也就是皇族,性命都难保。

朱元璋后人现状如何?隐居于浙江农村,家中藏着朱元璋的“龙椅”

朱元璋后人现状如何?隐居于浙江农村,家中藏着朱元璋的“龙椅”

朱元璋后人现状如何?隐居于浙江农村,家中藏着朱元璋的“龙椅”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那么,他的后人是否还存在于世?如果存在,他们的现状如何?浙江有一位老农名叫朱国栋,他自称朱元璋后人,并有“龙椅”为证,因此成了网络红人。

朱国栋住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田后蓬村,村里有100个朱氏族人。

按朱国栋的说法,这些人都是朱元璋的后人。

这些人都有很强的身份认同,自发建立了“朱氏宗祠”,以此祭奠朱氏祖先。

朱国栋表示,自己的祖上是明朝宗室旁系,在战乱之际逃到了江浙地区,最后在田后蓬村扎下了根。

清朝建立后,前辈们为了保命,不得不改名换姓,隐藏身份,在这个小山村里繁衍后代。

直到清朝灭亡,他们才终于恢复原本的姓氏,改回朱姓。

历史资料显示,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维护统治,先后将24个儿孙安排到全国各城市,封为一方藩王。

朱棣登上皇位后,实行“削藩”,剥夺了各地藩王的兵权。

于是,藩王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钱粮,便力求多生孩子。

这样一来,朱氏子孙的人口剧烈膨胀,在万历年间,其人数甚至达到了15万。

后来,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在改朝换代之际,朱家子孙基本都被大清官兵赶尽杀绝,但可能也有旁系子孙侥幸在战乱中逃脱,藏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

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国栋是朱元璋的后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况且,朱国栋还真的有“证据”——一把“龙椅”。

他表示,祖上留下的东西很多,但大部分物品都在战乱中丢了,还有一部分在遭遇天灾吃不上饭的时候卖了,现在只剩一把朱元璋坐过的“龙椅”了。

这把“龙椅”外形破旧,但材质是名贵的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是一种非常优质、奢华的珍稀木材,在古代,它备受皇家青睐,常常被用来制作皇宫里的家具。

经过专家鉴定,这把“龙椅”确实是明朝文物,不过,朱元璋是否坐过,就无从判断了。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有富商曾表示想用高价买下这把“龙椅”,但朱国栋义正词严地拒绝了,说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东西,就算别人给一千万元,他都不会卖。

明朝灭亡,朱家后人结局大不同,隐姓埋名者却笑到了最后

明朝灭亡,朱家后人结局大不同,隐姓埋名者却笑到了最后

明朝灭亡,朱家后⼈结局⼤不同,隐姓埋名者却笑到了最后明朝,是⼀个特⾊⽐较鲜明的朝代。

我们都知道,从朱元璋到崇祯皇帝,这个朝代没有出现过傀儡皇帝,皇权被牢牢抓在皇家⼿⾥。

明朝疆域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崇祯皇帝⼼有余⽽⼒不⾜,君⾂不同⼼,内忧外患,导致最终⼤明灭亡,⼀部分⼈逃出去,建⽴了南明政权,⼜撑了⼀段时间。

朱家⼈还有很多没有在战乱中死去,⽐如皇太⼦朱慈良,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代王朱传等朱家后⼈都存活下来了,结局不⼀。

明朝皇帝朱家后⼈有很多归隐⼭林,从此只想过太平⽣活的。

甚⾄,在明朝灭亡后,他们把姓⽒也⼀并改了,但是他们始终记得明朝灭亡的⽇期。

安昌沦陷后,朱宿渣逃往浙东,不幸战死。

他的⼉⼦逃了出来,为了活下来,不惜隐姓埋名当了和尚,⾄今没⼈知道他的名字。

⽽他的母亲把王印交给了他,却被别有⽤⼼的⼈知道,导致整个寺庙⼏乎被灭。

还有⼀部分朱家⼈投降了满清,虽然明朝君王死社稷,天⼦守国门。

但是仍有⼀部分⼈想活下来,蝼蚁尚且偷⽣,更何况是⼈呢。

⽐如潞王朱常,投降满清后主要⽤于安抚天下百姓,使⼤家看起来满清是仁慈的。

他们被安置在⼭东和河南⼀带,享受优待。

朱元璋有些⼈是不肯投降的,他们隐姓埋名,平淡⼀⽣。

浙江有⼀个村⼦,就是朱家⼈的逃亡之地。

他们改了姓,躲避满清追杀。

他们的村⼦被外⼈称为“南京村”,他们学会了浙江话,但是还带有南京⼝⾳。

他们是朱元璋的后代,⼏经周折才在这⾥存活下来。

当然,⼝说⽆凭,这个村⼦⾥留着⼀件珍贵的⽂物,那就是朱元璋坐过的椅⼦。

专家鉴定,这个楠⽊椅确实是明朝初期的⽂物。

虽然不能证明是否是朱元璋坐过的,但是已经很有说服⼒了。

他们的祖先虽然隐姓埋名,近年来才恢复朱姓,但是他们既没有投降,⼜没有被杀,过最平淡的⽇⼦,不⽤担惊受怕,是真的笑到最后的⼈。

建文帝朱允炆消失之后,他的子女都怎么样了?都死了吗

建文帝朱允炆消失之后,他的子女都怎么样了?都死了吗

建文帝朱允炆消失之后,他的子女都怎么样了?都死了吗本文导读:明成祖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时,皇宫失火,最后他们只发现了几具尸体,而朱允炆不知所踪。

据说这几具尸体其实就是朱允炆和朱允炆皇后以及长子朱文奎的。

但是,后世的人不愿意相信朱允炆死在了这场大火里,于是就有了朱允炆乔装成和尚,逃出皇宫,在某个地方隐姓埋名的说法。

当众人的焦点都关注到“失踪”的朱允炆身上时,很多人却遗忘了另一个人,那就是朱允炆留下来的次子朱文圭。

失去的人已经找不回来,留下来的人才重要。

京城被朱棣攻破,皇宫也被朱棣占领之时,朱允炆的小儿子朱文圭只有两岁,还是个奶娃娃。

失去父母兄长的朱文圭几乎是立刻就被朱棣幽禁了起来,朱棣夺皇位本就不得人心,因此他只好留朱文圭一命,但却将其长期囚禁在中都广安宫,长达五十年之久!时过境迁,明朝皇帝已经传到了第六任,即明英宗手里。

明英宗第一次在位时期,他被弟弟朱祁钰夺去了皇位,之后英宗被迫成为太上皇,被软禁在南宫,八年之后,英宗发动了夺门之变复辟,重新拿回皇位。

明英宗复位时,朱文圭已经被囚禁了五十多年,被称作“建庶人”。

英宗对同样被囚禁的朱文圭动了恻隐之心,他说:“亲亲之意,实所不忍。

”他很不忍心再继续囚禁朱文圭,就打算将其释放。

臣子劝英宗,他们担心将朱文圭放出来以后,朱文圭会谋生反叛之心。

英宗说,如果他要造反,这也是天意,就这样吧。

最后,英宗释放了朱文圭。

朱文圭被幽禁多年,期间从未踏出广安宫一步,连牛马都不认识!为了让朱文圭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英宗特意派人在凤阳修建房屋给他,还赏赐给他妻子,希望他能留下后代。

据说,朱文圭知道自己被释放的消息以后,喜极而泣,非常感谢英宗。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朱文圭被释放的时候已经五十六七岁了,他从没和外界接触过,被释放不久就去世了。

天顺三年,淮扬巡抚都御史滕昭上奏,他请求将建庶人、吴庶人重新送去给军队看守,明英宗没有同意。

此时,朱文圭已死,所以一般都认为这里所说的建庶人指的是朱文圭的子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皇室后裔的下落以及他们后来的生活庞大的明朝皇族,凤阳朱氏数十万成员,大部分在第一场劫难中被农民军屠杀了,另一部分又在抗清保国的战争中壮烈殉国了。

除了这两部分外,在这场空前浩劫中侥幸逃生的皇族成员,又开始了更加艰难的生活。

据历史记载,在明清鼎革之际,有一部分皇族成员,如皇太子朱慈烺、崇祯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代王朱传(火+齐),先被李自成农民军俘虏至北京。

清抹攻陷北京后,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马乱中失踪,生死不如,下落不明,一直成了历史疑案。

为了躲避满清的迫害,一部分皇族成员,在国破家亡之后,纷纷隐姓埋名,或窜伏山林,或辗转流徙,开始了艰难的逃亡生活。

如出自宁藩的宗室八大山人,在明亡后,便自动放弃了朱姓,自号雪个,后来干脆出家当了和尚,只是把明朝灭亡的日期,偷偷地组成花押签在他的画里,以志不忘自己是大明子孙。

周藩分支安昌郡王朱肃渣,在安昌沦陷后,逃往浙东,投奔鲁监国以海。

舟山失败,他战死,其子安昌长子朱某年幼,被母妃携带逃出,后为躲避清廷迫害,来到杭州杭净寺,出家拜豁堂和尚为师,做了和尚,后来到松江一个荒野破庵中偷生。

母妃临死时将王印交给儿子,庵中僧人走漏了消息,结果安昌王长子仍被官府抓捕处死,同庵僧人受牵连而死者数百人。

而在广东梅县地区也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北京沦陷后下落不明的太子朱慈烺,其实与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的嘉应人李七淳一起潜回了李的家乡梅县。

后为躲避清廷,太子也削发为僧,取法号“(大下面加罗)和尚”。

并在梅州阴那半山中人迹罕到之处,建了一座庙,名叫“紫殿”,又叫“圣寿寺”,后便老死在此深山中。

死后,他被当地人尊为“太子菩萨”。

《罪惟录》记载,有某支宗室出生的诸生,明亡后绝望出家,初在无锡太子庵做和尚,后人又在界灯寺做住持,法号个纳,能诗会画,在当时颇有名气,但从不与人讲起旧时故事。

还有一部分明朝宗室成员,则被迫投降了清朝,接受满人的统治,以使家族免遭绝嗣断代之劫。

前期投降清朝的有潞王朱常淓其后裔不明。

最后也是最大一批投降清朝的是逃到台湾的那一批。

当年国姓爷郑成功父子收复台湾后,优礼宗室,所以1661~1663年间,有大批宗室成员渡海来到台湾。

如1663年,辽藩长阳郡王之子宁靖王朱术桂保护鲁监国朱以海妃陈氏及遗腹子朱弘桓东渡至台湾。

此间来台湾避难的还有泸溪郡王朱慈(火+著)、泸溪郡府将军朱慈某、奉新郡府将军朱慈(火+广)、奉南郡王朱和睦、益王朱怡镐、舒成郡王朱慈(火+喜)、乐安郡王朱义浚、巴东郡王朱尊(氵+柬)。

这些宗室皇子王孙们受到郑氏父子礼遇,在台湾留居几十年。

但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施琅攻陷台湾,郑氏政权降清,逃到这里的明朝宗室大都被俘,被迫投降,接受满清统治。

据说当年施琅来到台湾,立即收缴这些皇族宗室的谱牒和印信。

清王朝至此一统全国,大局稳固,便假示宽仁,没有再杀害这批明朝宗室遗民,而是将他们强迫内迁大陆,安置于山东、河南等郡县。

这部分宗室后裔因此能够传递下来。

在台湾失陷时,宁靖王朱术桂不忍做亡国奴,上吊自杀殉国。

他没生子,以比他低一辈的益王朱怡镐之子为嗣,取名朱俨珍,当年才七岁。

据史书记载,这位朱俨珍被强迁回到大陆后,于1693年被清王朝安置在河南开封府杞县,后裔遂居于此。

据资料表明,宁藩的一部分宗室
后裔,明亡后仍留居江西,直到今天,仍是江西朱氏中的重要一支。

这支家族在清末民国时还续修了《江西八支朱氏宗谱》,至今仍保存在江西省博物馆。

另湖北沔阳一带,今天也有明朝宗室后裔存在。

每当朝代鼎革时,新建的王朝总要铲除前朝皇族。

但没有哪一个政权像满清王朝一样,因为自己是异族入侵,做贼心虚,对明朝宗室怕得要命,所以清初对明宗实行血腥的屠杀政策。

这给凤阳朱氏带来了比明末农民起义更残酷、更可怕的灾难。

直到康熙时期(公元1662--1722年),情况才稍有变化。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才下了这样一道圣旨:“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时,又两次到南京拜祭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葬的孝陵,并下令求访明朝后裔,使奉守朱氏世祀。

但因无法访察,没有结果。

再到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世宗胤禛正式访查出明宗室后裔朱之琏,封为一等侯,入正白旗令世袭,以奉明孝陵的春秋祀事(这样,明皇族后裔又有一支加入满族)。

至此,明宗室后裔才结束逃亡生活,恢复了普通平民的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