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面的旋转》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说课稿 (6)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说课稿 (6)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的概念以及旋转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面的旋转,以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知面的旋转,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的概念,对旋转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面的旋转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进一步深化对面的旋转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面的旋转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面的旋转解释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的旋转。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平移、旋转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面的旋转的特点,总结旋转的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启发,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面的旋转。

1.1《面的旋转》(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

1.1《面的旋转》(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

1.1《面的旋转》(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旋转现象;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概念:围绕一个点或轴,将一个图形绕着这个点或轴旋转一定的角度,这种图形的变换叫做旋转。

2. 旋转的基本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旋转前后,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相等;旋转前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 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旋转现象;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旋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旋转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概念。

3. 深入学习:讲解旋转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理解和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4.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板书设计1. 《面的旋转》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内容:面的旋转的概念、基本性质、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对旋转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课件

合作探究 习
活动三: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把圆柱体横着切开,会增加两个切面, 每个切面都是和底面面积相等的圆。
把圆柱体沿着直径竖直切开,会增加 两个切面,每个切面都是是一个长方 形。
合作探究 习
活动三: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把圆锥体横着切开,截面是两个比 底面小的圆。
把圆锥体沿底面直径竖直切开,截面 是两个等腰三角形。
2 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圆柱体 );以直角 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体 )。
3 圆柱有( 3 )个面,两个底面是面积两个相等的( 两个圆);圆锥 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扇形 )
课堂练习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所有圆形的物体都是圆柱。( × ) 2 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的两个圆。( √ ) 3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 √ ) 4 圆柱只有一条高。( × )
所测
合作探究
活动三: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通过实际测量我们发现: 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互相平行的,
圆柱的高实际上就是两个平面之间的距 离,所以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的高实际 上是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顶点只有一 个,所以圆锥也就只有一条高。
圆柱和圆锥的高:
课堂练习
填一填
1 点动成( 线 ),线动成( 面 ),面动成( 体 )。
课堂练习
解答问题
1 一个圆柱形礼物,它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也是6厘米,如果要对它进 行包装,包装后的盒子是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
6×6×6 =36×6 =216(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216平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如果要把它卷成一个圆柱(接口 处忽略不计),有几种卷法?卷成后圆柱的高又是多少?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面的旋转概念:介绍面的旋转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

2. 旋转的基本性质:讲解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如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的角度等。

3. 旋转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面的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旋转门、风车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面的旋转的动画和实例。

2. 学具:学生自备纸和剪刀,用于制作旋转的图形。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面的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通过动画和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面的旋转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面的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实际意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的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板书设计1. 面的旋转2. 内容:面的旋转的概念、性质、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面的旋转的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面的旋转的实例,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面的旋转的概念和性质,能否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3. 教学改进: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本教案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掌握面的旋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

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 (√ ) (×) (√ )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名称。 2.认识并能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 3.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o’底面
侧高 面
o 底面
底面
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它们是相等的两个圆。
圆柱
圆台

圆锥
操作活动:
准备两块橡皮泥,捏成圆柱和 圆锥;用看、滚、剪、切等多种 方式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面的特点
圆柱 圆锥
有3个面,其中2个面大小相等的圆, 另外以一个面是曲面。
有2个面,1个曲面,一个圆
生过中的圆柱和圆锥
1.上面一排图形旋转后会得到下面的哪个图形?
2.找一找下面图中的圆柱或圆锥,说说圆柱 和圆锥有什有一条
两个相等的圆 有无数条
3.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或圆锥?在括号里 写出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 )( )( )( )
某种饮料罐的形状为圆柱 形,底面直径为6.5cm, 高为11cm。将24罐这种 饮 料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入 箱内,这个箱子内部的长长、:6.5×6=39(cm) 宽、高至少是多少? 宽:6.5×4=26(cm)
O

O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无数条
底面 o
侧面

o 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 侧面),圆柱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 高 )。
顶点
侧 面 底面
高h Or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想一想:圆锥与圆柱有哪些区别?

1.1《面的旋转》(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1《面的旋转》(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1《面的旋转》(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面的旋转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面的旋转及其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面的旋转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1节《面的旋转》。

我们将学习面的旋转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面的旋转的定义:了解什么是面的旋转,掌握旋转的特点。

2. 面的旋转性质:学习旋转前后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以及旋转角度的概念。

3. 面的旋转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旋转后的图形面积、位置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面的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描述和分析面的旋转过程。

2. 掌握面的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面的旋转性质,掌握旋转前后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面的旋转的定义,旋转角度的概念,面的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学具:练习本、笔、量角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旋转的魔方,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思考旋转的过程和性质。

2. 讲解面的旋转的定义和性质: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几何模型,详细讲解面的旋转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同学们分析、解答,巩固面的旋转的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面的旋转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面的旋转的定义2. 面的旋转性质a. 形状不变b. 大小不变c. 位置关系变化3. 旋转角度的概念4. 面的旋转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题:a. 面的旋转会改变图形的形状。

()b. 面的旋转会改变图形的大小。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1.1《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面的旋转现象,学会用旋转的方法作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旋转的规律,感受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平面几何的知识,对旋转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规律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旋转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面的旋转现象,学会用旋转的方法作图。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面的旋转现象,学会用旋转的方法作图。

2.难点: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发现规律。

同时,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面的旋转,通过探究面的旋转,我们不仅能了解旋转的规律,还能学会用旋转的方法作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共5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共5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面的旋转课题:面的旋转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面的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理解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上课,养成教育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大家有兴趣么?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活动二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三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师生共同学习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请学生说。

1.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2.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四、汇报交流,共同提高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

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五、尝试应用,拓展练习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的旋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理解旋转和对称的定义,能够识别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2.能够应用旋转和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够运用旋转和对称的知识,选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强化学生对于旋转和对称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的概念和运用。

3.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1. 旋转和对称的定义•通过图形、图片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旋转和对称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示例让学生感受旋转和对称的特点和特征。

•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对称轴和旋转中心,并感受旋转的角度和方向。

2. 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通过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思考等多种方式来感受和理解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的影响。

•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这些概念。

3. 应用旋转和对称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实例和教材中的练习,让学生了解旋转和对称的应用场景。

•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如何应用旋转和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学生在运用知识时出现的疑惑和困难,通过课堂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和解答。

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旋转和对称的应用。

•通过实例和教材练习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运用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具准备•教材、笔、纸、测试纸等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了旋转和对称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创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1《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旋转的概念,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面的旋转的性质,以及面的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旋转的概念,对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面的旋转的理解还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面的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发现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的旋转的性质,以及面的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索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的旋转的性质,以及面的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的旋转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面的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面的旋转的性质。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的旋转。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

3.学生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钟表等,引导学生回顾旋转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的旋转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面的旋转的性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简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通过《面的旋转》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旋转和对称这两个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和对称操作。

同时,《面的旋转》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图形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面的旋转和对称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和对称操作;•能够发现图形的内在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方法运用“提问引导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学习要点。

2.2 教学重点1.理解面的旋转和对称概念;2.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和对称操作;3.能够发现图形的内在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带入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2.“面的旋转”和“面的对称”是什么概念?3.为什么需要学习“面的旋转”和“面的对称”呢?(2) 学习新知A. 题目1:旋转1.为学生展示一个正方形,并让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其进行顺时针旋转90度、180度、270度,以及逆时针旋转90度、180度、270度;2.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简单旋转规律,并给予表彰;3.让学生通过前面所学的知识,“旋转”正方形得出矩形、三角形等图形,并总结本部分的“旋转规律”。

B. 题目2:对称1.展示不同的图形,并分别进行水平、垂直和对角线对称展示;2.让学生自己创造对称图形并在黑板上展示,总结本部分知识点。

(3) 实战演习利用教师所准备的面的旋转和对称试题进行考查,在考查之前分享收获,让学生在之后的提高中效果更好。

2.4 教学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通过教师提问,帮助学生强化相关概念以及学习要点。

三、教学反思《面的旋转》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30 的连线为轴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31 的连线为轴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32 的连线为轴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33 的连线为轴
圆)
4
5
门看做一个面,门旋转时你发现 了什么?由此能得到了什么?
6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 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 所形成的图形。
7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 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 所形成的图形。
8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 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 所形成的图形。
顶点
有一个顶点 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 锥 高只有一条 有一个底面,是圆形
48
侧面
高 底面
独立作业:
《资源与评价》
49
拓展提高:
新兴包装厂为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 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装盒,将12罐花 生奶放在一个包装盒内,你打算怎样设 计包装盒,这个包装盒的长、宽、高至 少各应是多少?
50
结束寄语: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34 的连线为轴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35 的连线为轴
小组探究
以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 的任意一条边旋转,那 么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 呢?咱们画一画试试看!
36
2厘米 4厘米
以较长的直角边为轴
蔡庆超
1
想一想
2
• 如果把一颗流星看做一个点,当它划过黑暗的夜空, 流星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划过时形成的图形是什 么?一个点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 (平移 直线 ) 点动成线
3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系 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 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
“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 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51
9
找一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10
茶 叶
它们都是圆柱体。
11
底面
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12
O
O

O1

O2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13
圆柱的各部分
底面

面 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 面,叫做侧面
14

深 厚
由于圆柱位置的不同,在日常生 活中,有时把高叫做长、厚、深。
15
它们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16
顶点
高h
侧面:
O
底面
r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h。 只有一条高。
17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18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19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20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பைடு நூலகம்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 )
44
下面哪些物体是圆锥?
45
连一连: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 形?
46
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我们更进 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你能说 一说你现在知道了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特 征吗?
47
说出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高 侧面 底面 高有无数条 侧面是一个曲面 有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形
21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22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23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24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25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较短的直角边为轴
37
以斜边为轴
38
以梯形的下底为轴
39
以梯形的下底为轴
以梯形的上底为轴
40
以梯形的下底为轴
以梯形的上底为轴
以梯形的高为轴
41
以梯形的下底为轴
以梯形的上底为轴
以梯形的高为轴
42
1、 辨一辨:下面物体中哪些部分 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43
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 )
(√ ) ( ×)
26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27 的连线为轴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28 的连线为轴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以两条宽中点 的连线为轴
以两条长中点 29 的连线为轴
4厘米
2厘米 以长为轴 以宽为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