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美学角度浅析“气韵生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基 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别 强调 对真 山水的观察体验和塑造真 实动人 艺术形 象。其 中提 到“ 真” 和“ 似” 的区别 , “ 似” 是“ 得 其形 而遗
其气” , “ 真” 为 气质俱盛 , 即生动 自然 的艺术形象 。 《 笔
谢赫 , 南朝 齐 、 梁人 , 画家 、 理论 家。他 的《 古画品 录》 写于梁代 , 是 中国现存最 早的一部 完整 的绘画 品评
论著 , 对魏 晋 以来 2 7 位 画家进行评 论 , 并 首先 阐明 了
法记》 并指 出作 画 中“ 有形 病” 和“ 无形病 ” , 认 为 犯有 “ 花木不 时, 屋 小人大 , 树高于 山, 桥 下登岸” 等错 误 的
有 形病 , 虽不可 改 图但 尚易辨识 , 若 一幅 画 中缺 少气
的 阐述 , 以及 自远古 至唐会 昌元年 3 7 0 名 画家的传 记
期 。这 3 0 0多年 中的大部分 时 间都 处于政 权纷 争 、 战 乱 频繁 中, 社会矛 盾异常激 烈。随着 民族大 融合 以及
人 们 的思 想观 念渐渐挣 脱 旧的束 缚 , 呈现 出活跃的局
史料 , 是现存 中国古代 第一部 较为完整 系统 的绘 画通 史著作 , 其 中“ 论 画六 法” 一节对谢赫 的“ 六 法” 作 了进
、
“ 气韵 生动 ” 的由来及 其传 承和 发展
顾 恺之 ( 约3 4 8 —4 O 9 ) , 字长康 , 有才 绝 、 画绝 、 痴
阐 明著者 见解 , 他说: “ 唯观 吴道 玄之 迹 , 可谓 六 法俱 全, 万象 必尽 , 神人假手 , 穷极 造化也 。所 以气韵 雄壮 几不容于缣 素; 笔记磊落 , 逐 恣意于墙壁 ” , 进 一步继承
要 镦1 i 开 充
从艺 术 美学角 度浅析“ 气韵 生动”
口王 捷
摘 要: 随着人类社会 的进 步 , 中国画理论 也在不断发展和 完善。作为 中国画理论 的精髓—— “ 气韵 生动” , “ 气” 为生命 之动力 ,
“ 动” 为气之核 心, 因此“ 气” 生“ 动” 也, 而在 中国艺术史这条 漫长的发展轨 迹上 , 从 以“ 气” 为主到 以“ 韵” 为主 , 从“ 以气取韵 ” 到“ 韵 中有
绘 画的功 能和 艺术要求 , 即品评绘 画的教 育功 能和艺 术 标准 。作 者继 承从 汉 以来 重视 绘 画的教 育感 染作
用, 明确提 出绘 画具 有“ 明劝诫 , 著升 沉 , 千古寂寥 , 披
韵, 山水 景色“ 类 同死物 ” , 此谓之 “ 无形 病” , 则是绘 画
中大 忌 。
一
步 阐发 , 强调绘画 当以气韵为先 , 他在 书 中精辟地写
面, 再加上佛教逐渐传播 与发展 , 美术领域 出现欣欣 向
荣的新面貌。绘画理论和绘 画史性质 的著作也开始 出
道: “ 若 气韵 不周 , 空 陈形似 , 笔力未道 , 空善赋 彩, 谓非 妙也” , 又 曰: “ 象物必在于形似 , 形似 须全其骨气 , 骨气
和发展 了“ 六法论” 。
绝的“ 三绝” 之誉 , 在绘 画理论方面也有卓越贡 献, 他所 著 的《 论 画》 , 通 过对汉末 魏晋 以来 的画家和作 品的评 论 阐述 了他 的艺术 主张。顾恺 之在 该文 中提 出了“ 迁
想妙得” “ 以形写神” “ 悟对通神” 等重要观 点 , 他要求 刻
笔及 形 、 色、 构 图、 临摹 技术 等绘 画造 型基础 和技 巧。 “ 六法 ” 的提 出具有 绘 画实践及 理论 探讨 的 总结性 意
二、 诠释 “ 气 韵生 动” 的含义
关于“ 气韵 生动” , 历史 上有 许多释 义 , 随着 时代 的 发展, 对“ 气韵 ” 的释义 也层 出不 穷。 如 , 清代 方薰在 《 静山 居 画论》 中说 : “ 气韵 生动为第 一要义 , 然必 以气
荆 浩, 字浩然 , 五代人 , 所 著《 笔法记》 是 我国 中古 时期 山水 画论 的重要论述 , 文 中从 山水 画来分 析“ 气韵
生动” 的重要性 , 还提 出气 、 韵、 思、 景、 笔、 墨等“ 六要” ,
画的人物 必须表现 出活生生 的样 子 , 所谓“ 若长 短、 刚
软深浅 、 广狭 与点睛之 节、 上 下、 大小 、 浓薄 , 有 一毫小 失, 则神气 与之俱 变 矣” , 他 的“ 传神论 ” 为“ 六法” 奠定
世珍, 不尔虽 竭巧思 , 止 同众工 之事 , 虽 曰画而非画” ,
次把 生动地反映人 物精神状 态和性格特 征 、 使 作 品具
有强大感 染力 的“ 气韵 生动” 列为首 要准则 , 其次为用
更强调气韵“ 得 自天机 , 出于 灵府 ” , 和 画家人 品、 天赋
及 学养有 关, 因而“ 人 品既 已高矣气韵不 得不高 , 气韵 既 已高矣, 生动不得不至 , 所谓 神之又神 , 而能精焉” 。
图可鉴” 的社会作用 , 并在此前提下列 出品评 画家优 劣
的六个方面—— “ 六法” , 即“ 气韵生动” “ 骨法用笔” “ 应 物象形” “ 随类赋彩” “ 经营位置 ” “ 传模 移写” 。其 中首
郭若虚所著《 图画见闻志》 , 也明确提出了“ 气韵”
的重要性, 在论艺术 问题 时, 强调绘画“ 必周 气韵 , 方号
气” , 都证 明了“ 气” 与“ 韵” 是 密不可分的 。 “ 气” 与“ 韵” 使 画面产生“ 动” , 因此 , 气韵 生“ 动” 也 。随 着时代 的发展 , “ 气韵生动” 已被 引入
教 育 实践 , 并将更加 时代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传承 发展 艺术教 育
魏 晋南北 朝是 中国历 史上 政权 更迭 最 频繁 的时
形似, 皆本于 立意而 归乎用 笔” , 完整而辩证 地论述 了
现并发展起 来 , 顾恺之 的《 论 画》 、 宗炳 的《 画 山水序》 、 谢赫 的《 古画品录》 等成为 中国画论 、 画史 的奠基之作。
一
气韵、 用笔 、 写形 、 赋 彩的关系, 足见其独到之处 。他在
画家传 中既列 出史实 , 又兼记作 品 , 引述 前人评 述 , 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别 强调 对真 山水的观察体验和塑造真 实动人 艺术形 象。其 中提 到“ 真” 和“ 似” 的区别 , “ 似” 是“ 得 其形 而遗
其气” , “ 真” 为 气质俱盛 , 即生动 自然 的艺术形象 。 《 笔
谢赫 , 南朝 齐 、 梁人 , 画家 、 理论 家。他 的《 古画品 录》 写于梁代 , 是 中国现存最 早的一部 完整 的绘画 品评
论著 , 对魏 晋 以来 2 7 位 画家进行评 论 , 并 首先 阐明 了
法记》 并指 出作 画 中“ 有形 病” 和“ 无形病 ” , 认 为 犯有 “ 花木不 时, 屋 小人大 , 树高于 山, 桥 下登岸” 等错 误 的
有 形病 , 虽不可 改 图但 尚易辨识 , 若 一幅 画 中缺 少气
的 阐述 , 以及 自远古 至唐会 昌元年 3 7 0 名 画家的传 记
期 。这 3 0 0多年 中的大部分 时 间都 处于政 权纷 争 、 战 乱 频繁 中, 社会矛 盾异常激 烈。随着 民族大 融合 以及
人 们 的思 想观 念渐渐挣 脱 旧的束 缚 , 呈现 出活跃的局
史料 , 是现存 中国古代 第一部 较为完整 系统 的绘 画通 史著作 , 其 中“ 论 画六 法” 一节对谢赫 的“ 六 法” 作 了进
、
“ 气韵 生动 ” 的由来及 其传 承和 发展
顾 恺之 ( 约3 4 8 —4 O 9 ) , 字长康 , 有才 绝 、 画绝 、 痴
阐 明著者 见解 , 他说: “ 唯观 吴道 玄之 迹 , 可谓 六 法俱 全, 万象 必尽 , 神人假手 , 穷极 造化也 。所 以气韵 雄壮 几不容于缣 素; 笔记磊落 , 逐 恣意于墙壁 ” , 进 一步继承
要 镦1 i 开 充
从艺 术 美学角 度浅析“ 气韵 生动”
口王 捷
摘 要: 随着人类社会 的进 步 , 中国画理论 也在不断发展和 完善。作为 中国画理论 的精髓—— “ 气韵 生动” , “ 气” 为生命 之动力 ,
“ 动” 为气之核 心, 因此“ 气” 生“ 动” 也, 而在 中国艺术史这条 漫长的发展轨 迹上 , 从 以“ 气” 为主到 以“ 韵” 为主 , 从“ 以气取韵 ” 到“ 韵 中有
绘 画的功 能和 艺术要求 , 即品评绘 画的教 育功 能和艺 术 标准 。作 者继 承从 汉 以来 重视 绘 画的教 育感 染作
用, 明确提 出绘 画具 有“ 明劝诫 , 著升 沉 , 千古寂寥 , 披
韵, 山水 景色“ 类 同死物 ” , 此谓之 “ 无形 病” , 则是绘 画
中大 忌 。
一
步 阐发 , 强调绘画 当以气韵为先 , 他在 书 中精辟地写
面, 再加上佛教逐渐传播 与发展 , 美术领域 出现欣欣 向
荣的新面貌。绘画理论和绘 画史性质 的著作也开始 出
道: “ 若 气韵 不周 , 空 陈形似 , 笔力未道 , 空善赋 彩, 谓非 妙也” , 又 曰: “ 象物必在于形似 , 形似 须全其骨气 , 骨气
和发展 了“ 六法论” 。
绝的“ 三绝” 之誉 , 在绘 画理论方面也有卓越贡 献, 他所 著 的《 论 画》 , 通 过对汉末 魏晋 以来 的画家和作 品的评 论 阐述 了他 的艺术 主张。顾恺 之在 该文 中提 出了“ 迁
想妙得” “ 以形写神” “ 悟对通神” 等重要观 点 , 他要求 刻
笔及 形 、 色、 构 图、 临摹 技术 等绘 画造 型基础 和技 巧。 “ 六法 ” 的提 出具有 绘 画实践及 理论 探讨 的 总结性 意
二、 诠释 “ 气 韵生 动” 的含义
关于“ 气韵 生动” , 历史 上有 许多释 义 , 随着 时代 的 发展, 对“ 气韵 ” 的释义 也层 出不 穷。 如 , 清代 方薰在 《 静山 居 画论》 中说 : “ 气韵 生动为第 一要义 , 然必 以气
荆 浩, 字浩然 , 五代人 , 所 著《 笔法记》 是 我国 中古 时期 山水 画论 的重要论述 , 文 中从 山水 画来分 析“ 气韵
生动” 的重要性 , 还提 出气 、 韵、 思、 景、 笔、 墨等“ 六要” ,
画的人物 必须表现 出活生生 的样 子 , 所谓“ 若长 短、 刚
软深浅 、 广狭 与点睛之 节、 上 下、 大小 、 浓薄 , 有 一毫小 失, 则神气 与之俱 变 矣” , 他 的“ 传神论 ” 为“ 六法” 奠定
世珍, 不尔虽 竭巧思 , 止 同众工 之事 , 虽 曰画而非画” ,
次把 生动地反映人 物精神状 态和性格特 征 、 使 作 品具
有强大感 染力 的“ 气韵 生动” 列为首 要准则 , 其次为用
更强调气韵“ 得 自天机 , 出于 灵府 ” , 和 画家人 品、 天赋
及 学养有 关, 因而“ 人 品既 已高矣气韵不 得不高 , 气韵 既 已高矣, 生动不得不至 , 所谓 神之又神 , 而能精焉” 。
图可鉴” 的社会作用 , 并在此前提下列 出品评 画家优 劣
的六个方面—— “ 六法” , 即“ 气韵生动” “ 骨法用笔” “ 应 物象形” “ 随类赋彩” “ 经营位置 ” “ 传模 移写” 。其 中首
郭若虚所著《 图画见闻志》 , 也明确提出了“ 气韵”
的重要性, 在论艺术 问题 时, 强调绘画“ 必周 气韵 , 方号
气” , 都证 明了“ 气” 与“ 韵” 是 密不可分的 。 “ 气” 与“ 韵” 使 画面产生“ 动” , 因此 , 气韵 生“ 动” 也 。随 着时代 的发展 , “ 气韵生动” 已被 引入
教 育 实践 , 并将更加 时代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传承 发展 艺术教 育
魏 晋南北 朝是 中国历 史上 政权 更迭 最 频繁 的时
形似, 皆本于 立意而 归乎用 笔” , 完整而辩证 地论述 了
现并发展起 来 , 顾恺之 的《 论 画》 、 宗炳 的《 画 山水序》 、 谢赫 的《 古画品录》 等成为 中国画论 、 画史 的奠基之作。
一
气韵、 用笔 、 写形 、 赋 彩的关系, 足见其独到之处 。他在
画家传 中既列 出史实 , 又兼记作 品 , 引述 前人评 述 ,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