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诗歌鉴赏分十类训练
古典诗词鉴赏分类指导及训练
古典诗词鉴赏分类指导及训练(一)炼字型【分类解读】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题的思路为:(1)释义析理: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语境义。
(2)还原画面: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还原该字所描述的景象。
(3)抓住关键:要注意实词中动词、形容词的新奇用法,也要体会虚词中数词、连词、副词的特别意味。
(4)明确重心:一定要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全篇结构上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题模式】炼字题常见的答题模式为:这个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景色),烘托了什么意境,表达了情感。
1、(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参考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二)炼句型【试题解析】“炼句”就是诗人精心提炼出的名句、警句,它是诗中最富有艺术魅力,非常精确地表现主旨或情感,具有高度典型性,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句子。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
送别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3分)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
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古诗词阅读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附:针对性训练)
古诗词阅读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附:针对性训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构思)四大部分。
一、全面掌握14种修辞手法《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另有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如顶真、互文、双关等。
对于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针对训练: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物、夸张)(3)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借代)(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偶、双关)(8)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二、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描写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景物描写。
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
讲究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入手等。
讲究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虚实结合”放在“表现手法”中讲,这里重点谈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三种技巧。
1.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诗歌鉴赏十一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下)
诗歌鉴赏十一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下)八、诗眼类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一)句中诗眼1、概念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2、提问方式(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答题技巧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
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
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
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
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
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4、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
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
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4)点出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纳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谈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方、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详细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沉迷、忧愁、惆怅、孤独、伤感、孤独、郁闷、恬淡、闲适、欢快、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美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似乎。
了自:已经明白。
空复情。
自多情。
(1)依据什么推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探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是通过哪些详细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案:(6分)(1)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
(2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
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
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
思路不清晰,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盼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1分。
意思对即可。
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会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悦耳响声,刚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3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
诗歌鉴赏的分类复习及其训练
诗歌鉴赏的分类复习及其训练汕头市砺青中学代春生不少教高三的老师有个共同的感受: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诗歌鉴赏的复习该从何入手?笔者代尝试过各种方法,觉得分类复习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按照不同的标准,诗歌有不同的分类。
这里笔者着重介绍按以题材为主划分的分类。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借景抒情诗。
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来表现感情。
具体到诗歌中,有因情造境和见景生情两种形式。
咏史怀古诗。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一类诗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伤春伤别诗。
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故里的无穷思念。
山水田园诗。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
托物言志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即事感怀诗。
指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类诗往往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边塞征战诗。
诗人或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或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对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或以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取胜,或以深邃绵密的哲理流传千古。
闲适隐逸诗。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借以表达自己光辉峻洁的品性。
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往往有不少独得之作。
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诗歌鉴赏八大类分类训练
诗歌鉴赏积累与训练(4)一、送别怀人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教你读诗:1.抓标志:送、归蜀,意象有社燕、下马、征衣、水,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读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恬淡闲适。
暗示回到家中。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望、远壑;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②[景、事] (写景)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随即归来了。
(叙事)作者想象所送之人何遁山人回家时的情景。
请你答题:这首诗的颈联与尾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翻译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训练
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与训练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表达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
意境特点的相关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繁华热闹等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模式:意境描摹+特点概括+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常用术语:生动形象、凝练含蓄、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长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答题例如: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个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副塞外风光。
步骤一(景)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的情怀。
步骤二(情)习题演练: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表达的画面,并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
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题材题型练习大全
(四)一词(句)统领全诗类 提问: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某词(句)统领全诗,请赏析。 回答:1、这词(句)在诗中的含义。(或翻 译此句) 2、这词(句)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或贯穿全诗的线索。 3、这个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如 铺垫,呼应、过渡、点题、由景(描写) 转情(抒情或议论)等。 4、该(句)渲染***意境,表达***情 感。
5、羁旅诗 意象:秋月、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杜鹃、 猿啼、鸿雁、危楼、寒山、日暮等 风格:凄清幽静、空旷寂寥、孤独伤感、蕴藉深 沉 思想: 1、抒发羁旅漂泊、天涯沦落的孤独凄凉 2、抒发思乡怀人的愁绪
3、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功业未就、报国无 门的悲愤不平。
判断下列诗歌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李白《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蝶恋花•出塞 清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 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 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 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 深秋雨。 2、请赏析尾联。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 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3、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 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 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 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 明。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训练题
一、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1.(2016届安徽合肥八中高三上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薛昭蕴(唐代)红蓼渡头秋正雨⑴,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⑵。
不语含嚬深浦里⑶,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⑴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
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⑵整鬟:梳理发鬟。
⑶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
浦:水滨。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一幅秋雨渡头待人图的?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2)下片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2.(2016届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11分)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①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
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在诗中起来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泰州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
(6分)二、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2016届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蝶恋花晏几道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
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
好枝长恨无人寄。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了梅花怎样的特点?(6分)(2)词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试做分析。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指导(教师版)(附加练习)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指导(教师版)实验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5-6-22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问题: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我望着同在天上的明月吧(步骤一)。
浑然天成,意境雄浑壮阔(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象征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细节描写、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情景交融③托物言志)(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抑扬、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用典等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
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写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扣住字眼细析手法。
(3)指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以及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公式:①技巧+②分析+③感情、作用、效果例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问题: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采用了“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的手法(步骤一)。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步骤二) 。
诗歌鉴赏类型练习
•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 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 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 庭中的桂花。(描图景) 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 (点氛围)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 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析情感)
一、意境型
答题步骤: 一、描图景 二、点氛围 三、析情感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 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 均有特色。(描图景)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 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 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课堂示例
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 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 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 之中。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 遇的惆怅之情。
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解析] 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叙)描 写的是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 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 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如 “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 推移,“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 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 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析、评)
专题05 诗歌鉴赏-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专题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21年高考】一、【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
D.“听觉”是错误的。
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
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1年高考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诗歌鉴赏训练要点
诗词鉴赏训练要点1、采用主观题的方式,选择古代诗歌作为考察内容。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2、对诗歌的理解和应试措施1、命题材料一定浅显易懂---不必紧张2、主观题包括填空和简答---对症下药3、考查对象为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掌握与之有关的常用术语。
4、训练要循序渐进---认真学习历届高考诗歌鉴赏题题干。
先做填空题,再练习把填空改成简答,最后进行填空、简答综合训练譬如2001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的17-18小题摸鱼儿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7.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A设问借代B设问比拟C夸张比拟D夸张借代(考查:修辞方法)18.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考查:用典和句意)而2002年全国统考第17题阅读一首《春夜洛阳闻笛》诗,回答“折柳”二字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从题型设计的合理性来看,主观题思维空间较大,可以充分体现考生多方面的能力,便于学生张扬思维个性,展示语言表达能力等,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发展的教育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分类指导【训练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从内容的角度的大致分类。
2、掌握各类诗歌的共同特征。
3、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4、借助近几年的高考题,强化对各类诗歌特征及相应的鉴赏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1、怀人思乡诗2、赠友送别诗3、边塞征战诗4、山水田园诗 5 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人生际遇诗 9、生活杂感诗10、即景抒情诗1【“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文字特征:在标题或诗句中常会出现远行、夜泊、客居、寄远、望远等词语。
常用意象:行舟、孤馆、征铎、大雁、明月、高楼、芳草、秋风、落叶、佳节、羌笛、关山等主要情感:对家乡或远方亲人的思念、羁旅之愁、漂泊之苦、对战争的厌恶、对团聚的渴望、独守空闺的孤寂之情等。
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高考试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理解本诗主旨的关键在“飘零似客心”一句,其中的“客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诗人“惊”的原因有哪些?全诗借“落叶”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客心”指游子的心意。
诗人“惊”的原因有:由落叶想到季节变化,时光流逝;由落叶飘零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由落叶“惜故林”激起强烈的思乡之情。
全诗借“落叶”的形象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2【“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渡口”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描写。
【高考试题1】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宫苑。
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①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②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3【“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边塞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秋月”“大漠”“黄沙”“关山”“玉门关”“琵琶”“羌笛”“旌旗”“单于”“胡儿”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战士们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的气概,或杀敌报国的战斗豪情,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或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2)点出边境的荒凉,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敌军的凶残。
第三句的金甲穿破更能衬托将士的报国壮志没有磨损反而更加坚定。
4【“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与鉴赏】古代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清风明月、野老隐者、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等。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官场的厌恶,或表达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悠闲恬静的心情,或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等。
表达技巧: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烘托,或动静结合,或虚实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
【鉴赏示例1】[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这首曲子可谓“曲中有画”,视野开阔。
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中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参考答案】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景色;这些景色的作用是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景色优美、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山间暮景)图。
这幅画面体现了作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生活心态。
5【“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与鉴赏】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和个人的遭际,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或借古伤今。
借古抒怀多吟咏个人抱负和情怀,多表现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如李商隐的《贾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讽今,借古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讽谏当今之世应该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伤今,借古人古事的前后对比,表达昔盛今衰、人生无常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文字、意象特征:在标题中常会出现咏、怀古等字眼,在诗句中会出现古迹、古人或古事。
情感特征:或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表达对英雄的景仰,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感叹世事变迁、如人生无常等。
表达技巧: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或借古伤今;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高考试题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6【“托物言志诗”的特点与鉴赏】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权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文字特征:标题会出现咏,或者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咏梅、梅花等。
情感特征:多表达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节操,或对奸邪小人的鄙视和批判。
表达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鉴赏示例1】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借梅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7【“忧国伤时诗”的特点与鉴赏】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祖国河山、战乱、民生、北伐、个人遭际等相关字词;情感特征:或个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或对时事政局的担忧,或表达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和哀痛。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对比衬托,虚实相生。
【高考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诗中“草木深”表面上是写什么,实际上又是写什么?答:表面上写自然界草木的茂盛,实际上是写都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
⑵这首诗把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
(表达了诗人感时伤怀,忧国思亲的思想感情)8【“人生际遇诗”的特点与鉴赏】“人生际遇诗”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鉴赏示例1】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轻松地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
细读这首词,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这首词写眼前之景,寄寓心中之事。
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中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这也体现了作者藐视祸患、达观自信的胸襟。
9【“生活杂感诗”的特点与鉴赏】“生活杂感诗”题材比较宽泛,它涉及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因而它所表达的情感相对来说也多姿多彩,多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也印证了这一点。
如果排除以上8类,那么,“生活杂感诗”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告慰平生、欢愉人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对忠贞爱情、诚挚友谊的赞美(如:秦观的《鹊桥仙》),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哲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苏轼的《题西林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