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的策略
高三学生年级高考备考工作计划(10篇)
高三学生年级高考备考工作计划(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学生年级高考备考工作计划(10篇)2023高三学生年级高考备考工作计划(10篇)相信年级高考备考时大家又在为写备考计划犯愁了?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
“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2023)全文
素养基于实然而趋于应然,融二者为一体,有较强的观念 含蕴,凸显主动获得能力和主动应用能力的价值意义。从另一 个层面看,素养与先天禀赋有着重要区别。素养的土壤与养分 源自知识与能力,没有知识与能力,也就无法孕育素养。
命题的素养立意指向,体现在知识、能力、价值的融 通与应用中测评学生的素养水平。指向素养立意的试题, 更有结构性、整体性、情境性等真实任务的特点,更关注 任务的价值导向;更追求用做事来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与 探究水平,更关注思维、探究的动力状况,以及思维结果 、探究结果的价值意义。
“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2023年是湖南省“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元年!
“新课标”作为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再也没有考 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新教材”作为高考命题内容的 重要载体!“新高考”的考试模型决定今后10年以上 高考命题的方向!
一、“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的变化 变化一:新高考将不再有“选考”,全部是“必考”。 教育部颁的各学科课程标准有“新要求”,所选的学科 课程要全部学完所有选择性必修课程。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段约在:第二年5月左右,就是平常所说的 冲刺阶段,该阶段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这轮复习 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选择高质量的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解题速 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融会贯通,在知识应用中提升学 科核心素养。
(3)第三轮复习:强化训练,提升能力,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的基本模式为:考试讲评、反思纠错、回归教材、 答疑指导和总结提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刻理解与扎实推进,要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观念,确保在高考中学科关键能力的应 用与迁移。
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复 习的过程便是将这种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这有利于知识 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素养层面上讲,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在不同问题情境中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对知 识加以整理和归纳,是提高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新”背景下高三数学二轮备考复习策略——2024高考培训心得
“三新”背景下高三数学二轮备考复习策略——2024年3月10日兰州高考研讨会培训总结为了更好赋能2024年新高考,适应新的高考评价要求,精准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和方向,提高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3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全省2024年新高考备考研讨会,受益良多,下面结合本次培训浅谈自己的一点备考想法。
一、基于九省联考试题变化对今年数学高考的展望1.引导考生“多想少算”,有利于考查理性思维和核心素养的水平,符合国家对高考改革的要求。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对高考的命题改革有明确的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这次题数的减少和分数的调整就是一个实实在在落实这个方案的科学举措,与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在高考命题中,要合理设置题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逐步减少选择题、填空题的题量;适度增加试题的思维量。
在命题中应特别关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品质的形成,关注学生会学数学的能力。
因此,在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试题数量是加强思维考查的必然手段。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数学高考考查考生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文化4类学科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创新能力5种关键能力。
人们通常把数学知识当作数学, 其实是一种误解,学习数学不是以懂多少数学公式为目标,而是要锻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数学思维。
有数学思维的人,不仅做事有条理,而且擅长独立思考,更能多角度开辟思维点,进行逆向思考。
这正是未来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就是要通过高考把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给筛选出来。
另一方面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也是培养一种思维习惯,无论人们日后从事何种行业,这些思维习惯都能让他们受益。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高中教育在内容、方法、形式和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高考备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备考策略,以应对新的考试形式和要求,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样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注重思考,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
同时,新课程还扩大了考查的范围和难度,要求学生掌握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知识,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每个时间段,高效利用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考。
其次,要善于整合知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性,即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具备将知识进行整合并应用的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分析和梳理知识点,找出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应对复杂多变的考试内容和题目。
第三,要重视实践。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和实验,探索新知识和新领域。
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实验、考察、讨论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最后,要注重自我评价和调整。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要求学生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
同时,需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综合来看,新课程改革为高中生进行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知识体系和考试形式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学生需要采取上述策略进行备考,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善于整合知识,注重实践,重视自我评价和调整,以实现自己的备考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1. 引言1.1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在新课改政策的背景下,高考备考策略也需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和优化。
新课改政策的实施,意味着高考内容和考试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备考的重点和方法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了解新课改政策下高考内容变化、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注重多角度综合能力培养、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拓展以及灵活运用考试技巧和策略,成为高考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只有深刻理解并灵活应用这些备考策略,才能更有效地备战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考备考策略的认识和实践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更新和调整备考策略,才能更好地迎接高考的挑战,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2. 正文2.1 了解新课改政策下高考内容变化了解新课改政策下高考内容变化对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了解这些变化,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备考重点,提高备考效率。
新课改政策下高考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科的整合和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更多地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各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
高考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也在逐渐提升。
考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多做一些拓展性的阅读和练习,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新课改政策下高考内容变化,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制定备考计划,提高备考效率和备考质量。
考生需要密切关注高考政策的更新,及时调整备考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2 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是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学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以适应新的考试要求。
学生需要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考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控制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出,2021年的高考备考环境又迎来了三个新背景: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标准和新科技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生如何制定高效的备考策略呢?
1. 熟悉新高考改革政策
首先,考生要认真研读新高考改革政策,了解考试内容、命题形式和评分标准等方面的变化。
根据新政策,考试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考生要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
2. 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考生要注重掌握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要求,注重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此外,还要注重综合应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3. 积极运用新科技
新科技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渠道,如在线学习平台、各种学习APP等。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例如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在线学习平台,或者运用各种学习APP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同时,考生也要注意科技应用的风险和问题,例如信息安全问题和虚假信息等。
总之,在三新背景下,考生要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要把握新科技的应用,积极运用各种学
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新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新高考备考工作计划新高考改革对备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以下是一份新高考备考工作计划的概要:1. 目标设定:- 明确备考目标,包括学生个人目标和班级整体目标。
2. 课程规划:- 根据新高考要求,调整教学计划,确保覆盖所有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
- 制定详细的课程表,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和练习。
3. 教材与资料:- 选择和更新适合新高考要求的教材和辅导资料。
- 收集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用于练习和分析。
4. 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新高考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新高考的理解与应对能力。
5. 学生指导:- 为学生提供选科指导,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选择。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6. 备考策略:- 制定个性化的备考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 强化基础知识,同时注重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的培养。
7. 模拟考试:-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模拟真实高考环境,让学生适应考试节奏和压力。
8. 心理辅导:-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缓解备考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9. 家长沟通:- 定期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备考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10. 资源调配:- 根据备考需要,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包括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
11. 健康保障:-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12. 反馈与调整:- 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备考计划。
13. 技术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提高备考效率。
14. 总结与反思:- 定期总结备考经验,不断反思和优化备考策略。
通过这份工作计划,可以系统地组织和管理新高考的备考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挑战。
浅析新课改条件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浅析新课改条件下的高考备考策略高考是悬在高中学校和师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高考的顾虑,极大地束缚了教师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模式需要新观念,政治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明确新的教学思想,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觉,对做好备考复习教学至关重要。
标签:思想政治高考复习结构化教学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高中政治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模式需要新观念,政治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明确新的教学思想,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觉,以做好备考复习教学呢?很显然,按课程改革的规律办事,采用科学有序的备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率和质量效果。
其实,复习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看它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新课改条件下进行高考备考工作,从以下几点加以分析。
一、新课改条件下高考备考存在的问题1.高考方案不明朗高考是懸在高中学校和师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高考的顾虑,极大地束缚了教师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家都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快,走得太远,不敢为天下先,都担心新课程实验没搞好,高考又砸了锅。
因此,有的教师一面按新课标要求上课,一面又要补充传统内容。
学了新教材,再来做传统的习题,“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多走路、走弯路。
2.理念先行与行动滞后之间存在矛盾广大一线教师虽然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学习了一些新课程理念,但在实践上有些教师习惯了轻车熟路的老一套,不愿另起炉灶,对新课程表现出抵触不满的情绪,致使课改在具体操作层面难以落地生根。
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善于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教学方法陈旧,不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少课堂以老师讲解为主,缺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论的获得不是习得而是被动接受,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不强等。
基于“三新”背景,高考备考建议
教学导航2024年5月上半月㊀㊀㊀基于 三新 背景,高考备考建议◉安徽省宣城中学㊀柳㊀环㊀㊀摘要:在 三新 背景下,高考命题倡导改革与创新,关注考生的 四基 与关键能力等,这就给高考复习与备考提出更高的要求.以 三角函数 为例,合理回归概念,巧妙突出重点,借助 一题多解 ,坚持错题整理等,有效落实复习内容,强化解题思维,拓展技巧方法,提升复习备考的质量.关键词: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备考;三角函数㊀㊀在新教材㊁新课程㊁新高考的 三新 背景下,高考复习与备考显得更加重要,成为复习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工作.要在充分研读 课标 的基础上,合理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研究考点寻找规律,从而从细节入手,结合各相应的知识模块加以有针对性的复习,是决定高考复习备考成败的关键.本文以 三角函数 为例,阐述高考复习备考中的几点建议,抛砖引玉.1回归概念,落实 双基 三角函数作为一种基本初等函数,首先要将它纳入到函数的体系中,因而在高考复习备考时,能够把研究函数方式与方法等迁移到三角函数的研究之中,这样就不会孤立地看待它了,也使得三角函数有了很好的归属.例1㊀(2019年全国卷Ⅱ)已知αɪ(0,π2),2s i n 2α=c o s 2α+1,则s i n α=(㊀㊀).A.15㊀㊀㊀B .55㊀㊀㊀C .33㊀㊀㊀D.255图1解析:由2s i n2α=c o s2α+1可知,点(c o s 2α,s i n2α)是单位圆x 2+y 2=1与直线x -2y +1=0的交点,如图1所示.因为αɪ(0,π2),所以该交点为图1中的点P .由于|O A |=|O P |=1,则知α为直线A P :x -2y +1=0的倾斜角,可得k =t a n α=12.综合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可得s i n 2α=s i n 2αs i n 2α+c o s 2α=t a n 2αt a n 2α+1=15.结合αɪ(0,π2),解得s i n α=55.故选:B .点评:涉及三角函数的基本应用问题,如概念㊁求值㊁判断等问题中,经常要合理回归三角函数的定义㊁三角函数的图象以及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借助概念与图象的直观,以及公式的合理变形,巧妙转化与应用,是数学基础的落脚点之一.合理回归概念,巧妙落实 双基 ,夯实数学基础,也是高考对数学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求.三角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中周期变化现象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函数.三角函数的单位圆定义,使三角函数线与三角函数定义有了直接的联系,从而能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研究三角函数的定义域㊁值域㊁函数值符号的变化规律㊁同角函数的基本关系㊁诱导公式㊁周期性㊁单调性㊁最值等.因此,三角函数的概念是我们所研究图象和性质的本源,在复习中应该重视.那么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怎么复习呢?理解概念知识,回归定义的本源,重点知识多强调,让学生知识要串成串,形成网络,这样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更快.2突出重点,适度综合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重点考查,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在三角函数模块中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高考热点?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2㊀在әA B C 中,已知C 为钝角,s i n (A +B )=35,s i n (A -B )=15.(1)求证:t a n A =2t a n B ;(2)设A B =6,求A B 边上的高.(1)证明:依题意,得s i n (A +B )=s i n A c o s B +822024年5月上半月㊀教学导航㊀㊀㊀㊀c o s A s i n B =35,s i n (A -B )=s i n A c o s B -c o s A s i n B =15,以上两式变形并整理可得s i n A c o s B =2c o s A s i n B ,两边同时除以c o s A c o s B ,可得t a n A =2t a n B .(2)解:由(1)知t a n A =2t a n B .利用平方关系,可得c o s (A +B )=1-s i n 2(A +B )=45.于是t a n (A +B )=s i n (A +B )c o s (A +B )=34,即t a n (A +B )=t a n A +t a n B 1-t a n A t a n B =34,结合t a n A =2t a n B ,整理可得2t a n 2B +4t a n B -1=0,解得t a n B =-2+62(负值舍去).所以t a n A =2t a n B =6-2.设A B 边上的高为C D ,则有A B =A D +D B =C D t a n A +C D t a n B =3C D6-2=6,解得C D =26-4.所以A B 边上的高为26-4.点评:三角函数与平面几何㊁解三角形以及平面向量等知识的交汇与融合是高考命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基本题型.合理突出三角函数的应用背景,以平面几何为场景,通过解三角形或平面向量的关系式的给出,回归三角函数的基本应用,能够更好地突出三角函数模块知识的重点与应用.图象作为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具有直观性的表现形式,是数形结合的良好载体之一.因此,三角函数的图象在三角函数内容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高考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图象变换㊁作图㊁根据图象确定参数㊁根据图象研究性质(单调性㊁周期性㊁对称性㊁奇偶性㊁最值㊁定义域㊁值域)等.因此,一定要熟悉正弦㊁余弦型函数简图的 五点作图法 ,理解原理,掌握规律,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近年高考试题中,三角函数还与其他初等函数复合或者四则运算构成新函数,再研究其性质,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于三角恒等变换,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与运算求解能力,但是变换一般不复杂,更没有技巧性强的变换,主要公式有和差角公式㊁二倍角公式,同时对于同角关系㊁诱导公式也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要求学生掌握切化弦㊁齐次式㊁辅助角公式㊁降幂公式的灵活运用,考查学生的化归与转化思想等.3一题多解,发散思维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㊁方式㊁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学生的解答往往呈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并通过反思加以提炼,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而 一题多解 是培养思维多样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通过不同种解法的展开㊁比较㊁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㊁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三角函数模块知识的 一题多解 ,往往可以有效联系三角函数章节的基本概念㊁基本公式等,以及借助不同的公式来分析与解决相应的三角函数问题,对于更加有效系统地理解与掌握相应的三角函数知识,以及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都有益处.4错题整理,针对训练对于有些问题,老师讲明白了,学生听明白了,不等于学生会做了,所以要想提高复习的时效性,重在知识的落实,这就需要作业的针对性.培养学生题后反思的良好习惯,对错题正确归因,让学生定期对错题进行 再回首 ,做一道错题,胜过做10道新题.教师如果也收集班级学生常出错的题目,不定时地当作业布置㊁甚至考试督促学生复习错题㊁消灭错题,会更快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我们知道,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在不断犯错㊁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前行而发展起来的历史.数学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更是如此.借助数学错题的整理,加以合理发现问题㊁挖掘问题,通过对错误的反思㊁修正㊁探究㊁拓展等,使数学的解题价值得以凸现,数学本质得以更好地认清,数学关键能力得以全面提升,逻辑推理能力更加严谨,创新意识与创新应用得以发展.总之,高三复习备考阶段,我们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㊁主动性与能动性,又要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既要做到夯实基础,又要谋划策略,合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与深度复习,挖掘学生的自身的潜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尽量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考试时候达到无师自通.Z92。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CATALOGUE目录•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现状及问题•新课程新高考备考政策•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策略•新课程新高考备考实践探索•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实施效果…01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现状及问题1高考备考现状及问题分析23高考备考阶段学生存在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较大的问题。
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存在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存在“一锤定音”的现象,忽略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综合素质。
03新课程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需要探索适应性的备考策略。
新课程对高考备考的挑战01新课程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考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
02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改变传统的高考备考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的转型01转变高考备考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调整高考评价体系,完善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综合素质。
03创新高考备考方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
02新课程新高考备考政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适应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强化选择性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政策制定的背景与目标1政策实施的原则与方法2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和自主选择。
实施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备考策略。
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备考质量。
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与满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备考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合作。
新课程下高三复习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程下高三复习教学实施策略高三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一年的复习备考非常关键。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备考。
第一,明确目标。
在开展高三复习教学之前,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复习备考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高考大纲和考试要求,我们可以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安排每个复习阶段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时间。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合理分配时间。
高三是紧张而繁重的一年,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复习备考工作。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我们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和休息时间。
避免学生学习过度导致精神和身体的疲劳。
第四,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分层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等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第五,提供有效的复习资料。
复习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复习资料进行复习。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优质的复习资料,包括复习笔记、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备考。
第六,进行定期检测。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我们可以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性进行辅导和提高。
第七,开展集体辅导。
复习备考阶段,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展集体辅导。
集体辅导可以帮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第八,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如学习分享会、学术讲座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因此在高考备考中,除了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下面是一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1.全面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学生要根据这些要求合理安排备考计划,并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知识是高考备考的基础,学生要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并能在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要善于归纳总结,做好知识框架的构建。
并且要多做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增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4.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注重锻炼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可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积极参与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5.注重运用多种学习资源。
新课程改革强调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的运用,学生要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如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丰富自己的学习材料,提高学习效果。
6.合理安排备考时间。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备考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要有合理安排,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素质的培养。
7.注重自我评价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时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中生的学习和备考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养,而高考备考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结合高考备考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效备考策略。
一、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再只以应试为目标,而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备考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自身的终身发展需要。
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备考不再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手段,而是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不宜采取“赶鸭子上架”式的学习方式,而是要通过科学的学习规划,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跨学科综合学习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跨学科综合学习,以提高备考的效率和质量。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也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实验研究等形式,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备考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五、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备考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不再只依赖于传统的课堂学习和自习,而是要注重拓展自己的学习方式。
可以尝试线上学习、实地考察、参与社会实践等形式,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高考备考也同样需要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完整版课件ppt
6
作为新课改高考的“开路先锋”,这 些省市均对首次高考的部分题型进行 了调整。试题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同时也着重考核考生使用英语获取 信息、处理信息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体现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
完整版课件ppt
7
一、新课改高考试题的变化
1.试卷设置及赋分 2.新题型具体分析
完整版课件ppt
8
NMET2009广东卷的试卷结构
题序 I 听力
题型
第一节:听独白或对 话
第二节:听取信息
题量 15
5
赋分 30
时间(分钟)
30
5
II 语言知 第一节:完形填空 识 第二节:语法填空
及应用
III
第一节:阅读理解
阅读 第二节:信息匹配
35
85
35
无
40
80
40
无
完整版课件ppt
知识 阅读 写作
30(
ABCD
15
)
20
10(任
务型阅
读)
15 30
40(
ABCD )
40(
20(0.5 10分)
20
ABCD E) 10(任 务型阅
读)
25
10(阅
读表达)
25
10(新 短文改 错) 30
12
省区
I卷
安徽 150
115
辽宁 150
115
完整版课件ppt
2
主要内容
一、新课改省区高考试题的变化 二、新高考试题的特点 三、新高考试题对我们高考备考的启示 四、2009年复习备考成功经验(广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的策略宁县二中拜军锋一、当前高考备考中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讲得太难、太多、太快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练习题的有效性低,高强度的重复训练仍是高考复习的主要方式;(3)备课组活动有效性低,基本停留在事务布臵或工作分工上,缺少真正有效和全员参与的研究和讨论;(4)培优补差的有效性低,培优补差一般都停留在补知识、加大练习量上,缺少在兴趣、方法、能力、信心和情感方面的培和补,更缺少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培和补;(5)对教辅资料的依赖性太强,高考复习与备考基本上是“照教辅资料宣科”;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1)对新课程及新高考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2)不了解新高考的考试信息、考试动态,对新课程高考考什么、怎样考不清楚;(3)对学生及其学情的研究和把握不准;(4)教学与备考策略不合适。
二、新课程背景下,科学备考的策略:1、加强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的研究,重点是加强对新考纲、考试说明以及与新高考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研究。
⑴关注考试指导思想和考试目标的变化。
各学科都强调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并且把渗透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到考查目标中。
⑵关注各个学科能力要求的变化。
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早已走向能力立意、问题立意。
比如数学学科,过去只提了四种能力要求:包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版高考数学学科的能力调整为六项,也就是说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关注参考样题的变化。
这部分样题是从大量的测试试题中筛选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还要关注《高考试题分析》。
《高考试题分析》是把去年的高考试题逐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在试题分析中,命题专家把每一道题的命题意图、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以及学生哪里容易出错一一表述得非常清楚,是一本高考命题的“透明”分析册。
⑷关注《考试说明》与教科书的关系。
《考试说明》与教科书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和高考复习的依据,而教科书是高考命题和高考复习的依托,一个依据,一个依托,二者缺一不可。
2、加强对新高考命题模式的研究。
全部实行网上评卷,对答卷有较高要求。
3、加强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①针对学生实际,准确把握合适的难度和容量。
对生源基础较差的,要有意降低教学要求,立足基础。
老师讲得太难了或讲得太多了,学生没有掌握等于白讲,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加重学生身心负担,甚至对学生原已掌握的内容造成很大干扰。
高考试题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命题专家为了达到预期的区分度,将高考试题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难题是为少数优秀考生预备的,就大多数同学而言抓住中低档试题是冲刺复习最为关键的环节。
所谓抓“力所能及”是说要抓住中低档试题;要抓住会做但没得到分的试题;要抓住会做的但是做错了的题;放“力所不能及”,是说考生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大胆地、坚决地舍弃难题,舍弃“力所不能及”的试题;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舍弃就没有获取。
抓“力所能及”信心会不断上升,放“力所不能及”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打击。
这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坚持低重心运行的教学策略”。
②合理把握复习节奏和进度。
重点内容重点讲,主干内容多滚动,完成一个单元或专题后要停下来归纳整理一下。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可以穿插一些小专题的复习,就用不着第二轮复习。
要严格控制考试频度,避免考试对正常复习进度和师生应考心态的影响。
③要敢于跳出题海认真抓好“反思”。
一模之后,各区各地模拟试题蜂拥而至,冲刺阶段的复习,黄金时段的复习最怕进入题海。
“会做的题反复练,会使考生的智力不断下降;不会做的题反复练会使考生的心理一次次受打击”,这就是练习无度的后果。
“熟能生巧”是指技能而言,高考考查的重点是能力,是以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的较高层次的能力,思维是不能复制的。
高考冲刺复习就其本质而言是提高思维品质,增加思维的活动量,因此冲刺阶段复习要抓住“反思”这个环节。
努力做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掌握几个规律”;“做错一道题,汲取一个教训,在正式高考时努力做到一题不二错”。
预备一个错误记录本,将考试中的错题记录下来,收集、整理、改正错误,错误就变成了宝贵资源。
④一定要抓中低档试题。
即使好学生和优秀学生也是如此。
在考试中,照常有些高分学生犯低级错误,就是中低档试题丢分。
高考有个规律叫做“难题得分少,容易题丢分多”,这就是考生考试的一个规律。
毕竟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因此难题得分少比较正常。
但“容易题丢分多”就不正常了。
别抓不会做的题目,要敢于放弃。
重点抓那些会做但没得到分、没做对的题。
所谓中低档题,说得比较直白就是会做但没得到分、会做但做错了的题目。
4、学习、运用《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课程标准》是新课程实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尺,它是编制教材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教育部《考试大纲》编写的依据。
无论教材有多少个版本,其选择的案例、例题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考试说明》依据“课标”“考试大纲”,更深入对考试范围、内容界定,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有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益。
复习时要改变唯“教材”至上,教“教材”的陋习,而是用“教材”教,要学会取舍,以“教材”为载体实现“课标”规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目标。
《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是高考命题的样本,应认真研究它的思路、特点、变化,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把握方向,指导复习。
学习《考试说明》,绝不能忽略《课程标准》。
首先《课程标准》对能力层级有明确的要求。
如地理课程标准中,运用、分析、简述、列举等能力层级均有明确的规定。
《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两者对照学习有助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把握拓展延伸的尺度。
《课程标准》中每一项目标都有对应的活动建议。
“地理课标”的活动建议有:野外考察、收集资料、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等,体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地理学习能力要求。
在复习和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
教学活动若仅限于书本内容,可能偏离了新课程理念。
“活动建议”是《课程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课程标准》的深化。
5、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依纲不靠本”的命题方式是否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依纲靠本”的复习方法?其实不然,考题的素材可能来自教材之外,新情境设臵来自生产生活实际。
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主干知识,仍然是新高考成功的基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能力根植于知识,从知识中考查能力。
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题海战术应对新高考是不能奏效的。
“纲”是学习的目标必须遵循,“本”是落实纲的载体。
从“本”的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思路、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高三复习应注重拓宽学生视野,关注社会热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实际;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将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快速地提取信息,准确地调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6、重视选做题。
选做题在高考中的引进,较好地反映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程高考的鲜明特色。
7、分析研究以往“考题”。
分析什么:(1)“考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如何注重基础考查?(2)“考题”涉及的主要能力点——如何突出能力考查?(3)“考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考题”的难度——如何体现高考选拔功能?(5)学生答题中的突出问题——教学应注意什么?(6)“考题”的创新性——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7)“考题”与《考试大纲》比较——如何体现“考纲”具体要求?如何研究“考题”:(1)纵向比较近年来试题——找变化,看发展。
(2)横向比较当年各省试题——找异同,定方略。
研究“考题”应注意什么:(1)不要将今年试题未考知识点,预测为明年考点;(2)不要将教材未涉及的知识点,作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而加以要求,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3)不要将“热点”作为重点;(4)不要将今年的阅卷标准作为明年学生的答卷要求。
注意“考题”的变与不变:(1)载体情境在变,考查的知识点不变;(2)理念、观念在变,考试的形式不变;(3)命题人在变,考试的性质不变。
三、复习备考的教学管理1.强化常规管理,注重过程跟踪,为复习备考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是制订切合实际的复习攻坚计划,使复习备考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重视分层分类推进,确保完成升学指标。
二是增加管理人员,充实了年级管理队伍,实行领导包级包班包课制,适时召开学情分析会,及时了解动态,对症下药,提高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序性。
三是加强备课组集体教研与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过程监督,避免出现毕业班教师只练不讲,依赖资料不备课和作业只查不批等现象,将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改进和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偏重“分数、名次管理”向注重“态度、习惯管理”的转变。
同时采用疏导与奖励相结合、专业咨询和导师谈心相结合等形式对高三学生心理状况进行适度干预,培养良好的心态。
2.调整教学,稳中求变,讲求策略,提高备考效率。
针对新的高考模式“稳中求变”和试题“易”“新”“活”的特点,我们的备考教学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拿出具体应对措施,要研究如何增效。
①立足基础,步步为营,稳步提高。
众所周知,基础知识是根本,离开了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
不管如何命题,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考的竞争也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竞争,丢掉基础,就会丢掉高考。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抓住了基础,谁就是成功者。
因此我们把夯实基础放在复习战略的第一位,将主要精力用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上,用在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夯实上。
我们强调复习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上不能图快,要步步为营,决不盲目赶进度。
②教学与训练要优化,要抓实效。
首先,教学方式要优化。
要注重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参与和体验,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学会建模,教会学生解决同类问题的程序化套路和规范的解题模式。
其次,训练方法要优化。
一是要明确训练目的:教什么,练什么,同步检测,坚决反对教与练脱节。
二是要注意反馈和跟踪检查:要精选题目,及时训练,及时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及时矫正纠错抓关节点。
三是要坚持“考必纠,纠必考”,以考集中检查,纠正后再考加以巩固,不解决问题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