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发布十七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案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案例
以下是一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案例。
1. 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覆盖城乡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建设了一批多功能文化中心、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
此外,北京市还通过网络文化建设、文化旅游建设、非遗传承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广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
2. 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川省以“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强省”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加强了文化惠民工程,如建设了乡村文化书屋、乡村文化礼堂等。
3. 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东省提出“五个一”分布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每个乡镇有一个文化站、每个街道有一个文化中心、每个县区有一个综合性文化馆、每个市有一个大型文化中心、每个省会城市有一个文化中心。
这样一来,广东省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并且通过数字文化资源共享、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等多种手段,提升了文化服务的质量与效益。
4. 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江苏省提出建设“文化城市,文化苏州”,旨在打造全省最具影响力、公共文化服务领先的城市。
江苏省通过建设文化社区、文化艺术节、数字图书馆、非遗文化等多个基础性文化设施和活动,以及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和具有吸引力。
5. 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推出文化大走廊建设,旨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文化走廊。
这一行动使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省内能够更为便捷地连接起来,形成协同发力的文化生态,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能力和质量。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日期】2007.08.21•【文号】•【施行日期】2007.08.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8月21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对公共文化产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刁;只,农民群众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公共文化基础知识试题
公共文化基础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A. 图书馆免费开放B. 博物馆展览C. 商业广告D. 社区文化活动2. 公共文化产品的特点是:A. 盈利性B. 排他性C. 公益性D. 竞争性3.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只保护国家级文化遗产B. 保护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无益C. 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D. 只有古建筑才值得保护4. 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应该注重:A. 经济效益B. 艺术性C. 功能性与可达性D. 排他性5. 关于文化多样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B. 文化多样性可能导致文化冲突C. 保护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D. 文化多样性只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6. 以下哪个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的?A. 提高经济效益B. 促进文化传承C. 增强文化自信D. 限制文化进口7. 关于文化消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文化消费只包括物质文化产品B. 文化消费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C. 文化消费与经济发展无关D. 高收入群体的文化消费总是健康的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是:A. 满足基本文化需求B. 促进文化市场竞争C. 增加文化产品出口D. 提高文化教育水平9. 关于文化自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B. 文化自信与文化多样性相冲突C. 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D. 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10. 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以下哪个不是政府的职责?A. 提供资金支持B. 制定政策指导C. 直接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D. 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包括:A. 图书馆服务B. 文化馆站活动C. 私人博物馆展览D.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2.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包括:A. 保护民族身份B. 促进旅游开发C. 传承历史文化D. 提升国家形象3. 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包括:A. 政府资金扶持B. 市场化运作C. 国际化发展D. 限制外来文化影响4. 文化消费的特点包括:A. 多样性B. 层次性C. 可持续性D. 排他性5. 文化自信的体现可以是:A. 弘扬传统文化B. 吸收外来文化精华C. 抵制外来文化D. 创新文化表达形式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仅限于特定群体。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去年召开的三中全会明确地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确立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预期成果之一。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采取措推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充分实现。
标签:十八届四中全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阐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去年召开的三中全会在阐述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时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艰巨任务。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演进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现阶段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及制度体系的总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概念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文件中出现是在2005年10月召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会议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自此,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进入中共的决策视野当中。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从我国文化建设全面布局的高度对“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做了规划性的安排。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与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文化素质提升,提供的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
它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剧院、电影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文化资源的保护、收集、利用和传播。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共文化服务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数字化时代下的公共文化服务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迎来了数字化时代。
数码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文化资源,也为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例如,数字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书籍数字化,并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式提供读者服务,使读者可以在云端阅读图书,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
数字博物馆则以三维虚拟展览、生动的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公众呈现生动、真实、立体的文化艺术遗产。
数字化时代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也要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能够适应数字化方式的全新需求,并不断创新和完善。
例如,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确保数字资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同时,数字化也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更广,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口味、不同需求的读者和观众,还需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模式。
二、基于社区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
在现代城市中,人们常常感到生活在“城市里的孤岛”,社区文化的发展和提升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孤立感,并推动城市文化的梦想。
社区文化的发展需要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而公共文化服务也要把服务重点向社区倾斜,以满足居民对文化的需求。
社区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相互融合,可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在社区开展读书活动、讲座等文化活动,公共博物馆可以走到社区传递文化,公共文化馆可以举办艺术展览、非遗文化传承等活动。
这些活动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让社区更加热闹、有趣、有活力。
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
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社会、市场部门共同提供的文化资源、设施设备、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以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始于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主要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底层文化服务的建设。
第二阶段:1978-1995年,主要实现文化事业的体制改革和文化机制的复兴。
第三阶段:1995-2002年,主要在规范发展和市场化推进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主要通过国家文化事业的长期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发展的长足进展。
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崛起,公共文化服务进入了新时代和新阶段。
它不仅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有力支撑。
1.服务方式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不再局限于实体场馆的开放,它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灵活、个性化的文化体验。
2.满足不同需求: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全民,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都可以参与,满足不同需求。
3.促进文化交流: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因素在传统区域板块之间融合。
这对于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推动力。
4.聚焦重点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也更加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青少年教育、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等。
5.发展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不仅有政府主导,市场化也成为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一个发展趋势。
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积极创新和改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廉洁文化知识问答100题
《廉洁文化知识问答100题》答题活动一、单选题3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30分)。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六部委于 ___________________ 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
A. 2010年4月5日B. 2009年1月5日C. 2010年1月5日2.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___________________ ~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A. 文化氛围和思想观念B. 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C. 道德观念和文化氛围3. 将廉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领导人员和广大员工在廉洁文化熏陶中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 意识。
A.廉洁从政B.廉洁理念C.廉洁自律4.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与廉洁从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领导1人员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 相统一。
A. 学与用、品与行B. 学与用、知与行C. 学与用、廉与行5.深刻认识和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规律~以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扎实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A.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B. 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C.新形势下从政道德建设6.把__________________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教育引导领导人员时刻牢记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A.廉政文化建设B. 从业道德建设C. 反腐倡廉建设7.加强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教育~大力宣传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有利于落实廉洁从业行为规范的社会氛围。
A. 秉公用权、廉洁自律B. 秉公用权、遵章守纪C. 秉公用权、廉洁从业8.认真做好反腐倡廉宣传和信息收集、反馈及处理工作~及时________________~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2015年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档
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2015年4月22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
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繁荣文艺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重要任务,积极促进艺术创作、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的繁荣发展。
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及京剧、地方戏、民族音乐、美术等专项扶持发展规划,推出了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美术作品。
设立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引导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电影年产量保持世界第三大国地位,电视剧年产量位列世界第一。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主题,推出了一批重点出版物。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持续开展优秀出版物推荐、全民阅读报刊行、全民数字阅读活动,2014年共吸引8亿多人次参与。
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心连心”、“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结对子、种文化”、文化志愿服务、全民健身、广场文化活动等,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2014~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
本报告立足于2014~2015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总体情况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设的具体状况,通过分析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以及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与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2015)”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梳理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 2014~2015年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概况(一)2014~2015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当前正处于“十二五”转向“十三五”的重要机遇期,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的阶段性目标。
近年来,各级文化部门围绕“现代”“基本”“均等化”“标准化”四个关键词展开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新任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指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主要在城乡基层,难点和短板在老少边穷地区,工作重心应该是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2014~2015年,各级文化部门下大力气夯实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础,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新疆地区和贫困地区。
2014年,文化部牵头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形成共同会商、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
[1]2015年主要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这两个文件为主线,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上述两个文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框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重大节点,是我们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2]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既推进了一大批高水平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也推进了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与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与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所谓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民间组织等提供的,以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为宗旨的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旨在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与构建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1.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足仍然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缺乏,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一些地方因为经济原因,受众群体年龄较高,文化需求不强烈,也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困难。
同时,由于地域和门槛的限制,一些群体难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如残障人士、农民工、儿童等。
2. 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需提高在已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地区,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蓬勃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如管理不善、人员流动性强、投入不足等,文化服务质量并不高。
一些文化设施虽然原本的建设规划很好,但是缺乏长远的规划,如维护和管理规划,导致了性能下降和服务质量的降低。
3.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也存在某些问题。
观念上,有一些文化场所仅仅是物质设施,却没有进一步的理念融合;而更多的文化场所,则是单一形式,缺少多元化的文化创意符号。
因此,有必要从发展内容、更新技术、增加文化产品等方面加以提升。
二、1.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量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等,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公共场所。
同时,政府也要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加以保障,让更多受众得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综述
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综述在过去,传统的四时八节,看大戏是主要的节目。
如今的国庆长假,可供我们消费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国庆期间,电影院同时上映的电影达10部之多,既有重大历史题材《辛亥革命》,也有商业片《画壁》,更有5部动画片来凑热闹。
在北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窝头会馆》,大腕云集;国家大剧院的话剧《王府井》、中国国家话剧院新剧场的《简爱》也吸引了不少观众。
在北京,喜欢京剧的更是可以过足瘾,梅兰芳大剧院推出“国庆黄金周,好戏连连看”系列京剧演出,既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大戏,也有寻常百姓家长里短的折子戏……十七大以来,中国的文化发展处于一个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和政府对艺术创作和艺术事业更加关心重视,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创作环境宽松和谐,尤其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加速期,我国的文化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文化产品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涌现出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民族精气神儿的精品佳作。
舞台艺术空前繁荣2011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了大型原创歌剧《红河谷》,它以20世纪初的西藏为时空背景,演绎了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儿女情、民族情、爱国情通过大气磅礴的音乐制作、细致精美的舞台得到生动的呈现,该剧被选定为前不久刚刚结束的2011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演出剧目。
国家话剧院作为文化部直接领导下的国家艺术院团,担负着传播主流文化的重要责任。
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剧目创作上,国家话剧院以“国计民生”为选材视角,提出了“新现实主义年”的全新创作概念。
国话于2009年推出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以一位老干部家庭的除夕之夜为背景,通过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引发一家三代人对金钱与信仰、法律与亲情的讨论和抉择,表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在全国轮回演出后引发热议。
所有在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的作品都是能够真正做到为历史剪影,为时代作传,为人民立言的力作,是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艺术。
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等多方参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建设目标、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实现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机会的增加。
最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套覆盖城乡、统筹城乡、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促进全民共享文化成果。
具体目标包括:1. 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文化服务水平。
2. 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打造文化服务的公共平台。
3. 打破传统的文化服务边界,加强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4.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5. 引导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公共图书馆建设、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网络文化建设等。
1.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和城乡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提供接地气、通俗易懂的文化服务。
2. 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扩大馆藏资源,提供更多的免费借阅服务。
党课考试填空题
填空题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__________上午闭幕。
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2.胡锦涛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__________的报告。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___________ 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全面建成4.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国___________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
开放型5.我们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___________、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基本理论6.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
时代特征7.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____________。
第一要义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___________。
基本要求9.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___________。
指导思想10.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__________。
核心立场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__________。
精神实质12.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__________。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3.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__________,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0.12.31•【文号】文社文发[2010]49号•【施行日期】2010.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发〔2010〕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政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文化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将共同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创建工作对于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地方人民政府的积极性,整合、集成“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好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文化、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领导,把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现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等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落实工作。
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事例
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事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文化和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文化事业、文化管理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支撑。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2.3%上升到2013年的4.9%。
在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在实践中积累了新经验、开拓了新境界。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与强大影响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正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文化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文化正在走向成熟稳定;中国文化必将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
1、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这是文化产业在新时期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年8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文化和旅游相关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万亿元人民币附近,同比增长11.4%;实现利润总额5.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同比增长11.7%;全年累计实现旅游收入9.8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同比增长12.8%。
文化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互补性和密切关联性。
“十二五”时期是文化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迈出最大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三五”时期将是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后劲十足、优势凸显、特色彰显、动能增强、创新活跃之年。
要坚持用先进文化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更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就
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就
公共文化服务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取得的成就涉及到文化传承、教育推广、社会凝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就:
1.文化传承:
保护历史遗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和数字化等工作,保护和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传承:通过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传统艺术、手工艺等。
2.教育推广:
文化教育: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场所,提供文化教育服务,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数字化教育: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数字化文化教育,让更多人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渠道获得文化知识。
3.社会凝聚:
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凝聚。
多元文化共存:通过提供多元文化服务,促进社会的多元文化共存,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4.创新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数字文化创新: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创新,开发虚拟博物馆、在线文学平台等,拓展文化服务的形式。
5.公众参与:
社区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使文化服务更贴近社区需求。
志愿者服务:借助志愿者力量,扩大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服务的灵活性和社会影响力。
这些成就表明,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推广、社会凝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全民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机构建设方面取得了成绩。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各地纷纷兴建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在文化产品供给方面,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品种类丰富,质量不断提高。
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出版物到电影电视,人民群众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得自己喜爱的文化产品,这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我国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针对农村、边远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开展了大量的文化惠民活动。
例如“农家书屋”工程、送戏下乡、送书进乡村等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文化的温暖和力量,使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全民。
二、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近些年来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全民的全面发展。
总结回顾一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近些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无论是在文化机构建设、文化产品供给还是文化惠民工程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同时也要看到,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不足之处,亟需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公共文化服务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是文化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体现。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促进全民的全面发展。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演变及其特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相互协作,以惠及全体国民的方式,提供广泛、多样、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时期。
当时的文化服务主要由贵族家庭和寺庙提供,流传着一些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如音乐、戏曲、书法等。
然而,由于贵族文化的封闭性以及社会阶级的分化,这些文化服务只能惠及少数人,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需要。
随着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公共文化服务逐渐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
一方面,中国的公共教育体系开始建立,使更多人接受文化教育。
另一方面,新兴的媒体行业如报纸、广播和电影,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此外,社会团体和文化组织也开始发挥作用,组织各种文艺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这一阶段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普及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参与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同时也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与此同时,电视、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公共文化服务逐渐从现场活动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观看各种文化节目,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获取文化信息和参与文化活动。
这一阶段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多样性、便捷性和个性化,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当前,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朝着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文化惠民工程等方面,政府加大了投入,提高了服务质量。
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也积极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发展。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更加注重满足民众精神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部发布十七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覆盖全国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时间:2012-06-14 编辑:马思伟
中国文化报记者郭人旗报道:6月13日,文化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十七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据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于群介绍,十七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随着我国财力的增强,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1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392.62亿元,与2007年的198.96亿元相比,增幅达97.33%。
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7年的15.06元增加到2011年的29.14元,增幅为93.49%。
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等一系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显著改善了基层文化设施的整体面貌。
2007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共投入39.48亿元,补助全国2.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
截止到2011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公共图书馆2952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8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0390个,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
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立。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有2115座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
全国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341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据不完全统计,免费开放政策落实后,2011年3月至10月,全国各级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人次514.45万,比2010年全年429.8万服务人次的数量增长19.7%,各级公共图书馆到馆人次4.27亿,比2010年全年3.28亿人次的数量增长30%。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十七大以来,各级文化部门积极贯彻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转变,履行好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
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地级市为单位,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突破体制障碍,盘活文化资源,加强共建共享,建设一批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文化自身发展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从整体上推动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着眼全局,整合力量,抓住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建设,分级推进,实现规模化、体系化,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全面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实施重大数字文化工程。
近年来,文化部以实施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2002年实施
以来,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服务网络。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旨在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互联互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和海量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形成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
2012年,推广工程将在全部省级馆和133个市级馆实施。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自2009年下半年开展试点以来,截至2011年底,参加试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数量达6200个,服务人次近1700万。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5年来,文化部以群星奖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龙头,努力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引导和带动全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群星奖自1991年创立以来,以“三贴近”为指导,评选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感和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推出了一批在当地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一批长期扎根生活、具有蓬勃朝气和创造力的群众文艺工作者,在基层群众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展现了群众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活动自1987年创办以来,在全国命名、培育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持续性的特色文化品牌,大大丰富和繁荣了广大城乡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是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十七大以来,文化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
2011年,文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提出把农民工文化工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1年和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文化部连续两年在北京组织了慰问农民工晚会,实现“农民工演、演农民工、农民工看”,推动草根节目走上大舞台,充分发挥了文化在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作用。
为丰富边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部实施了“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构建起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在弘扬文化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队伍素质,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批准,今年5月,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正式更名为公共文化司,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于群表示,文化部下一步将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发布会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李宏还分别介绍了十七大以来国家图书馆主要工作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