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格局
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十五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年级历史教案: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检查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制度所起的作用。
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2、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3、认识到汉武帝所实施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从思想上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4、“独尊儒术”是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5、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
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
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的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自学法,比较法过程:一、导课教师朗诵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导入,毛泽东这首气魄宏伟的诗篇点评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位风云人物,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来?生答。
师:谢谢,好,今天我们就重点探讨其中的一位。
板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二、自学目标(出示)(2分钟)1、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2、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3、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自学指导(8分钟)㈠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①汉武帝推行“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物质基础条件。
②知道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直接原因。
③知道汉武帝为确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进,还采取了那些措施㈡阅读第二子目①明确削弱封国势力的必要性。
②“推恩令“内容及作用阅读第三子目:明确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㈢阅读第三子目:明确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知识点,也可同桌间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查( 8分钟)三、当堂训练课堂巩固1。
七年级上册历史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官僚制度不健全
汉武帝时期的官僚制度尚不健全, 存在任人唯亲、贪污腐败等问题, 影响政治稳定和治理效果。
民族政策不平等
汉武帝在对待边疆民族、尤其是 南方民族时,存在一定的民族歧 视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经济局限
1 2 3
土地兼并严重
随着汉武帝时期经济的繁荣,土地兼并现象日益 严重,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农民生活困苦。
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政治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通过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中央官僚机构,实现了中央 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整顿吏治
他推行察举制,选拔有才能的人 才进入官僚队伍,同时严厉打击 贪污腐败,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 率。
军事措施
强化军队建设
汉武帝时期,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常备 军,并重视提高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 。
推行法治
汉武帝推崇儒学,同时注重法家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这表明 现代政治应坚持依法治国,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促进经济发展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统 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促进了商品流 通和经济发展。这启示现代经济应加强市 场监管,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
02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
为官方学说。
03
推广文字统一,制定和推行标准字体"小篆",促进文化
交流和发展。
03
汉武帝大一统格局的影响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政治统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汉武帝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
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初中七年级历史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精编版
七年级历史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初步掌握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自编练习体题,进行自我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
“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的历史功绩评价进行评价。
同时措施中的“推恩令”是收到显著效果的重要政策,理解其作用也是重点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因此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是本课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大家都看过《大汉天子》,电视剧的这个天子人物就是谁——汉武帝刘彻。
你在看完之后对他有什么样印象和看法?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
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是这样去治理国家的,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进汉武帝用智慧开创出的大一统格局!讲授新课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202年,在“四面楚歌”声中,西楚霸王项羽痛别虞姬,走上了不归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项羽的对手——汉王刘邦却踩着庆祝胜利的鼓点,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教师提问: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动作?——休养生息政策,分封同姓王教师:汉朝初年,刚经历战争不久,国家贫穷,因此,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以适应需要。
北师大版七上+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共22张PPT)
5、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开始于( D )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6、汉初分封诸侯王,汉武帝时削弱诸侯王国的力量, 共同目的是(C ) A 加强思想控制 B 维护皇室子弟的利益 C 维护汉朝统治 D 加强中央集权
7、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 C ) A 丞相 B 刺史 C 司隶校尉 D 御史大夫
秦 建 立 中 央 集 权 的 措 施
政治方面:
“废分封,立郡县”
“车同轨,书同文” 经济文化方面: 统一货币、度量衡
思想方面: 军事方面:
焚书坑儒
御匈奴,筑长城 平南岭,凿灵渠
秦皇汉武
重点: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的比较 考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如何评价汉 武帝
资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 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 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削之亦反, 不削亦反。削之, 其反之,祸小; 不削之,其反迟, 祸大。
晁 错
爆发了 汉景帝 七国之 乱
削藩
二、地方制度:推恩令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 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 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 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为候, 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 管理。
烦恼2
• 一堆我的叔叔伯 伯们,在他们自 己的领地里做起 了土皇帝,不听 号令,有钱又有 军队,之前还闹 过七国之乱……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制
西汉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 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 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 吏,自征租赋,自铸 钱币,自集军队。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C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 维护皇帝的权威 ; ②恩赐亲戚;③ 巩固统一; ④ 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D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汉代讲学图 1、任用精通儒学的人为官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 我国古代 最高学府 影响: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呢?
材料二、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
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分封制
秦朝
西周
郡县制
郡国制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西汉初期的管理制度
汉景帝
晁 错
பைடு நூலகம்削藩令
七国之乱
汉武帝的烦恼二:
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已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何为“大一统”?
汉武帝的烦恼一: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啊! 【探究思考】 面对学派众多、思想杂乱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他的主张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资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盐铁官营,严禁私铸货币
抗击匈奴
初一历史: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评价汉武帝。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n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n 辨别历史影视剧与真实的历史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n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继续与巩固。
n 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地位,讨论对儒家文化的态度。
n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评价汉武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 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n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n 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材分析n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先秦文明的基础上,秦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新阶段,并对以后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闻名于世,是从秦汉开始的。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n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汉武帝时期,通过思想文化方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政治方面的“推恩令”和设置司隶校尉、刺史及建立中朝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国势强盛。
n 汉武帝大一统1.物质基础——西汉王朝经过六七十年的恢复发展,经济繁荣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政治上——推行“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教学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突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行“推恩令”等措施。
教学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三、学情分析n 在学习秦朝历史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初步了解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需要史论结合、全面并客观分析的方法和态度。
历史: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任用精通儒学旳人为官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经典《诗》《书》 《易》《礼》《春秋》
汉代讲学图
你怎样看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西汉初: 分封诸侯王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西(汉玉中24山98靖片王,刘金胜线旳11金00缕克玉)有衣何危害? ——威胁皇权
中央统辖旳郡
皇帝
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
邦
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
汉武帝刘彻 (前156-前87年), 七岁被立为太子, 十六岁登基为帝, 到七十岁驾崩,在 位五十四年。他旳 一生见证了西汉王 朝旳鼎盛。
法 家
我用哪种思 想来治理国 家最佳呢?
儒 家
道 家
董仲 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凡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 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 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毕统一,建立了第一
个统一多民族旳 中央集权 国家—— 秦 朝。
2、陈胜、吴广 起义是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
3、 “皇帝”称号开始于秦王嬴政 ,他在地
方上建立郡县制
。
4、秦始皇 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
为抵抗匈奴修筑 长城 。
1、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毕统一,建立了第一
个统一多民族旳 中央集权 国家—— 秦 朝。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
方
责监督地方官员,并克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汉武帝时期旳监察制度表
推恩令 减弱封国势力
汉武帝
强化监察制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加强中央集权。
2、巩固、发展大 一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旳提议,推行“___罢_黜、百_家 独_尊_儒_术”旳政策;颁布_ 推_恩,令减弱诸侯王国旳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评价汉武帝。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目组成,分别从思想文化和政治方面介绍了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使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
(三)教材地位: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而闻名于世,也是从秦汉开始的。
如果说,秦开创了统一国家的模式,那么汉则是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突出特点发展纵深的典型朝代。
而本课所介绍的内容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进一步扩大版图,发展和巩固大一统事业的皇帝——汉武帝。
所以本课在整本教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以后古代史的学习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③认识“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②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三、说重难点本课的中心内容是汉武帝如何推进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因此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重点: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其作用。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难点:汉武帝为什么要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四、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有限,但学习历史的兴趣浓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该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初步了解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需要史论结合、全面并客观分析的方法和态度。
通过对第14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等概念有初步理解,但七年级学生对于古代政治制度理论兴趣不大,应将枯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种形式的途径教授清楚。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001)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标要求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过程与方法初一学生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初步掌握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应建立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之上,因此,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
如何评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1、介绍学生阅读《中华五千年》、《中国古代史常识》等有关通俗历史读物,了解有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为课堂学习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编历史短剧:(1)“推恩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表演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用投影仪打出汉武帝的人物图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指人物图像说)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 B)
D.学宫
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C (
A.主父偃 B.卫青 C.董仲舒 D.董宣
)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尊崇的学说是 ( ) A
A.儒家学说
C.法家学说
B.各家学说
D.道家学说
5.与汉朝王国问题产生与最终解决有关的皇帝是( ) C
A.汉高祖、汉文帝 B.汉文祖、汉景帝
政
治
强化监察制度
西汉的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
都城:
刘 邦
人物: 刘邦(汉高祖)
长安
汉初三位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高祖刘邦
汉景帝刘启
法家
我用哪种思 想来治理国家最 好呢?
儒 儒家 家 道家
道家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内容: 排斥和抑 制其它学说,把儒家学 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作用:从此,儒家学 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 正统思想,这种情况一 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责分别是 什么?
3、司隶校尉与秦朝的哪个官职职 能相似?
思
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恩令 削弱封国势力
政
治
强化监察制度
匈 奴
秦朝 西汉
商 夏 战国 战国 春秋 西周
自我测评
1.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 ( C)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西汉时期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8、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开始于( D)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9、汉初分封诸侯王,汉武帝时削弱诸侯王国的力量, 共同目的是( C) A.加强思想控制 B.维护皇室子弟的利益 C.维护汉朝统治 D.加强中央集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读读看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 政治上:
削弱封国势力
西周 秦朝 西汉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制
资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 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 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 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 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刘邦建汉,定都长安
——公元前202年
忆一忆:文 帝、景帝时采 取什么政策恢 复和发展经济?
西汉初期的政策
休 养 生 息
退役—— 授田宅或免徭役 兵: 民: 还乡归田 十五税一 奴:因饥饿卖身者释放
轻徭薄赋 减轻刑罚
“文景之治”
文 景 之 治
奖励耕作
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轻徭薄赋 减轻刑罚
文景之治时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表现 在那些方面?
请写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政治和经济文化方 面的内容 政治上: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2、中央机构的三公制:三公指丞相、协助皇 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太尉:掌管军 事。 3、地方机构实行郡县制 经济文化上:1、统一车辆形制 ;2、统一文字: 小篆,后推行隶书; 3、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4、统一度量衡
历史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
孔
董 仲
子
舒
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什么影响?
2、公布推恩令
1、晁错“削藩〞与“七国之乱〞
2、主父偃“推恩〞,削弱封国势力
〔前127年〕正月,纳中大夫 主父偃议,公布“推恩令〞 。
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 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 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 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返回
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1、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加强
;
〔2〕提出者: ;
〔3〕影响:儒家思想被确立为
。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2、政治方面: 〔1〕公布推恩令 ①原因: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
。
②措施:接纳 ③作用:
的建议,公布“推恩令〞。 。
〔2〕强化监察制度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学习目标: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评价汉武帝。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 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 “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下一页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 2、公布推恩令 〔政治〕 3、强化监察制度〔吏治〕
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思想家是 A萧何 B朱灵臣 C董仲舒 D张良
2、把西汉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3、西汉刺史监督的对象是 A京师百官 B皇帝 C皇族 D地方官吏
〔C 〕 〔 C〕 〔 D〕
4、儒家学说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B 〕
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北师大版北师大版精编版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教育目标:(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能力培养目标: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
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思想: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对比分析,从而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资料。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请学生看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前202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
3.文景之治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
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累计课时: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历史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式形成就是在秦汉时期,确切的说是在西汉时期,所以本课在整本教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以后古代史的学习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㈡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汉武帝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②、思考“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难点是:如何通过这些措施评价汉武帝。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学生历史知识积累有限,但学习历史的兴趣浓厚,而且对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等概念有初步理解。
三、教学方法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
结合本课实际和学生自身特点,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本课的内容分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部分,而且三部分内容全部围绕“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这个问题展开。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两大版快: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二、综合这些措施和学生课外搜集关于汉武帝的资料对汉武帝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
●导入新课(3分钟)
欣赏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曲MTV,请学生回答MTV是哪部大型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
(目的:是通过展现电视画面中汉代宫殿的威严、雄伟、宏大和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帝王风采把学生带入那个气势恢弘的大汉王朝,使学生切身融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
●讲授新课: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理解这一知识点,我想通过当今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再现历史情景,开展课堂小活动,(活动内容:汉武帝即位以后召开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就当前国家形势、实施新的方针政策,回答记者的提问。
)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体现新课程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理念。
通过模拟与“汉武帝的直接对话”让学生总结回答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局面所要采取的措施。
措施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学生回答在思想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初步理解)
②、通过史料向学生解释其含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加深理解)
③、请学生回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儒家思想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局面的关系与作用。
(理解并掌握)
④、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在统一思想方面实施的措施有何不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目的通过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知识运用)措施2:削弱封国势力。
①、请学生回答削弱封国势力的必要性和政策。
(必要性:封国势力的强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初步理解)
②、为了加强学生理解,通过展示中山靖王金缕玉衣(需要解释什么是金缕玉衣和及其用途。
)来说明削弱封国的必要性。
对于削弱封国势力的政策“推恩令”先请学生回答“推恩令”的内容,再通过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推恩令”。
(理解并掌握)
③、然后让学生探讨“推恩令”的巧妙之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措施3:强化监察制度。
让学生直接回答在监察制度方面汉武帝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旨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
二、如何评价汉武帝(10分钟)
这一版块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①、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于汉武帝的各方面资料。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汉武帝本人及其历史事迹有一个初步了解。
②、老师帮助学生如何去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③、再结合大一统措施。
全班分组讨论汉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对中华民族有什么贡献?
●小结(2分钟)
结合大一统措施评价汉武帝
方法:1、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从贡献和过失两方面去评价;
2、对于自己的观点要有历史事实做根据.
●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对汉武帝历史评价的小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要有历史事实做根据。
●板书设计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
一、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条件、
2.措施、
3.作用
三、对汉武帝的历史评价(贡献、过失)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是对部分知识的讲解过于多,应抛给学生思考解决,尽量给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空间,真正做到发散学生的思;另外,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有所欠缺,今后应调动学生积极、大胆发言,给孩子充分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