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选读 》教师用书: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选读 》教师用书: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一)早年求学年份经历1892年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鲁迅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1年毕业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二)留学日本1902年2月,鲁迅赴日深造,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

一年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曾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电影中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而转学文学。

1905-1907年,鲁迅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回国任教年份经历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授课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五)文学成就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人教版高三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31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31页)
的作家, 而这篇文章变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剪裁提炼, 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 生活片段叠加而成, 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 自由随意, 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 捕 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 以质朴 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 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 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 彰显了 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鲁迅遗容
鲁迅先生 爱护青年、 支持革命、 童心未泯、 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 体恤他人、 员合影。 博学广识、 幽默风趣
······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
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 和青年在一起。
1956 年, 鲁迅 墓迁 到上 海虹 口公 园, 由毛 泽东 题署 墓碑。
1940年春, 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 在贫 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 日军占领香港, 病重的萧红无 法离避, 1942年病逝于香港。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
忆鲁迅先生》, 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
深鲁
刻 与

伟 大
萧红:
的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1933年在上海, 和宋庆龄蔡元培等在一起。
1936年10月19 日鲁迅在上海 逝世。广大群 众争相奔赴万 国殡仪馆瞻仰 遗容, 中共中 央也来电吊唁。 22日, 送葬群 众多达数万人。 鲁迅遗体覆盖 着上海民众所 献"民族魂"的 旗子, 安葬于 虹桥万国公墓。

2018人教版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2018人教版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台独”政客,最担心最害怕的,莫过于中国历史文化,所以,他们呕. 心.沥.血.地要把这些内容,用“台独”基本教义的内容取代。(× )
请说明理由:__“__呕__心__沥__血__”__多__含__褒__义__,__此__处__犯__了__褒__贬__误__用__错__误__,__可__改__为__ __“__处__心__积__虑__”___。
1月
1930 年 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
起 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四)病逝上海 1936 年 10 月 19 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 “民族魂”三个字。1956 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 题字。
2.变换·变幻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变幻”是指不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两个词语都有改变的意思, 但如果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则用“变幻”。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5 月 1 日,金市行情再次生变。截至北京时间 5 月 2 日零时,金价下跌 2.18%, 至 1440.00。而在此之前,金价却单周上涨 5%。由此可见金市的风云__变__幻__ (变 换/变幻)。
[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 一、阅读从“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到“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回 答问题。 1.概括说明作者在选文中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的共同 点是什么?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精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课件 (共4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精读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课件 (共48张PPT)

33 病情不断恶化 34 病中的困顿
俭省、坚定
节 事件 数
性格
手法
间接、语言、 细节 语言、细节 描写 细节、语言
35
海婴的药瓶 “玩具”
爱孩子、坚强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坚强、关心别人、
乐观、平和
37 时刻伴随的小 画 38 最后的时刻 39
推崇个性解放、 个性自由 勤奋不息
细节、避讳
总结:萧红眼中的鲁迅。
手法
略写、细 节描写 略写、细 节描写 正侧面结 合、详写 详写、细节 描写 略写、语言 及细节
4 夜谈和待人吃 饭 5 招呼来客
节 数 6 7 8 9 10 11
事件 久雨偶晴的 造访 和海婴嬉 戏 冯雪峰来访 对青年来信 的态度 指导青年看 电影
性格
手法
略写、语言 及细节 语言描写、 对比 场面描写、 语言描写 语言和 对比描写 语言(直引 和间引)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 语言、动作、 对比描写 礼让别人、宁亏自 己(节俭 ) 对比、细节 描写 环境烘托、 细节描写
惜时、勤奋
节 数 19
20
事件 对“时髦”的 厌恶
对鬼神的不相 信
性格
朴素、不张扬、 爱憎分明 富有科学精神 不轻易否定、 有家庭民主思想 对工作一丝不苟 俭朴、勤劳、 待人真诚
手法
环境、衣着、 眼神描写 动作、心理、 细节描写 动作 语言、 对比 对比、细节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
人之夫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 夫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 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 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2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2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传记学案(第6周)《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回忆录的特点。

2.理解传主的精神品格及形象,品味文章中个性化细节描述塑造传主的作用。

学习重点1、掌握回忆录体裁的特点。

2、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品味作者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学习方法:自主搜集资料,对比阅读;对文本质疑的地方小组合作方式研读、探究。

一、课前预习:1.阅读全文,标清段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搜集有关鲁迅的作品、名言,思考其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情操,课上交流。

二、预习检查:(2)萧红这篇文章把鲁迅写活了,她是如何来刻画鲁迅的?三、导读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隔膜.(mó)捕.捉(bǔ)细腻.(nì)咳.嗽(kã)B.竭.力(jiã)抹煞.(shā)疙.瘩(gē)解剖.(pōu)C.荸.荠(bí)虔.诚(qián)气喘.(chuǎn)闷.热(mân)D.颤.抖(chàn)耽.搁(dān)稀疏.(shū)遮.盖(zhē)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病愈纽扣淅沥油漆B.疲倦嘈杂卧倒祈祷C.混浊剪裁坦荡夸耀D.大慨门闩唠叨训斥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许先生从鲁迅先生病起,更______地忙了。

(2)这种事情许先生是偷______就做的,夏天就开始预备着冬天的,冬天就做夏天的。

(3)一位的士司机遭到了3名自称是“城管”的男子的殴打。

事后,虽有警方到场______并将打人者控制,但得知此事的数百名的士司机仍迅速聚集到现场,围住打人者齐声要求其道歉。

A.过度功夫处治B.过渡功夫处臵 C.过度工夫处臵 D.过渡工夫处治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对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73张PPT)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73张PPT)

令人奇怪的是萧红的遗嘱里,将《生死场》的版权给了萧军,《呼兰河传》 的版权给了骆宾基,却唯独没有端木的份儿,但是端木没有计较这些,并做 到了二十年不娶,以此来表达他对萧红的悼念和深情。每年清明都要去看看 萧红,后来端木有了妻子,便同妻子一起来祭奠萧红。
萧红三十出头,就已离开,但是唯独写作是她唯一的依靠。萧红是民国时期活的最 凄苦的一位女作家。十年期间,身体上的病痛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让这位 女作家顽强不息,十年写下了百万字的作品。《生死场》,《孤独的生活》 ,《马伯乐》,《呼兰河传》等等一些影响文坛的著名作品。
作者简介
鲁 迅 后 人 全 家 福
鲁迅其人
以前大家都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 你对鲁迅有什么样的印象? 在你印象中鲁迅仅仅是一个文学家吗? 你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 你对他还了解多少呢?
鲁迅其人
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 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 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 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 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 是怎样一个人呢?
但是二人还是不幸福的,虽然他们没有争吵和辱骂,也没有家庭暴力,但
是性格的问题和精神上的缺失,让萧红也有了对端木的很多看法。新婚期间 的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流产了,孩子的死,意味着她和萧军的夫妻缘分已尽 。端木很关心萧红。虽然他们没有那么亲密,但也互敬互爱,但端木的性格 太懦弱和懒散,萧红除了要写作还得做家务,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萧红一人 扛着。这让萧红也很心累。对这段婚姻萧红也失望了。最后她终于扛不住了 ,正如她在书中写道:“我好像命中注定要一个人走的。”
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生活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态,描述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案_25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案_25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课程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叙述的有关鲁迅的生活点滴,用传记的有关描写来比照和丰富同学们对鲁迅的印象。

2、认识鲁迅的思想、人格。

正确认识评价鲁迅,感悟鲁迅平易温和的性格3、了解这篇回忆录这一文体。

学习回忆录的艺术赏析方法。

学习重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叙述的有关鲁迅的生活点滴2.从看似闲碎的枝枝叶叶中抓住人物“平凡”的特点。

关于目前中学生对于鲁迅的接受情况的调查问卷第一部分:鲁迅印象1.你对鲁迅有什么样的印象?()A.一个爱骂人的作家B.一个不卑不亢的、睿智的、人格高尚的战斗者C.伟大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家D.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作家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以下对鲁迅的形容,在你认为对的后面打勾(可多选):□深刻□博爱□是非分明□平易近人□孤独□敏感□刻薄□固执□执著□清醒□冷峻□自私□病态□其他3.你印象最深的鲁迅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从什么地方了解鲁迅的?()A.课本B.鲁迅的传记C.辞典D.其他读物上5.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你对鲁迅那样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鲁迅吗?为什么?()A.希望B.不希望C.无所谓7.你觉得怎样才能更深入了解鲁迅?()A.阅读鲁迅传记作品B.阅读鲁迅与朋友的书信集C.阅读同时代人对鲁迅的回忆与评价D.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寻找信息E.阅读鲁迅论敌的回忆录第二部分:关于鲁迅作品1.你读过鲁迅的哪些作品?请列在下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最喜欢鲁迅的哪些作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不喜欢的是哪些?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对于语文课上对鲁迅的评价和对他作品的分析同意吗?A.完全同意B.大部分同意C.大部分不同意D.完全不同意如果不同意,那么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阅读鲁迅的作品在当代是否还有意义?A.非常必要B.比较重要C.可有可无D.没有意义如果你认为没有意义,那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鲁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地位如何?第三部分:鲁迅言论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对比、语言及细 节描写 对比、细节描写
13
不请男佣却热待客
节俭、好客
14
不吝校样纸及坐车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
语言、动作、对 比描写 对比、细节描写
15 16 17 18
喝茶和抽烟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 (节俭 惜时、勤奋
昼陪客人夜加班
环境烘托、细节 描写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19
对“时髦”的厌恶
朴素、不张扬、爱憎分 明 富有科学精神
作者萧红简介
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 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 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 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 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 红和萧军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 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 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被誉为 “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 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 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 人物.
25 26 27
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鲁迅先生病了
坦然面对疾病
对比、神情、语 言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
惜时、忘我工作
心理、细节
29
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
好客、平易近人、忘我工 语言、神情 作
节 数 30
事件 先生体质大不如 前 妻子许先生的担 当
性格 一讲话就精神
手法 神情、对比
31
工作如山、不得休息
间接描写
深鲁 刻 与迅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萧 红 是 平 和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案_22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案_22

(二)整体感知1. 正是因为这战斗者的形象,鲁迅面部刚硬的线条透着的是冷峻。

鲁迅在中国人的心里,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圣像,但而今越来越多的人从膜拜的跪垫上站起,走近这尊雕像,去触摸它,这张笑颜中传来了温暖。

2.结合萧红所写的回忆录,以及所发的材料,请同学们说说“温暖”何处体现?3.有同学谈到鲁迅与海婴这种父子之爱让人很亲切、感到温暖。

所以“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之外,还有温暖和爱。

”永恒的父爱,不灭的亲情。

4.请结合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谈谈他持有哪些基本观点?对于子女并不用“恩”,只有爱,这是一种天性。

在爱的名义下,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

5.那么,鲁迅是不是这样做的呢?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

有朋友说鲁迅对孩子太溺爱了,鲁迅就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两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6.这座圣像不在冰冷,因为温暖和爱,我们铭记住这柔和的线条,这样平和而又亲切的笑脸;因为温暖和爱,让深刻与伟大的鲁迅显出了平和的一面。

(板书)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生通过自我研讨总结,带着一个整体的认识走入文本,在参照阅读中更能体悟萧红笔下鲁迅的特征。

(三)形象分析细读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通过细节和语言,分析文中的鲁迅与你所了解的有何不同?请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在学生的记忆里鲁迅总是一个紧锁眉头、目光深邃的沉思者。

而这里的鲁迅却截然不同,爽朗开怀,这也是萧红笔下的鲁迅才有的独特魅力。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

""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夜黑亲自送萧红出门,并指明隔壁'茶'字牌的标记。

"--一个思想犀利的人在生活上却能如此的体贴入微,甚至在着装这么小的问题上也关注女孩子的自尊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案_17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案_17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从而把握鲁迅先生的个性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性格特色,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感悟法,探究合作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屏幕上的人物大家都熟悉,对,是鲁迅先生,那么大家能否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特点?二、说一说(1)(同学们各抒己见)原则、严肃、睿智、斗士、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犀利、冷酷、坚强、奋斗、冷峻等等。

(2)那么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都是来自哪里?(同学纷纷回答)《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孔乙己》、《社戏》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都是源自于课本,源自于鲁迅先生的文章。

)(3)其实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许多至理名言未尝不是这种感觉呢?(出示):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3)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6)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些片言只语都是鲁迅先生作为革命家、思想家总结出的精神法宝。

)总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对待敌人似匕首似冷霜,那么对待周围的人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追随萧红女士一起走进鲁迅生活的点点滴滴——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三、学一学(课前给大家发了导学案,了解了这篇传记其实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并没有完整地展示鲁迅先生的一生,而是捕捉了许多生活的片段,这些片段分别囊括了家庭生活、交友会客、个人习惯三方面)课中探究:这篇传记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凸显了传主的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合作探究)小组展示要求:指出多少页哪个片段,用了何种描写方法,凸显了人物的什么个性特点?小组纷纷展示:鲁迅先生踢鬼海婴吃鱼丸鲁迅对青年的要求鲁迅先生待客的烟鲁迅先生的居住环境鲁迅先生的笑鲁迅先生的脚步对作者穿衣的指导许先生对鲁迅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等等总结归纳(板书设计):对自己:严谨、认真、节俭、惜时如命、对妻子:尊重、挚爱对儿子:善解人意、民主对朋友:慷慨、大方、真诚、平易近人、和蔼友善对青年:慈爱、宽厚、宽容凸显传主个性要从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环境做正面或是侧面的描写,着重于细节描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案_9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优质课教案_9

[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的一种——“回忆录”这种文体的特点,品味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2、了解生活中的鲁迅,感受他的平和、幽默、亲切、热情和勤奋等性格特点,进而正确认识评价鲁迅。

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多种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性格特色。

2、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难点]对“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的鲁迅到“平易温和”的鲁迅的转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鲁迅简介2、问卷调查结果3、赏析鲁迅的《腊叶》一提起鲁迅,大家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这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鲁迅曾尽其所能地帮助和教导过他们,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来到上海,曾和鲁迅有过一段很深的师生情谊,得到过鲁迅直接的关怀和提携。

所以在1939年鲁迅逝世3周年之际,萧红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回忆鲁迅先生》。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读过此文才感到:原来,深刻的社会批判者鲁迅,他的另一面是这样的平和。

这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二、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

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1930年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47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47张
日完稿载《传记文学》)
余华余两:个华人说曾:,以一他个小为是时鲁毛候泽曾迅东经,天仅一真次个地就以是为鲁世迅上。的因作为家鲁只迅有 的名于字出马现列的频恩于率马毛太恩高列了毛,的以人至物于。我以为他是仅次
但余华小时候并不喜欢鲁迅的文章,嫌它们太沉闷 ,以至于余华认为鲁迅是一个被时代夸大的人物, 因为他被戴上了太多的头衔:文学家、思想家…… 余华说自己在30多岁以后才与鲁迅小说亲近,于是 发现,那个小时候熟悉而不能理解的人物,变得熟
人格高尚的战斗者
C、伟大的思想家、作家、革 命家 D、20世纪最伟大的中
2、关于以下对鲁迅的形容, 在你认为对的后面打勾 ( 可多选):○深刻 ○博爱 源自是非分 明 ○平易近人 ○孤独 ○
敏感 ○刻薄
○固执 ○执着 ○清醒 ○ 冷峻 ○自私 ○病态 ○其

3、你印象最深的鲁迅的一句 话是什么?为什么
厌恶
爱憎分明
眼神描写
20 对鬼神的不相 信
富有科学精神
动作、心理、 细节描写
21 品尝海婴的鱼 不轻易否定、
动作 语言、

有家庭民主思想 对比
22 包书也要亲自
动手
对工作一丝不苟 对比、细节
23 简陋的居住环 境
俭朴、勤劳、 待人真诚
节 事件 数 1 鲁迅的“笑”
2 鲁迅的步伐
3 品评衣着
4 夜谈和待人吃 饭
5 招呼来客
性格
手法
明朗、爽快、 不掩饰真情
轻捷
略写、细 节描写
略写、细 节描写
善解人意、知识丰富 正侧面结 合、详写
友善、慷慨大方、 详写、细
尊重妻子
节描写
爱开玩笑
略写、语 言及细节

【课件】语文选修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课件】语文选修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5-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 的另一面是平和
首 页
X 学习导引 S 深入探究
UE XI DAO YIN
HEN RU TAN JIU
D 读写拓展
U XIE TUO ZHAN
赏析: 论鲁迅 毛泽东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 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 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这两首毛泽东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七绝,作于 1961 年。 “其一”起句,称赞鲁迅胆识博大,性格坚韧,“铁 石坚”一语,使人油然想起“骨头最硬”一句。 “刀光剑影”,当指鲁迅在上海时所处的险恶政 治环境。这是从宏观角度肯定鲁迅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的殊勋伟业。三、四两 句目光收缩,用具体事例进一步强化阐释诗人 毛泽东所理解的“鲁迅精神”的核心。 “其二”另辟蹊径,概括提炼绍兴一地文化传统 的精髓,由此为鲁迅在文学史上给出清楚定 位。鲁迅的故乡绍兴是古今名人荟萃之地,陆 游、秋瑾、鲁迅的诗篇富有诗味和爱国热 忱。
-7-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 的另一面是平和
知识梳理
首 页
X 学习导引 S 深入探究
UE XI DAO YIN
HEN RU TAN JIU
D 读写拓展
U XIE TUO 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
人,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 年代文学洛神”。1935 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 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 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写下了散 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这位自传型、抒情型的女作家,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 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位有风 格的杰出女作家。 回忆录:回忆录是追记本人和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具 有文献价值。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 感情来叙述,因而某些事件或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 回忆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熟悉的历史事件, 另一种是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市《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版语文选修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0题;共20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暮色渐渐地侵进林子里来,____________,偶尔有一两点花瓣落在肩头,沁着一点微微的香气,松散着我一天的劳累。

北平郊外____________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风依然轻抚着②轻抚着的依然是风③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④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2. (2分)填入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四百多年里,它一面()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②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

③只是在她()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

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

④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 . 剥脱透彻突然苍白B . 剥蚀深彻猝然苍幽C . 剥落透亮猝然清幽D . 剥离深刻忽然苍老3.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内涵。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①舍弃世界观,把心灵快乐当作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②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致的心灵状态绝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③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至多是世界观所达致的某一种心灵状态④对于社会现实的关系也绝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A . ③②④①B . ①②③④C . ①③④②D . ③④①②4.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叙述了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在海上同鲨鱼搏斗的故事。

B .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诗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王勃、李白、韩愈、李商隐分别为这四个阶段的代表诗人之一。

C .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司马迁的《史记》是史传文的典范,贾谊的《过秦论》是政论文的代表,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汉赋中的名篇。

D . 《楚辞》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它和《诗经》一起构成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5. (2分)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1]有一次,听到了山林里的猿啼。

那声音,忽远忽近,或呼或和,飞动如闪电,高亢如天风,,比人类伟大天才谱出的乐章更为神妙动听。

[2]北平郊外,,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激越如奔泉,飘逸如闲云②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③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④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6. (2分)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么会走到一起呢?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

”①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②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和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③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④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⑤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A . ②①③④⑤B . ②①③⑤④C . ④①②③⑤D . ④②①③⑤7.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笔力传神,寥寥数语,就将众多人物的性格得淋漓尽致。

②爱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虽然注重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的关注,但文字却着泥土的芳香。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原因和社会背景。

A . 描绘充斥纵然B . 刻画充斥纵然C . 刻画充溢固然D . 描绘充溢固然8.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

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是北宋柳永,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

B . 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楔子常在剧本开头,简要介绍人物、故事,有时也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

角色有旦、末、净等,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

C . 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曹禺的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D .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朱丽叶》。

9.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英国为了弥合其与主要欧洲国家在武力攻打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主张联合国尽早________伊拉克的战后安排,并起“主导作用”。

②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

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________。

③交通事业迅速发展,________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A . 介入忘怀从而B . 加入忘怀进而C . 加入释怀从而D . 介入释怀进而10.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1]对于这种,他总觉得是一种施舍,而不是。

[2]他一向认为,粗心一回,仅仅是一个,不能说他必然要吃亏在粗心上。

①恩惠②偶尔③偶然④恩赐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①④C . ①④②③D . ②④①③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10题;共21分)11. (2分)晏殊《浣溪沙》的“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12. (2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人生哲理之句是:________,________。

13. (3分)同为婉约派的济南名士、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作品清新、典雅,《如梦令·常记》词中写词人满心欢快、饶有趣味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分)关于学习方法,古人所谈甚多,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

15. (2分)吴均《山中杂诗》描写了山中有趣的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6. (2分)王维的《竹里馆》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雅自得心情,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17. (2分)李白《峨眉山月歌》表达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8. (2分)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9. (2分)岑参的《逢入京使》描写诗人对故乡眷念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 (2分)请写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21.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青玉案· 送山谷弟贬宜州黄大临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垂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黄大临,黄庭坚之兄。

此词是词人在黄庭坚被贬宜州时所作。

(1)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词人的离别之痛?请简要概括。

(2)词的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2.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眼儿媚阮阅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盈盈秋水,淡淡春山”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5分)23.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爱因斯坦苗千爱因斯坦(A1bert Einstein,1879—1955)这位出生于德国的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因为对理论物理学的开创性贡献,早已成为“天才”的代名词和科学界的标志性人物。

全世界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和书籍多如牛毛,我们不可能通过一篇短文来总结爱因斯坦的天才或他的理论,如果只从科学史的角度去考量这位物理学家,就会发现他在德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符号意义。

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的爱因斯坦,在早期并不像很多传说故事中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智力发育迟缓且有语言障碍的小男孩,他很早就表现出了超强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据他自己讲述,他第一次对自然界感到好奇,来自他爸爸送给他的一个小罗盘,那个始终坚定指向一个方向的罗盘指针使他第一次认识到了自然界的神奇。

15岁时爱因斯坦追随做生意失败的父母到意大利求学,后又转学瑞士,在学风开放的阿劳中学补习一年后考取了苏黎世理工学院,接受数学和物理学教育。

随后,这位天才留在了充满着让他喜爱的自由气息的瑞士,却因找不到教职而成了专利局的一名小职员。

当学术成就开始被全世界认可后,他开始执教于苏黎世大学,随后离开瑞士,执教于布拉格,后来又回到当时的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德国柏林。

回顾爱因斯坦早年的求学和执教经历,与罗曼•罗兰笔下的人物——音乐家约翰•克里斯多夫倒有颇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在少年时期对德国的沉闷空气感到压抑,之后游历欧洲,吸收各国文化的精髓,但最终在他们的作品中仍旧体现了德国思想和文化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完全无法忍受德国的应试教育,他因此选择在瑞士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