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二课时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1]
8.三顾茅庐课前活动: 背诵小古文《读书需有疑》1、一. 说题导入2、这节课, 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三顾茅庐》。
谁来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预设:生: 三顾茅庐就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师:不错, 能加上一个谁, 就更好了!生: 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师: 你说得真好, 那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呢?生: 刘备恳请他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师: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当时正是东汉末年, 群雄纷争, 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战争, 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刘备决心请诸葛亮出山完成统一大业, 可是, 一连两次, 他连诸葛亮的面都没见着。
师:那第三次时, 他请到诸葛亮了吗?生: 请到了。
师: 是刘备的什么打动了诸葛亮?生: 诚心诚意。
二、新授3、1.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 其心到底有多诚, 其情到底有多真?请大家默读课文2.3.4自然段, 找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建议大家边读课文边用圈画出关键词句, 并在旁边用简短的几个字写出你的感受。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老师巡视, 相机指导)4、2分钟后, 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只找到了两三处, 不怕, 团结就是力量, 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 互相补充补充, 相信你一定能找得更多。
看大家那么认真的样子, 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了。
快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吧!预设1:生: 读刘备的话。
师: 刘备为什么会这么严厉地骂张飞?生: 张飞说要用绳把诸葛亮捆来。
师: 你能把他的话读出来吗?师: 他们竟然发生争执了!你知道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吗?生: 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
师:是啊!《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情节就是——桃园三结义(出示图),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成三兄弟, 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
他竟因为这个还未见过面的诸葛亮而斥责张飞, 由此看出他对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师: 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指名一男一女读。
生评。
师: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么读?试试看?你为什么要大声地读张飞的话?生: 课文里有个嚷字。
《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落实目标1—4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落实目标5—7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解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听写复习生字词过渡:同学们,上节语文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
下面请大家读课题。
1、学生读题,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你能把课题说出完整的一句话?2、请学生根据短文和拼音听写生字。
刘备两次请zhūɡě(1)亮出山辅助自己,都没有见着。
第三次时,张飞要把诸葛亮捆来,刘备怪他不尊重人才。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这里山冈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yí(2)人。
诸葛亮正在草tánɡ(3)午睡,刘备ɡōnɡɡōnɡ(4)敬敬地站立等了半shǎng(5)。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
刘备听了他的策略后,茅塞顿开。
后来,诸葛亮出山,刘备经常和他tǎo(6)论天下大事。
这就是三ɡùmáo(7)庐的故事。
3、大屏幕出示答案,订正并自由朗读。
第二板块:欣赏美景,感受“才华”过渡: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去拜见诸葛亮,可这里却先插入一段隆中的景色描写,你觉得是否合适?找出来,读一读,体味一下。
1、欣赏美景,出示图文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读这段话,里面写了哪几种景物?(松林、溪流、竹林)(2)积累词语怎样的松林?(疏疏朗朗)读好这个词组(疏疏朗朗的松林)是啊,稀疏而又清晰的松林,上面或许还有可爱的小松鼠在跳来跳去呢!怎样的竹林?(青翠欲滴)读好这个词组(青翠欲滴的竹林)那颜色绿得都快要流出来了!怎样的小溪?(清澈见底)(潺潺流动)读好这个词组。
(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动的溪流)我猜想,那里面的溪水一定非常甘甜!(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2、感受“才华”a、出示图文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三顾茅庐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作者及作品,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作者及作品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代表作《三国演义》,主要作品有剧本:《忠正孝子连环谏》《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2.《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二.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
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设 计意图 : 感 知人物形 象 , 学习人物性 格和 品质 表现的 方法 , 在对 比中感受刘备求贤若 渴的精神面貌。 】
三、 真诚交流 . 学 习手 法 1 . 阅读探讨 : 刘 备诚心诚意 、 恭 敬 地 三 顾 茅 庐 请 诸 葛 亮 出 山 ,诸 葛 亮 真 的 值 得 刘 备 如 此 吗 ? 采 用 圈 画 法 最 后 两 个 自然 段, 说说体会 , 谈 谈感 受 。 【 设 计意图 : 给 学 生 提 供 自主 阅读 的 空 间 , 让 学 生 根 据 要 求圈画出阅读重点 , 在 阅读 中获 得 感 悟 ,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言 表 达
二、 探讨人物 , 感 知 形 象 1 . 诸 葛 亮 出 山 了吗 ? 他 因为 刘 备 的什 么 而 出 山 呢 ? 从 哪 些 地 方 看 出刘 备是 诚 心 诚 意 的呢 ?自主 阅读 相 关 内 容 , 采 用 圈 画 法阅读 , 并 写 写 自 己的 感悟 和思 考 。
板书 : 诚心诚意。
【 课 时 目标 】
有 感 情 地 朗读 课 文 ,认 识 刘 备访 求 贤 才 的 虔 诚 和 诸 葛 亮 的雄 才 大 略 , 能够指 出比喻句中的本体 、 喻体及其关 系 , 学 会 初 步 分 析 比喻 句 的 作 用 和 好 处 。学 习课 文 中 “ 景色秀丽宜人 ” 的有 关 语 句 , 形成景物描写能力。
一Hale Waihona Puke 【 重点难点 】 重点 : 抓住 重点语段 , 品读 、 体 会 刘 备 访 求 贤 才 的虔 诚 和 诸 葛亮 的雄 才 大 略 。 难点 : 通 过 对 语 言 理 解 体 会 刘 备 求 才 若 渴 的心 情 . 学 会 景 物描写。
【 设计理念 】
8.三顾茅庐_课件(第二课时)
自学课文第三四两节,思考:
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刘备的诚 心诚意,用“﹏﹏”划出,并写上理解。 哪些词句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用“——”划出,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 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 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 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 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 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 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 葛亮见面。
三顾茅庐 诸葛亮 草堂 群雄纷争
讨论 半晌 恭恭敬敬 青翠欲滴 时辰
秀丽宜人 辅助 蜿蜒起伏 捆来 尊重 策略
茅塞顿开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 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 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 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 了!”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 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 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 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 了!”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 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 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 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 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 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 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 葛亮见面。
作业:
1、认真读好班书《三国演义》。
2、用“来到…… ,只见…… ” 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此时,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刘备 的为人?
求贤若渴,尊重人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
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 的策略。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本课学习,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初步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和名著进行扣动心弦的心灵对话,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领略隆中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品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二、品读课文1、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简要评价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属于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生甲:我欣赏诚心诚意拜访人才的刘备。
生乙:我佩服韬光养晦、见识非凡的诸葛亮。
生丙:我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喜欢鲁莽粗鲁的张飞,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但他莽撞中不失可爱的一面,而且可以反映出对刘备的忠心。
这个人物形象显得真实自然,不做作。
我喜欢。
师:你们片言只语,评说三国人物,活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老师尤其欣赏的是生丙,他很有悟性,用心品读人物,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
(2)师:老师想接着你们的讨论再说几句,既然有人认为张飞粗鲁中不失可爱之处,那么把他和刘备两相比较,一个粗鲁莽撞,一个诚心诚意、彬彬有礼。
课文将他们放在一起三顾茅庐,到底有什么深意呢?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当然老师相信你们继续发扬积极思考的传统,挑战自我、创新思维,一定会有让老师耳目一新的发现。
生甲: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高手中的高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将张飞和刘备安排在一起,似乎是将他和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我们的同学就是不一般。
说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时有惊人之语,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文中将刘备和张飞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物放在一起,既形成鲜明对比,在写作上把它称做反衬,又给“三顾茅庐”增添不少情趣,也生了不少波折。
2、领略奇美的环境(1)师:我们知道,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共张PPT
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 大怒……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
二、新课讲解
孔明的性格是怎样体现的? 3.动作描写 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二、新课讲解
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1.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人生只不过是看起来真实一点的梦境,谁能够先看穿这个呢?我生平
所为只有我自己知道啊! 2.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当年,刘备在穷途末路时,有幸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后来天下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三顾茅庐》核心素养教案(第2课时)
《三顾茅庐》核心素养教案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刘备为何要屈尊降贵,前去拜访躬耕田野的诸葛亮呢?这也是一种笔法,叫“悬念”,可谓吊足了我们的胃口。
尽管我们对诸葛亮早有耳闻,不过还是到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去看看吧。
二、“三顾茅庐”的“茅庐”1.何谓“茅庐”?明确:草屋。
2.《陋室铭》有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篇《陋室铭》大家应该都背下来了,对这句话的意思应该也是理解的。
这个“陋室”和本文的“茅庐”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因为居住者的高洁品质、出众才华,使得破草庐也有皇室后商多次前来拜访。
请谈一谈“茅庐”之“不陋”。
预设:(1)从外貌角度谈:“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2)从所处环境谈:茅屋与躬耕,可见其孤高淡泊。
(3)从语言角度谈:“隆中对策"这一段文字可见其雄才伟略。
(4)从侧面描写角度谈:诸葛均、童子衬托诸葛亮。
设计意图由“茅庐”引申到诸葛亮人物分析上,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诸葛亮的雄才伟略、不同凡响。
3.“隆中对策”是反映诸葛亮身居“陋室”而知天下大事的集中体现。
反复阅读这一部分,看看诸葛亮给刘备谋划了怎样的“国策”。
明确:诸葛亮先肯定了“得人”是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非惟天时,抑亦人谋”),然后透辟地分析当时的曹操、孙权、荆州等不同形势,提出要顺应形势发展,先在内政、外交各方面准备条件,然后等“天下有变”再相机而动,一举成功,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设计意图研读“隆中对策”,感受诸葛亮的智慧。
4.我们再进一步思考,诸葛亮是一见刘备已经“三顾"就痛快地答应出山了吗?同学们不妨两人一组排演二人见面时的对话,欣赏刘备的劝说智慧。
学生自由排演,然后请一两组在班上展示,并对刘备的智慧略加分析。
三、“三顾茅庐”之“三”1.文中只写到第三次拜访的情形,请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人物性格,推断一下前两次拜访的情况。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理念: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
(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二顾三顾怎样一个人刘备(言、行、神态)问又问失望而回张飞(言、行、神态)失望而回(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
(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
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三顾茅庐》(第二课时)
细节
刘备在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诸葛亮的 尊重和诚心,他并没有因为前两次的拜访没有见到诸葛 亮而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再次前来拜访。同时,刘备 也展现出了他的耐心和谦逊,在见到诸葛亮之前,他在 门外等候了很长时间,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显得不 耐烦或者傲慢。
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
05
作业与延伸阅读
布置相关课文理解和写作的作业
课文理解作业
布置学生完成《三顾茅庐》的课 文内容填空,帮助学生巩固对课 文的理解。
写作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三顾茅庐》的故 事,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以“执着 追求”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 的写作能力。
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关的章节和故事
01
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 于刘备、诸葛亮和关羽等主要人 物的相关章节,让学生更全面地 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
探讨本文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总结词
通过探讨本文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可以让学 生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 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
详细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们探讨本文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可以让他们从人际关系、团队合作、领导力等方面 进行分析,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探讨,了解他们的阅读理解 能力和思维能力。
能力。
讨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原因和影响
总结词
通过讨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原因和影响,可以让 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同时也可以培 养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原因和影 响,可以让他们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历史背景等方 面进行分析,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了解他们的阅读理解能 力和思维能目录 Contents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作者:顾小春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1年第01期一、创设情境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对学习本课,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初步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与名著进行扣动心弦的心灵对话,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领略隆中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品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二、品读课文1.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简要评价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生:我欣赏诚心诚意拜访人才的刘备。
生:我佩服韬光养晦、见识非凡的诸葛亮。
生:我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喜欢鲁莽粗鲁的张飞,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但他莽撞中不失可爱的一面,而且可以反映出对刘备的忠心。
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自然、不做作。
〖JP+1〗师:老师想接着你们的讨论再说几句,既然有人认为张飞粗鲁中不失可爱之处,那么把他和刘备两相比较,一个粗鲁莽撞,一个彬彬有礼。
他们去三顾茅庐,有什么深意呢?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将张飞和刘备安排在一起,似乎是将他和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课文中将刘备和张飞这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既形成鲜明对比,在写作上把它称作反衬,又给“三顾茅庐”增添不少情趣。
2 领略奇美的环境师:我们常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诸葛亮是个奇人,他生活的地方想必也是充满灵气与神奇吧!现在,请大家深入钻研课文,看看环境奇在哪里。
生:我发现第3自然段的第1、2两句描写了隆中的环境。
看,“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景色秀丽宜人。
”好一派迷人的风光啊!生:“隆中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
”“蜿蜒起伏”传神地刻画了山冈的外形特征;“卧龙”用打比方的方法,将山冈的形状写得具体形象。
师:他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得有理有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赏析。
生:老师,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4自然段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能深切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以诚待人、诚心诚意去做事情的感情3、理解文中一些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乊间的关系4、仿照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丼宜人”的相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小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课的学习情况1、请写出故事的名字2、请写出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3、听写词语:诚心诚意恭恭敬敬茅塞顿开4、你能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5、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茅庐)从课题我们知道刘备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是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那他有没有见到诸葛亮呢?那刘备的心愿有没有实现呢?诸葛亮有没有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被称乊大贤,想请他出山的人很多,那么刘备是以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也感动了我们呢?二、精读课文,理解“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1、学生自学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找出有几个要点,按“去请乊前??去请时??到了诸葛亮家??诸葛亮悠然醒来”的顺序,标上序号,划出关键词语2、课堂交流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刘备在对谁说话?他们乊间是什么关系?那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读一读张飞的话,你从他的话听出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这个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情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理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他表现出了无礼,而他的言谈丽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作者写得如此传神,我们也要把人物的形象,人物的神韵通过读表现出来下面我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刘备和张飞的话交流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赶马到草堂前,而那么早就下马步行呢?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枀大的尊敬当时的刘备是一方诸侯,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行如此大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谁能读出刘备的诚意,谁就是小刘备交流三:“到了诸葛亮的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从“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迚去”,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都要“轻轻地敲门”呢?“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①“恭恭敬敬”地站是怎样的站?他完全可以怎样站?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②诸葛亮在舒适温暖的床上高卧不起,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候,等了多久?这个时候,在外面等候的张飞耐不住性子了,他一看,大哥竟然还在那儿等想一想,张飞会怎么做?张飞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一般的人有这般耐心吗?那刘备为什么就能做到呢?老师迫切地想来采访一下刘备,谁愿意来做一回小刘备?师:刘皇叔,您一直站在那儿等,难道您不觉得累,不感到冷吗?师:刘皇叔,这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还要摆臭架子,您苦苦等候这样一个人值得吗?师:刘皇叔,依我看这诸葛亮不过是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我看他是不敢出来见您,有意躲避您啊?师:刘皇叔,我看这诸葛亮分明是在装睡,他是有意戏弄您,您可千万别上他的当啊!交流四:“诸葛亮出山后??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这样的关系可谓是(2)刘备还高兴地对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鱼和水是什么关系?在这里,谁是鱼,谁是水?(刘备是鱼,诸葛亮是水,再好的鱼没有水也是不能生存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通过读把刘备内心的兴奋乊情表达出来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才26岁,而刘备已经46岁,也就是说,刘备整整长诸葛亮20岁,按年龄和辈分,他完全可以做诸葛亮的父亲,然而刘备却把他视为自己的老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2、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刘备听了这是一个比喻句,它的前后两部分乊间有什么联系?“茅塞顿开”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有发生,比如:△当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老师或同学的指导会让你_______△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父母或老师的一番话会使你_________而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3、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帮助他打了很多很多胜仗,你知道哪些胜仗?最后还建立了蜀汉王朝,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后,刘备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出示《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顾臣于草庐乊中,咨臣以当世乊事,由是感激??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段古文虽然比较深奥,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刘备有一种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有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词语到了今天也就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4、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他们来到隆中??景色秀丼宜人”指名读填空:只见那里的山冈,好像一条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流,茂密的竹林,景色齐读这段话,并试着背诵这段话和我们这个故事好像没有多大的联系,是否可以把它去掉呢?理由一:“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条卧龙隐射的就是诸葛亮,他也是在隆中等待时机腾飞,等候贤明的君主来发现他理由二:秀丼宜人的景色恰恰可以看出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很好,他应该是个儒雅乊士,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的修养品性理由三:美丼的景色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说明那天刘备去拜访的心情特别好,也寓含着这次拜访会成功,刘备的心愿能够得以实现你也用上“来到??只见??”写一段话三、课外拓展,迁移阅读同学们,《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迚这部历史巨著,去领略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去感受那一幕幕恢宏的历史画卷吧!三顾茅庐[课题]《三顾茅庐》语文四年级[教材简解]《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课文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故事2、熟读课文写景的语句,并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重点、难点]1、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的情况有基本了解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设计理念]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迚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设计思路]本文是篇历史故事,在读懂故事前,先让学生适当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接着让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然后感知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意;最后重点朗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并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教学过程]一、猜故事名,认识人物1、同学们,看看这几幅图,你能猜出它们的故事名吗?这些故事里都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2、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是一个旷世奇才,谁有幸请到他做军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做军师的故事——《三顾茅庐》3、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过渡:为了更好地读好课文,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认读生字词的情况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把这几个字写好吗?请仔细观察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字写得真漂亮,让我们再来读读含有这些生字的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诚”1、“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快速浏览课文,课文都写了吗?2、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3、当时刘备一无文臣谋士,二无勇将强兵,三无地盘立足,为什么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会愿意一心辅佐他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一些答案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5、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刘备的一番诚意呢?请你圈画出一些词句6、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下节课,我们将细细体味四、仿写段落1、出示: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丼宜人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2、这些词语都来自于课文哪里?请你将描写景色的句子用“----”划出来,练习朗读3、课文中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4、本段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描写的呢?5、我们再来看一段课外的景物描写6、你能学着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吗?7、学生试写五、作业设计1、课堂反馈后,继续完成小练笔2、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教学案例一、课题名称本节课设计的是凤凰国标教材小学语文《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二、设计思路本课是根据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的故事,课文通过对人物言行细致入微地刻画,赞扬了刘备诚心诚意的求贤态度同时也证明了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旷世奇才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式课堂模式,在教学中我以语言材料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调动学生间的读、品、说、评、写的主体地位,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到表达的喜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人物的言谈丽止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评”的能力,研究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读、说说、写写、评评等方式感受刘备诚心诚意的求贤态度,分辨课文的详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通过对本课的接触了解,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四、教学重点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五、教学难点在听、说、读、写、评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顾茅庐》齐读突出“三”[设计意图]通过读课题,让学生整体感受刘备的求贤心切,从而突出诸葛亮的确是人才2、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3、文中刘备是这样评价诸葛亮的齐读为什么会有如此评价呢?交流过渡:刘备在第三次拜访茅庐的整个过程中,其心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深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困惑来聊一聊诸葛亮、聊一聊刘备是如何请到诸葛亮的二、聊诸葛亮1、读过或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有多少?丽手好啊,那你们对诸葛亮一定有许多的了解?还是先请你们来谈谈诸葛亮吧交流2、看来同学们了解得的确不少师补充介绍3、听了、看了诸葛亮的这些壮丽,能对他发表一些评论吗?评诸葛亮[设计意图]联系导入,简捷自然由学生看过、读过导入课题,水到渠成,富有意趣4、我们课文中是怎么写诸葛亮的呢?找出来,读一读5、听了诸葛亮的见解,你有何体会?交流6、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找一找,读一读集体交流:隐居茅庐,洞察天下、预测未来[设计意图]:目的是向学生渗透诸葛亮确为人才,值得尊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心领神会,为下文刘备不厌其烦地“三顾茅庐”做了铺垫7、按诸葛亮的部署而后几十年,事情果真如他在茅庐中提出的一样,“三分天下”刘备的蜀国也成了三国时期的一支强国8、你觉得诸葛亮怎么样?把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9、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诸葛亮结合你们对他的了解、以及我们课文中的描写,对诸葛亮你怎么评价?集体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自主评价,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结论有新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思辩能力、促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活动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三、聊刘备诚请诸葛亮据说当时许多人都去拜请过诸葛亮,尤其是曹操,曾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代表自己亲自去请诸葛亮来辅佐,但没能请出山来而刘备当时还未有立足乊地,却是凭什么请动了这位1、读文思考:探究: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备去拜请诸葛亮的情况找一找,读一读[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塑造良好人格,形成严谨的学风交流所获:1读第二段出示“张飞嚷道??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指生读张飞、刘备说的话,指导朗读,突出张飞的“嚷”;口味刘备对人才的尊重2读第三段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同诸葛亮见面”精读赏析细节描写:“下马步行、轻轻敲门、不要惊醒先生,轻轻地走迚去,恭恭敬敬、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迚”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3读第五段出示:○“诸葛亮出山后,??一起讨论天下大事”讨论,指导朗读“同桌吃饭、同榻睡觉”感悟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不摆架子[设计意图]紧扣“尊重”这一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解,突出了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使刘备尊重人才和诸葛亮确为奇才相映生辉,学生解的透、印入深2、读文感言:1对于刘备拜请诸葛亮的这种种表现,你怎么去看、去想的?划下一处或两处刘备的做○法,在书边写下你的看法交流2刘备曾三次亲自来到诸葛亮的草庐中,这样诚心诚意的来请,人非草木,熟能无情,○事后诸葛亮憾慨万分,他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刘备会想些什么?交流3学到这里,你想再评价一下刘备吗?交流○[设计意图]精心设计说话训练,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训练学生评的能力四、知识延伸《三顾茅庐》的故事学完了,相信刘备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一定会深深地影响着你作为新时期的小主人,同学们有什么启发呢?交流所获:懂得尊重别人、不骄傲、待人诚恳、不装腔作势[设计意图]拓展教学,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五、课文总结刘备不厌其烦地三顾茅庐,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出山后辅助刘备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这样写:而刘备则这样说:齐读从此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六、谈谈收获《三顾茅庐》的故事学完了,善于动脑筋的你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学习心得,不妨说说吧交流七、作业指南课内:刘备为何不厌其烦地“三顾茅庐”你读出来了吗?写一写交流课外:仿照第三段用“来到??,只见??”写一处景物,用词尽量准确生动八、板书设计8、三顾茅庐八、教学反思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仸务的目标本节课最主要的仸务是分析人物特点首先,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依托文本的同时迚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其次,充分利用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对课文迚行全身心的感受;再次,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通过放手让学生们读读---说说---写写---评评等方式感受刘备诚心诚意的求贤态度,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有大作为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乊处如:朗读指导不够到位让学生感悟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句子,我只是点到为止;对于后迚生的关心不够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展示自我,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得到张扬。
平实、扎实、厚实,让课堂彰显高效——《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检 查 复 习 。 入新 课 引
1听写 生 宁 词 , . 并选 用所 听词 语 概 括 课 文 内 容 i 茅 庐 秀丽 宜 人 草 堂 顾
论
师 : 备和张飞可是一对结拜弟兄 、 哥们 , 在, 刘 铁 现 刘
备 竟 然 为 了 一 个 乡 野 书生 斥 责 自己 誓 死 相 随 、 园 结 拜 桃 的 兄 弟 , 见 , 备 对 诸 葛 亮 — — ( 接 说 ) 么 有 诚 意 可 刘 生 多
替 学 生 的 阅读 实践 ” 。为 提 高 阅 读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课 将 本
紧 扣 中心 问 题 — — “ 了顾 茅 庐 的过 程 中, 从 哪 些 地 方 在 你
2集体 交流 , 师 相机 m示 重 点 句 子 : . 教
( ) 一 处 : 住 人 物对 话 , 悟 人 物 品 质 1第 抓 感 A 张 飞嚷 道 : 这 次 用 不 着 大 哥 亲 自去 。 他 如 果 不 . “ 来 , 只要用一 根麻绳 就把 他捆来 了 !刘备生气 地说 : 我 ” “ 一 点 儿 也 不 懂 尊 重 人 才 , 次 你 就 不 要 去 了 ! 你 这 ” ① “ ” 几个 门?用一 张嘴读 出二张 嘴 的力量 。 嚷 有
自然段 。
中 国 的 文 字 就 这 么 奇 妙 , 字 本 身 就 告 诉 我 们 怎 么 读 文
r _。 谁 再 来 读 一读 张 飞 的话 。
2能 说 比 喻 / 中用 来 比喻 的事 物 与 被 比事 物 之 间 . 口 J 的关系 , 习用“ 到……只见……” 句式写一处景色。 学 来 的
体 会 到 刘 备请 诸 葛 亮 的诚 意 与 尊 重 ” 开 教 学 。 引 导 学 展 生 探 究 、 悟 , 时 在 探 究 感 悟 中 , 得 写 作 方 法 , 尝 试 体 同 习 并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类别:小学语文编号:【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说一处景物。
3、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通过刘备动作、语言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两次来到隆中,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结果是?(生答)教师板书:前两次拜见——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再次邀请诸葛亮出山。
【设计意图:这环节可以使学生重温课文主要内容,使文本在学生脑中再现,并和下一问相结合,让学生感知文章重点是写刘备第三次拜见诸葛亮。
】二、指导精读,感悟人物个性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节写刘备第三次到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生读课文2-4节,了解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相关内容。
⑴小组合作探究如下问题:1.刘备对人才的尊重、渴求,你是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到的?请你在文中画出相关内容并写上理由。
2.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在哪儿?请你画出相关语句,并试着进行分析。
3.读读课文中写景的句子并想一想这些句子是否还蕴含其他的用意?⑵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探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记号做标记。
1.用横线画出表现刘备对人才的尊重、渴求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表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的词语、句子。
3.用三角行标出课文中写景的句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书做标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⑶交流第一题,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师:刘备对人才的尊重、渴求,你是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到的?说说你的理由。
生: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关公、张飞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性格、形象等特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看看作者还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21)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关公、张飞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在拜见诸葛亮的途中是怎样表现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件22)1.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出示课件23)(学生阅读课文,勾画语句,然后分析。
)学生1圈画语句: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学生1分析: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
说明他稳重、顾全大局。
学生2圈画语句:(出示课件24)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学生2分析:从张飞的语句可见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
说明他暴躁、鲁莽。
2.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前,为什么详细描写关公、张飞对玄德此举的反应?(出示课件25)(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归纳。
)学生1:关公反对玄德欲见大贤。
学生2:张飞无礼玄德怒叱责备。
教师补述:可见,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特点。
3.结合全文思考,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6)(学生思考分析,然后师生归纳。
)预设: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作了铺垫。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1.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邀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27)(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视释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PPT电子课件(第2课时)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张飞求贤若渴来自智谋深远 淡泊名利鲁莽无礼
再见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
《三顾茅庐》
V
I
情景导入
同学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大家可能早 已看过,其中就包含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 事——三顾茅庐,本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今天的课文情境,重 温一下那震撼人心的场景。
精读感知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1)上路之前: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 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 你就不用去了!”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对比 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以张飞的急躁鲁莽来反衬刘备的耐心与诚心,表现刘 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写法探究
合作探究
试分析本文鲜明的对比手法的作用。
合作探究
(1)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 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 刘备生气责备。
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合作探究
(2)第③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 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肖像、语言描写。 表现了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 见识卓越的特点。
合作探究
(3)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么写 诸葛亮出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属于铺垫渲染手法。在出场前对诸葛亮 的烘托、渲染,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 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三顾茅庐》课时练 (2)
<<三顾茅庐>>课时训练年级:初三册次:上册单元:第六单元设计者:李新莲单位:南赵楼中学审核人:王福娥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拜谒.(hè) 鹤氅.(chǎng)末胄.(zhòu) 衣冠.(guān)B.应诺.(nuò) 愧赧.(hè)倾颓.(tuí) 民殷.(yīn)C.侥.幸(jiǎo) 谬.举(miù)存恤.(xù) 束缚.(fù)D.纶.巾(lún) 赐.教(cì)箪.食(dān) 沔.水(miǎn)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她得到奥运金牌后,在体育界已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B.牛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建议。
C.高三同学正值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D.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
(把“承受”改为“承担”)B.“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
(把“旅游观光”改为“旅游观光地”)C.三年的初中生涯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把“在心里”去掉)D.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年痴呆症都是因自由基的氧化作用。
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把“所以”改为“因此”)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思贤如渴玄德衣襟属咐B.经事奇才豪杰造逆谬举C.如雷贯耳拜揭犹然施礼D.顿开茅塞鼎足荒芜避席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山西太原人。
B.罗贯中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国演义》里的一篇文章---《三顾茅庐》。
刘备邀请诸葛亮的那份诚意,我们也已有所体会。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三顾茅庐》。
二、默读课文,体会“诚心诚意”
首先请同学们用心去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板书:诚心诚意)画出相关的词句。
找好以后,同桌互相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三、交流体会,感受“诚心诚意”
预设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指名说理由,谈体会。
指导读书。
预设二: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板书:下马步行)
指名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设三: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
指名谈体会。
(板书:轻轻敲门)
预设四: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板书:阶下等候)指名谈体会。
指导读。
预设五: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
指名谈体会。
“半晌”有多久?(半天)
“一个时辰”呢?(两个小时)
诸葛亮睡了半晌工夫,刘备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阶下等候了半晌;
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睡了一个时辰,刘备又恭恭敬敬地站在台阶下等候了一个时辰。
刘备这么恭恭敬敬地等候,他的诚意不言而喻了。
大半天工夫过去了,诸葛亮才悠然醒来了。
“悠然”是什么意思?
一直恭恭敬敬站在阶下等候的刘备做了什么?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与诸葛亮见面。
”(板书:快步走进)
刘备是胸怀大志的明主,诸葛亮是心怀天下的奇才。
他们终于见面了。
这就有了隆中对,读----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屏幕出示,指名读。
)“群雄纷争”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乱世英雄?
是的,当时国家一片混乱,孙权独霸一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备一心想光复汉室,统一中国,但却不知该怎么做,心里像塞满茅草一样,听了诸葛亮的分析、指点,刘备---(屏幕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茅塞顿开”什么意思?
从这个比喻句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诸葛亮到底何许人也?可以让刘备如此恭恭敬敬,茅塞顿开呢? 一起来看文中的描述----
课件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蜿蜒起伏”是什么意思?
这高低起伏的山冈像什么?(卧龙)
这卧龙其实是谁?(诸葛亮)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卧龙冈秀丽的景,其实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这个人。
诸葛亮就是这条卧龙,他在等待贤明君主的召唤。
再读---他们来到隆
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还是那样恭恭敬敬,诚心诚意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屏幕出示比喻句)’”
自由谈体会。
你知道诸葛亮出山后,帮刘备打过哪些仗吗?刘备为什么说得到诸葛先生如鱼得水呢?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
)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草船借箭”更是巧妙。
难怪刘备说----(齐读)“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四、总结全文
是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
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教后反思: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重点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刘备的“诚心诚意”,解读课文。
1、抓住人物身份,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刘备是皇叔,身份尊贵;而诸葛亮当时还只是个村夫。
依照身份,本应身份低的诸葛亮拜访刘备才是,所以刘备以皇叔之尊三访诸葛亮就更能体现出他的诚心诚意。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张飞要把诸葛亮“绑来”,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通过分角色对比读刘备和张飞的话,让学生体会张飞的鲁莽、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诚心。
3、抓住人物动作,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教学“恭恭敬敬,阶下恭候孔明”这一板块时,为了引导学生感悟刘备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我先让学生自读相关句子,简明扼要说言中之意,再让学生从“吩咐”“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传神之中感悟文中之情。
然后进行个性朗读,将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寓美美读之中。
学生读出了情之真、情之切、情之浓、情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