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4《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24课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诸葛亮儒雅的风范,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运筹帷幄的眼光。
3.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艺术匠心。
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诸葛亮儒雅的风范,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运筹帷幄的眼光。
3.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艺术匠心。
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艺术匠心。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亲自登门拜访。
荆州名士司马徽认为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新知探究一、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刘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提示学生,结合文中刘备的言行,说说他具有哪些品质。
2.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个性十分鲜明。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各自的性格特征。
教师提示学生,先从文中找到描写人物的语句,再结合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活动内容】3.阅读课文中“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这一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刘备的视角写诸葛亮的相貌?(3)“隆中对”的内容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二、写法探究【活动内容】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
学习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中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3、4段用诗句作为段落结尾,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诗句的内容以及其与文章的联系来思考。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优秀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课前准备
1.准备好《三顾茅庐》的课文材料,准备好一些关于《三顾茅庐》的背景知识;
2.准备好课堂教学所需的展示和练习材料;
3.准备好课堂活动和小结的材料;
4.准备好课堂检测的材料。
二、课堂教学
1.复习上节课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回顾《三顾茅庐》中的主要情节;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文学知识,让学生回顾《三顾茅庐》中的文学元素。
2.讲解新课文内容:
(1)展示课文,让学生跟读;
(2)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
(3)讲解课文中的文学元素,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文学特点;
(4)讲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旨大意。
3.练习巩固:
(1)让学生完成有关课文的练习题;
(2)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主要情节进行讨论,以熟悉课文内容;
(3)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文学元素进行讨论,以掌握文学知识。
4.课堂检测:
让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题,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5.小结:
就课文内容和文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文学知识。
三、课后作业
1.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和文学知识;
2.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设 计意图 : 感 知人物形 象 , 学习人物性 格和 品质 表现的 方法 , 在对 比中感受刘备求贤若 渴的精神面貌。 】
三、 真诚交流 . 学 习手 法 1 . 阅读探讨 : 刘 备诚心诚意 、 恭 敬 地 三 顾 茅 庐 请 诸 葛 亮 出 山 ,诸 葛 亮 真 的 值 得 刘 备 如 此 吗 ? 采 用 圈 画 法 最 后 两 个 自然 段, 说说体会 , 谈 谈感 受 。 【 设 计意图 : 给 学 生 提 供 自主 阅读 的 空 间 , 让 学 生 根 据 要 求圈画出阅读重点 , 在 阅读 中获 得 感 悟 ,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言 表 达
二、 探讨人物 , 感 知 形 象 1 . 诸 葛 亮 出 山 了吗 ? 他 因为 刘 备 的什 么 而 出 山 呢 ? 从 哪 些 地 方 看 出刘 备是 诚 心 诚 意 的呢 ?自主 阅读 相 关 内 容 , 采 用 圈 画 法阅读 , 并 写 写 自 己的 感悟 和思 考 。
板书 : 诚心诚意。
【 课 时 目标 】
有 感 情 地 朗读 课 文 ,认 识 刘 备访 求 贤 才 的 虔 诚 和 诸 葛 亮 的雄 才 大 略 , 能够指 出比喻句中的本体 、 喻体及其关 系 , 学 会 初 步 分 析 比喻 句 的 作 用 和 好 处 。学 习课 文 中 “ 景色秀丽宜人 ” 的有 关 语 句 , 形成景物描写能力。
一Hale Waihona Puke 【 重点难点 】 重点 : 抓住 重点语段 , 品读 、 体 会 刘 备 访 求 贤 才 的虔 诚 和 诸 葛亮 的雄 才 大 略 。 难点 : 通 过 对 语 言 理 解 体 会 刘 备 求 才 若 渴 的心 情 . 学 会 景 物描写。
【 设计理念 】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理解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
1.2学习诸葛亮的品质,感受其智慧、勇敢和忠诚。
1.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勤奋好学的品质。
3.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1.2学习诸葛亮的品质。
2.教学难点:1.1分析刘备三顾茅庐的心理变化。
1.2理解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复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1.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的第一课时,大家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有什么看法呢?2.讨论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2.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3.分析诸葛亮的品质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智慧、勇敢和忠诚。
3.2学生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品质。
4.分析刘备的心理变化4.1教师提问:同学们,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5.研讨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5.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5.2学生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6.小组合作:模拟情景表演6.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进行情景表演。
6.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8.作业布置8.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诸葛亮品质的作文。
8.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讨论《三顾茅庐》中的其他角色。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分析、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感受诸葛亮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本课学习,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初步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和名著进行扣动心弦的心灵对话,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领略隆中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品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二、品读课文1、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简要评价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属于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生甲:我欣赏诚心诚意拜访人才的刘备。
生乙:我佩服韬光养晦、见识非凡的诸葛亮。
生丙:我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喜欢鲁莽粗鲁的张飞,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但他莽撞中不失可爱的一面,而且可以反映出对刘备的忠心。
这个人物形象显得真实自然,不做作。
我喜欢。
师:你们片言只语,评说三国人物,活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老师尤其欣赏的是生丙,他很有悟性,用心品读人物,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
(2)师:老师想接着你们的讨论再说几句,既然有人认为张飞粗鲁中不失可爱之处,那么把他和刘备两相比较,一个粗鲁莽撞,一个诚心诚意、彬彬有礼。
课文将他们放在一起三顾茅庐,到底有什么深意呢?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当然老师相信你们继续发扬积极思考的传统,挑战自我、创新思维,一定会有让老师耳目一新的发现。
生甲: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高手中的高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将张飞和刘备安排在一起,似乎是将他和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我们的同学就是不一般。
说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时有惊人之语,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文中将刘备和张飞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物放在一起,既形成鲜明对比,在写作上把它称做反衬,又给“三顾茅庐”增添不少情趣,也生了不少波折。
2、领略奇美的环境(1)师:我们知道,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重温经典,领略《三国演义》的文学魅力;2.体会小说曲折跌宕的艺术特色;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品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三顾茅庐》的基本内容,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领略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魅力。
二、资料助读(一)播放“三顾茅庐”动漫小视频。
(二)多媒体展示刘备前两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并找出能够体现刘备诚意的句子。
(三)自读课文,按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他是诚心诚意的?(1)体现在语言上:张飞嚷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生气地说:“……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2)体现在动作态度上:“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睡觉,所以尽量放轻脚步,缓缓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四)小结三X结构:通过三次做同样的事情,来让故事显得一波三折,情趣盎然。
提问:这种方法在其他古典文学名著中也经常见到,大家能不能举一些例子?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西游记》)三、学生思考:关羽、张飞是如何对待刘备寻访诸葛亮一事的,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来.教师总结:刘备——礼贤下士,思贤如渴,诚以待人张飞——莽撞、冲动、急躁关羽——理智、稳重四、学习作品当中烘托手法的运用。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设计:三顾茅庐2(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设计:三顾茅庐2(带答案)三顾茅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教学难点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案示例: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着。
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
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二、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刘张飞这结义三兄弟的形象。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写作手法中进一步领略三国英豪们的风采。
三、合作探究1.突破重难(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答案示例: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态(拱立阶下),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称“拜见”)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2)第③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示例:肖像、语言描写。
表现了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的特点。
(3)第③段中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答案示例: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理念: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
(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二顾三顾怎样一个人刘备(言、行、神态)问又问失望而回张飞(言、行、神态)失望而回(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
(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
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篇一」目标点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一、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2、研讨题意:(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
(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2、品析人物特点。
(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分析,相机追问)。
3、分享所仿写的句子。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呵斥”“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1、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
时代。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2、揭题。
3、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3、教师小结。
4、教学复姓。
5、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1、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支吧!”“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1)、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写话训练。
四、小结过渡。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
课件并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六、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平实、扎实、厚实,让课堂彰显高效——《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检 查 复 习 。 入新 课 引
1听写 生 宁 词 , . 并选 用所 听词 语 概 括 课 文 内 容 i 茅 庐 秀丽 宜 人 草 堂 顾
论
师 : 备和张飞可是一对结拜弟兄 、 哥们 , 在, 刘 铁 现 刘
备 竟 然 为 了 一 个 乡 野 书生 斥 责 自己 誓 死 相 随 、 园 结 拜 桃 的 兄 弟 , 见 , 备 对 诸 葛 亮 — — ( 接 说 ) 么 有 诚 意 可 刘 生 多
替 学 生 的 阅读 实践 ” 。为 提 高 阅 读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课 将 本
紧 扣 中心 问 题 — — “ 了顾 茅 庐 的过 程 中, 从 哪 些 地 方 在 你
2集体 交流 , 师 相机 m示 重 点 句 子 : . 教
( ) 一 处 : 住 人 物对 话 , 悟 人 物 品 质 1第 抓 感 A 张 飞嚷 道 : 这 次 用 不 着 大 哥 亲 自去 。 他 如 果 不 . “ 来 , 只要用一 根麻绳 就把 他捆来 了 !刘备生气 地说 : 我 ” “ 一 点 儿 也 不 懂 尊 重 人 才 , 次 你 就 不 要 去 了 ! 你 这 ” ① “ ” 几个 门?用一 张嘴读 出二张 嘴 的力量 。 嚷 有
自然段 。
中 国 的 文 字 就 这 么 奇 妙 , 字 本 身 就 告 诉 我 们 怎 么 读 文
r _。 谁 再 来 读 一读 张 飞 的话 。
2能 说 比 喻 / 中用 来 比喻 的事 物 与 被 比事 物 之 间 . 口 J 的关系 , 习用“ 到……只见……” 句式写一处景色。 学 来 的
体 会 到 刘 备请 诸 葛 亮 的诚 意 与 尊 重 ” 开 教 学 。 引 导 学 展 生 探 究 、 悟 , 时 在 探 究 感 悟 中 , 得 写 作 方 法 , 尝 试 体 同 习 并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关公、张飞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性格、形象等特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看看作者还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21)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关公、张飞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在拜见诸葛亮的途中是怎样表现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件22)1.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出示课件23)(学生阅读课文,勾画语句,然后分析。
)学生1圈画语句: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学生1分析: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
说明他稳重、顾全大局。
学生2圈画语句:(出示课件24)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学生2分析:从张飞的语句可见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
说明他暴躁、鲁莽。
2.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前,为什么详细描写关公、张飞对玄德此举的反应?(出示课件25)(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归纳。
)学生1:关公反对玄德欲见大贤。
学生2:张飞无礼玄德怒叱责备。
教师补述:可见,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特点。
3.结合全文思考,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6)(学生思考分析,然后师生归纳。
)预设: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作了铺垫。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1.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邀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27)(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视释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三顾茅庐》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内容改编的,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课文以“拜访诸葛亮”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行文,重点突出刘备虚心求教和对贤才虔诚渴求的精神,表现诸葛亮位旷世奇才的形象。
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环境描写刻画人物。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学习重点鲜明,使学生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学习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能掌握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学会组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三、四自然段。
能复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梗概,抓住重点语段,品读,初步认识、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语段,品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难点:通过对语言理解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学会景物描写。
【设计理念】
遵循阅读教学双向心理的原则,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把握内容、理清层次,获得对人物的感知和理
解。
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够指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及其关系,学会初步分析比喻句的作用和好处。
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形成景物描写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以及刘备前两次访诸葛亮的情节,那么,我们在刘备身上看到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过人物性格品质的探讨,为教学重点展开服务。
】
二、探讨人物,感知形象
1.诸葛亮出山了吗?他因为刘备的什么而出山呢?从哪些地方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的呢?自主阅读相关内容,采用圈画法阅读,
并写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板书:诚心诚意。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增强他们对刘备品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2.思考探讨:在刘备三次请诸葛亮时有没有遇到阻挠?请找出对应内容,并从语言、行动的角度加以分析。
(1)张飞的语言。
(投影出示:“……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板书:鲁莽、无礼、粗俗。
(2)刘备的语言与行动。
(投影出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同诸葛亮见面”)
(3)提取体现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心情和行为的关键词。
(投影出示:半里多路,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半晌,一个时辰,快步走进)
板书:恭敬、尊重、求贤若渴。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设计意图: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性格和品质表现的方法,在对比中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面貌。
】
三、真诚交流,学习手法
1.阅读探讨:刘备诚心诚意、恭敬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如此吗?采用圈画法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体
会,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出阅读重点,在阅读中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合作交流:
(1)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那么,他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吗?
(看图理解:群雄纷争,三分天下)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合理推想能力,培养学生前后联系的学习习惯,从而理解这侧面烘托手法。
】
板书:雄才大略。
(2)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你是怎样看待这样关系的?
明确:比喻修辞手法,把刘备比做鱼,把诸葛亮比做水,突出关系密切和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显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深谋远虑。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刘备高兴的心情,更体会他的求贤如渴。
板书:尊重人才。
3.升华小结:刘备尊重人才,求贤如渴获得旷世奇才诸葛亮的辅助,而正是刘备放下身段的“三顾茅庐”,才有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品味描写,学会运用
1.《三顾茅庐》不仅以情感人,而且去隆中的途中景色迷人。
(投影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景色秀丽宜人。
”)
2.圈画法品读,找出写了哪些景物,其各自特点是什么?(提示:山冈:蜿蜒曲折;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
3.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小结:(1)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有序描写;(2)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生动表现,突出特点。
4.当堂训练。
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学生交流、评析。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提高对所学活学活用的能力。
】
五、作业
1.完成相关课后练习;
2.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与这篇课文的相关章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恭敬、尊重、求贤若渴
张飞鲁莽、无礼、粗俗
诸葛亮雄才大略
比喻景物描写
教学反思(略)。
参考文献
[1]贾卉.《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01).
[2]华伟.“礼贤下士”背后的合作精神——对小学语文课文《三顾茅庐》的一种解读[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