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1]
8.三顾茅庐课前活动: 背诵小古文《读书需有疑》1、一. 说题导入2、这节课, 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三顾茅庐》。
谁来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预设:生: 三顾茅庐就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师:不错, 能加上一个谁, 就更好了!生: 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师: 你说得真好, 那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呢?生: 刘备恳请他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师: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当时正是东汉末年, 群雄纷争, 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战争, 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刘备决心请诸葛亮出山完成统一大业, 可是, 一连两次, 他连诸葛亮的面都没见着。
师:那第三次时, 他请到诸葛亮了吗?生: 请到了。
师: 是刘备的什么打动了诸葛亮?生: 诚心诚意。
二、新授3、1.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 其心到底有多诚, 其情到底有多真?请大家默读课文2.3.4自然段, 找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建议大家边读课文边用圈画出关键词句, 并在旁边用简短的几个字写出你的感受。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老师巡视, 相机指导)4、2分钟后, 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只找到了两三处, 不怕, 团结就是力量, 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 互相补充补充, 相信你一定能找得更多。
看大家那么认真的样子, 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了。
快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吧!预设1:生: 读刘备的话。
师: 刘备为什么会这么严厉地骂张飞?生: 张飞说要用绳把诸葛亮捆来。
师: 你能把他的话读出来吗?师: 他们竟然发生争执了!你知道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吗?生: 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
师:是啊!《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情节就是——桃园三结义(出示图),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成三兄弟, 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
他竟因为这个还未见过面的诸葛亮而斥责张飞, 由此看出他对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师: 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指名一男一女读。
生评。
师: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么读?试试看?你为什么要大声地读张飞的话?生: 课文里有个嚷字。
《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落实目标1—4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落实目标5—7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解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听写复习生字词过渡:同学们,上节语文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
下面请大家读课题。
1、学生读题,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你能把课题说出完整的一句话?2、请学生根据短文和拼音听写生字。
刘备两次请zhūɡě(1)亮出山辅助自己,都没有见着。
第三次时,张飞要把诸葛亮捆来,刘备怪他不尊重人才。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这里山冈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yí(2)人。
诸葛亮正在草tánɡ(3)午睡,刘备ɡōnɡɡōnɡ(4)敬敬地站立等了半shǎng(5)。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
刘备听了他的策略后,茅塞顿开。
后来,诸葛亮出山,刘备经常和他tǎo(6)论天下大事。
这就是三ɡùmáo(7)庐的故事。
3、大屏幕出示答案,订正并自由朗读。
第二板块:欣赏美景,感受“才华”过渡: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去拜见诸葛亮,可这里却先插入一段隆中的景色描写,你觉得是否合适?找出来,读一读,体味一下。
1、欣赏美景,出示图文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读这段话,里面写了哪几种景物?(松林、溪流、竹林)(2)积累词语怎样的松林?(疏疏朗朗)读好这个词组(疏疏朗朗的松林)是啊,稀疏而又清晰的松林,上面或许还有可爱的小松鼠在跳来跳去呢!怎样的竹林?(青翠欲滴)读好这个词组(青翠欲滴的竹林)那颜色绿得都快要流出来了!怎样的小溪?(清澈见底)(潺潺流动)读好这个词组。
(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动的溪流)我猜想,那里面的溪水一定非常甘甜!(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2、感受“才华”a、出示图文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课前准备
1.准备好《三顾茅庐》的课文材料,准备好一些关于《三顾茅庐》的背景知识;
2.准备好课堂教学所需的展示和练习材料;
3.准备好课堂活动和小结的材料;
4.准备好课堂检测的材料。
二、课堂教学
1.复习上节课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回顾《三顾茅庐》中的主要情节;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文学知识,让学生回顾《三顾茅庐》中的文学元素。
2.讲解新课文内容:
(1)展示课文,让学生跟读;
(2)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
(3)讲解课文中的文学元素,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文学特点;
(4)讲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旨大意。
3.练习巩固:
(1)让学生完成有关课文的练习题;
(2)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主要情节进行讨论,以熟悉课文内容;
(3)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文学元素进行讨论,以掌握文学知识。
4.课堂检测:
让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题,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5.小结:
就课文内容和文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文学知识。
三、课后作业
1.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和文学知识;
2.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设 计意图 : 感 知人物形 象 , 学习人物性 格和 品质 表现的 方法 , 在对 比中感受刘备求贤若 渴的精神面貌。 】
三、 真诚交流 . 学 习手 法 1 . 阅读探讨 : 刘 备诚心诚意 、 恭 敬 地 三 顾 茅 庐 请 诸 葛 亮 出 山 ,诸 葛 亮 真 的 值 得 刘 备 如 此 吗 ? 采 用 圈 画 法 最 后 两 个 自然 段, 说说体会 , 谈 谈感 受 。 【 设 计意图 : 给 学 生 提 供 自主 阅读 的 空 间 , 让 学 生 根 据 要 求圈画出阅读重点 , 在 阅读 中获 得 感 悟 ,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言 表 达
二、 探讨人物 , 感 知 形 象 1 . 诸 葛 亮 出 山 了吗 ? 他 因为 刘 备 的什 么 而 出 山 呢 ? 从 哪 些 地 方 看 出刘 备是 诚 心 诚 意 的呢 ?自主 阅读 相 关 内 容 , 采 用 圈 画 法阅读 , 并 写 写 自 己的 感悟 和思 考 。
板书 : 诚心诚意。
【 课 时 目标 】
有 感 情 地 朗读 课 文 ,认 识 刘 备访 求 贤 才 的 虔 诚 和 诸 葛 亮 的雄 才 大 略 , 能够指 出比喻句中的本体 、 喻体及其关 系 , 学 会 初 步 分 析 比喻 句 的 作 用 和 好 处 。学 习课 文 中 “ 景色秀丽宜人 ” 的有 关 语 句 , 形成景物描写能力。
一Hale Waihona Puke 【 重点难点 】 重点 : 抓住 重点语段 , 品读 、 体 会 刘 备 访 求 贤 才 的虔 诚 和 诸 葛亮 的雄 才 大 略 。 难点 : 通 过 对 语 言 理 解 体 会 刘 备 求 才 若 渴 的心 情 . 学 会 景 物描写。
【 设计理念 】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终兴镇中心小学赵红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板书:刘备诸葛亮)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
3.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4.指名回答,随机交流。
表现一:斥责张飞语言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从“嚷”体会张飞的鲁莽与冲动,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心情很烦躁)谁能当一回猛张飞呢?指名读。
(2)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
教师引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赤诚之心)(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提升练习
情境对话
01
设计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情境对话,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提高学生对课文情节的把握能力。
分析论述
02
提出一些关于课文主题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论述,培养学生
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段落翻译
03
选取课文中的重要段落进行中文到英文的翻译练习,提高学生
的语言运用能力。
拓展练习
1 2
创作练习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教案教学 设计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作业与练习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三顾茅庐》的 故事背景、人物关系 和情节发展。
理解《三顾茅庐》中 运用的文学手法和修 辞技巧。
了解《三顾茅庐》在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 位和影响。
优化时间管理
加强对课堂时间的把控,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确保整体教学进 度紧凑有效。
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通过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组织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升教学基本功
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和板书设计能力,以提 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THANK YOU
02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思考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和价值,探讨刘备的领 导才能和诸葛亮的智谋在故事中的体现。
03
总结词:拓展延伸
04
详细描述:介绍《三国演义》中其他著名人物和故事,引导学生课外 阅读原著,了解更多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结束环节
01 02 03 04
总结词:总结评价
详细描述: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一、质疑导读,披文入情师: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全文,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访孔明”,谁能说说对刘备的初步印象?生:刘备仰慕孔明。
生:诚心诚意请诸葛亮。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也很能总结。
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新的问题吗?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生:课文是怎么详写刘各等人请诸葛亮出山课文为什么多处写张飞?师: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我们怎么样来研究文中刘备、张飞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呢?生:……二、合作探究,深入课文师: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是读懂人物形象的奸方法。
同学们是研究人物的专家,请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研究自己深感兴趣的人物。
交流时要做到有话可说。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师小结学法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先让研究刘备的同学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心得体会(交流刘备的几处言行,原则上以学生的学路为主,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情感,读出个性,说出见解)生:我读了刘备斥责张飞的话,知道了他很仰慕敬重诸葛亮。
(一些同学纷纷举手表示赞同)师:(出示文中四句刘备斥责张飞的句子,不出示提示语)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生读……师:你觉得读得好吗?生:——般。
师:老师出示提示语“斥责”、“大声斥责”,引导学生再读句子。
生再读……师:大家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很不简单,谁能用四个字概括刘备的话意。
生:斥责张飞。
师:(板书后)刘备是这样说的,又是怎么样做的?生: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引导学生读好后,概括句意,请学生板生:端正地写“下马步行”。
师:好,我们应该端端正正写字。
生:我从“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读懂了刘备敬重诸葛亮。
师:点击“轻轻”、“恭恭敬敬”,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理解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
1.2学习诸葛亮的品质,感受其智慧、勇敢和忠诚。
1.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勤奋好学的品质。
3.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1.2学习诸葛亮的品质。
2.教学难点:1.1分析刘备三顾茅庐的心理变化。
1.2理解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复述《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1.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的第一课时,大家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有什么看法呢?2.讨论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2.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3.分析诸葛亮的品质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智慧、勇敢和忠诚。
3.2学生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品质。
4.分析刘备的心理变化4.1教师提问:同学们,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5.研讨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5.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5.2学生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6.小组合作:模拟情景表演6.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进行情景表演。
6.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8.作业布置8.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诸葛亮品质的作文。
8.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讨论《三顾茅庐》中的其他角色。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分析、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感受诸葛亮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_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_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案《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顾茅庐》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
(板书:诚心诚意)3、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小黑板出示要求)4、指名回答,随机交流。
表现一:斥责张飞语言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从"嚷"体会张飞的鲁莽与冲动,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心情很烦躁)谁能当一回猛张飞呢?指名读。
(2)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
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
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理念: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
(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二顾三顾怎样一个人刘备(言、行、神态)问又问失望而回张飞(言、行、神态)失望而回(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
(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
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作者:顾小春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1年第01期一、创设情境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对学习本课,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初步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与名著进行扣动心弦的心灵对话,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领略隆中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品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二、品读课文1.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简要评价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生:我欣赏诚心诚意拜访人才的刘备。
生:我佩服韬光养晦、见识非凡的诸葛亮。
生:我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喜欢鲁莽粗鲁的张飞,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但他莽撞中不失可爱的一面,而且可以反映出对刘备的忠心。
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自然、不做作。
〖JP+1〗师:老师想接着你们的讨论再说几句,既然有人认为张飞粗鲁中不失可爱之处,那么把他和刘备两相比较,一个粗鲁莽撞,一个彬彬有礼。
他们去三顾茅庐,有什么深意呢?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将张飞和刘备安排在一起,似乎是将他和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课文中将刘备和张飞这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既形成鲜明对比,在写作上把它称作反衬,又给“三顾茅庐”增添不少情趣。
2 领略奇美的环境师:我们常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诸葛亮是个奇人,他生活的地方想必也是充满灵气与神奇吧!现在,请大家深入钻研课文,看看环境奇在哪里。
生:我发现第3自然段的第1、2两句描写了隆中的环境。
看,“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景色秀丽宜人。
”好一派迷人的风光啊!生:“隆中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
”“蜿蜒起伏”传神地刻画了山冈的外形特征;“卧龙”用打比方的方法,将山冈的形状写得具体形象。
师:他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得有理有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赏析。
生:老师,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3篇)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3篇)《三顾茅庐》第二课时篇1一、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本课学习,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初步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和名著进行扣动心弦的心灵对话,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领略隆中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品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二、品读课文1、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简要评价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属于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生甲:我欣赏诚心诚意拜访人才的刘备。
生乙:我佩服韬光养晦、见识非凡的诸葛亮。
生丙:我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喜欢鲁莽粗鲁的张飞,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但他莽撞中不失可爱的一面,而且可以反映出对刘备的忠心。
这个人物形象显得真实自然,不做作。
我喜欢。
师:你们片言只语,评说三国人物,活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老师尤其欣赏的是生丙,他很有悟性,用心品读人物,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
(2)师:老师想接着你们的讨论再说几句,既然有人认为张飞粗鲁中不失可爱之处,那么把他和刘备两相比较,一个粗鲁莽撞,一个诚心诚意、彬彬有礼。
课文将他们放在一起三顾茅庐,到底有什么深意呢?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当然老师相信你们继续发扬积极思考的传统,挑战自我、创新思维,一定会有让老师耳目一新的发现。
生甲: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高手中的高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将张飞和刘备安排在一起,似乎是将他和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我们的同学就是不一般。
说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时有惊人之语,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文中将刘备和张飞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物放在一起,既形成鲜明对比,在写作上把它称做反衬,又给“三顾茅庐”增添不少情趣,也生了不少波折。
2、领略奇美的环境(1)师:我们知道,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能把握三要素,理清三者关系,就算基本读懂了。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篇一」目标点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一、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2、研讨题意:(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
(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2、品析人物特点。
(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分析,相机追问)。
3、分享所仿写的句子。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呵斥”“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关公、张飞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性格、形象等特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看看作者还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21)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关公、张飞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在拜见诸葛亮的途中是怎样表现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件22)1.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出示课件23)(学生阅读课文,勾画语句,然后分析。
)学生1圈画语句: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学生1分析: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
说明他稳重、顾全大局。
学生2圈画语句:(出示课件24)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学生2分析:从张飞的语句可见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
说明他暴躁、鲁莽。
2.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前,为什么详细描写关公、张飞对玄德此举的反应?(出示课件25)(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归纳。
)学生1:关公反对玄德欲见大贤。
学生2:张飞无礼玄德怒叱责备。
教师补述:可见,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特点。
3.结合全文思考,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6)(学生思考分析,然后师生归纳。
)预设: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作了铺垫。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1.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邀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27)(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视释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本课学习,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初步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和名著进行扣动心弦的心灵对话,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领略隆中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品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二、品读课文
1、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简要评价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属于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生甲:我欣赏诚心诚意拜访人才的刘备。
生乙:我佩服韬光养晦、见识非凡的诸葛亮。
生丙:我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喜欢鲁莽粗鲁的张飞,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但他莽撞中不失可爱的一面,而且可以反映出对刘备的忠心。
这个人物形象显得真实自然,不做作。
我喜欢。
师:你们片言只语,评说三国人物,活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老师尤其欣赏的是生丙,他很有悟性,用心品读人物,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
(2)师:老师想接着你们的讨论再说几句,既然有人认为张飞粗鲁中不失可爱之处,那么把他和刘备两相比较,一个粗鲁莽撞,一个诚心诚意、彬彬有礼。
课文将他们放在一起三顾茅庐,
到底有什么深意呢?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当然老师相信你们继续发扬积极思考的传统,挑战自我、创新思维,一定会有让老师耳目一新的发现。
生甲: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高手中的高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将张飞和刘备安排在一起,似乎是将他和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我们的同学就是不一般。
说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时有惊人之语,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文中将刘备和张飞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物放在一起,既形成鲜明对比,在写作上把它称做反衬,又给“三顾茅庐”增添不少情趣,也生了不少波折。
2、领略奇美的环境
(1)师:我们知道,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能把握三要素,理清三者关系,就算基本读懂了。
刚才同学们妙语连珠的人物评价,让三国人物变得鲜活丰富、跃然纸上。
同学们,你们非常成功地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这可是了不起的成绩呢!
我们常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诸葛亮这个集上晓天文,下通地理的智慧于一身的奇人,生活的地方想必也是集日月之精华,充满灵气与神奇吧。
同学们的眼神告诉老师,你们对这个问题已经跃跃欲试了。
不过请不要急于求成,只有深入钻研课文,才会有真知灼见。
(生自由诵读、思考片刻,陆续举起迫不及待、急于交流的手。
)
生1:我发现第3段1、2两句是写隆中的环境。
看,“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景色秀丽宜人。
”好一派迷人的风光啊!(师:
他说得多富有诗意啊!)
生2:“隆中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
”“蜿蜒起伏”传神地刻画了山冈的外形特征,“卧龙”用打比方的方法,将山冈的形状写得具体形象。
(师:他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得有理有据,恰到好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赏析。
)
生3:老师,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
从字面看,“卧龙”是喻“山冈”,这一点也不错。
但我看过《三国演义》,发现诸葛亮的号也是“卧龙”,这是巧合,还是有别的什么深意呢?
(2)师:我首先欣赏你很实在,有问题就及时提出来。
我们学习就需要这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吗?老师还要感谢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吧。
(生面露难色,几乎将所有的目光盯向了我。
)(3)师:你们可真会投机取巧啊!一遇到难题就做“逃兵”。
不过也真难为你们了,它确实难度不小。
老师就为你们解惑吧。
我以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隆中真是钟灵毓秀之宝地啊!文中“山冈”喻为“卧龙”,既有其外形蜿蜒起伏之特征,又暗指诸葛亮。
他不就是一条心怀天下,胸有治国伟略,一遇明君就准备出山的卧龙吗?而且在文章思路上也由“卧龙”自然地引出诸葛亮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传奇人物。
3、探究跌宕起伏的情节。
(1)师:当然“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之所以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外,就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三顾茅庐”有哪些波折。
生①:刘备第一次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可没有遇到,真是好事多磨。
生②:刘备第二次去还是没有遇到。
刘备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可以想像他内心失望的心情,但并没有灰心。
生③:第三次,诸葛亮总是在家了,但是诸葛亮却没有随即让刘备如愿以偿,而是在草堂午睡。
一个迫不及待,一个不慌不忙,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生④:刘备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可见等的时间之长。
但他恭恭敬敬,显得非常虔诚。
我想,这样写除了表现情节变化外,还能突出他的诚心诚意吧。
(2)师: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说出了其中波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诸葛亮在半抱琵琶半遮面中,终于和刘备见面了。
那么诸葛亮是怎样为刘备指点江山的呢?请齐读课文最后两段,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生a: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群雄割据的混乱形势。
生b: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生c:老师,我看过名著《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提出联吴抗曹的正确方针,这是三分天下的重要前提。
但我不理解的是,蜀国因为人才凋零,渐渐衰落,后主刘禅被俘,蜀国灭亡。
可文中却说“最后取胜”,这能说明诸葛亮策略的伟大、正确吗?
师:老师很欣赏你很有主见,提出自己的独到发现和思考。
这也是课堂上你们提出的第二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生陷入沉思,纷纷摇头,无人作答。
)
(3)师:还是老师为你们解惑吧。
我以为,他结合天下群雄纷争的现实形势,提出三分天下,到一统天下的伟大策略。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尽管他有神机妙算、用兵如神的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终因魏蜀集团幼主昏庸,后继无人,青黄不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大概是他没有想到的吧。
当然这不是我们主要探讨的问题。
刘备聆听了诸葛亮的指点,有什么反应,又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呢?
生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一下子恍然大悟,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生b: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常听人说,伴君如伴虎。
但是他们虽名为君臣,却实为情同手足的兄弟、朋友。
生c: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是啊,鱼儿离开水怎么能活呢?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他们和谐、友好的君臣关系。
(4)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不仅理解独到,而且语言丰富,成语格言信手拈来,评点三国,有声有色。
真是地地道道的三国通啊。
听了你们精彩纷呈的发言,老师不禁也想说上几句。
最后两段用了两个比喻。
“拨云见日”形象具体而贴切写出刘备聆听以后豁然开朗之感。
“鱼水”之譬喻,既诚恳地说出他们水乳交融的君臣关系,又郑重地推崇诸葛亮对蜀国立国的核心作用。
正是对诸葛亮的如此推崇、信任,所以才有了后来他驾崩前的托孤。
三、课堂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超越时空,感受了三国人物活灵活现的音容笑貌,畅游了隆中如诗如画般的奇美环境,还聆听了诸葛亮流芳百世的隆中对策。
老师想感谢同学们尤其你们中的两位同学,正是你们的精彩发言使得“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丰富多彩、熠熠生辉,正是你们的质疑,丰富并拓宽了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今天,《三国演义》这部辉煌巨著已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一道迷人的风景,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营养品。
老师相信你们课后一定会延续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走进“三国”,了解研究“桃园结义”、“火烧赤壁”、“借东风”等引人入胜的故事。
老师准备下节课举行“三国故事擂台赛”,到时你们八仙过海,同场pk。
同学们,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