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最后压轴卷(北京卷)理科生物(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最后压轴卷(北京卷)理科生物(附解析)
本试卷满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C.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D.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2.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而明确感染状况又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有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只侵入T细胞,所以不能通过检测HIV抗体判断是否感染HIV
B.人体初感染HIV后,T细胞和B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这两类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相同
C.HIV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但不影响监控和清除功能
D.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均可特异性地识别HIV,但只有前者能发挥免疫效应
3.医学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结构有关。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讲R-loop结构中含有5种核苷酸
B.R-loop结构中mRNA和DNA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序列相同
C.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
D.R-loop结构只影响DNA复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
4.以下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需要水浴加热
B.可以选择鸡血或香蕉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
C.可以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或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
D.利用盐酸解离根尖,利于将组织细胞分散开
5.油菜素内酯(BR)可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的抗性。为研究其分子机制,科研工作者用BR对水稻进行了处理,并检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水稻叶片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如图1所示;同时提取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水稻细胞中总RNA进行反转录,并对其产物进行PCR后电泳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18S为参照)。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R可以提高水稻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
B.BR可以提高水稻细胞中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录水平
C.BR可以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
D.BR可增加水稻细胞中18S基因的表达量
6.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我国传统制作工艺中,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29.(17分)效应T细胞可通过细胞膜上TCR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并进行攻击(如图1),而肿瘤细胞可通过某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攻击,以实现免疫逃逸。请回答:
(1)图1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效应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过程中发出信号的细胞是___________;该图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
(2)研究发现,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表达出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免疫功能,实现了免疫逃逸(如图2)。
①利用肿瘤移植技术、基因敲除技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实验验证该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验证该机制,可另设计一实验组,即对健康小鼠进行___________,然后注射抗PD-L1抗体。实验中,注射该抗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中,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表面能持续性的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见下图:
由上图结果推测,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0. (17分)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腐霉茎腐病在我国广泛发生,严重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1)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________。
(2)观察发现,玉米品种甲(纯系)对腐霉茎腐病表现为抗病,品种乙(纯系)表现为感病。
①研究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乙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检测发现,产生
的F
1全部为抗病;产生的673株F
2
中,626株为抗病,47株为感病。F
2
中的抗病:感病
≈15:1,因此可推知抗病与感病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对基因控制。
②研究人员又对F2进行单株自交,将每株收获的种子分别种植,观察表现型。有的F2
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抗病、有的F
2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感病、有的F
2
单株自交子代既有抗
病又有感病。若上述三种F
2
的比例为________,即可验证(2)①所得结论。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甲的抗病基因R
1
位于玉米1号染色体上。已知抗病玉米品种丙(纯系)的显性抗病基因Q也位于1号染色体上。
①在玉米1号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有分子标记,如z263,它在玉米的不同品系里的长度可能不同,但起始和终止序列相同。类似的还有z459、z319和z256。已知品种丙的Q 基因与z263、z459、z319和z256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科研人员根据这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