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摘要】美学是一个涉及哲学、艺术和审美教育的领域,探讨着人类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在哲学美学中,美学被视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解释,探讨着美的本质和价值。
艺术美学则着重于艺术作品与美的关系,研究着美的表达和呈现方式。
审美教育被认为是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美学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反映出美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化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美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展现着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美学的思考与学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美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美学是一个广阔而深刻的领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美学、起源、研究对象、哲学美学、艺术美学、审美教育、社会文化、当代发展、人类意义、地位、思考、学习。
1. 引言1.1 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审美及美的规律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关注美的本质、美的产生条件、美的表现形式等问题。
美学贯穿于人类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艺术、文学、建筑、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息息相关。
美学不仅涉及对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包括对审美经验和审美情感的研究。
美学通过对人类审美活动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认知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美学的研究和探讨,也为人类提供了更深刻的对美的理解和欣赏的途径。
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哲学、艺术、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通过美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和意义,提升个体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
1.2 美学的起源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探讨开始,美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对于美的本质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念,是一种绝对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一种具体存在的物质形式。
随着古希腊文化的传播和演变,美学的研究逐渐传入罗马和其他欧洲国家,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的定义与范围
美学的定义与范围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
美学与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
美学的定义和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有所不同,但它通常着眼于审美经验和美的创造,以及美学经验的目的和意义。
从哲学的角度看,美学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美的本质、美的形式和美的发展。
美的本质指的是我们对美的理解和认知,包括对审美体验的深度理解和主观感受。
美的形式则是指美的表现形式,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及建筑、设计、时尚等实际应用。
美的发展则是指美学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进化和变化,包括美学传统、美学观念和美学范式的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美学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和认知的体验。
美学体验通常伴随着愉悦、兴奋、感动等情感,以及对材料、形式、意图等认知的抽象化。
美学体验的研究着眼于人类情感机制和感知经验的心理学分析,探索人类对美的反应和评价。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美学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生产和创造的过程。
美学创造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美学体验和美学创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美学创造受助于人类对美的感知和体验,另一方面美学创造通过创意和实践的方式引导人类审美趋向。
总之,美学的定义和理解需要从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的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
美学不仅仅是对艺术的理解和评价,更是人类对美的认知、体验和创造的重要方面。
美学基本原理
美学基本原理美学基本原理⼀、美学的定义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门独⽴的学科正式成⽴。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
《美学》(Aestetica)在德⽂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门独⽴的⼈⽂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门关于⼈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个⼈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的美学学科。
4、我国最早受西⽅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5、在西⽅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的是:鲍姆嘉登6、审美:⼈类对现实世界产⽣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7、审美活动:⼈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的⽽⽆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审美关系的活动,是⼈⽣实践的⼀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活动的⼀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的体现。
8、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9、美(⼴义的美):⼴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与世界⼀体圆融、有限与⽆限和谐统⼀的⾃由⼈⽣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0、审美形态:可理解为⼈对不同样态的美(⼴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成的⾃由⼈⽣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审美形态既与主体相关,更与客体相涉;既是⼈类在具体历史条件和环境中,通过长期⼈⽣(包括审美)实践活动积淀⽽成的、能“直观⾃⾝”的对象性基本样态,⼜是对审美活动中被感受的对象存在样态的逻辑归类。
11、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式和存在状态,是感性的⼈⽣经验,不同于理性认识,感性在其中起着举⾜轻重的作⽤;但⼜不同于感官欲望。
美学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美学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围绕着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与追求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
那么,美学究竟是什么?对于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何意义?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一一介绍。
一、美学是什么?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通过对于美的本质、属性、规律以及其在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影响等进行系统化、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美学既包括了对于美的感知和体验,也包括了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
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美学哲学、审美学、艺术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二、美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1. 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涵美学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也能够增强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洞察。
通过美学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深层次内涵。
2. 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趣美学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它也能够让我们更容易感知和领悟美的存在,提升我们对于美的敏感度和感知力。
3. 促进了我们的心灵升华美学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了对于人的心灵状态的探讨,如通过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意境等来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美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发现内在的美,从而促进我们的心智升华。
4. 推动了我们的文化进步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文化或社会的发展水平,它与文化、艺术深度相关,所以美学能够推动我们的文化进步,并有利于我们塑造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传统。
综上所述,美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美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人类文化、艺术、心灵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对于自我的发现和升华。
同时,美学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世界上的美,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
美学
美学与哲学: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A、美学的基本问题就是一个哲学思辨性质的问题。B、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也深受当时哲学的影响,其学科框架、理论范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带有同时代的哲学印记。C 、西方现代美学与哲学的复杂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美学与哲学难以分割的关系。
美论:是对美学“元范畴”的研究,即美是什么,美之为美的根据,以及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本质规定性和一般原理。
为什么学美学:
1. 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联
2.美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较高级的形式之一
3.美学为我们批判继承和借鉴中外古今文艺提供强大的武器
4.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5.还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审美化
美学: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既包括审美客体即美的现象,又包括审美主体即主观的美感;既包括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
《大希庇阿斯篇》意义何在?
它第一次提出了“美本身”的概念,将“美本身”与美的事物、美的特质区别开来。将“什么是美”与“什么是美的”区别开来。
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奠基时期):
本体论阶段美学
A、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黄金分割率);
B、苏格拉底:有用就美;
C、柏拉图: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
(3)悲剧的结果应该是最悲惨的
(4)悲剧产生的快感只是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净化后的那种特殊的快感。他说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诗学》)
鲁迅的悲剧观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给人看。”
(3)、喜剧审美特征:
喜剧特征是寓庄于谐。
A、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庄重严肃的社会内容,除作品内容真实地反映生活本质外,还指艺术家在创作中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一、美学学科的建立美学这门学科的名称是Astetik,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6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不能说在鲍姆嘉通之前没有美学,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嘉通开始的,事实上,无论是西方美学还是中国美学思想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个学科的名称和学科本身的历史是两个问题,应该加以区分。
很多学者都认为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这些人就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是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而中国美学思想也要追溯到老子美学、庄子美学、孔子美学。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研究对象在西方美学史上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美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就是“美”的规律,“美”的本质;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关系;5,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6,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在以上六种看法中,前面五种看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把美学的研究对象设定为美,它的前提是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看法,并不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美用王国维的讲法,是“呈于吾心而见诸外物的审美意象”,美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所以把美的研究对象设定为美,在理论上并不妥当。
把美学研究对象设定为艺术,我这里说的艺术是宽泛的艺术,包括文学也在里头,一方面太窄,一方面又太宽,这个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是审美活动,但是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审美活动领域除了艺术美,还有自然美,社会美,现在很多科学家认为还有科学美和技术美等等,过去一般认为艺术美的领域最大,现在看起来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领域也很大。
如果说艺术美无所不在,那么自然美和社会美也是无所不在,所以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艺术太窄了,另一方面艺术包含着许多层面,除了审美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我们认为是艺术的本体的层面,还有知识的层面,物质载体的层面,经济的层面,技术的层面等等,而美学只限于研究它的审美的层面,所以如果把美学对象设定为艺术又太宽,又失之过宽。
美学
一.解释美学: 1.研究对象:(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认识感性认识的完善。
(2)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学的艺术,她强调艺术美。
(3)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显示的美学关系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美学: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研究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就是说,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美学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有让人惊喜或惊奇的力量)3、优美:优美是一种美的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是指一种小巧、光滑、柔和的能引起人的愉悦的审美对象。
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P2.3、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丑的如此精美’的原因。
(丑的美学意义或审美价值)“丑得如此精美”是法国著名雕像家罗丹的助手葛赛尔说得,他欣赏了罗丹的雕像作品《老妓》(欧米哀尔)后发出了如此的赞叹。
欧米哀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妓女,以至于诗人维龙歌颂她,称之为‘美丽的欧米哀尔’,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妓’。
生活中的美,在罗丹的手中却又“丑的如此精美”,变成了艺术中的美,几个转折,说明生活丑与艺术美之间的曲折的关系。
1)丑是一种否定性价值,是艺术美的对应面,其外在组织形式零乱,违背自身发展规律,使人产生厌恶或反感心理。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一、美学的概念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包括对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的原则、美的功能和美的发生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等问题的探讨,是人们认识、欣赏和创造美的理论基础。
美学以美为对象,是关于美的科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审美活动。
从广义上讲,美学研究人类对世界的整体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和审美行为;从狭义上讲,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条件的理论。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征。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学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据,也是美学问题的核心和总纲。
美的本质是一种与情感和心境密切相关的精神境界,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美的本质是个体心境领悟力的具体表现,它是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心灵活动中产生、发展和表现的结果。
美的本质是审美客体中的人情精神境界和审美主体心境中的内在需要与要求、主观期待与观念标准的统一。
美的本质即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心境和审美品位的共性特征。
美的本质既是美学哲学的对象,又是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指美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
美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多姿多彩的审美形象、多种多样的审美结构、多样性的审美关系和多重性的审美要素。
美的形式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表现在各种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中,例如美的文学形式、美的绘画形式、美的音乐形式、美的雕塑形式等。
审美形式在审美对象中表达着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审美要求和审美需要,是文明进程的审美象征,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审美趣味的审美追求。
四、美的原则美的原则是指美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美的原则包括:自然的美的原则、自然世界的美的原则、自然界的美的原则、人类审美的原则和审美活动的原则。
美的原则是审美理论和审美批评的基本依据,它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普遍性和个别性。
美的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普世原则,它成为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的基本规范。
美学
美学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的概念由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因为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传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
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
在此条件下,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
美学(感性)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
这个观点被现代的新观点所取代,即这个对立面是不存在的,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
即使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词语来源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或者“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摘要】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旨在探讨美的本质和特征。
其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审美感受、审美经验、审美标准等,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践观察。
美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等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在艺术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美学的重要性在于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和情感体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发展。
未来,美学将继续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为人类提供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意义探讨。
美学对于人类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美好、反思人生意义,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美学,定义,起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关系,艺术,应用,影响,重要性,发展趋势,人类意义。
1. 引言1.1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和艺术的学科,其定义涉及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
美学关注对美的感知和欣赏,探究美的本质和规律。
在哲学领域中,美学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学科,与伦理学、形而上学等有着明确的区别。
美学涵盖了广泛的范畴,包括美的概念、美的实践、美的表达和美的评价等方面。
通过对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追寻,以及美在个体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美学的定义通常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美学强调个体对美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强调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客观美学则关注美的客观属性和规律,探究美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
美学的定义不断被拓展和深化,随着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美学的理解和认知也将不断进步和丰富。
美学的定义虽然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研究的目标是寻找客观真理和规律,为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1.2 美学的起源美学的起源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思考。
在他的著作《诗学》中,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个概念,他将美学定义为“研究表现形式,即艺术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学是探讨艺术和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通过研究美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我们如何理解艺术和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价值和美的感受等问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研究的是美的概念、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价值和美的感受等问题,以及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电影、建筑、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
艺术和美学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是美学的实践,是表现美的一种方式。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虚拟的、以美为目标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符号系统。
艺术不仅具有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感染力和启迪力。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所表现的美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它所产生的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
理解艺术和美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美感、审美、审美经验、审美判断等。
其中,美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美可以是客观的,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
美感是人类在感知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感受,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
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认识、评价和欣赏的过程,是一种主客合一的过程。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感受、理解、思考、欣赏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审美判断是指人们对美的价值和质量作出的判断,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艺术的特征和功能艺术具有多种特征和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表现、创造、感染和启迪。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一种方式,也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艺术的创造力在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家的创造,艺术作品可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的内涵。
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启迪力,它们可以打动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共鸣,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三、艺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艺术作品可以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建筑艺术、设计艺术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其各自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
例如,视觉艺术主要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来表现美的形式和内涵,音乐艺术主要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文学艺术则通过文字的运用来描述人物、事件和情感。
美学
第一讲什么是美学2.学科形态“美学之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了第一部美学专著:Aesthetics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一)美学研究的对象1.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
鲍姆加登最早提出了这种观点2.美学是艺术哲学这种观点是黑格尔最早提出的。
3.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科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最早就持这种观点。
4、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最早源于车尔尼雪夫斯基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含义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指的是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主体(人)要求客体(对象)能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而客体也能够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的一种特殊关系。
特征:1.外观形象性2.超功利性。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却要在功利关系的基础上加以超越,而不以功利目的为目的,从对象的外观形象来获得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快感。
3.审美关系是一种始终饱含着情感的关系。
认知关系要客观、冷静地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和关系。
审美关系就不同了,由外界事物的外观形象必须引起人的某种情感才算是使人与对象发生了审美关系,人最终要对对象作出审美评价,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态度,也就是要产生丰富的情感为什么美学必须以艺术为中心来进行研究?1.艺术是人类创造出来专门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
2.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异时异地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从而可以做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研究审美关系。
3.艺术作品经过了一些媒介的物态化过程,便于人们进行把握和研究。
艺术作品就不像人的美感经验那样不易把握,艺术作品总是以具体的物质实体的在及其运动呈现在人们的眼睛、耳朵等五官感觉面前,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感觉器官去欣赏艺术作品,经过进一步的理性分析,以联想、想象和思维的方式去揭示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美的形态,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二)美学的研究范围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第一方面是审美的主体,即具有一定审美意识的人;第二方面是审美的客体,即具有某种审美属性或价值的客观对象;第三方面则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审美的创造。
为什么要学美学的十大理由
为什么要学美学的十大理由
学习美学是一项重要而有价值的事情,它能够带给我们许多好处。
下面是学习美学的十大理由:
1. 增进审美能力:学习美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使我们更加敏锐地观察和感知美的存在。
2. 拓展视野: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艺术、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学习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3. 增强情感体验:美学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通过欣赏美的作品和体验美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丰富。
4. 增强创造力:学习美学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通过理解美的原理和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创造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5. 丰富生活: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美学可以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去寻找和欣赏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6. 提升社交能力:学习美学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通过分享和讨论美的体验,我们可以增进与他人的情感共鸣和理解。
7. 增加幸福感:美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精神需求,通过学习和欣赏美,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提升生活的质量。
8. 增强感知力:美学培养我们对细节的敏感和观察力,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9. 培养审美情趣:学习美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辨别和欣赏真正的美。
10. 增加人文素养:学习美学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人类的文化和艺术,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和修养。
通过学习美学,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美的体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生活,并与他人分享美的感受。
这些都是学习美学的重要理由,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和追求。
美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的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一)有人说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这样一门学科(二)美学是研究艺术的(此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三)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又分两个层次)1.人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这个传统是从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派开始的)2.比审美经验更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
(四)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就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或活动,它的前提就一定是人与现实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如果离开了人,根本无所谓美不美。
自然景物在没有人以前无所谓美不美,它们一定是和人发生了审美的关系以后,才有了美的意义。
从逻辑上(而不是时间先后上)说,也就是先有了审美关系,才有了美和不美,也才有了进行审美的人。
所以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同样是审美活动中的现象。
总之,审美现象,背后其实是人和现实展开即人的审美活动。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问题:为什么说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现象——艺术美。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无论艺术创造或是艺术鉴赏,都是审美活动的不同方式。
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便的美的现象。
(艺术并不是现成的审美对象,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人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2.自然界的审美现象——自然美。
自然只有对人才有意义,没有人,自然是没有意义的,当然也不审美的意义。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学答: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美学实则是哲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二级学科。
美学这个词是由希腊语演变过来的,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对感官的感受,最开始美学并没有作为一种被研究的范畴出现,也并没有作为一个学科被承认。
直到德国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将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范畴提出来,第一次提出了审美的概念,之后美学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位哲学家认为所谓的美学就是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
一、美学是什么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从古至今给美学下定义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作为一门需要研究的学科和理论,美学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到底美学是什么成为了很多权威学着争论不休的课题,也因此诞生了很多著作,就目前来看,关于美学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五类:1、美学是关于美的学科。
2、美学是一种哲学的范畴。
3、美学是将审美作为经验论来研究的艺术学科。
4、美学是对美学词汇进行研究的语言分析学科。
5、美学是关于审美的价值学科。
对于美学的定义东西方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追求统一的定义对于美学来说是没有必要的,学术界需要根据历史的发展演变来研究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如何被释义的。
二、对美学的诞生有重要影响的著作1、开启美学概念的哲学著作,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2、开启了审美心理学理论的著作,夏夫兹伯利的《论特征》。
3、开启艺术哲学的巴托的《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
4、对美学语言分析具有升官影响的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讲演录》。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1、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美本身,对于这种观点的人群,美学讨论的主题永远是美的本身,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
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美学是艺术的哲学,近代西方很多美术家都赞成这一观点。
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的经验和心里,这种看法认为美学研究的本质还是人,通过对人的心理的研究来结实和研究审美的现象。
美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珍藏版)
美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珍藏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A,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区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
B,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C,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D,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心问题和★主要对象(审美活动)。
美学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美学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1. 定义美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审美和美的哲学学科,探讨美、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的本质及其意义。
2. 美的概念:美是指感性审美活动中对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好、美的特征或价值的感知和评价。
3. 美的要素:
- 形式美:指作品的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美感。
- 内容美: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意义等方面所呈现出
来的美感。
- 格调美:指作品所体现的独特氛围、风格和情调等方面的美感。
4. 审美心理:指人们在感受和评价美时所产生的特殊心理过程,包括直接感受、审美情绪和美的价值判断等。
5. 艺术与美的关系:
- 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通过创造和表达美的方式来打动人们。
- 美是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作品通过呈现美的要素来展现其
价值。
6. 文化与美的关系:
- 美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有所
差异。
- 文化对个体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7. 美感的培养:
- 通过艺术欣赏、文化教育和审美体验等方式来培养美感。
- 研究艺术理论和技巧,注重感知和品味美的细节。
8. 美学研究的意义:
- 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和美的本质。
- 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 提升个体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以上是美学综合知识的必背要点,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更
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美学知识点总结
美学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但美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有不同的理解。
在西方哲学中,美通常被视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和谐性和吸引力的特征,但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如形式美、内在美、功能美等。
2. 美学:美学是对美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涉及到美的本质、规律、价值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理解美的本质和关于美的一切现象。
3. 艺术:艺术是美学的重要对象之一,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创造的作品。
艺术有多种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
4. 知觉和情感:美学也涉及到人类的知觉和情感。
人们通过感知来领略美的存在,而情感则是人们对美的积极评价和热爱。
二、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美的本质和价值都有所讨论。
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东方,中国古代文人也有自己对于美的认识与探讨,如道家、儒家和佛家等。
在18世纪和19世纪,德国和英国成为美学研究的中心。
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德国哲学家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美学理论和观点。
而英国的伯克、亨利·霍姆斯和乔治·亚代码等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美学继续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概念,如后现代主义美学、女性美学、跨文化美学等,美学的研究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1. 审美理论:审美理论是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评价。
包括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审美价值等内容。
2. 艺术哲学:艺术哲学是研究艺术的本质、功能和价值的理论。
包括艺术创作、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审美等内容。
3. 美学哲学:美学哲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
包括美的概念、美的属性、美的原则等内容。
4. 历史美学:历史美学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的理论。
这些理论和实践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美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5. 社会美学:社会美学是研究美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四大美学流派第一种,主观论。
主观论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
他们主张,客观事物美不美全在于主体的主观感受。
凡是能被人感觉到的美,就存在,凡是不能被人感觉到的就不存在。
所以,这一派是以主观感觉来判断美的。
就其优点来说,强调了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其缺点来说,由于过于强调个人的感觉,使得审美失去了统一的标准,走向了相对主义。
第二种,客观论。
以蔡仪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美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
首先,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与人的主观愿望和情感无关。
其二,客观事物的美在于其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指能在个别性中反映出种类的普遍性。
而美感就是人对客观美的反应。
其三,美是永恒的,它既不被历史所改变,也不被人的主观情感所动摇。
人的美感只能反映美,而不能改变美。
这一派鲜明地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但也遇到不少理论困境。
将美看作与人无关,这显然是不对的,美本来就是与人相关的一种价值。
再者,典型的东西也并不一定就是美的,如典型的癞蛤蟆、跳蚤、毒蛇等就不怎么美。
第三种,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
首先在美学观点上,他认为,美既不单纯在主观,也不单纯在客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
”为了论证这一理论,他还引用了苏轼的《琴》诗作为证明:“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种学说的偏执,而且朱光潜后来对主客观统一论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使其带有了不少实践论色彩。
第四种,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
李泽厚对美的认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美的诞生,他认为,人类的劳动实践才是美得以产生的根源。
正是在劳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得以对象化,而对象也得以人化,从而产生了美的产品。
第二,在美的发展问题上,李泽厚提出了“积淀说”。
美的形成和发展看成是历史积淀的过程,认为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人化的历史积淀过程。
李的贡献在于将“实践”范畴引入了有关美的本质的思考中。
李泽厚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之所以能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自然,是因为作为类的人的“实践”改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本来是与人对立的自然变成了某种程度上是为人的自然,所谓“人化的自然”。
探求美的本质,主要不能依据个体心理意识层面的所谓反映,而应依据群体人类物质实践层面的创造。
缺陷在于:首先,过于强调了集体的、理性的、历史的内容,忽略了对个体性、感性因素的强调,这就导致了他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一块令人窒息的壁垒。
他也因此遭到了后来许多人的攻击,他本人在80年代以后也开始着手改造自己的美学体系,提出“情本体”。
其次,无法解释那些未经人类实践改造的对象何以美的问题。
第九章优美与崇高1 优美的文化内涵优美是单纯、静穆、和谐,是由古希腊文化培育出来的。
优美在古希腊神庙和人体雕像中得到最典型的体现。
2 优美的形式特点和代表人物、作品形式特点:完整、单纯、绝对的和谐。
它所引起的美感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
代表人物、作品: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美丽的女园丁》莫扎特、普希金3 崇高的文化内涵崇高是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培育出来的审美形态。
神是崇高最纯粹、最原始的形式。
18至19世纪,崇高的文化内涵值的是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历程。
诗和音乐成为崇高的新的感性显现。
这个转变,是从宗教到非宗教,追求人对自身的超越。
4 崇高的形式特点和代表人物、作品形式特点:从外在形式看,崇高的特点是大,凹凸不平,变化突然,朦胧,坚实笨重等;从主体心理看,崇高以痛苦为基础,令人恐怖,涉及人自我保存的欲念;从意象世界看,是追求无限,追求宏伟深远的空间感和历史感。
崇高是主体的超越精神。
代表人物、作品:哥特式教堂;歌德《浮士德》;贝多芬第三、第五、第九交响曲;屠格涅夫(1)优美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画面:依次出现:自然景色:杭州西湖人物形象:唐代舞俑、蒙娜丽莎、椅中圣母、维纳斯崇高的特点及审美特征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
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崇高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
画面:依次出现:自然中的崇高艺术中的崇高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和优美不同,它体现的是人生存在实践的另一种样态。
首先,如果优美体现的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境界的话,那么,崇高则体现的是伟大超越的人生境界样态。
崇高作为人生审美实践的体验,它使我们进入到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基于实践的人的存在,是一种伟大的、高尚的、严肃的、豪迈的、振奋的状态。
在崇高的审美境界中,人们所体验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对立与超越后的力量感和实现感,人对生活、人生境界赋予了伟大的意义,充满了向往和激情。
其次,崇高是生存的深层意义,是理性的人,在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后,对无限性的追索和超越。
最后,正是在这种人生存在的超越中,体悟到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从而导引人走向崇高的人生境界。
悲剧的本质悲剧的本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1、悲剧性是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
2、矛盾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不可能实现。
3、由于新生事物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但它的力量太小,不足于战胜旧事物,所以,在矛盾冲突中失败。
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提出的“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根据悲剧主人公或悲剧的表现对象,悲剧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悲剧是英雄人物的悲剧。
例如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笔下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第二种类型的悲剧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幸和苦难。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正常的生活愿望受到摧残,例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三种类型的悲剧是旧事物的悲剧。
旧事物必然灭亡,但本身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还没有完全丧失历史合理性,所以它的灭亡旧使人产生同情和怜悯。
例如,光绪皇帝就是这样的悲剧人物。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黑格尔认为悲剧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者“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
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恐惧和怜悯”,而是愉快和振奋。
以《安提戈涅》为例:1)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
黑格尔第一个将辩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
他认为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
黑格尔重视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认为理想的悲剧是以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为基础的悲剧。
在他的影响下,悲剧必须表现冲突成了西方许多悲剧作家的创作原则。
2)黑格尔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一种是由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产生的冲突;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冲突。
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胜利。
他认为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存在合理性和片面性,悲剧的结局有两种:一是冲突双方同归于尽;二是一方自动退让,放弃片面性,双方和解,因而“永恒的正义取得胜利”。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致力于对悲剧的阐述,而且诗通过一个定义展开的。
“悲剧是对严肃而完整的、并有重大意义的行为进行的一种摹仿,其语言得到很好的趣味加工,不同的部分使用不同的加工方式。
它是以戏剧而不是叙述的形式展开的,她通过同情和恐惧达到一种情感的净化。
”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他认为悲剧有六要素:即情节、性格、语言、思想、表演场景和歌曲。
在这六要素中,情节是最重要的,可称之为“悲剧之魂”。
正是借助于情节,悲剧才是“完整的”或者统一的,也正是通过情节,悲剧才会实现它的净化功能。
尤其是,“悲剧影响情感的主要手段就是情节的某些部分,即发现和逆转”。
情节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悲剧英雄”而展开,他必须是这样一个人,“在优点和美德上并不是十分突出,也不是因为自己的恶劣和恶行,而是由于某些阴差阳错陷入不幸——是个有很高声誉和很好运气的人,就像俄狄浦斯或梯厄斯忒斯,或者出身这类家庭的名人。
”悲剧的主角享有极大的成功,却也犯下某种错误,这种错误被发现了,于是发生“逆转”。
例如,俄狄浦斯成为底比斯的国王,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父亲,并娶了母亲为妻,终于在他发现后,俄狄浦斯的母亲自杀,他自己则自刺双目,遭到放逐而离开底比斯。
通过有机的统一和暗含的普遍性,这个悲剧故事对观众的感情产生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悲剧将是规定意义上的复杂悲剧,必须避免三种情节。
“一定不能看到好人从幸福变成痛苦,或坏人从痛苦变成幸福。
第一种情况不是煽动恐惧或引别人哀怜而是使我们憎恶。
第二种情况根本不是悲剧情节……他既不引起我们的人类感情的赞同,也不唤起我们的怜悯或恐惧。
另外也不应该看到一个恶贯满盈的人从幸福陷入痛苦。
这样的故事可能会引起我们的人类感情,但不会使我们产生怜悯或恐惧;蒙冤受难引起怜悯,类似我们自己的悲惨命运则引起恐惧。
”因此,真正的悲剧主角是“中性人,它不具有杰出的美德和正义感,他所蒙受的不幸不是由于罪恶和堕落,而是由于判断错误,而且,他也享有很大的声誉和财产。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悲剧题材的处理上要把握好三件事:不能写正面人物由优势转为劣势,不能写反面人物由劣势转为优势,不能写大奸大恶之人由优势转为劣势,应该写的是“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的人由于犯了错误,而不是因“为非作恶”而陷入困境。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的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取叙述法,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亚里士多德列举了《伊菲格涅亚》作为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伊菲格涅亚》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作品,讲述了征伐特洛伊的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触怒了女神阿耳忒密斯,许愿将自己的女儿伊菲格涅亚献祭给月神。
他借口让伊菲格涅亚与阿喀琉斯成亲,把她招来,送上了祭坛。
阿耳忒密斯却用一只赤鹿替换了她。
后来伊菲格涅亚成为了陶里斯地方阿耳忒密斯的祭司,当他的弟弟俄瑞斯忒斯来到陶里斯的时候,伊菲格涅亚认出了他,并按照神祇带着阿耳忒密斯深想返回了家乡。
亚里士多德一生有许多重要的学说。
其中,他对悲剧作的一系列不同于前人的精辟的分析,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又译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