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学设计-精编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自己的身体成长变化,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身成长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观察自己的身体成长变化,了解身高增长的原因。

3. 学会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自己身高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身高,并能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自己身高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把尺子,一个记录本,一份身高变化表。

2. 教室空间足够,以便学生进行身高测量。

3.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身高增长的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成长,引出本课的主题《我长高了》。

2. 教学长度单位,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身高。

3. 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4. 学生将测量到的身高数据记录在身高变化表上。

5.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自己身高的变化。

6. 学生分享自己的身高变化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身高对比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身高差异。

2. 组织学生进行身高竞赛,鼓励学生关注自身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身高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测量身高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身高增长较慢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身高的变化,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身高。

3. 通过对身高的统计和分析,了解自己的身高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使用直尺测量身高,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难点:理解身高变化与成长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直尺、测量表格、记录本。

2. 学生身高数据收集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高变化,激发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身高。

3. 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记录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了解自己的身高变化。

1.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身高变化与成长的关系。

5.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测量全家人的身高,并进行数据分析,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使用直尺测量身高,并正确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了解自己的身高变化。

3. 学生能够与家长合作完成家庭作业,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我长高了”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 邀请家长参与,了解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和关注点。

3. 组织学生进行成长小组活动,互相交流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和困惑。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对身高测量活动的参与度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时我长高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时我长高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时我长高了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时我长高了教案我长高了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师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伸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活动1、测量身高。

师:1、“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2、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3、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生: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

认识统计表。

生:分小组合作,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

一边测量一边记录。

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

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如何做的?生: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心得,形成共识。

2、测量活动。

师: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实地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

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生:学生谈收获。

四、随堂检测课堂检测A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棵大树高12()。

小学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活动课《我长高了》活动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重难点: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活动准备:每组1把米尺,1根长绳,2个皮尺,2张练习纸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师: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新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你们有信心吗?生大声说:有。

师: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生2:还要与被测物体保持水平。

(评析:教师将测量这一枯燥的操作活动,融入趣味十足,富有竞争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使测量更具有挑战性。

)二、展开活动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1)量出1米长的绳子。

师:下面进行第一轮比赛。

我们每个组都有一把米尺,一根绳子,请大家量出1米长的绳子,做出记号。

比比看,哪个小组量得又准又快。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又准又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

你们组量的既准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分工的吗?组:我们组是两个同学拿尺子,两个同学拉绳,一个同学检查,一个做记号。

)师评:他们组不仅分工明确,而且还能互相配合,所以量的又准又快!希望其他组能向他们学习,学会分工、合作,在第二轮比赛中争当第一。

(评析:一句“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反馈合作过程的思想。

合理的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前提。

教师善于从合作过程中,发现善于合作的小组,为大家树立榜样。

)(2)量出2米长的绳子。

师:第二轮比赛,请合作量出2米长的绳子,做好记号,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最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能说说你们是怎么量的吗?组1:在第一次量出的1米后面再量出一个1米,就是2米。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测量身高的方法,学会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我长高了》这一章节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身高的测量方法,学会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

2.2 教学内容认识身高尺,学习测量身高;理解身高数值的含义,学会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身高的方法,学会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

3.2 教学难点理解身高数值的含义,以及如何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我长高了》这一章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身高尺,了解身高的测量方法,并尝试测量自己的身高。

5.3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身高,以及身高数值的含义。

5.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测量身高,并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身高测量方法和数字符号表示身高的掌握程度。

6.2 评估方式课堂问答、实践活动、小组讨论。

6.3 评估内容测量身高的准确性、数字符号表示身高的正确性、团队协作能力。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作业目的巩固学生对身高测量方法和数字符号表示身高的掌握。

7.2 作业内容测量家人的身高,并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写一篇关于身高的小短文。

7.3 作业要求准确测量、正确表示、文字清晰、语句通顺。

第八章: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8.2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身高的生长规律。

培养学生使用长度单位测量身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身高生长的变化和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自己身体成长的意识,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身高的生长规律。

学生能够使用长度单位测量身高,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表达。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未来的身高。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直尺、测量仪器等。

身高数据记录表。

3.2 环境创设:安排一个合适的环境进行身高测量活动,如教室或操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学生们的身高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长高了》。

让学生分享自己身高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身高生长规律的兴趣。

4.2 观察与体验:让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记录每个学生的身高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身高数据的变化,探索身高生长的规律。

4.3 数据分析:让学生将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身高的变化趋势。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等,对身高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

4.4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未来的身高。

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观察学生在身高测量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评价学生对身高生长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5.2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身高测量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表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身高的兴趣。

二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我长高了-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我长高了-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我长高了-人教版教学内容《我长高了》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身体成长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课程内容涵盖了身高、体重、牙齿更替等成长指标,以及营养、运动对成长的影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变化,并理解成长的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自己成长过程的能力。

3. 教育学生认识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正确认识。

2. 引导学生理解成长与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成长记录册:用于记录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 儿童人体模型:展示人体成长的变化。

3. 食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均衡饮食的概念。

4. 运动器材:如跳绳、毽子等,用于示范适量运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自己怎么长高的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 主体教学:-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儿童人体模型,并讨论身体成长的变化。

- 成长记录: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成长记录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 营养与运动:通过展示食物模型和运动器材,讲解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 身高体重测量:组织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并记录在成长记录册中。

- 健康生活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 总结与反思:回顾课程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我长高了”的主题,以图表和关键词的形式展示成长的各个方面,包括身高、体重、营养、运动等。

作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作业:1. 完成成长记录册中的身高和体重记录。

2. 绘制一幅关于健康生活的图画,包括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的成长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评估教具和学具的有效性,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自己的身体成长变化,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测量、数据处理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使用长度单位(如厘米、米)进行测量。

2. 学会通过身高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3. 学习如何整理和表达数据,包括绘制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身高尺、测量工具、记录表、统计图模板等。

2. 学生分组:每组4-6人,每组选一名组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成长,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测量方法: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身高尺测量身高,学生跟随操作,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组长负责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整理和表达数据,学生绘制统计图,展示小组身高数据。

5.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展示统计图,全班同学一起分析身高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身高测量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2. 学生绘制统计图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记录和统计,体会数学在家庭中的应用。

2. 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次活动的过程和收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下一课做准备。

七、教学难点:1. 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身高的准确测量。

2. 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整理、表达和分析的方法。

3.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八、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测量过程中发生意外。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章《长度的测量》,详细内容为第二节“我长高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直尺正确测量长度,并能够运用这一技能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理解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直尺、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在操场上测量身高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1)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介绍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进行单位换算。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小明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长度为15厘米。

(2)讲解测量方法,强调尺子放置的位置、读数等细节。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测量周围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1)请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

(2)探讨如何正确快速地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效率。

六、板书设计1. 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2. 长度单位及换算3. 直尺的使用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直尺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将测量结果换算为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等。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作业:(1)探讨如何使用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软尺等。

(2)尝试用非标准单位(如脚步)进行长度测量,并与标准单位进行对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尺子放置不稳定、读数不准确等。

《我长高了》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精品优秀案例设计

《我长高了》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精品优秀案例设计

《我长高了》人教版二上数学教案精品优秀案例设计【教材简析】本节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

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6—37页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3、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实践活动。

一、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学习的关系。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培强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受和荣誉感。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合理选取活动素材,向学生提供了具体有趣、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

全课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课前律动;课堂开始配以儿童喜欢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入课堂。

第二部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第三部分,活动体验、寓教于乐;这一部分共五个层次;第一层,选取了比较容易的活动,在木条上测量一米的长度,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第二层,小组分工合作测量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课桌的长、宽、高这一实际问题,渗透了合作方法;第三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测量教室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第四层,通过测量步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五层,综合性较强,尤其是身高、头围、胸围、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的测量需要一定的技巧;第六层,“生长发育对照”;在学生通过测量知道了自身各部分长度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书写“长、高、身、子、站”等生字。

(2)能够理解课文《我长高了》的大意,感受主人公成长的喜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成长的关注。

(2)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书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成长的喜悦。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珍惜时间。

(2)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二、课文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让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那么开心?3.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长高了?有什么变化?4.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深入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珍惜时间的?3.各组分享讨论成果。

三、实践活动1.学生绘制自己的成长树,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2.学生展示自己的成长树,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珍惜时间,自信、乐观地面对成长。

五、课后作业1.家长协助孩子测量身高,记录成长数据。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分角色朗读、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成长的关注,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长高了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长高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节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

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6—37页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3、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实践活动。

一、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学习的关系。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培强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受和荣誉感。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合理选取活动素材,向学生提供了具体有趣、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

全课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课前律动;课堂开始配以儿童喜欢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入课堂。

第二部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第三部分,活动体验、寓教于乐;这一部分共五个层次;第一层,选取了比较容易的活动,在木条上测量一米的长度,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第二层,小组分工合作测量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课桌的长、宽、高这一实际问题,渗透了合作方法;第三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测量教室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第四层,通过测量步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五层,综合性较强,尤其是身高、头围、胸围、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的测量需要一定的技巧;第六层,“生长发育对照”;在学生通过测量知道了自身各部分长度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

数学《我长高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身高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身高生长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高生长变化的认识2. 身高测量的方法3. 身高数据的记录和处理4. 身高生长规律的理解5. 身高生长的应用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身高生长变化的认识,身高测量的方法,身高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难点:身高生长规律的理解,身高生长的应用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身高测量工具(如尺子)3. 学生身高记录表4. 与身高生长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学生身高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身高生长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身高生长变化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身高生长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身高的生长变化。

3. 身高测量的方法:教授学生正确的身高测量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4. 身高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教授学生如何记录和处理身高数据,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5. 身高生长规律的理解: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身高生长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身高生长的应用练习:设计一些与身高生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身高生长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设计合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10.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身高生长变化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对身高测量方法的掌握,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课目的:1.进一步稳固对长度单位的实质感知,稳固丈量的方法,培育着手能力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培育相互合作的精神。

2.进一步稳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经过统计表获取一些实用的信息。

3.培育合作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教课要点:着手丈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加强着手能力,训练合作精神。

教课难点:在教课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实践活动。

教课准备: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能够丈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教课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吗?你的两手张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如何做就能够知道这些答案呢?二、实践活动1.丈量身高。

(1)“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如何做就能够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2)学生思虑后回答:能够先丈量每个同学的身高,而后使用统计表让我们特别清楚地知道同学们的身高状况。

(3)认识统计表。

用丈量工具丈量身高,一边丈量一边计录,丈量完后进行议论沟通。

察看统计表,在小组内沟通从表中认识的信息。

(4)指名回答。

2.丈量活动。

小组同学商议一下,你们想丈量什么?学生进行丈量。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引学生使用正确的丈量方法,尺子的首尾端要放在正确的地点上。

学生报告丈量状况。

3.同学们,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你们想丈量,你们掌握丈量的方法了吗?知道怎么运用统计表比较同类物体的长度了吗?三、讲堂总结:经过今日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

我长高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掌握影响身高的因素;3.学会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4.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人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人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先长高后长胖,先长手脚后长躯干,先长骨骼后长肌肉。

2.人类生长发育的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影响身高的因素1.遗传因素:身高的遗传率约为60%-80%。

2.营养因素:缺乏营养会影响身高的增长。

3.运动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高的增长。

4.环境因素:环境的压力和污染会影响身高的增长。

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1.正确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疲劳、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2.正确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身高情况,询问他们是否有长高的感觉。

2.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长高了”。

讲解人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讲解人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了解人类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2.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探讨影响身高的因素1.让学生自己思考影响身高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认识到遗传、营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对身高的影响。

学习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1.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否正确,并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地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促进身体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教教事例教课目的:(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稳固对厘米、米的认识;(2)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浸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课要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丈量活动。

教课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浸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激发欲念。

1、温故铺垫:比划出 1 厘米、 1 米的长度。

2、讲话创建情境:同学们能猜一猜讲桌大概有多长?窗户的宽大概是多少?[ 设计企图 ]经过自由猜想,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这时教师提出大家的猜想能否正确这一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考证猜想,总结方法。

小组活动:丈量课桌宽度、门窗宽度。

学生按每组4~6 人,而且记录丈量结果。

师:请每组同学先议论一下每一个人做什么,而后再丈量。

生:分组丈量讲桌长,窗户宽。

报告丈量结果。

师:为何结果会不同样?生:学生剖析原由。

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把尺的“0”刻度瞄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丈量出的结果。

[ 设计企图 ]在这个环节中,第一教师松手让学生自己去丈量同学的身高,考证方才的猜想能否正确;而后教师将学生丈量的结果采集在一同,指引学生察看,发现问题,为何有的会不同样?学生思虑后发现有的同学在丈量时方法不对,因此出现了偏差;最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思虑,正确的丈量方法应当是如何的?在学生表达后再用课件展现加深印象,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丈量的正确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实质生活中记录数据。

三、丈量身高,浸透统计内容。

(1)、师:猜一猜同学的身高大概是多少?如何知道猜想结果能否正确?(2)、请同学演示并表达丈量身高的正确方法。

(3)、分小组展开活动,丈量自己的身高。

(4)、将同学的身高数据采集整理成一张表,指引学生学习看统计表。

(5)、让学生议论后再说一说自己认识到了什么内容。

[ 设计企图 ]让学生认识经过统计表能够获取一些实用的信息,逐渐浸透统计初步知识,成立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教学设计

课题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课时教学内容教材36、37页。

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2、渗透统计内容,使学生逐步积累一些对统计知识的感性认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教师电脑、4米长的毛线4根。

学生米尺、1团毛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活动引入: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下面老师要通过一些活动检查一下,看哪些同学牢牢地掌握了前面的知识。

1、剪毛线:(1)请同学们拿出一团毛线,量出1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100厘米并肩下来,同桌之间互相拿给对方看。

(2)请你说一说剪下的绳长分别相当于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

2、夺红旗比赛:谈话:接下来,我们进行夺红旗比赛教师测量台上学生比划的长度,看那位同学比划的长度最接近1米,这位同学及他所代表的这个组为胜利者。

二、问题探究:谈话:同学们,你们一天天在长大,在长高,你想不想将自己每一年的某个特殊纪念日的身高测量出来,并记录下来,每一年都比比看自己长高了多少?请一名同学将剪下的绳子上台拿给全班的学生看,并分别说出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1)请全班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给老师看。

(2)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身高及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板书:我长高了)1、用电脑依次出示以下问题:(1)你的两手伸开有多长?(2)你的步长是多少?(3)你的身高是多少?(4)你的书桌有多高?(5)教师的门、窗有多宽?三、测量身高:1、用电脑出示下面的表格(课本36页黑板上的表格)(1)你知道怎样测量身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地上站平,不抬头,不踮脚,测量的同学把盒尺的0刻度让被测的同学加在两脚之间,拿一把尺子使被测同学的头顶通上面的刻度对齐,就测出准确的身高了。

我长高了精品教案

我长高了精品教案

我长高了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长高了》一文。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逐渐长高,心理也在不断成熟的故事,展示了成长的快乐和成长的烦恼。

本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童趣,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长高、快乐、烦恼”等词语,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成长的快乐和烦恼,学会珍惜成长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大意。

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用手指着课文中的生字,边读边圈出生字。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指导。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成长知识,并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4. 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心理,并讲解相关知识点。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长高了快乐烦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成长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中的成长故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成长故事,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我长高了课型:活动
学习目标:
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
的测量活动。

2、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学习设想:
1、在测量开始前,引导学生先复习长度单位并熟悉自己将要使用的测量工具,以便突出重点。

2、让学生在测量物体前,先估计物体的长度,这样可以突破难点。

一、学前导学
前置作业
估一估自己的身高。

要想知道自己准确的身高要用的什么工具?准备好测量工具,试着量一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复习。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呢?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
2、同学们表现的越来越好了,你们在一天天长大长高,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身高呢?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小组测量活动要求:
(1)测量内容:身高、臂展、跨一步的长度、教室门的宽度、窗户的宽度。

每组进行完一项活动后相互交换测量内容。

(2)活动结束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2、在测量活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活动中进行巡视、辅导。

4、汇报测量结果。

6、通过观察身高统计表,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三、课后活动
下课后可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