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1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1

美学原理1

其三,主张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 审美关系。这个主张强调美既不在客观事 物,也不在人的主体方面,而在人与现实 之间的审美关系上。 其四,主张美学是研究表现活动的科学。 这一主张的代表人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他认为,美就是直觉,就是表现。因此, 美学就是对表现(表象、幻想、直觉)的 研究。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美学学科的贡献 首先,奠定了美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也 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其次,提供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理 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实践观点, 为我们认识美的本质和根源提供了科学的钥匙。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 对美、美感、悲剧、喜剧、 典型等问题也提出了独到的 看法,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1、西方现代主要的美学流派。 2、新时期美学转型的原因、取向和意义。 3、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上发生过哪几次大的 美学讨论? 4、中国当代美学转型的背景、取向和意义 分别是什么?
心理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自近代以来,心 理学的日益发达基础之上的。他强调把审美作为 心理过程来观察和分析,把研究的重心从传统的 审美本质,转到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审美经验 上。心理学本身就有不少流派,美学研究大致可 以分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方法、格式塔心理美学 方法、实验心理学美学方法等。当然,我们要注 意,审美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心理过程和 现象,它还是一种精神现象。
七、复习思考题:
1、审美意识是怎样萌生发展的?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美学发展史上有什么重 大意义? 3、历史上对美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不同的认识?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 4、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5、简述美学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 现象学方法的大致内容。

《美学原理》整理版

《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5、1750)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一、概述
评定工业产品艺术造型的美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形象是
否好看,还应该认识其造型的形、色、质以及修饰手段、布
局方法、表面工艺等是否充分和完美地体现产品功能特点。
只有内在质量和外表形象完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符合功 能要求、技术要求、艺术原则时,这样的产品造型才是能给 人以真正美感的艺术造型,才是真正的造型。
均方根比例(平方根矩形法)
1
1 1 1 5 4 1 3 2
1
1 2 3 4
中间值比例
d c a b b
c
d
二、美学原理——对比与协调
1、对比与协调的关系
对比是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异、突出各自的特点。 协调是缩小这种差异,强调相互的内在联系,借助相互之间
的共性以求得和协。
对比与协调是造型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通过强调各种因素
呆扳、单调的感觉,缺乏趣味。因此,设计者应遵循统一与
变化的法则,创造出更具有特性的平衡状态产品。
对称的形式是一种很普遍的形式美
对称实际上是属于统一的一种形式,在工业产品的造型
中也多采用对称的手法,一般用在那些在动态中需要保
持平衡的产品,如汽车、火车、飞机等的正面造型、给 人动中求静的感觉,又使人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
4、色的对比
局部点缀: 通常起点缀作用的是标志、商标、产品名称等,这样产 生的对比效果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商标、品名上,达到
设计师预想的效果。
“材质”的对比: 天然与人造、规则与不规则、纹理与没纹理、光泽与没 光泽、软与硬、细腻与粗矿等。
5、协调
协调也只存在于同一性质的因素之间,把同性质或相似 的东西并列在一起,给人以柔和、协调的感觉。它与对比相
3、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美学原理1

美学原理1

美学原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学科。

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美学讨论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答:1750年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在美学史上,对美学的研究对象存再有分歧意见。

表现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现状方面,形成了四种观点:一是认为以美为研究对象。

二是认为以艺术为研究对象。

三是认为以审美经验和人的审美心理为研究对象。

四是认为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美学的究对象应该是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审美活动。

内容:1、美的问题2、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3、艺术问题3.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P5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黑格尔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达芬奇三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4.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p31答:1、结合善来研究美。

如孔子提出“里仁为美”2、结合艺术来研究美a、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b、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c、从分格上研究美3、结合现实研究美5谁提出以人为美?孔子6.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答:人的本质:人是社会的,有意识的,自然的存在物,是“世界的美”。

美的本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自由精神及其化身的形象,美在创造中。

二者关系:美的本质始终离不开人的本质。

因此,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求解,有赖于对人的本质的哲学把握,对美的逻辑性建构应奠基在对人的本质属性的逻辑界定上。

作为审美关系的主体的人,包括自然性与物质性、社会性与精神性以及历史性等几方面的基本属性。

换言之,人的本质属性的系统化预设,就表现为自然——精神、个体——社会、历史——文化这样三个主要逻辑层面或逻辑要素之间的整合。

7.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p55答:(1)生产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首先,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的,其次,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现中存在,即已经观念的存在(2)在生产物上必然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3)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1、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的自由感。

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2、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

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

布洛。

3、移情:所谓移情,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知觉、情感外射到外界的事物上,设身处地的把原来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他也有了感知和情感,从而构成了物我同一,甚至物我两忘的境界。

移情说作为一种正式的审美经验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利普斯。

4、美的规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所谓“美的规律”是指事物之所以具有美的特征,之所以成为美的对象的规律。

美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美的事物的本质,或者说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

意思是说任何事物,凡是符合美的规律就是美的不符合就是不美的,换言之,凡是美的事物就是符合美的规律,反之就不符合美的规律。

5、崇高: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6、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2分)。

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式,是一种崇高的美。

7、净化: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舒缓、疏通和宣泄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即美感。

8、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即自然事物、自然景观及其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美。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类社会⽣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了⼈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对⾃⾝本质⼒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了“美学”这⼀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美学从形⽽上到形⽽下的标志(彬哥说:“形⽽上者谓之道,形⽽下者谓之器”。

形⽽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活的本质是实践,⽽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个性特征与社会⽂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境。

先天因素-⽓质:多⾎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理因素美感⼼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

6. 审美的⼼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理分析学派、格式塔⼼理学、⼼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的学科是从德国⼗⼋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和现代西⽅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作,主要是为⾃⼰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学原理-第一讲-美学原理概述

美学原理-第一讲-美学原理概述
的事物(车尔尼雪夫斯基)。 D: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及审美心理学的学科。
、美学的概念: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经验、审 美意识)、美的创造(艺术)及美育规律 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 美学的现代意义
1、审美可塑造公民素质。
A:热爱人生与人格道德(人生观) B:提高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艺术修养)
2、审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遥 无 人 敌 ! 好 酒 清 清 淡淡, 越久越 醇; 好 朋 友 简简 单单, 越久越 真; 好 缘 份 久 久 长长, 地老天 荒; 真 诚 友 谊甜 甜蜜蜜 ,叫人 终身难 忘。 祝 端 午 节 快 乐 ! 你 的 衣 服 整洁环 保身体 晶莹柔 软皮肤 洁白光 滑内心 丰富多 彩身材
匀称棱角分
本课重点 什么是美学 学习美学的现代意义 怎样学习美学 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美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第一节 什么是美学
1、关于美学的四种争议:
A: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鲍姆嘉通)
B:美学是研究艺术一般原理的艺术哲学(黑格尔) C:美学应该是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
第五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美学研究的对象 1. 美的问题 2. 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问题 3. 艺术的问题 4. 美育德问题
美学的内容安排:
1、美的本质及形态 (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
2、美的类型(优美、崇高、悲剧、喜剧) 3、美感的本质特征 4、美感的心理因素
5、美感的差异性、普遍性
美学原理
第一章 美学概论
? 为什么学美学
主要为了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培养美的创造能力
? 美学学什么
缘 -字 有 你 有我 ,爱-字 有甜 有苦, 情-字有 思有恋 ,想-字 有牵有 挂,你 -永远

美学原理1

美学原理1

美 育
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借助自然美、 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 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 教育。 美育一词是由德国剧作家、浪漫主义诗人席 勒在《美誉书简》中首先提出来。

美育的目的和意义




(1)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就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 审美能力可以在美育中获得提高。 (2)构建人的审美思想。审美思想指的是审美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审美 价值观念,美育是确立审美思想的关键方式。 (3)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美育锻造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也就是相应地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4)塑造人的健康人格。美的形象、尤其是艺术作品塑造的美的形象, 往往包含着丰富人格教育信息。利用这些形象进行的美育,也就会有效 的完成个体人格塑造。 (5)提高人的情商。美育能够使人懂得美,懂得爱,理解人,善待人, 擅于沟通,擅于合作,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美学原理
授课教师:
绪论:何谓“美”

即审美,是一种社会意识。指人作为审美主 体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认识、 反映、判断或评价。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 艺术美三类。它既有主观性特点又有客观性 因素。
关于“美”的想象:

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美”的现象

暴力美
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美”的现象

残酷美学(死亡美学)

发展历史
一、产生:
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 亚 历山大· 戈特利布· 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1750年他的(Aesthetica)《美学》 一书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因此,鲍姆加登被称为 美学之父。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1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1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美的现象的差异性、多样性,掩盖了美的本质的一般性、共同性。

2、人的美感的相对性、变异性掩盖了美的客观性、普遍性。

3、美这个词含义过于广泛,至今仍未统一。

二、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说法1、客观派:认为美的本质是美的事物固有的客观属性。

2、主观派: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美是主观的产物。

3、主客观结合派:认为美既不全在客观对象,也不都有人的心灵产生,而在于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当中。

三、关于美的本质的初步看法1、美起源于劳动,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美是一种感性的客观存在(2)人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章、美的分类一、千姿百态的自然美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1)丰富性和天然性(2)变易性和多面性(3)重在形式美2、自然美形成的条件(1)自然经过人类直接的实践、改造,改变了原来不利于人类的方面,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

(2)人类掌握了自然的规律,对它有了充分的认识,自然物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可亲可爱的一部分。

(3)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象征,而被人格化、人情化。

3、自然美的欣赏(1)自然美欣赏的意义A:可以加强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B: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培养高雅的道德情操C:以自然为师,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2)自然美欣赏的方法A:善于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景角度,在自然美中发现诗情画意B: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自然美欣赏和艺术美欣赏融为一体。

C:充分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使自然美融进浓郁的情感色彩。

二、切近人生的社会美1、社会美的特征(1)一切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2)内容重于形式,美和“真”“善”密切联系(3)突出实用功能,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2、社会美的表现(1)劳动美A:劳动环境的美B:劳动过程的美C:劳动产品的美(2)生活美A:服饰美B:居室美C:饮食美(3)人之美A:形体美B:风度美C:情操美三、精粹凝练的艺术美1、艺术美与现实美之长短比较(1)现实美之长A:无比的丰富性、生动性B:直接真实、感染力强C:自由选择性(2)艺术美之长A:艺术美比现实美更精粹、更集中B: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典型、更理想C: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富于情感色彩和审美评价D:艺术美大于现实美2、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1)意蕴(2)意境(3)典型第三章、形式美一、形式美及其独立的审美价值1、什么是形式美(1)形式美的概念形式美指的是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美学原理第01章审美的本质

美学原理第01章审美的本质
? 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开始分离,社会上出现了专供人们欣赏的人工自然物、 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等满足人的精神生活要求的产业。
美化生活
千手观音——艺术美
欣赏自然美
欣赏文学作品
?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要求。 ? 特别是当物质生活的满足已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注重精神需要的满
结果,也是积极协调、整合统一规律与目的的实践性 中介功能机制。
?略 ? 4.审美作为自由形式,其本源形态乃是以劳动为原型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介方式,
原初的审美其实就是人感受到超越实用性的自由的生活方式。 ? 5.作为活动中介方式的自由首先被活动者的内在体验,但自由方式——形式不
仅会被后续扩展的劳动母体持续生产出来,而且势必摆脱从属于劳动的自发状 态,被人类第一个文化形态巫术吸收并扩展再生产为独立的符号世界。 ? 6.规律与目的的相统一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也是审美形态及其 范畴多样差异性的根源结构。
韩非子
? 恩格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 教等等”。
物质生活不可少 精神生活更需要
?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精神生活要求就 会越来越高。
? 人们不仅要求吃饱穿暖,而且要求穿得漂亮,住得舒适美观;不仅要逛公 园,而且要游山玩水 (旅游),要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要 欣赏和创造更多 美的事物,享受美、创造美。
黑格尔
3、从心理、生理角度追寻美
①认为“美是一种愉快的情感”;
英国哲学家休谟 的美 学观点。休谟是英国经 验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 他执著于 用心理分析方 法来讨论美的问题 ,认 为“美是一种愉快的情 感”。
休谟
②认为“美是一种心理—物理现象”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心理学家费希纳的美学观点。 费希纳是实验美学的创始者。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美学原理 (1)导论

美学原理 (1)导论

3、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 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 美学应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 种活动和关系中来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 体和审美对象、艺术活动还有“美”的观 念或价值。(朱立元《美学》) 总之,美学的对象不外乎: 静态:美·美感·艺术 动态:审美关系·审美活动
新技术的出现是否也给美带来了新变
作为现代技术之运用的鸟巢
1、前面提到的电影《木马屠城》,包括许多好莱坞 大片,所谓“大场面、大制作”,我们从影片中感受 到的磅礴气势也好、荡气回肠也罢,均和新技术有关 。 2、这也可以说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新技术的支持 息息相关。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美学家的观点非常 值得注意——阿多诺和本雅明,前者激烈地抨击大众 文化,后者则对新技术的到来额手相庆。尤其是后者 ,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对复制技术的出 现表达了颇有意味的观点——光晕消失之后,民主到 来了。
(1)审美意识的觉醒是美 诞生的基础。从早期石器造 型的演变可以看出人类审美 意识觉醒的大体情况
砍砸器·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 打制石器外形 不太规则,比 较粗糙,完全 以实用为目的, 看不出审美意 识的参与。
石镰·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 器外形规则、光滑, 具有一定的形式美, 但其外形的美观主要 出于实用目的,虽然 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参 与,可还不是人类自 觉审美创造的产物 。 总之,审美意识是在 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 中逐渐觉醒的。
2.从客观现实、物理属性上
探索美的本质
(1)美是事物的某些物理属性
和谐
比例
对称
多样统一
均衡
典型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的本质 在于数的和谐 黄金分割律(0.618)是 最美的比例

美学原理1-6章

美学原理1-6章

《美学原理》—-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绪论:什么是美学Aesthetic年首次提出塔塔科维奇:从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

一、美学历史西方美学发展阶段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中国美学发展阶段先秦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时期清代前期近现代1、本体论美学本体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其突出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本质论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发生期形态,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柏拉图。

2、认识论美学认识论美学是指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认识为中心的美学。

它突出理性思考的重要意义,认为美可以凭理性加以认识。

认识论美学五种形态:经验主义美学,以休谟等为代表;理性主义美学,以笛卡尔、鲍姆加登为代表;德国古典美学,以康德、席勒、黑格尔为代表;科学美学,以费希纳为代表;生命美学,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

3、语言论美学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英美分折哲学把哲学与美学归为语言批判,他们从对语言的清洗入手,来消解美的形而上学的意义. 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大陆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从“生存"入手转变思想范式,他们认为科学与知识都不是万能的,科学与知识分解着人的生活,真正的人的生活又在何处?人还有什么?这成大陆哲学与美学关心的问题。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儒家美学观的最大特点是把审美活动同社会政治生活、道德修养活动密切结合,强调美的伦理性、功利性。

2、道家—-审美心态层面第一,强调美在自然.第二,美的相对论和辩证法。

第三,道家美学观的虚无主义色彩。

3、禅宗—-审美境界层面禅宗讲顿悟与涅槃,这些既是人生论也是审美论 .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王国维:“境界说”.《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等现代:朱光潜、宗白华朱光潜:30年代影响很大的《谈美》、《文艺心理学》中,介绍西方近代美学思想,《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诗论》朱光潜也是成就斐然的翻译家,译作: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黑格尔《美学》(三卷共四册)维柯《新科学》 克罗齐《美学原理》等宗白华: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唯理的体系是要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秩序理数,所以是宇宙论、范畴论;生命的体系则是要了解、体验世界的意趣(意味)、价值,所以是本体论、价值论。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代的事,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

由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提出。

2.古希腊的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理式是客观世界的根源,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理式世界才是真实世界。

3.康德的美学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

他对美的分析中值得注意的点:第一,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第二,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第三,快与不快的情感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即一切人都有的先验的“共通感”。

4.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又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5.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首先,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其次,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看,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再次,从主体与客体关系上看,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的精神劳动的作用。

6.哥特式建筑的各种感性形式(包括形体、空间、色彩、音响)都是宗教精神生活的显现,是作为宗教精神的客观性相。

7.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

他认为,自然无所谓美,自然的美是直觉创造出来的,同样自然本身也是直觉创造出来的。

8.亚里士多德认为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

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

亚里士多德对美的观点,肯定了美在事物的形式、比例。

在美的问题上基本遵循当时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9.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美学原理——精选推荐

美学原理——精选推荐

美学原理美学原理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

对1【单选题】⾸次提出“美学”⼀词是在()年。

17502【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的⼀本是()。

⽂艺对话录3【单选题】“象如⽇,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

宗⽩华4【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个从哲学思辨的⾼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

对5【判断题】“美学⼤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

对6【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的包括()。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1.2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对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审美活动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

⽂化⼤综合3【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

美学和⼈⽣有着⼗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化传统联系紧密。

4【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

⼈⽂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中的学科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

错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

对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他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

对1【单选题】改⾰开放后的第⼀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

王朝闻或王兆⽂。

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的是()。

主要是完善⾃⾝⼈格修养,完善⾃⾝理论修养。

还有提⾼⾃⼰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能⼒,提⾼⾃⼰审美设计的能⼒,扩⼤知识⾯等。

3【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

错4【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

错5【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的本性决定的。

对6【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法()。

⽴⾜于中国⽂化;锻炼和提⾼⾃⼰的理论思维能⼒;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注重美学和⼈⽣的联系。

2.1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李泽厚认为美是主观性和社会性的统⼀。

错1【单选题】蔡仪在《新美学》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

典型性2【单选题】狭义的“美”是()。

古希腊式的美3【单选题】在美学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30分)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
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的自然界
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
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
5.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亮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
6.“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重视科学实验B.注重实证C.哲学思辨D.心理分析
7.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8.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
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9.美感产生于()
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
10.“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土多德D.尼采
1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A.功利B.逻辑C.日常自我D.自由
12.提出“神思”的理论家是()
A.司马迁B.司空图C.刘勰D.严羽
13.美感开始于()
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招的崇拜
14.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
A.没有起点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D.有起点,也有终点
15.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
1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
17.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18.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在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19.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
20.下列艺术观中,不是由现代美学家提出的学说是()
A.集体无意识说B.有意味的形式说C.符号说D.娱乐说
21.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
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22.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A.感性B.感染性C.愉悦性D.规范性
23.“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A.王国维B.蔡元培C.李大钊D.李泽厚
2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
A.突然荣耀说B.预期失望说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2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A.优美B.祟高C.悲剧D.喜剧
26.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

”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
A.美丑互补B.化丑为美C.以丑衬美D.美丑相间
27.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A.优美B.悲壮C.滑稽D.崇高
28.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A.优美B.祟高C.悲剧D.喜剧
29.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学的是()
A.言志说B.心生说C.缘情说D.表现说
30.“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美育与智育的区别是
A.目的不同,智育是认知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
B.过程不同,智育是知识教学过程,美育是情感升华过程
C.性质不同,智育是由内而外输入,美育则有内在自发性
D.接受不同,智育用脑接受,美育用心接受
E.思维方式不同,美育离不开感性形象,智育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
32.美是—种多层累的突创,它所包含的层面主要有
A.自然物质层B.形式符号层C.知觉表象层D.社会历史层E.心理意识层33.在美学研究中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就要求美学研究者
A.应当具有深厚的历史修养B.应当具有历史的眼光
C.应当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D.应当善于运用逻辑的方法
E.应当抓住历史学与逻辑学的契合点
34.提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这一观点的主要根据在于
A.能够更好地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
B.有助于扩大美学研究的范围
C.只有深入研究了高级的艺术美,才能理解低级的生活美
D.只有深入研究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学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美
E.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完美
35.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史上重视感觉在美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美学家有
A.费希纳B.桑塔亚纳C.弗洛伊德D.阿思海姆E.费尔巴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4分,38、39小题每题3分,共14分)
36.寓教于乐
37.“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
38.无我之境
39.美感欣赏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美学试题答案11
1.B 2.B 3.D 4.D 5.C 6.C 7.C 8.C 9.D 10.C
11.D 12.C 13.C 14.B 15.B 16.B 17.B 18.D 19.C 20.D
21.C 22.D 23.B 24.A 25.B 26.C 27.A 28.A 29.D 30.C 31.ABCE 32.ACDE 33.BD 34.ABD 35.ABCDE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1)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

(2)“上升的乖讹”指超过了预期效果;
(3)“下降的乖讹”指达不到预期效果。

(4)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38.(1)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2)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39.美感欣赏活动是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

(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

(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

(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

(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

(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

(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

(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

(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

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

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

(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

(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