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新部编本 (1)

合集下载

教案(详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地的誓言

教案(详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地的誓言

教案(详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地的誓言执教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执教者:[李老师]教材版本: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第一单元课文名称:《土地的誓言》一、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选自作家端木蕻良的作品。

文章通过作者对东北黑土地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热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

该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承载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外,《土地的誓言》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早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较为简单的文学作品,但对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知识可能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适当补充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此外,考虑到当前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与自然界的接触相对较少,可能对于“土地”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讲解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及农作物生长过程,增强直观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土地重要性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o能够流利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o学习并模仿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特点。

o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与其他描写家乡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o感受作者对故乡土地深厚的感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o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1.章节内容:第七课《土地的誓言》
2.课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的内涵。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生字词,如:誓言、眷恋、沐浴等。
-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对土地的情感表达,学习了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土地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表达对家乡土地的热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如忠诚、勇敢、担当等,从而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对土地的眷恋和誓言背后的深层情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并恰当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文化背景的解读:学生可能对课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土地的誓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感受过对家乡土地的深深眷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土地对人们情感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对土地情感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自学内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3、品析课文中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内容: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简介本文写作背景,让学生看“九一八事变”录像片断,重点在难民逃亡的场景。

播放《在松花江上》歌曲,进一步渲染氛围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1、范读课文。

①解决字词,以做到准确朗读课文。

②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2、以典型段落为例,指导学生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作者对故乡的一片赤子之情。

(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体会出的情感。

)3、配乐朗读,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等把握和处理。

4、感受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和词语来。

5、学生根据朗读要求,自由朗读。

三、理解、探究品读课文,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并深情地朗读或背诵这些句子。

学生互评,老师指导。

A、认真阅读“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

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思考,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想象?B、深入思考:课文总共只有两个段落,这两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教师明确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内容上都是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但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C、找出课文中用语别致的句子,并说明别致什么地方?“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深沉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句中的“泛滥”可否换为“拥有”、“充满”这类词语?“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

《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土地的誓言》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2、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3、学习用排比的句式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与主体间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语言。

突破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方法:读——悟——赏——拓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积累字词。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热爱你足下的这片土地吗?那么就请你用最深情的语言来形容它吧!(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对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有自己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自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用所给句式说话。

)同学们的语言是那样的优美和深情!是啊,当我们面对着如此美丽而广博的土地时,怎能不生发感慨。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讴歌过我们足下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端木蕻良的笔共同去领略我们足下这片黑土地的魅力!(设计意图:激情激趣,让学生带着热情走进文章。

)(串联词:首先我们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目的性更强,学生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

)(串联词:文章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依托,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所给出的微型词典走进文章,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文章。

)三、读一读知内容自由快速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章。

)(学生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

)共读文章,先指名朗读、再教师范读、最后全体齐读。

(设计意图: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把读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边读文章边思考下列问题。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

3.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并掌握生词和词汇。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的思考和关注。

2. 预读 (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

-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课文内容和主题。

3. 理解与解读 (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 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并进行词义理解。

- 分组合作,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讨论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与态度培养 (10分钟):- 分组合作,讨论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感。

5. 拓展延伸 (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土地和环境。

- 分组进行小组设计环保宣传活动的讨论和展示。

6. 总结回顾 (5分钟):- 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2. 朗读训练: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培养。

3. 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完整的《土地的誓言》课文。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

评估方法:1. 学生课后写读后感,表达对土地的情感和思考。

2. 小组设计的环保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案评估。

《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设计1一、深情导入,营造气氛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土地的誓言》,这是端木蕻良写的一篇__。

我们先来看一下题目,题目是《土地的誓言》。

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__,这就是《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检查预习1、学生小组交流课下搜集到的作者及作品资料,小组代表介绍。

2、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建议用“这是一方的土地,表现在”的句式,把握作者故乡的特征。

(生齐读描写故乡的部分)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②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③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表现在“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丝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2、师:故乡真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图呀!读着这两段文字,我们眼前会浮现美丽、富饶、神秘而和谐的故乡!四、细读课文,体味情感师:作者对家乡是无比的思念,正如文中所说,感情如同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四处“泛滥”,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思念家乡;②热爱、赞美家乡③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④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五、再读誓言,深化主旨师:面对这多灾多难的家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誓言?(生找出并齐读誓言部分)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作者想急切回归故乡誓言说:“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②作者要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誓言中说:“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③作者要为故乡解放,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誓言中说:“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六、走出课文,延伸情感师:请同学们说一句与爱国主义有关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简要说说理由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我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②我选的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师:同学们黑暗已经过去,端木蕻良的誓言已经实现!中华民族正在走上伟大复兴,任重道远!祖国的腾飞需要在座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拼搏。

土地的誓言教案(5篇)(优秀版)

土地的誓言教案(5篇)(优秀版)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一):《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目标:1、透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取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透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情绪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怪诞(dn)亘古(gn)默契(q)污秽(hu)....炽痛(ch)嗥鸣(ho)谰语(ln)...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四.理解全文结构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二段:故乡完美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作者应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之后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务必被解放!你务必站立哪?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作者选取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

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六、反复朗读,选取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作业1、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3、作文《我爱家乡的――》土地的誓言教案(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资料,领会作者的情感。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最新5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最新5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最新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最新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品味本文激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间对话,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一)本文抒写的内容,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相去甚远,因此教学前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本文在主题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用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可考虑播放音乐,历史短片作铺垫、补充。

(三)语言炽热、感情丰沛,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

老师在示范朗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字词的积累。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尽可能读得有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斑斓的色彩,丰饶的物品,好一片神奇的东北大地!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去感受一下那方神奇的热土!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质疑,教师简单板书学生的疑问。

)二、抽查预习:积累本课词语(ppt出示):炽痛嗥鸣斑斓谰语亘古镐头污秽默契三、研习新课:(一)一读,知内容:老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留给学生一个任务: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圈点勾画,并思考:这是什么样的土地?成果展示:(ppt出示两个描写性的语段)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地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的价值;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土地的价值和重要性;2.土地保护的意义和方法;3.学习写土地的誓言。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放映一段关于土地保护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土地的重视和关注。

2.提问讨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土地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回答:种植农作物、建设房屋、供人们休闲等。

3.学习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土地的价值和重要性,如提供食物、水源和建设用地等。

4.图片欣赏(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包括美丽的自然风景、耕地和森林等,并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图中土地的美丽和重要性。

5.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保护土地,并设计展示海报或口号表示对土地保护的承诺。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教师请学生回答上节课的问题:土地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学生回答:提供食物、水源、建设用地等。

2.提问讨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们讨论土地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如种植绿色植物、固定沙土、节约用水等。

3.观察实践(20分钟):学生们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土地使用情况和现状,如种植作物的情况、建筑物的状况等。

4.组织展示(15分钟):学生们根据观察实践的结果,设计展示海报或口号,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土地保护的承诺和提出的具体建议。

第三课时:1.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教师请学生回答上节课的问题:土地保护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种植绿色植物、固定沙土、节约用水等。

2.学习写土地的誓言(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土地保护的誓言,可以是如何自己为保护土地做出努力,也可以是呼吁他人保护土地的口号。

3.学生展示(15分钟):学生轮流上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土地誓言,并解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理解“土地的誓言”。

(2)理解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耻,珍惜现在,振兴中华。

二、教学难点揣摩字词,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土地”二字导入。

(1)普通人对土地的感情。

(2)小学时学过的肖邦对土地的感情。

(3)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些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土地都是魂牵梦绕,充满深情。

而一个被外敌入侵被迫失去土地,离开故土的人对土地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2、整体感知板书:土地的誓言。

(1)问:这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誓言?(2☆☆)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片。

并简介作者。

(3)他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勾画生字词和相关内容。

(4)解决生字词。

读出“土地的誓言”。

3、精读课文(1)学生朗读“土地的誓言”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学生朗读第一段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来。

问: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充满了什么感情?问:可是,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此时却在日本强盗的魔爪下呻吟,掺遭蹂躏。

教师放影片。

问:读了文章,看了影片,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你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哪些词语表现出了这样的感情?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品味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再读“土地的誓言”,揣摩、品味、朗读。

(3)由“坟前”引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加深理解作者“誓死夺回土地”的感情。

4、朗读艾青的诗小结。

(可以投影)四、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学生自由交流。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二、学生谈听后感受教师:“是的,歌声使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

关于《土地的誓言》教案

关于《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体会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土地的思考。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土地的誓言》,猜测课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土地的认识和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如何表现土地的生命力。

3.讲解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何理解土地与家乡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何珍惜土地资源。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土地的短文。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排比、对仗等。

2.分析课文的结构,如何围绕主题展开叙述。

3.讲解课文的语言风格,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

教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6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录像:九一八事变资料介绍,(课前3分钟)让学生谈感受。

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来聆听一下作者的心声。

然后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

三、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一:听一听,感受故乡美。

边听边思考:概括两段内容。

东北给你怎样的印象?(提示:划出各段中有关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然后概括,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东北的物产丰富,明确:(1)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

(2)故乡的美好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出誓言,为故乡母亲战斗牺牲。

东北物产丰富、美丽、丰饶(板书)。

小结:从图片中,我们欣赏到了东北的景物美、文化美。

而在作家端木蕻良的笔下则展示的更加具体形象。

活动二:读一读,感悟故乡美。

(小组合作学习)精读课文“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思考: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描写这些景物和物产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可以从词语的运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有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等”。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要求:以四人或两人为一小组,每人说一个内容,先读段落,再交流讨论两个问题,然后班上集体评价,教师点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课时)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熟悉以及掌握课后生字词,理解“挚痛”“泛滥”等词的深刻含义;2、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作者记忆中故乡的“美丽、丰饶、神奇、充满生机……”;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作者记忆中故乡的“美丽、丰饶、神奇、充满生机……”;2、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3、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名字导入在我们学习一、二单元文学常识的时候,有一个作家因为他名字的“独特性”而引起了不少同学的注意,这个作家就是“端木蕻良”。

“端木”是复姓,而“蕻良”二字是东北一种农作物“红高粱”简称为“红粱”转化而来,所以你们猜测“端木蕻良”是哪里人?(东北人)他把一种家乡农作物的名字放进自己的名字中,说明了什么?(热爱自己的家乡)一个如此热爱家乡的人,却因为历史的原因,被迫离开。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

(二)介绍“九一八”事变1、观看视频2、看完这个视频之后,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受?(难受、愤怒……)3、我们的这种“难受、愤怒”是直接的、是强烈的。

端木蕻良也是如此,他对自己的家乡充满着“热爱”,他对侵占自己家乡的敌人,充满了“愤怒”,他将自己的这些情感化为了文字,写成了《土地的誓言》,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后齐读“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

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提高学生对我国土地政策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土地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4.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法学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土地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问答法:回答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土地的誓言》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1.2 提问:你们对土地有什么认识?土地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 讲解课文内容2.1 讲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主旨等。

2.2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如土地的公有制、土地使用权等。

2.3 讲解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如土地管理法、土地征收补偿等。

3. 案例分析3.1 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土地问题的实际应用。

3.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思考。

4. 课堂小结4.2 强调土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

5. 布置作业5.2 选择一道与土地法律相关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5.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练习1. 选择题(1) 《土地的誓言》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

A. 王安石B. 邓小平C. 毛泽东D. 周恩来答案:C(2) 下面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B. 土地使用权可以随意转让C. 土地使用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让D. 土地使用权转让无需经过审批答案:C2. 简答题(1) 简述课文《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对土地的观点。

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的家国情怀。

他们热爱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

从体裁上看,有歌词、有记叙文、有抒情散文、还有乐府民歌。

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学习做批注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本文属于自读课文,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所以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化难为易借助批注赏抒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和关键性词语,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

2.学习文中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 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做简单批注,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2.通过背景补充,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痛,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沦丧的故乡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精读、品析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难点:品味作者的抒情方式,揣摩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法与学法】精读赏析法、圈点批注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由土地的颜色导入新课。

同学们,土地都有哪些颜色,你知道吗?(明确:在喜马拉雅山上,土地是银色的;在西北广阔的沙漠里,土地是苍黄的;在南方的丛山丘陵中,土地是绿色的;在革命老区里,土地是红色的。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踏上一片东北的黑土地,去领略那里的雄伟神奇。

二、预习成果展示分享:1.交流你从课文中积累的有价值的字词,分享给同学。

2.谈谈你对作者(端木蕻良)的了解,分享给同学。

(教师补充:出示PPT)三、走进誓言,倾听感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批注感悟“土地初印象”。

作者端木蕻良将故乡深深嵌入自己的名字,面对土地发出铮铮誓言,这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请同学们用批注法圈点勾画语句,结合句子来描绘这片黑土地的美。

(微课展示批注学习法)2. 说话练习:我从“____”看出这片土地“____”(师引导:富有生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历史悠久、充满神秘色彩、广阔无垠等等)(同步辅导:让学生互相讲解所选句子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3. 用文中词语说话练习: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我从“____”读出作者在故乡的生活是“____”用文中的词语来表达。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土地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忠诚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3)课文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土地的誓言》。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学生朗读课文。

2. 阅读理解:(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和深层次意义的把握。

3. 写作能力: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的能力。

练习及答案:1. 请简述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题。

答案:课文《土地的誓言》以土地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2. 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课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土地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3. 课文中的句子“我们的土地,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土地是人们的根和魂,意味着人们对土地的深深热爱和依赖。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讨论。

土地的誓言最新教案

土地的誓言最新教案

土地的誓言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土地的誓言》,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通过对土地的描述表达出的情感和理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基本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对土地的描述表达出的情感和理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土地的誓言》产生期待和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思考问题。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土地的感悟和誓言。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地的重要性和我们对土地的责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环节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土地的感悟和誓言的表达,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土地的誓言》2. 相关资料:关于土地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第六章: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第七章: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结构第八章:探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第九章:实践活动:创作以土地为主题的诗歌或短文第十章:综合评价与总结2. 课时安排:每章内容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七、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结构,探讨文化内涵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以土地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2.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八、学习评价设计1. 形成性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或短文的质量2. 总结性评价: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单元测试:设计测试题,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九、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讨论方案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理解准备好笔记本和笔,记录重要信息和感悟搜集与土地相关的素材,为创作活动做准备十、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课后收集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话题讨论:组织学生就土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土地问题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8课《土地的誓言》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8课《土地的誓言》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8课《土地的誓言》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学会运用。

②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③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

②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

同时进行仿句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原意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从品味作者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入手,感知作者深沉的故乡情、爱国心。

难点是让学生真切理解作者的家国之痛,加深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一)本文抒写的内容,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相去甚远,因此教学前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本文在主题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用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可考虑播放音乐,历史短片作铺垫、补充。

(三)语言炽热、感情丰沛,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

老师在示范朗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语言特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欣赏一个美丽的地方,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东北地区的美丽图片。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东北地区,她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个地方被日本人的铁蹄所践踏,东北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那个时候人们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东北流亡作家的爱国炽情。

二、有情朗诵,整体感知1、有情朗诵: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注意把握朗读感情及语气语调重音;b划出最能触动你的句子并说出理由;c感受文中的情感。

②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

要求:a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9.《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蕴含于文章中深沉、饱满的爱国热情。

2、揣摩、欣赏文中富有激情的精彩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全班齐读课后练习第三题《松花江上》,思考,讨论歌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指名回答。

明确:此诗反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同胞在失去故土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收复故土,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类似于陆游的《示儿》。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由学生自查资料完成)1.作者简介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

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

与萧红、萧军、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一起被称作东北作家群。

2.背景简介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以白山黑水著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日本帝国主义自1904年从沙俄手中夺取南满铁路和旅顺海军基地权益后,便设立关东都督府,推行殖民政策;1919年设立专门的关东军,加强军事占领;20年代中期更把夺取满蒙、征服中国列为对外扩张的首要国策。

1931年9月18日夜,由关东军密谋,将沈阳近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炸毁,反说是中国军队有意破坏铁路和袭击日本守备队,随即包围和炮轰中国军队北大营。

当时,中国在东北的军队约有20万人,日本关东军不足两万人,但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中国军队不得还击,听候政府处理。

第二天,日本便从朝鲜调来援兵,一个星期内,便占领了沈阳、长春等辽宁、吉林两省的30多座城市和大部分铁路,并继续扩大其占领区。

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联盟对日本进行干预,但当国际联盟代表团于1932年3月14日到达中国时,日军早已占领了整个东北,并于3月1日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国际联盟的干预无济于事,东北大好河山沦为日本殖民地,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东北沦陷长达14年之久。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并开始进行局部抗战。

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法返回他们挚爱着的家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及热爱祖国之情。

三、学习第一段内容1.学生默读第一段内容。

2.思考讨论:(1)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两个“无时无刻”连用有什么作用?明确:两“个无时无刻”说明“我”与故乡的联系非常的密切。

(3)“泛滥”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用“泛滥”着一词十分贴切地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奔流。

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4)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特产?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景物: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反映出中国东北三省,以白山黑水著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情感:体现出作者对东北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5)两个排比句式连用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选择富有东北特征、富有时代意味的景物像电影镜头一样叠成画面,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两个排比句式连用,有递进之意,第一个是第二个的前提条件,而第二个是第一个的结果,而且运用排比句式造成连贯的、逐渐加强的气势。

(6)“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

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

”这几句说明“我”与土地的关系如何?从中反映作者怎样的心理?明确:这几句说明“我”与土地已经和谐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反映作者想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7)如何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几句话?明确:从表层来看,这几句是写实。

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

更深一层的意思应该是说作者的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充满激情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家之心。

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3.讨论,归纳第一段段意。

明确: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而热血沸腾。

四、学习第二段1.指名朗读第二段2.思考,讨论:(1)“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这是一个总结上文的语句,进一步强调了“我”不能离开土地。

(2)“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想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而用“埋葬”一词?明确:“埋葬”一词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田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

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

作者的欢笑只属于失去的故园。

这样想来,用“埋葬”一词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从中可见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

(3)“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学生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

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这几句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思乡之情。

感情舒缓,境界优美,几乎令人忘却了现实的伤痛。

由这种优美的田园风光,更能使人联想到现在的社会现实,更能勾起作者对那失去的故土的留恋与热爱之情。

(4)“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这是由衷的沉醉后的急收,思想从美好的回忆中跳回到现实当中,向土地发出了坚强的誓言。

(5)“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作者的情绪有何变化?明确:到此,作者的情绪渐强并达到高潮。

3.指名归纳第二段段意。

明确: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牺牲。

五、分析题目《土地的誓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要点在于“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家对着土地发出的。

作者在文章末尾用壮怀激越的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的感受到。

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成“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汉语言有的时候会存在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

六、写法透视呼告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

作者直接对着土地倾诉了自己的热爱、怀想、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用“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比如文中“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强化,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了加强与深化,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文章的开头使用第三人称,感情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电影镜头式的景物描写。

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众多的意象如列锦般排列在一起,纷至沓来,加上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从而在文章中形成一种气势和力度,不断冲击着读者。

这些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充满了细节的活生生的“关东原野”。

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比如文章中“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七、分析文章主题这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抒情散文,作者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附:板书设计土地的誓言热爱关东故乡――听见故乡召唤――回忆优美故乡――听见故乡召唤――我与故乡相融――留下无数脚印――为故乡而战斗――我愿付出一切――雪洗故乡耻辱。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全班齐读课后练习第三题《松花江上》,思考,讨论歌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指名回答。

明确:此诗反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同胞在失去故土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收复故土,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