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1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精品
江苏省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 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 “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 阁。 ”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 抄原文) ,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课题:——第 2 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姓名: 注
学习目标 备 1.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2.知道“公车上书” 。 3.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课前预习 一、早期改良思潮 1.时间:19 世纪______年代。 2.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3.代表人物:___ ___、___ ____、郑观应、冯桂芬等。 4.主要思想观点:政治上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 5.影响: (1)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 声。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康有为生平: 2.主要著作和思想: (1)著作: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2)思想:从____________ 中寻找变法理论依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 程要经过“______ __” “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3)特点:借用传统的儒学,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 (1)时间:_______ _。 (2)人物:___________ __。 (3)意义: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的政治运动。 2.创办《中外纪闻》 ,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以取得更多支持。 3.强学会成立 1895 年 8 月, 康有为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 学会。该会以____ ______________为宗旨,引起清朝官员及洋 人的关注,不久被查封。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是维新派杰出的宣传鼓动家,1896 年 8 月, 《时务报》在_______ 创办,梁启超担任主笔,发表《_______ ___》,明确提出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_。 2.谭嗣同在 1897 年发表《仁学》 ,提出“__________ ___ __” 。协 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_____ _______,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推动湖南 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 3.1897 年,严复在天津创办《______ _》 ,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 演论》 ,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以救亡图存。 课堂研讨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9-2维新运动的兴起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 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19世纪末,康有为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 想结合起来,借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把孔子装扮成改革的先 师,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目的 是为其维新变法作理论宣传。 答案:C 点拨康有为借助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思想有利有弊:利在以儒家 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 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 建思想彻底决裂。
一
二
2.由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公车上书 (1)概况: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 有为、梁启超立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 变法”等主张。 (2)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 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深度点拨“公车上书”以前,维新活动还仅仅局限在思想层面,而“公 车上书”的出现,表明思想层面的活动已经发展到政治实践层面。
一
二
3.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表现: ①维新报刊、学堂的创办:1895~1898年,维新派创办的学会、学 堂、书局、报馆达三百余所。著名的报刊有《中外纪闻》《时务 报》和《国闻报》等。 ②维新团体的成立:1895年8月,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在北京成立;不久,康有为又赴上海成立强学会,南北呼应。 (2)影响: ①维新派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的作用。 ②维新派的活动表明,维新派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 改良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问题1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人教版选修1
姓名:层次: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寄语:未来始于脚下,明天取决于今天。
课标要求〔1〕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识目标〔A〕1、识记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政治主张及历史影响。
〔B〕2、理解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C〕3、分析维新思想的形成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比较各思想家的思想特点,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重点康有为变法思想;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课前思考维新变法的背景学习过程一、早期改良思潮(A)时间出现原因1、2、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
鸦片战争时期,林那么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张。
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它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
同时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
这些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代表人物主张1、反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危害,认为只有仿效西方,实行变法,才是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惟一出路。
2、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3、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
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作用(B)局限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主要思想康有为的早期思想强调“变〞,认为“变〞是“天道〞,是“物之理〞,提倡“托古改制〞,他将公羊“三世〞之说和《礼运》“大同〞思想结合,推演为“〞、“〞〔小康〕、“〞〔大同〕的理论,并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
这一思想理论在同洋务派、顽固派斗争中起到进步作用,但其“变〞,只是“渐进〞,而不是“骤变〞,这是他后来思想蜕变的根源。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9.2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了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政治主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2、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3、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3、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多注重纵向知识的归纳比较,培养学生掌握梳理知识线索的学习方法,并将本课的教学既放在戊戌变法这个主题下来进行,同时也要以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认识,从而体会中国近代思想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
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
他们痛感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2: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派新书发布会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
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因甲 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 北京,群情激奋。当时康有为正在北京参加会试, 立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讨论上书请愿。由康有为 起草“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 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论 “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 措施。经康有为、梁启超等奔走联络,“万言书” 征集到一千三百余名举人的签名,并于5月2日呈递 都察院。虽然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 为流传。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内容解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
山雨欲来风满楼
--维新运动的兴起
新课讲授
一、早期改良思潮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出现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龚自 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 改革内政的主张。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 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它促使一 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 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同时这也是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这些人成为早期 资产阶级改良派。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 月28日),汉族,湖南浏阳人, 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 名维新派人物。1898年参加戊戌 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 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 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 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 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 六君子”。代表著作《仁学》, 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 集》。
4.早期改良思潮的影响
人教版 选修一 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 历史 选修一 高二( )班 班级: 姓名: 组号: 评价: 编写人 :周雄 审核人:曹扶阳 编号:九 使用时间:2016.4第1页 第2页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使用说明】1.课前根据预习案认真通读课本,把涉及学习目标的相关知识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中,再认真完成导学案。
2.将预习中的疑难点标出来,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以便课堂上小组合作探讨。
3.本课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
4.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学习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预习案一、早期改良思潮1.时间:19世纪______年代。
2.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郑观应、冯桂芬等。
4.主要思想观点: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1)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康有为生平: 2.主要著作和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1)时间____ ________。
、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救亡。
研究西学,交流变法思想.(2)人物_____________。
(3)意义: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的政治运动。
2.《中外纪闻》创刊 3.强学会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人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宗旨;引起清朝官员及洋人的关注,但不久被查封。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是维新派出色的宣传鼓动家,1896年8月,《时务报》在_______创办,梁启超担任主笔,发表《__________》,明确提出学习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1)理解维新运动中的改革举措及其内在联系;
(2)分析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从中汲取的历史教训;
(3)培养学生对维新运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剖析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维新运动;
4.阐述维新运动的兴起背景,为学生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维新运动的背景,如民族危机、思想启蒙等,让学生了解维新运动的必然性。
2.详细介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及其贡献,强调他们的爱国精神。
3.分析维新运动的主要过程,包括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事件,阐述改革举措的得失。
4.讲解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强调其历史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维新运动为何未能成功?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学会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①维新运动的背景
②维新运动的过程
③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2.关键词:
①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产阶级
③维新派
④戊戌变法
-利用互动软件,设计问答、填空等环节,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拓展阅读、讨论话题,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交流。
(3)实物展示:展示与维新运动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等,增加学生的实物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如书籍、照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了解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其次,在教学手段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例如,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教学手段的依赖性较大,导致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有所减弱。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维新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足。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1) (共47张PPT)
国闻报 强学会
时务报
强学报
万木草堂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 维新变法
封建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要不要兴民权、 反对兴民权、设 实行君民共主的 议院,实行君主 君主立宪政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 坚持科举取土, 学,改革教育 反对西学 制度
②特点:
(3)特点: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 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
③评价: (4)评价: 利:减少改革阻力,有利于宣传维新思想;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3.上书:
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维新思 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著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 制考》 —维新变法理论基础
《新学伪经考》 这就打击了正统思想赖以立论的基础,为变法维新开拓了思 路。
《孔子改制考》
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
材料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 根据上则材料回答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 么?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 特点:借孔子的名义宣传维新思想 • 说明: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3、严复:
(1)生平简介: (2)活动与主张:
①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7年)
严 复
②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 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内容:
意义:
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9.2 维新运动的兴起
变法理论
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 (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地
阐述了变法理论
思想特点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维新派的Biblioteka 动(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政治运动
宣传活动
创办政治团体
(公车上书) (发表文章,创办报刊)
(强学会)
(1)康有为等创办了《中外纪闻》 (1)成立:1895
概 况
康、梁联合各 省应试举人 上书朝廷,提 出“拒和、迁 都、变法”等 主张
(2)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 法通议》等文章,提出变法图强, 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科举制度 等主张
(3)谭嗣同在湖南发表《仁学》 (4)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借助进化论宣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早期改良思潮(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产生背景 代表人物 主要目的
基本主张
历史影响
19 世纪 70 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出现并发展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人
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 (1)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 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1)康有为把西方的进化论、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 思想相结合,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其思想具有“儒 表里西”和“托古改制”的特点。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把西 方的进化论同古文经传统文化相结合,否定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循环 论,阐述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进步观点。《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当作 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变法维新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 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2)康有为托古改制,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 论基础;但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相对弱小,故资产阶级亦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思想的兴起》
第2课维新思想的兴起
一、早期改良思潮(19世纪70年代)
1、原因:
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本原因)
⑵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3、主张:
⑴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
⑵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商战”
⑶政治方面: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4、影响:
⑴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阶级属性)
⑵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条件
5、局限:
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不成熟)
⑵没有付诸实践
二、九十年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维新思想的发展
1、维新思想发展的原因:
⑴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⑵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根本原因)
⑶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
2、康有为
⑴萌发变法思想:1888年第一次上书
⑵阐法变法理论:①提出“三世说”
②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⑶]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5年创办《中外纪闻》(北京)
⑸1895年成立强学会(北京):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3、梁启超
⑴协助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⑵1895年与康有为共同领导“公车上书”
⑶1896年在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上海)
4、谭嗣同
⑴发表《仁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⑵协助创办并主持时务学堂
5、严复
⑴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⑵翻译西方著作《天演论》,阐述变法图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教材整理1早期改良思潮
[深度点拨]如何认识早期改良思潮?
(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也为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们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教材整理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思想萌发
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
(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3.思想特点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50“学思之窗”,思考:
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提示】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教材整理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中外纪闻》
(1)目的:争取更多的支持。
(2)创办: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结果:1896年初,《中外纪闻》被查封。
3.强学会
(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
(2)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4)影响: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教材整理4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
(1)活动
①担任《时务报》主笔。
②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2)主张
①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②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③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
④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3)影响: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2.谭嗣同
(1)活动
①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②参与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
(2)影响:推动了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
3.严复
(1)活动
①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②完成了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名著《天演论》。
(2)主张: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
4.维新思想宣传的影响
(1)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3)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深度点拨]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政治主张的异同
(1)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2)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
阐明了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探究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1)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提示】“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2)根据史料二分析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影响。
【提示】开启了民智,解放了思想,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
【史论拓展】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与利弊
(1)特点
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利弊
①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接受。
②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不利于改革的持续与深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二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
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序》
材料三
图一 《孔子改制考》封面
图二 北京强学 会旧址
图三 《时务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2)结合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
说明。
他们的维新变法活动有何影响?
【规范解答】注意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抓住材料一中的“君臣一伦”及“黑暗”,材料二中的“天不可独任”等关键信息就容易回答第(1)问。
第(2)问“方式”的归纳,从三幅图片中可得出其中三种方式,其余的根据所学知识归纳。
【答案】(1)相同点: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
不同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方式:著书立说;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著书如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组织学会如维新派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如维新派创办《时务报》和《中外纪闻》等。
还有上书,办学堂,讲学等方式。
影响: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1.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
A.魏源B.张之洞
C.郑观应D.梁启超
【解析】器物层面是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制度层面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魏源和张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 C
2.1895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中外纪闻》并在北京建立政治团体——强学会,但不久就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
A.损害了洋务派的威信
B.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C.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D.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根本的原因是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最后被清政府查封。
【答案】 B
3.“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②③
【解析】“公车上书”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①②③④均为正确选项,故选B项。
【答案】 B
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解析】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的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洋务派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有力地说明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答案】 A
5.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二 《公车上书记》书影
图三 列强瓜分 中国
(1)图二反映的事件和图一有什么关系? (2)图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3)以上图片信息说明了维新运动首先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解析】 首先根据图片信息判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第(1)问,应分析民族危机与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的关系。
第(2)问,应分析“列强瓜分”与“民族危机”的关系。
第(3)问,应根据维新运动的首要目的进行判断。
【答案】 (1)《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康梁联合各省举人发起公车上书。
(2)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