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亚里士多德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4 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课件

知识综合
中道理论vs
• 比较东西方先哲在个人经历、基本观点和 地位影响等方面的异同.
1.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一:成就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 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 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 敬鬼神而远之 割 略 思 政治思想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反 思 政治思想 略 想 伦理思想 对苛政和刑杀、人治 想 伦理思想 中庸理论 中庸理论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社会环境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启发式教学 社会环境 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 影响 重要奠基人 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 世界
他是古希腊思想史的丰碑,他是古希腊文明魅力的焦点,他留下 了古代人类思维的梦想与创意,他将真理之光带给了人类的未来。
他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 集中古时代知识于一身,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 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基本 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 要求 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 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亚里士多德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令人惊叹,有人称 他为“学者中的大师”,有人称他为“所有真正思想家中的 永恒巨人”。 思考:我们学习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 他的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对世界 思想文化的贡献呢?
3.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 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伦理 学中的“中庸”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这些思想 对后世影响深远。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 进取、探求新知。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4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教师采用系统讲授的方式,对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思想及其影响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针对学生的能力层面,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以及学生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思维拓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的合作程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创新性想法的提出。关注学生在展示环节的表达能力、逻辑性和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准确把握。
本节课将以上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同时,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
(1)学生已经掌握了古希腊文明的基本知识,如古希腊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等,为学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1)实物展示:展示古希腊文物、亚里士多德著作等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希腊文化,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希腊时期的学术辩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与古希腊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学术讲座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探讨:学生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出发,分析其对现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述。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教师采用系统讲授的方式,对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思想及其影响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针对学生的能力层面,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以及学生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思维拓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的合作程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创新性想法的提出。关注学生在展示环节的表达能力、逻辑性和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准确把握。
本节课将以上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同时,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
(1)学生已经掌握了古希腊文明的基本知识,如古希腊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等,为学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1)实物展示:展示古希腊文物、亚里士多德著作等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希腊文化,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希腊时期的学术辩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与古希腊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学术讲座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探讨:学生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出发,分析其对现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三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学设计

3.提问:“古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那么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哲学史上有什么特殊地位?”引发学生思考;
4.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教师将采用以下方式为学生讲授亚里士多德的相关知识:
1.讲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哲学、生物学等领域的观点,如:他的中庸之道、对生物分类的研究等;
2.分析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的关系,以及他如何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思想;
3.结合教材,详细解读亚里士多德的4.举例说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古希腊及后世的影响,如:对罗马法的影响、对基督教哲学的影响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在掌握亚里士多德的基本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强调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教育问题;
3.总结学生在讨论、练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小论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整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准确;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结合现代教育现状,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付诸实践。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尊重并传承古希腊文化,认识到亚里士多德等先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崇尚知识,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教师将采用以下方式为学生讲授亚里士多德的相关知识:
1.讲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哲学、生物学等领域的观点,如:他的中庸之道、对生物分类的研究等;
2.分析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的关系,以及他如何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思想;
3.结合教材,详细解读亚里士多德的4.举例说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古希腊及后世的影响,如:对罗马法的影响、对基督教哲学的影响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在掌握亚里士多德的基本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强调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教育问题;
3.总结学生在讨论、练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小论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整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准确;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结合现代教育现状,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付诸实践。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尊重并传承古希腊文化,认识到亚里士多德等先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崇尚知识,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5: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 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 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百科 全书式的思想家 。
一、北方小驹 1.斯塔吉拉少年 公元前三八四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的 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 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 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从他的家 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 他于公元前三六七年迁居到雅典。
《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掌握法国政权时期法制建设的最突出成就。 1.目的:确保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把资产阶级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内容 (1)全力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制。 (2)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及特权,否认人身依附关系,肯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确认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不准封建势力反攻倒算。 (4)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5)保证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
关于体育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体育应放在首先的位置,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城 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参加战争和过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他 主张对儿童的体育训练应该适度,因为过度的训练和不足的训 练都会损坏儿童的健康。
体育课
3.中庸之道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中心思想是 “中庸之道 ”。 他认为任何事 物都有三种状态:过度、不及和 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 中间性的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 误会,中间往往能够得到成功并 受人赞赏。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没有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一个疯狂的混合体。 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 事业是理念和实践的生动统一。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 幸福就是至善。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 是后退。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 2.3亚里士多德(完整版)课件

特点:接近了唯物主义, 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探索·真知
思考:
1.这句话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
尊师而不盲从 2. 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 怎样的启示? 良师益友 勇于创新
博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后人简直将他奉若神明。 在他之后的千多年中,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像皇帝一样统治着欧洲的科学界。 两个科学家在争论问题时, 只要其中一个说“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 另一个科学家立刻就闭上了嘴巴。
拉斐尔 《雅典学院》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罗 素: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一、生平
前384 前367
前347
前343
前335
前322
御 医 之 子
学求 园学 精雅 英典
阿 专塔 注尔 科尼 研亚 城
王 子 之 师
创逍 立遥 学学 园派
落 寞 离 世
解读·学思之窗
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一:中庸之道
孔子 亚里士多德
“中庸之道” 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 与其政治观、认识观一体。
项目
哲学 思考 角度 度
“中庸之道”的思考 更多出于礼法;
不
同
主要是从圣人角度出发 强调有 “度”—— “中庸之道” 强调相对 ; Vs “过犹不及”“和而不 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 相 同”; 孔子没有否认两端 对 是不好的。
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
1、伟人的评价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2、对世界思想文化贡献的评价
1)建立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留下许多开创性著作, 留下丰富遗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2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学设计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里士多德。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科学贡献,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科学贡献,形成小组观点。
(4)课堂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观点,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政治观点和科学贡献,以及他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难点:
(1)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哲学思想,以及他在科学领域的贡献。
(2)对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4.地位与影响:分析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他对后世哲学、科学、文化等领域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
2.亚里士多德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对后世科学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介绍:讲述他的出生地、成长背景、教育经历等,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1)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里士多德。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科学贡献,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科学贡献,形成小组观点。
(4)课堂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观点,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政治观点和科学贡献,以及他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难点:
(1)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哲学思想,以及他在科学领域的贡献。
(2)对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4.地位与影响:分析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他对后世哲学、科学、文化等领域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
2.亚里士多德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对后世科学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介绍:讲述他的出生地、成长背景、教育经历等,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2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2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2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旨在让学生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生活背景、哲学思想、科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等领域的贡献,进而理解他作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的地位。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以古希腊历史为背景,通过介绍亚里士多德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师从柏拉图等情况,让学生对亚里士多德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同时,结合当时古希腊的文化、政治、哲学环境,分析亚里士多德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使学生感受到亚里士多德所取得的成就并非易事。
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为核心,通过对他的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理论的阐述,让学生掌握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同时,通过举例说明亚里士多德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如生物学、物理学等,让学生认识到亚里士多德在多个领域的卓越成就。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情,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如城市、政治、文化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
2.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
3.创设问题情境,如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形成他的哲学思想的?他的科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答案。
4.通过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如城市、政治、文化等,引导学生了解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2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旨在让学生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生活背景、哲学思想、科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等领域的贡献,进而理解他作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的地位。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以古希腊历史为背景,通过介绍亚里士多德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师从柏拉图等情况,让学生对亚里士多德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同时,结合当时古希腊的文化、政治、哲学环境,分析亚里士多德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使学生感受到亚里士多德所取得的成就并非易事。
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为核心,通过对他的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理论的阐述,让学生掌握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同时,通过举例说明亚里士多德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如生物学、物理学等,让学生认识到亚里士多德在多个领域的卓越成就。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情,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如城市、政治、文化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
2.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
3.创设问题情境,如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形成他的哲学思想的?他的科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答案。
4.通过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如城市、政治、文化等,引导学生了解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2、远:把探讨 世界的反映
2、物质世界值得研
和解决人世间的 2、研究物质世界只 究,尽管认识中有错
实际问题放在优 能获得不确定的 误,但也有真理成分
先位置
“意见”,而不能
获得知识
政治思想
仁与礼; 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
为政以 国家,其次才是法治
德
国
归纳六种政体, 提出法治优于 人治
伦理思想 中庸
伦理学 主题:正义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相似性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 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 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 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 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 祥和,人际关系密切。
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著名的教师,他的许多做法对教 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喜欢在学园的林阴道上 边散步边讲学,人称他为逍遥学派。 4.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丰富的文化遗产, 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5.他的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 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精神遗产)
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 说: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黑格尔说:他是“人 类的导师”。罗素说:他是“第一个象教授一样地著 书立说的人”。他是谁?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课程标准: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
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 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 想文化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次离开雅典 病逝,遗嘱要求解放所有家奴
一、北方小驹
• 良好的文化素:少年时随同做御医的父亲出入马其顿王宫, 接触到广泛的文化知识。作为医学世家的后代,亚里士多 德具有很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 就读阿卡德米学园:17岁时,为了寻求智慧,来到雅典的 阿卡德米学院学习,显示出超凡的才华,被称为学院的 “头脑”。
怎么理解帕拉图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 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 反映了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器重 • 柏拉图充分肯定亚里士多德的求知精神 • 柏拉图认为应为亚里士多德的成长提供良 好的平台与环境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
柏拉图 哲 学 思 想 理念论,认为理念 是世界的本质,现 实世界是理念的反 映。 亚里士多德 思想源于具体事 物,物质世界和 精神世界不可分 割,物体由形式 和物质组成。 局限 柏拉图属唯心主义;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接近唯物主义但不 彻底,常动摇于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之间。 认为奴隶主统治 奴隶是合乎自然、 合法的。
柏拉图对这位具有个性的弟子亦喜亦恼,有时善意地称其 为吃足了奶的就会乱踢母亲的“小马驹”,有时又对其拒 不接受自己的学说而大发雷霆。但是,柏拉图毕竟是一代 圣贤,他说“我们毕竟不能将一个人的感情看得高于真 理”。亚里士多德也对老师保持终生的敬仰,他在悼念柏 拉图的诗文中写道“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人,坏人连称赞 他的权力也没有,他们的嘴里道不出他的名字。正是他, 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行的人就是幸福的人,我 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 “中庸之道”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的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 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三段论举例
大前提: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 小前提:希腊人是人 结 论: 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大前提: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 小前提:柏拉图是人 结 论: 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
四、教师生涯
• 亚历山大之师: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 子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培养了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而 亚历山大在远征途中,还经常给他的老师捎回各种动植物 标本。 • 创办吕克昂学院: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 其图书馆藏书超过阿卡德米学园数倍。 • 伦理学上:提出“中庸之道”,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中庸 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根据上述材料表述亚里士 多德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材料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谓之和”
材料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 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位哲人的什么思想?你是怎样理解他的思想的? 孔子;中庸:处理仁和礼关系的准则,过犹 不及,达到中庸的方法是“和而不同” 材料三: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 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 的中庸。文雅是滑稽和呆板的中庸。高尚是卑屈 和顽强的中庸。娇柔是坚韧和病态的中庸。
• 追求真理的楷模:①挑战权威,在阿卡德米学院学习期间, 对老师帕拉图十分敬重,但并不盲从,不为暂时的利益而 放弃自己的主张。②对帕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这幅图反映出当时雅典学院哪些特点?
以下反应了亚里士多德怎样的个人品质?
•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 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 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反映了他严于利己,不妄议别人,注重自 我反省。
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但更爱真 理这句名言? • 体现出古希腊圣哲对哲学的终极关怀、对 真理的孜孜追求;反映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的实质;为希腊哲学注入了批判、怀疑和 超越精神,成为一切不为权威所囿、敢于 追求真理的人们的精神动力。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师生关系
亚里士多德鼓励争论图 “ 散 公元前320多年前的雅典郊外, 步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60多岁的 的 老人,身边跟随着十多位青年, 哲 他们或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 学 地漫步交谈,或是坐在溪旁 家 的大石块上,热烈地讨论着。 ”
亚历山大图书馆 收藏的文学卷筒 在读书并不流行的情况 下,亚里士多德建立 起自己的图书馆,讲习 所“吕克昂”学园
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 斯说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说他 是人类的导师,罗素说他是第一个像教授 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这里的“他”就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 者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生平简介
前384年 17岁时 前347年 前343年 前335年 前323年 前322年 出生马其顿医学世家 师从帕拉图 离开雅典,从事科学研究 亚历山大之师 创办吕克昂学园
哲学思想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 客观世界的存国,为政以德、 (人治)
伦理思想
中 庸之道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逍遥学 派,尊师而不盲从
中庸理论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 式教学,当仁不让于师等
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 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政 治 思 想
理想国是哲人统治 的国家,其次才是 法治。
法治优于人治,由安 分守己又听从理性的 “中产阶级”执政最 适合
二、博学家
• 从事研究: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阿卡德米学园来到阿塔尔 尼亚城,以后,他主要从事研究。
• 主要成就 ①哲学: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②生物学:对五百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 行了解剖研究。 ③物理学:在《物理学》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④逻辑学: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三 段论,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材料三是谁的中庸思想?与孔子的中庸有何联系和区别? 亚里士多德
“中道理论”
• 相同:均将其看作最高的美德, 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 • 不同: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是伦理观的 一个 方面,侧重哲学的思考;孔子的“中庸 之道”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2)亚里士多德认为“中道”是相对的,受 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因人和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孔子认为“中道” 强调的是一个“度”——过犹 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