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探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危急重症,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静脉溶栓治疗是指通过静脉给予患者溶栓治疗药物,能够改善颈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液供应状态,尽快恢复血氧供应,从而改善预后效果。
目前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本文对该疗法发展历程、治疗时间窗、年龄选择范围以及特殊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发生梗死性病理改变的疾病,多伴随有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是我国居民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1]。
尿激酶、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均是此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因而对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叙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静脉溶栓治疗的发展历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所用的药物主要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2],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会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故而在临床治疗中被禁用。
阿替普酶在最开始被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且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效果[3]。
后来又有相关研究指出[4],使用0.9mg/kg剂量的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可发现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安慰剂的患者,且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得到控制。
在2011年,该药物被欧洲医疗机构批准应用于发病3-4.5h的患者中,但是在80岁以上的患者中被禁用。
2 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关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的研究资料较多,越早治疗临床效果越理想,且患者获益也越大,这一结论已经在国内外关于相关研究中得到证实[5-7]。
院内外急救模式静脉溶栓救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估
院内外急救模式静脉溶栓救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由于血流供应中断或减少导致脑缺血性损害。
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要迅速启动治疗,采用静脉溶栓能够有效地恢复脑血流量,缓解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静脉溶栓是指将溶栓剂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使血栓溶解,血流再次通过血管。
临床应采用静脉溶栓作为尽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急诊溶栓能够在三小时之内迅速、有效地恢复脑血流,对于改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非常重要。
目前,国内外有关静脉溶栓救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估研究较多,总体来说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以下为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成果总结:1. 国内研究(1)一项研究表明,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静脉溶栓对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该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溶栓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
(2)另一项研究表明,在静脉溶栓救治缺血性脑卒中中,比较了两种不同的溶栓剂代表性物质rtPA和TNK-tPA的疗效。
结果显示,两种溶栓剂在恢复血流和神经功能方面的差异不大,但TNK-tPA的安全性更高、溶栓时间更短,对于降低出血风险以及减少远期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更加显著。
(1)一项Meta分析对18项不同地区、不同族群、涉及多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病例进行了分析,表明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症状后遗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
(2)另一项Meta分析采用组织质量评估指标(TPEI)评价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效果,发现患者的TPEI得分越高,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越好,表明静脉溶栓治疗对于修复神经功能的重要性,对预后效果的提高非常明显。
总之,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恢复脑血流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急诊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对于开始溶栓平均时间的
急诊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对于开始溶栓平均时间的影响以及安全性研究发表时间:2019-09-10T17:18:23.95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作者:唐凤辉[导读] 急诊室启动静脉溶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溶栓平均时间,值得推广。
(宁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南宁乡 4106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急诊启动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安全性、开始溶栓平均时间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取急诊室启动静脉溶栓治疗与病房启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安全性和治疗指标。
结果:研究组治疗1d后脑出血率(10.26%)、治疗3月后死亡率(7.69%)与对照组(2.56%、12.82%)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对照组开始溶栓平均时间长于研究组,发病至就诊时间长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室启动静脉溶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溶栓平均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开始溶栓平均时间;安全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之后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脑细胞发生缺氧、坏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且此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疾病主要采用静脉内溶栓治疗,现通过研究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8例患者入组时间为2016.2月,到2018.2月结束,平均分为两组。
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5-77岁,均值(62.8±3.66)岁;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53-76岁,均值(63.4±4.99)岁。
两组患者资料相较,无对比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标准;②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本次研究;③年龄18岁到80岁;④早期无大面积梗死影像学改变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对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
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8.00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对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吴国新1,关紫云1,吴智鑫2,冯垣波11.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528200;2.佛山市中医院ICU,广东佛山5282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对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
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12月佛山市中医院ICU 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两组均应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救治流程模式,研究组应用团队工作模式,对比两种不同模式对患者就诊至报告出具、就诊至静脉溶栓的时间影响,同时对比致残率及临床满意率。
结果研究组就诊至CT 报告出具时间(10.58±2.08)min、就诊至血常规报告出具时间(16.03±3.21)min、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51.16±10.56)min 均短于对照组就诊至CT 报告出具时间(37.64±5.11)min、就诊至血常规报告出具时间(36.85±6.74)min、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80.84±21.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7、19.114、19.856,P<0.05);研究组60min 内静脉溶栓率72.9%高于对照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42,P<0.05),研究组致残率37.5%低于对照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5,P<0.05);研究组满意率95.8%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5)。
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中,实施团队工作模式取得满意的效果,能够降低就诊至各项报告出具、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进而保证患者足够的溶栓时间,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患者到达急诊科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和准备工作,这个过渡时间往往会对溶栓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过渡时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过渡时间指患者从出现脑卒中症状到溶栓治疗之间的时间。
根据前期的研究,过渡时间是影响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溶栓治疗需要尽早进行,早期溶栓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残余症状的风险。
一项研究表明,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每延迟1分钟溶栓治疗的时间,患者死亡和残疾率增加2.7%。
在治疗早期,每延迟1小时治疗时间,患者死亡和残疾率增加19%。
因此,过渡时间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二、过渡时间的成因过渡时间的成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求医延迟。
部分患者由于认知障碍或其他原因,可能延迟了求医时间。
这就使得他们到达急诊科的时间变晚,溶栓治疗的时间也会推迟。
(2)医护人员的反应时间。
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评估和准备工作,这些时间也会影响溶栓治疗的时间。
(3)诊断和评估的时间。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例如,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D-二聚体、头颅CT等检查,这些检查通常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这些时间也会影响溶栓治疗的时间。
三、减少过渡时间的方法为了减少过渡时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宣传教育及早寻求医疗保健。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以便患者能够及早寻求医疗保健。
(2)改进急诊科工作流程。
通过优化医院的急诊科工作流程,可以缩短过渡时间。
例如,医院可以建立快速卒中筛查流程,缩短医护人员的反应时间。
(3)建立脑卒中协作治疗模式。
通过建立脑卒中协作治疗模式,医院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过渡时间。
例如,医院可以建立脑卒中专科医师和急诊科医师的合作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溶栓治疗。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据了急性卒中的大部分比例。
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性损害,从而降低急性卒中的致残和死亡率。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在卒中发病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是指患者从症状发生到抵达急诊科的时间,它直接影响着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
研究表明,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与溶栓治疗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过长的过渡时间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降低治疗效果。
了解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对于改善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卒中的致残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影响因素和临床研究结果,可以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进一步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具体分析在不同时间段内就诊的患者与溶栓治疗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优化提供依据。
通过对过渡时间就诊与溶栓治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在卒中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明确对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口,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研究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数据分析,探讨不同时间段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急诊科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卒中患者管理策略,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存质量。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1.3 研究意义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于卒中急性期的抢救性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
深入研究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与溶栓治疗的关系,分析影响因素以及探讨临床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了解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治疗时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患者将根据一定标准进行选取和分组,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进行疗效观察和安全性分析。
并发症将被监测并记录。
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溶栓治疗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关键词】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患者选取、治疗方案、疗效观察、安全性分析、并发症监测、临床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据统计,脑卒中致死率和致残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占脑卒中患者的约80%。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有效溶解血栓,恢复患者的脑血流。
对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还相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对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1. 评估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包括缺血灶的大小和范围;2.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如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等方面;3. 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治疗的安全性;4. 比较静脉溶栓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如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策略。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占据了全球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前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据脑卒中的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是血管壁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性栓塞。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而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然而,急诊科在接诊患者后,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诊断,并针对患者做出治疗方案,这个过渡时间就被称为“门诊到针刺时间”。
过渡时间的长短会严重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过渡时间是指从病人进急诊室到开展治疗的时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接诊时间、诊断时间、就诊时间。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过渡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实施溶栓治疗的效果。
研究表明,溶栓治疗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过渡时间较长意味着溶栓治疗开始时间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机会就会减少。
二、门诊到针刺时间门诊到针刺时间指急诊科接诊患者后,到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
门诊到针刺时间越短,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就越高。
现有研究表明,患者从症状出现到治疗开始时间每再延迟1小时,就会减少23%的症状缓解的机会。
另一个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患病时间在3小时以内、且没有禁忌症的患者,门诊到针刺时间越短,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三、提高急诊科过渡时间效率的方法1、加强专业培训急诊科医生应该接受系统的卒中知识和诊疗技能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和专业素质。
不同级别的医院应该根据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水平,推行不同级别的卒中中心体系,加强卫生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卒中诊治的水平。
2、加强协作合作门诊到针刺时间和治疗效果之间的直接关系表明,协作合作是提高急诊科过渡时间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卒中患者的诊治中,医生、护士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形成科学化的协作机制,提高门诊到针刺时间的效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高效快速的支持。
3、规范卒中护理护理是卒中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规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急诊科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同时,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急诊科过渡时间指的是从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
通过缩短过渡时间,可以更早地进行溶栓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本文将探讨急诊科过渡时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的延长会使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弱。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在卒中发生后的早期阶段,脑组织处于可救治状态,及早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梗死区域的扩大,并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如果过渡时间过长,已经形成的血栓会导致脑梗死区域的扩大,溶栓治疗效果就会受到限制。
过渡时间的延长还会增加溶栓治疗的风险。
溶栓治疗是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栓中进行治疗。
溶栓药物也可以溶解正常血管壁上的血栓,引起出血并引发其他并发症。
如果过渡时间过长,治疗时血栓可能已经扩展到正常血管内,此时进行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发生的风险。
缩短急诊科过渡时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从发病到达医院溶栓治疗的时间应该在4.5小时之内。
为了缩短过渡时间,应该加强社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卒中症状的认识,促使患者和家属及时就医。
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应具备快速诊断和治疗的能力,以最短的时间来确定诊断,并尽快进行溶栓治疗。
急诊科过渡时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相当大。
通过缩短过渡时间,可以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相关部门和医院应该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社区和急诊科医生的意识和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及时的溶栓治疗。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1. 引言1.1 急诊科过渡时间的重要性急诊科过渡时间是指患者从急诊就诊到进入溶栓治疗的时间,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过渡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时间就是脑细胞的生死线,每分钟失去的神经细胞数量可观,迅速就诊并尽早开始溶栓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急救过渡时间的短板可能导致溶栓治疗的延误,从而影响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康复情况。
过于急于进行溶栓治疗,过短的过渡时间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出血等副作用的风险。
急诊科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保证患者在急救过渡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
急诊科过渡时间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合理管理过渡时间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接受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意义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突然、进展快、病情危重。
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尽快恢复脑组织的供血供氧,减小脑梗死灶的大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作后,及早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
在临床实践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需要在急诊科迅速就诊,并尽快进行溶栓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急诊科过渡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时机,因此合理管理急诊科过渡时间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急诊科过渡时间的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溶栓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认识到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急诊科过渡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较于重型患者,症状较轻,且存在较小的病灶范围。
在这类患者中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以及是否安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轻型脑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目标。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否必要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静脉溶栓治疗在轻型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包括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减少残疾率等方面的效果。
2. 比较静脉溶栓治疗与常规治疗在轻型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差异,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3.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在轻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表现,包括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方面。
4. 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确定对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应该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决策依据,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指导。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研究结论科学可靠的关键环节。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前瞻性研究设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前瞻性研究设计可以更好地控制干预因素,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我们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确保选取的患者符合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并且,我们对每位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相关检查,以确保患者的病情符合研究的要求。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我们采用了系统化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档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引言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在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占所有卒中的80%以上。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而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则对于溶栓治疗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概述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是一种迅速溶解血栓的治疗策略,旨在尽快恢复脑血流,保护脑组织,减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残留和严重并发症。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非常有限,通常在卒中发病后的3至4.5小时内进行。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于及时进行溶栓治疗至关重要。
二、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的影响1. 影响溶栓治疗时间窗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可以影响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如果患者能够在卒中发病后迅速就诊,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那么溶栓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如果患者就诊时间过晚,超出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那么溶栓治疗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2. 影响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还会影响患者卒中后的神经功能,就诊越早,溶栓治疗越及时,脑血流的恢复也就越快,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免受损害。
相反,就诊时间越晚,溶栓治疗的效果就会减弱,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也就受到影响。
3. 影响卒中后的并发症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还会影响患者卒中后的严重并发症,如卒中后癫痫、脑水肿等。
就诊越早,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卒中后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就诊时间过晚,则增加了卒中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三、改进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的措施1. 加强社会宣传加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宣传,提高广大民众对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并提醒民众一旦出现急性卒中症状,应尽快就近就诊,尽量减少就诊时间的延误。
2. 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络通过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医生可以及时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急救人员减少转运时间,提高患者就诊速度。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引言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能够很好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很短,及时就诊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医院设立了急诊科,提高了急性卒中患者的就诊效率和溶栓治疗的及时性。
本文将就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进行探讨。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及时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急性脑功能障碍,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
缺血性卒中占总卒中患者的80%以上。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尽快恢复脑功能。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非常短暂,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之内,有选择性地延长至4.5小时。
因此就诊及时成为了影响患者溶栓治疗的关键因素。
急诊科过渡时间对就诊时间的影响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例中,及时就诊是至关重要的。
急诊科的过渡时间就诊往往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提高了溶栓治疗的及时性。
研究表明,急诊科过渡时间短的医院,患者的就诊时间也更短,溶栓治疗的及时性也更高。
就诊及时与否对于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及时的溶栓治疗不仅能够改善脑功能的恢复,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
除了治疗效果的影响,急诊科过渡时间还对溶栓治疗的成本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往往能够及时接受溶栓治疗,从而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的治疗成本。
就诊时间的缩短还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成本,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诊科过渡时间的缩短能够减少溶栓治疗的总成本,对于医疗卫生系统和患者都具有显著的意义。
结论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溶栓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降低了医疗成本,并最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恢复梗塞的脑组织供血和功能。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到达急诊科的过渡时间就诊(door-to-needle time,DNT)往往比较长,这可能会对溶栓治疗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过渡时间就诊的延长可能会导致治疗时机的延误。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组织缺血程度和梗塞范围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而溶栓治疗的窗口期非常有限,通常为发病后4.5小时内。
如果患者到达急诊科的时间过晚,就可能无法在窗口期内进行溶栓治疗,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过渡时间就诊的延长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急诊科等候时产生不良的生理或心理反应。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多数情况下伴有严重的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心理状态也不稳定。
如果在急诊科等候的时间过长,患者可能会因为痛苦和焦虑而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心血管意外。
过渡时间就诊的延长可能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院的负担。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混合了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人员和资源饱和现象相对突出。
如果患者就诊时间过长,不仅会耗费急诊科的医疗资源,也会影响其他患者的就诊效率,增加医院的负担。
加强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疗能力。
医院应建立规范的溶栓治疗流程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快速诊断和评估机制,提高医生和护士的认识和学习进修,提高医院的溶栓治疗水平。
加强医院的急诊科的人员和器械配备。
急诊科应增加人员编制,配备相关器械设备,提高人员和资源的使用效率,缩短过渡时间就诊。
应加强社会大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普及,提高人们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危害性的认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
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不容忽视。
医院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疗流程,加强急诊科的人员和器械配备,提高社会大众的卫生意识,以缩短过渡时间就诊,最大程度地发挥溶栓治疗的效果。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常常导致病患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溶栓治疗已经成为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患者的脑血流,尽可能减少脑组织的梗死面积和迅速恢复神经功能,但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极大地依赖于患者就诊的时间。
急诊科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溶栓治疗非常重要,过渡时间的延迟会直接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和提高治疗效果。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重要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它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常常导致昏迷,瘫痪甚至死亡。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溶解血栓来促进脑血流的恢复,能够明显缩小梗死范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溶栓治疗通常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但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度依赖于患者的就诊时间。
二、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的影响1. 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的延迟会直接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过长的过渡时间将导致溶栓治疗的时间延迟,增加了脑组织的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的缺失。
这会降低溶栓治疗的效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
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和获得溶栓治疗的时间延迟与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呈负相关,时间越长,治疗的效果越差。
四、提高溶栓治疗效果的措施为了提高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溶栓治疗的影响,减少患者的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社会宣传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就诊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患者及时就诊。
2. 建立快速诊断和治疗通道建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快速诊断和治疗通道,明确患者的绿色通道,加快就诊和治疗的速度,最大限度减少过渡时间就诊的延迟。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
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溶栓治疗被广泛认可,并已成为改善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过渡时间就诊是指患
者发病到就医的时间。
1. 组织修复窗口期: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脑组织仍然存在一定的
修复能力。
这个修复能力的时间窗口被称为“组织修复窗口期”。
过渡时间就诊越短,溶
栓治疗越可能在组织修复窗口期内进行,有效减少脑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2. 缺血区域的扩大:卒中发生后,脑组织缺血的区域会逐渐扩大。
过渡时间就诊延长,缺血区域扩大的程度也会增加。
当缺血区域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已经无法通过溶栓治
疗来恢复缺血脑组织的功能。
3. 溶栓治疗安全性:溶栓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但
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过渡时间就诊越短,溶栓治疗风险越小,患者的临床预后也相对较
好。
4. 治疗效果的预测:过渡时间就诊对溶栓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过渡时间
就诊较短的患者往往容易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更有可能在治疗后恢复较好的生活功能。
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
强调缩短过渡时间就诊,
尽早进行溶栓治疗,对于改善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卒中的公众教育,
提高人们对卒中的认识和意识,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就医,减少过渡时间。
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溶栓时间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临床探索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溶栓时间的影响及效果分析裴文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全科医学科,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溶栓时间的影响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将会诊后静脉溶栓的1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应用急诊溶栓模式的1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
,研究组入院-溶栓时间较对照组更短,24 h内脑出血转化率及7 d内病死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1周、2周、3周后MESS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溶栓模式,可缩短DNT,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溶栓模式;入院-溶栓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是因脑血供异常、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从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
因脑部长时间缺血、脑组织损伤,患者多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静脉溶栓是临床公认的再灌注疗法,通过开通患者堵塞血管,降低致残、致死风险,缩短入院-溶栓时间(DNT)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实施急诊溶栓模式,可最大程度避免院内延误,缩短DNT,减轻脑细胞损伤,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探究了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的影响及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9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将会诊后的150例静脉溶栓患者归入对照组,应用急诊溶栓模式的1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
研究组男78例,女72例;年龄50~76岁,平均(62.42±8.23)岁。
对照组男81例,女69例;年龄52~79岁,平均(62.64±8.38)岁。
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诊断标准;(2)年龄低于80岁;(3)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所涉内容,并可配合完成;(4)获取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脑卒中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6百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而在脑卒中的类型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在之前的临床实践中,静脉溶栓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静脉溶栓能够有效地溶解血栓,恢复受损脑组织的血流,减少脑梗死的范围,缓解脑部神经功能缺陷。
特别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干预中,静脉溶栓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而对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同样具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显示,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恢复受损脑组织的功能,减少脑梗死的范围,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静脉溶栓治疗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有效性。
接下来,我们将对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静脉溶栓治疗虽然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所关注的问题。
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会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
研究表明,静脉溶栓治疗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研究发现,对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并不高。
在遵循严格的治疗指南和适当的患者选择的情况下,静脉溶栓治疗并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而且,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治疗技术的进步,静脉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总结而言,对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较高的安全性。
临床医生可以在严格遵守治疗指南和进行充分评估的前提下,积极推荐和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静脉溶栓治疗还有一些限制和禁忌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
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其时间窗口较为狭窄,若在时间范围内急诊就诊,治疗效果会更为显著。
因此,在急诊科中,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就诊的过渡时间至关重要。
过渡时间指从首次出现症状到就医的时间,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早的治疗可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功能,降低死亡率。
据研究,如果在6小时内完成溶栓治疗,那么患者的恢复情况会更好,存活率也会更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经系统的损伤将不可逆转,溶栓的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过渡时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作时间很短,就医时间过长,若不能及时完成溶栓治疗,则病情将更加严重。
而对于急诊科来说,能够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加强团队合作,使就诊时间得以缩短,将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就医到进行溶栓治疗,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
在急诊科,要尽可能地缩短过渡时间的同时,也需要确保医疗行为的安全性和治疗质量。
为此,急诊科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指南和规程,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巧,从而使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保障。
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除了需要关注过渡时间的问题外,还需要加强自我保护。
例如,在发现自己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后,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尽可能地避免耽误治疗时间。
同时,在就诊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溶栓治疗。
这些都是协同作战,最终实现治疗效果最大化的重要环节。
总之,急诊科就诊的过渡时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影响很大,而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巧,以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将对治疗效果产生积极的巨大影响。
未来,我们期望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降低其后遗症和死亡率,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
院内外急救模式静脉溶栓救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估
院内外急救模式静脉溶栓救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估
静脉溶栓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模式,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它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以期挽救受损脑组织,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静脉溶栓药物主要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等。
这些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血栓上的纤维蛋白,使其溶解。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超过这个时间后,治疗效果会显著下降,甚至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
短期疗效评估是指治疗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这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得分来进行。
NIHSS评分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脑卒中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的工具,包括对患者的意识、语言、面部运动、肢体运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治疗后,我们可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来判断治疗的疗效。
一般来说,溶栓治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症状,比如恢复语言能力、恢复面部运动能力等。
如果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说明他们的症状得到了改善。
静脉溶栓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估主要从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两个方面进行。
通过评估患者的NIHSS、BI和mRS评分的改变,我们可以判断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情况。
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模式,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IHSS 评分和 mRS 评分比较 分别对两组溶栓 治疗后第 7 天的 NIHSS 评分 [12]、mRS 评分 [13](0~6 分; 0 分为正常,6 分为死亡 ) 以及溶栓治疗 3 个月后恢复 良好 (mRS<2 分 ) 的患者比例进行比较。
中Ch国in临J床C神li经n 第),14期9~53
· 49·
论著
急诊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对开始溶栓 平均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探讨
刘枫荻 1,赵 蓉 1,王 硕 1,郑 博 1,陶晓晓 1,张绮婷 1,姚 前 1,李格飞 1,史妍慧 1,王雪梅 1, 翟 宇 1,董幼镕 1,陆 勤 1,张 敏 2,刘建仁 1
项目(编号:2015NKX006);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编号:SHDC12015310)
[作者简介] 刘枫荻,女(1991-),硕士研究生,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 张敏,E-mail:his1660_9@; 刘建仁,E-mail:liujr021_201410@
万方数据
· 52·
两组安全性比较 见表 2。①两组治疗后 24 h 症 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率:急诊溶栓组 5/94 例 (5.3%) 和 病房溶栓组 1/82 例 (1.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②治疗后 7 d 病死率:急诊溶栓组为 8.5%,病房溶栓组为 7.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③治疗后 3 个月病死率:急诊溶栓组为 10.6%,病房溶栓组为 7.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和分组 AIS 患者 176 例,分别在我院 急诊抢救室启动静脉内溶栓和运送至神经内科病房再 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根据其静脉内溶栓启动地点分 为急诊启动溶栓组(急诊溶栓组 94例)和病房启动溶栓 组(病房溶栓组 82 例)。所有患者静脉内溶栓后均接受 神经内科一般治疗,如调脂稳斑、控制血压、控制血 糖等治疗。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Start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Emergency Room: Door-to-needle Time and Safety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LIU Feng-di1, ZHAO Rong1, WANG Shuo1, ZHENG Bo1, TAO Xiao-xiao1, ZHANG Qiting1, YAO Qian1, LI Ge-fei1, SHI Yan-hui1, WANG Xue-mei1, ZHAI Yu1, DONG You-rong1, LU Qin1, ZHANG Min2, LIU Jian-ren1 1Shanghai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11, China; 2Shanghai Eighty-five Hospital, Shanghai 200052, China
随着“时间就是大脑”观念的普及,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我院)神经内科和脑卒中 中心在急诊室内就地启动静脉内溶栓的患者数量有所 增加。为了进一步观察急诊室就地启动静脉内溶栓的 安全性和对缩短 DTN 时间的作用,对接受溶栓治疗的 AIS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在急诊室尽快启动静脉 内溶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万方数据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 年第 25 卷第1 期
· 51·
表 1 急诊启动溶栓和病房启动溶栓两组基线特征 [ 例 (%)] Tab 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and ward groups[Case(%)]
注:两组间比较,1P<0.05 Notes:Emergency group vs ward group,1P<0.05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脑卒中中心 200011; 2上海八五医院 200052)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急诊室;卒中单元;安全性;出血转化
摘要 目的 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神经内科急诊接受静脉内溶栓和传统收住至病房或卒中单元 后接受静脉内溶栓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DTN)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76 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比较急诊室启动溶栓组(94例)和病房启动溶栓组(82例)的DTN时间和安 全性等指标,包括两组的治疗7 d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病死率、溶栓后24 h症状性出血转化率等。结果 两组 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溶栓组DTN时间(99.3±47.8)min显著短于病房溶栓组(118.8±53.2) min,P=0.014;治疗后24 h两组安全性比较,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 和3个月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7 d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和溶栓治疗3个月恢复良好(mRS<2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启动静脉内溶栓治疗AIS能明显缩短DTN,安全性与送入病房后再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差异无显著性, AIS的静脉内溶栓治疗应在急诊尽快启动,若急诊空间有限,溶栓和送入病房可同时进行(Drip-and-Ship)。
入选标准 176 例 AIS 患者均符合 AIS 诊断及静 脉内溶栓治疗均符合 2010 年中国 AIS 诊治指南 。 [10] 分别在我院急诊和病房接受静脉内溶栓治疗。
研究内容收集 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 别、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 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脑卒中是导致患者长期残疾的首位原因 [1],其中超 过 80% 的脑卒中患者是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 缺血性脑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2]。静脉内溶 栓是 AIS 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有效性依赖于时间窗 。 [3~7] 近年来国内脑卒中静脉内溶栓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由 于溶栓的流程不够快,入院至开始溶栓平均时间(doorto-needle time,DTN)达到 60 min 的比率极低 。 [8,9]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 分、 改 良 Rankin 评 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发 病 至 就 诊 时 间、 TOAST 分型、脑卒中后感染、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吸 烟史、饮酒史、既往脑卒中史、抗栓治疗史、高血压病史、 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房颤史)等指标。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emergency room; stroke unit; safety;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BSTRACT Aim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receiv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neurology ward or stroke unit and starting immediately in emergency. Methods Patients
万方数据
· 50·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 年第 25 卷第 1 期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April 2012 to June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tally, 176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in 4.5 hours received 0.9 mg of alteplase per kilogram of body weigh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lace they starte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DTN time, incidence of symptomatic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24 hours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nd mortality rate at 7-day and at 3-month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DTN time of the emergenc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neurology ward group (99.3±47.8 vs 118.8±53.2, P=0.014). Mean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rate of 24-hour symptomatic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7-day or 3-month mortality rate, 7-day scores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and 3-month good recovery rate (mRS<2). Conclus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emergency room was safe and could save DTN time. Our observation strongly suggested immediate star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neurology emergency. Further reduction of DTN might lead to better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