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程执行力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引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规划,并与学生共享。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提高研究的效果。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研究风格和能力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结合讲解、讨论、实践和互动等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3.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实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探索和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4. 合理规划研究时间: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研究需求,合理规划研究时间。
避免课堂时间过长或过短,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吸收知识,并有时间进行巩固和反思。
5. 提供及时的反馈: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研究成果的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研究互动和合作。
6. 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教师应该营造积极、和谐的研究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
同时,提供良好的研究资源和设施,以支持学生的研究需求。
7.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教师应该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需求。
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结论通过采取上述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这些策略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够满足教学需求,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方法。
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执行力有效策略
墓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
当前,在很多学校中,存在教师校本课程 开发意识淡薄、准备不足,资源较为缺 乏,质量难以保证,合作隐含冲突等问 题,导致开发的校本课程质量不高,无 法真正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 义,究其原因主要是执行力不强。
因此,要想顺利推进校本课程改革,必须 努力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执行力。
一、构成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执行力的要素执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 量达成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是把战略、规划、目标转化成效益、成果的关键,包 含完成任务的动力、能力和保障等方 面。
俞敏洪在他的“梦想之旅”公益讲 座中强调:做成事情的3个要素是意 愿、能力和资源。
借用执行力概念,其实 做成事情的要素就是执行力。
将此概念 延伸到校本课程开发领域,则教师校本 课程开发的意愿、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资源构成校本 课程开发执行力的要素。
(一)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愿意愿即最初的愿望,是想要达到 并用尽自己的能力去达成的某个特定 的目标和方向。
意愿决定行为,行为决 定结果,强烈的意愿是推动个人发展 的动力和催化剂。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愿源自于 教师专业发展愿望和需要。
课程改革 能否顺利推进,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支撑,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专业 发 内在的 。
课程开发是手段,教师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校本课 程开发也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 体现出来的素质,是完成一定活动的 本 和力量。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 力 是 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 备的各种能力。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 力 要有一般的教师所应具有的能力外,还 要重点突出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和有关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收集资料 信息的能力,反思和创新教学实践的 能力,选择、规划、编制、整合、实施和 评价校本课程的能力,教育科研及合 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其中,教师要具 有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和有关校本课程 开发的理论知识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 能力的前提条件,选择、规划、编制、整 合、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的能力是教 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要求,它 直接影响着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 成效与质量,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 力的直接体现。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效率提升策略引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通过简化策略来提升教学效率。
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和教育机构实现这一目标。
策略一: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包括确定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点,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合理规划课程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策略二: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现代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电子教案和在线研究平台等工具,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源和互动方式。
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还能够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策略三:鼓励合作研究和互动式教学合作研究和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讨论课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率。
策略四:及时反馈和评估学生研究情况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和问题所在。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指导他们的研究进程。
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估,教师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结论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教师和教育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课程、利用现代技术、鼓励合作研究和互动式教学,以及及时反馈和评估学生研究情况,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这些策略简单实用,没有法律复杂性,可供教师和教育机构参考和实施。
“提升学校教师课程执行力”实施方案
“提升学校教师课程执⾏⼒”实施⽅案“提升学校教师课程执⾏⼒”实施⽅案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依据“⼗⼆五”时间,学校制定了“后绿⾊课程规划”,具体内容是基于学校“创设优良学习⽣态,为学⽣优质发展奠基”之办学理念,融合后现代课程观的诉求,确⽴“让每⼀个学⽣在这⾥⾃由呼吸”的课程理念,以培养“雅⽓质,宽胸怀;勤学习,善思考;会健⾝,乐⽣活”的阳光学⼦为课程⽬标。
⽽本⽅案的制定是“后绿⾊课程规划”中的⼀个重要⼦系统。
我们清楚,任何⽬标的实现都是“执⾏”的结果。
教师作为课程的最终执⾏者,其课程执⾏⼒⽔平直接影响到课程⽬标的有效达成。
我们明⽩,构成教师课程执⾏⼒的要素包括课程的理解能⼒、课程的重构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能⼒和课堂教学实施能⼒。
我们认为,没有教师课程执⾏⼒的提升就没有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提升教师课程执⾏⼒⾄关重要,⽽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课程执⾏⼒的主要途径。
⼆、实施途径我们以“校本研修”作为提升教师课程执⾏⼒的重要途径,其中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活动等的校本化的活动。
校本研修是以课程的实施为导向,以促进师⽣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主要研究主体,以解决发⽣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特⾊所进⾏的⼀种教育教学活动⽅式,它具有明显的校本性、⼈本性、科研性、依托性的特征。
有效的校本研修应坚持持续性,即有⽬标有计划地持续开展;针对性,即找准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主体性,即教师是研修的主体,应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发展、学校发展相统⼀。
有效的校本研修取决于三⽅⾯的要素:⼀是教师个⼈,承担⾃我反思(实践反思)的责任,即教师对⾃我教学⾏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
⾃我反思是建⽴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是教师团队,通过同伴互助实现共同发展。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研究。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一、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1. 掌握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 明确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设定与新课标相符合的教学目标。
3. 理解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构建高效课堂1. 精简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去除冗余,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加强教师专业发展1.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参加培训、教研活动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构建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五、关注学生发展1. 了解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
总之,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关注学生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等措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新课标实施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新课标实施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背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们需要采取一些途径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充分准备: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该充分准备好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
这包括准备课件、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
充分准备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充分准备: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该充分准备好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
这包括准备课件、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
充分准备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2. 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每节课开始时,教师应该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告知学生。
清晰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集中注意力。
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每节课开始时,教师应该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告知学生。
清晰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集中注意力。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研究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有效的时间管理: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掌握得当。
避免浪费时间和拖延课程进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时间管理: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掌握得当。
避免浪费时间和拖延课程进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动力,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如何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1、要有明确的目标。
2、要有细致的计划。
3、要有合理的流程。
4、要有科学的考评。
5、要有到位的监督。
日事日清,日清日高。
在教学过程中,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缺乏对执行过程的跟踪与监控,任何人都可能偷懒,列宁也曾说过“信任固然好,监控更重要”。
及时对执行结果进行反馈总结,是提高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考评的出发点在于营造一个公平的工作环境,让每个员工都得到公正的回报,所以在制定考核的过程,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类员工的工作性质和环境的差异。
同时,提高执行力也不能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突略团队的力量,要做到因团队的成长带动个人的成长,也要体现个人的成就促进团队的发展。
谭小芳老师认为,必须要有规范的计划方案,才能使员工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同时,管理人员也要注意的是口头沟通的方式是无法完全使目标落实到位,也不便于跟踪管理,每个目标都要有明确的书面方案,才能规范员工执行过程的行为。
何谓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
所以,我们要提升个人执行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态度。
那么,如何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我认为,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
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
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
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
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
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二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
例谈提升中学政治教师课程执行力的策略6页
例谈提升中学政治教师课程执行力的策略新世纪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
传统的教学大纲直接指向教学过程,对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起直接的指导作用,而课程标准面对的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以及课程管理等问题,它起的是间接的和弹性的作用[1]。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一线教师反映课程标准比较笼统,课堂教学中难以把握教学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基于此,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所谓课程执行力,简而言之就是贯彻课程标准、达成课程目标、实现课程价值的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设置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关乎课程执行力强弱的三个基本因素。
本文以《经济生活》之《国家财政》为例,探讨提升中学政治教师课程执行力的策略。
一、准确解读课程标准,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提升课程执行力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教师对自己任教学科应该达到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是否心中有数。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从功能上讲,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性文件,偏重于宏观指导和调控,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显然,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课程标准、达成课程目标、实现课程价值,有必要对课程标准作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来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将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目标中较为笼统的描述细化、明确化和可操作。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坚持“行为主体+动词+名词或词组”的叙写范式,通过不同行为动词的使用,关注认知的过程和方法,同时界定运用学科知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认知水平。
比如,《国家财政》的课程内容标准是: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本框题的总目标是通过政府财政承担的项目,引导学生了解财政的含义,感受财政的作用,树立关心公共财政用途的公民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指导文件。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策略性的调整和改进。
一、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包括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尊重个体差异等。
这一理念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学生评价与反馈1. 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实施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个性化反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 教学研究与交流: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家校合作1. 信息沟通: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发展。
2. 共同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我们相信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1. 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所教授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相对应。
教师可以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细致研究,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融入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项目、开展调研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5. 综合评价与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综合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性作业、个性化学习计划等,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教师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然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如何提升课程的执行力,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升课程的执行力,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性益阳市赫山区教师培训中心傅伟雄一、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当教师向学生展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目标的实现能够满足其心理需要时,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期望心理,激发他们对达成目标的强烈动机,推动他们去学习。
教学目标不仅具有心理功能,而且制约着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向,制约着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对教学程序的确定,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反馈练习的编制。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策略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1、确定目标之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教学,有据可依,从而在教学中取得成效。
在认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者还必须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此外,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还要考虑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实际上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2、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指的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能力。
语文基础知识指的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的掌握,理解、运用标点及其他语文常识性知识。
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指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他相关能力指与本节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关的能力培养,如判断、分析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实践运用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等。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极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目标体现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及各种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增强课程执行力-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增强课程执行力-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和教师们关注的重点,而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具体执行、质量和效果。
因此,提高课程执行力已成为一项必要的任务,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探讨如何增强课程执行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提高执行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探讨如何提高执行力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最直接的标准。
学生的成绩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成果。
提高学生成绩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更有效的教学内容等。
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应该具备对自己的学业有清晰认识和计划的能力。
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强调学业规划,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
课堂表现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解决问题。
而课后作业则反映出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并有能力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方法如何增强课程执行力,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本文的探讨重点。
以下是几种提高执行力的方法,供教师们参考。
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在执行教学计划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这包括说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课堂时间等。
通过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的掌握教学进程,从而提高课程执行力。
优化课堂教育技巧教育技巧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因素,优化课堂教育技巧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
这包括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材料的更新、教学小组的安排等等。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以及更灵活有趣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强课程执行力。
强化学科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这对于课程执行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浅谈教师如何提升课程执行力
浅谈教师如何提升课程执行力引言教师是课程执行的关键人物。
一个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质量。
因此,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对于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探讨如何提升课程执行力的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工作中的挑战。
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准备课程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测量,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2. 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层次分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课堂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放松、自信并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鼓励学生互动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小组活动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尝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测验、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6.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对于课程执行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支持。
7. 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课程执行力。
当前我国增强课程执行力的策略探析
我国自!""%年起在全国全面推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并实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开发、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然而,在课程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人们对课程政策的认同程度较低、在实践中存在着执行偏差、课程资源投入与开发不足、制度僵硬和老化等问题。
因此,要更好地解决改革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从根本上更需要的是一种“课程执行力”。
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是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
它是科学可行的课程政策、具有必备执行能力的课程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投入与开发以及有效的制度变革和创新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其中,作为具有能动性和自主性的人的因素———课程执行者是保证课程执行力强弱的关键。
因此,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中,要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实现课程政策目标,就需要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增强课程执行力。
其中,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执行者“知”“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核心;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基础;课程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突破口。
一、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对于一项政策而言,大多需要在制订的环节上追求政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课程政策的科学性,表现的是政策是否符合相关的课程理论,制订的课程政策计划、课程实施策略是否体现了相对应的课程理念和要求。
课程政策的可行性,表现的是课程政策是否适合于政治、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的要求,制订的课程政策能否在实践中得以保证实施。
事实上,追求政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就是为了能够赢得课程执行者较高的“课程政策认同感”。
课程政策认同感,是课程执行者对课程政策的认同感受,是一种在对政策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领会基础上思想、态度与情感对课程政策的拥护与行动表现。
如何在新课标下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在新课标下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策略,帮助教师在新课标下优化课堂教
学效率。
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明确制定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
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合,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明确的
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多媒体教具
新课标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具来支持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投
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多媒
体教具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下,互动式教学方法被广泛提倡。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互动式教学能够增强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合作研究环境
新课标强调合作研究,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合作项目等方式,创设合作研究环境。
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效果。
定期评估和反馈
教师应该定期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评
估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通过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使用多媒体教具、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创设合作研究环境以及定期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在新课标下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策略简单易行,没有法律复杂性,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
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
1、要素
(1)知识储备:教师要有充足、优秀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帮助他们应对任何复杂的课程。
(2)技能:教师在有序教学活动中应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内容因材施教,以及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解决问题技能。
(3)有效的语言沟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以更好地引导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4)个性色彩:教师要保持乐观、积极、细心、耐心的个性,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和拓展自我,激发学习兴趣。
(5)坚持不懈:教师在教学和行动上要坚持不懈,提高其在教学中的熟练度,以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2、提升路径
(1)注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
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断增强专业技能。
(2)重视对新教学法的学习:教师需要学习和熟悉现代教育理论,熟练掌握大类教学法及其细分,以适应不同教学情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宣传活动宣传: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的相关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培养对新知识的探索精神,提高课程的边界习得。
(4)及时研究探究:教师有必要及时研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比较新课程,以更及时适应不同学生的知识状况,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推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明确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清晰、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注重知识、能力、素养三者的有机结合,避免单纯追求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方向和依据,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资源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虚拟实验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可以使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提高备课质量。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更多地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讨论和辩论、开展项目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新课标影响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新课标影响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1. 充分了解新课标要求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应该详细研读新课标的教学大纲和标准,了解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2. 紧密结合课程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将新课标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课程的关键内容。
3. 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
教师应该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4. 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设备,来呈现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价。
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7.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新课标强调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 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互动、合作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9. 持续专业发展教师应该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通过参加教育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0. 定期评估和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定期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策略来实施,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程执行力的策略单位:洋泾中学东校姓名:朱丽韧邮编:200122 学科:物理【摘要】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若相关的策略调控到位,就能大大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要求。
虽然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教师在执行新课标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采用的策略是:▲更新三种理念▲开展系列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活动▲发挥科研课题的引领作用养成四种能力▲开展常规性教学研究活动,使之能成为一名研究型与学者型教师。
家常课的状况才是课程执行力的真正体现,学校通过有效的策略转变教师每天的教学行为,提高符合课程发展方向的课程执行力。
【关键词】课程执行力有效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策略随着上海市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和市教委课程政策研究的发展,学校课程执行力成为当前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关注点。
要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要求,教师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就学科教师而言,课程的执行力高低、强弱,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工作力度的强弱。
所以有必要研究提高课程执行力的策略。
“课程执行力”主要指学校各级领导和一线教师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的新课程标准,完成国家、上海及学校规定课程的能力。
即教师将课程理念转变为自身的教学理念,并将教学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并成为教学自觉的能力与意识。
“课程执行力”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一、教师要明确所教的课程应该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第二、思考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和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大多数学生实现高水平的学习,第三、我怎样评估才能知道我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三个基本问题。
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师对课程政策与课程改革的理解、调控、实施等到位,课程执行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一、提升课程执行力的现实难题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目标价值取向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在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发展”这一观念层面上的超越。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的整合和综合。
再次,在课堂教学进程的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等方面的实施,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但教师在执行新课标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在我的听课中,有这样的感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又常常被头脑中的“教案”所束缚,教师处在这种想放开又放不开的矛盾状态中。
有的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
为什么要提问?本次的提问目的何在?为什么要让学生小组讨论?什么问题更值得小组讨论?等等。
(二)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实施校本培训后,老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在教学实践的的操作层面上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部分老师说到做不到,想到做不到,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三)“旧瓶装新酒”的现象从过去教师教教材到现在教师利用教材根据目标和活动设计的需要对其进行有目的地删减或重组,一下子对教师课程执行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静态的知识储备、动态的问题解决和持续的教育研究能力上适应课改要求,很多教师一下子无所适从,少数老师上课仍然是老观点、老方法、老套路,不愿意也舍不得放弃过去的东西,怀旧思想浓厚。
难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采用老方法来上新教材;教师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传授知识的比重偏大,讲风过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活。
因此,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渐成课改推进的瓶颈。
(四)教学理念与新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而我们的老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把握上还是有一定的偏差,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什么是正确的,不去思考学生在这些问题上是怎么想的。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
虽然有关注“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但是以此教学策略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很少。
二、学校提高“课程执行力”的策略(一)更新理念实施新课标教师必须摆脱旧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1、教师角色新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师的角色是这样论述的:“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真理的人。
”2、师生新理念: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使彼此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学生评价新理念:新课程评价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开展系列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活动1、多层面、多角度、多样化的开展教研活动在学、研、教、评上下功夫,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的具体要求是:“学”:学习理论、学习课标、学习经验、改变观念。
“研”:备课说课、思维碰撞、探讨学法、优化预设。
“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效能、拓展能力。
“评”:自我反思、互评互学、行为跟进、优化教学。
2、进一步深化特色备课组活动。
针对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缺乏实质和内涵,缺少互动、缺少交流和沟通、缺少研究学校中、学生中、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缺少找准那些具有研究意义的真问题等状况,学校提倡各备课组提前安排研讨主题的做法,要求教师关注:(1)十个性:教学目标的贴切性、教案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内容演绎的科学性、教学环节的衔接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提问设计的挑战性、板书设计的条理性、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2)备课环节:形式上规范,内容上优化,过程上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带着思考来,解决问题去。
因为问题是教师不断发展的动力,在问题的驱动下,教师会主动去思考,会围绕备课组活动的主题,广泛地查阅资料,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别人一起交流,在备课组活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3、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是一种实现尊重教师个体经验,通过平等交流,个人反思与后续实践的建构性学习。
“同课异构”活动重在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问题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实,不在于宽,而在于具体。
例如:09学年《基于问题研究的校本研修教学展示》活动,初二年级数学、预备年级外语、初三年级语文、化学等教师,以学科为单位选用同一教学内容,精心整合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各显智慧,各具特色,为同伴互助提供了良好的研讨平台,将个体经验汇集为群体经验,增强了教师团队的教学专业能力,促进了教师团队分享教学经验和智慧;引导了教师在真实问题情境中亲身体验、平等交流和反思建构。
教师们在改进中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适切性。
使教师经历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是否解决问题——又发现什么问题”的过程。
教师们通过共同探讨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加速了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4、开展“一课二上三讨论”活动“一课二上三讨论”是学校确立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课堂教学改进的主攻目标,每学期我校都开展不同主题的教学展示、教学改进的特色活动。
具体做法是:课前说课一讨论;试教评课二讨论;公开展示三讨论。
开展“一课二上三讨论”的教学研讨活动以来,教师们的收获颇丰,当上课的教师教案初步形成以后,便在备课组会议上进行反复讨论,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形成共识,成为一个较完美的教案。
老师们认为:“一课二上三讨论”活动的背后凝聚了许多老师的智慧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向优秀教师学习的绝好机会,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抓手。
“一课二上三讨论“看似只是一个老师的教学展示活动,可是事实上,每一个“二上”都是建立在前一次或前一个老师课的基础上的,它保留了其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又改进了其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
是教师的个体与备课组、教研组团队合作群体的共同进步。
是发现课中的不足,学习他人在教学中的优点,真正地消化、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找出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最好途径。
5、开展校际教研联合体活动校际教研联合体活动以促进教育均衡、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向导,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以解决共同关心的教育教学为中心的问题而开展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通过联合体成员集体研修、公开课展示、经验交流形式,提升联合体成员的学科专业能力。
联合体活动采用专题研究、公开课教学、成果展示、网上教研、骨干引领等方式,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目的。
例如:多所学校共同组建的民间初三教研联合体,先后开展了多次联合月考、教学研讨系列教研活动及相关的教学研究,在信息沟通、互助协作、问题探讨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促进了不同区域学校教研活动的合作交流,共同提升了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了校际之间的研修合力。
(三)发挥科研课题的引领作用通过选送新区外培、课题研究实践的形式培养学校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
通过质量监控小组、行政成员随堂听课、外聘专家及学科带头人指点、提供网上学习资料、备课组特色活动、教学展示活动、对外教学开放日活动及校本研修活动来督促教师四种能力的养成。
1、教材分析能力养成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主要要解决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的问题,每一份教材均有学生已知的、未知的和想知的的知识,教师的教学要遵循“学生已知的少教或不教,未知的重点探讨,想知的给予引导、启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