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 中  ̄ , ( C N N I C ) 在京发 布第 3 6次 《 中 国互联 网络发 展状况统 计报告 》 显示 , 截至 2 0 1 5年 6月 , 我 国网 民规模 达 6 . 6 8 亿, 互联 网普及率为 4 8 . 8 %。 在移动终端 的大屏化 和智 能化愈加完善 的同时 . 人们选
优势 , 在解答学生对 于课程本 身以及相关 现实 问题 困惑
的同时 ,是研究 当前思政课 教学改 革与实践 的 目的所
在。
5 . 9 4 亿 人使 用移 动终 端进 行上 网 。随着 3 G — L T E 、 4 G — L T E在 中国的进一步普及 , 传统互联 网 已经逐渐过渡 到
移动互联 网时代 。当下 , 大学 生作为移动终端上 网的重 要组成部分 , 移动互联 网正潜 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 的生 活和对待事物 的思考方式 。因此 , 移动互联 网应用 于思
1 . MOOC 网络教 学兴起 对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的
影 响
高校思政课是 大学生接受 思想政治教 育 的主渠道 . 在互联 网时代下 ,更要为大学生创建一 个真心喜爱 , 因
择移动终端上 网这一 趋势愈加 明显 。数据表 明 , 我 国有
势下思政课教学工作 的挑 战。同时 , 移动终端也 给教 师
进 行课堂改 革和利用 移动互联 网更好 的应用在 思政课
的教学探索 中提供 了机遇。因此 . 如何利用移动互联 网
教学, 既 突出课堂教 学 的优势 , 又充分 发挥移动 学 习的
材施教 , 受益终生 的课程 。这就一定要 重视互联 网对于
政课教 学 中 。 符 合马克 思主义 大众化 的需 要 . 为其 有效
搭上移动互联网快车 让思想政治工作跟上时代节奏
搭上移动互联网快车让思想政治工作跟上时代节奏【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调整策略,利用移动互联网推进现代化进程,提升覆盖面和普及性。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式,丰富了工作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让工作跟上时代的节奏。
搭上移动互联网快车,思想政治工作将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覆盖面、普及性、方式方法、时代节奏1. 引言1.1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和快速,思想观念的传播也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
在这种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上时代潮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推动工作的现代化和普及化。
移动互联网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传统的宣传机制已难以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需求,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传播党的声音和政策,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政府和组织可以更直接地与广大群众进行互动,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及时回应热点问题,有效引导公众舆论。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和优势,才能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让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代同步,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2. 正文2.1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包括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传统工作模式的冲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变得极快,信息量也大大增加。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对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和更新。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平台。
通过网络,高校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推进。
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达更为快捷和及时。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重要政策文件和教育活动安排,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网络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和活跃化发展。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规范网络传播,将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深入探讨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分析网络传播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讨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探讨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应对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探讨构建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路径和途径。
通过研究,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融合发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2. 正文2.1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网络传播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传播使信息传播更为迅速高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有助于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其次,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2 移动互联网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
2.1 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本质以加强高校思政教育 在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面, 建议参考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适应 主体角色的转变。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者的主体性弱化, 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增强,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既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又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 动性。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理 念。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明显,要实现思想 政治教育目的,就必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为本的 工作模式,把尊重大学生的个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移动互联网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也给大学 生带来了考验。大学生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移动互联网,是 衡量其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标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促 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起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培养的 导向、保证和服务作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2 强化师资队伍,提高运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能力 在强化师资队伍方面,其相关工作的开展,建议参考以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网络在当今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广泛的渠道。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获取到海量的思想政治知识,了解到各种观点和声音,促进了思想的开放和多元化。
网络也促进了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网络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网络上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
这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导致他们无法准确获取到正确的信息。
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和低俗文化,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甚至对其思想产生不良影响。
鉴于以上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引导。
高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指导教师在网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管。
高校可以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屏蔽虚假信息和低俗内容,保证网络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健康性。
高校也可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并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高校还可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可以开设网络思政课程和研讨班,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来。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作用和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加强指导和引导、加强管理和监管、开展积极的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高校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消极影响。
互联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途径和平台。
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政治和思想理论的学习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互动与讨论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大学生进行思想和政治观点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帮助大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尊重,而且也促进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培养。
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消极影响。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谣言,这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和用户传播了不准确或歪曲的政治观点,容易误导大学生的思考和判断。
互联网的泛滥信息和碎片化阅读习惯也容易使大学生思想变得浅薄和片面,影响他们的深度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互联网的许多社交媒体平台存在信息封闭和同质化的问题,容易形成信息的“过滤泡泡”,阻碍大学生接触多样化的观点和思想。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的获取和理解。
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培养,提高他们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
大学应该积极倡导多样化的思想交流,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不同观点,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大学也应加强自身的网络思政教育建设,建立专门的思政教育网站和平台,提供准确、系统的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健康有序地获取政治理论和思想知识。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
大学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
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网络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来源,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效率。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课程教材、学术论文、新闻资讯等。
这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广泛地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网络上的信息也存在着真假难辨、虚假宣传等问题,容易滋生盲从和迷失方向的风险。
高校应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网络提供了学生表达思想意见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独立见解的形成。
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和博客等方式,与网络上的其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更自主地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网络也容易滋生网络暴力、谩骂和网络封闭的现象,对学生的思想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为此,高校应加强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倡导文明网络交流和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应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授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搜索和信息处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加强网络伦理教育。
高校应加强学生的网络伦理意识教育,倡导文明网络交流和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
建立学生舆情监控机制。
高校可以建立学生舆情监控机制,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想动向和舆论表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校应积极应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伦理意识,建立学生舆情监控机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更加依赖网络来获取知识、表达观点。
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也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网络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他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网络课程等方式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这种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动态、政治理论等内容,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
2.思想观念受到冲击网络上也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极端化言论,这些言论往往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
一些不健康的观点可能会误导学生,影响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特别是一些践踏法律底线、宣扬极端主义的言论,可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一些极端行为。
3.思想交流受限网络也使得学生在思想交流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在网络上,人们更容易形成小圈子,只和观点相近的人交流,很少接触到不同观点的人,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的思想变得封闭,难以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包容的思想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研究1.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为了避免网络上不健康、极端的言论对高校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学校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
可以建立相关部门或者团队,定期监测网络上的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有害信息。
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网络发布一些对学生有正向引导意义的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言论,理性对待信息。
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获取信息、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专门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上的思想政治风险,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
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
互联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互联网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资源,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学术研究、娱乐等。
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千差万别,有些信息可能不准确甚至存在误导。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辨别信息真伪和价值的能力。
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平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与同龄人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交流和互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的观点和观念。
社交媒体上也存在着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问题,容易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互联网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匿名性,使得他们表达观点和看法更加容易。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各种讨论和辩论中。
这种自由和匿名性也容易导致学生的言论不负责任和极端化。
学生需要明确网络空间的规则和道德底线,遵守互联网社区的规定,不参与非法和有害的活动。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假和价值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学校还应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
学校应当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技能和方法,教给他们防范网络风险、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知识。
学校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网络言论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不良言论的传播。
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学校应当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培养他们尊重他人、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意识。
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理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交流和获取的重要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开展,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网络公开课、线上讨论、社交媒体等,这些新兴形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育的普及性和灵活性。
与此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如信息真实性、有效性的难以保障,网络暴力、谣言等不良信息的传播等,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验。
研究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网络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指导。
【2000字】1.2 问题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的影响日益显著,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之一。
网络的普及和便捷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传播信息,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
研究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网络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平台,还是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场所。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交流思想、分享心得,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实践。
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翻阅大量 的文本 资料 , 仅仅简单的按几 下手机按键 , 就可 以 得到想要 的资料 , 使网络资源得到高效率 的利用 。 其次 , 通过互联网的 E i 移动 Q MS 微 博等进行 ma 、 l Q、 N、
交流 , 方便快捷 、 价格 便宜 , 必须借 助 于 电脑。手 机互 联 但 网 的最大特 点是其移 动性 , 相对而言会更 加便 捷 , 不需要 电 脑随身带 , 就可 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 不受时 空的限 制。通 过互联 网联 系成本 低 , 还能达 到沟通 的效果 。这是 互联 网
另外 , 移动互联网很大程度上丰 富了人 们 的精 神生 活, 成为调节情 绪的重要工具 。在 现 实生 活 中, 有些 情 绪不 能 完全表达 出来 , 网络带来 的虚 拟性使 得任 何人都 可以畅所 欲言 , 释放生活压力 和情绪 , 从心 理学 角度 来讲 , 于这 种 对 宣泄方式 , 以避免 因情绪 的压 抑和 积 累造成 心理 障碍 或 可 极端行 为。而且 移动互联网的便捷 , 如微 博的 出现 , 人们 可 以随时的发泄压力 , 倾诉苦恼 。
据 中国网络信息 中心 ( N I 发布的《 2 C NC) 第 6次 中国互 联 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 》 显示 , 截至 2 1 0 0年 6月底 , 中国 网 民规模达到 了 4 2亿 , 20 . 较 0 9年底 增加 30 6 0万人 , 互联 网普及 率攀升至 3 . % ; 机网 民规模 为 2 7 18 手 .7亿 , 半年新 增 手机 网民 4 3 3 4万 , 幅为 1 . % 。移 动互 联 网正 快速 增 86
随着时代 与科技 的发展 , 移动互联 网对思想政 治教 育的终极效应是 积极的。
关键词 : 移动互联 网; 思想政 治教育 ; 策略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受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出现了教育对象更加个性化、教育环境更加开放、工作难度显著加大等新特点。
在全面分析移动互联网络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双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即坚持传统思政教育,重构思政工作新模式;增强时代意识,注重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注重营造人际氛围,构建友好型和学习型校园文化环境。
标签:移动互联网络;高校;思政工作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通信设备性能的大幅度提升,便捷而高效的移动互联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无线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Wifi全覆盖。
校园移动互联网络在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政工作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当前,受移动网络发展趋势的冲击,高校思政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研究移动互联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特点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多以课堂教学为主,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灌输,教学内容局限于教师的课堂传授,教学环境相对封闭,这就使得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比较容易开展。
当前,受移动互联网络的冲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思政教育对象更加个性化。
现在的大学校园已是“95后”的天地,“95后”的他们正处于社会经济大发展、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文化交融不断深入,新技术和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教育对象,“95后”的大学生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
他们关注自我,个性张扬,但又同时表现得开放自信,富于创新,他们更喜欢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发散式的思维模式,抵触传统的只重视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体验的思政教育模式[1],个性化特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析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析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具有特殊性质的课程,将移动互联网与高校思政课程理论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可以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本研究闡述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面临的挑战基础上,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影响。
新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影响并改变着我国的教育,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具有特殊性质的课程,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研究成为当下相关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移动互联网背景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面临的挑战1.1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当今使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难以把握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新闻的浏览、进行网络自主学习,促进了各类资源的共享。
相关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在4到6个小时,超过30%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对于智能手机具有严重的依赖性,近60%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会选择自己上网查询,仅仅有6%左右的大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会选择与教师进行课下的交流,可见,移动手机对于当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影响。
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与网络的依赖性大程度提升,大学生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逐渐减少,从而使当代高校思政教师更加难以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
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大学生,其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其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是对于网络上复杂的信息又缺乏判断能力,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这就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1.2 移动互联网加大了高校思政课堂理论教学的组织难度目前为止,课堂理论教学依旧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也是大学生获得新知的重要渠道。
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诸多学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堂教学秩序。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互联网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能给它带来巨大的挑战。
应对现状,本文主要研究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包括建设大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等。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起到有益的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是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它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新技术,在政治教育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知识,加快政治课程的教学进程,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海量的信息可能让高校的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接触各种时效言论时,学生们不能理智消解,不能根据现实准确把握正确的政治性,可能会因为过多充斥着无政治意识的信息,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产生积极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主动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好的了解社会背景和政治现实,提高正确认识客观事实和科学规律的能力,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第二部分:对策为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包括:(1)建设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校应弘扬正确的思想、提供优秀的政治教育资源,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现实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积极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全评价体系。
高校应采取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学生、老师等多方向的评价,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3)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网络教育体系。
高校要严格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的质量监督机制,采取全面有效教育监督等措施,以大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结论: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和促进不同的作用,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及教育专家不断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完善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保证能够及时发现有关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政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提供了新的机遇。
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信息过载、网络谣言等问题。
为了加强思政工作,需要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
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政工作,如在线课程、宣传推广等。
只有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政工作,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要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应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完善工作策略,使思政工作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高校思政工作重要性、高校思政工作、积极影响、挑战、对策、网络素养教育、技术发展、机遇、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
1. 引言1.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使用便携式设备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源自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它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沟通交流更加便捷高效。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上网和使用各种应用程序;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应用场景;移动支付、在线购物等新兴服务的兴起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也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主要源于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提升,它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1.2 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思政工作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
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思政更设即****************论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何婉文1,李俊丰2(1.中山大学党委统战部,广州510275; 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510303)摘要: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和普及是当今社会的趋势,对大学生群体影响尤大。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移动互联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其在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砧近性和针对性之同时,也可能起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动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等负面作用。
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对移动互联网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出应对。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3-0093-04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用户人数的大量增加,人类已经正式进入网络时代。
移动互联网则把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为一体。
移动互联网基于智能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无线通信以获得服务。
移动终端是指可用于运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上大致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狭义上讲,在大多数情况下,移动终端指带有各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变得非常普及,微博、微信、抖音、BILIBILI(一般简称B站)等各种网站(手机应用程序)也随之持续升温,成为人们交流的集中地和社会舆论的发动机,社会信息传递变得非常迅速。
这一客观现实为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备受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更专门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E,如何利用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新媒体、新技术保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这在学术层面和实践层面都颇具研究价值。
具体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而言,一方面,当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和形式,但不少高校仍只是在一个较为有限、表面的范围内对移动互联网加以利用,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这一重要问题,从整体上看仍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移动互联网对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19Internet Security互联网+安全一、引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成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成人大学生既是推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研究高校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情况,可以分析出移动互联网对于成人大学生周边环境的改变,并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和优化教育模式,这对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标准。
二、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与特征(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与互联网进行交互和连接的网络环境。
主要内容指以下两方面:①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的方式连接通信网络,最终完成对互联网、信息网页的浏览和访问。
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成年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软件应用服务和更好的服务内容。
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站信息的调查结果显示,年轻的成年大学生群体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他们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社交娱乐、在线购物、即时通信、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等活动,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征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具有以下特点:①可移植性: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具有便捷性,如智移动互联网对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上网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即时性: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接收和发布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信工具、邮件等方式,实现即时的信息传播和实时交流。
③私密性:手机是每个人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用户拥有手机的主导权。
④交互性: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自由选择和参与,实现平等和自由的使用体验。
⑤时间利用的“碎片化”: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段来上网,随时进行娱乐、学习或其他活动。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学校党建论文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刘斯文摘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但网络上的信息海量繁杂、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高校应深入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媒介,加强对大学生的主题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作者简介:刘斯文,扬州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扬州225009)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指导课题项目“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FYHLX21),江苏省学校共青团重点课题项目“高校团学工作新媒体化的有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D2016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5-0066-02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姻”产生的一种信息传送方式,它不仅继承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还具有互联网开放、分享和互动的优势,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便捷等特征。
但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大学生出现思想和价值观上的迷茫,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在京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6.20亿。
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71.5%。
新增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
青年大学生作为新事物的倡导者和时尚的体验者,其成长发展更易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变革与对策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变革与对策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已成为信息传播、社交交流等多种场景的主要手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变革已经不可避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变革与对策。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
过去,大学生主要通过教室、图书馆等地方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应用程序来获取新闻、读书笔记、科技进展以及学术研究成果等各种信息。
这意味着思政工作不再限于教室、课堂,应该更多地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去推广和普及。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社交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社交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交流,而移动互联网则让大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通过网络社交来交流思想和意见。
在这种形式的社交中,信息量较大、交流的效率较高。
面对这种变化,思政工作者应该更多地以社交的形式来进行思政教育,也就是利用各种应用程序、QQ群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推动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政治事件等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改变了大学生学习的方式或模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书本为主,学生在课余时间需要去图书馆或买书来获取所需的知识。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直播、录播、MOOC等高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各种学术知识和研究成果。
这也意味着思政工作者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通过不同的平台和形式来普及思政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课程。
针对上述变化及其带来的需求,具有以下几点对策:1. 推广和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思政工作者应积极拓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开发和推广各种形式的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QQ群等社交媒介,让学生更方便地获取思政教育和信息资源。
采用直播宣讲、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教育的线上化。
2. 加强学生社交教育通过社区建设、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并通过社交媒介推广思政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作者:万舒全来源:《高教学刊》2019年第15期摘; 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新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影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课堂的抬头率和教师的理论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适应学情的变化和教学手段的变化。
构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理念、鲜活生动的话语体系和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学手段是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创新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077-03Abstract: The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bile Internet affects Marxist discourse power, classroom growth rate and teachers'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changes of learning conditions and teaching contents.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idea based on Internet thinking, vivid discourse system and the teaching means of deep integration with mobile Internet are the possible ways to innovate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of mobile Internet.Keywords: mobile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untermeasure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新的挑战,导致大学生成为思政课堂上的低头族,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便利条件,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化,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学术界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创新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法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影响课堂的抬头率和影响教师的理论自信。
(一)影响马克思主義话语权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政课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传播,使大学生能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网络化生存成为大学生新的存在方式。
他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
而网络环境是异常复杂的,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争夺的主战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网络传播,寻找新的载体,大学生成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争夺的对象目标。
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坚定,极易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课就会面临较大的挑战,学生的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有可能是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的大脑,在高校思政课上,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就会受到严重地削弱,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
(二)影响课堂的抬头率“抬头率”是指学生在听思想政治理论课时的听课效果,有多少学生愿意抬头听讲。
[1]课堂上的抬头率是评价课堂效果的重要指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想办法提高课堂的抬头率。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提高课堂的抬头率带来不利影响。
移动互联网问题就是手机问题,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必备装备,可以说今天的大学生已经离不开手机,通过手机获得资讯,通过手机与人交流,也通过手机学习知识。
即使在课堂上,也存在着严重的手机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时地关注手机信息,像微博、微信等,也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打游戏,手机一直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不能有效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因此,手机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堂上的抬头率。
没有抬头率作为保证,高校思政课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影响教师的理论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其主渠道,思政课堂上能否说服学生、能否使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自信起到重要作用。
只有思政课教师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把理论讲清讲透,才能具有真情实感,也才能真正说服学生。
移动互联网不仅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利用移动互联网获得信息,也会经常浏览微博、微信,也会关注各大论坛。
多元社会思潮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个别思政课教师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甚至使其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怀疑,影响高校思政教师的理论自信。
由于缺乏理论自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就很难说服学生,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任,要使高校思政课具有实效性,就必须根据每一时代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做到与时俱进。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适应学情的变化每个时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都有其时代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实效性就必须要关注学情的变化,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学情分析有利于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学情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不同。
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要求每一时代的学生继承掌握知识的不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也会随着时代发生一定的变化、调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就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确定教学方法,因为学习心理学的一条基本规律就是要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由此以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信仰。
学情的变化还表现在学生接收知识方式的不同。
学生接收知识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在互联网发明以前,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阅读纸质书本或者课堂听课的形式进行,互联网发明以后,学生学习的途径增多了,通过互联网可以更加自主地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正在由文字转变成图片、视频资料。
在这一变化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就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活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要适应教学手段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手段的先进程度。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化对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能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往往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关注教育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成果,积极吸收采纳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和帮助学生理解。
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顯露其诸多弊端。
高校思政课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分地借鉴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和教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
三、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创新途径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构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应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构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理念体系。
“互联网思维”这一概念的出现是伴随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是人类对互联网的认知以及对人类在互联网背景下生存样态的关照。
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角色、语言、关注点等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借用互联网思维中一些有特色的思维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值得探索的。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应该借鉴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实现传统教学理念的主客关系向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的转变,努力塑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借鉴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性、创新性、参与性和数据性等特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本化、数据化、信息化和互动模式。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努力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热情,以期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理念是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改革出路的探索,是对传统教学以灌输为主模式的克服与超越。
在构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互联网思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做到以学生为本,但不能忽略了教学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监督者,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构建鲜活生动的话语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话语得以传递的,话语是内容的载体,话语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通过教学的话语使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就要努力超越传统教学话语模式,构建鲜活生动的教学话语体系。
高校思政课传统的话语体系更多地表现出正统的、单调的、严肃的特点,这种话语是远离学生的、远离生活的,当然也是远离网络的语言形式。
这样就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筑一种语言障碍,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和认可。
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就要改革传统的话语形式,代之以鲜活生动的语言形式。
鲜活生动指的是教学话语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是活的话语而不是死的话语,要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而不是要学生经过努力的话语转化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