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3)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习练题(3)及答案 Word版含解析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习练题(3)及答案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习练题(3)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珠海模拟)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

”据此可知() A.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B.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C.宗法与分封制度间的紧密关系D.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解析:选D据材料可得周天子的同族人把政治关系和宗法关系视为一体,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在材料不涉及,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万宗”是宗法制下的宗法血缘关系,“万邦”是分封制下的政治关系,反映了西周国家体制与宗法关系密切结合,是宗统和君统合二为一,C项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据材料“万年保我万宗”“万年保我万邦”可得西周统治者把宗法关系和君臣关系结合在一起,即家国同构的诉求,故D项正确。

2、(2018·青岛模拟)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

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

到道光19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

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解析:选D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和闭关锁国都不会造成近代前夜的清政府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出现如此规模的银贵钱贱,故A项错误;农耕经济的发展程度对白银与铜钱兑换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的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转而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改变自己贸易的不利地位,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出现了银贵铜贱的现象,故D项正确。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A卷(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卷: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A卷(含答案)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2.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

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

子口税制度A.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B.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C.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D.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4.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人教版历史2021高考一轮选习练题(4)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21高考一轮选习练题(4)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4)含答案一、选择题1、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这段话认为A.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直待台湾既割”、“酣睡之声乃渐惊起”,而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导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的事件即甲午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意不符。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 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 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D. 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D点睛:多种史观的理解: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现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第3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第3讲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启蒙运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某某永安月考)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X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政府B.人性解放C.批判神权统治D.平等自由答案 A解析相对于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和已获得的财富,办法是构建一个能够以全部力量来防御和保护结合者的结合体,即建立契约国家,构建政府,保护人利,反对封建专制,A项正确。

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的主旨,B项错误;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2.(2019·某某期末)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徳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

上述材料表明两者()A.主X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B.认为理性是可以被相互转让的C.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D.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主X用契约规X社会行为以塑造理性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法治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理性思想的转换,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个人自由,排除D项。

3.(2020·某某辛集中学开学考)《欧洲史》中记载:“……卢梭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契约,即‘社会契约’,如果统治者不履行责任,被统治者就有权认为契约已被废除,他们就不必继续忠诚和服从统治者。

”由此可见,卢梭主X()A.三权分立B.开明专制C.君主立宪D.遵守公共意志答案 D解析从材料“卢梭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契约……被统治者就有权认为契约已被废除”看出卢梭主X社会契约,也就是遵守公共意志,统治者不遵守,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故选D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单选题)1.《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而周公则提出“敬从天命,怀保小民”。

这一变化反映了()A.民本色彩的逐步加强B.神权色彩得以淡化C.治国思想渐趋民主化D.天命观念逐渐瓦解2.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宗教,但中华文明的宗教意识却相对淡薄。

例如传说中周文王作《周易》是用来推演或解释未来,并不是像西方的《圣经》那样宣扬上帝造人。

这反映出周(朝)人()A.迷信色彩浓厚B.缺乏严谨系统的神灵体系C.试图掌握自然的因果关系D.宗教地位边缘3.下表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止戈为武”的相关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武”的呈现领域“武”的二元对立表征“德”“力”“德”的规制结果国家治理霸王道杂之王道霸道外王内霸军事实践兵儒合流儒家伦理兵家诡道义战思想武术德技双修武德技艺止戈为武A.“德”“力”的施用透射出国家治理的“止戈”思想B.“兵儒合流”是儒家仁义治国与兵家克敌制胜的结合C.“外王内霸”体现出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融合D.“德技双修”不符合儒家思想中“崇德修礼”的观念4.夏代称木星为“岁星”,对于木星的认知,构成了夏代星象纪年的重要依据,称“一年”为“一岁”。

商代社会认为民之本在于农业,人背禾形象的“年”受到了特别的推崇,“年”的观念逐渐固定下来。

据此可知()A.年俗蕴含先秦文化因子B.天人合一观念历史悠久C.律历制定体现神权色彩D.夏商农耕技术水平高超5.在夏、商、西周时期,“天命说”被人们广泛接受。

“天命说”为人们创造一个关于统治秩序的共同定义,即天子是受命于天的世俗社会的统治者,普通百姓和诸侯都要接受天子的统治。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天命说”()A.强化了统治秩序的合法性B.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C.成为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D.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6.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命李昉等编修《太平御览》,该书于“皇王部卷十八”记载“魏太祖武皇帝”事迹,“偏霸部卷一”记载“蜀刘备”事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启东中学月考)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割让某某便于商品中转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解析:选D 依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不断增加,与中国赔款无必然的逻辑关系,故A项错误;通商口岸增多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而非中国出口,故B项错误;“割让某某便于商品中转”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中“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于《某某条约》中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故D项正确。

2.(2019·某某一模)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某某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本质上反映(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不了解世界形势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不懂得国际公法解析:选C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只是表象,故A项错误;不了解世界形势也不是本质上的区别,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此时中国与英国在外交的礼仪上存在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的背后实质上是两国治理秩序的差异,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是封建主义,故C项正确;不懂得国际公法只是外交知识的欠缺,也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质检)《某某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某某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忧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

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

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迥异反映了( )A.列强对华侵略放松 B.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C.列强资本输出减少 D.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解析:选B 通商口岸的开辟,促进了晚清社会的近代化,政府主动增加商埠就是为了适应近代化的潮流,故B项正确;晚清时期列强侵华是步步加深,故A项错误;清末列强资本输出加剧,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故D项错误。

2019成人高考历史练习试题及答案(3)(汇编)

2019成人高考历史练习试题及答案(3)(汇编)

2019成人高考历史练习试题及答案(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尧舜禹时期B.夏朝C.商朝D.周答案:C2. "楚汉战争"的性质是()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B.争夺帝位的战争C.刘邦反对项羽残酷统治的战争D.项羽为维护农民阶级利益同刘邦的战争答案:B3.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开凿于()A.西晋时期B.十六国时期C.北魏时期D.北周时期答案:C4.被人们称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A.李白、王维B.杜甫、白居易C.李白、杜甫D.王维、白居易答案:C5.唐朝以后50年里,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顺序是()A.后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B.后唐、后梁、后汉、后晋、后周C.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后汉D.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答案:D6.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兴起于()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答案:C7.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答案:D8.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答案:B9.标志太平天国已初步建立政权的事件是()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洪秀全称"天王"C.永安制、定官制,分封诸侯D.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答案:C10.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答案:C11.清政府决定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答案:C12.向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俄国D.日本答案:B13.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光复会B.华兴会C.兴中会D.同盟会答案:C14.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革命运动是()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法运动D.护国运动答案:D15.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代表大会是()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党的"三大"D.党的"七大"答案:B16.下列******政变由汪精卫发动的是()A."中山舰事件"B."马日事变"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答案:D17.打响武装反抗******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A."八一"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白色起义答案:A18.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根据地B.湘鄂赣根据地C.鄂豫皖根据地D.晋察冀根据地答案:A19.确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答案:B20.下列事件都是日本人制造的,其先后顺序是()①"一二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八一三"事变④"九一八"事变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答案:D21.商朝工匠有很高的青铜冶炼技术。

人教版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解析: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可知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解析: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意图得到先代贵族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B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天下为家的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A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解析:西周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商族的残余势力,可以得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故A项正确;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这一史实是正确的,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血缘政治,结论错误,故B项错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史实正确,结论错误,汉朝初期就实行过分封制,故C项错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史实正确,根据这一史实得不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民主的主要含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故D项错误。

欧洲文化的形成(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欧洲文化的形成(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欧洲文化的形成(单选题)1.中世纪,基督教会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被上帝选中的,一类是未被上帝选中的。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把“灵魂救赎”的教义灌输到了人们的思想当中,从而把人的思想引向了虚无的境界。

教会此举()A.意在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使教徒的灵魂得到上帝拯救D.说明上帝造成人类的不平等2.13世纪,巴黎10万市民中有3万学者。

他们研究基督教教义和世俗之学,即翻译、解释圣经和科学,科学主要包括哲学、修辞学、医学、几何学、算术和星象学。

他们的学术活动得到法国国王的有力赞助。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法国()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城市自治程度较高C.封建经济快速发展D.学术文化环境宽松3.《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

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B.皇帝昏庸法律漏洞百出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十分尖锐D.资产阶级强大要求以法治国4.中古时期,基督教成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其典籍中的许多故事是古代希腊罗马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

据此可知,基督教()A.实现了神权与世俗文化的和解B.同文艺复兴存在一定的历史渊源C.与科学精神并无根本性的冲突D.旨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明成果5.《岁时记》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作品,在12世纪前的中世纪西欧,人们对《岁时记》征引的目的从初期的提供戒律、挖掘词源、追溯真理等,逐渐转移到后期的歌颂教俗显贵上。

这一变化源于()A.复兴古典文化的动机B.巩固信仰的需要C.欧洲印刷技术的进步D.政治因素的影响6.在欧洲中世纪早期,那个文化荒芜的时代,修道院几乎同时承担了“宣教中心”、“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三重角色,它保存了古代希腊如毕达哥拉斯派在数学研究上的一些论著以及希波克拉提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厄拉托塞、阿波罗尼斯和丢番图等人的著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三单元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人教版)

考点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密码原创)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析:“被轰出中世纪”后,中国逐步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D项是错误的。

答案:D2.(2012·福建泉州)“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

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A.整顿吏治B.禁止吸食C.严惩贩卖D.断绝外贸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根据题干信息“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后面叙述了官员腐败的种种表现,因此体现了林则徐整顿吏治的观点。

答案:A3.(2012·广东汕头)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的理解,不正确的是()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C.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解析:从图中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即1840年后,米价上升而地价下降,C项“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说法不正确。

答案:C4.(2012·广东湛江)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从时间1854年判断,此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南京条约》已经签订。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文档:考点32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Word版含答案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文档:考点32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通史坐标][备考指南]最新考纲考向归纳五年真题关联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电影院2014·全国卷Ⅱ·34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1.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保障法案2015·全国卷Ⅰ·34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措施2.胡佛对经济的干预措施2013·全国卷Ⅰ·31罗斯福借鉴胡佛的经济举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2017·全国卷Ⅲ·35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2.中外福利救济政策对比2016·全国丙卷·40 西方社会的福利保障制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苏联引进外资进行工业化2014·全国卷Ⅰ·34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2016·全国甲卷·34 “斯大林模式”2.苏联粮食产出的变化2015·全国卷Ⅱ·34 “斯大林模式”3.马林科夫在苏共19大的报告2013·全国卷Ⅰ·33 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4.斯大林加快工业化的言论2013·全国卷Ⅱ·35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953年改变集体农庄报酬2017·全国卷Ⅲ·34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命题特点从近5年全国卷试题来看,本单元的命题呈现如下特征:(1)考查方式:近几年全国卷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较大,选择题居多,仅在2016年全国丙卷第40题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2)史料形式:以文字材料和创设历史情境为主,如2014年全国卷Ⅱ第34题创设影视艺术等历史场景考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专题1 3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专题1 3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命题角度3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藩镇割据。

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从材料图表看,各地区的藩镇情况不尽相同,直接参与“安史之乱”的河朔地区地方势力明显强大,但在藩镇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中央对中原、边疆和东南地区的藩镇仍有较大控制力,对河朔藩镇形成制约,维护边疆安全,使唐朝政权得以延续,故D项正确;在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下,材料中东南型藩镇要上供赋税,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边疆型和东南型藩镇的任务分别是守边疆、防盗贼,由此不能得出彼此攻伐不已的结论,故B项错误;藩镇割据整体上威胁了中央的权威,故C项错误。

2.(2018全国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从材料来看,武则天增加了行使宰相权力的官员的数量,这实际上降低了原来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武则天,她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加强自身的统治,并非为官员提供晋升的机会,故B项错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题干只反映出宰相数量的变化,或者说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并不能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强化,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卷(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9届福建南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攻击。

对此,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提出严正抗议。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布告。

8月14日发布《大总统对德宣战布告》,并立即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

至此,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

西方学者白鲁恂评论说,北京外交官是中国最成功的文人领袖,他们巧妙地利用国际均势及当时的世界同情,达成与中国国力全不相称的成果。

——摘编自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的积极成果。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

(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得出收回列强侵占的部分权益;依据材料“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得出主动加入国际体系;依据材料中“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出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民族认同。

第(2)问,依据材料“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出一战的契机(有利的国际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爱国外交官的努力;群众运动(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依据材料“当时的世界同情”得出盟国的支持。

答案:(1)成果:收回列强侵占的部分权益;主动加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民族认同。

(2)原因:一战的契机(有利的国际形势);爱国外交官的努力;群众运动(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盟国的支持。

2.(2019届安徽黄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一选择题必刷题(三)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一选择题必刷题(三)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一选择题必刷题(三)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一选择题必刷题(三)一、单选题1.《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B.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C.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D.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2.梁启超1902年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写道:“齐,海国也。

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

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梁启超首次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很快被时人所接受和使用。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中国人民与西方列强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C.“西学东渐”使中国民族意识觉醒D.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广泛传播3.在雅典城邦政治中,它剥夺了仅为嫌疑犯的公民的辩护权,使其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感,甚至失去公民资格。

纯粹的主观意识行为可能使真正拥有先进思想而不为人们所接受的先驱惨遭不幸。

材料反映了A.陶片放逐法的弊端B.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D.以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4.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秦抄为主向以秦状为主的转变。

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

这一转变A.导致了三省合作体制名存实亡B.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C.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D.助长了权臣专政乱政贪腐风险5.“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

”这首唱响全球的《国际歌》中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论诞生于A.《共产党宣言》B.《四月提纲》C.巴黎公社D.十月革命6. 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冲破国民党的封锁进入共区。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3)祖国统一大业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3)祖国统一大业

(3)祖国统一大业1、“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髙D.中国国力的强大2、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3、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这体现()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4、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

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5、2005年4月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报: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国共两党再次重申“九二共识”的时代意义是()A.便于从法律上杜绝“台独”B.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地位C.反对台独,防止两岸分裂D.利于“一国两制”在台湾实施6、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练习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练习

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1.(2017·淄博三模)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

这种做法( )A.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B.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C.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答案 A解析据材料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位卑权重”的原则,这样做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监察官员地位低但权力很大,并不妨碍他们行使监察职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汉代的监察制度的效果,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汉代的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并不能起到防止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作用,故D项错误。

2.(2017·昆明一中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训练,25)“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

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的“三公”位高权重,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的“中朝”指汉武帝任用自己身边的侍从担任中朝决策机构,体现了“位卑权重”,三公九卿转变成了“外朝”执行机构,属于“位高权轻”,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拥有实权,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宋朝的“二府”属于“位高权重”,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3.(2017·内江五模,25)《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仪》载:“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

”材料表明( )A.汉朝的封国制与周朝分封制相比较有一定变化B.刺史行使在地方的察举权C.刺史出现对丞相权力有一定的牵制作用D.造成刺史滥用职权干预地方的现象产生答案 A解析题干中“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说明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这与周朝的分封制有所不同,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在地方行使的是监察权,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因而对相权没有牵制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刺史滥用职权的现象,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高效复习专题三本专题围绕一个革命,两个阶段,三条线索展开。

(1)一个革命: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

(2)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三条线索:太平天国为民主革命的先声,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解放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

纵向贯通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正确看待近代前期的抗争探索1.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判断辛亥革命成败的标准:(1)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2)历史事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看待,才能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思维训练】(2021年湖北适应性测试)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

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

”这一革命纲领 (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前期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反映了农民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愿望,故选A;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天朝田亩制度》并未实施,故排除B、C;该纲领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要求,故排除D。

纵向贯通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演变过程:2.演变特点: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3)及答案
高考一睹----唐、宋两代都曾规定: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先。

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重树儒学地位
B.抑制商业发展
C.缓和社会矛盾
D.保护宗族制度
【答案】D
【解析】只是在宋代出现理学,重树儒学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业,故B项错误;允许买卖土地,可能造成土地兼并,并不能缓和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先”说明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血缘亲属为优先考虑,宗族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D项正确。

一、选择题
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

分封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2、南宋时期,南方麦类作物进一步发展,不但“有山皆种麦”,而且部分水田也实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局变化影响农作物分布
B. 对外贸易推动小麦种植
C. 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D. 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答案】A
3、唐代佛学盛极一时,似有一统天下之趋势;宋代以后,儒学注入了时代新内涵,逐渐成为控制整个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的官方哲学。

这表明儒学
A. 具有民族凝聚力和使命认同感
B. 与佛教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C. 倡导的理念随王朝更替而成熟
D. 显示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召力
【答案】A
4、(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统一战线
【名师点睛】注意比较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实现的;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都适应历史发展,
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都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而告终。

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具体内容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党在民族矛盾上升时的协调行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受法律保护,有更大的独立性;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使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5、(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C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文字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的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6、(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答案】C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认识
【名师点睛】本题以1919年的进步报刊的刊文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表明类”的选择题的解答技巧是把握“现象——本质”的逻辑关系,关键是弄清逻辑关系。

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真正的解放是靠自己的努力”“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这实质上说明知识分子认识到自我觉醒是社会变革的关键。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排除,老师在指导学生做题时要有意识的训练其排除的技巧。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期的各帝国几乎完全限于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地区内,看起来就像汪洋大海般的野蛮状态的几座小岛。

不过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

不过,即使到古典时代末期,欧亚东端的中国和欧亚西端的罗马帝国仍不能建立直接、正式的联系,仍未能相互掌握有关对方的具体、可靠的知识。

——整理自《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汉代中国和古罗马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汉代中国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之间的互相影响十分有限。

阐述: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古代中国自政治制度是从分封制发展到郡县制,经济方面长期盛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而古罗马时期,政治制度是从共和制度发展为帝国,经济方面工商业较为发达。

汉代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与古代罗马文明之间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汉代中国文明与古代罗马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