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介绍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介绍
第l “ 界 文化 遗 产 的 由来 ” 课 世
本 册 教 科 书 根 据 《 准 》 的 精 神 和 学 习 内 容 要 点 标
来 编写 。 考 虑 到 我 国是 个 统 一 的 多 民族 国 家 ,而 《 标
准 》 所 列 学 习 要 点 又 缺 乏 我 国 少 数 民族 聚 居 地 的 文 化 遗 产 内容 ,根 据 《 准 》 在 “ 程 设 计 思 路 ” 中 的 规 标 课
保 护 提 供 援 助 、进 行 合 作 的义 务 。 接 着 ,教 科 书 讲 述 《 界 遗 产 名 录》 与 登 录标 准 。 17 年 通 过 的 《 界 遗 世 92 世 产 公 约 》 确 定 了 文 化 遗 产 、自然 遗 产 、文 化 和 自然 遗
产 三 种 遗 产类 型 。 17 年 l 月 , 在 美 国 圣 学反 应竟 然 能放 出如 此 高 的能量 感 到十分 惊奇 … …通 过这些 活生生 的 实 验 现 象 ,使 学 生 感 到 化 学 实 验 的魅 力 所 在 ,进而 体验 到学 习化学 的 真正 价值 ,学 习兴 趣 油 然而 生 ,学 习积极性 能 不高 吗? 以上仅 对 必修教 材 中 的实 验 简单举 例 进行 分 析 ,其 他模 块 的实 验 还 未涉 及 。众 所 周 知 , 由于 高 中新课 程必 修 内容 是 面 向全 体学 生 的 , 所 以难 度 要 求 降低 ,其 重 点 是 为 了 突 出 基 础 性 。但从 以上 对必 修教 材分 析来 看 ,化 学实 验 却 大大 加强 了 。
定 : “ 教 材 编 写 和 教 学 过 程 中 ,可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 在
本 课 首 先 讲 述 《 界 遗 产 公 约 》 产 生 的 历 史 背 景 世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突出的普遍价值世界遗产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教科书,不同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流,互相了解的重要媒介,进行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通过世界遗产,认识历史文化、了解世界文明、进行学术研究资料搜集问题探究确立新的文明理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含义真实性与完整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问题探究分析比较艰巨的保护任务可持续发展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充分保护、适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讨论法问题探究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难点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师应适当补充材料,并展示一些典型图片,围绕文化遗产对于人们认识历史文化、不同民族和国家展开交流和学习以及开展学术研究所起的作用,说明其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

其中,讲到高句丽王城和王陵及贵族墓葬群、布达拉宫、丽江古城、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庙宇等,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程的最可靠的实物资料时,可以提问学生:这些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创造的,它们在现今的哪个省市自治区?以便加深认识和理解。

讲到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的宝贵资源时,应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印度专家考察布达拉宫之后的感言,这是一个极为生动深刻的例证。

讲到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时,除课文所提到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文字的解读和敦煌文书的发现的学术价值之外,最好再举出有关玛雅文明的文化遗产作为例证,因为古玛雅文字至今尚未全部释读,研究玛雅文明主要还得依靠地上和地下发现的文物古迹。

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三历史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精品

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学目标识记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面临的任务理解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含义教学重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教学过程:导入:阅读引言,提问:为什么现在的北京不能整个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引申出世界遗产的登录条件和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目“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大力保护?然后着重讲述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两个保护原则的深刻内涵。

所谓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特征,即保存遗产的原貌,反对在遗产地增添新的非遗产建筑(包括宾馆、饭店、水泥路面)和改变景观面貌的设施(如铺设水泥路面、架设索道、修建公路、在空中拉电线、电缆等)。

这点只要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对完整性的内涵,可让学生先阅读有关的课文和“学思之窗”栏目有关长城的完整性的小字,并让他们以我国的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来说明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展开讨论,真正弄清完整性所包含的两层涵义,即有形的范围上的完整性和无形的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最后,在讲述《世界遗产公约》为保护遗产所作的几项规定时,要着重讲出执行这些规定何以能起到有效保护遗产的作用。

最后一目“艰巨的保护任务”建议教师用“喜”与“忧”两个字作为基本线索进行讲述,“喜”指的是世界遗产的影响力和申遗热潮的高涨,“忧”指的是世界遗产遭到的破坏。

可结合本省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或准备申遗的项目(可从后面参考资料或报纸、网站上查找)进行讲解,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一)黄山申遗成功后,修了三条索道,并在坡度很大的山腰溪谷间修建水库和蓄水池,开崖凿壁,垒坝蓄水,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二)泰山的地方官曾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的口号,并修建了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修建了大批宾馆、饭店、娱乐城、电影院,使非遗产的商业建筑远远超过了遗产建筑,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三)洛阳龙门石窟申遗之前曾在宾阳中洞、惠简洞、万佛洞中重塑早已遗失、毁坏的本尊佛像,在联合国专家前来评审前才匆忙撤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四)颐和园万寿山智慧海的“无梁殿”外壁上的千尊琉璃小佛像,因遭英法联军的破坏而残缺不全,至今仍然保存原貌而未加修复,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朗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一目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就是要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ⅵ人教新课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课件(与“文化遗产”有关文档共16张)

ⅵ人教新课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课件(与“文化遗产”有关文档共16张)
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 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 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具有世界价值
③济公传说是历史文化、民俗文化、
禅宗思想等研究的重要资源,成为 文学艺术的生动素材,在小说、书 画、雕塑、影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
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 的重要资源
第4页,共16页。
二、体验:美丽的济公传说 丰富的民俗风物
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市有台州乱弹、临海词调、黄
岩翻簧3个项目入选。去年的“文化遗产日”,省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市又有24个项目上榜。
思考:为什么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
第2页,共16页。
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 主要分布于以天台为中心的区域,并由此辐射全国,影响世界。济公传说依存 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具有地域的原生性;突出神秘的超自然力,具有情节的神 奇性;体现了历史上的禅宗思想和罗汉信仰,具有文化的继承性;广泛涉及生 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内容的多样性;反映民众的喜怒哀乐,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我国虽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 历史原因,也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里 有中国文物100多万件。
第8页,共16页。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文化遗产保护的 现实:在审美意境中,我们深深爱 着保存有自己文明密码的文化遗产, 真正爱深深;在现实发展中,我们 痛彻地哀愁于这些遗产正在成为记 忆中的碎片,所谓痛绵绵。
第3页,共16页。
一、探寻: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
①对研究历史上的禅宗思想和罗汉 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②济公传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增强海峡两 岸的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其影响 由浙江辐射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影响远 及韩国、日本、东南亚和欧美。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材料解析 选修6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材料解析 选修6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现和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

自公元前3500年起逐渐形成,一直使用到公元2世纪。

所记语种属古代埃及语,主要使用者为僧侣。

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庙墙和宗教纪念物上,因而在古希腊文中,称为“神圣的雕刻”或“圣书”。

译成中文时,则借用了“象形文字”这一习惯用语。

1822年,法国学者J.F.商博良①成功地译读了象形文字。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对其语法、词汇等有了系统的总结,成为埃及学的重要内容。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系由原始的图画符号演变而来。

按符号在文字体系中的作用可分为表意文字(意符)和表音文字(音符)两类。

表意文字表现所描摹的实物或与之有关的某些事物的概念;表音文字则是用来拼音的符号,它原为表意文字,但又具有了标音的意义。

据统计,当时经常使用的文字符号共计700个左右。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式有直式和横式两种。

直式是从上往下写;横式是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写。

区别左右书写的方向是根据象形文字所表现的物体形象面向何方。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常刻在庙墙、陵墓、石棺、调色板、雕像、洞穴峭壁等石质材料上,有时也写在陶片、木料和纸草上。

前一类铭文刀法古拙,形状规整,其中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有金字塔铭文、卡纳克遗址神庙铭文以及在萨卡拉墓地和阿拜多斯遗址等处发现的墓壁铭文。

后者则主要是纸草文书。

中王国时代开始以芦苇笔为书写工具,因而从象形文字中演变出一种简化的速写形式。

这种新的文字通常是由僧侣写在纸草上,所以称为僧侣体或僧侣文字。

前7世纪左右,僧侣体又演变出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草书体文字,通常用于日常公文的书写,因而称为世俗体。

世俗体文字和僧侣体文字一样,一般是由右向左写。

象形文字、僧侣体和世俗体3种文字形式一直使用到希腊、罗马统治埃及的时期。

罗马帝国统治后期,大约从前3世纪起,古埃及文字逐渐被科普特文字代替。

──《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0—141页【解读】19世纪上半期,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成功释读,曾极大地推动了古埃及历史的研究,并形成一门国际性的埃及学。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6 第一单元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6 第一单元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巴 比 伦 空 中 花 园
一部山庄半部清史
吴哥窟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1、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
(1)真实性
定义:指的是必须保持 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 的特征,即历史的原貌。
(2) 完整性
两层涵义: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 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如何保证世界文化遗产完好地传承给后代?
答案提示:真实性和完整性
小资料
世界遗产的徽志、名称、标志 及其使用。
委员会在其第二届会议上采纳 了由米盖尔·奥利夫先生设计的徽志。 该徽志标志着文化与自然遗产间的 相互依赖:中间的方形是人造物, 圆形象征自然,两者密切相联。徽 志呈圆形,如同世界,同时又象征 保护。
《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规定, 当文化遗产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中的一种时,就 可将它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1.确知 危险──遗产面临特殊的且证明正在临近的危险; 2.潜在危险──遗产面临有害于其固有特征的 危险。截至2004年7月,已有19项世界文化遗 产被列入濒危遗产的清单之中。
还规定:当遗产已恶化到失去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时所具有的特征,或 者当一处世界遗产景点的固有质量在提 名时已受到人类行为的威胁时,有关国 家本应采取的必要矫正措施未在建议的 时间内实施时,则将该项遗产从《世界 遗产名录》中删除。
的宝贵资源。

然 环 境 和 历 史 背 景 的
历 史 发 展 道 路 不 同





化 的 多
文化只有发展阶 段的不同,发展快慢

的不同,而没有优劣

之分。

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
四川抽样调查: 26% 20% 举家外出农户 留守农户
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 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林立的宾馆和武陵源如此“亲近”
百 龙 电 梯
当文化遗产渐趋消失, 我们该怎么做……
五、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世界遗产公约》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保 护进行约束和监督. 2、各国政府各个地方完善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和政 策 3、公众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保护的关键)
*保护文化遗产 从我做起 从身边做起
陕西抽样调查:
72%
55岁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妇女
63% 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 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
认识: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思考:为什么要把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登录《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
四、遗憾:文化遗产的脆弱现状
镜头1:由于生存的历史环境业已改变,原生态的济公传说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采 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
镜头2:由于“干漆夹苎”工艺只限于民间工匠师承相传,历史上未能形成较大的制作规 模。解放前,由于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民间的“干漆夹苎”,工艺的工匠纷纷改行,使 得这门工艺处于冷落状况。

课件2:第2课时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课件2:第2课时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 提示:故宫的修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这侧重体现了真实性;将颐和园附 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这保护了颐和园周围环 境的完整性。
材料二 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 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 组成……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 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 造……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金戈铁马、 逐鹿疆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除 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 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1.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这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 2.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 短的宝贵资源。 3.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 重要资源。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1.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 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 不必要的“_修__复__”。 2.各缔约国应就本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世界 遗产委员会有责任对各国的世界遗产进行监测,发现问题要提请主权 国给予说明和纠正;问题严重的列入《_濒__危__世__界__遗__产__名__录__》,提请主 权国加以解决;如果仍然不能解决而导致遗产价值的丧失,则取消其 世界遗产资格。
【史论总结】 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2019版高中历史 第1章第2课时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019版高中历史 第1章第2课时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课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学考报告】考点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c)1.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历史价值:它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2)世界价值: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3)学术价值:它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方法指导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1)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

(2)完整性。

①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

②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总之,就是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史论总结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关系真实性是更为基础的东西,而完整性是对真实性的强化。

其核心则是强调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任何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以保持其原貌。

要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史料如果你看到一样东西,想研究与它有关的人和故事,你就必须知道它的确切来源,了解它周围的所有东西。

一件孤立的物品只能说明那个故事被破坏了。

——美国艺术家拉赛尔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提示完整性、真实性。

1.某地有一著名的古建筑群,因不注意保护,建筑物已遭极大损坏。

当地政府决定将这一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进行了全面翻修,并加以扩建。

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应具有的( )A.真实性原则B.普遍性原则C.突出性原则D.完整性原则解析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的是必须保持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的特征,即历史的原貌。

高中历史的归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概述

高中历史的归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概述

高中历史的归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概述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历史学科在高中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概述高中历史学科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并探讨其相关的方法与实践。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考古、城市规划、文化景观等多个领域,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人类文明成果。

这些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维护。

高中历史学科通过教授相关的知识和理念,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念和保护意识。

高中历史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

例如,通过教授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遗产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和艺术成就。

同时,通过观赏和研究遗址、古迹等实地考察,使学生亲身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其保护意识。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历史学科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历史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历史学科通过教授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起源和演变过程,从而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高中历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

首先,通过教授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史,使学生掌握清晰的时间线和背景知识。

其次,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和保护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

最后,高中历史学科还可以通过世界文化遗产展览、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知。

三、高中历史学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实践高中历史学科在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方面,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其他实践活动来推动。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参与相关的保护工作,使学生亲身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

同时,学生可以参与历史项目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高中历史学科的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社区参与和国际交流来展开。

【高二英语试题精选】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6材料解析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含解析

【高二英语试题精选】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6材料解析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6材料解析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含解析第2 世界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世界化遗产的价值1.古埃及象形字的发现和释读古埃及象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体系之一。

自元前3500年起逐渐形成,一直使用到元2世纪。

所记语种属古代埃及语,主要使用者为僧侣。

这种字通常被刻在庙墙和宗教纪念物上,因而在古希腊中,称为“神圣的雕刻”或“圣书”。

译成中时,则借用了“象形字”这一习惯用语。

1822年,法国学者J.F.商博良①成功地译读了象形字。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对其语法、词汇等有了系统的总结,成为埃及学的重要内容。

古埃及的象形字系由原始的图画符号演变而。

按符号在字体系中的作用可分为表意字(意符)和表音字(音符)两类。

表意字表现所描摹的实物或与之有关的某些事物的概念;表音字则是用拼音的符号,它原为表意字,但又具有了标音的意义。

据统计,当时经常使用的字符号共计700个左右。

古埃及象形字的书写方式有直式和横式两种。

直式是从上往下写;横式是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写。

区别左右书写的方向是根据象形字所表现的物体形象面向何方。

古埃及的象形字通常刻在庙墙、陵墓、石棺、调色板、雕像、洞穴峭壁等石质材料上,有时也写在陶片、木料和纸草上。

前一类铭刀法古拙,形状规整,其中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有金字塔铭、卡纳克遗址神庙铭以及在萨卡拉墓地和阿拜多斯遗址等处发现的墓壁铭。

后者则主要是纸草书。

中王国时代开始以芦苇笔为书写工具,因而从象形字中演变出一种简化的速写形式。

这种新的字通常是由僧侣写在纸草上,所以称为僧侣体或僧侣字。

前7世纪左右,僧侣体又演变出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草书体字,通常用于日常的书写,因而称为世俗体。

世俗体字和僧侣体字一样,一般是由右向左写。

象形字、僧侣体和世俗体3种字形式一直使用到希腊、罗马统治埃及的时期。

罗马帝国统治后期,大约。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六高中历史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配套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六高中历史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配套习题及答案

世界文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1、从世界文遗产中,我们能够()①探寻历史的踪迹②认识历史文③与不同民族进行交流④进行术研究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③④ D②③答案:A2、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强化训练本条件和保护原则是()A真实性和完整性 B真实性和艺术性真实性和独特性 D独特性和艺术性答案:A3、对世界遗产应采取的态度是()A只是一种旅游资 B要大规模开发可以增加新的建筑 D反对增加不必要的修复答案:D4、下列属于世界遗产的是()①长城②故宫③莫高窟④曲阜孔庙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③④ D②③答案:A5、《世界遗产公约》对文遗产的定义中,强调它具有突出的()A普遍价值 B文价值艺术价值 D独特价值答案:A6、下列能为研究少民族提供实物资料的是()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B曲阜孔庙C颐和园D丽江古城答案:D7、下列文遗产处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是()A布达拉宫B故宫C莫高窟D盛京三陵答案:D8在我国兴起的敦煌与下列哪一世界遗产有关()A泰山B昆曲C云冈石窟D莫高窟答案:D9、文遗产的完整性是指()A范围和概念上的完整性 B区域和概念上的完整性内容和范围上的完整性 D区域和内容上的完整性答案:A10、吴哥古迹是哪一国家的世界遗产()A泰国 B越南印度 D柬埔寨答案:D11、阅读材料:阿富汗中都兴都库什山区的巴米扬山谷,拥有众多佛教洞窟和防御建筑的古遗址群,约建于公元4至尊世纪。

其中的佛教洞窟有大量壁画和佛像。

最大的两尊立佛,东大佛高37米,西大佛高55米。

本世纪初,阿富汗生运动组织塔利班的领导人以反对偶像为名,决定销毁这两尊佛像。

消息付出,联合国教文组织和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停止这种非性行为。

但塔利班领导人还是于2001年3月12日,下令用大炮轰毁了这两尊大佛。

回答问题:(1)结合所知识,当今世界遗产的保护面临哪些严峻形势?(2)我国世界文遗产的保护面临什么问题?(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世界遗产的保护?12(2008年江苏历史卷·24D)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注意到文遗产和自然遗产越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2012高中历史 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6

2012高中历史 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突出的普遍价值世界遗产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教科书,不同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流,互相了解的重要媒介,进行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通过世界遗产,认识历史文化、了解世界文明、进行学术研究资料搜集问题探究确立新的文明理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含义真实性与完整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问题探究分析比较艰巨的保护任务可持续发展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充分保护、适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讨论法问题探究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难点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用三个子目,讲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原则和当今所面临的艰巨保护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新的文明理念,确立自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讲授1课时。

本课引言,由世界上许多历史名城的老城区登录《世界遗产名录》说起,联系到我国北京城无法整体申报世界遗产的问题。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和八百多年的都城历史,在都城的规划设计上堪称为杰出的典范,其宏伟的城墙、高大的门楼、巍峨的宫阙、笔直的大街、幽深的四合院,无不令世人叹为观止。

上世纪初,瑞典美术史家喜仁龙在他的专著《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就赞叹北京的城墙说:“纵观北京城内规模巨大的建筑,无一比得上内城城墙那样雄伟壮观。

初看起来,它们也许不像宫殿、寺庙和店铺、牌楼那样赏心悦目。

当您渐渐熟悉这座大城市以后,就会觉得这些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广阔、沉稳雄勃,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缓慢的节奏在接近城门时突然加快,并在城门外达到顶峰;但见双重城楼昂然耸立于绵延的垛墙之上。

其中较大的城楼像一座筑于高大城台上的殿阁。

城堡般巨大的角楼,成为全部城墙建筑系列的巍峨壮观的顶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

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学目标识记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面临的任务理解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含义教学重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教学过程:导入:阅读引言,提问:为什么现在的北京不能整个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引申出世界遗产的登录条件和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目“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大力保护?然后着重讲述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两个保护原则的深刻内涵。

所谓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特征,即保存遗产的原貌,反对在遗产地增添新的非遗产建筑(包括宾馆、饭店、水泥路面)和改变景观面貌的设施(如铺设水泥路面、架设索道、修建公路、在空中拉电线、电缆等)。

这点只要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对完整性的内涵,可让学生先阅读有关的课文和“学思之窗”栏目有关长城的完整性的小字,并让他们以我国的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来说明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展开讨论,真正弄清完整性所包含的两层涵义,即有形的范围上的完整性和无形的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最后,在讲述《世界遗产公约》为保护遗产所作的几项规定时,要着重讲出执行这些规定何以能起到有效保护遗产的作用。

最后一目“艰巨的保护任务”建议教师用“喜”与“忧”两个字作为基本线索进行讲述,“喜”指的是世界遗产的影响力和申遗热潮的高涨,“忧”指的是世界遗产遭到的破坏。

可结合本省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或准备申遗的项目(可从后面参考资料或报纸、网站上查找)进行讲解,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一)黄山申遗成功后,修了三条索道,并在坡度很大的山腰溪谷间修建水库和蓄水池,开崖凿壁,垒坝蓄水,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二)泰山的地方官曾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的口号,并修建了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修建了大批宾馆、饭店、娱乐城、电影院,使非遗产的商业建筑远远超过了遗产建筑,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三)洛阳龙门石窟申遗之前曾在宾阳中洞、惠简洞、万佛洞中重塑早已遗失、毁坏的本尊佛像,在联合国专家前来评审前才匆忙撤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四)颐和园万寿山智慧海的“无梁殿”外壁上的千尊琉璃小佛像,因遭英法联军的破坏而残缺不全,至今仍然保存原貌而未加修复,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朗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一目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就是要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

第2课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一、选择题1.《世界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强调它具有突出的( )A.普遍价值B.文化价值C.艺术价值D.独特价值解析《世界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强调它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答案 A2.下列能为研究少数民族提供实物资料的是(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B.曲阜孔庙C.北京城D.丽江古城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定“少数民族”,丽江古城符合,故选D。

A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实物,B是研究孔子的实物,C是研究建筑的实物,皆排除。

答案 D3.洛阳龙门石窟和南京明孝陵申遗之前清理拆除当代所铺设的水泥路面、架在空中的电线、电缆、新建的宾馆、饭店等建筑物。

这说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 )A.完整性B.真实性C.独特性D.排他性解析真实性,即保持该项遗产形成时和此后所形成的特征,不要附加当代人添设的东西。

答案 B4.泰山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诵文化等同为一体;泰山封禅祭祀过程中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等三个阶段。

这些都突出了文化遗产的( )A.缜密性B.程序性C.完整性D.丰富性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文化遗产伴随实物而来的概念上的完整性。

答案 C5.下图是中国四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世界遗产之一,它反映出( )A.中国政府为保护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B.中国是和谐社会C.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D.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必然破坏环境解析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

答案 C6.一位国际专家在对我国某项世界遗产进行监测考察时,曾谆谆告诫说:“这是你们的一只金鸡,你们可不要杀了它来取蛋啊!”专家的意思是( )A.世界遗产开发价值高B.世界遗产应合理开发C.我国世界遗产价值最高D.世界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解析从专家的话语可以看出,对世界遗产开发的担忧,我们应当合理开发,故选B。

A、C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相符,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不符。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知识梳理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它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
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
它是进行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1、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

2、完整性:一是指上的完整性,二是指上的完整性。

3、还规定各缔约国应就本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

三、艰巨的保护任务
1、面临的保护形势:动荡不安,频繁发生,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仍在遭到破坏。

我国有些地方,对文化遗产仅仅看作是一种,地进行开发。

2、对策:必须,提高国民素质,严格遵循和性原则,坚持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世界遗产。

知识结构:
学习反馈:
1、造成文化遗产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的因素有()
①战争②自然灾害③过度的旅游开发④环境污染⑤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2、哪项世界遗产是在所在国没有申报的情况下,破例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A吴哥古迹B长城C莫高窟D泰姬陵
答案:A
3、2004年7月后,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定每个缔约国每年可以申报两项世界遗产,其中至少要有一项()
A自然遗产B文化遗产C双重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A
4、下图是巴米扬西大佛,它是由于()被破坏的
A局势动荡B过度开发C地震C自然损坏
答案:A
5、以下是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是()
①庐山②明清皇陵③云冈石窟④清东陵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

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学目标识记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面临的任务理解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含义教学重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教学过程:导入:阅读引言,提问:为什么现在的北京不能整个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引申出世界遗产的登录条件和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目“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大力保护?然后着重讲述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两个保护原则的深刻内涵。

所谓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特征,即保存遗产的原貌,反对在遗产地增添新的非遗产建筑(包括宾馆、饭店、水泥路面)和改变景观面貌的设施(如铺设水泥路面、架设索道、修建公路、在空中拉电线、电缆等)。

这点只要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对完整性的内涵,可让学生先阅读有关的课文和“学思之窗”栏目有关长城的完整性的小字,并让他们以我国的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来说明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展开讨论,真正弄清完整性所包含的两层涵义,即有形的范围上的完整性和无形的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最后,在讲述《世界遗产公约》为保护遗产所作的几项规定时,要着重讲出执行这些规定何以能起到有效保护遗产的作用。

最后一目“艰巨的保护任务”建议教师用“喜”与“忧”两个字作为基本线索进行讲述,“喜”指的是世界遗产的影响力和申遗热潮的高涨,“忧”指的是世界遗产遭到的破坏。

可结合本省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或准备申遗的项目(可从后面参考资料或报纸、网站上查找)进行讲解,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一)黄山申遗成功后,修了三条索道,并在坡度很大的山腰溪谷间修建水库和蓄水池,开崖凿壁,垒坝蓄水,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二)泰山的地方官曾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的口号,并修建了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修建了大批宾馆、饭店、娱乐城、电影院,使非遗产的商业建筑远远超过了遗产建筑,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三)洛阳龙门石窟申遗之前曾在宾阳中洞、惠简洞、万佛洞中重塑早已遗失、毁坏的本尊佛像,在联合国专家前来评审前才匆忙撤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四)颐和园万寿山智慧海的“无梁殿”外壁上的千尊琉璃小佛像,因遭英法联军的破坏而残缺不全,至今仍然保存原貌而未加修复,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朗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一目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就是要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现和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

自公元前3500年起逐渐形成,一直使用到公元2世纪。

所记语种属古代埃及语,主要使用者为僧侣。

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庙墙和宗教纪念物上,因而在古希腊文中,称为“神圣的雕刻”或“圣书”。

译成中文时,则借用了“象形文字”这一习惯用语。

1822年,法国学者J.F.商博良①成功地译读了象形文字。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对其语法、词汇等有了系统的总结,成为埃及学的重要内容。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系由原始的图画符号演变而来。

按符号在文字体系中的作用可分为表意文字(意符)和表音文字(音符)两类。

表意文字表现所描摹的实物或与之有关的某些事物的概念;表音文字则是用来拼音的符号,它原为表意文字,但又具有了标音的意义。

据统计,当时经常使用的文字符号共计700个左右。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式有直式和横式两种。

直式是从上往下写;横式是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写。

区别左右书写的方向是根据象形文字所表现的物体形象面向何方。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常刻在庙墙、陵墓、石棺、调色板、雕像、洞穴峭壁等石质材料上,有时也写在陶片、木料和纸草上。

前一类铭文刀法古拙,形状规整,其中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有金字塔铭文、卡纳克遗址神庙铭文以及在萨卡拉墓地和阿拜多斯遗址等处发现的墓壁铭文。

后者则主要是纸草文书。

中王国时代开始以芦苇笔为书写工具,因而从象形文字中演变出一种简化的速写形式。

这种新的文字通常是由僧侣写在纸草上,所以称为僧侣体或僧侣文字。

前7世纪左右,僧侣体又演变出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草书体文字,通常用于日常公文的书写,因而称为世俗体。

世俗体文字和僧侣体文字一样,一般是由右向左写。

象形文字、僧侣体和世俗体3种文字形式一直使用到希腊、罗马统治埃及的时期。

罗马帝国统治后期,大约从前3世纪起,古埃及文字逐渐被科普特文字代替。

──《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0—141页【解读】19世纪上半期,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成功释读,曾极大地推动了古埃及历史的研究,并形成一门国际性的埃及学。

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释读,则是充分利用了埃及文化遗产中的许多金字塔和寺庙遗址中的铭文。

这些文化遗产后来有多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

【注释】①商博良(1790—1832):法国埃及学家和语言学家,埃及学的奠基者。

1806年就学于格勒诺布尔大学,勤奋攻读古代史,学习科普特语和多种字母文字,1808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

1809—1816年任格勒诺布尔大学教授,其时已精通古希腊文和拉丁语,熟习埃及文等八种东方语言,并开始借助埃及罗塞塔石碑(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三种文字铭文,着手释读石碑上的象形文字。

1822年,成功释读了埃及托勒密和克娄巴特拉方尖碑石印本中的象形文字,拉美西斯和吐特摩斯的王名。

1822年9月24日,在巴黎科学院宣读了著名的《关于象形语音学的字母给M·达西尔先生的信》,这一天公认为埃及学的诞生日。

1828年,他组织了一个考古队到埃及发掘,收集古物、摹画和抄录铭文。

1830年归国后主持卢浮宫博物馆埃及部。

1831年,法兰西学院为他创设埃及学讲座。

2.苏美尔文字的发现和释读苏美尔文字为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公元前3500~前2600年属象形文字阶段,此后发展成为记写苏美尔语的楔形文字。

前第2和前第1千年,苏美尔人同化于阿卡得人后,其文字在宗教和文学中仍被使用,公元1世纪后失传。

18世纪中叶以后,楔形文字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19世纪,学者们利用“波斯古经”首先释读成功波斯楔形文字,然后,对照波斯文字释读成功塞姆语系的阿卡得文字。

最后利用阿卡得文字释读成功与任何语系都无关系的苏美尔文字。

在释读过程中,英国的H.C.罗林森(1810—1895)、爱尔兰的E.欣克斯和法国的J.奥佩尔作出了较大贡献。

苏美尔人用当地盛产的芦苇和黏土作为书写材料,以削尖的芦苇杆在黏土泥板上压写字符,由于压出的笔画呈楔形,因此名为“楔形文字”。

将写好字的泥板晒干或烧干后即成为今天所说的泥板文书。

常用的苏美尔文字约600多个,主要分为表意符和表音符两种,另外还有定义符和尾音符。

所记的苏美尔语被称为粘着语,其词干不变,依靠在词干上加前、后缀来表示语法作用,名词与动词是同形的,一字往往多音多义,现知的苏美尔词根约1 800个。

苏美尔文字后来为西亚各古代民族所采用。

塞姆语系的阿卡得人、迦南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印欧语系的赫梯人和波斯人,语系难定的埃兰人、胡里安人和乌拉尔图人都用苏美尔文字来记写自己的语言,因而又形成了不同的楔形文字体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第495页【解读】教科书中所说的古巴比伦文字,是一种楔形文字,而其源头则是苏美尔文字。

苏美尔文字的发现和释读成功,使人们得以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及其之前的苏美尔城邦、阿卡德王国及乌尔第三王朝的历史。

这又从一个方面说明文化遗产对于学术研究的重大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3.“真实性”概念“真实性”概念最早出现于《威尼斯宪章》(Venice Charter,1964)中,之后在欧洲社会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当时它主要针对欧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因而现在主要用于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领域内关于“真实性”的解释最初见于“行动指南”,比较详细的解释见于《奈良文件》(Nara Document,1994)。

《奈良文件》第13款指出,“想要多方位地评价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其先决条件是认识和理解遗产产生时及其随后形成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意义和信息来源。

真实性包括:遗产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

有关‘真实性’详实信息的获得和利用,需要充分地了解一项具体文化遗产独特的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层面的价值”。

文化遗产真实性还在于,“不同的文化和社会都包含着特定的形式和手段,它们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构成某项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行动指南”(又译作“操作指南”,第10版,1997)第24段指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财产(property)至少应具有《世界遗产公约》所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中的一项标准以及真实性标准”;每个被确认的项目都应“满足对其设计、材料、工艺或背景环境以及个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真实性的检验”。

另外,“行动指南”还从立法与管理角度提出对真实性的保护,应“具备足够的法律的/合同的/传统的保护和管理机制,确保被提名的文化财产或文化景观有足够的保护。

国家、省、市的保护性立法,以及服务于保护的管理和规划控制机制,是一切遗产保护的基础,必须在提名格式中予以正确说明。

这些法律的/合同的/传统的保护机制的贯彻实施是必要的。

而且,为了保护文化景点(sites)的完整性,尤其是那些对大量投资者开放的地方,相关成员国应该提供合理管理的足够证据,保证文化财产的合理保护、保存和对公众的开放。

”──张成渝《“真实性”与“完整性”是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8—79页【解读】这段文字讲述了“真实性”概念的由来,指出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的规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除了至少必须符合登录标准中的一条外,还必须符合真实性标准;同时还要求“具备足够的法律的/合同的/传统的保护和管理机制,确保被提名的文化财产或文化景观有足够的保护”。

因此,真实性也就成为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

关于真实性的含义,这段文字也引用《奈良文件》加以说明,这就是指遗产产生时及其随后形成的特征,包括遗产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

4.“完整性”概念完整性(integrity)一词来源于拉丁词根,表示尚未被人扰动过的原初状态(intact and original condition)。

它主要用于评价自然遗产,如原始森林或野生生物区等。

完整性原则既保证了世界遗产的价值,同时也为遗产的保护划定了原则性范围。

“行动指南”(又译作“操作指南”,第44段b)对自然遗产的完整性有如下的界定:①对于自然遗产评定标准(即第44段a,本文注,下同)中第①条所涉及的遗产地(site)来说,它们应当包括自然环境中全部或大多数相关要素。

……②对于自然遗产评定标准中第②条所涉及的遗产地来说,它们应当拥有足够大的范围,并且包括必要的自然环境,从而说明,对于景点所包含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存过程来说,它们的许多关键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③对于自然遗产评定标准中第③条所涉及的遗产地来说,它们应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并应包括那些对于保持此美学价值必不可少的相关地区。

……④对于自然遗产评定标准中第④条所涉及的遗产地来说,那些维持生物区或生态系统内绝大多数动物和植物物种特征的栖息地,应被考虑包含在内。

……⑤第44段a描述的遗产地应有一个管理规划。

……⑥第44段a描述的遗产地应有足够长期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保护。

……⑦第44段a描述的遗产地应该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最重要的遗产地。

根据新近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是指陆地生态系统、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以及由它们构成的生态复合体(ecological complexes)中生命体在物种层次与生态系统层次的变异性。

只有那些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地方才能达到第44段a第四条标准的基本要求。

不难发现,上述对自然遗产完整性的解释,是以涵盖与自然遗产密切相关的周边空间为要旨的,并且特别提出了管理规划、法律、规则和制度保护,以保障遗产的完整性。

──张成渝《“真实性”与“完整性”是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第79—81页【解读】以上两段材料指出,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的规定,“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两个原则与遗产类型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真实性原则对应于文化遗产,完整性原则对应于自然遗产。

这种状况,是与两原则各自产生的背景有关。

“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OROM)、“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分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自然遗产评定的主要依托机构。

它们有着各自对遗产的独立认识。

这使得“操作指南”对两类遗产的评定标准表现出各自学科领域(博物馆学和生态学)的特点。

不过,这不等于说,真实性只对应于文化遗产,完整性只对应于自然遗产。

事实上,“操作指南”也明确规定要“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第24段),并规定凡是申报遗产的项目,都必须将“真实性/完整性”作为列入的理由,写入提名表格之中,还规定每个缔约国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关于《世界遗产公约》执行情况的定期报告,应包括“真实性/完整性说明”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