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新教材(2012版)第三章 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下册4.5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二课时)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4.5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二课时)课件浙教版.

地震前的异常现象:
井水冒泡,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
地温明显增高,感觉天气异常闷热。
仪器测出当地地形有微小变化。 一些动物行为失常,如老鼠出洞、 蚂蚁搬家、鸡犬不宁等第。
震情紧急时家庭应做些什么准备?
书134页
小结
‫ޓ‬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ޓ‬烈度:地震时地面和建筑物受到的破坏 程度.
火山结构分析 1.火山由火山 锥、火山口和 火山通道三部 分组成. 2.火山喷发物 有气体、液体 和固体喷发物。
3、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何处,他们是 怎样冲出地表的?
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 力作用下,从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
火山活动给人类 生活带来哪些危 害? 毁坏交通,破坏房子, 引起火灾,埋没农田, 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描述:震级和烈度。震级越大震中距越近, 破坏性越大。

分布: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一带
地震的预测:张衡的候天地动仪
地震分类:
无感地震: 一般来说,震级小于3级,人们感觉不 到的地震,称为无感地震。
有感地震: 震级大于3级到小于4.5级,人们感觉到 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 震级大于5级,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 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全球地震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地区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 山火山带.
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区别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 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 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 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 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 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 度,好是烈度。
‫ޓ‬地震发生前的四种异常现象.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课件浙教版

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
南美洲 安第斯山脉的阿空加瓜山
说一说,世界火山主要分布在哪里?
世界火山主要分布地带
1、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带 3、东非火山带 4、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火山的构成: 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火山喷发物: 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
3.6米建成时6.3米十八世纪十五世纪
海平面
2.5米
1955年
1962年,美洲中部牙买加发生一次猛烈地震, 岛上首府叶尔港3/4沉入海底,许多年后当船只驶过 这座水底城市顶部时,人们还可以看见淹没在水下 的一幢幢房子。
讨论(课本P128):
1、根据上述地壳变动的现象,说说引起地壳 变动的巨大能量来自何处?(地球内部)
么:
地壳在不断变动
3.地壳变动表现为地壳有时_上__升___,有时_下__沉___,有时进 行得很 缓慢 、有时进行得很 激烈 、很 迅速 。
4.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岩石圈是地壳中的一部分
B.岩石圈是地幔中的一部分
C.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D.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部分共同组成的
正 在 喷 发 的 冰 岛 火 山
我国近期火山活动以台湾岛大屯火山群 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
大陆上,仅95年在新疆昆仑山西段于田 的卡尔达西火山群有过火山喷发记录。
•活火山
•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 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 •我国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圆约50平方公 里的范围内,分布着2个孤立的火山锥, 其中狼窝山火山锥高将近120米。
•死火山
•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 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 火山。
•白头山天池,曾于1597年和1792年两 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目 前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 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 气体,可见该火山目前正处于休眠状 态。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山。岩层断裂后也会凹陷,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2)海陆的变迁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如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 的升降变化,如图所示。石柱上横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着海洋 生物活动的痕迹。
(3)地壳变动的其他证据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解析
地震时不可以乘坐电梯;室外的同学不应进入室内; 如果没有条件迅速撤离到室外,要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不能到阳台。
1.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2.知道地震前会有预兆,了解地震时的保护措施
课堂小结
成因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 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震源 震中 震中距
分布 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和

地震云
发现异常现象时,
弄清异常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 情况,保护好现场,向相关部门报告, 请专业人士调查核实,弄清真相。
正确的地震防护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18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下 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D ) A.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B.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 C.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 D.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
典例2 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所有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一样的 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埋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解析]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故A错误;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主要 原因,故B错误;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故C错误;火山灰会淹埋城市,但是火 山灰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需的磷、钾等元素,故D正确。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
2012新教材
2012新教材
3、地震构造
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震中 震中距
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 的垂直投影处 (与震源对应 的地表部分) 震中距: 某地距震 中的距离.
震源
2012新教材
4、地震分布
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一带 2012 新教材
将世界地震分布之处?
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如同竹 筷般地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012新教材
2、地震成因
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 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挤压、拉伸
形成褶皱
过度挤压、拉伸发生断 裂或错位,形成地震 2012新教材
楚天都市报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 县发生了8.0级地震,震中是温江西北55公里 (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震源深度为29 公里。震中距成都约90公里,震中距三峡水库数 百公里。截至12日22时,四川地震灾区已发现死 亡人数达到7651人,预计伤亡情况仍将上升。
2012新教材
地核、地幔、地壳
地 壳 的 变 动
地球内部结构
软流层 岩石圈
地壳变动的证明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建筑物的 升降、褶皱、断层
分类
分布
活火山、死火山、 休眠火山
环太平洋沿岸、地中 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火山口、火山锥 岩浆通道 气体、熔岩流、火 山灰
地壳运动的 表现形式
火山
构成 喷发物
2012新教材
2012新教材
2012新教材
2012新教材
2012新教材
1976年我国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这 次大地震使拥有百万人口的唐山工业重镇, 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死伤40余万人,造 成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震后,国家投 入巨资重建新唐山,整整用了10年时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精品优质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精品优质课件

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 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
蹲下
护顶
固定
有序逃生
逃离楼房高度2倍远的距离
地震的预报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世界火山分布
全世界各类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三、地震
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 震动现象。
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 地壳变动的剧烈表现形式
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
建成时
6.3米
十八世纪
海平面
2.5米
1955年
十五世纪
这种变动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察觉。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 如火山喷发和地震
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地壳在不断地变动?
缩小的地中海、扩张的红海和台湾海峡、东非大裂 谷的形成等。
二、火山
地壳内部的灼热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壳的现象。
分是死火山 D.火山活动也可以给人类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及硫
黄等有用矿物
2.发生地震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D ) A.双手抱头躲在桌子底下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躲在卫生间和厨房 D.躲在高墙旁
防震建筑
许多现代化的地震观测站,把地震仪设置在偏远的地方或 放入很深的地下洞穴内,以免地震信号受到火车、飞机及 各种钻挖工程的干扰。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教学课件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教学课件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四、地震的防范与预报
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庞贝遗址与毁灭它的维苏威火

庞贝城--被掩埋的人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地震是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抓住震前十几秒钟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 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4节 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学习目标
能够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地壳的变动。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导入
看《印度洋海啸》片段。
教师:刚才的海浪大吗?你知道发生了什么?此录像正是印度洋海啸。 这段录像是人们在整理海滩时发现的,作者已经被海啸夺去生命。那么, 那次海啸是怎么造成的呢?想不想知道?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 球物理。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将世界地震分布图和火山分布图进行比较Fra bibliotek地震火山
由于火山和地震在成因上都和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有关,
因此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分布区是基本重合的。
主要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周围海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
带。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新课讲解
中国地震带: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 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等 地。
鱼儿惊慌水面跳,鸽子惊飞不回巢。 (仅作参考)
临震前,一瞬间, 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 迅速行动快避险。

3.4地壳变动与火山地震(讲义)

3.4地壳变动与火山地震(讲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地壳变动与火山地震【知识点分析】课堂导入:你相信吗,在喜马拉雅山区会有海洋古生物化石?这些海洋古生物化石告诉我们,在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海洋。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地壳是在变动的。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1.地壳变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的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候则进行的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的地壳变动。

2.地壳变动的现象证据:(1)岩层的弯曲和断裂:水平岩层在内力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重要原因。

(2)大理石柱的升降: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石柱上横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

地壳的这种变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二.火山1.火山现象:无论是直冲云霄的滚滚火山灰,还是奔腾而出的火热的熔岩流,火山喷发的情景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火山喷发后沉积到地面的火山灰会把城市淹没,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一片焦土。

现存的庞贝古城遗址2.火山的成因: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裂口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

3.火山的构成及其喷发物(1)火山的构成: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和岩浆通道(火山管)三部分组成。

(2)火山喷发物: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

4.形态各异的火山及其分类: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火山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

根据火山的活动情况,火山可分为活火山(如日本的富十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5.世界上火山的分布:火山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一高马拉雅山一带。

三.地震1.地震的成因: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浙教科学七上)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浙教科学七上)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2课时)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火山由哪儿部分组成,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有气体 、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后变 成什么? 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火山口或 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3)现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地震。 地震的防范:产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 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小开间房 子里或桌子下。
地震
震源:地震产生的源地。 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 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 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全球地震带主要散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中国地震带主要散布在: 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 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火山可以分为哪儿类?
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全球火山主要散布?
环太平洋火山带 地中海火山带 东非火山带 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火山是不是就只给人类带来了危害呢? 危害是损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 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 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浙教版科学《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ppt优秀课件2

浙教版科学《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ppt优秀课件2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我国的地震分布图
洛 杉
汶川大地震
日 本
311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 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科学家按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分为不同的 等级,地震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3倍。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地下开采的矿区。 体会在木条断裂那一刹那手的感觉。
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
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 油田地区发生。
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
为人工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取一根细木条,双手分别握住木条的两端。
活动 体会在木条断裂那一刹那手的感觉。
1、为什么会发取生地一震? 根细木条,双手分别握住木条的两端。双手
构造地震
由均于地匀下深处用岩层力错动使、破裂木所造条成的慢地震称慢为构弯造地曲震。 ,直至断裂。体会在木条断 裂那一刹那手的感觉。 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日本小学生防震演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本耗资数千万美元,打造了“地震早期预警系统”。
等级,地震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3倍。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设计

七上第三章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的分析:本节内容为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的第4节内容。

本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地球的表面特征和内部结构以及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板块假说。

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之后,在来学习这节内容,使学生对地壳变动的认识有了前置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也为后面学习板块学说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通过本课学习对于指导人类生产活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御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2、教材结构的分析:本节内容包含3部分内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和地震。

3部分内容顺序如上,这样的顺序是很科学的。

先讲地壳变动的证据,但这些证据不容易让学生自己发现,所以书本主要一告知的形式出现。

然后再介绍学生相对比较了解的火山、地震。

火山放在地震前面讲,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征,在讲完地壳变动的证据后,学生自然会惊奇于地壳变动所需要的力量,也就是会想到是什么原因让地壳发生变动的?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回忆,让学生猜想可能是软流层的原因。

那么软流层的流动引起火山现象就是证明了这种力量的存在。

这里是个思维难点,一定要引起学生思考,处理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顺利引出火山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解答了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对后面的知识接受度更强。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强,很会问为什么,本节内容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层层推进。

学生在学了前面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化石的知识后,对于这节内容还是有较大的接受度的。

学生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对此比较好奇,容易以此展开教学。

本节课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和地震时地壳运动的表现,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

难点为:认识地壳的变动及其原因。

对于难点的处理,我采用引导学生回忆地球内部结构,提出一个简单的猜想。

七年级科学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课件浙教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七年级科学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课件浙教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大家觉得这位同学的做法对 生命是最宝贵的,地震时切勿
吗?
为抢救财产延误时间而降自己置
12/9/2021
身险地。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抗震(kàngzhèn)建筑:
建筑物遭地震波的侵 袭而会破坏,利用隔震技 术缓解地震波对建筑物的 冲击,是有效(yǒuxiào)防御 地震的新方法。如:用特 种橡胶、多层铅芯和钢芯 做成建筑物的支撑坐垫等 技术都能达到隔震消能、 缓冲地震能量的效果。
地震是有前兆的,回忆(huíyì)一下刚刚看
的唐山地震片段,地震前有哪些异常?
12/9/2021
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鱼跳出(tiào 水缸 chū)
12/9/2021
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地震(dìzhèn)前动物的异常行 为
12/9/2021
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12/9/2021
异常(yìcháng)光亮(地光)
对比世界火山分布, 我们发现: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 山一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集中 在环太平洋的陆地 和周围海区(hǎiqū)、
地中海-喜马拉雅 山一带。
12/9/2021
第四页,共二十七页。
• 近年来世界发生(fāshēng)的一些重大地震灾害
日期
地 点 震级
伤亡
2004.11.26 苏门答腊岛(印尼 9.0
)地震引起海啸
3.4 地壳运动 和火山地震 (dì qiào yùn dònɡ)
12/9/2021
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地震 产生的原因 (构造地震(gòuzàodìzhèn))

岩层在地球(dìqiú)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七年级科学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课件 浙教版

地震结构示意图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地 震 分 布
在学校怎样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 师指挥下迅速抱头、 闭眼、躲在各自的课 桌下。
在学校怎样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跑 到空旷场地,不要回 到教室去。
在家庭怎样避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躲在桌子底下
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
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以免摔倒; 跑到离楼房2倍远距离外的地方,避开悬 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家家户户细留心,分析识别防范好。
地震的测定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 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 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 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
地震的测定 *近代地震仪
大约500多万次地震.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 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地震的有关概念: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 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 的震动现象
2、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 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 地震的影响最大。
4、震中距:各点离 震中的距离。
5、震源深度:震源 距地表的垂直距离
第四节
堰塞湖
地震产生的原因:
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 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带来的危害:
建筑物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 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地面升降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可能引起海啸
最为宝贵的生命也在地震中丧失了。
•地震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发生
避震建筑
地震的预兆
地 1.井水冒泡,水位突然变化 震 2.地温明显增高 的 3.有地光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2、地震的预报 (2) 科学预报 当某一龙头张口吐 丸落在下面青蛙口 中时,说明该地方 向某地发生了地震。
张衡
候风地动仪
近代地震仪的工作原理与候风地震仪的工 作原理基本相似,但精确程度却要高得多, 能测出非常微弱的地震。
小结
地震成因

地震构造 地震分布 环太平洋沿岸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地震
天府之国,风景如画 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先上下颠簸, 后左右摇晃。
二、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1、地震的防范 (1)室内来不逃生可“伏而待定”
蹲下
护顶
固定
有序逃生
二、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1、地震的防范 (2)室外远离玻璃幕墙、 楼房、电线杆、广告牌、 高压线等 (3)切记不要进入室 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 人,以免无畏的牺牲 (4)设计抗震建筑物 来减少地震的危害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前兆来得早。 井水是个宝,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翻花冒气泡。 水位变化大, 有的变颜色, 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痴呆搬家逃。 有的变味道。 鱼儿惊慌水面跳,鸽子惊飞不回巢。 (仅作参考) 临震前,一瞬间, 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 迅速行动快避险。
5.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①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 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 ②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地震中的绝大部分 会造成破坏 ③ 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 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和桌子底下是一种 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 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一、地震
4、地震危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 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 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 财产损失
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害,1976年7月28 日我国河北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地震,造成24万人 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探究活动: 取一根筷子,双手分别握住两端,均匀用 力使筷子弯曲,直至断裂。体会在筷子断裂时 双手的感觉。
思考: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推测岩层在巨大的 压力 下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与地震是否有关系?
一、地震
1、地震成因 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 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挤压或拉伸

பைடு நூலகம்
地震危害 地震防范 地震预报和防范 地震前兆 科学预报
练习
1.震级每增加一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增 加( ) C A、1倍 B、10倍 C、30倍 D、50倍 C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壳变动的是( ) A、四季更替 B、水往低处流 C、地震 D、太阳东升西落
3.地震发生前可能会有( D)。 A.气温骤降 B.狂风暴雨 C.洪水爆发 D.井水冒泡 4.发生地震时,我们不应该( )。 B A.快速离开房间 B.抢救贵重品 C.躲在桌子下 D.躲进厨房里
形成褶皱
发生断裂或错 位,形成地震
一、地震
2、地震构造 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震中 震中距
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 的垂直投影处 (与震源对应 的地表部分) 震中距: 某地距震 中的距离.
震源
一、地震
3、地震分布
读图回答: (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是: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火山分布和地震分布有何相同之处? 两者分布相似
逃离楼房高度2倍远的 距离
练习1:下列地震发生时错误的做法是
A.主动避开吊灯
B.躲在桌子下
C.避开滑坡
D.被掩埋后大声叫喊
×
二、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2、地震的预报
阅读课本P104,说说民间流传的地震 发生前的预兆
(1) 地震前兆
a.一些动物行为失常,如:马不进圈、老鼠出洞、 鸡犬不宁、蜜蜂群迁 b.井水异常地冒出地面,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 c.地温升高,天气异常闷热。 d.出现地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