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巧解小学数学中时间的计算
数形结合,巧解小学数学难题
数形结合,巧解小学数学难题作者:殷辉斌来源:《江西教育C》2016年第07期“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经典的解题方法,能够巧妙地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具象思维能力更强,所以“数形结合”的方法正好可以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一、用具体展现抽象,形成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能够将抽象转变为具象,让数学概念更加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这个概念,就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在黑板上画一条长度为1分米的横线,将其十等分,让学生量一下,学生可以发现,每一等分都是1厘米。
这时候学生自然就能够理解1厘米就是1/10分米,同时也是0.1分米。
随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要在横线上找出0.4分米,可以有几种方案?想一下0.4分米如果换算成分数的话,应该如何表示呢?”此后又可以让学生思考0.2分米、0.5分米、0.7分米在线段上可以如何表现,用来巩固“小数”的概念。
在学生对小数的概念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使用“分蛋糕”等其他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小数的概念有所巩固,让他们明白小数和分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展示图形的过程中,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让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概念,从而找到概念的本质所在。
二、用显性凸显隐性,找切入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算法方面的内容,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展示算法的内容,如何能够将隐含在算式之中的数学逻辑清晰地向学生传达出去,让其变得显性。
但如果运用“数形结合”作为切入点,将很容易使隐性的算法变得显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时候,为了让隐性的算法变得显性,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首先将分数乘以分数的内容用一定的情境展现出来,如向学生提问:“现在屋子里要铺地砖,如果一个小时能够铺1/2块的地面,那么1/3个小时能够铺多少地面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问题,可以教学生用图表将题目的内容画出来:先画一整个方块,代表整块地面,而一个小时能铺1/2块的地面,就将整个方块一分为二,代表1/2块的地面,而1/3个小时就是将一个小时铺的地面再平均分成三份。
浅谈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分析问题常见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分析问题常见策略作者:史倩然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1年第02期摘要:前段时间,我做了一个关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见的分析问题调查。
调查对象是某县城小学四到六年级学生,共计584人。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于分析问题的认识不是很理想。
其中一道题为“在分析数学问题的学习中,你可以很快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关系吗?”只有52.39%的学生可以顺利地对题目进行分析,这使我对问题分析产生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问题分析;策略分析问题,顾名思义就是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找出其中关联,解析出各种关系,最后去更好地解决问题。
经过教学实践,我整理了在小学阶段,针对“数与代数”领域问题分析的常见策略。
一、策略一: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在小学阶段中有不少具体方法,经常使用的有以下几种:(一)数轴及其变化式1.数尺:数轴的渗透是从一年级开始的,把一条线标出1、2,让学生填后面的数就是学生对数轴的最早印象。
由于这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数轴,老师们常把没有刻度或没有标出所有刻度的简单数轴或者没有标出方向的叫成数尺。
简单的数尺,可以让学生明白数的大小比较,为学生今后学习对数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2.时间轴。
这个词语引用到教材,是人教社2011课标版教材中三年级出现的。
这里的时间轴和平常说的还不太一样。
使用时间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过时间的计算。
例如:妈妈星期一上午8:10坐上火车,星期二上午9:20下火车,问妈妈坐了多长时间火车?当然,我们可以去计算。
但是,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看到这些时间就蒙了,更不好去计算了。
如果使用时间轴,用最简单的“数”的方法,他们就能从容应对了。
(二)线段图线段图是有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的常见类型。
让学生运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时,让学生学会使用线段图去分析问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换算和计算讲解
在三年级学生的数学书的第一部分,他们将开始学习时间——如何把它从一个单元改变到另一个单元,并用它进行计算。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技能 '因为它帮助他们找出的东西,比如东西需要多久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他们的时间。
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问题,能够与它合作,对于诸如制定计划,按期进行,以及仅仅知道时间是什么,是非常有用的。
让我们潜入迷人的时间世界!我们首先探索时间的构件,比如秒,分钟,小时,天数,周,月,年。
我们将发现这些单位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并学习如何相互切换。
你知道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1天等于24小时吗?这种知识将成为你未来学术历险中更令人兴奋的时间技巧和计算方法的发射台。
滴答,我们走!
一旦学生掌握了时间的节奏,他们将踏上解开神秘的旅程,编织在曲折和计算中。
在他们穿越真实生活中充满魔幻的境界时,他们会在两瞬间打开过去时间的细腻花瓣,像风中低语一样增加或减少间隔,并抓住AM和PM的难以捉摸的概念,就像在黄昏中瞬息万变的影子。
凭借其理解的魔力和转换因子的炼金术,学生们将修补他们解决问题的法术,铸造各种景观的时间计算精度咒语。
这种充满魔法的知识将为未来的数学探索和现实世界的冒险奠定基础,确保时间转换和计算在三年级数学课程的迷你编曲中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交响曲。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时间的计算、换算及应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时间的计算、换算及应用》时间的计算、换算及应用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该知识点进行总复。
时间的计算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涉及到时、分、秒的转换和运算。
常见的计算包括:1.时、分、秒的换算:时转换为分,分转换为秒。
例如,2小时等于12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
2.时间的加减运算:将不同时间段进行相加或相减。
例如,10点30分加上1小时20分钟,等于11点50分。
3.时间的进退位运算:同样的时间在不同的单位下进行进位或退位。
例如,70分钟等于1小时10分钟。
时间的换算时间单位的换算主要涉及到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转换。
常见的换算关系如下:1.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
2.1分钟等于1/60小时,1秒等于1/60分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以方便计算和理解。
时间的应用时间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时间应用场景:1.日常生活中的计时:例如上学、上班、睡觉等。
2.运动比赛的计时:例如田径比赛、游泳比赛等。
3.列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时刻表查询和乘坐时间安排。
4.日历和倒计时的使用:例如倒数日、重要节日等。
在应用时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时间的计算和换算,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时间的计算、换算及应用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时间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的总复习可以帮助大家加深对时间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和使用时间的计算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和使用时间的计算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需要学习认识时间,并学会使用时间进行计算。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中关于时间的知识点,包括认识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的读写、时间的加减法等。
一、认识时间的基本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年、季节、月、日、时、分、秒等单位来表示时间。
而在小学数学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时、分和秒这三个基本单位。
1. 时:表示一天中的小时数,用"h"表示。
例如,上午9点可以写作9h。
2. 分:表示一小时中的分钟数,用"min"表示。
例如,下午3点20分可以写作3h20min。
3. 秒:表示一分钟中的秒数,用"s"表示。
例如,晚上8点45分30秒可以写作8h45min30s。
二、时间的读写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需要学会读写时间,即根据给定的数字和单位来表示具体的时间。
1. 读时间:读时间时,先读时,再读分,最后读秒。
例如,9h30min15s可以读作"九点半十五秒"。
2. 写时间:写时间时,先写时,再写分,最后写秒,中间用冒号":"隔开。
例如,早上7点45分20秒可以写作7:45:20。
三、时间的加法在小学数学中,我们也需要学习时间的加法,即给定一个时间点,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计算出另一个时间点。
1. 加小时:要计算给定时间点的n小时后的时间,只需将小时数相加,其他单位保持不变。
例如,已知现在是上午10点,要计算3小时后的时间,只需将10与3相加,得到13,即下午1点。
2. 加分钟:要计算给定时间点的n分钟后的时间,也只需将分钟数相加,其他单位保持不变。
例如,已知现在是下午2点30分,要计算20分钟后的时间,只需将30与20相加,得到50,即下午2点50分。
3. 加秒数:计算给定时间点的n秒后的时间,同样只需将秒数相加,其他单位保持不变。
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利用形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算式专项测题利用形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综合算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利用图形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是这个部分的一个专项测题。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使用图形来解决小学一年级的时间问题。
1. 图形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比如:现在是几点?过了多少分钟?等等。
利用形状和图形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时间的概念。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一个钟表的形状来表示时间。
让孩子们画一个圆圈作为钟表的面板,然后在上面标出12个小时数。
接着,我们可以用箭头来表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孩子们移动这些箭头来回答一些简单的时间问题。
2. 例题1:现在是几点钟?给定一个钟表的形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使用箭头来表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然后,我们可以提问:“现在时针指向几点钟?分针指向几分钟?”通过观察钟表的形状,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3. 例题2:过了多少分钟?在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画一个矩形的形状,表示一段时间的长度。
比如,让孩子们画一个矩形表示30分钟,然后问:“过了这段时间后,现在是几点钟?”通过观察矩形的长度,孩子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4. 例题3:还要过多少分钟?在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画一个矩形表示已经过去的时间长度,然后问:“还要过多少分钟才到目标时间?”通过观察矩形的长度,并用减法计算,孩子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5. 总结通过利用形状和图形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可以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时间的概念。
钟表和矩形形状可以作为工具,帮助他们直观地感受时间的流逝,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练习题目,让孩子们通过操作图形来解决时间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结语通过利用形状和图形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时间的概念。
小学数学中的时间计算解决时间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时间计算解决时间问题的技巧与方法时间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掌握好时间的运算和计算方法,对于解决时间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中解决时间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一、用表格法解决时间问题表格法是解决时间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制作表格,清晰地呈现出时间的变化过程,有助于理清思路,准确解答问题。
例如,有一个问题是:小明上学的时间是早上8点,上学的时间为45分钟,那么他几点钟到达学校?我们可以制作一张表格,表格的第一行是时间段,第一列是分钟数,例如:| | 0 | 15 | 30 | 45 ||----|------|------|------|------|| 8 | 8:00 | 8:15 | 8:30 | 8:45 |通过对照表格,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答案是8:45。
二、用倒推法解决时间问题倒推法是解决时间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从已知结果往回推导,找出中间的时间点,有助于解答问题。
例如,有一个问题是:小明下午4点半放学回家,放学路程需要20分钟,那么他是几点钟上课的?我们可以先倒推20分钟,找到放学前的时间点,然后再往前推导。
假设上课时间为X点,那么:4:30 - 20分钟 = X根据计算,X点为4点10分。
所以小明是在上午4点10分上课的。
三、用时钟法解决时间问题时钟法是解决时间问题的一种直观方法。
通过绘制时钟,标注出各个时间点的位置,有助于计算时间间隔和解答问题。
例如,有一个问题是:小明从早上8点起床,准备了30分钟,那么他几点钟开始准备作业?我们可以绘制一张时钟,标注出起床和准备作业的时间点,然后计算时间间隔。
起床|8:00 || |v |8:30----v-----准备作业根据时钟的标注,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是8:30。
四、用环形图解决时间问题环形图是解决时间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
通过绘制环形图,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直观地展示时间段的长度和时间点的位置,便于计算和理解。
三年级奥数-第1讲 时间的巧算
三年级奥数-第1讲时间的巧算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三年级奥数课程的第一讲内容——时间的巧算。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时间的概念以及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本讲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用时间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时间的单位首先,我们将研究时间的基本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秒、分钟、小时、天等单位来衡量时间的长短。
本讲中,我们将重点讲解小时和分钟的转换以及天、小时、分钟之间的转换。
时间的加减法其次,我们将研究如何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法运算。
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学生将学会如何计算时间的开始与结束之间的时间差,以及如何在已知时间的情况下,计算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时间。
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本讲将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时间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具体的情境。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将巩固对时间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并学会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研究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掌握秒、分钟、小时和天的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法运算;- 应用所学的时间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时间的巧算是三年级奥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本讲,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时间的概念,提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仅介绍了时间的巧算的基本内容,更详细的信息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练。
希望学生们在本讲的研究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并享受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时间计算解题技巧示范
小学数学时间计算解题技巧示范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中时间计算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正确解答时间计算问题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时间计算解题技巧,并通过示范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 时间单位的转换首先,了解和熟悉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是解答时间计算问题的基础。
常见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和天。
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是:1分钟 = 60秒1小时 = 60分钟1天 = 24小时2. 加法与减法运算时间计算题目通常涉及到加法和减法运算。
在进行运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
例如,当计算一天之后的时间时,可以将一天看作24小时,然后进行小时和分钟的运算。
示范一:假设现在是星期一,如果我再过3天是星期几?解析:先找出星期一后3天是星期几,然后按照星期的转换关系进行运算。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答案是星期四。
示范二:现在是下午4点,过去了3小时,现在是几点?解析:将下午4点转换为24小时制,即16点,然后进行减法运算。
16点 - 3小时 = 13点答案是下午1点。
3. 分级解题对于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可以将其分解成多个步骤来解决。
逐级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
示范三:小明上午8点开始做作业,一共做了220分钟,他什么时候做完?解析:首先,将上午8点转换为24小时制,即8点。
然后按照分钟的转换关系进行计算。
220分钟 = 3小时40分钟8点 + 3小时 = 11点11点 + 40分钟 = 11点40分钟小明将在上午11点40分完成作业。
示范四:某电视节目从晚上8点持续了1小时30分钟,结束的时间是几点几分?解析:将晚上8点转换为24小时制,即20点。
然后进行加法和分级计算。
20点 + 1小时 = 21点21点 + 30分钟 = 21点30分钟电视节目将在晚上21点30分结束。
4. 实际情境解题将时间计算问题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小学奥数第一讲时间中的简便运算
小学奥数第一讲时间中的简便运算1. 时间的表示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表示时间,例如上学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等等。
而时间的表达方法通常有两种:用24小时制表示和用12小时制表示。
- 24小时制:用0-23表示小时,用0-59表示分钟。
例如,早上7点用24小时制表示为07:00,下午3点用24小时制表示为15:00。
- 12小时制:用1-12表示小时,加上上午(AM)或下午(PM)。
例如,早上7点用12小时制表示为7:00 AM,下午3点用12小时制表示为3:00 PM。
2. 时间的简便运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时间的简便运算,例如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距,或者在给定时间上增加一定的小时数或分钟数。
2.1 时间差的计算要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距,我们可以将两个时间转换为分钟,然后相减即可。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第一个时间转换为分钟:小时数乘以60,再加上分钟数。
2. 将第二个时间转换为分钟:同样地,小时数乘以60,再加上分钟数。
3. 得到两个时间的分钟差:用第二个时间的分钟数减去第一个时间的分钟数。
4. 可以根据需要将分钟差转换为小时数和分钟数,例如,假设分钟差为145,那么可以表示为2小时25分钟。
2.2 时间的增加或减少要在给定的时间上增加或减少一定的小时数或分钟数,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将给定的时间转换为分钟:小时数乘以60,再加上分钟数。
2. 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的小时数和分钟数,将其转换为分钟。
3. 将步骤2得到的分钟数与步骤1得到的分钟数相加或相减。
4. 可以根据需要将最终得到的分钟数转换为小时数和分钟数。
总结通过简便的运算方法,我们可以方便地处理时间的计算和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表示方法和运算方式,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小学数学时间计算题解题技巧示范
小学数学时间计算题解题技巧示范时间计算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计算,并得出准确的答案。
在这篇文章中,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决时间计算题的技巧和示范。
无论是加减乘除还是换算,通过掌握这些技巧,相信同学们可以在时间计算题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加法与减法时间计算题1. 加法时间计算题在解决加法时间计算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找到题目中给出的两个时间,例如:8:35 + 1:45。
(2)将分钟部分相加,即35 + 45 = 80分钟。
(3)如果分钟总和超过60,将分钟部分减去60,并将答案记为小时部分的增加。
例如80分钟可以转换为1小时20分钟。
(4)将小时部分相加,即8 + 1 = 9小时。
(5)将得到的小时部分和分钟部分合并,即9小时20分钟。
示例:8:35 + 1:45 = 9:202. 减法时间计算题在解决减法时间计算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找到题目中给出的两个时间,例如:10:30 - 6:15。
(2)将被减数的分钟部分减去减数的分钟部分,即30 - 15 = 15分钟。
(3)如果分钟部分为负数,将分钟部分加上60,并将小时部分的被减数减1。
例如15分钟可以转换为45分钟,小时部分变为9。
(4)将被减数的小时部分减去减数的小时部分,即10 - 6 = 4小时。
(5)将得到的小时部分和分钟部分合并,即4小时45分钟。
示例:10:30 - 6:15 = 4:45二、乘法与除法时间计算题1. 乘法时间计算题在解决乘法时间计算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找到题目中给出的时间,例如:2小时30分钟 × 3。
(2)将时间转换为分钟,即2小时30分钟转换为150分钟。
(3)将分钟数与乘数相乘,即150 × 3 = 450分钟。
(4)将得到的分钟数转换为小时和分钟,即450分钟可以转换为7小时30分钟。
示例:2小时30分钟 × 3 = 7小时30分钟2. 除法时间计算题在解决除法时间计算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找到题目中给出的时间,例如:120分钟 ÷ 4。
如何解决小学数学中的时间问题
如何解决小学数学中的时间问题时间问题在小学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很多小学生在解决时间问题时常常感到困惑和难以把握。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小学数学中的时间问题,并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实用方法和技巧。
一、认识时间单位要解决时间问题,首先需要正确地认识时间单位。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常常涉及到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和年等。
理解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对于解决时间问题非常重要。
1. 秒和分钟的转换关系:一分钟等于60秒,即60秒=1分钟。
2. 分钟和小时的转换关系:一小时等于60分钟,即60分钟=1小时。
3. 小时和天的转换关系:一天等于24小时,即24小时=1天。
4. 天和周的转换关系:一周等于7天,即7天=1周。
5. 月和年的转换关系:一年等于12个月。
通过清楚地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时间问题,准确地计算和解答问题。
二、运用逻辑推理思维解决时间问题需要使用逻辑推理思维,将问题分解、分类和推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用逻辑推理思维的方法:1. 分析问题:在解决时间问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并理解问题的意思。
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以便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 画时间轴: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问题,可以画一个时间轴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将时间线上的事件标记出来,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时间的流逝和顺序关系。
3. 列表法:对于一些时间段的计算问题,可以使用列表法来完成计算。
通过列出时间段中涉及到的时间单位,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总共的时间。
4. 比较法:当问题涉及到不同时刻的时间长度比较时,可以使用比较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不同时刻所经历的时间长度,我们可以找出时间的差异并得出结论。
三、创设情境和实践训练除了通过理论知识和逻辑推理思维来解决时间问题外,创设情境和进行实践训练也非常重要。
1. 创设情境: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时间问题。
小学综合算式时间与算式小学生如何利用算式解决时间问题
小学综合算式时间与算式小学生如何利用算式解决时间问题时间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较为抽象的概念,但学会正确利用算式解决时间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时间。
本文将探讨小学综合算式时间以及算式在解决时间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一、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是人类用来衡量和计算事物发生顺序和持续时长的概念。
小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和描述时间的不同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了解60秒等于1分钟,24小时等于1天等。
二、时间算式的运算方法小学生可以利用算式来进行时间运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时间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时间算式的运算方法:1. 加法:通过时间的累加,可以计算出两个或多个事件的总时长。
例如,小明上午9点开始上课,上课时长为1小时20分钟,那么上课结束的时间是几点几分?解答:9点 + 1小时 + 20分钟 = 10点20分钟2. 减法:通过时间的减法,可以计算出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差。
例如,小红上午9点从家里出发,花了30分钟走到学校,那么她几点到达学校?解答:9点 - 30分钟 = 8点30分钟3. 进位与借位:当时间的计算涉及到进位与借位时,小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算式运算方法。
例如,小明从家里出发,用时2小时40分钟到达目的地,他从家出发的时间是几点几分?解答:2小时40分钟可以理解为2小时+60分钟+40分钟=3小时40分钟,所以小明从家出发的时间是目的地的时间减去用时的时间,即减去3小时40分钟。
4. 乘法:通过时间的乘法,可以计算出某个事件发生的多次重复。
例如,小华每天上学花费的时间是30分钟,她上学一周总共花费多少时间?解答:30分钟/天 × 7天/周 = 210分钟/周三、利用算式解决时间问题的应用方法小学生在解决时间问题时,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运用算式:1. 确定问题:明确问题中涉及到的时间单位和计算要求。
2. 确定已知条件:将问题中已知的时间信息列出,例如,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等。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在数学学科中,时间问题一直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尤其是在五年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学技巧,帮助五年级学生轻松应对时间问题。
一、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首先,学生需要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和年来表示时间。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单位的换算关系,例如: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1周=7天,1月=30天或31天,1年=365天或366天。
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对于解决时间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在做题时需要对不同单位进行换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掌握时间的表示方法其次,学生需要掌握时间的表示方法。
时间可以用时钟来表示,其中大、小指针分别代表小时和分钟。
学生在解决时间问题时,需要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钟,理解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时间。
此外,学生还应该熟悉数字表示法,例如: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
学生需要了解AM和PM的概念,以及如何将24小时制的时间转换成12小时制。
三、解决问题的步骤接下来,我们来介绍解决时间问题的步骤。
首先,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问题,确切理解题目要求。
例如:小明从家里到学校需要10分钟,他离开家的时间是多少?第二步,学生需要确定问题中给定的时间和要求的时间单位。
在上述问题中,给定的时间是10分钟。
第三步,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或推断。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小明从家里到学校需要10分钟,那么他离开家的时间就是当前时间减去10分钟。
第四步,学生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在上述问题中,如果当前时间是上午8点,学生需要将答案从24小时制换算成12小时制,得出小明离开家的时间是上午7点50分。
四、练习与巩固为了巩固所学的数学技巧,学生应进行充分的练习。
可以通过解决一些时间问题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明从家里到学校需要15分钟,他离开家的时间是上午8点40分,请计算学生离开家的时间。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析:速算技巧与时间管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析:速算技巧与时间管理一、常见速算技巧的学习与应用1. 简便运算方法:利用分配律、结合律等数学规律,将复杂的运算简化为更容易计算的形式。
例题解析:例题1:计算98 × 102。
解答:98 × 102 = 98 × (100 + 2) = 98 × 100 + 98 × 2 = 9996。
2. 乘法巧算方法:利用因数分解、配对运算等方法,提高乘法运算的效率。
例题解析:例题2:计算29 × 31。
解答:29 × 31 = (30 - 1) × (30 + 1) = 900 - 1 = 899。
3. 巧用估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估算有助于快速得出近似结果,适用于购物、行程计算等场景。
例题解析:例题3:估算785 ÷ 39的值。
解答:785 ÷ 39 ≈ 800 ÷ 40 = 20。
二、速算技巧的实际应用1. 购物结算例题解析:题目:某商品价格为48元,现打8折出售,问购买10件需要多少钱?解答:折后价格 = 48元× 0.8 = 38.4元。
总价 = 38.4元× 10 = 384元。
2. 行程计算例题解析:题目:一辆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预计行驶5小时,实际只用了4小时,问实际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答:总距离 = 60公里× 5小时 = 300公里。
实际速度 = 300公里÷ 4小时 = 75公里/小时。
3. 快速计算面积例题解析:题目:一块长方形地的长为28米,宽为15米,问其面积是多少?解答:面积 = 28米× 15米 = (30 - 2) × 15 = 450 - 30 = 420平方米。
三、时间管理的基本方法1. 任务分解与优先级方法: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小任务,并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排序,优先完成重要任务。
年级疑难题解析小学数学中的时钟和日历计算技巧
年级疑难题解析小学数学中的时钟和日历计算技巧年级疑难题解析:小学数学中的时钟和日历计算技巧时钟和日历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孩子们常常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于时钟和日历的计算存在困惑和疑惑。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本文将分别从时钟和日历两个方面,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时钟计算技巧时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但在学习中,有时候会出现计算时钟时间的问题。
下面将重点讲解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关系进行计算。
1. 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关系时针每走一圈(12个小时),分针恰好走满60圈,而秒针则走满720圈。
这样的关系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计算。
2. 计算整点时间首先,我们要知道整点时间的概念,即分钟为0。
在计算整点时间时,我们只需知道整点所在的位置和小时数即可。
例如,当时钟指向3点时,分针在12点的位置,秒针则在6点的位置。
3. 计算非整点时间对于非整点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分针的位置来计算。
假设我们要计算3点15分的时间,我们先要找到这个时间点在时钟上的位置,然后判断分针指向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时针仍然指向3点,分针在3和4之间,也就是离4较近的位置。
我们可以知道,从整点(时针所指的位置)到分针指向的位置,分针大约走了15分钟的时间。
日历计算技巧日历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解析日历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计算规则。
1. 星期的计算在小学数学中,通常会要求学生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记住用基准日来计算。
假设我们知道某一天是星期二,我们可以以星期一作为基准日,然后根据天数的增加或减少来计算。
2. 月份的计算对于月份的计算,我们可以首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此外,还要注意月份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要计算1月15日之后的第36天是哪一天,我们可以先确定1月有31天,然后用36天减去31天,剩下的5天表示在2月的第5天。
一年级上册第10招巧用运算方法智解时间问题(10张PPT)人教版
技巧 2 应变求多种情况的时间
2.想一想,填一填。
2时
9时
1小时前是 1小时后是 3-1=2(时) 8+1=9(时)
8时
9时
6+2=8(时) 11-2=9(时)
技巧 3 求结束时间
①号盒子随意摸一个球,一定能摸出红球。——这就是“确定事件”。
3(2、)再渗算透出思买想1教3个育笔.:记本小后,白小丽兔还剩晚多少钱上。 6时到小羊家参加聚会,聚会用了两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技巧 4 求开始时间
4.轩轩星期天上午去爬山,他到达山顶时已经是上午 10点了,他爬山用了3小时,轩轩是什么时候开始 爬山的?画出时针和分针并填空。 10-3=7(时)
10
技巧 5 求经过时间
5.学校举行歌咏比赛。 2
10-8=2(小时)
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纸张。学具袋: 用来拼摆的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两张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纸;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纸片。
小 时 。 请 问 , 聚 会 在 什 么 时 间 结 束 ? 画 出 时 针 小结: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让大家看一场非常特别,而且非常精彩的100米短跑比赛,你们愿意吗? 交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简便写法进行讨论,探究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该与另一因数相乘,以及如何写这一位上的积。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1 应变求1小时前的时间 2 应变求多种情况的时间 3 求结束时间 4 求开始时间 5 求经过时间
技巧 1 应变求1小时前的时间
1.1小时前是几时?
3 3 00
10 10 00
1小时前是 11-1= 4-1=3(时)00
妙用“数形结合”,巧解小学数学问题
妙用“数形结合”,巧解小学数学问题作者:罗海明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1期浙江绍兴市越城区灵芝镇中心小学(312000)罗海明“数形结合”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而且“数形结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合千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
”可见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一、注重“形”与“数”之间的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数”与“形”之间的结合。
通过“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首先进行仔细观察,进而得出计算关系,而这种计算关系则涉及“数”。
根据数学问题中“数”的结构,构造出与之相应的集合图形,并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易于显露出问题的内在联系,同时借助几何直观审题,还可以避免一些复杂的数字讨论,在这里我们暂且称之为“以形助数”。
“以形助数”其实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而我们往往可以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图形,避免繁杂的计算,获得出奇制胜的解法。
“以形助数” 中的“形”,或有形或无形。
若有形,则可为图表与模型;若无形,则可另行构造或联想。
因此“以形助数”的途径大体有三种:一是运用图形;二是构造图形;三是借助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小学阶段常用第一种或第二种,第三种则在高学段中偶尔有出现。
那么“以形助数”该如何运用到课堂中去呢?【例1】计算如图1所示图形的面积。
首先让学生审题:(1)从整体上来看,图1为一个什么平面图形?(2)图1中有几个三角形,它们的特征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最终得出如下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分析:要求梯形的面积,那么就需要知道上底、下底以及高这三个条件。
由图1可以看出,该梯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解题的关键就是求出上底以及下底的长度,或者求出它们二者的长度和。
在左边的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内角是45°,由此可知左边这个直角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梯形高的左边部分与下底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形结合”巧解小学数学中时间的计算
作者:王玉祥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13期
顾名思义,“数形结合”就是数据和图形相结合。
利用“数形结合”解题的方法,在学生各学段都应用广泛,因为使用数形结合解题,解题思路比较清晰、明了。
在这里,笔者就以本人所执教的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为例来浅谈“数形结合”的应用。
笔者所执教的三年级是从一年级开始带班的,所以对本班学情还是有所了解。
由于笔者本人执教资历尚浅,没意识到数形结合对解题的重要性,所以在之前的教学中,若是单元不做要求的,笔者都很少结合图形去解题,只是要求学生多读题后解决问题。
所以学生对数形结合解题的认知能力也较差。
当上完《时间的计算》时,学生头痛了,不会做题;笔者本人也很是头痛,到底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呢?不管如何,学生不懂的太多,复习课是必须上的了。
复习课所用的例题如下。
例、偿卡走到南皋小学需要15分钟。
(南皋小学是偿卡村生源就读的小学)
(1)潘冬梅同学早上最迟多少时间出发,上学才不迟到?(潘冬梅系笔者班级偿卡籍学生)
(2)如果潘冬梅因为打扫卫生,下午放学回到家后已经5:10,潘冬梅打扫卫生用了多长时间?
按照解题惯例,是要先读出钟面的时间。
学生也确实能读出钟面的时间:
上午早读时间:7:30
下午放学时间:4:25
通常解决问题的方式是:
解:(1)分析,找出知道的信息:
① 7:30早读;
②由偿卡走到南皋小学需要15分钟。
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迟多少时间出发上学才不迟到?——不迟到就是在7:30之前到学校才不迟到。
多少时间出发?不知道,但是经过15分钟后就是7:30,列式:
7:30-15分钟=7:15
答:最迟7:15出发上学才不迟到。
(2)分析,找出知道的信息:
① 4:25放学;
②南皋小学到偿卡需要15分钟;
③ 5:10到家。
需要解决的问题:
打扫卫生用的时间是多长?
(打扫卫生用的时长)+(从学校走到家需要的时长)=(回到家的时间)-(学校放学的时间)
即:
5:10-4:25=45分钟
打扫卫生用的时长=(45分钟)-(从学校走到家的时长)
即:
45分钟-15分钟=30分钟
答:打扫卫生用的时间是30分钟。
对于第(1)题,笔者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对于第(2)题,笔者的绝大部分学生就只能等待答案了。
笔者苦思一晚,只有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了。
那么,在解决时间计算时如何巧用“数形结合”呢?
还是引用这个例题:
学生已经读出钟面的时间:
上午早读时间:7:30
下午放学时间:4:25
(1)由已经知道的信息作图:
运用一年级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快求出,列式:
7:30-15分钟=7:15
答:最迟7:15出发上学才不迟到。
(2)由已经知道的信息作图:
同样,运用一年级线段图的知识,学生就可以列式:
5:10-4:25=45分钟
45分钟-15分钟=30分钟
答:打扫卫生用的时间是30分钟。
通过运用“数形结合”解题,感觉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了许多,学生对时间的计算能力也有所增强。
毕竟,有研究表明,人对视频的理解能力较强,其次到图,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则再次之。
总之,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不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轻松。